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更新时间:2024-06-21 21: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课本第56-57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你们喜欢花吗?在公园里举行花卉展,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呀? 这里有那么多美丽的花,都是工人叔叔在花园里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让我们跟着工人叔叔到花园里去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

1、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什么?

学生汇报:在花圃里有三种颜色的花: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等。

板书:整十数加整十数

2、看着这些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计算?(板书:10+20) 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请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 3、全班交流计算的方法:

①数的方法:②计算的方法:③数的组成:④想加算减:⑤用十作单位: 4、学生摆小棒

5、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 三、整十数减整十数:

工人叔叔说:布置花坛还要紫花,我要搬走10盆,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还有多少盆紫花?可以怎么列算式?(板书:30-20=10) 你是怎么知道30-10等于10的?同桌两人说一说

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四、巩固练习: ①、课件出示练习:

整十数加整十数 整十数减整十数 ②、课本“做一做“。

③、练习十:第1-5题。 10+20=30 30-20=10 小棒图 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 小棒图 教学反思:

学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本节课的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整十数加、减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教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比如,借助教材设计的运送鲜花场境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提供的资源,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再如,借助教材设计的“发新书”、“买玩具”等,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情境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教学时,我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就能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领悟数学,促使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才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本节课的口算,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10题左右。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课本第61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略)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课件),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

①、了解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例图) ②、出示第一个问题:数学书有多少本?

③、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板书:35+3

④、二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

先想一想,用小棒摆怎样算,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学生说用小棒摆的过程:(略) ▲学生说出不用小棒直接算的过程:(略)

▲师述口算过程:先计算个位上的5+3=8,再计算30+8=38 2、出示第二个问题: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多少本? ①、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板书:35+30

▲用小棒帮助解答: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不用小棒直接算:先计算十位上的30+30=60,再计算60+5=65 ②、你觉得上面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③、说说:计算35+3和35+30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

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时是先算几加几,再算几十加几。

两位数加整十数,计算时是先算几十加几十,再算几十加几。 揭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三、巩固练习:

①、课件出示练习:

②、完成课本第61页的“做一做”。 板书

③、练习十二:第1-4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四、课堂小结:

35 + 3 =38 35 + 30=65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呢? 小棒图 小棒图 试说一说。 板书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能信手拈来,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并导出数学新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和数学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不同于生活的意识。在探究算法时,注意引导学生将新知识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迁移、学以致用的能力。在练习时,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情境提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愦憾的是在教学时,忽视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在教学和探究算法时,理性够多,感性不足,未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利用直观性的教学,如利用教学具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导致了中下生对算理的一知半解。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教学内容:课本第62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5、6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小棒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略) 二、新课

师说: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联欢会挂图。班上开联欢会,小红和小明为同学们送来了纯净水,他们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

先让学生根据观察估计一下,够 不够每人一瓶,再指出:具体算出有多少瓶纯净水。

2、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1)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4+9 (2)分组用小棒摆一摆,讨论怎样计算 (3)请小组的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 ▲先把24揍成30,再算30+3得33。 ▲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 3、练习:出示“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4、小结:

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和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三、练习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练习十一第5题。让学一按上下两题一组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发现:上面一题材的计算正好与下面一题先算几加几完全相同。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

板书 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练习十一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24+9=33 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小棒图 教学反思: ▲先把24揍成30,再算30+3得33。 1、本课教学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注重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在设计中为了突破难点,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自己提问题,通过直观操作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算法多样化,注重把操作与思考相结合,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操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有直观到抽象的过程。 2、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自身角色的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方式上,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鼓励学生多动口动脑,训练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生不仅要会自己学习,还应该会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多次利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即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取长补短,也可以训练学生合作精神,同时也增加了学生说的机会,对于新知的掌握起到促进作用。

▲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67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二:第1、2、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用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出示例1的挂图,让学生观察图

1、货架上有些什么,你可以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货架上有几种不同的玩具,每种玩具上都有价格)

货架上的小朋友在说什么?(两个小朋友说在买玩具的事,左边的小朋友有35元,买一个大象的玩具,右过的小朋友????

2、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钱?

