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行政能力测试高分秘诀

更新时间:2024-01-16 17:4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现在介绍一种全新的做题顺序,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结合实际进行操作的答题顺序:首先,做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仅次于常识判断难度的题目,而且可以说,除非是常识性的类比推理,一般智商的做语文那部分。也许你会惊讶,这部分是不是要因人而异啊?事实上,无论你语文好或者差,这部分你都逃不掉,而且,中文字谁都看得懂,做对做错一时间都是不知道的,只管往下做,不要去计较对错。这部分,即使语文功底再好,这个部分也是会错很多的。一般语文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第三,做常识判断。第四,做推理部分的其他题目,诸如图形推理、演绎推理。因为在做了大量的语文题目后,你的思路会打开,做演绎推理的敏感度会提高很多。最后是关于所有理科部分的题目。可以先看下图表分析中有没那种一就放弃先。然后看数字运算,可以从上到下做,遇到难题就跳过。做完数字运算,再去做大计算量的图表分析。最后回去解决难的数字运算题目。

这个做题顺序需要认真分析运用,结合自己的特点,稍微变动。但总的一个原则还是先做容易的,再做难的。

补充: 360度那套题库的全名是《360度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通用题库》,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不是很出名的一套书,但是我最赞赏的一点就是它的题库跟模拟题两本里面,没有一道题目是重复的。很少有一套书能够做到这样。题目偏难。另外,我是做了很多不同题库后觉得这套难度最大,如果大家时间有多,经济也允许,可以选择多套题库,从简单的到难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同步题库》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这也是一套不错的题库,相对前面的360容易一些。

公务员考试历年行政能力逻辑难题

1.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出现正改变着社会信息的传播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娱乐方式,同时也使传统媒体受到巨大的冲击。许多人在计算机前花费不少时间,甚至有的;网虫长时间在网上冲浪,不与人接触,最后变成了网络孤独症患者。由此可以推出( )。 A.电影的不景气是由计算机的出现造成的 B.网络孤独症的病因是因为有了计算机 C.不与人接触是产生网络孤独症的一个原因 D.长期与计算机打交道对人的身体有害 【答案】C。

2.有一份选择题试卷共6个小题,其得分标准是:一道小题答对得8分,答错得0分,不答得2分,某位同学得了20分,则他( )。 A.至多答对一道题 C.至少答对三个小题 D.答错两个小题 【答案】D。

B.建筑业的工伤率比制造业高

C.只要企业工作负荷增加,熟练工人的事故率总是随之增高 D.需要雇佣新人的企业应加强职业训练【答案】C。

7.为了解决某地区长期严重的鼠害,一家公司生产了一种售价为2 500元的激光捕鼠器效果及使用性能堪称一流,厂家为推出此产品又做了广泛的广告宣传,但结果是产品仍没有销路。由此可知这家公司开发该新产品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

人,都可以很快做出并且做对。这个部分是耗费时间最少的。其次,B.至少有三个小题没答

3.x国生产汽车发动机的成本比y国低10%,即使加上关税和运输费,A.未能令广大消费者了解该产品的优点 从x国进口汽车发动机仍比在y国生产便宜。由此我们可以知道( )。 B.忽略消费者的价格承受力 A.x国的劳动成本比y国低10%

B.从x国进口汽车发动机的关税低于在y国生产成本的10% C.由x国运一个汽车发动机的费用高于在y国造一个汽车发动机的D.由x国生产一个汽车发动机的费用是y国的10% 【答案】B。

4.某保险公司推出一项希望之星保险业务,该业务要求5岁儿童的家长每年交600元保险金并至14岁,即可享受儿童将来上大学的所有学费,则促使家长不参加投保的最适当理由为( )。 A.家长并不能确定儿童将来上哪一所大学

B.10年的累计保险金总额大于将来上大学的学费总和 C.据估计,每年上大学的学费增长率大于生活费的增长率 D.该业务并不包括支付上大学的食宿费用 【答案】B。

5.所有能干的管理人员都关心下属的福利,所有关心下属福利的管理人员在满足个人需求方面都很开明;在满足个人需求方面不开明的所有管理人员不是能干的管理人员。由此可以推出( )。 A.不能干的管理人员关心下属的福利

B.有些能干的管理人员在满足个人需求方面不开明 C.所有能干的管理人员在满足个人需求方面开明 D.不能干的管理人员在满足个人需求方面开明 【答案】C。

6.对建筑和制造业的安全研究表明,企业工作负荷量加大时,工伤率毫无疑问,工伤率上升是由非熟练工的低效率造成的。则能够对上述观点作出最强的反驳的一项是( )。

A.负荷量增加时,企业雇佣非熟练工只是从事临时性的工作

C.人们不需要捕鼠 D.人们没听说过这种产品 【答案】B。

8.甲、乙、丙和丁是同班同学。甲说:我班同学都是团员。乙说:丁不是团员。丙说:&l我班有人不是团员。丁说:乙也不是团员。知只有一个人说假话,则可推出以下判定肯定是真的一项为( )。 A.说假话的是甲,乙不是团员B.说假话的是乙,丙不是团员 C.说假话的是丁,乙不是团员D.说假话的是甲,丙不是团员 【答案】A 。

9.有A、B、C、D、E五位同学一起比赛象棋,每两人之间只比赛一盘,统计比赛的盘数知:A赛了4盘,B赛了3盘,C赛了2盘,D赛了1盘,则同学E赛的盘数是( )。 A.1盘 B.2盘 C.3盘 D.4盘 【答案】B。E赛了2盘

A和B、C、D、E分别1盘 B和A、C、E分别1盘

C和A、B分别1盘 D和A E和A、B 这样一来正好符合 A赛了4盘,B赛了3盘,C赛了2盘,D赛了1盘

10.体育馆内正进行一场乒乓球双打比赛,观众议论双方运动员甲、乙、丙、丁的年龄

1乙比甲的年龄大 2甲比他的伙伴的年龄大 3)丙比他的两个对手的年龄都大

4甲与乙的年龄差距比丙与乙的年龄差距更大些

根据这些议论,甲、乙、丙、丁的年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C.乙、甲、丁、丙 D.乙、丙、甲、丁

答案】D。根据(1)(2)(3)可以知道,乙.甲.丙都有比别人大. 所以丁是最小的. 剩下的甲.乙.丙中,因为乙比甲大,所以可以排成

看就知道怎么做的图表,那就先做。如果一看都是需要大计算量的,10%

也随之提高。工作负荷增大时,企业总是雇佣大量的不熟练的工人,A.甲、丙、乙、丁 B.丙、乙、甲、丁

1.乙.甲.丙.丁 2.乙.丙.甲.丁 3.丙.甲.乙.丁 这3种.

根据(3),可以把第1种排除. 剩下 2.乙.丙.甲.丁 3.丙.甲.乙.丁 最后根据(4),可以把第3种排除. 所以就是第2种:乙.丙.甲.丁 11.对于穿鞋来说,正合脚的鞋子比大一些的鞋子好。不过,在寒冷的天气,尺寸稍大点的毛衣与一件正合身的毛衣差别并不大。这意味着( )。

A.不合脚的鞋不能在冷天穿

B.毛衣的大小只不过是式样的问题,与其功能无关 C.不合身的衣物有时仍然有使用价值 D.在买礼物时,尺寸不如用途那样重要 答案】C。

下面哪项劝告最能使这位年轻人改变初衷呢? A.许多人都已经对此做过尝试,没有一个是成功的 B.理论研究证明这样一种溶液是不存在的

C.研究此溶液需要复杂的工艺和设备,你的条件不具备 D.这种溶液研制出来以后,你打算用什么容器来盛放它呢 【答案】D。

13. 据2000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当年1至10月吉林省工业实现利润76.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近6倍。国有企业减亏15亿元,减幅达42.2%;实现利润67.4亿元,增幅达8倍,这两A吉林省国有企业已经实现整体扭亏为盈 B吉林省国有企业尚未实现整体扭亏为盈 C吉林省工业增长速度在全国名列前茅 D吉林省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答案】B。

14. 为了解决某地区长期严重的鼠害,一家公司生产了一种售价为2500元的激光捕鼠器,该产品的捕鼠效果及使用性能堪称一流,厂请推测这家公司开发该新产品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未能令广大消费者了解该产品的优点 B.忽略消费者的价格承受力 C.人们不需要捕鼠 D.人们没听说过这种产品 【答案】B。

15. 冬季,某市公交系统在许多线路上增加了临时公交车,以作为这些线路公交运输的补充。但是在一段时期内,原线路乘客拥挤的现象并未得到缓解。下列陈述中,无助于解释上述现象的是 ( )。 A.这些线路的乘客中,在冬季突然增加了大量外地民工

B.一段时期内人们对新增临时公交车的停车站、运行时间等还不清楚

C.临时公交车在每日运行高峰期中增加的数量有限 D.临时公交车的司机与售票员都与公司签订了承包合同 【答案】D。

16. 只有钓鱼技术高超的人才能加人钓鱼协会;所有钓鱼协会的人都戴着太阳帽;有的退休老同志是钓鱼协会会员;某街道的人都不会A.有的退休老同志戴着太阳帽 B.该街道上的人都不是钓鱼协会会员 C.该街道上有的人戴着太阳帽 D.有的退休老同志钓鱼技术高超 【答案】C。

17. 知名度和美誉度反映了社会公众对一个组织的认识和赞许的程度,两者都是公共关系学所强调追求的目标。一个组织形象如何,取决于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公共关系策划者需要明确的是:只有不断提高知名度,才能不断提高组织的美誉度。知名度只有以美誉才能充分显示其社会价值。由此可知,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关系是 A.知名度高,美誉度必然高 B.知名度低,美誉度必然低 C.只有美誉度高,知名度才能高 D.只有知名度高,美誉度才能高。 【答案】 B。

18. 信贷消费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十分盛行,很多消费者通过预支他求。在消费信贷发达的国家中,人们的普遍观念是:不能负债说明你的信誉差。如果上述论述为真,那么必须以下列哪项为前提? A.在发达国家,消费信贷已成为商业银行扩大经营、加强竞争的重要手段

B.消费信贷于国于民都有利,国家可利用利率下调刺激消费者购买商品

C.社会已建立起完备、严密的信用网络,银行可对信贷者的经济状况进行查询和监督

D.保险公司可向借贷人提供保险,以保障银行资产的安全。 【答案】C。

19.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赞助商要想通过奥运会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仅仅在名片上增加“五环”或支起帐篷揽游客是远远不够的。近15年来,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全球性赞助商,VISA国际组织认为要想有效地利用这一全球最大的体育和文化盛事,并非只是简单地往奥运圣火里扔钱的活动。据此,我们知道( )。

A.通过对奥运会的赞助以达到商业上的成功,还需要有效的市场营销

B.赞助奥林匹克是一种往奥运圣火里扔钱的活动 C.VISA国际组织是全球最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赞助商 D.VISA国际组织没有支起帐篷招揽游客 【答案】A。

20. 不久前,还有许多人从事铅字排印、电报发送和机械打字工作,也有一些人是这些职业领域中的技术高手。今天,这些职业已经从社会上消失了。由于基因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帮助人类解决“近视”的问题,若干年后,今天非常兴旺的眼镜行业也可能会趋于消失。据此,我们知道( )。 A.一些新的职业会诞生

B.一些人的职业变换与技术发展有关

C.今后,许多人在一生中会至少从事两种以上的职业 D.终生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答案】B。

21. x国生产汽车发动机的成本比y国低10%,即使加上关税和运输费,从x国进口汽车发动机仍比在y国生产便宜。由此我们可以知道( )。

A.x国的劳动力成本比y国低10%

B.从x国进口汽车发动机的关税低于在y国生产成本的10% C.由x国运一个汽车发动机的费用高于在y国造一个汽车发动机的10%

D.由x国生产一个汽车发动机的费用是y国的10% 【答案】B。

22.刑警队需要充实缉毒组的力量,关于队中有哪些人来参加该组,已商定有以下意见:(1)如果甲参加,则乙也参加;(2)如果丙不

12. 有一位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想发明一种能够溶解一切物质的溶液。钓鱼由此不能确认的一项是( )。

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据此,我们知道,根据当年1至10月的统计 度为基础才能产生积极的效应。同时,美誉度要以知名度为条件,

家为推出此产品又做了广泛的广告宣传。但结果是产品仍没有销路。们尚未到手的收人满足对住房、汽车、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的需

参加,则丁参加;(3)如果甲不参加而丙参加,则队长戊参加;(4)分居和两地分居)的女性比男性多100万。以下哪项有助于解释此队长戊和副队长己不能都参加;(5)上级决定副队长己参加。根据以上意见,下列推理完全正确的是: A.甲、丁、己参加 B.丙、丁、己参加 C.甲、丁、己参加 D.甲、乙、丁、己参加 【答案】D。

