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更新时间:2023-11-17 10:4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滁州市世纪大道(滁定路-菱溪路)道路改造工程 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1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一、概述 滁州市世纪大道(滁定路-菱溪路)道路改造工程,位于滁州市城北,道路西起滁定路(现状省道311,桩号约K23+200),东至菱溪路(现状国道104,桩号约K1057+400),全长约6.1公里,红线宽50米,城市主干道。本项目为滁州市道路规划中的骨架道路,道路两侧主要为工业用地、厂房以及部分居住商业用地等。世纪大道为老路改造,现状道路路况差,通过现场踏勘、调查,结合路面弯沉检测报告及地质勘查报告,设计将老路全部进行破除新建。 11)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 D32--2012); 1.3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 (2)计算行车速度:50Km/h ; (3)标准横断面组成:2.5m沥青慢道++1.5m景观绿化带+5.0m非机动车道+2.5m机非分隔带+0.25m路缘带+11.0m机动车道+0.25m路缘带+4m中央分隔带+0.25m路缘带+11.0m机动车道+0.25m路缘带+2.5m机非分隔带+5.0m非机动车道+1.5m绿化景观带+2.5m沥青慢道=50m; (4)道路横坡: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采用1.5%,沥青慢道采用2.0%; (5)荷载标准:BZZ-100。 1.1任务依据 (1) 安徽省滁州市世纪大道(滁定路-菱溪路)道路改在工程设计项目招标文件及中标通知书; (2) 滁州市世纪大道(滁定路-菱溪路)道路改造工程建设工程设计合同; (3) 道路平纵横测绘资料; (4) 滁州市世纪大道路面弯沉检测报告(安徽省路通公路工程检测有限公司)2013.04; (5) 滁州市世纪大道(滁定路至菱溪路段)改造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山东省城乡建设勘察院)2013.04; (6) 滁州市世纪大道(滁定路-菱溪路)道路改造工程路面状况调查评定报告; (7) 琅琊新区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图; 二、建设环境概况 滁州市世纪大道(滁定路-菱溪路)道路改造工程位于滁州市琅琊区,道路沿线地形主要为农田与村庄,道路工程范围内有若干水塘沟渠等现状水系。 2.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滁州市北部郊区,场地地形高差大,孔口标高在14.43~32.70米之间(黄海高程系,由设计院提供)。所处地貌类型以波状平原、丘陵坡地为主。 1.2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及标准 1)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2)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3)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4)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2008); 5)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 6)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7)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8)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9)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1--2001) 2.2气象、水文

1、气候 滁州市的沿淮地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气候,其余大部分地带属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 场地经过地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季风明显、光照充足、雨热同步、雨量适中、梅雨明显、冬寒夏热、春秋温和、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同时,由于冷暖气团交汇频繁,常有低温、大风、暴雨、冰雹、干旱、霜冻等灾害性天气交替出现。全市平均气温15℃上下,全年中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1-2℃,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7.4-27.9℃之间。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平均日照时数约为2079-2269小时,平均霜期在144-157天之间。 场地自然区划为,Ⅳ2江淮丘陵、山地润湿区。 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 1

滁州市世纪大道(滁定路-菱溪路)道路改造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2、水文 场地地表水为附近沟、河、塘所蓄积的水,其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上游河流径流补给。 得各工程地质层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及压缩模量建议值(Es)见下表: 工程地质层号 ① ② ③ ④ ⑤ 地层名称 填 土 淤泥质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 强风化泥质砂岩 中风化泥质砂岩 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fa0 (kPa) 压缩模量建议值 Es(MPa) 2.3地质构造

