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基本概念

更新时间:2024-04-26 07: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效课堂的基本概念

高效课堂是对应于传统课堂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而言的,它属于“有效教学”的范畴,很好地补充了有效教学所不具有的指向的准确性。

高效课堂立足于“课堂”,通过教学改革,实现“低耗高效”,找到这个“支点”,才能撬开并破解教育的诸多困惑,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高效课堂是通过课堂教学手段,来满足“三大目标”。第一,在效益和效率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主动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第二,要使课堂成为“主阵地”,主动承载新课程的诸多要旨要义,变“苦学”为“乐学”,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幸福;第三,要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并藉此体现二中的办学理念——“发展每一位学生,成就每一位教师,让二中人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高效课堂是最接近于理想课堂的教学形式。它以“637高效课堂”模式为载体,以“三维目标”为目标,以“导学案”为导引,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以小组建设为保障,以发展学生为方向。

高效课堂注重“三性二意义”。“三性”即高效性、生成性、解放性;“二意义”即知识的意义、生成的意义。

高效课堂从“解决问题”入手,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叫好课,能让学生学会的教师叫好教师。

高效课堂最终要实现三个解放,即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解放学校。

高效课堂与众不同的教育价值解读:教育即解放,教师即开发,学生即创造,学习即成长。

高效课堂既是方法,也是行动;既重知识,更重生成。它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与升学的统一。

1

高效课堂是对“学生”和“学习”的尊重性、选择权、自主性、丰富性、多义性的综合体现。

高效课堂的立意是从“知识”到“生命”,带动课堂价值追求发生“质变”。课堂是学生成就人生梦想的舞台,是展演激扬青春的芳草地,是放逐心灵的跑马场。

高效课堂的灵魂: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 相信学生才是“师德”,解放学生是教育的使命,学生是一切教育的智慧源头。发展学生是教育的根本。

高效课堂的评价原则:(1)实现素质提升与考试成绩提高的统一

(2)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培养的统一 (3)实现个性特长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 (4)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与尊重个性的统一 (5)实现学生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统一

高效课堂的基本认识:

⑴核心理念:以生为本,先学后导,全面发展。 ⑵衡量标准: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 。

⑶具体内涵:在教师指导下创建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

⑷基本模式:先学后导,问题评价。

高效课堂的衡量标准

一、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是高效课堂 1.精神饱满的课堂即高效课堂。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现高效就要让学生有兴趣。 3.高效课堂就是学生没有一刻会闲下来打瞌睡,是学生会集中所有的精力来参与的课。

2

4.真正的高效能激发每一位同学的兴趣,使每一位同学都学有所获。因此还要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5.上课以后的前10分钟,这段时间很重要,在这段时间内要尽量引发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效率自然就上去了。

二、促使师生、生生多维互动的课堂是高效课堂 1.师生能够积极互动才算是高效课堂。

2.应减少小组合作。小组合作过多会妨碍独立思考能力,会养成依赖习惯,会使同学们对自己小组负责讨论的内容十分了解,但对其他小组负责讨论的内容掌握得很差。并且同学之间的讨论只能停留在表面,不可能像老师一样上升到理论层面,举一反三根本没有办法做到。

3.动不动就问就讨论,会让我们的自主思考能力下降,遇到难题时再去问,这样我们才会记住这个题,因为我们确实思考过了。

4.高效课堂必然是多向度的、以问题交流与探究为纽带的、师生与生生间多维互动的课堂。当下,让学生多讲、多活动、多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似乎已成为高效课堂的不二法门。但教师运用小组合作组织教学时,必须注意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关注问题预设与问题生成的真正探究价值,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的课堂活跃。

三、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课堂是高效课堂

1.课堂能否高效,完全在于学生本身。当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积极思考,这就已经完全达到了高效的目的。

2.高效课堂应该是一种十分活跃的课堂。这种活跃不仅表现在行动上,更多的是表现在思维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活跃起来。

四、关注全人教育的课堂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要真正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合,形式只是手段,重要的是要落到实处。新课程提出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学习,而我们的高效课堂的出发点就是关

3

注学习作为人的成长。

五、高效课堂要实在,实效 1.拒绝假高效。

2.拒绝卖示范课,拒绝面子课。 3.拒绝优秀生的表演课。

高效课堂的有效性

何谓有效性教学?如何实现教学有效?

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等问题,可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有效教学的更高要求是高效教学。能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就是高效。

有效相对无效、负效而言,高效相对低效而言,因此有效是高效的前提,教学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是“高效教学”。

高效课堂的两个中心

4

在教学关系上,一切以学习为中心;在师生关系上,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学是教学的灵魂,教服务于学。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如何学,教则是教方法,而不是教知识。离开了方法,学生如何学呢?

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是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目的地。新课程把学生解读成主体,高效课堂则把这个主体解读成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角。那么,由师与生构成的双边关系则无疑会左右着教学行为的发生和结果。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变教为点拨和指导,变灌输为启发和激励,变重视结果为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接受为探究,变苦学为乐学。

素质教育的“素质”之关键元素是学习能力,素质教育最重要的“素质”是会学习。“会学习”并不一定就是“应试”,虽然“会学习”才会提高升学率——这是一个必然的“因果”——但它体现出的难道不是一种很重要的素质吗?为什么一谈到学习能力,就会有人立马指责是“应试”?

学习能力就是课堂生存能力,学生的课堂生存状态依赖于学习能力的高低。一个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在学习中,一定是如鱼得水,这不仅体现为自身课堂生存的“优秀”,也代表着能通过合作和协作,促进他人和集体的“共同优秀”。

我们为什么要认定素质教育的素质就是“学习能力”?

因为这样的认定,是我们除了“破解”对素质教育的误解、污蔑和堵塞一些失败者惯常使用的借口外,还是对“应试教育”的无情粉碎。因为只有拥有了极强的学习能力,我们才能把学生们从低效和无效的“时间+汗水”模式里解救出来,把“时间”和“时间的支配权”还给学生;我们才可以淡化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助于体现出素质教育的全部“学会”目标,让学生成为独立的、自由的、快乐的人。因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是当今教学的“突破口”,也是素质教

5

育的“核心部件”,教学改革所有成功的秘密,都可以归纳为:让每一个学生会学习!

“637高效课堂”解读

一、“637高效课堂”模式解读 “3”,即高效课堂的学习方式 即“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法。 “3”,即高效课堂学习的三个阶段: 1.预习自学

(1)课前自习时间让学生预习课本,通研一遍教材,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通研导学案,在导学案的引领下进一步理解教材,与生活经历挂钩,重构知识体系;

(3)小组长做好组织管理,确保每个成员充分预习,认真完成好导学案,并找出需要课堂讨论的问题,写在预习案上相应位置。

2.高效课堂

(1)每个学习小组针对预习发现的问题,确定讨论目标,自主合作,探究解疑;

(2)在讨论展示中,小组长随时关注小组成员对预习遇到问题的解决和整个学习过程;

(3)课堂结束,小组长对每个成员的学习效果进行验收、总结、打分、排队。

3.训练拓展

(1)小组长自主确定时间,带领全体成员按训练学案要求分层达标;

(2)自学为主,限时完成;

(3)小组长及时收交,向老师反馈交流。

6

“7”,即高效课堂的七个基本步骤: 1.预习自学、探究问题

每位学生根据学习目标,以导学案为学习路线图,通研教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导学案上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静下心来,动起脑来,认真预习,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用红色笔标注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2.完成学案、训练应用

在预习之后,由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导学案中大部分内容,中等以上学生通过自学后能完成,但一些综合思考性题目,或答案不唯一的题目需讨论解决,要注意标记。做学案一要强化思考和规范,二要书写认真、标注清楚。一定要用红笔标出自己不会的问题,注重题型、思路、规律的总结。

3.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这是学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不仅仅是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更是让全体同学打开思路,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教师全面掌控,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围绕问题进行讨论、交流,甚至争论。首先,在组内三个层次中分层一对一讨论,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仍然解决不了的向上一层同学请教。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解决问题。注意讨论时要控制好时间,进行有效讨论,要做好记录。同时,注意总结小组好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以便展示。老师要巡回收集学生讨论中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备针对性点拨。

4.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小组通过讨论交流,把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或提炼的典型解题思路,展示到黑板上,由一名学生讲解点评。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不能一一展示,每个组选一名代表,同时到黑板上展示,老师要充分利用好前后黑板。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可以用其他颜色的笔对展示内容进行补充或修改,其他同学一律做学案,让所有学生在展示环节中都处于紧张状态,有事可做。与此同时,也可以进行小组之间的展示,未参加黑板展示的同学将自己的成果写在学案上,相