23.中国移动通讯公司曾经投入巨资扩大移动通讯服务覆盖区,结果A.中国移动新增用户的消费总额相对较低 B.中国移动话费大幅度下降了 C.中国移动当年的管理出了问题 D.中国移动为扩大市场投入的资金过多 【答案】D。

24.下面是济南点击查看济南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郑州点击查看郑州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合肥点击查看合肥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南京点击查看南京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四城市某日的天气预报。已知四城市有三种天气情况,济南和合肥的天气相同。郑州和南京当天没有雨。以下推断不正确的是:

A.济南小雨 B.郑州多云 C.合肥晴 D.南京晴 【答案】C。

25.9月29 日美国各地近万名群众在华盛顿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对战争和种族主义的集会游行,呼吁美国政府不要以暴力手段来响应“9?11”的恐怖事件。下列口号中最不可能出现在集会中的是: A.战争不能使我们的亲人复生 B.严惩“9?11”元凶

C.不要以我们的名义发动战争 D.人民不需要战争和种族主义 【答案】B。

26.某国经济以农业为主,2001年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国际有关组织号召各国人民向该国伸出援助之手。下面最可能的推断是: A.该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低 B.该国是一个经济发达国家 C.该国国民收入低,生活水平低 D.该国的经济受气候影响大 【答案】D。

27.1980年美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婚姻状况中分居(包括法律上的

结果:

Ⅰ 在美国婚龄女性比婚龄男性多

Ⅱ 人口普查漏掉的分居男性多于分居女性 Ⅲ 有更多的分居男性出国居住

A.只有Ⅰ B.只有Ⅱ C.Ⅰ和Ⅲ D.Ⅱ和Ⅲ【答案】D。 28.如果某人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在现场推出: B.李四不是杀人犯,所以李四案发时不在现场 C.王五案发时不在现场,所以王五不是杀人犯 D.许六不在案发现场,但许六是杀人犯【答案】C。

29.凡有关国家机密的案件都不是公开审理的案件。据此,我们可以推出

A.不公开审理的案件都是有关国家机密的案件 B.公开审理的案件都不是有关国家机密的案件 C.有关国家机密的某些案件可以公开审 D.不涉及国家机密的有些案件可以不公开审理 【答案】B。

30.一天晚上,某商店被盗。公安机关通过侦查,得出如下判断: (1)盗窃者或是甲,或是乙;

(2)如果甲是盗窃者,那么作案时间就不在零点之前; (3)零点时该商店的灯光灭了,而此时甲已经回家; (4)如果乙的供述不属实,那么作案时间就在零点之前; (5)只有零点时该商店的灯光未灭,乙的供述才属实,由此可以推出本案的盗窃者是:

A.甲 B.乙 C.甲或者乙 D.甲和乙 【答案】B。

公务员考试行政管理知识点 1)----政府职能的含义

1.含义: 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 2.包括几层意思 行政职能

a.实施主体:政府机构

b.主要内容: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 c.实施手段:依法行政

d.是完整统一的体系 2)----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

1.自然经济状态下的政府职能:御外和安内。 2.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 御外、安内和建设公共设施 3.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

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稳定宏观经济.调节社会分配.维护市场秩序 4.传统社会主义国家计划体制下的政府职能:正在转变 3)----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 政府职能

a.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 b.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

c.转变是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

d.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 4)----政府的基本职能

1.定义:依据政府管理的事务性质横向划分的政府职能称为政府的基本职能。 2.内容

a.政治职能(包括军事保卫、外交、治安、民主政治建设) b.经济职能(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督) c.文化职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

c.社会职能(其他的社会公共性的职能) 5)----政府的层级职能

1.含义:是按政府所辖行政区域划分的职能。

2.政府层级职能包括:a.中央政府专有职能b.地方政府专有职能 c.中央和地方政府共享的职能(如:社会治安、公共福利、城市发展、环境保护、国土管理、民族事务、司法监察)

注:目前,我国政府层级职能并没有在宪法或法律上明确规定。 6)----政府的管理运行职能

1.含义:是按照管理运行程序划分的职能。符合管理学中的“封闭性原则”

2.可分为: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 7)----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因素 1.社会环境的变迁(是转变的外因) 2.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是转变的内在动力)

当年用户增加了25%,但是总利润却下降了10%。最可能的原因是: A.张三案发时在现场,所以张三是杀人犯

3.技术手段的创新(是转变的根本保障) 1.职能是机构存在的前提 4.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是转变的制约因素) (因职能而设机构) 8)----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2.科学界定政府总体职能 主要有三个方面: 3.科学配置和划分政府总体职能

1.政府职能的外部转移 4.以政府职能是否顺利实现来检验政府机构设置的合理性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 14)----完整统一原则 2.政府职能的系统转移

主要有三层意思: (或叫内部转移,是政府内部重划分职能) 1.政府职能是完整统一的 3.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

2.行政权力是完整统一的 (包括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运行程序等) 3.政府机构设置是完整统一的 9)----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 15)----管理幅度与层次相适应的原则 关键是:政企分开 在实际运用中,要遵循以下几条规律:

10)----政府机构的含义 1.在管理对象和内容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幅度和层次成反比。 广义:是指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等所有国家机构的总称。 2.管理幅度与事务的难易程度成反比

狭义:国家行政机关

3.管理幅度同管理者的能力及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成正比 11)----政府机构与非政府机构的关系

4.管理幅度与下属人员的能力成正比 注意区分政府机构与其它机构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5.管理层次与组织效率成反比 1.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包含政府机构。 注:管理幅度指管理的数额 2.政党组织 16)----权责一致原则 3.群众组织:

有三层意思

如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村委会、居委会

1.设计合理的职位体系 4.事业单位(因为不以行政管理为主要职责,因而不属于政府机 2.权责相称的制约机制 构):如地震局、气象局 3.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

12)----机构编制管理

注:一般来讲,上级对下级的权力应负连带责任。 1.领导体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17)----精简与效能的原则

2.管理机关:党中央、国务院设立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 三层意思:1.机构设置要精简2.人员编制要精干3.办事程序要简化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设机构编制委员会。 18)----依法设置的原则 3.主要任务:

包括二层意思:

a.职能管理:“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编制 1.政府机构设置程序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 b.机构管理

2.有关政府机构的各项规范要由法律法规来确定。 c.人员编制管理:即人员总额、人员结构、领导职数、职位配置 19)----政府机构改革的动因

注:政府机构的名称一般包括:

原因如下:

域名(表明地理位置或管理范围)、矢名(表明管理内容)、格名(表 a.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明规格级别)。

b.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 13)----职能优先原则 c.精简机构和人员的需要 主要有四层意思:

d.减轻财政负担的需要

e.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

20)----政府机构改革的渐进式过渡与阶段性突破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采取渐进式。 1.1982年改革: a.提出干部的四化,

\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 b.实行首长负责制,并将这一原则写入宪法。 2.1988年改革:

a.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概念。 b.提出政企分开、党政分开的原则。 3.1993年改革:

a.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机构改革的目标。 b.强调了转变职能的根本途径是政企分开。 c.提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概念。 4.1998年改革: 仍是过渡性方案 21)----中央人民政府的架构

1.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2.国务院的组织体制: (1)国务院组成人员:

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 (2)任期:5年,总理、副总理、国务院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3)领导体制:总理负责制

(4)会议制度:国务院实行全体会议、常务会议、总理办公会议制度。 注:常务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 3.国务院行政机构:

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 国家行政机构、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

注:(1)国务院组成部门包括:各部、各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2)国务院直属机构具有独立行政管理职能,但行政首长不属于国务院组成人员,但可列席国务院全体会议。 (3)国务院办事机构不具有独立的行政管理职能。 2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架构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

a.省、地级市设秘书长。秘书长是领导职务。

b.乡镇原则上不设工作部门。 2.任期:省、市、县(区):五年 乡镇:三年

正副行政首长均由人大选举产生。

4.地方政府工作部门与上级垂直管理部门、派出机构的关系: a.地方政府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合并,要由本级政府报请上级政府批准,并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b.实行中央业务主管部门垂直管理的机构有: 中国人民银行、海关、国家税务

c.实行省级政府垂直的有:地方税务、工商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

5.派出机构:其不属于一级行政机关,但它有权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管理,并在管理效力上与派出它的政府或政府部门相同。 23)----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过程 1.我国公务员的定义:

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中从事党团工作的专职人员) 2.制度

1993年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以后制定的近40个单项法规

3.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过程:

第一阶段.1984-93年: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创立。 第二阶段.1993-96年: 在全国推行公务员制度

注:(1)1982-86年,草拟《国家工作人员法》后改名为《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条例》

(2)1986-88年,将上述条例更名,并在党的十三大和七届全国人大上,分别将建立公务员制度作为政治体制及干部从事制度改革的重点,还形成了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三大要件: 组建从事部、筹建国家行政学院、制定公务员法规 24)----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 特色有4点: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国家公务员不搞\政治中立\

2.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国家公务员不是独立的利益集团。 3.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国家公务员不搞\两官分途\

4.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25)----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实施范围与公务员的义务权利 1.实施公务员制度的对象:

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 2.实施公务员制度的机关:

国务院办公厅各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国家局+派出机构+行使政府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议事协调机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

注:凡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单位,不实行企业、事业单位的职称、工资、奖金等人事管理制度。 3.参照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范围: 党的机关、一些群众组织

4.不属于实施范围的单位:不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如新华通讯社)、学会、协会、其他培训机构 5.国家公务员义务共八项:

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尽职尽责,服从命令;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公正廉洁,克已奉公;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6.国家公务员权利共八项:

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行政处分;获得履行职责所应有的权力;获得劳动报酬和享受保险、福利待遇;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26)----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 1.录用的前提条件: a.职位出现空缺

b.根据空缺职位确定资格条件 2.录用的职务范围:

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 (全是非领导职务)

注:从政府机关以外选拔人员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助理调研员以上非领导职务的,不属录用的范围。

3.录用的原则:

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德才兼备、因事择人 4.录用国家公务员的程序:七个步骤

发布公告、报名和资格审查、考试、录用体检、提出拟录用人员名单报 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 府人事部门审批、试用、培训 27)----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

1.原则:客观公正的原则、民主公开的原则、注重实绩的原则、 依法考核的原则

2.内容:德、勤、能、绩

3.标准:划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 4.方法:平时考核+年度考核

5.程序:准备、进行考核、反馈与运用考核的结果 6.考核结果的使用:

a.连续三年被确定为优秀或连续五年称职以上的,在本职务级别内晋升一级。

b.连续二年优秀或连续三年称职以上的,具有晋升职务的资格。 a.受党内警告处分的:当年不得被评优秀 b.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的:不称职或不确定等次 c.受留党察看处分的:当年:不称职 d.受开除党籍处分的:当年:不称职 第二、第三年: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 28)----国家公务员奖励制度

1.原则:a.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以精神为主的原则 b.公平合理,奖不虚施的原则

2.种类:嘉奖、记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 3.程序:评定、审批、实施

4.权限:嘉奖、记三等功:县级以上政府批准 二等功:地级以上政府批准 一等功:省、直辖市以上 荣誉称号:国务院

29)----国家公务员纪律与行政处分制度

1.种类: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说明: (1)没有\降职\是因为,\降职\是由于不称职,而不是由于受处分 (2)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级别;若受的是警告,年度考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首长负责制。即省长、市长、镇长负责制。 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从事党群工作的人员

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执行公务; 7.有关规定:

领导人员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提出申诉和控告;依照规定辞职; c.奖励及时、注重时效的原则

核定为\称职\还可以按时晋升工资档次。 2.解除公务员行政处分的期限: 警告:自决定之日起满 半年 记过、记大过、降级:满一年 撤职:满二年

注:提前解除期限不得超过原行政处分解除期限的一半。 30)----国家公务员培训交流回避制度 1.培训的类型: a.新录用人员的培训 b.晋升领导职务的任职培训 c.专门业务培训 d.更新知识培训

注:每人每年参加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7天。 2.交流制度:四种形式:调任、转任、轮换、挂职锻炼 3.回避的类型:任职回避、公务回避、地区回避 注:一般由职务较低的一方回避。 31)----工资保险福利制度

1.工资构成:职务工资+级别+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地区津贴+岗位津贴 注:前四项为工资的基本形式。 后二项目为补充形式。

2.保险制度:生育、养老、疾病、伤残、死亡保险 32)----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退休制度

