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之运用现代汉语基本语法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更新时间:2023-08-26 03:5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运用现代汉语基本语法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1、在遥远的古代,交通不便,人们在相互隔绝的状态中生活。在相对独立的区

域里,每一种手工制品都是那里的特产。手成了心灵最灵便的工具。故而,愈是文明古老的民族,他们的双手就是愈聪敏;同时,不同名族的双手又具

有各自奇特的本领和气质。

有人认为划线句中的“聪敏”一词用得不当,建议改为“灵巧”,你认为如何?

简述理由?

2、所谓历史文脉,就是指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它是在城市产生和发展的

漫长历史进程中慢慢积淀和形成的,一旦形成,它又影响着生活于这座城市

的市民共享的生活体验和共有文化想象。由于中国很早就是个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因而其城市必然烙有大体一致的中国特色;同时由于中国疆域辽阔,

分成许多文化区域,因而每座城市又往往形成鲜明的地方特点。王国维说过

“都邑者,政治与文化之标征也”,就是说,城市是一个国家、民族和区域政

治与文化的标征。夸天的城市新地标,理应与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亦即城市

的政治和文化标征相吻合。而目前很多城市的新地标,要么比高度,要么比

奢华,或是一味追求前卫和怪诞,与周边的历史文脉形成尖锐的反差。由于

建筑特别是地标性建筑关涉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一旦造好,就很难改变,

因而近年来有不少公认的败笔,已成为城市中极不和谐的音符,为世人所诟

病,并为后人留下笑柄。

对“历史文脉”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城市地标与城市的历史文脉应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B.历史文脉总是在一座城市出现的时候产生和发展的。

C.历史文脉也是王国维说的城市“政治与文化之标征”。

D.城市新地标与历史文脉相协调要有文化底色和基调。

3、有的人读的书也不算少,如鲁迅所说,他们“从周朝人的文章,一直读到明

朝人的文章,非常驳杂,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乱七八

糟,但蹄迹当然是有些存留的,这就是所谓有所得”。还有一些“潦倒而至于

昏聩的人,凡是好的,他总归得不到”.前者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读书处于一

种完全被动的全盘接受状态;后者则存在着“有色眼镜”的偏见,他只能接

受那些与他的利益和偏见一致的东西。这样的态度最多只能做书籍的“俘虏”,

是无法从中真正得到益处的。

本文批评了两种错误的读书态度,一种是 ,另一种是

4、 城市新地标必须和城市的历史文脉相协调,近年来也有不少成功的尝试,由

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就是其中一例。该建筑地处著名的苏

州园林忠王府和拙政园旁边。楼层不高,灰白色调。青砖铺地,窗格透绿,

曲径通幽,移步换景。与周边建筑和环境完全融为一体。它继承了苏州园林

和江南民居的建筑风格,整个建筑的灰白色调和传统的粉墙黛瓦非常协调。

不仅如此,城市新地标还应在原有城市地标的基础上有所承续与发展。

请简述城市新地标和原有城市地标的关系。

5、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

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

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

树叶落尽以后,树叉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叉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飞到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

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以划线句为例,简析此句语言运用是否规范?并说明理由。

6、譬如对于《二十四史》他□不像传统学者那样把这些所谓正史视为信史,□

不是如五四时期某些人把它看成“相斫(zhuó)书”,“独夫的家谱”,□是在

同野史和杂说的比较中,在同现实中“古已有之”的许多现象的观察中,经

过认真的思考,认为只要善于清除历来史官那种“装腔作势”的涂饰,这些

史书是写出了“中国的灵魂”的。

文中空格处依次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

A.虽 更 但 B.既 也 而

C.若 也 就 D.尚 更 则

7、由是观之,种子植物最核心的优势就在于“变”与“量”的结合——以数量

容纳变化,以变化丰富数量,体现出一种充满哲思与雄心的大智慧。

植物并无“思想”,其实生存的大智慧本无需“动脑”。大自然只需不断地

剔除劣者,让优者留存,就可以在无目的中产生出目的性,在无方向中产生出发

展方向来。生命进步的伟力就在这去留之间!

文中说“植物并无思想”,又肯定“这是生存的大智慧”,前后是否矛盾,

说说理由。(3分)

8、“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喜爱山水的人都知道,山里头最使人感到清凉的就是山泉,不论在视觉上,听觉上,就连在内心之中,也能够感觉出它是能澡雪一个人的营营世念的。

有人认为划线句中“澡雪”一词用得不当,建议改为“荡涤”,你认为如何?

简述理由。

9、我走进潭柘寺时才知道,我永远也走不进潭柘寺。

不知道为什么,只觉得潭柘寺的气势太恢宏,恢宏得带点霸气;太严谨于雕

琢,雕琢一如山庄别墅,就连回响在山间的梵乐,也失于清淡,显得过于浓烈而

深刻,让人感到压迫,少了佛家的大气和从容。

我不明白,这座以“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雄视京城,在如此漫长的岁

月里浸泡出来的佛家净地,为什么却总让人隔膜而远之?

我迷惘着。肯定还有一个人迷惘着。那是一个尊贵而忧郁的少女,她生而有

幸,碰巧有一个父亲叫忽必烈,父亲生而有能,碰巧是元代的一位皇帝。后人只

是好奇地回望历史扬起的尘埃,不明白一个高贵的公主,为什么会抛弃金枝玉叶

的身份、锦衣玉食的生活、指点江山的权势,而选择黄卷青灯、夜雨秋窗。

她心里必定在寻求着某种东西,不是富贵,不是权势,不是舒适,甚至不是

青春、爱情和生命。她隐隐的知道,那是一种宁静,是灵魂的静如秋水和静悄悄

的喜悦。

我穿过大雄宝殿,拾阶而上,一路帝王痕迹俯拾皆是。在古刹空寂之中,贵

气有余而清气不足,华贵有余而悠远不足。毕竟,这里曾经住着一个公主。这里

还是帝王们常来常往之地。

但这里,毕竟是个寺院。

我们终于看到了妙严公主的那个小院。院子清静、雅致,隐隐是俗家建筑的

模样,自然也免不了雕梁画栋。规范的佛寺建筑旁横生出这样一个别致而俗气的

小院,似乎赋予整个事件以某种象征意义。世俗在这里成功地显示出其强大的生

命力和非凡的战斗力,宗教面对这强大,注定无处可逃,溃不成军。

划线句中“横生”一词运用得相当巧妙,请简要评析它的表达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l4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