7

邻两个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换并给对方修改批阅,在批阅的过程中既学习了其他同学的好想法,又可以注意到容易出错的地方。这种展示方法可用于训练量较大的内容或拉练检测。在此基础上,老师再进行点拨,老师点拨一是针对学生的展示点评,肯定好的,指出出现的问题;二是对学生模糊不清的疑难,做出准确的答复;三是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点拨讲解,归纳方法、规律,老师的讲解要语言简练,直奔问题,点深点透;四是针对展示点评情况科学评价各小组,激励到位。

展示点评注意以下几点:

(1)B层C层展示,A层点评、拓展,组组展示、多人展示,便于评价。

(2)展示的内容可以分为四点:重点、难点、易错点、联想点,分为四类:规律、方法、小窍门、跟踪练习。

(3)点评、质疑是深挖教材、生成目标的关键。质疑不同思路、不同方法,点评思路、总结规律。

5.总结反刍、当堂检测

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思维比较活跃,这时需要静下心来总结归纳,反刍消化,清理过关,使知识更加完善,掌握更加扎实。最后,进行达标检测。下课前让学生整理课堂所学内容,整理好典型题本。

注意:

(1)当堂检测至关重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深化。

(2)通过当堂检测检验学习效果,打分晋级,激发热情,把每一堂课、每一个环节都变成对学习小组打造的过程。

6.布置练案,强化训练。(下课前布置)

针对课堂上发现的还没有搞清楚的需要强化训练的问题,布置练习,强化训练。

7.下发学案,安排预习。(上课前布置,一般提前2-3天)

8

“637高效课堂”实操解读

“637高效课堂”学习的三个阶段

1.预习自学

(1)课前自习时间或课堂让学生以导学案为引导,预习课本,通读一遍教材,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通研导学案,在导学案的引领下进一步理解教材,与生活经历挂钩,重构知识体系。

(3)小组长做好组织管理,确保每个成员充分预习,并找出需要课堂讨论的问题,记录在导学案上。

(4) 教师授课前批阅导学案,发现共性问题,让教学有的放矢。 2.高效课堂

(1)每个学习小组针对预习发现的问题,确定讨论目标,自主合作,探究解疑。

(2)在讨论展示中,小组长随时关注小组成员对预习遇到问题的解决和整个学习过程,教师要宏观调控。

(3)课堂结束,学科班长总结,教师总结升华。小组长对每个成员的学习效果进行验收、总结、打分、排队。

3.训练拓展

(1)小组长自主确定时间,带领全体成员按训练案要求分层达标。 (2)自学为主,限时完成。

(3)小组长及时收交,向老师反馈交流。

“637高效课堂”学习的七个基本环节

9

1.预习自学、探究问题

学生以高效导学案为学习路线图,通研教材,完成导学案上的启发性问题。

2.完成学案、训练应用

学生根据导学案完成自学任务后,再完成当堂导学题目,检验自学效果,找疑难,找不足。

3.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先一对一进行分层讨论,然后小组内部交流讨论。

(2)学习小组长组织小组的每一个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将要展示的内容,讨论自学中遇到的困惑;老师也要深入小组参与学生讨论,及时发现问题,了解学习进程,并加以指导。

4.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展示: B层C层展示,A层点评、拓展,组组展示、多人展示,便于评价。

(2)展示的内容: 包括:①四点:重点、难点、易错点、联想点;

②四类:规律、方法、小窍门、跟踪练

习。

(3)点评、质疑: 是深挖教材、生成目标的关键。点评,总结思路、总结规律;质疑,开拓不同思路、不同方法,

5.总结反刍、当堂检测

(1)当堂检测至关重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深化。

(2)通过当堂检测检验学习效果,打分晋级,激发热情,把每一堂课、每一个环节都变成对学习小组打造的过程。

6.布置练案,强化训练。(下课前布置)

针对课堂上发现的还没有搞清楚的需要强化训练的问题,布置练习,强化训练。

10

7.下发学案,安排预习。(上课前布置提前2-3天)

“637高效课堂”备课要求和课堂教学规范

备好课是一个老师上好课的前提,一堂课效益的高低、学生收获的多少全在于课前的备课。 备课设计的科学与否直接决定着一堂课的效率的高低。

(一)集体备课 1.总体要求

(1)深入钻研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准确把握教学方向。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是教学的指南,认真研讨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分清主次,把握重点、难点,理清教学思路,弄明白考试内容与方式,准确地把握教学方向。

(2)集体备课坚持三个原则:①坚持备课组每位成员都发言的原则;②坚持每个教案、学案都修改的原则;③坚持每次讨论都有价值的原则。

(3)集体备课要做到一个结合、两个发挥、三定、四统一。即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优势;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人;同一层次统一教学进度,统一重点和难点,统一练习题、作业题,统一单元测试题,遵循个人——集体——个人的备课程序。

2.具体要求

(1)备课组长将新老教师合理搭配,分好工,印好集体备课安排表 ,学期开始,由备课组长统一安排,把备课任务分配给备课组成员,督促组员在假期内完成备课任务。

(2)备课组长提前与主备人确定下周的授课内容,主备人提前准备集体备课教案,安排好一周的教学内容,包括内容分析、课时分配、课堂设计、重点难点分析、授课方法、作业题、当堂检测、单元

11

测试题的安排、讲授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教学建议等。主备人提前一周着手准备,和组长反复思考推敲,及时形成材料;备课组长、包科领导要认真审查,反复修改,确保材料的高质量。教案要务实,人手一份,重实效,切忌搞形式。

(3)集备教案先由备课组长把关修改完善,送包科领导把关审阅,然后送领导一份,年级把关批准后,合格者存档,不合格者要根据要求修改完善,直至批准通过。

(4)周二集体备课时间,备课组长主持,包科领导参加,主备人作中心发言,其他人讨论发言,修改集体备课教案。集体备课期间不无故缺席、不迟到或早退。

(5)集体备课的关键是研究。一是要研究一周安排;二是研究教学内容,一定要把所学内容与整体的学科知识框架、能力框架和情感要求相结合、相联系,彻底弄清楚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宽度,做到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上研究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三是研究每一堂课的“637”课堂设计和每一堂课的导学案,研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方式方法,研究分层讨论、高效展示和学生反馈、当堂过关的方式。所有老师都要积极参与进去,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不做旁观者,不当局外人。然后根据研究情况认真修改个人的教案。

(6)研究编制高效导学案注意以下要求:

①导学案编制要符合课标、考纲及高考要求,学案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质量一流。

②导学案编制一定要按规则实施,实现合作共赢。一是每2人为一组,新老搭配,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提前一周编制好,质量达到2人的最高水平;二是编制人与备课组长、包科领导在演练的基础上小范围研究、修改一次;三是全组教师在演练的基础上集备时再通研一次。过程中备课组长是第一责任人,要充分发挥好带头、协调、把关和管理作用,确保导学案编制的高质量。

③每一个学案的编制都必须建立在对学科、模块知识体系和能力

12

要求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充分的学情调查的基础之上。编制前要认真学习课标,吃透教材编写意图,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学案编制要结合学生实际、教材实际、社会实际、高考实际,构建知识体系,精选题目,要控制难度,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④各学科要按照年级要求,针对A、B、C三层设计好分层训练学案。做训练学案要强化规范,要静下心来,动起脑来,认真分析、解决每一个题目,要书写认真,步骤规范,运算推理准确,少犯或不犯低级错误;训练学案必须限时闭卷,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每份导学案都要研究透每一道错题,搞好总结落实,切实理出思路、方法、解题的规律。

⑤学案编制必须规范。必须使用电子稿,并要在年级组统一存档,学校进行整合以实现资源共享。

⑥学案必须限时闭卷,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对每份学案都要清出底子,搞好总结与落实。自主学习学案晚自习必须收齐并批阅完毕,第二天搞好讲评和纠错。

⑦转变思路,尝试让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对学案的编制与构思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参与其中。

⑧每学期将通过级部检查和学生问卷搞好学案批阅和学案质量的检查,并把结果纳入教师成绩考核范围。

(二)个人备课 1.总体要求

(1)备课要克服四种弊病:①照抄照搬以前的集体备课材料;②没有问题设计而仅是知识的简单堆砌或者以学案代替备课;③把备课看成负担而仅仅为了应付年级检查。④ 形式主义,花架子,无实际的指导意义。

(2)从备课开始,就与课程标准结合起来,要考虑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生活实际、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13

(3)备课要做到“三透”“四精”:三透,即吃透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四精”即精心选择例题习题、精心设计学案教案、精心选择教法、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和师生、生生互动方案。

2.具体要求

(1)备课要规范。备课前要熟悉授课内容,查阅各种材料,不能照本宣科(一本教材一本教参)。要反复琢磨修改,形成好的个人备课设计,杜绝不备课上课现象。备课要形式规范,栏目齐全,书写认真。