1.辞职条件:a.本人愿意并提出申请、b.满最低服务年限(三至五年)、c.正在接受审查的不得辞职 说明:(1)辞职后,不得重新录用

(2)二年内到与原机关有隶属关系的企业或事业单位任职,须经原任免机关批准

2.辞退条件:a.连续二年不称职、b.不胜任现职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c.旷工连续超过15天,或一年内累计超过30天、d.其他 3.退休条件:

a.男年满60岁 b.女年满55岁 c.丧失工作能力的 4.提前退休条件

a.男55女50+工作年限满20 b.或工作年限满30

33)----国家公务员申诉控告制度

注:申诉、控告只能向国家行政机关提出。因为它们不属于行

政诉讼的范围,属于内部行政行为。 34)----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

1.按职权是由首长一人或者由委员数人行使,或者一部分职权由首长,一部分由委员数人行使分:首长制、委员制、混合制 2.按上下级行政组织享有的职权大小分: 集权制(权力集中在上级)、分权制、均权制 3.按机关业务性质及其管辖范围不同划分: 层级制 职能制 并用制

4.按处于同一层级的各政府行政机关的指挥监控权,集中或分散于上级一个或多个主体的不同而划分: 完整制:集中于一人 分离制:分属于多人 35)----行政首长负责制

1.时间:(1)1982年以前:我国行政领导体制一直是委员制. (2)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2.\首长\的范围:

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镇长、乡长 b.第二类:推定的首长:

包括国务院秘书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署审计长、国务院直属机构的正职领导、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组成部门的正职领导+其他

3.主要内容: a.向谁负责:

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向国务院负责,向上级行政机关负责、向本级政府负责 b.负什么责:

行政责任/政治责任/领导责任

36)----行政领导职务及其非领导职务序列 1.行政领导职务序列:

(1)中央国家行政机关:8个等级,最低为副处。 (2)地方:8个等级,最低为副科。 (3)对应的级别有13个:

国务院总理:一级 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 员: 二至三级 省部级正职:三至四 省部级副职:四至五 厅司级正职:五至七 厅司级副职:六至八

县处级正职:七至十 县处级副职:八至十一 乡科级正职:九至十二 乡科级副职:九至十三 2.非领导职务序列:

共8个:巡视员、助理巡视员、调研员、助理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37)----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

共有四种:a.选任制b.委任制c.考任制d.聘任制 注:(1)省人大常委会有权任命副省长,无权任命省长。 (2)聘任制主要用于专业技术职务和基层行政职务,不适用于高层行政领导者

38)----行政领导的职务升降 1. 行政领导职务升降的人员范围:

有两类:a.各级政府组成人员,升降由同级人大和常委会决定。 (其实是领导组成人员)

b.非政府组成人员,其升降由行政系统自身决定。 2.行政领导职务晋升的资格条件: 晋升科级正副职:高中、中专以上学历 晋升副处-正司:大专以上学历 晋升副部级:本科以上学历 b.下一级任职年限:

晋升科、处正职: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 两年以上 晋升科、处、司、部副职:三年以上 注: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晋升与此相同 39)----行政领导职务任免 1.任免的主体:

即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

2.权限:a.各级人大有权任命或决定各级政府组成人员、除各级政府组成人员外的领导职务(如市政府的副局长) b.政府:任免其他公务员职务(包括非领导职务) 3.行政领导兼职的规定:

原则上实行一人一职。确因需要,只可兼任一职。但也有两个例外:a.常设机关领导职务担任非常设机关领导职务 b.名义上兼职而实际上还是本职范围内的职责 40)----转向现代科学行政决策的标志

a.第一类:法定的首长:包括国务院总理、各委员会主任、部长、 a,文化程度:

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决策主体由个人转向集体 2.决策过程由主观随意转向程序化 3.\谋\与\断\相对分离 4.\断\与\行\相对分离 5.决策手段的运用日益增强 41)----现代行政决策组织体制的架构 架构主要有:1.行政决策的中枢系统: 重要任务是\断\。 2.行政决策信息系统 3.研究咨询系统 4.审批控制系统

注:我国具有综合性审批控制职能的组织系统有二: a.全国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 b.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42)----行政决策过程 d.决策合法化与采纳

43)----行政执行及其层级、手段

1.定义: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国家公务员实施决策中心发出的决策指令,以达到预期目的的职务行为。 2.层次:中央级、省级、县级、乡级 3.手段: 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 44)----行政执行的环节 五个主要环节:

a.行政执行计划 b.组织落实与人员配置 c.行政执行中的指挥 d.行政执行中的控制 e.行政执行评估总结 45)----行政协调的含义与作用

1.定义:是指协商、调整行政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行政系统有效地实现行政目标和提高整体效能的行为。

2.作用:a.协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增强行政系统的适应力、创新力。

c.协调内外部、纵横向的人际关系,增强行政系统的凝聚力、驱

动力。

46)----行政协调的类型及其机制 1.分类:a.以协调的主体及内容分 与外部环境的... 内部纵横向的... 内外部、纵横向人际关系的...

b.以协调所解决的中心问题及其具有的性质分: (同上)

c.以协调所涉及的管理层次和管理手段分: 高层、中层、基层; 权责体制、规制协调; 利益、心理协调;

2.几种类型的行政协调及其机制: a.与外部环境的: b.内部纵横向的:

(1)纵向垂直府际关系:关键是解决好事权与财权、人事权与决 (2)横向平行府际关系:

关键是解决好分工又合作的机制。 47)----行政协调的前提条件 1.前提条件是:行政沟通 2.行政沟通的种类:

下行沟通 上行沟通 平行沟通 48)----加强行政监督的重要性 1.教育是加强依法监督的基础 2.法制是加强依法监督的保证 49)----我国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 1.内部监督主要包括:

a.一般监督(上、下级之间的相互监督;职能部门和主管业务部门的监督)

又受上一级监察机关领导。

(3)程序:立项、调查、提出检查处理情况报告、作出监察决定或建议

3.审计监督:(1)审计机关拥有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处理权 (2)审计机关的领导体制: 双重领导体制。

50)----我国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

1.外部监督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民法院的监督 、人民检察院的监督、政党监督、社会及舆论的监督 2.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包括:

a.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这是监督最基本的形式) b.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决算 c.审查政府的法规、决定 和命令 e.代表视察和执法检查 f.罢免政府组成人员

注:各级人大有权撤消同级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3.人民检察院的监督有:法纪检察、经济检察、侦查检察、监所监督

4.政党监督:主要方式有三:各级党委监督、党的基层组织监督、 党的各级纪检监督

公务员复习专家剖析08数学热点题型

本文所涉及的“数学”部分包括公务员考试中出现过的两大部分试题,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其中,数量关系包括数字推理(一般为5道题)和数学运算(一般为15道题);资料分析包括由图形资料、表格资料、文字资料或者这三种资料之间的组合型资料所构成的四道题目,每道题目都是5小题,总共20道题。

纵观我国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题目在逐年变难。但是,如果这样告诉考生,未免做不到权威性和有深度的把握。我们不妨在深层次剖析一下这个“难”字。所谓的“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用题为主,在07国考中,15道数学运算题目全都是应用题。以前出现过的数字运算题目已经消失殆尽了。这在无形中增加了题目的阅读量。

协调机制主要有三种:行政反馈(首要机制)、职能调查、行政参与 d.质询和询问

过程如下:a.问题的确认b.问题进入决策议程c.决策规划的拟订 策权的配置机制。

内部纵横向之间的各种关系,使之分工合作、权责清晰,相互配合, b.专门监督(主要指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地方各级监察厅、局。

(1)监察对象:政府各部门及其国家公务员、政府任命的其他人

2.行政监察:指政府系统内部的专门监察机构,主要是监察部、 第一,题目的长度有所增加。数学运算部分的题目近年来以应

b.协调内部纵横向的关系,以增强行政系统的协作力、整合力。 员、下一级政府及其领导人员

(2)领导体制:监察机关实行双重领导,既受本级人民政府领导, 第二,题目计算难度增大。这里有两层含义,(1)本身的计算变

得繁杂。比如07国考的最后一道“扇形图”图形资料分析题,其计算量是以往资料分析题目前所未有的;(2)本身题目设置了一些计算上的陷阱,如果计算不加小心仔细,很容易掉入其中。比如07国考第54题就是一道乘船过河的题目,题目本身并不难,但是由于题中提到“需1个人划船”以及“9点17分”这两个条件,在计算中容易把握不好什么时候人数应该减1这项运算。

第三,题目类型在变化。这是我们今天的核心议题,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数字推理部分

数字推理的题目经常让人觉得“摸不着”。因为出题人对于数列设定的规律经常让人“猜、猜、猜不透。”其实对于数字推理的题目来说,其规律性是很强的。在考生的心里要始终装着这几种最常见的数列规律。

1.二级或者三级等差、等比数列

及原有数列逐项作一次差或者作两次差之后,得到等差或者等比数列。在以往考题当中,这类数列是最常见也是最容易的数列题目。在07年的国考题当中,5道题中有3道,分别为第41题、第44题和第45题。

这类题目是有一种很简单的变式的,及数列各项经过逐项作商之后得到等差或者等比数列。举个例子来说明: 54,6,2,2,( ) A.1 B. 0 C. 6 D. 12 1/3,这是一个等比数列。 2.运算递推数列

这类数列最经典的代表作就是“斐波纳契数列”——1,1,2,3,5,8,13,21??这个数列的规律就是从第三项开始,每项等于它前面两项之和。2=1+1,3=2+1,5=3+2,8=5+3,??对于这个数列的变形是多种多样的。

(1)可以将运算递推规律改成减法,比如2002年国考B类试题第4题

25,15,10,5,5,( ) A. 10 B. 5 C. 0 D. -5

这道题应该选C,其规律是第一项减去第二项得到第三项。25-15=10,15-10=5,10-5=5,因此5-5=0

(2)还可以将运算递推规律改成乘法,比如2005年国考二类试题

第34题

3,4,6,12,36,( ) A. 8 B. 72 C. 108 D. 216

这道题应该选D,其规律是前两项乘积除以2得到后一项。3×4/2=6,4×6/2=12,6×12/2=36,12×36/2=216

(3)更可以将运算递推规律综合起来进行变化,比如2007年国考题第42题

1,3,4,1,9,( ) A. 5 B. 11 C. 14 D. 64

这道题应该选D,其规律是前两项差的平方得到后一项。(1-3)^2=4,(3-4)^2=1,(4-1)^2=9,(1-9)^2=64

运算递推数列的变式很多,但是其变形方法不出两个原则:一是运算规律的变化,由单一的加法运算变成减法、乘法、除法、乘方,以及这些运算的混合运算;二是添加了常数项,比如上面的第二道题,乘法运算之后添加了除以“2”这个常数项运算。 运算递推数列是每年数字推理题目的必考题目,掌握了以上两种题目规律的变化原则,所有题目将迎刃而解。 3.自然数幂次数列

这两点,一种是改变原有的运算法则,比如变减法为除法,在比如添加平方或者立方运算;一种是在原有运算基础上添加常数项。 把握了这两种大原则,我们就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准确、快速发现规律。这对于08年的国考数字推理题,是至关重要的。 二、数学运算部分

数学运算题目是数学题目的核心部分。从其题目在考试中的位置看来,设置在46-60题范围内,这正是考生在临考中思维、集中度达到最顶峰的时刻;从其题目本身看来,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容易让考生感到眼花缭乱、不知所措。那么,在国考题中,有没有一些题型每年必考呢?当然有! 1.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是考察考生数学运算能力最佳的问题之一。因此无论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是各地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的题目当中都有行程问题,其难度也是历年考题中难度位于前三的试题。

行程问题涉及到速度、时间、路程三个量,一道题当中可以引入一个或多个运动的物体,每个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是直线、来回折返、曲线,每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可以保持不变也可以发生变化??如此繁杂的可能性,造成了行程问题本身就有千变万化的感觉。

最基本的自然数幂次数列就是自然数的平方数列:1,4,9,16, 然而万变不离其中,近年来的行程问题多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25,36??这个数列可以引申为立方数列1,8,27,64,125,216?? 的物体运动比如2007年国考题第53题、2006年国考题一卷第39 这类题目在国考题中常有两种变形

(1)幂次改变,比如2006年一类考题第32题 A. 5 B. 6 C. 10 D. 12

这道题应该选B,其规律是各项分别是1^6=1,2^5=32,3^4=81,4^3=64,5^2=25,6^1=6,7^0=1。 (2)幂次数加减1,比如2007年国考题第43题 0,9,26,65,124,( ) A. 165 B. 193 C. 217 D. 239

