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的科学含义

更新时间:2023-04-19 20:4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的科学含义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辛向阳2014年12月,习总书记在江苏考察工作的时候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在这次讲话中,习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那么,这“四个全面”是什么关系呢?从总体上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这个总目标的两大支柱,而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障。“四个全面”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内在关系。

我从四个方面介绍一下“四个全面”的思想:第一,深入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第二,系统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第三,科学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意义;第四,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本质要求。

一、深入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

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我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想的形成与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邓小平理论最早提出要建设小康社会。在1979年12月,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讲,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从1979年第一次提出小康社会的思想以后,小平同志围绕着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很多新的思想。

第二阶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构想。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作出具体的战略部署。

第三阶段是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为此做了很多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社会。

第四阶段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很多新构想。他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第一阶梯。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需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

经历三十多年的发展,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越来越丰

富。

(二)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和具体内涵

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我想概括为六个字,就是建塑型、强体、铸魂的中国。

塑型。所谓塑型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的中国一定是一个成熟定型的中国,主要体现在各方面的制度已经成熟定型。十几年以来,中央围绕着成熟定型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很多成熟定型的科学构想。第一,我们要建成一个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第二,我们要建成一个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第三,我们要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第四,我们要建成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强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大幅度上升,也就是说2020年以后,我们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第五,两型社会建设要取得重大进展。这两型社会就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在这个方面,我们确实要有很多的部署,包括我们现在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等,未来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第六,我们要建立学习型社会,强调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我们要不断通过教育让大家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育,通过获得的知识,不断提高能力。学习型社会本身也应该是两型的,一是通过学习丰富知识,二是通过学习提高能力。第七,我们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三型政党建设是中央强调的,任务也相当繁重。第八,我们要推进新型城镇化。

强体。强体就是中国在方方面面都要体魄强健。第一,产业要强。要建成工业化的中国,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从2020年以后中国就进入后工业社会。第二,法治要强。要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而且是三位一体的建设。第三,文化要强。我们要弘扬文化的力量,初步建成一个文化的中国,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体系,中华文化走出去要迈出更大步伐。第四,人才要强。建成一个人才的中国,中央也要求我们到2020年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第五,民生中国。要实现“五有”,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老百姓能够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能够获得越来越多实实在在的利益,让老百姓的生活不断好起来。第六,平安中国。强调社会要充满活力,同时又安定有序。第七,宽带中国。要建设更加强大的信息化国家,就要发展我们的信息产业,让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有助于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要确保国家的信息安全。第八,美丽中国。到2020年我们要促进生产空间的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的宜居适度,生态空间的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的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当然,还有共富的中国,要不断促进共同富裕的发展,这是包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内在要求。

铸魂。到2020年形成一个昂扬向上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人心,内化于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铸魂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于我们引导、适应现在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要求,是很重要的一个工作。思想意识领域的多元化是由于利益多元化、社会分层多元化带来的;多样化是

由于职业多样化、工具多样化,包括意识形态自身的变化带来的;多变化是由于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带来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多元、多样、多变的思想意识形成一个最大的共识,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思想氛围,为实现中国梦奠定精神基础。

2020年之前,我们应该找到一些科学的路径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我们的优秀文化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要让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就要强调理想信念和信仰的作用,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都有非常强烈的信仰色彩。我们还要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产和再生产机制,把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生产方式中去。

二、系统地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

我们要建成的是一个全面的小康社会,改革的任务就必须是全面的。无论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所以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要全面深化改革。

(一)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背景

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也就是说,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来自于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么一个战略任务。这里面有两大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

第一个背景,中国改革遇到了很多的陷阱,要想跨越这些陷阱必须要全面深化改革。第一个陷阱就是中等收入陷阱,习总书记多次

谈到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2013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21世纪理事会北京会议外方代表时就明确讲,我们对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抱有信心。中国不会落入所谓中等收入国家陷阱。2014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的时候再次指出,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发展。我们有信心在改革发展稳定之间,以及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为什么有这样的信心?我想正是来自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如果不能全面深化改革,就有可能掉到这个陷阱里去。

第二个陷阱就是“修昔底德陷阱”。2014年1月22日,美国《世界邮报》刊发了对习近平主席的专访,其中习主席专门谈到在当今世界处理大国之间的关系时说,我们都应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所谓“修昔底德陷阱”,实际上并不是修昔底德本人发明的,而是西方学者面对中国崛起创造出来的概念,最初是出自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格拉姆·阿利森。它的基本含义是,一个崛起中的新兴强国必然对古老的霸主发起挑战,从而触发世界范围的冲突,犹如修昔底德笔下的雅典和斯巴达。冲突的结果也会是灾难性的,像雅典和斯巴达的冲突一样,两个强国都走向衰落。