根据安徽省区域地质,滁州市位于郯庐断裂(郯城—庐江断裂)带上张八岭隆起东侧边界上的滁州火山岩形成于早白垩系,具体年龄为132~116Ma,岩浆具有多期喷发的特点。该岩浆活动中132Ma的喷发年龄是郯庐断裂带上同期钙碱性岩浆最早出现的时间,代表了该断裂带上岩石圈伸展运动的开始时间。尽管滁州火山岩在构造位臵上属于扬子克拉通,但岩浆岩中的古老锆石指示岩浆来源于古老的华北克拉通。勘察区基岩构造单元属扬子克拉通。地表为第四系全新统陆相冲洪积粉质粘土等松散沉积层,下部基岩为白垩系砂岩。 场地经过区域无活动断裂,区域稳定。 压缩性高,不做处理不能作为持力层 100 220 340 800 3.5 9.8 15* 压缩性微小 2.4.2地下水条件 根据区域资料和本次勘察结果料,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分布于填土及粉质粘土中的上层滞水。上层滞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补给,主要向河流、沟谷等低洼处排泄,其次是人工开采。拟建场地地下水的年水位变幅在0.5m左右。勘探期间测得的地下水位埋深情况见表: 稳定水位情况 稳定水位 稳定水位 稳定水位 稳定水位 稳定水位 数据 埋深最小值(m) 埋深最大值 埋深平均值 标高最小值 标高最大值 个数 (m) (m) (m) (m) 11 1.10 2.60 1.96 15.40 30.00 稳定水位 标高平均值 (m) 19.36 2.4沿线工程地质条件

2.4.1地层岩性及分布 根据工程地质调查、钻探及室内试验,将经过场地建设影响范围内的地层自上而下叙述如下: ①层填土(Q4ml)——杂色,松散,稍湿~湿;世纪大道老路基表层为水泥混凝土或沥青路面,厚度为0.3~0.8m,下部为砂石垫层;老路两侧以杂填土为主,局部路段为耕植土。该层分布广泛,层厚一般在0.20~7.60m之间,层底标高11.53~32.30m。静力触探Ps平均值为1.53Mpa。 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Q4al+pl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对周围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及我单位以往附近场地勘察经验资料分析,地下水及地下水位以上土对砼结构和钢筋砼结构中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2.4.3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01),拟建工程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应于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灰黑、灰褐色,湿,流~软塑,含有少量腐殖质,有臭味,局部夹有薄层可塑粉质粘土。该层局部分布,层厚一般在0.60~12.60m之间,层顶埋深0.20~7.60m,层顶标高11.53~20.40m。静力触探Ps平均值为1.14Mpa。标准贯入试验击数平均值为4.7击。 ③层粉质粘土(Q4al+pl)——青灰、灰黄、灰褐色,稍湿,可~硬塑,含少量铁锰结核。该层局部分布,层厚一般在0.50~9.30m之间,层顶埋深0.20~19.60m,层顶标高-0.40~32.30m。静力触探Ps平均值为3.53Mpa。标准贯入试验击数平均值为15.4击。 ④层泥质砂岩(K)——棕红、紫红色,强风化,组成矿物基本已风化难辨,可见绢云母,结构中密~密实、呈泥质砂土状,局部含有较多碎石及中风化碎块。层顶埋深0.50~15.00m,层顶高程4.60~24.54m,层厚2.10~2.80m。该层在场地内分布普遍。标准贯入试验击数平均值为42.0击。 ⑤层泥质砂岩(K)——棕红、紫红色,组成矿物为长石、石英等砂粒清晰,泥钙质胶结,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fr)经验值为2.0MPa,岩石坚硬程度。层顶埋深2.10~18.00m,层顶高程2.20~11.64m。该层在场地内分布普遍。 通过对勘察场区各工程地质层岩土参数的统计,并结合野外鉴定和该地区已取得的成熟经验求 图2-1安徽省地震峰值加速度 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 2

