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具设计说明书

更新时间:2024-03-13 13: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机械电子工程系

夹具课程设计

一、 零件图分析

本设计任务是在一个长方体上铣一个不通的槽,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P62选直径为20mm的直柄立铣刀,查表3-15,刀长L=104mm,根据《机床夹具设计手册》P81表4-11预选X51立式铣床。

二、定位方案

2.1.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

要达到零件图的尺寸、形状、位置精度要求,需要限制六个自由度,定位元件可用支承钉,底面布置3个不共线的支撑点,侧面布置2个,端面布置1个,分别限制3个,2个,1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从基准重合的原则和定位稳定性出发,可设置定位基准如图2-1

图2-1工件定位

解洪光8-1

1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机械电子工程系

夹具课程设计

2.2. 定位误差分析与计算

工件以平面定位时,由于定位副容易制造的准确,可视基准位移误差ΔY=0;对于三个工序尺寸来说,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重合,故基准不重合误差ΔB=0,故定位误差为零,定位方案可用。

三、对刀装置

3.1. 对刀装置

本工序被加工槽精度一般,夹具中采用直角对刀块及塞尺的对刀装置来调整铣刀相对夹具的位置。利用对刀块的铅垂对刀面及塞尺调整铣刀,使其宽度方向的对称面通过毛坯中心;利用对刀块的水平对刀面及塞尺调整铣刀圆周刃口位置,从而保证60尺寸。对刀块采用销钉定位、螺钉紧固的方式与夹具体连接。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P174表9-3,可得到对刀块尺寸;查P175表9-5,可选直径为3mm的对刀平塞尺。 3.2. 对刀块的位置尺寸和公差

对刀块尺寸H=60-3=57mm,L=50-3=47mm

解洪光8-2

2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机械电子工程系

夹具课程设计

?0.1将600?0.2改写成对称偏差形式59.9?0.1,尺寸H的公差取工件相应尺寸公差的1/5-1/2,即0.2*

(1/5-1/2)=(0.04-0.1)mm,若取0.08mm,则对刀面的位置尺寸为H=(57±0.04)mm,l=47mm

四、夹紧方案

4.1.夹紧力计算

根据工件定位方案,考虑夹紧力的作用点及方向,采用如图4-1方式较好,切削过程中不易产生振动,工件夹紧变形小,夹紧可靠。计算夹紧力首先应计算切削力大小,它是计算夹紧力的主要依据。通常确定切削力有以下三种方法:1)由经验公式算出;2)由单位切削力算出;3)由手册上提供的图表查出。根据切削力、夹紧力的方向、大小,按静力平衡条件求得理论夹紧力。为了保证工件装夹的安全可靠,夹紧机构(或元件)产生的实际夹紧力,一船应为理论夹紧力的1.5-2.5倍。 4.2. 夹紧机构

由于该工件较小,批量又不大,为使夹具结构简单,采用钩形压板夹紧机构。 如图4-1

图4-1钩形压板夹紧机构压板夹紧机构

解洪光8-3

3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机械电子工程系

夹具课程设计

五、夹具在机床上固定方式

考虑本工序工件加工精度一般,因此夹具可通过定向键与机床工作台T型槽的配合实现在铣床上的定位,并通过T形槽螺栓将夹具固定在工作台上。如图5-1

图5-1定向键固定

解洪光8-4

4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机械电子工程系

夹具课程设计

六、夹具体设计

夹具体的设计应通盘考虑,使各组成部分通过夹具体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夹具。防止夹具体重心过高,综合考虑夹紧装置和对刀装置设计,夹具体设计如图6-1

图6-1夹具体

解洪光8-5

5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机械电子工程系

夹具课程设计

七、心得体会

经过近一个星期的艰苦努力,终于比较圆满地完成了课程设计的各项任务。在本次设计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以下几点:

①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首先必须培养求真务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理论联系实际、钻研创新与实事求是相结合的工作作风。

②必须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只有在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有创新和发展。 ③经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学会了收集、查阅和综合分析各种资料,正确应用各种标准手册和工具书籍,进一步提高了自己分析、计算等基本技能,特别是在应用办公软件和绘图软件上,我的收获很大,掌握了很多的常用技巧。

④掌握了常用机械结构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熟悉了设计计算说明书、论文摘要、文献综述等格式和写作方法,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致谢 本次课程设计的撰写是在我的指导教师何萍教授的精心指导和关心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方案制定、工作实施到论文的撰写、修改无不渗透着老师的心血。老师以他渊博的学识、卓越的才智、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使我受益非浅,在学习和课程设计过程中给予我很大的启迪与帮助,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使我对以后的工作充满信心。

此次课程设计经过两次重大修改才逐步完善,在此课程设计完成之际,谨向三年来关心我的机械电子工程系的所有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同组同学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机械电子工程系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007级4班:解洪光

2009年12月于萍乡高等专科学校

解洪光8-6

6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机械电子工程系

夹具课程设计

九、参考文献

[1] 倪小丹等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

[2] 邹清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 [3] 孙丽媛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指导》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12 [4] 何萍等主编《金属切削机床概论》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2 [5] 徐发仁主编《机床夹具设计》(修订本第2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7 [6]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等主编《机床夹具设计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7

十、附录(非标准零件图、夹具总装配图)

解洪光8-7

7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机械电子工程系

夹具课程设计

解洪光8-8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ll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