中国是和平崛起,完全可以避免这种陷阱。除了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避免这种陷阱,也就是说我们要从深化改革的角度,让中国的经济增长更加侧重内生性增长。现在我们可能过度依赖外部世界的资源,如果强调内生性增长,使我们对世界资源的依赖性降低了,也有助于我们跨越“修昔底

德陷阱”。

第二个背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一系列难题。我们讲问题倒逼改革,所以解决问题就要全面深化改革。2013年9月17日,在中南海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总书记讲,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那么,我们就要思考有什么问题倒逼我们去进行改革,这些倒逼我们的问题也是影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了,那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有可能落空。

简单的举几个,第一个难题就是中国经济社会得了“高血压”的问题。“高血压”严重制约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现在大家都已经关注到了。所谓的高血压,“高”是指经济发展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比如高耗能,中国每消耗一吨标准煤,只能创造14000元人民币的GDP,而世界平均值是25000元,美国是31000元,日本是50000元。我们耗能耗得多,带来的问题就是污染非常大。所谓“血”就是指发展中带来非正常死亡人数太多,包括生产安全问题、交通安全问题。所谓“压”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大,比如资源压力、土地压力、环境压力、空间压力、工作压力等。面对这样大的压力,我们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让“高血压”降到一个正常的范围。

第二个难题就是要突破利益藩篱。2012年12月在广东考察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2013年7月在湖北考察工作时,他再次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

创造力。如果不突破利益藩篱,一些利益集团垄断了利益,控制了市场,老百姓创业总是得不到好的机会,创业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第三个难题就是“制度天花板”。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了一些制度,这些制度有的发挥着非常好的作用,有些机制却慢慢向着与其作用相反的方向发展。过去的一些激励性制度变成了制约人们发展的制度,所以我们要解决“制度天花板”问题,让更多的人才能够有创业的积极性和成长的空间。

第四个难题是社会流动性问题。刘云山同志在2013年11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过一篇文章,文章中说当前一定程度上出现社会分层“凝固化”和社会流动“缓慢化”现象。所以说,这个问题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社会流动“缓慢化”的问题可能出在教育或就业上,所以我们要通过教育改革和就业体系的完善,加快社会流动性,打破社会流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堰塞湖,让社会的流动,尤其是从下往上的流动加速。

第五个难题就是要解决特权的问题。现在存在一些特权的隐身衣、金钟罩问题。八项规定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该说在反对特权作风、特权思想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要继续把这个问题抓下去。

第六个难题就是腐败高发易发的问题。这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走出这个腐败高发易发期,逐步为建设一个廉洁的中国,一个政治清明的中国,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科学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目标言简意赅又非常科学,我们主要从两个大的方面来把握。

第一,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首要目标,就是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制度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我们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这些优势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要通过完善这些制度让其原本已有的优势更充分地发挥出来,让还没有发挥出来的优势变成现实的优势。我们的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4年北京APEC会议,在基础设施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工作,包括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还有中国高铁的发展,从2001年开始到2014年年底中国已经修建了15000公里高铁,老百姓的出行方式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本身是个国内优势,但是也可以变成一个国际政治优势,在国际政治中发挥出独特的作用。中国将来可以依靠这个制度优势在很多方面重塑国际政治格局,还可以创造出很多的机遇。习总书记在2014年11月28日至29日的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在给我们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我们要利用好。

第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完善和发展制度的基础上,我们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弄清楚和把握好什么是国家治理体系?什么是国家治理能力?什么是国家治理

体系现代化?什么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哪些需要着手去做的工作?