这道题应该选C,其规律是各项分别是1^3-1=0,2^3+1=9,3^3-1=26,4^3+1=65,5^3-1=124,6^3+1=217。

关于自然数幂次数列的变化规律主要就是幂次改变或者在幂次数上添加常数项。

自然数幂次数列也是近年国考题的热点题型。

以上三种常见题型只是数字推理题目的一瞥,还有很多题目有着各种各样的规律,但是纵观这些规律,其题目发展的趋势不外乎

题。对于这类行程问题,如果抓住“速度比值=路程比值/时间比值”这个关系式,则可迎刃而解。由于行程问题求解相对复杂,而且其解法呈现体系化的趋势,考虑到本文篇幅的问题,这里不对具体题目进行详细的解答。

而近几年的国考题所涉及的范围都是直线运动,其实对于行程问题来说,曲线运动是一大块内容,因此在准备08年国考的时候,切不可忽略曲线运动的行程问题。 2.工程问题

此类问题是有实际应用背景和应用价值的题目,也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热点题型。2007年国考题第57题就是一道工程问题。一般来说,工程问题的难度并不太大,关键在于求解时将涉及分式的运算,造成很多考生不知如何快速求解,甚至有些考生由于紧张造成错解。

工程问题的发展趋势很明晰,从最早涉及一家“工程队”;直到后来涉及两家“工程队”,这两家有时候合作,有时候还会互相“捣乱”(水管流水问题);现在多为三家“工程队”,这下题目则热闹很

这道题应该选C,其规律是前一项除以后一项分别得9、3、1、 1,32,81,64,25,( ),1

多,有时候一家单干,有时候两家合作一家歇着,有时候三家齐上阵??各种组合方式。

想快速、准确的解决这类问题,最佳方式可以概括为“题目让我求什么我就求什么、没让我求的量我大可扔在一边不去理会”,及所谓的“设而不求”。

以2007年第57题为例来说明这个快速求解的方法。

10 小时完成,如果由乙丙两人合作翻译,需要12 小时完成。现在小时才能完成,则,这篇文章

如果全部由乙单独翻译,要( ) 小时能够完成. A .15 B .18 C .20 D .25

假设甲、乙、丙分别用A小时、B小时、C小时可单独完成任务,则根据题意,

前两式相加可得 ,代入第三式可得, 解得,B=15小时。

有( )。

A.22人 B.28人 C.30人 D.36人

在2007年的国考题第50题中,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小明和小强参加同一次考试,如果小明答对的题目占题目总数的 3 / 4 .小强答对了 27 道题,他们两人都答对的题目占题目总数的2 / 3 ,那么两人都没有答对的题目共有:

对于“人数”问题,通用的解法,也是不会错的解法,也是当 就拿最简单的2004年国考题B类试题第46题来初步体会一下文氏图的作用。

用一个图来表示学生考试及格情况。其中横线以上代表第一次及格的人,竖线以左代表第二次及格的人。由此可知,A代表两次都及格的人,B代表第一次及格但第二次没及格的人,C代表第二次 A+B=26 A+C=24 D=4 A+B+C+D=32

性的是表格与文字结合起来的综合性题目。

对于解决资料分析题目来说,图形题最具有直观性、其次是表格题目、最后是文字型的题目,因此在解答过程中完全可以先解答图形题目,再解答表格题目,将文字题目甩在最后解答。

以上篇幅介绍了数学试题近年来的发展规律,对于每一类题型的一些关键点,以及08年国考试题的变化趋势。这些还只是浅层面的剖析,因为每一部分的题目还没有跳出每一部分的范围。 对于国家公务员考试来说,行测的五大部分是一个整体,那么之间的题目变化有没有共同的趋势,如何站在整个公务员考试这个更高的层面来看待数学试题的变化?这些问题我们将利用后续特定的篇幅向各位进行详细的解答。 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500精选题含答案 第【1】题 哲学是( )。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正确答案:C

第【2】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第【3】题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 A.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B.哲学是绝对的,具体科学是相对的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 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正确答案:D

A.一般方法B.经验材料C.理论结论D.具体方法 正确答案:A

第【5】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D.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正确答案:A

一篇文章 ,现有甲乙丙三人,如果由甲乙两人合作翻译,需要 A .3道 B .4道 C .5道 D .6 道

先由甲丙两人合作翻译4 小时,剩下的再由乙单独去翻译,需要12 题目变得越来越难时,求解速度会越快的解法就是利用“文氏图”。 从深层次考虑,这五大部分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这五大部分

及格但第一次没及格的人,D代表两次都没及格的人。则根据题意,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这道题的问题只需要求出B,但是为了求解B,我们需要引入A、 前三个式子相加,减去第四个式子可得,A=22人。

C两个变量。如果花费了时间求A、C,不仅容易错,还浪费了时间。 这只是文氏图的最简单应用,随着题目的变化,图的结构也在 对于工程问题来说,其题目可变空间并不很大,但是随着题目难度的增加,今后工程队的数量可能还会逐渐增多。如果能真正掌握“设而不求”的思想,即便是100个工程队在施工,我们也不会害怕了。

3.“人数”问题

“天”??等多种类型的事物,但是这些题目具有共同的特点,也具有共同的解法。

最早的人数问题是这样,2004年国考题A类试题第46题。 某大学某班学生总数为32人,在第一次考试中有26人及格,那么两次考试都及格的人数是( )。 A. 22 B. 18 C. 28 D. 26

逐渐演化成了这样的问题,2005年国考题一卷第45题。 对某单位的100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喜欢看球赛、电影和戏剧。其中58人喜欢看球赛,38人喜欢看戏剧,52人喜欢看电影,既喜欢看球赛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8人,既喜欢看电影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6人,三种都喜欢看的有12人,则只喜欢看电影的

发生着变化,但是只要能掌握这种方法,所有的“人数”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由于本身“人数”问题的题目其方法单一,因此在题目发展的过程中,加入了其余的数学运算元素。比如2007年的这道国考题就

需要利用“整除性”先确定题目的总数,之后还需要利用“不等式”正确答案:C 系列其他数学运算元素的综合性题目。

以上列举出了三类在国家公务员考试题目当中连年出现的试题,对于15道数学运算题目来说,这三类问题是无法覆盖整个题目类型的。这里仅仅罗列出它们,让大家看到冰山一角。总体说来,

这里的“人数”大了双引号,原因是“人”字可以变为“题”、来求解。因此今后的人数问题将会演变成综合了整除、不等式等一

在第二次考试中有24人及格,若两次考试中,都没有及格的有4人,近年来的数学运算题目发展趋势是由单一性问题转变为综合性问

三、资料分析部分

对于资料分析部分我们大可不必细谈,因为大家也都能看出,近年来资料分析试题中的图形题只有一道了,而剩下的三道题目中或是两道表格题目(2006年国考题),或是两道文字题目(2007年国考题)。因此在无形中,增加了题目的阅读量。

另外,综合性资料的题目也是近几年的热点,其中最具有代表

题,由纯运算问题转变为需要进行一定逻辑判断再进行运算的问题。 第【4】题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

第【6】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正确答案:D

第【7】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C.绝对真理的体现

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 正确答案:D

第【8】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 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C.核心部分D.实质和灵魂 正确答案:B

第【9】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 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 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正确答案:B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11】题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B.哲学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正确答案:D

第【12】题 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 )。 A.适应时代的需要 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 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 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 正确答案:A

第【13】题 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 )。 A.艰苦奋斗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D.勤俭节约 正确答案:C

第【14】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 )。 A.实践性B.科学性C.革命性D.开放性

正确答案:A

第【15】题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 )。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B.辩论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正确答案:A

第【16】题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D

第【17】题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 )。

A.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否认了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 C.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物质是意识的根源 正确答案:A

第【18】题 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共同错误为( )。

A.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仅把运动和某些具体物质形态联系起来 D.把物质和运动完全割裂开来 正确答案:D

第【19】题 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观点是( )观点。 A.唯物主义的 B.主观唯心主义的 C.唯物主义经验论 D.客观唯心主义的 正确答案:B

第【20】题 划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唯一的标准是( )。 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C.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问题D.是否承认世界统一的问题 正确答案:B

第【21】题 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是( )。 A.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

C.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

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 正确答案:C

第【22】题“人的意志高于一切,决定一切”的观点是(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正确答案:D

第【23】题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界定的。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正确答案:A

第【24】题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 A.运动的绝对性B.存在性C.客观实在性D.实物性 正确答案:C

第【25】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 A.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C.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D.主观与客体的统一 正确答案:C

第【26】题认为正确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是( )的观点。 A.诡辩论B.唯心主义C.不可知论D.唯物主义 正确答案:D

第【27】题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 )。 A.否认静止的相对性 B.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C.认为静止是不存在的 D.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正确答案:D

第【28】题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存在性B.物质性C.意识性D.真理性 正确答案:B

第【29】题 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 A.唯心主义B.二元论C.辩证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正确答案:D

第【30】题 相对主义运动观认为( )。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D.只存在绝对运动而无静止 正确答案:D

第【31】题 “司马光破缸”的故事是说司马光小时侯看到一小孩掉进水缸后,他没有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尽快让水脱离人。这一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想问题、办事情要学会抓主要矛盾 B.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C.只要打破常规,有创新精神,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 D.做任何事情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D

第【32】题 党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和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的哲学依据是( )辩证关系的原理。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同一性和斗争性 D.内因和外因 正确答案:D

第【33】题 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的结构调整,提高国产资产的整体质量。这一论断突出体现了( )。

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原因的道理

B.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相统一的观点 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D.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正确答案:D

第【34】题 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观点 D.不可知论 正确答案:C

学生的主观努力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造成的,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 )。A.异因同果B.同因异果C.多因一果D.一因多果 正确答案:C

第【36】题 “苍蝇不叮没缝的蛋”这一说法直接表达的哲学思想是( )。

A.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事物的运动是外力推动的结果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正确答案:A

第【37】题 “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 )。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 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正确答案:A

第【38】题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的是( )。 A.时间、空间可以离开物质自己运动 B.时间、空间不随物质运动的速度而变化 C.时间、空间是主观精神的表现形式 D.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 正确答案:D

第【39】题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体现的哲理是( )。 A.要重视外因的作用 B.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C.要重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D.要重视外因通过内因作用

正确答案:D

第【45】题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 )。 A.保守和进步关系 B.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C.主要与次要的关系 D.对立统一的关系 正确答案:D

第【46】题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转化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前进性和重复性的统一 C.连续性和阶段性(飞跃性)的统一D.直线性和循环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C

第【47】题否定方面是指( )。

A.保持事物自己存在的方面B.促使事物走向死亡的方面 C.事物内部好的方面D.事物内部坏的方面 正确答案:B

第【48】题 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错误是由于忽视了事物的(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 正确答案:D

第【49】题 联系是指一切现象、事物( )。 A.都有共同点 B.都没有确定的界限 C.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都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 正确答案:D

第【50】题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 )。 A.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C.系统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正确答案:B

第【51】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问题上,结果是指( )。

A.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B.先于某种现象的现象 C.被一定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D.后于某种现象的现象 正确答案:C

第【52】题 事物的质是指( )。

A.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C.一事物区别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

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据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正确答案:C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正确答案:A

第【41】题 “一个地区的发展会产生全国效益”强调的是( )。 A.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 B.整体和部分有严格的界限 C.整体的性能状态与及变化会影响部分 D.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 正确答案:D

第【42】题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 )。 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是否承认事物的质变 正确答案:C

第【43】题 事物发展的源泉在于( )。 A.人的主观能动性B.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事物的内部矛盾D.外力的推动 正确答案:D

第【44】题 唯物辩证法否定的“扬弃”是指( )。

第【40】题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 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

第【35】题 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的水平、学校的设施、A.是否整体地看问题 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

A.全盘抛弃B.绝对否认C.全盘肯定D.既克服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 正确答案:C

第【53】题 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 )。 A.辩证统一的关系B.因果关系C.内因和外因的关系D.等同关系 正确答案:A

第【54】题 否定之否定规律侧重于揭示( )。 A.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 C.事物发展的状态 D.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正确答案:D

第【55】题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正确答案:A

第【56】题“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正确答案:C

第【1】题 马史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 正确答案:BCD

第【2】题 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有( )。

A.康德的哲学B.费希特的哲学C.黑格尔的哲学D.费尔巴哈的哲学 正确答案:CD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 正确答案:BD

第【4】题 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是( )。

A.唯物辩证法高于现代系统论B.现代系统论不断丰富唯物辩证法 C.现代系统论不断深化唯物辩证法

D.现代系统论的基本思想蕴含于唯物辩证法之中 正确答案:BCD

第【5】题 理论联系实际就要( )。

A.认真读书、刻苦学习马列主义B.分析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C.联系当代世界的深刻变化

D.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正确答案:ABCD

第【6】题 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看作( )。

A.是“历史的有力杠杆” B.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C.是“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尺”D.是“历史进步的最高标准” 正确答案:AB