(3)把备课改为课堂教学设计,要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备课要搞好六个设计,克服六个问题。六个设计是:设计教学程序,设计重点、难点的突破措施,设计问题情景,设计讨论展示,设计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措施,设计巩固落实办法。克服六个问题:一是教案设计难易程度不适合学生水平;二是设计的假问题多、真问题少,学生讨论、师生沟通交流设计不到位;三是展示效果差,为展示而展示;四是理科例题的探索研究少,思路分析过程少,解题后方法、规律的总结及注意问题的强调少;五是讲评过程不归类研究提升,就题论题,缺少拓展;六是不能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反刍、总结,做不到当堂内容当堂落实。

(4)备课要从实际出发,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备课中一定要体现“四为主”原则,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思为主攻”,绝不能只备知识点,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展示的方式方法要在备课本右边空白处单独设计出来,把课堂当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

(5)重视单元备课,整体上设计好教学计划。单元备课要规范,搞好整体设计,要有教材单元分析、教学结构分析、重点难点处理、课时分配、单元过关考试的安排等。

(6)认真落实单元过关。

①每一单元过关检测前,老师都要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拿出时间指

14

导学生梳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和题型题路,画好知识树,总结好方法规律,真正清出本单元知识方法的底子来。

②把好命题质量关。一律不用成题,要自己选题、组题、命题。题目命好后,先由备课组长把关,然后印发给每一位老师,做完后,由备课组长组织讨论,进一步修改完善,然后带着所有所做的试题送包科领导审查,合格后再印刷使用。

③认真及时批阅试卷,24小时出成绩,对典型错误作好记录,对部分特殊学生进行面批。

④抓好讲评关。要有讲评课教案,有成绩、试卷分析,有学生学习现状分析,分门别类,分析清楚,对出现的错误进行分类整理备课,设计好跟踪练习题。要进行应考指导,做到考前有指导,考后有小结,考一次学生提高一步;单元测试讲评课教案作为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检查。

⑤搞好满分答卷。试卷讲评后,老师帮助学生完成满分答卷,在试卷题头部分写清应得分、实得分、丢分、丢分原因分析、今后措施等,对试卷上出现的所有错题都要写明错因并改正。数、理、化的大题可另附一张白纸,重新演算一遍,并写好题后感悟。每次过关检测后,级部抽查满分答卷。

⑥跟上谈话。对出现问题的同学,要马上跟上谈话,做好工作,帮助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⑦重视讲评课、习题课、复习课的备课。讲评课要认真分析试题、分析成绩、分析出现的问题,突出重点,联系拓宽,跟上同步跟踪练习;习题课要先复习所用知识点,题目以分析解题思路为重点,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注重规律总结,加强训练强度,提高训练质量;复习课要突出重点,重视基础训练,体现能力培养。三种课型都要按照“637”课堂要求备好课、上好课。

⑧教龄不满三年的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多向老教师请教,并做到每周听两节老教师的课。

15

(三)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老师们要把精心上好每一节课作为提高教学成绩的主要环节之一,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教师上课要投入激情,课堂要充分调动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要注重过程,注重学生课堂专注的品质,不浪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不说废话,语言要有磁性,精讲精练,点拨到位,一定做到当堂内容当堂落实,最后紧扣目标进行反馈落实,切实注重课堂效益。

建设高效课堂,全力打造“637”高效课堂,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真正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们的基本操作程序为: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评拓展→反刍总结→检查测评。

第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分为知识、技能目标;方法、过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目标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

① 按新课程三维目标准确设定,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

② 认真板书在黑板左上角上,要言简意赅,对目标的解读要有激情,用自己的激情调动学生的兴趣;

③ 整节课都围绕目标达成展开,中间和最后要回扣目标. ④ 既要注重既成目标的达成,又要重视新生成目标的挖掘. 第二步,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以高效导学案为学习路线图,“按图索骥”,自主学习,研究学习,主动学习。

第三步,合作探究。

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学习小组内部交流,也可以是学习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还可以是师生的互助交流。

第四步,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互相启发、相互借鉴,互通有无。展示形式

16

可以是说,可以是写,可以是表演,形式活泼,灵活多样。

① 口头展示声音洪亮,脱稿,不指名提问;多用书面展示,人尽量多,认真规范,书写量多的概括要点;

②展示的内容、方式、分工用表格打印好,直观具体,不提前公布;

③ 一般由C层、B层展示,由A层负责点评或拓展。重点展示,分类展示,便于点评;

④ 迅速到“聚焦处”,积极,有序;

⑤非展示同学要学会倾听,学会整理,准备点评、质疑,不能无事可做;

⑥教师认真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和错误,为点评做准备。 第五步,点评拓展。

展示交流过程中有点评,有拓展,可以是学生相互点评拓展,也可以是教师点评、拓展,集思广益。

学生:

① 点评要规范,声音要洪亮,讲出来不是指出来;注意自己的“教态”;注意点评过度语言,例如点评结束都要问一句“那个小组还有补充?”“谢谢”,每个同学鼓掌表示赞同;

② 点评要讲求方法:先点评书写、规范;再点评对错,应该怎么做;最后总结规律和方法;

③点评讲求效率:在短时间内点评完毕,言简意赅;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大方的让给其他小组或老师,不要浪费时间;

④ 点评要讲求深度;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整理、完善答案,并大胆质疑或补充点评;

⑤展示精彩之处要掌声鼓励。 老师:

①进行及时评价,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过程与方法、肢体语言、声音洪亮、语言表达;

17

②老师点评适时,适度,深入浅出,一针见血,对生成性问题和重点疑难问题进行启发、引申、深化、提升;

③ 老师要善于追问、引导、补充总结(规律和方法); ④老师要“让”出讲台,退到幕后,不和学生“抢风头”。 第六步,反刍总结。

每一节课,教师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巩固、深化。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方法规律的总结,防止知识一盘散沙”。先由小组总结,教师再作总结,并教给学生整体把握一节课的思路和方法。

第七步,检查测评。

每一节课都要对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检测,检测情况可以是教师口头检查,可以是学生之间一对一检查,也可以是书面检测,根据所学内容灵活处理,重在实效。

建设高效课堂,还应注意以下细节:

①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角色,由传统的纯粹知识的灌输者,转做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领者、组织者和欣赏者,一定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质疑、思考、讨论、提高。

②对每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各备课组要专门讨论,学习目标要贯穿课堂始终,讨论、展示和最后的反刍及自习巩固都要扣紧学习目标一一开展。学习目标在一开始板书于黑板左上角,在学生学习期间不能擦掉。

③每节课的设计要符合“637”课堂的四步学习法。第一步,自主学习;第二步,讨论交流;第三步,展示点评;第四步,总结检测。

④搞好小组评价,用评价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学习积极性,不要为评价而评价,不要为评价而耽误过多的学习时间。把每一个学习小组建设成一个团结战斗的团队。

⑤设计教学过程,增加课堂容量,提高信息量、训练量、思维量,围绕学习目标,积极思考,深度思考。

18

⑥指导学生搞好有效讨论,所有讨论和展示必须在读书自学和做题思考之后进行,针对问题进行有效展示和深入研讨,教师参与,一起探究,确保讨论紧扣学习目标,剔除无效讨论,收放自如,控制讨论内容、方法、时间,用讨论中的收获和感悟调动每位同学积极参与,确保讨论高效且有深度。

⑦年轻教师要按照年级安排先听后讲,学习老教师处理课堂的方法,学习老教师的课堂设计,然后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修改,请老教师指导后再上课。

1. 上课的基本要求

①老师在上课前要提前1——2分钟到达教室,让学生进入状态,并针对本节课内容对小组长作简短培训。要把课前检查作为抓落实的重要手段。导入新课要切题巧妙。

②老师要创造性备课,创造性教学。上课前要先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创设和谐活泼的教学情景,调节好课堂气氛和节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记忆、理解、分析、总结,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一定要留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练习的机会,坚决杜绝满堂灌。

③要体现“四为主”原则,教师激情到位,面带微笑,激情万丈,用自己丰富的情感感染人、影响人、感鼓舞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普通话,教师要教态自然,端庄大方,语速适中,声音洪亮,抑扬顿挫。板书规范,认真工整,设计科学。

④教师要灵活驾驭课堂,控制好全体学生,确保学生坐姿端正、聚精会神、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坚决制止转笔、抓耳挠腮、走神、玩手机、打盹等不良习惯。

⑤防止新授课与复习课不分。

⑥注意细节,越细致越好。要充满激情地上好每一节课,有板有眼,扎扎实实,说话写字均做表率,穿着打扮,言谈举止要体现长者风度,不在教室内吸烟,更不能带手机上课,不要做有损教师形象的

19

事。

⑦最后要留出5分钟时间,让学生总结、反刍,并检测学生的上课效果。

⑧创造和谐安全的课堂,引导学生积极质疑,进行发散思维,小心呵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课堂效益要求

① 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学进去,全班都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