(可以用减法算一算)

3、结合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35-2= 35-20= 4、同学们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大家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5、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算式的得数吗?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摆的,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5-2=33,35-20=15。左边是从3捆5根小棒中拿去2根,表示减去2,右边是从3捆5根中拿去2捆,表示减去20。

6、根据上面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板书 二、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35-2= 35-20= 2、练习十二第1、2、4题

三、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捕捉图中的信息,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算式,并借助摆小棒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能区别两种算式在算法上的区别。

在观察主题图时,学生对于第一个小朋友提出的“还剩多少元?”的问题感到很容易理解,很快列出算式35-2=,但对于第二个小朋友提出的“我有20元钱买一个娃娃还差多少钱?”的问题,一小部分学生觉得有一定的难。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1)“还差多少元”说明什么钱比什么钱多?学生很快领悟:买东西需要的钱比身上带的钱多,(2)要求还差多少钱就是求什么?就是求35比20多多少.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很快就列出了算式:35-20=。由于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我直接把两道算式呈现在现实面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摆完后自己说说怎样算,再把自己的算法与同桌交流。在反馈时,我要求学生结合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学生积极性很高,说得也很到位:算35减2等于几,先从5根里面去掉2根,再把剩下的3根和3捆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5减2等于3,再算30加3等于33;算35减20等于几,先从3捆里去掉2捆,在把剩下的一捆和5根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30减20等于10 ,再算10加5等于15.你瞧,说的多好!会这样说的学生很多,这得益于我们在前面做计算练习时要求学生除了会算,还要把自己的算法与家长交流。

学生对两种算式的计算方法了解如此透彻,接下来将两种算式的算法进行比较就水到渠成了,老师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归纳出两位数减一位数是从个位上减,两位数减整十数是从十位上减。除此之外,我还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在老师的的引导下,学生的语言逐步规范,概括出两位是加减一位数都是从个位上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是从十位上算。

本节课不仅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以及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更主要的是,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轻松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课本68页例2及“做一做1-2“,练习十二:第5题。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会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了,大家会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减法的计算。

三、新课教学: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抽象出减法算式。 1)出示67页例1中的挂图

在例1 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根据货加上帝的玩具单价解决“有35元钱,买一个大象玩具,还剩多少钱?”和“有20元钱,买一个布娃娃,还差多少元”等问题,从图上你还能知道什么?图上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 你知道怎么列算式吗?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摆小棒:不够减怎么办?我们先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分组摆小棒,并让他们边摆边讨论摆的方法。 (2)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方法: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摆小棒的方法和过程?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4)引导学生探索另外的算法:你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四、巩固练习:

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的时候,怎么办?)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怎么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时用到了过去学过的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分几十减几和几十几减几这个两个部分。课前,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的会有自己方法算一算这类题目。所以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动。但我感到除了会算这个任务之板书 主36-8=28 外,这也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和感受退位,所以在教学中还要突出这点。我是在这些方面突出退位想法题 小棒图 的。在第一个环节中,以问题“怎样从3捆小棒中拿走8根?”突出个位不够需要从十位退1,从拆小棒图 体现一个退1的过程。第二个环节中,列出算式后,让孩子谈谈自己的想法,再结合课件中动画的演示,让孩子感觉到不管是哪种方法,都是单根的小棒都不够拿,都需要拆开一捆,只是从哪里去掉的方式不同,算法就不同。

这是我的想法,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不是很理想。孩子有自己原先算的方法,七嘴八舌,但是也是集中在比较好的孩子身上,其他的孩子或因为自己能算出来,或因为听不明白同学的方法,不认真听。在后面结合小棒来展示算法时,孩子才能全部看懂意思。感觉这堂课把孩子的起点估计高了,虽然孩子的有算的经验,但是是杂乱的,而且自我感觉教材中突出的那两句话,对于一部分学困生来说,属于抽象的,理解起来有难度。

关注到每一个孩子,但是尤其是低年级,孩子的层次以及语言等理解能力差别很大,在课堂中,常常是这样一个场景,在好的孩子发言后老师总结出算法(当然是书面的、抽象的语言),然后一个一个说,看似孩子们会说,自然理解了,但是在后面会发现,不是这样。有的孩子是在鹦鹉学舌,并不理解算理。我曾询问过孩子,他们之前学习的方法,都是生动拟人化的语言,什么“小弟弟不够,向小哥哥借1”等等此类。而教材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对于他们来说,是抽象的,有的孩子并不真正理解。在课堂教学中,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怎么样把“唯一”预定的教学目标达到?怎么样让孩子在具体到抽象之间过渡好?教学目标是唯一的,孩子的差异怎么和这个唯一衔接起来?

补充,在练习课中,我根据孩子特点,在他们理解个位不够要退1的意识很强烈的起点上,用这样几句话教他们算退位减法83-8为例:个位不够减,十位退1是7,13-8=5,75。其实就是一种他们可以理解的算法,而非算理。即使是个别学困生,单独辅导后,也有明显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kh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