第【7】题 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涵义包括( )。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D.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正确答案:BD

第【8】题 下列论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 A.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B.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C.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绝对精神派生的D.理在气先 正确答案:BCD

第【9】题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汇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C.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正确答案:BCD

第【10】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体系,因为它是( )。 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C.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正确答案:ABC

第【11】题 下列各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包含思维和存在关系性质的有( )。

A.自由和必然B.真理和客观存在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D.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 正确答案:ABD

第【12】题 在意识能动性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 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B.不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意识的作用能超过物质的作用D.意识作用永远超不过物质的作用 正确答案:AC

第【13】题 造大楼得先设计图纸,然后造楼,这说明( )。 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D.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正确答案:BC

第【14】题 物质是( )。

A.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B.不依赖人的感觉的客观实在 C.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D.人的感觉的组合 正确答案:ABC

第【15】题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因为(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和物质实际上是一个东西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运动是物质的承担者 正确答案:AC

第【16】题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 )。

A.运动就是静止,静止就是运动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静止中包含运动 D.运动时有静止的存在 正确答案:BCD

第【17】题 意识的本质是( )。

A.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B.人脑的机能C.人脑的属性 D.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正确答案:BCD

第【18】题 物质运动规律的特点有( )。 A.主观性B.稳定性C.普遍性D.重复性 正确答案:BCD

第【19】题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 )。 A.改造客观规律B.改善客观规律C.认识客观规律 D.利用、掌握客观规律 正确答案:CD

第【20】题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是( )。 A.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B.唯心主义的”精神万能论“的表现 C.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D.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正确答案:BC

第【21】题 高级运动形式和低级运动形式之间的关系是( )。 A.高级运动是由低级运动转化而来的 B.高级运动形式中包括低级运动形式

A.康德星云假说B.达尔文进化论C.细胞学说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D.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证材料

第【3】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块整钢”,它的主要构成部分有( )。 D.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C.高级运动形式不依赖低级运动形式 D.低级运动形式也不依赖高级运动形式 正确答案:AB

第【22】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因为它( )。 A.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B.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C.是贯穿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路线 D.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 正确答案:ABCD

第【23】题 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中,必然性( )。 A.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B.是与偶然性既对立又统一的哲学范畴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D.深藏于偶然性背后,并制约着偶然性 正确答案:ABCD

A.形而上学片面、孤立的观点 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系统论的观点 D.部分受整体决定和制约的观点 正确答案:BCD 第【25】题 假象( )。

A.是主观的B.是客观的C.容易使人产生错觉D.也是本质的表现 正确答案:BCD

第【26】题 运用可能性区分为多种情况的观点,指出下列关于”大海捞针”与“水中捞月”的说法中正确的( )。 A.“大海捞针”是可能的,尽管很艰难 B.“水中捞月”是不可能的 C.“大海捞针”属于抽象可能性

D.“水中捞月”是人主观意志的想象,可以转化为现实 正确答案:ABC

第【27】题 看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 )。 A.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两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 C.一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既要全面,又要抓重点 正确答案:AD

第【28】题 认识事物的量的意义在于( )。 A.它是认识事物的开始和认识事物的前提

B.它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C.它对事物做出数量分析,使人们做到胸中有数 D.它能把同质的事物区分开来 正确答案:ABCD

第【29】题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 )。

A.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不平衡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不平衡 C.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的不平衡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不平衡 正确答案:BD

第【30】题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普遍的,其具体表现形式是特殊的。下列各项正确反映否定之否定规律表现形式的特殊性的有( )。 A.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相同的否定形式 B.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 C.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有不同的曲折性 正确答案:BCD 其中有( )。

A.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B.现实可能性与抽象可能性 C.好的可能性与坏的可能性 D.可能性量的大小 正确答案:ABCD

第【32】题 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从属地位,它( )。 A.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B.对事物的发展不起作用 C.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D.使事物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具体特点 正确答案:ACD

第【33】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 )。 A.相互区别的事物、现象或要素之间的联系 B.只看到事物、现象或要素之间的区别 C.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的

D.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正确答案:ACD

第【34】题 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分别是( )。 A.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C.否定与肯定绝对对立 D.否定是由外力推动的

正确答案:AB

第【35】题 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 A.循环论B.诡辩论C.激变论D.直线论 正确答案:AD

第【36】题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 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B.事物在它刚刚形成时没有矛盾 C.矛盾只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 D.每一事物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运动 正确答案:AD

第【37】题 社会意识( )。

A.是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由社会存在决定

C.具有相对独立性 D.在阶级社会里,某些形式具有阶级性 正确答案:ABCD

第【38】题 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的差别在于( )。 A.社会心理是高水平的,思想体系是低水平的

C.社会心理是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思想体系具有系统化、抽象化的特征

D.社会心理表现为情感、习惯等,思想体系表现为理论体系 正确答案:CD

第【39】题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表现在( )。 A.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C.社会意识是对科学文化的反映

D.社会意识是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正确答案:ABD

第【40】题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因为( )。

A.人的本质是在后天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特别是生产实践中形成 B.人是生活于现实的具体的社会关系之中的人,现实的社会关系决定着人的本质

C.人的本质只有通过社会关系才能表现出来,而且是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

D.人的本质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的 正确答案:BCD

第【24】题 脱离了人体的手就变成了没有生气的.死的东西,这是()。 D.不同事物的发展周期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第【31】题 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它区分为多种情况,B.社会心理是复杂的,思想体系是简单的

第【41】题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决定论( )。

A.是承认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的理论

B.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

C.把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应用于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

D.既认为社会历史具有客观规律性,又反对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的观点 正确答案:ABCD

第【42】题 主体选择与客观规律的接近和符合的过程是( )。 A.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长期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B.人们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入的过程 C.人们不断发现真理和修正错误的过程 D.人们的思想摆脱客观规律束缚的过程 正确答案:ABC

第【43】题 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说( )。

A.先进的生产关系能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扫清障碍 B.先进的生产关系能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C.需要选择适当的经济体制,生产力在事实上才能得到发展 D.需要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生产力在事实上才能得到发展 正确答案:ABCD

第【44】题 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 A.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像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辩证的过程

B.人类社会发展也像自然界一样,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C.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界发展规律是等同的

D.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它的一切活动无需人有意识地进行 正确答案:AB

第【45】题 人类与动物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是否能制造生产工具 B.是否具有社会性

C.是否能动地改造外部世界 D.是否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正确答案:ABCD

第【46】题 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性质,其表现为( )。

A.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无意识的;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

B.动物不能进行生产劳动,人能利用自己制造的工具从事生产活动 C.动物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界,人能能动地改造自然

D.自然环境及其变化在动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则不起决定作用 正确答案:ABCD

第【47】题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通过( )。

A.对人的体质的影响而实现的 B.对人的心理的影响而实现的 C.对生产力状况的影响而实现的D.对军事、政治的影响而实现的 正确答案:CD

A.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它只有通过生产方式才能对人类历史发生作用

D.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因素,主要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

正确答案:ABCD

第【49】题 物质生产之所以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口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是因为( )。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构成和增长速度

B.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制约着人口生产的方向、规模和速度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人口生产的社会形式 D.物质生产决定人口生产具有较少惯性 正确答案:ABC

第【50】题 下列各项正确反映国体和政体的关系的有( )。 A.国体和政体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 B.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必须与国体相适应 C.政体对国体有反作用,影响国体的巩固和发展 D.政体决定国体,国体为政体服务 正确答案:BC

第【51】题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 A.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发展 B.从间接经验向直接经验的转化

C.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无限循环

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正确答案:ACD

第【52】题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地革命的反映论,它强调( )。 A.人们在改造世界活动中认识世界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D.认识有能动性,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正确答案:ABCD

第【53】题 感性认识向理论认识飞跃的条件有( )。

A.要占有十分丰富的材料 B.要有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C.要经过思考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D.要有天赋的聪明才智 正确答案:ABC

A.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补充、丰富,修正和发展B.理性认识重要,感性认识不重要C.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实现理论的指导作用,达到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目的 D.实践比理论重要 正确答案:AC

第【55】题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一观点( )。 A.颠倒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B.把理论当成实践的来源和动力 C.揭示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D.肯定了理论对实践的反作用 正确答案:CD

第【56】题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源与流的关系 B.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C.直接经验可靠,间接经验不可靠 D.直接经验不可靠,间接经验可靠 正确答案:AB

第【57】题 在劳动过程中,劳动的社会形式( )。 A.是和劳动的一般性质统一的

B.是指劳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展开和发展 C.说明劳动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 D.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根本区别 正确答案:ABCD

第【58】题 劳动过程是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观点,说明( )。

A.劳动过程是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统一 B.自然创造人和社会创造人的统一

第【48】题 地理环境之所以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其原因为( )。 第【54】题 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更加伟大,因为( )。

C.人与自然的本源联系和人与自然的根本区别 D.劳动的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正确答案:ABC

第【59】题 割裂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将会导致( )。 A.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真理观B.辩证唯物的相对主义真理观 C.相对主义真理观 D.实用主义真理观 正确答案:AC

第【60】题 把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承认的意见视为真理,这是( )。 A.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B.充分相信群众,使群众掌握真理 C.否认了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 D.唯心主义真理观 正确答案:ACD

第【71】题 人工智能的伟大意义在于( )。

A.人类在解决没有感觉的物质同有感觉能力的物质发生联系问题上向前迈进一大步

B.随着电脑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引起对整个世界深刻巨大的变化 C.电脑应用生产和生活过程,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D.电脑部分代替和节省了人的脑力,极大地延伸和扩展了人的脑力 正确答案:ABCD

第【72】题 人们所获得一切知识来源于( )。

A.天资聪慧B.社会生产实践C.科学实验实践D.改造社会的实践 正确答案:BCD

第【73】题 认识客体与客观物质的关系在于( )。 A.认识客体既可能是客观物质,也可能是精神客体

B.客观物质中只有与人的实践活动发生关系的才成为认识客体 C.客观物质是无限的,认识客体是有限的

D.客观物质是自在的,认识客体是认识主体选定的 正确答案:ABCD

第【74】题 下列各项属于矛盾的同一性的有( )。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C.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D.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正确答案:ACD

第【75】题 决定事物的根本性质及其发展的基本趋势的联系( )。 A.内部联系B.本质联系C.必然联系D.主要联系

正确答案:ABCD

第【76】题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 )。

A.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B.是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循环过程 C.是直线式前进的过程 D.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正确答案:AD

第【77】题 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关系是( )。 A.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B.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正确答案:BCD

第【78】题 下列事例中属于前进中回复的有( )。

A.被推翻的旧势力暂时复辟 B.从原始公有制到共产主义公有制 C.农民用旧麦种培育出新麦种D.生产——消费——生产 正确答案:BCD

第【79】题 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原理告诉我们( )。A.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B.解决了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也就自然得到解决 C.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是不变的

D.抓住了主要矛盾时,也要注意非主要矛盾的解决 正确答案:AD

第【80】题 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三阶段同第一阶段相比,( )。 A.根本性质不同B.形式完全相同C.仿佛回到原来出发点 D.高级阶段重复低级阶段某些特征 正确答案:CD

第【81】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依据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正确答案:ACD

第【82】题 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是( )。 A.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B.全盘否定 C.批判地继承 D.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正确答案:ACD

第【83】题 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的内容有(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D.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了上层建筑的组织形式 正确答案:ABC

第【84】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 )。

A.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推动社会历史前进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正确答案:BCD

第【85】题 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的区别在于( )。

A.前者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后者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 B.前者一般是自上而下展开的;后者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 C.前者一般是不需要采取暴力冲突的形式;后者往往要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

D.前者不触及生产关系;后者触及生产关系 正确答案:ABC

第【86】题 历史上唯心主义长期存在并占统治地位的根源有( )。 A.认识的表面性、片面性、直线性 B.自发分工的存在

C.阶级压迫和剥削阶级的偏见 D.生产力水平低、生产规模狭小 正确答案:ABCD

第【87】题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与阶级社会的的改革的不同点的表现有( )。

A.前者是主动的、自觉的;后者是被动的、自发的

B.前者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的;后者从根本上说是从剥削阶级的利益出发

C.前者有广阔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后者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 D.前者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范围内,使各种矛盾不断得到解决;后者不能在旧社会制度本身的范围内最后解决它的固有矛盾 正确答案:ABCD

第【88】题 科学在现代化生产中的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表现在( )。 A.没有科学理论作先导,就不能发明创造新的现代化的生产工具 B.没有科学理论作先导,操纵或重复制造已有的现代化的生产工具也是困难的