② 每一个学生都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学习目标完成的快乐。

③ 在确保效益的前提下突出课堂的“三量”,容量和强度达到学生能够承受得最大限度。

3.自习要求

① 自习时,老师要按要求按时到岗,维持学习秩序,不能随便离开教室。

② 老师要安排具体的学习任务,提出明确的要求。如整理好当堂的知识点,整理好笔记、复习所讲内容,加强理解记忆,完成布置的作业,认真预习下节课内容等。老师要明确这堂课干什么,怎么干,达到什么要求,然后跟上检查落实,让学生有事干、干好布置的事、有收获。

③ 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预习、学会思考、学会整理、学会过关、学会总结。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学习习惯,提高各自的学习水平。并可来回巡视,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④ 自习要保持安静,坚决杜绝占用自习时间讲课。

“637高效课堂”七条要求

1、导学案要求:

20

高质量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路线图。按新课标的要求、模块的知识能力的要求,重点突出,难易适中,设计ABC分层,切实引领学生自学、讨论、思考,防止简单化、习题化。

(1)编制按程序,由事先确定的编制人开始编制,中间研究两次,备课组长、包科领导参加组织,研究、修改好,最后定稿印发给每位老师,全部使用电子稿并由年级组统一保存电子稿,实现资源共享。

(2)导学案要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相应练习、当堂检测、学习反思等(不同课型、不同内容的导学案应有所侧重);训练学案要分层设计,有适当迁移拓展、归纳小结。

(3)每个导学案要有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领导签字、日期、编号。

(4)每个导学案提前2--3天发给学生,有指导,有要求,有收有批,有评有纠。

2、循环学习要求:

整个学习过程的前后循环,使学习更有秩序,更加有效。 (1)前延15分钟(或更长时间),各科教师依据课堂内容实际,自习时间提前下发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用15分钟左右(或更长时间)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搞好预习,要让学生自己探究,小组长也可安排简单的讨论。

(2)后延30分钟(或更长时间):每节课结束前教师都要提出对本节课的训练要求,对下节课预习的要求,布置好任务,指导好方法;有训练学案的科目在每节课后下发训练学案,学生在课后用30分钟左右(或更长时间)的自主学习时间完成训练学案,搞好巩固,注重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科答题能力;

3、讨论要求:

学生每时每刻都在主动参与,在组长组织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去。(1)学科小组长起立安排本组任务,具体布置每层学习目标并

21

组织组内ABC分层讨论、分层达标。(2)小组长控制讨论节奏,安排组内“兵教兵”,例如可让A1准备拓展,A2教C1,B1准备展示,B2教C2。(3)讨论要全员参与,防止假讨论或不讨论。

4、展示要求:

展示的准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给学生提供最大的学习动力。 (1)书面展示各小组同时进行,展示要围绕学习目标。 (2)展示可提前公布要求展示的内容,但不能公布由谁展示。 (3)口头展示要指定不同层次的同学进行,要求脱稿。 (4)展示要突出重点难点、方法规律以及疑难问题。 (5)展示结束都要有掌声鼓励(掌声不宜过多过频)。教师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和闪光点,及时给与评价、纠正与鼓励。

5、点评要求:

点评的准备和对知识方法的归类拓展是高效学习的有效途径。 (1)由学生对展示内容进行点评、拓展,点评时要关注达标和结论生成过程,每个学生点评结束都要问一句“同学们都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还有补充吗” ,其他学生鼓掌表示赞同。

(2)老师、学生要在点评过程中进行即时性评价,对生成性问题和重点疑难进行启发、引申、拓展、追问,对知识进行深化、提升。

(3)即时评价,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过程方法及肢体语言、声音洪亮、语言表达。每节课都要有学习班长对学习小组的总结性评价,一定评出最佳表现个人和学习小组并打分记录。

6、课堂效益要求:

高效课堂不只是在知识的掌握上,重点是在学生的参与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

(1)课堂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学会其不会的知识,要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学进去,并积极地动脑思考主动展示,小组合作效果好,全班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22

(3)每一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学习目标完成的快乐。

(4)老师要组织调控好各小组的讨论、展示、点评。这是无形的指挥棒,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5)学科小组长和行政小组长的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培养是高效课堂的重点,两个小组长既是小组学习的领袖又是老师课堂教学的助教,老师每周都要对小组长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做好小组长的培训。

(6)高效课堂要最大限度地开放,老师抱得过紧的课堂是假高效课堂。

(7)不惟模式惟高效,“637”更多的是一种方向、一种思想指引,老师们要根据学科实际、学生实际、课堂实际,大胆创新,不断完善,让课堂实现真正的高效。

7、课堂文化要求:

和谐的班级文化为高效课堂提供较好的心理环境和活跃的学习氛围。

(1)班级概念最好的概括是“家”,师生、学生之间最佳的关系是“家人关系”,要打造家庭亲情式班级文化,“家庭成员”之间要彼此关爱、信任、支持和欣赏。

(2)构建基于“家人”责任的班规,互教、互助、互帮、互学,共同发展,为“家”而学习,为“团队”而努力。

(3)最大限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意识,通过对学习过程的科学组织,不断为学生提供立体的学习驱动力。

(4)每一个学生都是教育资源,坚决消灭一刀切的现象,只要我们用心去爱,用心去发现,用心去培养,每个学生就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影响着别人的提升。

⑸ 杜绝以分数定优劣的情况,要关注全体(特别是学困生),本着“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原则,培养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全

23

面型人才。

“637高效课堂”十六条基本理念及解读

一、“637高效课堂”的一个核心两个重点

一个核心是课堂教学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两个重点一是要抓好备课,二是要抓好学习小组的建设。

(一) 一个核心:课堂教学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按其内容可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能力是能胜任某项任务的条件、才能,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也称智力,它是人们完成任何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特殊能力是指人们从事特殊职业或专业需要的能力,例如音乐表现力。知识与能力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能力提高了能够更好地为掌握知识服务。但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不一定同步,掌握了知识不一定具备了能力,如有的学生学习分数高,却不善于观察、思考,思路狭窄,理解、创新能力差,即所谓“高分低能现象”。而有些学生即使成绩暂时落后,但是其它方面综合能力却较高。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都是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但传统教学偏重知识掌握,而相对忽视了学生能力发展。当前,随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由重视知识到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成为教育者的共识。 教育的真谛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其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校认为“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为此,学校把更新课堂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当做学校教育乃至终身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学校把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转换为“诱思探究式”教学,提出课堂教学

24

的“四为主”原则,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思维为主攻,倡导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动脑想、动手练、动嘴讲,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能自己去吸取新知。从而把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统一起来,使学生成为有知识和有智慧的一代新人。

两个重点:一是要抓好备课,二是要抓好学习小组的建设 1.备课: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好研究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设计导学案、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当堂检测、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工作;备课必须符合教学实际,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做到前后衔接、逻辑严密,必须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必须做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良好的备课是有效教学的有利保障。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要仔细推敲每一个教学环节,提前设想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教学事件,搞好每一个环节的过渡和衔接。

备课包括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1)集体备课中的主备人要概括集备内容,认真研究新课标要求、文本知识及知识背后承载的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达成的策略和方法。(2)要对集体研究的每堂课的设计进行说课,要说明本节知识技能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实现能力要求的策略和方法。(3)要对导学案和训练学案研究深透并定稿。(4)要对小组长和小组的作用发挥提出可行性的指导措施。(5)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当堂检测提出具体的方案。

个人备课即任课教师对课堂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1)要有对课前预习的检查、学习小组长及学习小组的培训方法的设计。(2)每堂课都要对课堂立体学习目标进行设计,要精心安排实现目标的过程、控制及检查评价。(3)要有对生成目标的预测及答疑准备。(4)要有即时性评价的设计和时间控制的预测。(5)要有当堂检测的精当设计和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的预想。(6)对讨论、展示、点评、总结等课堂

25

环节要有紧凑高效的安排。

2.教材挖掘:紧扣新课标要求,体现教材整个体系要求,挖掘知识背后承载的能力及实现能力的策略和方法。(1)要对文本理解深刻,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能够分析、举例、板演、绘图。(2)能用艺术的形式进行表达、实验、创作。(3)能辨别、联系、拓展,使用多媒体。(4)能寻求方法、发现规律、总结特征、概括要点。(5)能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情感。

3. 学习目标:要对课堂三维学习目标有明确的定位和设计,让学习目标成为高效课堂的“方向盘”。(1)要针对课标要求和当堂内容及学生实际,恰当地表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2)教师对目标的解析要具体,要善于创设恰当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要保证每节课都围绕三维目标展开并达成教学目的。(4)既要注意既定目标的达成,更要关注课堂新生成目标的挖掘和达成,这取决于教师的即时判定能力和课堂掌控能力及对课堂内容的把握程度;

