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情节及人物总结

更新时间:2023-11-06 17:5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外国小说情节与人物

外国小说情节与人物

桥边的老人

情节 战斗要打响了,人们都经过大桥逃避战火。一个士兵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在路上遇到一个老人,他坐在桥边的路旁不走了。士兵跟老人交谈起来,谈话过程中老人一直念叨着家里养的几只小动物,担心它们的命运。士兵劝老人迅速离开,不然就来不及了。老人也尝试着继续走,但最终还是坐在了路旁的尘土中,而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

人物 他是一个年老孤独的西班牙老人,热爱自己的家乡,一谈到自己的家乡他就高兴的笑。他心地善良,充满爱心,为避战火他远离家乡,但仍念念不忘他喂养的小动物。他不关心政治,不理解敌人为什么会入侵自己的家乡,对战争厌恶,对和平生活向往。

炮兽

情节 炮队里一尊二十四磅重弹的大炮滑脱了,变成了一头形容不出的怪兽。它随着风浪和船的颠簸,像弹子球似的在船上滚来滚去,肆意破坏军舰和其他大炮,并且还碾死了几个士兵。这也许是海上事故中最可怕的一种,这样下去沉船是早晚的事,全船充满了可怕的吵闹声。船员们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法制止它。这个时候炮队队长站了出来,与炮兽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人兽大战。最终,将军抓住机会,将一袋伪钞扔到大炮的车轮中间,大炮颠踬了一下,炮手也趁机把铁棍插进大炮的一只后轮的轮辐中间,炮兽被制服了,炮队队长也被将军叛处死刑并被当场处决。

人物 将军是一个严厉、冷峻、果敢和刚毅的铁腕统帅。他勇敢而有策略,在制服炮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下令处决了队长,赏罚分明,具有卓越指挥家的风度。他还能对形势做出准确的判断,有丰富的作战经验。

炮队队长由于疏忽大意,导致了大炮的滑落,但他勇于承担责任,主动站出来以自己的冷静、勇敢、智慧同炮兽搏斗并最终制服炮兽。他得到将军的奖赏,又被处以死刑,是个悲剧军人形象。

丹柯

情节 丹柯及其族人被别的种族赶到林子的深处去了。他们要想活命就得走出这个林子,林子处处充满各种危险,人们接连的死去。他们悲痛、恐惧、彷徨、不知所措,甚至想向敌人献出自由。这时丹柯站了出来鼓舞大家,并被推举为领导。但是路很难走,人们开始抱怨起丹柯,还围攻并要杀死他。丹柯怒火中伤,但他爱他的族人,无奈之下,丹柯抓开胸膛,把心掏出来并高高地举在头上。他的心燃烧得跟太阳一样亮,照亮族人前进的道路并驱散险恶,族人最后成功的穿过森林到达美丽广阔的草原,而丹柯却倒下来死了。他的勇敢的心还在他尸体旁燃烧,一个人注意到这个,有点害怕,拿脚踏在那颗骄傲的心上,那颗心裂散开来,成了话多火星,熄了。

人物 当族人在困难面前要退缩的时候,柯丹站出来鼓励大家并承担起带领导族人的重任,,表现了他的勇敢、坚毅、自信;在族人抱怨他的时候,他没有怨恨,继续带领大家,表现了他的坚定不移和无私博大的爱;在族人围攻并要杀死他时,他掏出燃烧的心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并为此而献身,表现了他为理想献身、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

炼金术士

情节 西班牙牧羊少年圣地亚哥因做了两个相同的梦而踏上了寻宝之路。路上他遇到一个老妇人,老妇人把他领进了她的房间,然后握着男孩的手祈祷,并帮他了解自己的梦想。老妇人对他的梦的解释是他必须到埃及金字塔去,男孩听了很意外,于是他失望的离开了,决定以后再也不把梦当一回事了。后来他在广场碰到了撒冷之王麦基洗德,在麦基洗德的启示下,他认识到自己的天命并继续寻宝。最终他到达金字塔,然而那里并没有他要找的财宝,但经历磨难之后他知道了财宝的藏身之处。

人物 圣地亚哥是个执着的寻梦人,有着明确的目标,并为梦想矢志不渝。因为在牧羊的时候连续做了两个相同的梦而走上了一条漫漫寻宝之路。他放弃了已有的财富和美好的爱情,跨海来到非洲,经历了数不清的磨难和诱惑。他坚强、快乐、聪明而又勇敢,同时又有平凡人身上的那种软弱。

娜塔莎

情节 1810年元旦的前夜,叶卡切锐那朝代的一位要人家里举行舞会和夜餐。外交团体和皇帝都要到会,娜塔莎一家也要参加。娜塔莎是第一次参加大型舞会。舞会前她兴奋、激动、焦急,一家人在精心打扮之后来到跳舞会。在舞会上,安德来邀请娜塔莎跳舞,于是两人双双在心中埋下爱情的种子。后来娜塔莎因为孤独与寂寞,受到美男子阿那托尔的诱惑而背叛安德来。索尼亚看到阿娜托尔的信后苦劝娜塔莎但无果而终,最后娜塔莎把她的决定用简短的书信告诉了玛丽亚公爵小姐。

人物 娜塔莎第一次参加舞会,她兴奋、激动、紧张,在舞会上失望的要哭,后来又快乐得“脸上出现了幸福的喜色”,可见她单纯、渴望爱情与幸福。后来受美男子诱惑轻易地移情别恋,体现出她的轻率、不切实际的浪漫。虽然说是出于对爱情的追求,却表明她的稚气、意志不坚定。