C.没有科学理论作先导,就不能制造更高级的新材料

D.科学理论在现代化生产中,可以把生产力诸要素组合起来 正确答案:ABC

第【89】题 关于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

A.两者的作用是等同的

B.人民群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杰出人物则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C.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决定性的力量,杰出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能起 B. 世界观、历史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生观 C. 人生观决定着世界观和历史观 D. 世界观和历史观可以代替人生观 正确答案:abcd

第【96】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在于它是( )。

A. 19世纪40年代欧洲各国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对抗的结果

B.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 因而还不是哲学

B. 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哲学则是世界观的系统理论 C. 一个正常的人都会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形成某种看法和观点,具有一定的世界观,因而也就具备了哲学思维的实际基础 D.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正确答案:abcd

第【102】题 有关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各门具体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为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极为加速的作用

D.人民群众需要杰出人物,杰出人物来自人民群众 正确答案:CD

第【90】题 人生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 )。 A.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B.社会对个人贡献的尊重和满足 C.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 D.个人向社会索取等量的贡献 正确答案:AB

第【91】题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是( )。 A. 实践性 B. 科学性 C. 革命性 D. 群众性 正确答案:abc

第【92】题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B.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 C. 两者分属不同的层次 D. 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正确答案:abcd

第【93】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 )。

A. 物质与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B. 世界是否彼此孤立的 C. 世界是否静止不变的 D. 世界是否可知 正确答案:ad

第【94】题 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的关系是( )。 A. 人生观是世界观和历史观的组成部分 B. 世界观、历史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生观 C. 人生观决定着世界观和历史观 D. 世界观和历史观可以代替人生观 正确答案:abc

第【95】题 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的关系是( )。 A. 人生观是世界观和历史观的组成部分

C. 19世纪自然科学重大发展的哲学总结

丰富的实证材料

D. 欧洲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更高发展的必然 B.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科学,它所建立的关于整个世界(包括正确答案:abcd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最普遍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的研究及其第【97】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它的( )。 结论,为具体科学的进一步研究、发展和运用,提供了方法和指南 A. 先进性 B. 阶级性 C. 实践性 D. 群众性 C.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

正确答案:bc

D. 哲学和具体科学在科学这个大系统中分属不同的层次,它们相第【98】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 )。 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对于不同领域的实际工作来说,哲 A.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学同样具有指导作用 B. 关于自然界、社会、人类思维运动和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正确答案:abcd

C.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103】题 关于世界的本质问题,正确的说法是( )。

D.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A. 它是哲学基本问题中最根本的方面,是全部哲学最高最重要的正确答案:abcd

问题

第【99】题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 B. 它贯穿于社会历史观在内的全部哲学问题之中,是人们认识世 A.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掌握科学的知识工具 界的历史起点

B. 深入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C. 它是哲学的逻辑起点,其他所有哲学问题都是从这个词题中派 C. 改进工作方法和提高工作能力

生出来的

D. 在风云变幻的现实面前能够鉴别真伪,站稳立场,勇于和善于 D. 它规定着各派哲学的发展方向,最终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斗争

义两大基本的哲学派别 正确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第【100】题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第【104】题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说法,正确的说法是( )。 因此应做到(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A. 用什么就学什么,学什么就立即用什么

B. 它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 认真读书,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 C. 它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C.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D. 它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D. 反对学习中的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 正确答案:abcd

正确答案:bcd

第【105】题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于( )。

第【101】题 有关哲学和世界观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A. 世界观对世界的看法和观点,是朴素的、自发的、未经论证的, B. 它来自实践并为实践所证明

C. 它是包罗万象的“科学的科学” D. 它是人类思想发展的顶峰 正确答案:ab

第【106】题 世界观是( )。

A. 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真理性认识 B. 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 C. 哲学家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 人人都有的,不过一般人的世界观通常是自发的、朴素的 正确答案:bd

第【107】题 辩证唯物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 )。

A. 它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B. 它对世界的看法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

C. 它是在实践的推动下完成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科学体系 D. 它继承了哲学史上的优秀成果,概括了自然科学的新材料,总结了无产阶级斗争的经验 正确答案:abd

第【108】题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在于( )。 A. 它主张全部抛弃历史上的一切

B. 它坚持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普遍规律

C. 它自身并不是一个终极真理的封闭体系,而是一个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自我更新、完善和发展的生机勃勃的开放体系 D. 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的道路 正确答案:bcd

第【109】题 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是( )。 A. 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问题 B.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 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 D. 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正确答案:bd

第【110】题 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

A. 有助于我们深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 有助于我们端正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C. 有助于我们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增强拒腐蚀、反腐败的能力

D. 有助于我们掌握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做好本职工作,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正确答案:abcd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111】题 在上层建筑中,( )。

A. 政治处于主导地位 B. 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C. 包括政治上层建筑 D. 包括思想上层建筑 正确答案:abcd

第【112】题 马克思、恩格斯构想的社会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起码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 )。

A. 它经历了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 B. 它超越了商品经济的时代 C. 生产的社会化程序比较高

D. 这种社会是在各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了胜利 正确答案:abcd

第【113】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 )问题。 A. 存在和存在的关系 B. 世界的本质

C. 思维和思维的关系 D. 存在和思维的同一性 正确答案:bd

第【114】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设想:( )。

A. 共产主义社会将出现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发展阶段

B. 社会主义将经历较长时间的初级阶段

C. 无产阶级夺权后将经历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第一阶段、高级阶段三个时期

D.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都实现了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正确答案:acd

第【115】题 马克思主义以前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缺陷是( )。 A. 不懂社会实践的伟大作用 B. 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C. 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 D. 不能坚持物质第一性 正确答案:abc

第【116】题 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 )。 A. 以机械运动为尺度衡量其他一切物质运动 B. 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 C. 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 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正确答案:acd

第【117】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体现了( )。 A.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B. 实用性和有效性的高度统一 C. 系统性和具体性的高度统一 D. 真理性和阶级性的高度统一 正确答案:ad

第【118】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这是因为( )。 A. 它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自己的重要观点 B. 它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

C. 它把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 D. 它把现代自然科学的成果汇集起来 正确答案:ABC

第【119】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 )。 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 正确答案:ac

第【120】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 A. 引力场 B. 生产力、生产关系 C. 阶级、政党、国家 D. 市场经济理论 正确答案:abc

第【121】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 A. 引力场 B. 生产力、生产关系 C. 阶级、政党、国家 D. 市场经济理论 正确答案:abc

第【122】题 纷繁复杂、无限多样的的世界,其本质是物质的,其原因包括( )。

A. 整个自然界是物质的 B.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C. 意识现象也是物质的D. 自然科学和哲学的长期发展证明了这一点 正确答案:abd

第【123】题 关于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B.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 运动包括物质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两种状态 D. 运动包括宇宙间一切变化和过程 正确答案:acd

第【124】题 意识是( )。

A. 物质的产物 B. 人脑的机能 C. 物质的反映 D. 宗教的信仰 正确答案:abc

第【125】题 客观规律是( )。

A. 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之中的 B. 事物的本质联系 C. 事物的必然联系 D. 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的 正确答案:abcd

第【126】题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是( )。 A.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 B.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C. 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

D. 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正确答案:bcd

第【127】题 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我们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说明( )。 A. 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 B. 意识能动地改造世界

C.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D. 一切意识的作用都是积极的 正确答案:bc

第【128】题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 )。

A. 运动就是静止,静止就是运动 B.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 静止中包含运动 D. 运动时有静止的存在 正确答案:bcd

第【129】题 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论点是( )。

A. 一切物质都有意识 B. 意识的产生是纯生理的过程 C.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正确答案:cd

第【130】题 在意识能动性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 A. 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 不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 意识的作用能超过物质的作用 D. 意识作用永远超不过物质的作用 正确答案:ac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131】题 物质是( )。

A. 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B. 不依赖人的感觉的客观实在 C. 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D. 人的感觉的组合 正确答案:abc

A. 坚持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B. 客观实在性作为物质的唯一特性,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结构区别开来了

C. 物质能够被意识所反映,与不可知论划清界线 D. 强调了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正确答案:abc

第【133】题 对物质运动正确的认识应该是( )。 A. 运动只是物体空间位置的移动 B.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 运动包括宇宙间一切变化和过程

D. 运动包括物质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两种状态 正确答案:bcd

第【134】题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其原因是( )。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 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C. 运动是物质的主体 D. 有物质即有运动,有运动即有物质 正确答案:abd

第【136】题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 )。

A. 对无限多样和永恒发展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 B. 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真实反映 C. 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D. 从事一切实际工作的立足点 正确答案:abcd

第【137】题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论指导我们大力发展生产力,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说明( )。 A. 物质决定意识 B. 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

C. 意识能动地改造世界 D.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正确答案:cd

第【138】题 关于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辩证统一,正确的说法是( )。

A. 绝对运动是具体物质形态产生的根源,相对静止则是物质存在

和分化的条件,二者的统一,说明了物质世界的无限多样和丰富多彩

B. 只有承认和肯定相对静止,我们才能具体认识和区分事物,对事物及其运动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也只有承认和肯定物质的绝对运动,我们才能够因势利导,改造事物 和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D. 正确处理社会改革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注意政策的调整与连续性,符合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原理 正确答案:abcd

第【139】题 有关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正确的说法是( )。 A. 它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

B. 它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 C. 它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D. 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实际工作的立足点 正确答案:abcd

第【140】题 人的意识与动物心理之间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 A. 它们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

B. 动物心理服从于动物适应外界环境的需要,人的意识则服从人类社会实践的需要

C. 动物心理只限于感性形式,而人的意识不仅包括感性形式,还具有理性思维形式

D. 动物心理活动无需语言,而人的意识活动却离不开语言 正确答案:BCD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61】题 下列各项正确反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的有(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 正确答案:ABCD

第【62】题 规律具有如下特点( )。 A.客观性B.稳定性C.普遍性D.重复性 正确答案:ABCD

第【63】题 认识的客体具有( )。

A.对象性B.意识性C.客观性D.社会历史性 正确答案:ACD

第【132】题 辩证唯物主义所建立的物质观具有重大意义,它们是( )。 C. 割裂物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第【64】题 不可知论( )。

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或不可完全认识的 B.否认有认识世界的能力 C.怀疑人类科学知识的客观性 D.怀疑人类科学知识的可靠性 正确答案:ABCD

第【65】题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 )。 A.反映具有摹写性B.反映是消极被动的 C.反映具有创造性D.反映是主观随意的 正确答案:AC

第【66】题 理性认识是( )。

A.认识的起点 B.对事物全体的反映 C.对事物内部联系的反映D.对事物本质联系的反映 正确答案:BCD

第【67】题 “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说明了( )。

A.量变是质变的基础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为质变准备了条件D.无量的积累,就能实现质变 正确答案:ABC

第【68】题 下列属于辩证否定的有( )。 A.我国必须全盘西化B.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 C.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扬弃” D.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 正确答案:BCD

第【69】题 唯物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有( )。 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D.对旧事物的“扬弃” 正确答案:ABCD

第【70】题 当事物处在量变状态时,( )。 A.事物表现为平衡和静止 B.事物处在数量上的增减变化 C.事物从一种质转化为另一种质

D.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互易其位 正确答案:AB

第【141】题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 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C.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 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正确答案:cd

第【142】题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 )。 A. 把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归结为粒子在量上的不同 B. 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特征 C. 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D. 没有以科学的材料作为依据,纯属自发的猜测 正确答案:abc

第【143】题 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

A. 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 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C. 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 D. 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正确答案:abcd

第【144】题 “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句话体现了( )。 A. 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B. 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C.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正确答案:ab

第【145】题 现实生活中虽没有龙,却有龙的形象,龙的概念。这一情形表明( )。

A.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它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能动地创造物质 B. 有的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映

C. 意识通过对现实材料的加工,可以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概念 D. 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是意识的重要特点 正确答案:cd 这说明( )。

A. 人们不仅可以认识规律,而且可以改造规律 B. 规律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浮现在事物表面的东西 C. 规律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 D.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正确答案:cd

第【147】题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包括( )。

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完全同步 B.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完全平衡 C. 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阻碍或促进社会的发展 正确答案:cd

第【148】题 从社会意识层次的角度看,社会意识可分为如下两种( )。 A. 人个意识 B. 社会心理 C. 群体意识 D. 社会意识形式 正确答案:bd

第【149】题 意识形态包括( )。

A. 艺术 B. 政治法律思想 C. 形式逻辑 D. 哲学 正确答案:abd

第【150】题 从意识的起源看( )。

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意识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C. 意识来源于物质 D. 意识的起源充分证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正确答案:abcd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151】题 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 )。 A. 意识活动本身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的过程 B. 意识对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 C. 意识在产生过程中使物质的形态发生改变 D. 意识消极、机械、被动地反映客观存在 正确答案:ab