①学习目标要按新课程三维目标准确设定。

②板书学习目标,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思想。

③老师对目标的解析要具体,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注意。 ④整节课都围绕目标达成展开,讨论、展示、点评、总结都要体现目标。

⑤既要重视既定目标的达成,又要注重新生成目标的生成和挖掘,这些都取决于老师的判断、理解和技巧。

4.导学案编制: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高效课堂的“路线图”。

(1)编制者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下大功夫精心研究课标要求、知识能力要求,重点突出,难易适中,设计ABC分层,切实引导学生自学、讨论、探究,拒绝简单化、习题化,探究问题要有深度,

26

要有挑战性。

(2)编制导学案严格按程序要求,提前确定编制人,提前两周开始编制,中间研究两次,备课组长、包科领导参与组织,研究修改好,最后定稿印发给每位老师,全部形成电子稿由学校年级组统一存档,实现资源共享。

(3)导学案要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相应练习、当堂检测、学习反思等(不同课型、不同内容的导学案应有所侧重);训练学案要分层设计,有适当迁移拓展、归纳小结。

(4)每个导学案要有编制人、审核人、签字、日期、编号。 (5)每个导学案提前2—3天发给学生,有指导,有要求,有收有批,有评有纠。

(二)学习小组建设:

“637高效课堂”以小组为基本学习单位进行教学活动,努力把每个小组打造成“动车组”,只有搞好每个“动车组”的建设,才能够使整列“动车”快速前进。因此,构建良好的学习小组是进行课堂学习活动的必要条件。学习小组通常由6名学生组成,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教师每一节课前都要对学习小组进行培训,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具体的过程指导。教学就是教着学生自己去学,教学不仅是教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整个学习小组的管理水平和学习水平比教学生知识要重要得多。教师课前培训是实现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到“学好”的关键,要课前有指导,课上有帮助,课后有反馈,不断反复,循环提升。

老师要对高效学习小组在学习中的“动车组分动力机”作用提高认识,学生只有在一个有效组织、有效管理的小团队里学习,时刻有竞争,时刻有管理,时刻有目标,事事有控制,事事有评价,小组学习才能真正高效。首先要搞好学习小组文化建设和团队凝聚力、向心力的打造,每个人都为捍卫小团队集体荣誉而学,就能用团队的力量

27

教育人、影响人,长此以往才能形成高效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学习小组间不是为竞争而竞争,是为充满活力,不断比较,每时每刻地激发每个人学习的热情与欲望而努力。学习小组长的作用至关重要,小组长要真正为本组的学习负起责任,能够任劳任怨地为同学们服务,在服务大家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要解决好小组长工作的四大矛盾:一是自己的学习与服务大家的矛盾;二是学科小组长和行政小组长工作的矛盾;三是学习小组内同学们的行政管理、感情建立与各学科学习的矛盾;四是小组内及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与参与的矛盾。各备课组、各位教师在实践中要努力寻求解决以上四种矛盾的途径,创新小组评价机制,把评价主体让给学生,创新小组内部之间的评价和小组之间的评价的方式方法。同时要注意发挥好高效学习科研小组的作用,科研小组让教师教学“分身有术”。每周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研究,通过小组反馈,通过把学生推到前台,让学生各自承担相应的任务,既分工又合作,了解学生平日学习存在的困惑,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内心感受,也了解学生对这一科学习、课堂组织的建议,增强教与学的针对性,革除低效和浪费,为真正的课堂高效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637高效课堂”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教师变导师,教室变学室,灌输变探究。

真正的教育是心灵的成长和灵魂的感召,绝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教师从事的教学工作永远是永恒的职业,教师素质高低永远是课堂成败的关键,教师的博学睿智、自信从容、机智幽默、激情洋溢永远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认为,“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不是首先要去传授知识和技能,而要有?唤醒?学生的力量”。“637高效课堂”把“教师变导师,教室变学室,灌输变探究”,其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调动和开发自己的力量,高效学习。

(一)教师变导师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之一罗杰斯的教育理论认为,人类生

28

来就有学习的潜能,教育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心、具有发展的潜能,只要具备了合适的条件,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教师应由衷地信任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在能力,教育的目标应当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使他们能够愉快、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学生个体具有积极向上的,求茂盛、求强大的本能,也就是说,学生先天有学习的本能,教师只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给与学生正确引导,学生就能够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

因此,教学不是靠强制性地“满堂灌”,教室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会议室,学习也不是死记硬背、人云亦云。根据皮亚杰的认知主义理论,真正的知识是“活动”中建构,真正的能力是“活动”中发展,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充满兴趣,主动积极地学习。只有这样,知识才是“活”的知识,能力也才能够得到发展。

因此,教师的任务不是去“教”,而是“导”,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导师,引导学生去自我发现、自主探索、自主成长。

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内容、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目标进行引领,因材施教,目标要具体,及时到位,这是教师设计高效课堂的关键。

要教育学生有清晰的自我认识,有明确的目标追求,有学习的内在需求和动力,有成长的渴望。

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对学习内容不满足,不盲从,不迷信,不屈从,质疑是创新的基础,教师要小心呵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时刻注意保证课堂的活跃。

要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理解,教育是解放而不是封闭,多元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宽容的精神、开放的心态和民主的性格,树立积极进取的自信心。

29

要引导学生自主规划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高效课堂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每一个学生都要做一个有头脑、有条理的主动学习者。

要引导学生及时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总结,回顾学习过程,清点学习收获,总结学习方法,重新认知学习内容。

(二)教室变学室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自己“学”会的。事实上,客观的知识都要通过个体的建构才能够被学生掌握,内化为学生个体的知识;能力更是个体在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和锻炼出来的。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主义理论,“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真正的学习需要“活动”,需要交流,需要情感的激荡。这就要求课堂变“静听式”为“活动式”,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独学”为“合作”,变“独断”为“民主”, “教室”要变成“学室”。只有这样,才能够创设温馨、宽松、探究学习的环境,也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以及道德与合作能力的综合提高。

课堂能否成为开放的课堂、情感的课堂、高效的课堂,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真正地对学生的潜能有高度的尊重和珍视,是否对学生充满信任和乐观的期待。只有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存在的价值和尊严,才能彰显民主、平等的教育精神。

教师要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和主动探究,重视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理解,鼓励不同观点之间的争鸣和碰撞。让学生多一点个性张扬,少一点自我贬抑;多一份自信与自尊,少一点自轻与自贱;多一点自主选择与自主承担,少一点轻信盲从与不负责任。

教师要勇于将舞台让给学生,不与学生争风头,要在学生展示、

30

点评过程中学会沉默,学会等待,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甚至争论中获得真知,要让“听”的课堂变成“说”的课堂,让“静”的课堂变成“动”的课堂,让“教”的课堂变成“学”的课堂。

(三)灌输变探究

灌输式教育也称为“注入式”“填鸭式”教育,它强调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

灌输式教育一般与传授知识为主的讲授式教育、学生被动接受、体罚相联系,忽视了学生的特点,而且学生只是机械接受,死记硬背,而毫无创新精神。

灌输式教学把学生当成了没有思想的机器,把知识硬塞给他,然而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尊严、有思想、有感情、有需要,这种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内在感受和主观体验,没有把学生当成独立的个体,当成一个“人”去面对。因此,在传统课堂上,常常见到的场景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却昏昏欲睡。然而,无论教师的讲技有多么高超,语言有多么动听流畅,也永远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只有学生用心去“学”,他才能够调动“心”的各个器官,进行观察、思考、判断、探索、交流、总结,真正把知识学到心里,使能力得到提升。

探究——本身就是一个对问题寻找正确解释的科学过程,探究学习就是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探索答案、验证答案、交流展示,教师由“教”变“导”,变灌输为启发,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由接受变探索,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动脑、动手、讨论、交流、展示,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从中发展素质,提高能力。

探究式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人格与地位,强调能力的发展,强调自主学习的意识与方法,更强调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637高效课堂”学生学习的三个转变

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机械学习为合作学习,变低效学习为高效学习

(一)自主学习

31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总体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特点,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自主学习与学生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密切联系,是学生是否具有学习能力的主要体现。

在自主学习中,学生是主体 ,教师为主导,自主学习真正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己决定、选择、调控、评价,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管理。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在自主学习中,学生明白学习不是为了家长,也不是为了老师,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为自己而学,学习是自己的任务和责任;同时,为了担负起这份责任,学生就要用毅力调节自己的活动,控制玩耍时间,坚决把学习任务完成,从而培养和锻炼了毅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自主学习给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和空间,能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每个孩子天生都有做好孩子的愿望,他们都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在自主学习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自己学习的问题,找到自己的薄弱学科和薄弱内容,安排练习和巩固的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搞好学习的同时也发展了独立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自主学习尊重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开发出了学生的潜能,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具体的不同于他人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从而能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把自己的薄弱科目尽快赶上来。