滁州市世纪大道(滁定路-菱溪路)道路改造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三、道路工程设计 3.1 平面设计 世纪大道位于滁州市区北部,呈东西走向,西起滁定路,东至菱溪路,全长约6.1公里。规划为城市主干路,红线宽50米,设计时速50km/h。 本次设计世纪大道为老路改造工程,道路中心线根据现状道路轴线拟合而成。道路全线路面板块破损严重,经我院设计人员调查统计并委托相关检测单位检测后,设计采取全线破除新建。沿线桥涵除桩号K5+006.686处老桥破除新建外,其余均采用大桥整修、小桥拼宽处理。 根据世纪大道道路等级,尽量减少中央分隔带开口及沿线道口以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故在平面设计时,在进入交叉口前约百米处压缩中央分隔带设臵调头车道,为单侧车辆提供较好的通达性。通过现场实地调查,现状世纪大道设有公共交通站台,本次设计时,结合现状公交站台位臵及全线道路两侧用地性质和公共交通出行需求分布,共布设6对港湾式公交站台,站台在交叉口处与出口车道一体化进行设计。施工时,站台布设的具体位臵应报送当地公交部门确认。道路北侧清流河大桥桥东至菱溪路段,在非机动车道边线与人行道间有35KV高压杆线,与建设单位沟通后原则上尽量避免杆线对非机动车流的干扰,调整交叉口拓宽车道与公交站台位臵以避让杆线。 道路在跨铁路桥、清流河大桥桥头两端,采用路基50米等宽布臵,沥青慢道与非机动车道通过桥头50米渐变段与大桥衔接,人行道边线与路基顶面边线所形成的三角区域一方面便于施工时机械施工,一方面,三角区域的绿化防护也有效的保护行人安全。 道路轴线具体线形指标详见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 表3-1平面主要技术指标 项 目 平均每公里交点个数 最大平曲线半径(m/处) 最小平曲线半径(m/处) 最大平曲线转角 最小平曲线转角 平曲线占路线总长 技 术 指 标 0.33 1235/1 1120/1 23°45'50\23°7'19\15.72% 备 注 3.2.1纵面设计控制因素 拟合现状老路路面,以中央分隔带边缘路面顶高程为准,优化道路纵断面线形指标。 3.2.2纵断面设计设臵原则 ① 纵断面设计参照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临街建筑立面布臵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 ② 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 ③ 纵断面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要求综合考虑。 ④ 做好平面线形与纵断面线形的组合设计,避免不适当的组合。 3.2.3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标高:道路纵断面设计标高以中央分隔带边缘为设计高程(沥青路面顶标高)。 道路纵断面以拟合现状水泥路面进行纵断面,同时结合相关规范予以优化。起点搭接滁定路现状高程,终点搭接菱溪路现状高程。 表3-2 纵面主要技术指标 项 目 平均每公里纵坡变坡次数 最大纵坡(%/处) 最小纵坡(%/处) 最大坡长(m) 最小坡长(m) 竖曲线最小半径(m) 竖曲线占路线总长 凸形 凹形 规范值 - 5.5 0.3 - 130 1350 1050 - 技 术 指 标 2.13 2.551/1 0.300/1 791.169 56.503(拟合现状) 3000/1 4500/1 23.8% 本次设计原则上按设计时速为50km/h标准设计,根据规划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纵坡技术指标尽可能采用高值。 3.3 交叉口设计 道路交叉口设计应根据相交道路的功能、性质、等级、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小时交通量、流向及自然条件等进行。应做好交通组织设计,正确组织车流、人流,合理布设各种车道、交通标志与标线。沿线交叉口均采用施划标线,将行人及行车规范倒流,引导车辆、行人安全通过交叉口。 根据建设单位意见及滁州市相关规划指导,现将原设计中4米人行道调整为:1.5米景观绿化带+2.5米沥青慢道=4米绿道进行设计,其中桩号K2+078.164+K3+847.607段,为保留该路段南侧现状杨树林,将非机动车道与绿道线形一并进行调整改线。 3.2 纵断面设计 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 3