第【152】题 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以下长期、复杂的过程( )。 A. 从无机物质的反应特性到有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B. 从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C. 从动物心理到人的意识 D. 从人的意识到超人的意识 正确答案:abc

第【153】题 关于人与规律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C. 人可以运用规律 D. 人不可能认识规律 正确答案:ac

第【154】题 静止是( )。

A. 有条件的 B. 无条件的 C. 暂时的 D. 相对的 正确答案:acd

第【155】题 意识的作用在于它能够能动地( )世界。 A. 认识 B. 改造 C. 创造 D. 消灭

第【146】题 人们制造强大的火箭,克服地球引力,发射地球卫星, A. 人可以认识和掌握规律 B. 人可以改变规律

正确答案:ab

第【156】题 一切唯心主义都( )。 A. 把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质 B. 是不可知论

C. 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 坚持精神到物质这个认识论的基本路线 正确答案:acd

第【157】题 物质运动规律的特点有( )。 A. 主观性 B. 稳定性 C. 普遍性 D. 重复性 正确答案:bcd

第【158】题 下列论断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性质的有( )。 A. 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B. 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C. 天命主宰人间世界 D. 人为自然界立法 正确答案:bc

第【159】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寓意是( )。 A. 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条件 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正确答案:bc

A. 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B. 坚持物质的可知性

C. 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 克服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 正确答案:acd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161】题 割裂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在理论上会导致( )。 A. 机械唯物论 B. 庸俗进化论 C. 庸俗唯物论 D. 各种唯心论 正确答案:ad

第【162】题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

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 意识是人脑对容观世界的反映 正确答案:abcd

第【164】题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 )。 A. 有事物有矛盾,有的事物没有矛盾 B. 不同事物的矛盾有其特点

C. 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有其特点

D. 同一事物矛盾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正确答案:bcd

第【165】题 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观点是( )。 A. 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C.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D.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必经之路 正确答案:abcd

第【166】题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 )。 A. 新陈代谢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 C. 对立统一规律 D. 否定之否定规律 正确答案:bcd

第【167】题 辩证的否定是( )。 A. 事物自我的否定 B. 事物发展的环节 C. 事物联系的环节 D. 全盘否定 正确答案:abc

第【168】题 质变是( )。

A. 由事物外部矛盾引起的 B. 事物处于显著变动状态 C.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 飞跃 正确答案:bcd

A.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 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C.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D. 二者相互联系 正确答案:abcd

第【170】题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 )。

A. 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B. 内因和外因同时存在 C. 只有内因,没有外因

D. 内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是变化的依据,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 正确答案:ab

第【171】题 辩证唯物法认为事物的性质( )。

A. 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 主要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C. 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 D. 是由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 正确答案:ac

第【172】题 发展是指( )。

A. 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B. 新陈代谢 C. 质变 D. 飞跃 正确答案:abcd

第【173】题 联系的多样性主要有( )。

A.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B. 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C.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D. 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正确答案:abcd

第【174】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 )。 A. 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 事物之间的相互统一 C. 事物之间的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关系

D. 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的关系 正确答案:ad

第【175】题 唯物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 )。 A. 事物的自我否定 B. 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C. 事物联系的环节 D. 对旧事物的“扬弃” 正确答案:abcd

第【177】题 下列事例中属于前进中回复的有( )。 A. 被推翻的旧势力暂时复辟 B. 从原始公有制到共产主义公有制 C. 农民用旧麦种培育出新麦种 D. 生产—消费—生产 正确答案:bcd

第【178】题 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原理告诉我们( )。 A. 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B. 解决了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也就自然得到解决 C.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是不变的

D. 抓住了主要矛盾时,也要注意非主要矛盾的解决 正确答案:ad

第【180】题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

A.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 没有质变,就没有新的量变 C.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D. 量变和质变之间能互相转化 正确答案:abc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181】题 当事物处在量变状态时( )。

A. 事物表现为平衡和静止 B. 事物外在数量上的增减变化 C. 事物从一种质转化为另一种质

D. 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互易其位

第【160】题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 )。 第【169】题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

正确答案:ab

意思是说,橘这种水果适于在淮南一带种植,如果将它移植到淮北 A.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同一定的条件相关,因而,办事情,想问题,必须顾及这些条件,从实际出发

B. 外在的环境和条件直接影响着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因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C. 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但外因也是事物发展变化不可缺少的条件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正确答案:ac

第【183】题 “拔苗助长”这句成语的哲学寓意是( )。 A.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B.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C.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正确答案:abc

第【184】题 对于“既要改善人民生活、又要艰苦奋斗”,有这几种看法,你认为何者正确( )。

A. 这是一个既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注意到精神的反作用的提法

B. 这是一种固守某种传统观念的形而上学的僵化观点 C. 这是把两种事物调和起来的自相矛盾的提法 D. 这是一种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的观点 正确答案:ad

第【185】题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符合( )。 A.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B. 矛盾及其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

C.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D. 矛盾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正确答案:bcd

第【186】题 由于过量砍伐,使得我国某些地区的森林覆盖面积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反常,灾害频繁。这种教训告诉我们( )。 A. 事物的量变超过了限度,就会引起质变

B. 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的前进运动 D. 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第【187】题 量变和质变的区别在于( )。

A. 量变是同一质态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B. 量变表现为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表现为显著的变化 C. 量变是数量的增加;质变是场所的变更和事物结构的不同 平衡、静止状态的破坏 正确答案:abd

第【188】题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科学成就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惟有长时期的积累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A. 事物的质就是事物各个量的和 B. 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C. 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过程 D. 质变是量变的结果 正确答案:bd

第【189】题 关于现代兴起的系统论这一学科,正确的说法是( )。 A. 它扬弃了先分析后综合的传统科学方法,开拓了从整体出发、从整体与部分的有机联系中认识把握事物的新方法

B. 它要求人们综合地系统考察事物,并在动态中协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部分的功能向总体目标的最优化方向发展 C. 它运用和证明了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

D. 它有力地驳斥了孤立、片面地认识事物的形而上学观点 正确答案:abcd

第【190】题 矛盾的精髓原理指( )。

A. 对立统一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 C. 绝对相对关系 D. 普遍特殊关系 正确答案:cd 马克思主义哲学

A.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 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 C. 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 D.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正确答案:abc

第【192】题 下列过程属于质变的有( )。 A. 水在温度1℃到99℃之间的变化 B. 水温升至100℃,出现沸腾和汽化 C. 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D.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 正确答案:bc

第【193】题 对事物存在和发展起着主要的、决定性作用的联系是( )。 A. 直接联系 B. 内在的联系 C. 本质的联系 D. 必然的联系 第【194】题 对立统一规律( )。

A. 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B. 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关键 C. 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 D. 包括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正确答案:abc

第【195】题 形而上学的特点是( )。 A. 联系地看问题 B. 孤立地看问题 C. 发展地看问题 D. 静止地看问题 正确答案:bc

第【196】题 社会基本矛盾包括( )的矛盾。 A.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B. 阶级之间 C. 国家之间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正确答案:ad

第【197】题 规律的特点有( )。

A. 可创造性 B. 普遍性 C. 重复性 D. 客观性 正确答案:bcd

第【198】题 ( )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A. 全面 B. 运动 C. 联系 D. 发展 正确答案:cd

第【199】题 矛盾双方是( )的关系。 A. 毫不相干 B. 对立 C. 统一 D. 从属 正确答案:bc

A.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B. 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D. 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

第【182】题 中国有句古诗:“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去,情况就会大不相同,柑橘会变成一种又小又苦的枳了。这说明( )。 正确答案:acd

D. 量变表现为统一、平衡、静止状态;质变表现为统一体的分解,正确答案:bcd

第【191】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 )。 第【200】题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

正确答案:ABCD

A. 唯物主义的说法 B. 唯心主义的说法 C. 辩证法的说法 D. 形而上学的说法 正确答案:ac

第【203】题 下列命题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 A. 数学来源于人的头脑自由的创造 B. 存在就是被感知 第【209】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在本质上是指( )。 B. 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 C.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 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 正确答案:cd

第【210】题 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的辩证思第【218】题 真理的本性是( )。

A. 主体对客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B. 绝对性 C. 相对性 D. 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正确答案:ad

第【219】题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指( )。

A. 实践是确定的B.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C. 任何认识归根到底都要受实践的检验 第【202】题 “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 )。 A. 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

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想( )。

D. 世界是由理念派生的 A.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正确答案:abc

C.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D. 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第【204】题 辨证的否定观包含的内容有( )。

正确答案:acd

A. 辨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 辨证的否定就是抛弃 第【211】题 下列各项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 )。 C. 辩证的否定发展环节与联系环节的统一 A.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 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D. 辨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 C.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正确答案:acd

正确答案:acd

第【205】题 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第【212】题 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 认( )。

A. 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B. 冬去春来,昼夜交替 A. 否定是自我否定 B. 否定与肯定的区别 C. 电闪雷鸣,风来雨至 D. 实践长才干,勤学出智慧 C. 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D. 否定是“扬弃” 正确答案:acd

正确答案:ad

第【213】题 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第【206】题 承认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转化的观点有( )。 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A. 辩证唯物主义 B. 一切唯物主义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C. 一切唯心主义 D. 某些唯心主义辩证法 正确答案:ABC

正确答案:ad

第【214】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 )。 第【207】题 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揭示的内容和实质是( )。 A. 质量互变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A. 事物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 C. 联系发展规律 D. 否定之否定规律 B. 事物运动变化的曲折过程 正确答案:abd

C. 事物运动的上升性、前进性

第【215】题 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

D. 事物经过漫长的历程又旧地重游、江山依旧 A. 生产实践 B. 政治实践 C. 思维实践 D. 科学实验 正确答案:ac

正确答案:abd

第【208】题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 第【216】题 感性认识的形式有( )。 A. 是否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

A. 经验 B. 感觉 C. 知觉 D. 表象 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正确答案:bcd

C. 是否承认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第【217】题 理性认识的形式有( )。 D. 是否承认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A. 推理 B. 概念 C. 判断 D. 理论 正确答案:bcd

正确答案:abc

D. 实践标准是唯一的,至上的 正确答案:abcd

第【220】题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 )。 A. 真理的客观性 B. 真理的发展性 C. 真理的完全性 D. 真理的固定性 正确答案:ac

第【221】题 自由是指( )。

A. 人类可以超越自然规律 B. 人类可以超越自我 C. 对必然的认识 D. 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正确答案:cd

第【222】题 思想路线的主体是( )。 A. 集团 B. 政党 C. 个人 D. 领袖 正确答案:ab

第【223】题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是( )。

A. 没有区别 B. 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 C. 界限是相对的 D. 辩证的统一 正确答案:bcd

第【224】题 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

A. 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B. 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C. 对事物抽象性、间接性的认识 D. 对事物直接性的认识 正确答案:ac

第【225】题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有( )。 A. 要占有十分丰富的材料 B. 要有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C. 要经过思考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D. 要有天赋的聪明才智 正确答案:abc

第【226】题 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更加伟大,因为( )。 A. 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补充、丰富、修正和发展

B. 理性认识重要,感性认识不重要

C. 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实现理论的指导作用,达到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目的 D. 实践比理论更重要 正确答案:ac

第【227】题 下列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而言真理的说法中,( )是正确的。 A. 二者互相联结、互相渗透 B.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C. 绝对真理是无条件的,相对真理是有条件的 D. 绝对真理是客观的,相对真理是主观的 正确答案:AB

第【228】题 下列选项中,( )是正确的。 A. 真理同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可以转化的 B. 真理同谬误相对立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C. 真理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 D. 真理总是战胜谬误 正确答案:ABC

第【229】题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 )。

A. 完成认识论根本要求的过程 B.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C. 从必然到自由的无限发展过程 D.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 正确答案:abcd

第【230】题 下列表述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 A. 实践是人的纯精神理性活动 B. 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 C. 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 D. 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 正确答案:bcd

第【231】题 认识的客体的属性有( )。 A. 客观性 B. 对象性 C. 社会性 D. 历史性 正确答案:abcd

第【232】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认识的客体的有( )。 A. 人认识到的自然界 B. 社会现实中的事件 C. 人的主观精神 D. 作家创造的文学作品 正确答案:abcd

第【233】题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 A. 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 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 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 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正确答案:abcd

第【234】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

A. 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 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 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D. 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正确答案:bcd

A.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 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生动具体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正确答案:abcd

第【236】题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一次更重要的飞跃,这是因为( )。

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 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C.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正确答案:abcd

第【237】题 要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做到( )。 A. 把关于事物的认识与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B.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创造 C. 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D. 要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正确答案:acd

第【238】题 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 )。

A. 人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的限制 B. 人的认识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C. 人的认识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的限制 D. 人的认识受到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 正确答案:abcd