总之,自主学习恢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自觉自愿的事,使学生从内心生出学习的需要和成功的渴望,从而主动去观察、发现、讨论、展示,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32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利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学习中的差异教育资源,促进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共同学习。根据社会学理论,与他人交往是个体的内在需要,合作学习正是迎合了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为学生营造能够合作学习的环境,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合作与交流,促进学生学习。

根据我国古代的教育理论,“独学而无友,孤陋寡闻”,一个人独自学习、闭门造车,学习效率会大大降低,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因此,二十世纪初,合作学习在西方教育改革运动中开始被人青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合作学习在美国得到广泛应用,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掀起了合作学习研究的热潮,成为“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之一”。

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有效学习,教学才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的静听式被动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给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从而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合作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合作”是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实现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习与合作能力,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与他人交往和合作是个体的社会需求,合作性充分利用并满足了学生的这一需求;同时,利用小组共同目标把小组里的学生凝聚在一起,在全班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局面,使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从而促使大家互帮互助,你追我赶,使教学效率达到最高。合作学习,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促进了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的提升,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发展,真正实现了全面育人的教育。

33

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成长的条件和空间,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不断获得进步和提高。

(三)高效学习

所谓高效学习,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要选择科学的学习方式及方法,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益,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为了使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上做到学习高效,学校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学校规定教师在上课前必须精心准备导学案,学生提前预习学习内容,找出重点和自己的难点,并完成导学案;把课堂时间按具体的授课内容灵活划分,即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展示点评时间,教师点拨时间等科学分配,以保证课堂时间的最佳利用;在课前根据课堂内容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习小组长的作用,带动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积极交流展示,踊跃发言;课后利用自习时间进行总结复习,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

老师特别要对高效学习小组在学习中的动车组分动力机作用提高认识,学生只有在一个有效组织、有效管理的小团队里学习,时刻有竞争,时刻有管理,时刻有目标,事事有控制,事事有评价,我们的小组学习才能真正高效。首先要搞好学习小组文化建设和团队凝聚力、向心力的打造,每个人都为捍卫小团队集体荣誉而学,就能用团队的力量教育人、影响人,长此以往才能形成高效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学习小组间不是为竞争而竞争,是为充满活力,不断比较,每时每刻地激发每个同学学习的热情与欲望。学习小组长的作用至关重要,小组长要切实为本组的学习负起责任,能够任劳任怨地为同学们服务,在服务大家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要解决好小组长工作的四大矛盾:一是自己的学习与服务大家的矛盾;二是各科小组长和行政小组长工作的和谐;三是学习小组内同学们的行政管理、感情建立与各学科学习的矛盾;四是要处理好小组内和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与参与

34

的矛盾。各备课组、各位教师在实践中要努力寻求解决以上四种矛盾的途径,创新小组评价机制,把评价主体让给学生,创新小组内部之间的评价和小组之间的评价的方式、方法。

同时要注意发挥好高效学习科研小组的作用,科研小组让教师教学“分身有术”。每周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研究,通过小组反馈,通过把学生推到前台,让学生各自承担相应的任务,既分工又合作,了解学生平日学习存在的困惑,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内心感受,也了解学生对这一科学习、课堂组织的建议,更增强教与学的针对性,革除低效和浪费,为真正的课堂高效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取得高效学习的效果,各个学习环节的设计要紧凑科学,时间分配合理,让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展示点评密切配合;要搞好分层讨论、分层达标;要有当堂测评。除此之外,教师的引导和点拨要及时、科学,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

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自学相结合、学生自学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相结合、讨论交流与展示发言相结合、学习书本与课堂练习相结合、学生独立学习与当堂检测相结合等环节,既给学生创造了安全与宽松的亲情式学习环境,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与他人合作,并针对学习内容循环上升,通过课前预习、课上探索、课后反刍,巩固课堂学习内容,锻炼思维和能力,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此做到最大化地利用课堂45分钟,使学习愉快而高效。

四、“637高效课堂”教师指导的三个要求

导而弗牵(引导学生但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强而弗抑(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是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开而弗达(启发诱导学生但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

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我国古代先秦教学论专著《学记》,《学记》中提出了三大教育原则,其中之一即为“启发诱导”原则:故君子之教谕也,导尔弗牵,强尔弗抑,开而弗达。

导而弗牵则和,即引导学生学习但不能牵着他们走,也就是说要

35

尊重学生的想法,因势利导,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形成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强而弗抑则易,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基础上,又要让学生看到希望,对学习充满信心,从而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开而弗达则思,即给学生一定的点拨和启发,不是给出完整的答案,为学生留有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荀子所说得“不问不告,问一而不能告二”就是这个道理。此阐述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所起的引导作用。

教师是专门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投身具体的教育实践,具有专门的教育技巧和教育智慧,教师的知识经验相对学生更丰富,对所任教学科的把握更是深入和通透。根据人本主义理论,学生具有天生的求茂盛、求强大的本能,但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仍然重视教师所起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永远是教育中的首席,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才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取得良好效果。合作学习并没有否认教师的作用,也没有去除教师的作用,而是充分利用了教师这一资源优势,把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合作结合在一起,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充分互动,从而充分调动了教学中的每一个能量原,使其成为高效的整体。

在“637高效课堂”上,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展示点评等环节中,教师要给与学生引导和点拨,通过把问题抛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探索问题的答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保护学生的自尊,使学生情绪饱满、状态积极、思维活跃,而不是压抑学生,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与学生交流讨论,拓宽学生思路,激发其创造的欲望,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机械教学模式,即把答案直接给学生,一味让学生学知识、背知识的教学方式,而是变教为导,变灌输为探究。只有这样,才能够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成长为创新型人才。

五、“637高效课堂”课堂师生关系的三个标准:平等,尊重,合作

36

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与师生关系息息相关,学生学习需要动力,而这种动力则来自于内心的情感,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能够给学生心灵以温暖,更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动力。中学生的内心是脆弱而敏感的,教师只有细心呵护,全面认识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情感,才能真正认识学生,也才能去引导和帮助学生,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会给与学生莫大的安慰和心灵的力量,从而让他们更加积极地生活,更加刻苦地学习。

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 总之,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建立在融融的师爱氛围中,建立在教师高尚的人格修养前提下,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

首先,教师应彻底放下自己高学生一等的架子,与学生真正做平等的交流。教师只有把学生看成是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才会放弃自己的优越感,去除自以为是的毛病,发现学生的智慧和潜力,欣赏学生的观点和做法;学生也只有在感到与教师真正平等时,才能够克服畏惧,打开思路,畅所欲言。事实上,只有学生和教师真正平等,才会有智慧的火花碰撞而出,才会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潜力。

在与学生平等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获得尊重是每一个个体的内在需要,只有满足了学生的这一需要,学生才能够真正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主动学习。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随意讽刺、挖苦、侮辱学生,当学生犯错时 ,要对事不对人,切忌贬低学生人格的批评;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包括智力、知识、性格、才能等,学生与学生千差万别,教师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某项作业,都能表演某一个节目,更不能轻视成绩与学习习惯不够好的学生,要在尊重的基础上,因人施教,因势利导,引导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学会合作”是对现代人的要求,这个要求不仅仅指学生要学会与

37

人合作,教师更应该学会合作。“教学相长”,尽管“术业有专攻”,但是只有在教学中,在与学生的碰撞中,教师才能产生新的思想和收获,才能不断反思自己,不断改进自己。师生之间只有充分合作,才能够把教师的力量和学生的力量融合在一起,也就是要“拧成一股绳”,才能够整合两者之间的教育资源,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对现代教师的急切要求,那种依然唯我独尊、一人遮天下的做法是不符合现实规律的,也是备受学生忌恨的,注定不可能成功。

六、“637高效课堂”课堂建设的三个标准 开放的课堂,情感的课堂,高效的课堂 (一) 开放的课堂:

开放相对的是封闭,就是要求课堂要改变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开放”是前提:教师要敢于放手,学习能力来自“开放”。开放的程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穷人的孩子为什么早当家、能当家?放手就是爱,放手就是“放生”,开放就是解放。开放与创新是新课程改革的灵魂。传统的教育是单纯的静听接受式,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老师动、学生静,课堂封闭、枯燥无趣,学生多进行知识的记忆和习题的练习,机械的学习方式固化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建构开放课堂的要求,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自主学习和发展。

具体来说,开放课堂可分为时间的开放、目标的开放、内容的开放、学习方式的开放以及学习过程的开放。

时间的开放,一是指把课堂学习的时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包括课前预习,完成导学案,课后小结,进行巩固;二是指课堂时间安排的开放。在传统课堂上,时间由老师说了算,讲哪些内容,用多长时间,都由老师掌握,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而在开放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根据自己学习的状况、水平以及遇到的困难适当安排理解知识点、讨论困惑、练习巩固的时间。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时间

38

安排的引导者,由此,能够在课堂上使学生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突出重点与难点,从而使学习更加有效。

