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做好新形势下民兵军事训练工作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3-08-27 00:4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重在交流

对做好新形势下民兵军事训练工作的思考

江夏区人武部王志刚 靳冬

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最基本的军事实践活动。这不仅是军事斗争准备所需,更是民兵履行使命任务所系。进入新世纪,我国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民兵建设也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对胡主席提出的“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如何紧贴民兵“双应”任务实际,贯彻落实新大纲,增强民兵军事训练的实战性和针对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民兵军事训练存在的突出问题。近年来,我们在上级军事机关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新的《民兵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为依据,以提高训练质量为目标,紧贴实际和任务,积极探索民兵军事训练的方法路子,不断增强民兵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较好地落实了军事训练任务。但由于受组训教员和训练器材限制,民兵训练整体质量还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主要表现在:一是训练任务重,组训重点不突出。新大纲在训练课目的设置上,涵盖面广,课目多,组训复杂,与民兵队伍建设的实际严重脱节,从而导致训练内容、任务难以落实,仅能满足和局限于完成训练任务。二是训练层次低,针对性不强。训练中“一锅煮”、“一刀切”的现象突出,没有遵照“分类集中,逐级负责”的原则组训,没有根据参训人员的素质基础落实分训,且训练任务全由人武部包办,经常出现新老参训人员混训,人人都上“一年级”的重复现象。三是实案化演练少,应急反应能力弱。由于受场地和训练机制的制约,目前,民兵军事训练大多仍存在就训练抓训练的现象,根据作战方案和预案组织快速集结、物资征集、疏散机动、伪装与防护等为主要内容的实案化演练较少,训练与实战衔接不够,没有通过演练来检验训练的效果。四是训练器材短缺,训保机制不完善。随着民兵专业技术分队训练任务比例加重,需要相应的装备器材保障训练。而现有的民兵装备不仅编装率奇低,且大都陈旧、老化、破损严重,已不能使用,难以有效保障组训,民兵训练仅停留在学学理论、看看录象、走走队列、练练射击等简易基础课目,专业训练难落实。五是联训联演不畅,联合作战和保障能力不高。近年来,军队各级对民兵军事训练与现役部队联训联演方面提出了很多要求,但对于联训联演机制究竟该如何建立,联训联演内容如何规范,训练

重在交流

保障由谁负责,地方哪些职能部门参加,应负什么责任等都没明确。现阶段,民兵与现役部队挂钩训练还处在“纸上谈兵”阶段,对民兵与现役部队联训联演主体、内容、方式、管理、保障、考评等各个方面还没有规范的制度机制,依靠人武部来实现联训联演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二、对民兵军事训问题的原因分析。民兵军事训练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编训管用脱节,与提高民兵“两个能力”要求不相适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编制减少,人员定岗定位,民兵参加训练对工作和生产影响较大,基层为了完成上级赋予的训练任务,往往采取拼凑式、普遍式的训练方式,将不符合要求的小兵、老兵、学生兵等编外兵作为训练对象,训非所编、训非所用,对民兵战斗力生成造成极大影响。二是组训人才匮乏,与民兵军事训练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当前,民兵教练员主要为现役干部、职工、专武干部和复退军人。从实际情况看,现役干部大多从作战部队交流,对民兵训练的特点规律不熟,部分同志适应周期较长;人武部职工基本上为96年收归前的老职工,年龄偏大、学历不高,难以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施训要求;专武干部直接从公务员中选拔,多数未从事过武装工作,能胜任民兵教练员的不多。我区现有专武干部36名,退伍军人16名,在部队从事的基本上是步兵专业和地炮专业,没有一人从事过防空专业和机场勤务专业,专业不对口的现象非常严重。总体看,懂训练、会组训的“明白人”短缺。三是组训形式单一,与提高训练效益要求不相适应。当前,人武部既负责专武干部教练员和民兵干部的培养,又承担民兵应急分队和基干民兵的组训,还要具体抓专业技术分队和对口专业分队的训练,以人武部现有力量,很难达到大纲组训和按级分训要求。四是民兵整体素质偏低,与信息化战争要求不相适应。伴随着我军军兵种结构调整和高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大,专业技术兵已成为后备兵员的主体。但从参训民兵整体情况看,普遍存在普通兵员多,专业技术兵员少;低层次技术兵员多,高技术兵员少;技术分类不细、不准,专业对口程度不高的问题。由于整体素质不高,个体素质差异过大,组织训练难度增大,训练效益低下。五是训练强度小,与训战一致要求不相适应。我国民兵实行的是双重领导体制,其训练、演习常涉及军地多个部门和单位,由于《军人抚恤条例中》对民兵训练伤

重在交流

亡没有明确由谁保障,怎样补偿,使得民兵训练只图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导致民兵军事训练脱离实战要求,训练流于形式。

三、解决民兵军事训练问题的对策与建议。要解决制约民兵军事训练质量效益的瓶颈问题,必须着眼职能使命要求,立足民兵担负的任务和特点,在深入破解重点难点上下功夫、求实效,在现有基础上创新发展,努力推进民兵军事训练向更高起点、更高层次发展。