第【239】题 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

端邪说”加以打击,毁掉哥白尼的书,烧死布鲁诺,监禁伽利略,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这一事例说明( )。 A. 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C. 客观规律起作用是无条件的 D. 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 正确答案:abd

第【240】题 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B. 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 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D. 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正确答案:cd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241】题 真理具有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 )。 A. 真理中都包含错误成分,需要修正

B. 真理是对世界某些方面事物的正确反映,需要扩展 C. 真理是抽象的,需要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D. 真理是对事物一定程度近似正确的反映,需要深化 正确答案:cd

第【242】题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 A. 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 B. 绝对真理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 C. 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D. 相对真理是向绝对真理转化的 正确答案:abcd

第【243】题 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它体现着( )。 A. 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C.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D.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abcd

第【244】题 所有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间的共同点是( )。 A. 都是反映论

B. 都肯定主体和客体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C. 都承认实践的地位

第【235】题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 A. 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D. 都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过程 正确答案:AB

第【245】题 主体在认识中对客体的能动作用表现为:( )。 A. 主动性 B. 目的性 C. 创造性 D. 抽象性 正确答案:abc

第【246】题 感性认识的特点是:( )。 A. 间接性 B. 表面性 C. 具体性 D. 直接性 正确答案:bcd

第【247】题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应满足的条件是( )。 A. 确定实践的目的、对象 B. 积累足够的感性认识 C. 制定实践计划,组织实践力量 D. 运用正确的概括加工的方法 正确答案:ac

第【248】题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是( )。 A. 两者相互联结、相互渗透 B. 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 两者是同一真理的双重属性

D. 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了绝对真理 正确答案:abcd

第【249】题 马克思主义( )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A. 认识论 B. 社会历史观 C. 唯物论 D. 真理论 正确答案:acd

第【250】题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实践是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正确答案:abcd

第【251】题 大兴安岭火灾区用人工降雨获得成功,对扑灭大火起了重要作用。这一事实表明:( )

A. 人们要认识和改造世界,就要认识和改造规律

B. 人们只要认识了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就可以把规律创造出来 C. 人们只能老老实实地服从规律 D. 人们完全可以能动地利用规律 正确答案:cd

第【252】题 事物自我完善的哲学依据是( )。

A. 事物的普遍联系 B. 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过程 C. 事物矛盾所固有的同一性 D. 事物的自我扬弃 正确答案:bd

第【253】题 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C. 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包括( )。

A. 把理性认识同具体实践相结合

B. 把理性认识转化为指导人们实践的具体计划、方案 C. 将理性认识束之高阁

D. 将理论、计算、方案等交给群众,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正确答案:abd

第【254】题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这次飞跃使理性认识( )。

A. 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B. 接受实践的检验

C. 起着改变事物发展总趋势的作用 D. 发挥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正确答案:ABD

第【255】题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这个论断体现了( )。

A. 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B. 科学理论是行动的指南

C.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D. 正确的理论对革命运动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正确答案:bd

A. 客观事物认识的对象 B. 世界的可知性 C.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 认识过程的辨证运动 正确答案:cd

把两者割裂开来会导致( )。

A. 唯心主义认识论 B. 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C. 经验论 D. 唯理论 正确答案:BCD

第【258】题 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 )。 A. 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 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 相互依存的关系 D. 相互作用的关系 正确答案:abcd

第【259】题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正确答案:abd

第【260】题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正确答案:abd

第【261】题 社会存在包括( )。

A. 生产力 B. 地理环境 C. 人口因素 D. 生产方式 正确答案:bcd

第【262】题 思想上层建筑包括( )。

A. 政治思想 B. 法律思想 C. 哲学思想 D. 宗教思想 正确答案:abcd

第【263】题 社会意识包括( )。

A. 个人意识 B. 群体意识 C. 社会心理 D. 社会意识形式 正确答案:abcd

第【264】题 社会意识形式包括( )。 A. 哲学 B. 科学 C. 道德 D. 宗教 正确答案:abc

第【265】题 政治上层建筑包括( )。

A. 国家政治制度 B. 立法司法制度 C. 政府机构 D. 军队 正确答案:abcd

A. 一切为了群众 B. 一切依靠群众 C. 从群众中来 D. 到群众中去 正确答案:abcd

第【267】题 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有( )。 C.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D. 私有制的生产关系 正确答案:ad

第【268】题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其意思是说( )。

A. 它是物质形态的直接生产力 B. 它是知识形态的潜在的生产力 C. 它是生产力的独立的要素

D. 它是渗透到生产力三要素之中的并能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正确答案:bd

第【269】题 生产力是客观的,因为( )。

A. 它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力量

B. 它是由客观物质要素构成的 C. 它决定生产关系

D. 它是被一定生产关系所决定的物质力量 正确答案:ab

第【256】题 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第【266】题 中国共产dang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内容是( )。

第【257】题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A. 公有制的生产关系 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第【270】题 生产工具是( )。

A. 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B. 社会生产方式更替的决定性力量 C. 凝结着科学技术的生产力D. 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 D. 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是统治阶级的意识 正确答案:abcd

第【277】题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以下的新的特点( )。 B. 物资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C.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正确答案:abd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271】题 上层建筑包括( )。 A. 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B. 政治法律制度、社会意识和相应的设施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D. 经济基础和自然科学 正确答案:ab

第【272】题 下列哪些属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 A. 独资合资企业 B. 社会主义国有化铁路、工厂、农场 C. 社会主义的商品交换

D. 社会主义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 正确答案:bd

第【273】题 生产力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 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变革的前提和基础 B. 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建立的 C. 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D.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正确答案:abcd

第【274】题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 )。 A. 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 B. 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 C. 劳动对象 D. 科学技术 正确答案:abc

第【275】题 生产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结构,它包括( )。 A. 经济体制及其设施

B. 产品的分配形式以及由此直接决定的消费关系 C.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D. 各种社会集团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 正确答案:bcd

第【276】题 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A. 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 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C. 社会意识与意识主体的社会存在紧密相联

A. 社会主义生产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私正确答案:abcd

有制内部自发地产生

第【283】题 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它( )。 B.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内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的的 A. 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非对抗性矛盾,可通过自身的调节得到解决 B. 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 相适应的一面是基本的,主要的

C. 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 在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方面同生产力不相适应 D. 决定经济基础的变化 正确答案:AB

正确答案:abc

第【278】题 阶级斗争是( )。 第【284】题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 A. 各阶级或势力间的斗争

A. 它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是完全同步的 B. 一切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集中表现 B. 它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C. 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 它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D. 它对于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正确答案:ac

正确答案:bcd

第【279】题 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剥削阶级的国家有( )。 第【285】题 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有( )。 A. 奴隶主阶级专政 B. 地主阶级专政 A.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C. 资产阶级专政 D. 无产阶级专政 B.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识总正确答案:abc

规律

第【280】题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 C. 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秩序 A.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D. 人民群众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者 B.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正确答案:abcd

C. 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 第【286】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 )。 D. 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方向的决定者 A. 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和能量变换过程 正确答案:abc B. 人和人之间相互交换其活动的社会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

C. 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第【281】题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因为( )。 D. 形成人们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 A. 人民代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为社会变革开辟道路 正确答案:abcd

B. 在阶级社会中,人民群众是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第【287】题 社会基本矛盾( )。 C.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中坚力量 A. 制约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发展 D. 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加,任何革命和建设事业都不会 B. 决定着社会的进程、性质和面貌 成功

C. 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正确答案:ABCD

D. 是社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的内在根据 第【282】题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在于( )。 正确答案:abcd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288】题 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挫折和反复,这表明( )。

A. 新生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 B.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螺旋式的 C. 历史有时会向后作巨大的跳跃

D. 社会形态更替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 正确答案:abcd

第【289】题 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段话应理解为( )。 A. 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B. 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C. 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 D. 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正确答案:abc

第【290】题 阶级( )。

A. 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 必将消亡 C. 是阶级社会的创造者

D. 实质上是一部分人能够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 正确答案:acd

第【291】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表现在:( )。

A. 是迫使统治阶级作出某些让步的重要手段 B. 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 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杠杆 D. 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因 正确答案:abc

第【292】题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命题表明( )。 A.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 人民群众是社会规律的创造者 C.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 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 正确答案:ACD

A. 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的产生 B. 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方向

C. 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发展方向只能起影响作用 D.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到底要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要

正确答案:ab

第【294】题 国家按其基本类型来说,可分为( )。 A. 剥削阶级国家 B. 无产阶级国家 C. 君主专制的国家 D. 民主共和制国家 正确答案:ab

第【295】题 国家的基本特征是( )。

A. 国家是一种政治性的由特殊成员把持的常设的权力机关 B. 国家为了维持其特殊权力,就要征收赋税

C. 国家按地域而不再是以血缘为标志来划分统治范围的 D. 国家是多民族联合的社会政治组织 正确答案:abcd

第【296】题 国家与旧的氏族组织相比较具有的显著特征有( )。 A. 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B. 按地区划分居民 C.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D. 拥有特殊的武装队伍 正确答案:bd

第【297】题 据资料记载,黑猩猩能模仿人的动作,用水龙头取水灭火。可是当它淌过一条小河去灭火时,却不知道可以河水灭火。这一事例说明( )。

A. 黑猩猩的意识是其大脑的机能 B. 黑猩猩的意识来源于外部世界 C. 黑猩猩的心理与人的意识有根本区别 D. 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黑猩猩没有意识 正确答案:cd

第【298】题 科学与生产力的关系是( )。 A. 科学技术是物质形态的直接的生产力 B. 科学技术是一般的生产力 C.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D. 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基本要素中转化为生产力 正确答案:bd

第【299】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 A. 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 B. 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C. 是变化的,不是不变的 D. 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 正确答案:abc

第【300】题 区分社会意识形式的根据是它们( )。

A. 反映的内容不同 B. 反映的方式不同

C. 同社会经济基础联系的程度不同 D. 对社会存在的作用不同 正确答案:abcd

第【301】题 社会进步的标准是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下列各项属于社会进步的标准的有( )。

A. 先进的社会意识代替腐朽的社会意识 B. 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C. 先进的生产关系代替落后的生产关系 D. 进步的政治制度代替反动的政治制度 正确答案:abcd

第【302】题 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结构,主要包括( )。 A. 个人意识和群众意识 B. 阶级意识的非阶级意识 C. 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D. 属于上层建筑的思想体系和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思想体系 正确答案:ACD

第【303】题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于( )。 A.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不再发生矛盾 B.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不再发生矛盾

C. 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在性质上同旧社会这类矛盾根本不同 D.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 正确答案:cd

第【304】题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 )。 A. 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 它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 它制约着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D. 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正确答案:acd

第【305】题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包括的内容有( )。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D. 生产力中人与物的矛盾 正确答案:abc

第【306】题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它们( )。

A. 制约和决定其他一切社会矛盾 B.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C. 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 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正确答案:abcd

第【293】题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规律的表现是( )。 关系的总和。这表明人的本质( )。

第【307】题 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是( )。 A.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

B.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C. 人生观和世界观没有必然联系 D. 人生观对世界观有重大影响 正确答案:abd

A. 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B. 它制约着整个社会生产的过程 C. 它决定着社会生活的所有细节

D. 它的发展变化推动着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 正确答案:abd

第【309】题 下列各对矛盾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 A.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 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正确答案:cd

第【310】题 下列各项反映科学的本质的有( )。 A. 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 B. 科学是一切知识的总汇 C. 科学是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 D. 科学是描述自然现象的知识 正确答案:ac

第【311】题 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个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的有( )。 A. “你若要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B. “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 C. “苦了我一人,富了千万家” D.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正确答案:abcd

第【312】题 下列各项属于人类解放的含义有( )。 A. 获得绝对自由

B. 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获得自由 C. 从自然必然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 D. 从社会必然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 正确答案:bcd

第【313】题 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 A. 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的关系 B. 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 C. 劳动产品的分配关系

D. 各种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正确答案:bcd 源的有( )。

A. 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人们的眼界 B. 剥削阶级的偏见曲解历史的发展

C. 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不高 D. 认识上的直线性和片面性 正确答案:abd

第【315】题 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称为技术社会形态,下列选项中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的有( )。

A. 原始社会 B. 渔猎社会 C. 农业社会 D. 工业社会 正确答案:bcd

第【316】题 在现代化生产中,由于应用了新的科学技术,使劳动资料内容变得十分丰富。下列各项属于劳动资料内容的有( )。 A. 能源动力系统 B. 自动控制系统 C. 信息传递系统 D. 仓储包装设备 正确答案:abcd

第【308】题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第【314】题 下列各项属于英雄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产生的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lf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