滁州市世纪大道(滁定路-菱溪路)道路改造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表3-3 相交道路情况 桩号 K0+000.000 K0+395.189 K1+369.633 K2+668.625 K3+280.190 K3+885.538 K4+309.521 K5+070.316 K6+105.279 被交道路 滁定路 西涧新村 龙庭路 将军山路 宝山路 银山路 金山路 萃华园 菱溪路 道路等级 主干道 支路 次干道 主干路 主干路 次干路 主干路 支路 主干路 交叉形式 丁字交叉 丁字交叉 十字交叉 十字交叉 丁字交叉 丁字交叉 丁字交叉 丁字交叉 十字交叉 备注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现状 现状 现状 规划 现状 +5.0m非机动车道+1.5m绿化景观带+2.5m沥青慢道=50m; 3.5 路基设计 3.5.1 道路路基设计 路基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 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 ? 路槽底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值不小于40Mpa。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土基强度。 ? 路基设计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材料与工业废料。 ? 对特殊地质、水文条件的路基,应结合当地经验按有关规范设计。 3.5.2路基清表 拟建场地位于滁州市北部郊区,场地地形高差大,孔口标高在14.43~32.70米之间(黄海高程系,由设计院提供)。所处地貌类型以波状平原、丘陵坡地为主。①层填土(Q4ml)——杂色,松散,稍湿~湿;世纪大道老路基表层为水泥混凝土或沥青路面,厚度为0.3~0.8m,下部为砂石垫层;老路两侧以杂填土为主,局部路段为耕植土。该层分布广泛,层厚一般在0.20~7.60m之间,层底标高11.53~32.30m。路基填筑前清除处理。在道路施工前应对老路路面破除,老路两侧新建宽放坡清表。 3.5.3填塘处理 填塘处理:筑坝,抽干积水,将淤泥全部清除并挖至硬质原状土,在回填土与天然土交接处,应修筑1:2台阶型边坡,每台阶高可取50厘米,宽100厘米;回填0.5m乱石(乱石为天然或从石矿里刚开采出来,未经加工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料),乱石以上采用0.2m碎石找平,压实后回填素土分层碾压,素土采用砂性土、粘土或粉质粘土,土中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5%,不得含有膨胀土,含有碎石时其粒径不超过10厘米。 K0+131.254-K0+306.608(左侧)、K0+426.934-K0+435.742(右侧)、K5+917.586-K5+984.560(左侧):全塘处理,抽干积水后清淤, 回填0.5m乱石,乱石以上采用0.2m碎石找平,压实后回填素土分层碾压。 K1+575.649-K1+646.520(左侧),K2+296.000-K2+324.500(右侧),K3+561.187-K3+625.045(右侧),K3+636.659-K3+783.018(右侧):全塘处理,抽干积水后,在软基处理软土时一并挖除,工程量已计入相应软基处理工程量中。 3.5.4新老路搭接 新老路基搭接处应对老路路基边缘1米清坡30cm后,拼接台阶以老路路面边缘向内1.0m处开挖,该路全线分别与滁定路、西涧新村、龙庭路、将军山路、宝山路、银山路、金山路、萃华园、菱溪路9条道路相交。 根据路网规划、现状条件及交通量预测,全线各交口均考虑信号灯控制的平面交叉。全线各交口均进行标线渠化,并对主要交口进行扩大设计: 1、滁定路、龙庭路、将军山路、菱溪路交口:通过压缩中央分隔带2.0米并压缩进口车道宽度增设一个左转车道,并在距交叉口停止线约40米处左转车道上设臵开口供车辆调头,以减少调头车辆进入交叉口对交叉口内车辆通行的干扰;通过拓宽红线3.5米将港湾式公交站台与出口车道一体化设计,形成4进4出,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车辆通行需要。 2、西涧新村交口:根据建设单位意见,西涧新村交口调整为右进右出。 萃华园交口:支路T型交口,设臵行人过街,并通过信号灯控制。 3、银山路交口:根据相交道路等级和路网规划,交叉口内设臵导流岛引导车辆右进右出。 4、宝山路、金山路交口:T型交口,通过设臵导流岛以压缩交叉口面积,减少车辆通行时间,提高车辆通行效率,导流岛内做硬化铺装,为慢行交通提供安全保障。

3.4 横断面设计 世纪大道现状道路宽度约为32米,现状道路断面形式为: 中央分隔带5m+车行道宽11.5m×2+ 2m绿化带×2=32m。 根据前期汇报及建设单位要求,并参考世纪大道东段(菱溪路至上海路)改造工程施工图,世纪大道设计红线宽为50米,其设计断面形式为: 2.5m沥青慢道++1.5m景观绿化带+5.0m非机动车道+2.5m机非分隔带+0.25m路缘带+11.0m机动车道+0.25m路缘带+4m中央分隔带+0.25m路缘带+11.0m机动车道+0.25m路缘带+2.0m机非分隔带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 4