目标的开放,是指在一节课上,老师制定大目标,即总体的学习目标,指出学习的要求;学生制定自己的小目标,也就是在大目标的指导下,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需要完成的当堂目标,如解决某个难题,攻破某个薄弱环节等等。目标的开放把总体目标和个人目标有机融合在了一起,既尊重了学生的差异,又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整合了课堂上的教育资源,利于高效学习的开展。

内容的开放,是指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内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水平确定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有重有轻、有详有略地进行学习;同时,可以针对学习的知识点,迁移相关的知识,补充和扩展课外内容,以做到扩大视野、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学习方式的开放以及学习过程的开放,每个学生自己擅长的学习方式与方法是不同的,有的喜欢朗读,有的擅用书写,有的喜欢独自思考,在开放的课堂上,教师不强求一律,而是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如阅读、练习、做笔记或交流、讨论等。这样,利于学生学习愉悦,并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学习过程的开放是“637高效课堂”的主要特点之一,由教师做主转变为学生与教师共同学习,由教师讲授、学生接受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由静坐听讲式学习转变为自学、讨论、交流、展示的互动式学习,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课堂生气勃勃、活力四射、充满竞争、张扬个性。

(二) 情感的课堂

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传统课堂见物不见人,往往只追求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教师一般是就知识而讲知识,学生就知识而学知识。学生尽管是一个人,但内心的感受、需要却被忽视,成了装载知识的容器。在课堂上,“情感”是教学活动的“催化剂”,教师以“爱”为前提,对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导,开启学生

39

情感的闸门;学生在情感的激励下,发奋学习,积极进取,使师生在亲情式的情感中相互激励、共同学习。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提出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体验,强调在课堂上要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运用“情感”这一催化剂。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需求,包括满足学生求知、交往、成功、创造、审美、娱乐等的需要。

“637高效课堂”深入贯彻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积极打造情感式课堂,改变教师的“一言堂”现象,注重学生的情感激发,使课堂真正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使课堂温馨融洽、激情飞扬。

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面无表情,学生和教材、教师之间就会间隔一堵墙,无法沟通。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打造情感式课堂,首先教师要有激情,用情绪饱满的声音、眼神、动作展现给学生一个激情四射的自我,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以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激发学习的动力;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真心关爱、帮助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爱、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做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要积极营造安全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消除压抑、焦虑、恐惧、紧张;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小进步”,及时给与鼓励和肯定,以充分调动一切情感因素,形成良好的“课堂情感场”,使整个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使学生在与人真诚的交往合作中交流情感,在情感交流中促进学习,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经历成功,体验自我价值,从而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热情。

情感式课堂给与了学生充分的尊重,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提供给学生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并使学生感受到家的温馨和温暖,感到与同学一起学习是一件愉快而有趣的事情,而不是一种压力和负担,从而更加主动努力地学习。

教育家杜威认为: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40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和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促进积极思维的主观因素,强烈的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有效基石。激发兴趣的关键是课堂上充满了情趣,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高效的课堂,相对的是低效课堂。高效的课堂是要求在课堂上,要讲求效率,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的内容,合理划分时间,在有限的45分钟内,不仅要掌握所学知识,更在学习知识中发展能力与素质,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了知识,更促进了个人的成长。要做到课堂高效,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研制导学案,指导好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前认真培训小组长,真正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设计科学的教学过程,充分整合课堂教育资源,让学生自主又积极地学习;要引导学生课后进行总结和巩固,以加强学习效果。

七、“637高效课堂”的三个基本观点 教育即解放,教师即开发,学习即成长。

教育是什么?教师起什么作用?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在古代的教育中,西方教育家柏拉图提出要顺应儿童,采用游戏等愉快的教育方式;但到中世纪,基督教提出了“原罪论”,认为人的本性是罪恶的,儿童必须要进行管束和惩戒,要用棍棒和戒尺来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严重违背了儿童的特点,不仅束缚了他们的身体,更框住了他们的思维,阻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对儿童认识的深入,人文主义教育开始复兴,尊重儿童的特点、顺应儿童天性的教育开始得到传播。其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法国思想家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他对当时的儿童教育进行了猛烈抨击,认为这样只能造成“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是摧残和奴役儿童,教育应该遵循自然、回归自然,把孩子看做孩子,尊重儿童的本性,给儿童充分的自由,培养“自然人”。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继承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对儿童教育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41

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针对当时教育中阻碍、压抑儿童的现象,他认为儿童“自然的或天赋的能力,提供一切教育中起发动作用和限制作用的力量”,教育就是要顺应儿童先天的能力和需要,创造合适的环境,使儿童能够通过操作、探索,获得知识、锻炼思维、提高能力。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对儿童教育的又一次革命。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继承了杜威的思想,并结合针对脱离儿童本性、压抑儿童的中国的教育实际,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陶行知先生认为,只有充分把儿童解放出来,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把儿童的创造力开发出来。解放儿童的头脑体现了教育的思想和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双手是解放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解放儿童的眼睛是解放信息的收集能力,解放儿童的嘴巴是发展合作交流的能力,解放儿童的空间和时间是给与了儿童学习和想象的自由。

儿童天生具有学习的需要,天生具有“求强大”的欲望,而传统的教育却千方百计地把学生进行束缚和捆绑,使他们规规矩矩地跟着老师鹦鹉学舌,正如鲁迅先生批判的把孩子培养成低眉顺眼、唯唯诺诺的人,这是中国教育的弊端。

因此,教育就是要解放学生,要给与学生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嘴巴去说、用自己的双手去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在学习中主动获取知识、探索新知、大胆质疑、不断创新,并有意识地、自觉地加强自身的修炼,提高道德水平,从而不断地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

事实上,教育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那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教师就要认真观察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潜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质,提高各个方面的能力,提升自身素质。

42

八、“637高效课堂”循环过程的三个基本阶段

课前预习自学充分,课堂合作探究拓展深刻,课后整理反刍落实到位。

(一)自己预习导学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不例外。叶圣陶先生曾说:“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

所谓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先自己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预习将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

1.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2.预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 3.预习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4.预习有利于扭转学生学习被动的局面。 5.预习可以提前消灭听课中的“拦路虎”。

为了搞好课前预习,要引导学生使用合理的预习方法,包括预习时间选择要恰当,第二天的课程可安排在前一天的自习时间进行预习;预习时小组长要充分发挥带头和领导作用,使小组全体成员根据导学案,找出重点,标记出自己的难点,完成导学案。预习时,第一遍先把要学习的内容快速浏览—遍,一共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重点是什么;第二遍要认真、仔细地读,一边细读一边思考,理解内容,遇到不懂之处要反复阅读与思考,若还不清楚,应标记出来,带到课堂讨论解决。

(二)课堂学习

每节课堂只有45分钟,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就必须向45分钟要质量:学生在课堂上的分组讨论一定要有效,要针对导学案和自学中发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学习,要保证讨论的是“真问题”, 而不是“假问题”,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自学、合作讨论、练习展示要有机结合;老师的引导和点拨要及时、到位;小组长要充分发挥作用,协调小组各个成员互帮互助,使各层次学生都有自己的目标,并努力

43

实现目标。从而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地思考、拓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最后5分钟要进行总结反刍,当堂检测。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思维比较活跃,这时需要静心总结归纳,反刍消化,清理过关,使知识更加完善,掌握更加扎实。最后进行达标检测,检测方式可以是口头检查,也可以是学生之间一对一的检查,可以用小纸条,还可以设计题目进行书面检测,总之要根据当堂内容灵活检测,注重实效。下课前让学生整理课堂所学内容,整理好典型题本。分层次布置适量的自习作业。

每节课结束前教师都要提出对下节课预习的要求,布置好任务,指导好方法;有训练学案的科目,自习课时间完成,并收起教师批阅,各科教师依据课堂内容实际,提前下发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用15分钟左右(或更长时间)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搞好预习,要让学生自己探究,小组长也可安排简单的讨论。课后要及时复习,总结反刍。

根据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对人的记忆的研究中发现的“遗忘曲线”, 保持与遗忘成时间函数关系,保持随时间延长而递减,而且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因此,在学习之后,复习必须及时,若等到遗忘之后再去复习则事倍而功半。孔子说的“温故而知新”也是这个道理。针对每天的课堂学习内容,在当天自习时间,应进行反刍。每节课后,下发训练学案,学生在课后用30分钟左右(或更长时间)的自主学习时间完成训练学案,搞好巩固,注重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科答题能力。

对两种学案,教师、小组长要进行有效检查、收阅,以及时了解学习情况。

九、“637高效课堂”的三件宝 导学案,双色笔,纠错本

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为教师,从自身来说,可谓“术业有专攻”,既学习了丰富的教育理论、教育的技能、教育方法,又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从另一方

