习精讲基础知识导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角第2课时 君主专制政

更新时间:2024-06-17 21: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2课时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四川考纲】 1.汉到元的政治制度:①汉武帝的集权措施;②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③宋的集权措施;④元的中央官制与行省制度。2.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①丞相制度的废除;②明朝内阁制度与清朝的军机处。

【课标提示】 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法令出一”

(1)创立:秦始皇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①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

(2)特点?②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③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权为基本原则。

(3)弊端:君主理念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影响国家政治决策的合理性。

2.君权与相权关系的调整

①防范宰相擅权。??

(1)调整原因?②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

??③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2)调整措施

??a.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打击相权。

①西汉?

??b.组成“中朝”参与决策,削减“外朝”权力。

??a.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唐初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②唐代?

?b.后来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的身份也等同于宰相,相权有所分散。?

③宋代: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分散宰相权力。 (3)结果:君权逐步加强,相权被分散和削弱。 3.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②唐朝: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1)表现?③宋代:设提点刑狱司专职监察刑狱。

④元朝:规定人命重案由监察御史复按。??⑤清朝:都察院成为国家最高监察机关。

①西汉:汉武帝在全国设十三州部刺史,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①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察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2)评价?②局限: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监察

?? 官员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

4.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1)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察举制:汉武帝时创立,自下而上推举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做官。魏晋南北朝时演化为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但存在着权操于官,民意无从体现的不足。 (3)科举制

?②评价: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 来源及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 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的合? 理性;明清八股取士,阻碍着人们的思想和文化的进步,导致了中国? 近代的落后。

①实施:隋代创立以考试选官的制度,明清时期演化为八股取士。

5.行省的设置

(1)目的:加强对幅员空前辽阔的多民族国家进行有效管理和统治。

(2)概况: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全国设10个行中书省及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和宣政院管辖的地区。行省以下分为路、府、州、县。

(3)管理:行省的民政、军政、赋税征收等权力都接受中央的节制,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以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4)意义:对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1)判断:(2010·山东文综,10,改编)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实际上反映出宰相职权范围扩大的现状。(×)

(2)判断:(2010·江苏单科,3,改编)“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应该隶属于宣政院。(√)

(3)选择: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皇权下的民主”的是(C) A.秦朝三公九卿制 B.西汉中朝制度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清朝军机处

(4)思考: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选官标准和方式有何变化?

答案: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

1.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可归纳为“一、二、三” 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

两条主线:中央: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地方: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三个创新:三省六部制(中央行政制度)、行省制(地方行政制度)、科举制(人才选拔制度)。 2.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

3.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1.“法令出一”

“法令出一”中的“一”专指皇帝而非中央,体现的是皇权至高无上的特点。 2.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比较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形式相似,都体现了分权,但是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在于加强皇权专制,而西方的三权分立是现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3.元代行省的划分特点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的划分容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地方,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当今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开端。

备课札记

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明朝 (1)

①背景: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②措施: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③影响: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2)设内阁

①目的: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a.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很少参决政事。??b.明成祖时,“内阁”出现。②演变?c.后期内阁地位提高,大学士拥有票拟权。

??d.张居正任首辅时,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③性质: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④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但并不能对君主起制约作用。 2.清朝:设立军机处

(1)设立:雍正帝时期,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选亲近重臣协办军务。 (2)特点:机构人员简单;办事效率高;保密;政策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 (3)职责: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4)影响:封建君主专制主义制度达到顶峰。

(1)判断:(2012·课标全国,28,改编)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的共同职能是参与机要事务,都拥有决策权。(×)

(2)判断:中国古代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是启用身边亲信近臣和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

(3)选择:对于清代军机处设立的目的,下列解释正确的是(C)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政令统一的需要 C.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D.权力互相制约的需要

(4)思考:我国古代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制度的变革所反映的趋势是什么?

答案:反映了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可归纳为“一废、二设、走极端”

2.明清皇权的不断强化

区别“宰相制”与“内阁制”

(1)都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重要机构。宰相是百官之首,参与决策,“位高而权重”,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2)内阁属于皇帝的内侍机构,仅备顾问,没有决策权,对皇权无制约力。 备课札记

聚焦重点 史论突破

重点一 以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君主专制政体 [史论要点]

要点1 如何理解君主专制的内涵?

提示:君主专制是与民主制度相对立的概念,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君主专制的加强主要表现在皇权和相权之争上。

要点2 秦汉以来,我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呈现怎样的演变趋势?

提示:从汉代开始,皇帝通过削弱、限制、分割宰相的权力,不断强化皇权,削弱相权,直至被取消。 [史料印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ln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