首先,要不断完善我们国家治理的基本制度,一定要让我们的基本制度既符合时代潮流又有效率,而且还能不断降低制度成本,这是现代化的具体要求。

其次,要实现国家治理权力更替的依法、平稳、有序。实现国家领导层依法有序更替,这是包含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尤其是包含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非常重要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在解决这些重点问题上都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再次,要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水平,达到现代化的标准。这就意味着要通过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实现社会中各个治理主体到位不越位,有为不乱为的状态。市场主体竞争有序,调控主体主动有度,社会主体积极有位,个人主体创业有力,形成一种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局面。当然,要想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要解决好很多关系。比如说,要处理好政府和公民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政府跟社会的关系等等,解决好这些关系才能够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还有,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第一个方面就是要确定政府的两条绿线和三条红线,就是明确政府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绿线是明确能干什么,红线是明确不能干什么。两条绿线,第一条就是职能绿线,三中全会提出来政府应该履行的八项职责要履行好。第二条就是政绩绿线,考核的标准是什么,心里要清楚,按照考核的标准努力做好工作。三红线,第一条生态红线是不能踩的,第二条安全生产红线也是不能踩的,还有一条是耕地红线,四中全会还提了一条不能踩的就是法律红线。第二个方面就是要明确政府的角色地位,政府应该在哪些方面努力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一要做优秀的产业领航员,政府要选准战略新兴产业。二要做优秀的国家规划设计师,一定要把我们的战略规划设计好。三要做优秀的制度供给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度供给的时候,政府要及时满足,这其中一些规则的制定,法律体系的完善都是政府要做好的工作。四要做市场空间的开拓者和维护者,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政府要为企业发展,尤其要为企业走出去找出广阔的空间,空间开拓出来以后,政府还要维护好这些空间。

三、科学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意义

第一个方面,依法治国有三个“事关”。四中全会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就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现实意义。所以依法治国有三个“事关”,这三个“事关”其实也事关到我们能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我们能不能实现中国梦,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判断。所以我们一定要很好地理解依法治国对于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意义。

第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我们紧紧围绕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那么,如何使市场在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关键就是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三中全会讲,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这个一般规律的内容就是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效率最优化。那么,这个一般规律要想真正落地,真正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就需要制定一系列法律,真正从法律的层面上来确保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政府能配置哪些资源,不能配置哪些资源在法律上要有清晰界定。

市场经济要想得到发展就需要有效的产权保护制度。四中全会提出,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法治对于产权的保护确实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很多人就不敢创业,即使创业之后也总是在担心产业得不到保护,甚至有人干脆把钱转移到国外去。现在随着我们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律体系的完善,我们的产权保护制度也越来越完善,逐步形成体系,对于企业的创新会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

第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提高决策科学化的内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做出很多重大的决策,要想不犯颠覆性错误,真正实现决策科学化,就要让科学化的决策机制有法治保障。决策机制要法治化,否则在决策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决策失误。

决策,尤其是改革决策一般具有很强的时间变异性。所谓时间变

异性就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今天的科学决策到明天可能会带来很多问题。为了防止变异和减少变异带来的负面影响,就一定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那么依法决策意味着什么呢?首先,制定重大决策必须符合已有的法律基本精神,不能逾越甚至完全超越法律去制定重大决策。其次,制定重大决策必须具有合法性、合规性的审查程序,要进行合规性审查,确保所制定的重大决策没有违反现有的法律精神。再次,决策实施应当有合理的评估,对不符合法律要求的决策应当及时予以修改。只要确定了合理的评估,如果重大决策出现变异性,就能够及时应对,反之解决问题的难度就很大了。如果在实施重大决策的第一、二年就去评估,发现可能在两、三年以后会出现问题,就可以及时调整决策,一些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就大幅减小,甚至不会出现,即使出现了问题再解决的难度也不大。

第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在国际社会中确实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最典型的是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在铁托执政时期曾经是整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人民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市场体制比较完善,经济也比较繁荣。但是铁托逝世以后,南斯拉夫分崩离析,由一个联邦国家变成了六个国家,包括现在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波黑、黑山、马其顿、斯洛文尼亚。为什么原本繁荣的国家会分崩离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制度建设,尤其是法律制度体系建设。我们国家在这方面有很好很成熟的经验。我们一直注重抓制度体系的建设,有根本政治制度,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也有一系列基本制度,还有具体的机制体制,再加上对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确保了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二个方面,要系统领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四中全会

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包含几个重要思想。

第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两条是一个基本的前提,因为共产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为了充分发挥中国特色制度的优越性。

第二,要贯彻中国特色法治理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比如,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深刻理解这句话,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不等于照搬西方的宪政,这两者之间有根本的区别。比如,强调党员干部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要搞清楚什么是法治思维?法治思想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法治思维跟辩证思维有什么区别?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要不断提高法治思维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要不断提高用法治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比如,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国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他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来

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就是刻在一块黑色玄武岩柱上,而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是刻在十二块铜表上的。所以说关键在于要让公民形成信仰法律的氛围。