(一)紧贴担负任务,优化训练内容。训练内容是军事训练领域最关键、最活跃、最本质的因素,决定着军事训练对未来战争的适应程度。当前,民兵军事训练规模大、专业众多,平行推进、全面开花,既不现实,也不能确保训练质量。应紧紧围绕担负的平战任务,在不违背大纲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合理构建训练内容体系。一是要突出职责使命课题训练。结合担负的应急作战任务,把配合和支援保障军兵种部队完成应急作战任务作为训练的重中之重,适度压缩基础课目训练内容和时间,增大应用性和协同性课目训练比重,切实做到“担负什么任务、需要什么能力就训什么内容”。近几年,结合我区位于京广、京沪交汇处的特殊战略位置,我们重点进行了民兵保交护路课题的研究和训练,组织民兵道路抢修分队着重就组织指挥和相关保障进行研练,使民兵队伍得到了很好地锻炼。二是要突出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要适应遂行多样化任务的需要,结合当地实际,设置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扑灭山火和维护社会稳定等训练内容,着力提高民兵遂行应急任务的能力。围绕抗洪抢险任务,重点抓好水情观测、堤坝巡逻、加固防洪堤等训练;围绕灭火救灾任务,重点加强火情观察、人工灭火、专用器材灭火等训练;围绕反恐维稳任务,重点加强分析预测、应急拉动、搜索抓捕、解救人质等训练。去年,我们针对梁子湖旅游高峰易发生淹亡事故,组织民兵进行水上救援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三是要突出补差接口训练。要区分训练对象,合理安排训练内容,抓好补差接口训练,对退伍军人,主要安排专业基础和分队战术等专业课目的补差训练;对经过周期训练的民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基础课目复补训后,直接参加专业训练;对地方对口专业分队的人员,主要安排共同基础和分队战术等专业课目的接口训练,使有限的资源真正用到刀刃上,促进军事训练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二)改进方法手段,增强训练实效。科学的组训方法,是确保训练质量的重要措施。提高民兵军事训练质量,促进民兵“两个能力”的快速形成,必须在改进训练方式和手段上下功夫,以寻求训练人员

重在交流

组合的最佳方式,训练资源运用的最佳效益。一是要区分层次,灵活组训。人武部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后,组训力量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难以满足民兵高层次、多元化训练的需要。因此,民兵军事训练要整合资源,实施按级分训,逐步完善以省军区为骨干、警备区为主体,人武部为基础,基层武装部为补充的四级组训体制。采取“难点课目省军区统一组训、小专业警备区组训、大专业人武部分训、单一专业组建单位组训”的方式,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做到“三个结合”,即:专武干部训练以集中学习为主,与随队训练相结合;专业技术兵以集中训练为主,与单个练习相结合;对口专业分队以集中复训为主,与升级训练相结合,实现不同受训对象、不同训练内容与训练方法的最佳结合,提高训练质量。二是任务牵引,平战合训。要着眼实战需求,坚持按照“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要求,立足现有装备,在扎实抓好专业基础训练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实案化、实战化、实用性训练。以城市防空、勤务保障、反恐维稳等为重点,强化以民兵动员集结、快速机动、展开行动为主的训练、演练。要严格按实战的标准和要求,坚持将预案设实,演练课目设难,训练标准设高,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摔打、锻炼队伍。要充分利用遂行急、难、险、重任务或参加大项训练演练活动等时机,抓好应用性、针对性训练,在用兵中练兵强兵,不断增强民兵应急应战能力。近年来,我们在成建制组织民兵参加“江城-07”演习、全市国防动员室内推演、08年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两型社会”建设等重大任务、重大工程、重大活动中,练指挥、练协同、练保障,既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贡献,又有效地提高了民兵队伍的实战能力。三是发挥优势,军地协训。民兵寓兵于民的特点和双重领导的优势,为训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训练力量薄弱、训练经费不足、装备器材短缺的情况下,必须挖掘军地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协作训练,合力提升训练质量。要充分发挥寓保障于社会的优势,对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专业,如通信、医疗、运输、装备维修等利用组建单位人才、装备、技术和场地优势,搞好各类军民通用专业技术兵的岗位在职训练;要与现役部队建立协作关系,规范帮训、挂训机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实施送学跟训、专业帮训、观摩促训,提高训练的层次和水平;要与军队院校建立协作关系,主要是利用院校的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培养高素质的民兵干部和骨干。

重在交流

(三)健全体制机制,促进联训联演。胡主席在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上强调指出:要积极探索军政军民联合训练的有效机制和方法,不断提高军地联合行动的能力。由于民兵平时训练在强度、难度上与现役部队存在着差异,组织双方联训联演,在诸多方面难以“匹配”。要想使双方有机结合,必须从机制、对象、内容上加以明确。一是要建立健全联训联演机制。首先要建立联训联演协调机构。省军区应成立联训联演领导机构,组成联训联演计划协调办公室,负责牵头和落实联训联演的任务规划和整体协调。其次要健全联训联演制度规范。主要包括训练计划、联席会议、形势分析、情况通报、训练考评、训练保障等多项制度,并对联训联演的组织领导、对象、内容、方法、保障等方面作出明确规范,使民兵与现役部队形成有机整体,促进联训联演健康发展。再次要制定联训联演考评措施。为确保联训联演的实际效果,必须建立训考分离的联考机制。考评主要结合演习、演练和年终军事训练考核,由联训联演单位共同成立考核组,按照考核大纲要求,对联训内容进行全面考核评估。二是要科学区分联训联演任务课题。谋划民兵与现役部队联训联演时,必须坚持始终坚持“三个依据”:依据任务,“需要什么训什么”;依据大纲,“规定什么训什么”;依据实际,“缺什么训什么”。紧紧围绕民兵和现役部队共同担负的使命任务,结合行动预案,精心设计训练课题,努力使训练课题与担负的任务相一致,最大限度缩小与实战的差距。同时,为防止偏训漏训,必须对联训单位联演课题进行规定。以3年作为一个训练周期,逐年轮换联演课题,确保联训联演活动的持续性和连续性。三是要系统规范联训联演重点。在联训单位上,要突出兵种部(分)队的联训;在联训对象上,要突出首长机关、专业技术骨干、教练员等骨干力量和专业技术分队;在联训内容上,要突出专业性强、自训难度较大的训练内容,特别是执行作战任务需要的针对性、实用性训练内容。如高炮训练、机场勤务训练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km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