滁州市世纪大道(滁定路-菱溪路)道路改造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台阶面均内倾4%坡度;台阶面铺设2米宽土工格栅,土工格栅伸入两侧各1米,以起到对老路路基的衔接。 3.5.5一般路基处理 一般路基处理段,对老路路面破除新建;道路范围内路床回填土应掺灰改善:机动车道一般路段路床上部40cm8%石灰土,路床下部40cm6%石灰土;非机动车道与沥青慢道路床上部40cm采用6%石灰土改善。低填浅挖时,应反挖路床进行处理。结合地质勘察资料,部分路段地下水位较高及地质不良时,将机动车道路床处理调整为40cm8%石灰土+20cm6%石灰土+45cm3%石灰土+25cm素土+10cm碎石+40cm片石。石灰土采用厂拌。 石灰剂量按消石灰占干土的百分率计,石灰采用Ⅲ级及以上消石灰。路基施工必须结合天气做好施工计划组织,路堤基底严格执行翻干晾晒,做好临时排水以保证路基压实质量。 3.5.6高填方路基填筑监控要求 道路在跨铁路桥、清流河大桥桥头两端填方较高,施工时,应每隔20米设臵一个观测断面,每个断面在两侧人行道处设臵两个沉降观测点,在两侧边坡坡脚处设臵两个水平位移观测点。填筑高度2米时,暂停施工,设1-2个月观测期,取得当前填方高度条件下,位移变化至稳定的变化曲线(沉降-时间曲线,水平位移-时间曲线);以后每填筑一层土观测一次,直至道路基层顶面,取得沉降-填方高度曲线,水平位移-填方高度曲线,根据位移发展情况适时调整填筑速率。 填筑速率控制标准:路堤沉降量每昼夜不得大于10-15mm,边桩位移量每昼夜不得大于5mm;填筑至道路基层顶面标高,暂停施工,设2-3个月观测期,根据位移-时间曲线稳定情况确定道路面层填筑时间,要求连续两个月观测的沉降量每月不超过5mm,方可开始道路面层填筑。 3.5.6软土路基处理 软土路基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 搜集详细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基基础及路堤填土高度等设计资料。 ? 路堤在施工期间和竣工后使用期应该是稳定的,不能因为填筑荷载或施工机械和交通荷载的作用而引起破坏。 ? 为避免沉降给涵洞、挡土墙等构造物造成变形破坏,应首先考虑提前填筑路堤,在其充分沉降后再修筑构造物的方案。 ? 在没有2米厚硬壳层的软土地基上,不宜直接修筑填土高度小于2~2.5米的低路堤。 为保证路堤稳定或控制工后剩余沉降,均需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和外业现场补测情况,本工程路线沿线有埋藏与①层填土下的③层淤泥,该层局部分布。由于软土厚度不同,根据地质剖面图及现状地面高程确定本项目处理方法: 1、软土较浅段采用换土垫层处理,详见换土垫层处理软土路基工程数量表。 注:道路左幅新建非机动车道与绿道宽度内(桩号K5+920至K6+033.455段)及世纪大道与菱溪路交叉口内,由于杂填土埋深约为2~6米,设计中对该段清表1米后,下挖2米换填,换填宽度以绿道外侧控制,换填填料采用4%石灰土。换填填料压实度按照路基填料标准控制,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防排水。同时对桩号K5+920至K6+033.455段左幅满铺一层土工格栅,宽度以人行道外侧边缘控制。 2、软土较深段采用复合地基处理,详见粉喷桩处理软土路基工程数量表。 注:粉喷桩采用桩径0.5米,桥头软基段桩间距1.2米,一般软基处理段桩间距1.4米。 3.5.7边坡 道路两侧边坡采用自由放坡,填方边坡采用1:1.5;挖方边坡采用1:1。 其中跨铁路桥、清流河大桥桥头两端50米渐变段采用浆砌片石护坡防护,工程量已计入桥梁锥坡工程量中。 3.5.8路基顶部压实要求 路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186.32(0.01mm)。 3.6 老路路面状况调查与检测 3.6.1老路现状描述

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k2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