第三,要建设中国的法治体系。这个法治体系我想其实就是一个4+1的体系,所谓4+1就是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4”就是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各方面的法律规范都要非常健全。“1”就是要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逐步实现党内法规的法治化,使党的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方式符合国家法治建设的要求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的。

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国家实际上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要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行,三者相互关联又层层递进。依法治国需要执政党以依法执政的方式来实现,而依法执政确保政府要依法行政。第二个方面,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国家至少有两大要求,一是公共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格约束和限制,二是公民的合法权利要得到国家法律完整的保护,国家要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同时,还要在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上,建设法治政府。法治政府就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法治社会有两个关键,一是在社会领域,尤其社会重要领域里,法律体系比较健全;二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开始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了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第三个方面,要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第五,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很多的要求,比如,决策体系的科学化需要法治,我们的基本制度要想发挥制度效力,也有一个法治化的过程。所以我们要不断探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路径,把握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意义,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基础。

四、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本质要求

全面从严治党也是习总书记最近提出的一个新思想。从严治党,不光要严,还要全面。主要有这么几个问题。

第一,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背景。为什么要严?为什么强调全面?就是因为我们在党的建设过程中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这里面有很多问题,比如说长期执政会不会使党变质?这个问题就是相当大的一个挑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这个问题从列宁时期就提出了,现在这个问题也是摆在我们全党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再比如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党内会不会出现某些利益集团?这也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中就谈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主要涉及经济体制改革,但必然会影响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这种影响主要是积极的,但也可能有消极的一面。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会不会在政治领域里出现一些市场化的倾向?如何防止市场中的经济利益集团

对政治产生消极的影响?这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可能会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第二,全面从严治党的途径是什么?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做了大量的探索,而且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

一是思想上从严,强调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习近平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如果丢失了共产党人的远大目标,就会迷失方向,变成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者,最后意志消沉,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甚至产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想法,把当干部作为一种谋取私利、巧取豪夺的手段。

二是组织上从严,强调党的组织纪律问题。习近平强调,要切实执行组织纪律,不能搞特殊、有例外,各级党组织要敢抓敢管,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要从严执行民主集中制,把执行民主集中制作为衡量党员标准的重要尺度,要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善于畅所欲言。民主集中制确实是我们党的组织优势,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共产党,尤其是20世纪70、80年代在西方曾经出现的欧洲共产党,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像法国共产党、意大利共产党等当时都非常强大。后来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这些欧洲共产党突然销声匿迹,原本法国共产党有100多万名党员,现在只剩几万名。虽然说受到了很多国内国外的影响,但是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自己放弃了民主集中制,党内总是派别纷争,相互之

间矛盾重重,最后根本无法形成合力,很多党员就脱党了。所以说,民主集中制对我们党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从严执行民主集中制。

三是作风上从严,要狠抓四风。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四风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得到有效整治。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找到了解决的思路。狠抓四风还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做下去,要使我们党具有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应该有的作风。

四是反腐倡廉建设从严。大家也感受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建设的决心和力度是非常大的,打掉了一批大老虎,也解决了一批苍蝇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党如此严?习总书记在2014年10月8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讲到,不可否认的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原则必然会渗透到党内生活中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么,要想让渗透到党内的商品交换原则不影响党的集体战斗力,就要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就应当始终保持对腐败行为的高压态势和打击力度,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要坚决查处一个。在这方面,不仅打掉了一批腐败分子,还确实在抓制度建设。2014年12月,中央通过了《关于加强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建设的意见》,按照中央规定中央纪委将在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全国人大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机关等7家中央和国家机关设立派驻机构,应该说这一举措是影响深远。

五是制度建设从严,确保执行上的严肃性。近两年,我们抓了很多制度建设,从严制定制度,从时间、内容到具体执行上的要求都是

非常严的。比如说,为了加强对裸官的管理监督,中组部下发了《配偶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任职岗位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等领导成员岗位在内的5类岗位,将不得由裸官担任。现任岗位上的裸官,要么由其配偶(没有配偶的由其子女)主动回国,要么接受岗位调整。这项规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落实得非常坚决。这些“严”字当头的制度,不仅赢得了人民的赞誉,而且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无论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反腐倡廉建设上,还有制度建设上,都可以看出我们现在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全面性和严格性、严肃性。正是因为全面从严治党,才使得我们现在制定的很多制度,不仅是党的建设的制度,很多的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都能够迅速落实到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lm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