44

面来看,教师自身的修养、对事物的认识、知识的广博、思想的深刻也相对超出学生,因此,教师始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637高效课堂”中,学生由静听教师讲授式学习转变为小组自学,而教师在课堂上退出讲台,将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导学案便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学生根据导学案的问题和提示,在导学案的指引下一步一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导学案给学生指出了学习的方向和方法,使学生心中有清晰的思路,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步步深入地学习,因此,是学生自学中必备的条件之一。学校指出:“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案,要突出指导,突出自学,形成方案,编制程序不能有丝毫马虎,必须确保质量。每堂课必须有学案,没有学案同没有备课一样视为教学事故。”

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导学案必须按页码夹在一起,最后装订成册,以备日后复习之用。

学生在学习中,除了外在的引导,更需要主观的努力,这就需要动脑、动手。在阅读和理解学习内容和导学案的过程中,用双色笔及时标出自己疑惑或难懂的部分,以待与同学和老师讨论交流;利用纠错本,把自己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记录在笔记本上,以备在总结反刍时进行复习和巩固。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双色笔和纠错本能够帮助学生及时记录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加深他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督促其克服难题,加深理解。

十、“637高效课堂”的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所谓“身动,心动,神动”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身体能够随着学习的发生而活动,避免静坐式学习;要有积极的情感投入,避免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要能够针对学习内容,有独立的思考和见解,敢于质疑,避免机械的记忆式学习。

我国古代的教育把学习过程分为学、思、习、行四个阶段,其中“学”是对知识的感知阶段,应广泛地获取丰富的信息,包括书本知识和课外知识;“思”是对学习的思考,要用自己的头脑对所学的知识分

45

析、思考、判断;“习、行”是练习和实践,在实践中运用、验证、拓展。西方心理学家加涅用信息加工理论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八个阶段,即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东西方的教育是相通的,即学习过程是一个意向活动和认识活动共同参与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动机、情感、性格意志以及感知与记忆、想象与思维等,也就是说,学习要靠心灵、大脑与身体三者的结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激励,情绪受到感染,充分发挥情感的力量,给与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的身体从板凳上解放出来,能够自由讨论、合作、探索、练习、展示;使学生的大脑受到启发、自由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通过饱满的激情、自由的活动、灵活的思维,积极探求知识、发展能力,不断成长自己,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来探索知识。

十一、“637高效课堂”的三量: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 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对应学习过程中的感知阶段、理解阶段、练习阶段。

信息量——感知,接收的信息要有宽度,也要有深度。 思维量——理解与创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训练量——运用阶段,训练、练习,把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现真正的建构。

1.信息量

根据信息加工理论,在学习中 ,首先要有外部信息的刺激,大脑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也就是进行编码和存储,建构到自己的知识系统中。输入大脑的信息丰富,大脑进行加工的材料就多,所获得的有效信息也多,建构到个体知识系统的信息就越丰富;反之,如果刺激较为单一,大脑所能够选择和加工的材料就贫乏,最后的收获

46

也相对要少。因此,在课堂学习中,要有足够的信息量,不仅要有广度,也要有深度,从而使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和加工。

2.思维量

信息输入大脑后,要经过大脑的加工和处理,这个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即思维和理解的过程,没有自己的思考,单纯靠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个体就很难将外部知识内化为个体知识。因此,教师应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 ,并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为了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高效学习,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设计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应考虑学习的重点、难点,针对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巧妙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题目,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等途径掌握重点、难点。(2)问题的数量要适当,过多或过少均不宜。问题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因此不宜过多,应抓住重点,拟定凝练的、高质量的题目。(3)问题要有质量。教师不能随意提出问题,问题也不能过难或过易,问题不是为了检查学生“会”还是“不会”,而是为了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要根据学生的水平,设计“掌握”和“提高”两个层次的问题。(4)问题设计要有层次,分别针对A、B、C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利于全班学生都能够思考和回答。

3.训练量

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和储存后,暂时存在了个体的记忆中,但这种知识不是永久的,也不能够为个体所用。为了让记忆持久,让所获得的知识用于实践,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需要训练。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水平,分别完成必做题、选做题、附加题,并要求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必做题是巩固基础知识的,选做题、附加题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展和探究。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并在自己的水平上提升。

课堂教学要重效率,优化限时训练,精选训练题,均衡训练量,

47

使各档次学生学有目标、有信心。

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指定不同层次的训练题目,待优生要低起点、小步上升;优秀生要抓重点、重深化和提高;特优生要超常标、高要求、高发展。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必做题、选做题、附加题,让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另外,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训练的习惯,杜绝抄袭或不做作业的现象;另外加强对习题的检查和批改,可以采用灵活的形式,如小组检查、互相检查等。

十二、“637高效课堂”对学生的三看

看学生自主的程度,看学生合作的效度,看学生探究的深度。 1.自主的程度 自主的程度包括自由程度和学习程度,包括时间、空间,态度、方法、效果。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调控学习过程、检测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程度主要包括学生学习的自由、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效果,学生是否有充足的自学时间和空间;学生是否态度积极认真,能够主动地与别人讨论,积极开动脑筋思考,勇敢展示自我,而不是被动学习;学生是否能够针对问题科学制定自己的目标,并根据目标选择合理可行的方法,一步一步解决问题,实现目标,并大胆拓宽思路、充分拓展和深化,做到有效学习,学会学习。

2.合作的效度 合作学习的效果,讨论的问题是不是真问题,A、B层是否帮助C层学生解决了难题,A、B层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拓展和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效度如何,主要看小组讨论的问题、合作学习的过程以及合作学习的结果。也就是说小组讨论的内容属于学习的重点、难点,符合本组成员的学习实际,具有探究性、开放性,否则就会偏离学习的主线,失去探究价值。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成员之间交流和谐、态度积极;时间的安排上紧凑合理,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交流;任务的分工合理,成员之间互帮互助,每个人都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48

合作学习的结果是否实现了小组目标,使每个小组成员都体验到了成功;讨论和探究是否深入,是否有拓展生成和创新等。

3.探究的深度 探究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既要看探究的知识面的广度,又要看探究的深度,是否对题目进行了挖掘和拓展,是否进行了知识迁移,小组成员是否都参与了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创新了想法,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激发了情感。

探究学习的深度如何,主要是看学生是否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够根据问题,进行发散思维,通过小组的研究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验证。要想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要善于根据小组的实际情况进行启发;以引导学生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思维拓展。

十三、“637高效课堂”小组学习的三种方式:自学,对学,群学 “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一个人独坐学习,无人交流、无人请教,学习的效率就会低下。为了取得课堂上的高效学习,“合作”就成为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采用“合作学习”是为了充分利用课堂的教育资源,利用每一个个体的力量,包括教师和每一个学生,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力量,合作学习小组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方式,也就是说组内六个学生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包括学习成绩(分别为AA、BB、CC)、性别、家庭环境等;而小组与小组的情况是基本相同的。在组内学习中,AA、BB、CC六个学生分别处于不同的学习水平,要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资源优势,采用自学、对学、群学的方式,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开始时,以学生自学的形式,把学习的内容和导学案自己理解、完成,并标记出不懂的问题;对学就是AA讨论、BB讨论、CC讨论;在此对学的基础上,学生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小组集体进行交流讨论,若在组内仍然无法解决,则提到班级集体中进行。这三种合作学习的方式给与了学生充分的合作学习的空间,并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个小组成员的教育资源,让

49

学生互帮互助,和谐温暖,并富有层次性,活而不乱。

十四、“637高效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三力 思维力,表达力,生成力

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的能力建设,“三力”指向学生一生的长远发展 ,思维力指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达力指向学生的语言能力,生成力指向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思考的重要性:思是行之始,没有思考的行动必然是盲目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密切相连,思维是语言的本质,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只有富有思想,语言表达才会丰富流畅、深刻而有内涵;也只有学会思考,才能真正用自己的眼睛看待和发现事物,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在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找出问题,提出质疑,拓宽思路。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具有独立思维能力是个体的发展的基础和重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不人云亦云、鹦鹉学舌。首先,就是遇到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要敢于请教别人,或提出来与人讨论,而不要怕别人笑话,觉得自己“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真丢人!”事实上,每件事情并没有一个标准的正确答案,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所得到的答案也必然不同,如此而已。其次,要引导学生掌握思考的技巧和方法。思考必须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必须依靠已经积累的知识进行判断、分析,必须要从简单到复杂、从浅显到深入,因此,学生须先把课堂上的基础知识进行思考与理解,继而思考自己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和已有知识,思考这些知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贯穿于整个课堂学习中,既掌握了知识,也发展了独立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是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从大处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标志,只有创新人才,才能够使国家和民族的建设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从小处说,当前经济快速发展,但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不断变化和提高,因此创新型人才为许多用人单位普遍急需,尤其是那些技术设备先进的公司和企业。对个体来说,只有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l3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