素芭

情节 素芭是个哑巴。她犹如一块硕大无言的石头,重重的压在父母的心田上,人们毫无顾忌地对素芭的前途发表了各色各样令人担忧的议论。她虽然不会说话,但能感受一切。她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村子里,村里有条小河,素芭常一个人静静的坐在河边。素芭并不是一个知心朋友都没有,牛栏里的两头牛比人更能理解素芭,有一头山羊和一只小猫也是她朋友。在高等动物里素芭还有一个朋友——帕勒达帕,他爱钓鱼。他钓鱼的时候,素芭常坐在他近旁的合欢

外国小说情节与人物

树下,她常幻想着能够帮上他并能引起他的关注。素芭年龄越来越大了,父母一直为她操心,最后父亲对妻子说一块儿去加尔各答。父亲在加尔各答给素芭找了一个婆家,婆家并不知道素芭是个哑女。不出一周,婆家所有的人都恍然大悟,新娘是个哑巴。最后她的丈夫又相了亲,娶了一位会说话的姑娘。

人物 素芭是个哑女,但有着比常人更丰富的内心世界,她用眼神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感情。 半张纸在作品中,不仅是年轻房客两分钟内情绪发生转换的契机,也对主题的深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情节:(1)节前决定卖羊;(2)卖羊途中遇暴风雪;(3)风雪中相互救助; (4)最 终安全回家。

《山羊兹拉特》

她是个孤独的人,没有朋友,只有两头牛、一只山羊和一只小猫陪伴她。她是善良的人,对于牛、羊猫等施以真诚的友情。她也是个不幸的人,不仅受到外人的指点,还遭到父母的鄙弃,费尽心力嫁人,却最终又被丈夫抛弃。

《清兵卫与葫芦》

情节:(1)清兵卫对葫芦十分爱好,但父亲并不喜欢他的这个爱好; (2)清兵卫买到一个十分钟爱的葫芦,爱不释手;(3)葫芦在课堂上被教员没收,教员家访后,父亲把其余的葫芦也都打碎了;(4)葫芦被辗转卖到高价;(5)清兵卫改换了爱好,开始以绘画作为新的寄托。

形象: 清兵卫喜欢收藏葫芦,并与别人欣赏眼光迥然不同,他只喜欢没有开过口的带皮的、周正的、平凡的葫芦。他喜爱葫芦到了痴迷的地步,以至于把老头子的秃脑袋看成了葫芦。

《在桥边》

情节:(1)现实生活乏味;(2)暗恋过桥姑娘;(3)逃过突击检查 (4)数马车,交鸿运;

形象: “我”在战争中受过伤,大约也丧失了劳动能力。战后的政府给他治伤,又给他安排了一个“可以坐着的差使”。表面上看他的待遇还是不错的,但恰恰是人的最核心的部分--心灵却被忽视了。“我”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

《牲畜林》

情节 (1)村民逃难进入树林;(2)母牛“花大姐”被抢;(3)朱阿五次瞄准,五次犹豫;(4)朱阿鼓起勇气,开枪射击; (5)德国兵与野猫一同滚下石崖;(6)朱阿成为“英雄”

形象:(1)朱阿外形似小丑,爱喝酒(所以有手颤的毛病),惜财(因此为了唯一的一头没来得及转移的花母牛又冒险回到村子),仇恨侵略者但胆小多虑(这使他长时期跟着那个傻气的德国兵不敢开枪又不舍离去)。

(2)淳朴善良。当他的奶牛已脱离危险,却并不放弃射杀德国兵的念头,且几次欲射又止,都可见他对其他老乡财产的关心以及朴素的民族意识,可见其善良与勇敢。

《半张纸》

情节:(1)发现半张纸; (2)由“半张纸”引发对往事的回忆;(3)品尝到幸福;

形象:

阿隆:聪明、能干、临危不惧、有爱心; 山羊兹拉特:温驯、信任人、善解人意、善良。

《礼拜二午睡时刻》

情节:(1)交代人物出场及其环境;(2)初步发展;母女俩到达目的地;进一步发展:母女俩来到镇上,找牧师有特别的事;(3)母亲向神父借公墓的钥匙,并无所畏惧、镇定勇敢地走向墓地

形象:母亲是一个慈爱、自尊、坚强,面对苦难的生活拥有一种宽厚无比的忍受能力与有力的抗争精神的人。家庭的极其贫困,天气的极其炎热,环境的极其恶劣,路途的极其遥远,周围人的极其冷漠嘲讽,这些都没能阻挡住母亲到公墓来看望儿子,这就有力地反衬出母爱的付伟大。

《沙之书》

情节:(1)陌生人上门推销《圣经》;(2)奇妙的“沙之书”,我设法得到了“沙之书”; (3)“沙之书”使我烦恼不堪;(4)我把“沙之书”藏进了图书馆;

小说最出人意料的情节有两处:一是“沙之书”奇妙特性的逐渐显现;二是“我”将”“沙之书”藏在了图书馆。在“沙之书”出现之前,我们根本想不到会有这样一本奇书,而当我们读到“我”买下这本书时,也根本想不到它的最终归宿竟然是图书馆。

《骑桶者》

情节:(1)严寒威逼,决定借煤。 (2)骑桶借煤,最终失败。 (3)扇至冰山,不复再见。

小说中一个穷得连煤都买不起的人想去向煤店老板借煤,他不是拎着桶走着去的,而是骑着桶飞着去的。他自卑得很,根本没有采取任何实在而真诚的行动,基本上完全是在胡思乱想,既没有下来走进店门,也没有开口向老板借,只是期望老板的好心与可怜,结果,非但没借到煤,反而被老板娘的围裙扇到了冰山区域。总之,他是一个自卑、畏缩、惶恐、胆小、害怕失败,又耽于虚幻,也渴望新生活,而命运可悲的小人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lg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