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研究

更新时间:2023-05-13 23:3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在当前我国提出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的背景下,研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在阐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施背景及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现状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施背景及培养目标

专业学位是为满足社会对应用型高端专业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一种学位类型,具有特定的教育的实践性和职业倾向性等特征。我国从1991 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是以在职人员为主的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学业完成并通过论文答辩,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在研究生教育中所占比重较小,约占10% 左右。2007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3 次会议提出,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宏观设计, 总体规划, 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 积极探索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2009 年起,对研究生教育结构类型进行重大改革,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做好2009 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工作的通知》,在已下达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基础上,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5 万名,主要招收对象为应届本科毕业生,并计划到2015 年使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达到1:1, 最终达到3:7, 与国际接轨。这一决定不仅会改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源结构, 同时也扩大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专业学位领域的适用范围。2010 年教育部又出台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普通高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资助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要求各招生单位在制定下一年度招生计划时,除将当年招生计划增加的部分主要安排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外,还应将当年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规模按原则上不少于5% 的比例调至全日制专业学位。为了保持和推动全日制硕士专业

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等部门于2009、2010年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 这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是非常罕见的。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显示出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战略性调整,以及大力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总体趋势。

2010 年9 月18 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 次会议通过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设置与授权审核办法,明确指出:专业学位是随着现代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发展,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发展, 为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同时,还阐明了专业学位的基本特性, 即专业学位具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 具有特定的职业指向性, 是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 件的要求反映了专业学位的特性, 同时也带来了专业学位教育必须面对的实现目标约束: 一是培养目标的职业指向性;二是课程教学的实习实践可得性;三是师资队伍的可支持性;四是学业成果的职业衔接性。目前我国首批和第二批招生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大部分是无专业工作经验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按照现在每年招生规模的增长趋势,无专业工作经验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将成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主体。这类生源的培养既不同于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也不同于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

二、当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外认可度不高

由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大众及学生本人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的认可度不高、概念较模糊,特别是用人单位也没有发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应用、实践环节的技能方面与学术型研究生有很大的区别。在很多考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和学术型硕士相比,还是“矮了一截”。2008 年之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是以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为主,以在职不脱产的形式学习,毕业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但不能获得硕士毕业证书。因此,很多人认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是一样的。总体而言,目前社会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质量和能力持怀疑

态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尚未得到社会普遍认同。

(二)职业衔接不紧密

在英国、法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许多行业的从业标准与专业学位是紧密相联的,一些国家把职业学位作为从事某项职业的必备和先决条件。目前,我国除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与国家“注册风景园林师”职业资格有一定联系外,其他专业学位几乎都没有与职业或职业资格相关联,我国的专业学位与职业的衔接不紧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在《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第十条中明确规定:各专业学位所涉及的有关行业部门应逐步把专业学位作为相应职业岗位(职位)任职资格优先考虑的条件之一。

(三)课程设置环节与学术型研究生的区分度不大

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是从全日制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教育模式。以至于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很多高校的培养方案、指导老师的观念还都停留在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模式上。在学校实际开设的课程中,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差别很小,甚至两者完全处于同一课程设置体系,并没有突出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的人才培养特色。

(四)就业前景不明朗

很多考生和家长,甚至有些在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都比较茫然,认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新出台的政策,在就业方面,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肯定会处于劣势,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尚未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同。虽然国家政策积极鼓励学生报考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但是其就业前景目前还难以准确预测,广大学子和家长对此表示十分担忧。

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认识,提高社会的认可度

由于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比较晚,虽然从2009 年至今已有两年多时间,但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用人单位认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不是

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怎样尽快缩短这一过程,则要靠各方共同努力。学校可以通过新闻媒体、重大会议等形式加大对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的宣传力度,进行正面引导,逐步增强人们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认识。通过上述举措使得学生们认识到专业学位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实际上是属于同一层次的教育形式,二者的区别在于形式,并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同时,使人们认识到全日制专业学位具备自身的特色: (1) 理论基础扎实;(2) 实践与应用能力强;( 3) 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4) 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 (5) 不是从事学术研究; (6) 授予相应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二)加强基地建设,继续推进校企双导师制。

培养单位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转变观念,重视建设和形成一支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师资队伍,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学科研评价体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必须是承担工程类科研项目的一线研究人员,要有足够的科研经费和充足的时间精力来指导研究生,要求导师既要把学生带到学科前沿,又要引导学生把科学研究工作与生产实践活动相结合,积极鼓励研究生从事“自选项目、自主设计、自己动手、自由探索”原则下的独立创新活动。可聘请相关行业领域的专家担任教学实践指导,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培养,对“双导师制”中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职责进行细化,实行“各司其责、相互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教学模式,共同培养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离不开相关职业领域的支持,培养单位应加强与地方企业的联系,研究行业的特点、了解行业的需求,进而将相关行业的专家引入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环节中来,改变以往唱“独角戏”的局面,实行校地联合、校企联合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让相关行业成为研究生施展身手的舞台和检验教学成果的试金石。

(三)推进硬件建设,优化研究生培养条件

目前,学校每年专项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条件建设的经费只有200 万元左右,与需要建设的教学项目相比,资金缺口很大。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联合学位授权点建设、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条件建设、新世纪优秀拔尖人才建设等项目开展共建,综合考虑各种类型学生的培养需要,建设

综合实践实训中心,从而实现建设资金共用,培养条件共享,提高建成项目的利用效率。其次,发挥学校校办产业、大学科技园的实践优势,合理规划,建设实训和实践基地。再次,充分挖掘校内现有资源的潜力,完善和优化现有的教学设施、学科平台各级实验室、研究中心,使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中发挥作用。

(四)优化课程体系的设置,将职业领域的要求引入到教学体系中来

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应侧重于实际应用、要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充分体现出全日制专业学位与学术型研究生、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之间的差别,要注重基础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三方面的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应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研究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应用型教学。可适当减少非主体性专业选修课的课时数,并结合课本上的案例适当增加现场实践课时,或采取安排一定数量与理论应用紧密相关的专业课程,结合在案例现场教学的模式来增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

高就业率和较好的就业质量对学生的升学选择起到了较大的导向作用,也是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社会认可度的重要途径。国家要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管理和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大对学位专业硕士培养的投入,如联合相关职业领域,制定有利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聘用政策,例如要求相关行业将岗位任职条件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挂上钩。政府和学校应对全日制专业学位毕业生积极进行就业指导,提供信息,帮助落实就业。

四、结语

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一个兼具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价值的重大课题。处于高等教育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双重任务,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渠道。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体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

的学位点数和培养的人数远远高于专业学位,培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主要生源是在职人员。近年来,应届毕业生成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的一部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培养对策有待进一步探讨与实践,并在培养实践中逐步完善,积极探索一条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参考文献

[1] 王东旭,郑群,马修真. “五位一体”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J]. 中国电力育,2011,(11).

[2] 郑冬梅. 产学研相结合探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J]. 理 论 研 究·产 学 研,2009(6).

[3] 高明国.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

[ 4] 马永红,赵世奎,李晔.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跟踪研究思考[ J] .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1( 2).

[ 5] 冯火亘.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 J] .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 3).

[ 6] 查振高, 匡颖芝, 丁淮.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全面质量控制体系初探[ J]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4).

[7] 张东海, 陈, 曦. 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11,(2).

[8] 胡燕平. 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 当代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5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l7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