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大物理化学复习题选择与填空(下)

更新时间:2024-04-21 11:01: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河南工大物理化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1. 统计热力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

(A) 微观粒子的各种变化规律 (B) 宏观系统的各种性质

(C) 宏观系统的平衡性质 (D) 系统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 2. 为了方便研究,常将统计热力学系统分为独立子系和相倚子系。下面诸系统中属独立子系的是( )

(A) 纯液体 (B) 理想液态溶液 (C) 理想气体 (D) 真实气体 3. 对于一个粒子数、体积和能量确定的系统,其微观状态数最大的分布就是最可几分布,得出这一结论的理论依据是( )

(A) 玻耳兹曼分布定律 (B) 分子运动论 (C) 等几率假定 (D) 统计学原理 4. 经典粒子的零点能标度选择不同时,必定影响( )

(A)配分函数的值 (B) 粒子的分布规律

(C)系统的微观状态数 (D) 各个能级上粒子的分布数 5. 对于定域子系和离域子系,它们的热力学函数的统计表达式形式相同的是( )

(A) 熵、吉布斯函数、亥姆霍兹函数 (B) 焓、吉布斯函数、亥姆霍兹函数 (C) 内能、焓、热容 (D) 内能、亥姆霍兹函数、热容 6. 关于粒子配分函数的单位,正确的说法是( )

(A) 所有配分函数都无单位 (B) 所有配分函数的单位都是J·mol-1 (C) 所有配分函数的单位都是J·K (D) 定域子和离域子的配分函数的单位不同 7. 关于振动能谱εV = (v+ 1/2)hν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式只适用于单维谐振子 (B) 任意相邻两能级的差值都是一恒值 (C) 振动量子数只能是正整数(包括零) (D) 振动能与温度无关 8. 研究统计热力学的基本方法是( )

(A) 对微观粒子的微观量求统计平均值 (B) 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相结合 (C) 对配分函数析因子 (D) 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相关联 9. 经典粒子的零点能标度选择不同时,不受影响的热力学函数是( )

(A) 内能、焓、熵 (B) 熵、热容、压力

(C) 热容、内能、吉布斯函数 (D) 吉布斯函数、亥姆霍兹函数、压力

1

10.统计热力学主要研究( )

(A) 平衡体系 (B) 近平衡体系 (C) 非平衡体系 (D) 耗散结构 (E) 单个粒子的行为

11.体系的微观性质和宏观性质是通过( )联系起来的。

(A) 热力学 (B) 化学动力学 (C) 统计力学 (D) 经典力学 (E) 量子力学 12.在台称上有7个砝码,质量分别为1g、2g、5g、10g、50g、100g,则能够称量的质量共有( )

(A) 5040 种 (B) 127 种 (C) 106 种 (D) 126 种

13. 在统计热力学中,对物系的分类按其组成的粒子能否被分辨来进行,按此原则( ) (A) 气体和晶体皆属定域子体系 (B) 气体和晶体皆属离域子体系

(C) 气体属离域子体系而晶体属定域子体系 (D) 气体属定域子体系而晶体属离域子体系 14.对给定的热力学体系,任何分布应满足( )

(A) ?Ni=N (B)?Ni?i=U (C)N 及V 一定 (D)?Ni=N 及 ?Ni?i=U 15. 当体系的U,N,V确定后,则( )

(A) 每个粒子的能级?1, ?2, ....., ?i一定,但简并度g1, g2, ....., gi及总微观状态数? 不确定。

(B) 每个粒子的能级?1, ?2, ....., ?i不一定,但简并度g1, g2, ....., gi及总微观状态数? 皆确定。

(C) 每个粒子的能级?1, ?2, ....., ?i和简并度g1, g2, ....., gi皆可确定,但微观状态数? 不确定。

(D) 每个粒子的能级?1, ?2, ....., ?i和简并度g1, g2, ....., gi及微观状态数??均确定。

16. 玻兹曼统计认为( )

(A) 玻兹曼分布就是最可几分布, 也就是平衡分布; (B) 玻兹曼分布不是最可几分布, 也不是平衡分布; (C) 玻兹曼分布只是最可几分布, 但不是平衡分布; (D) 玻兹曼分布不是最可几分布, 但却是平衡分布. 17.粒子的配分函数q 是表示 ( )

(A) 一个粒子的玻兹曼因子; (B) 对一个粒子的玻兹曼因子取和; (C) 对一个粒子的所有可能状态的玻兹曼因子取和;

2

(D) 对一个粒子的简并度和玻兹曼因子的乘积取和.

18.分子能量零点的不同选择所产生的影响中, 下述哪一点是不成立的?( )

(A) 能量零点选择不同, 各能级的能量值也不同; (B) 能量零点选择不同, 其玻兹曼因子也不同; (C) 能量零点选择不同, 分子的配分函数也不同; (D) 能量零点选择不同, 玻兹曼分布公式也不同.

19. 对于一个N、U、V确定的体系, 沟通宏观和微观、热力学与统计力学的桥梁是 ( )

(A) F = -kTlnq (B) S = kln? (C) 配分函数q (D) p=NkT(?lnq/?V)T,N (E) U??N?iii

20.对于单原子理想气体在室温下的一般物理化学过程, 若欲通过配分函数来求过程中热力学函数的变化 ( )

(A) 必须同时获得qt、qr、qV、qe、qn各配分函数的值才行; (B) 只须获得qt这一配分函数的值就行; (C) 必须获得qt、qr、qV诸配分函数的值才行; (D) 必须获得qt、qe、qn诸配分函数的值才行。

21.单维谐振子的配分函数 qV=[exp(-h? /2kT)]/[(1-exp(-h? /kT)]在一定条件下可演化为kT/h? , 该条件是 ( )

(A) h? ? kT, m??? 1;(B) kT??? h? , m??? 1;

(C) ?0 = 0, kT >> h? ;(D) ?0 = 0, kT ? h? ;(E) ?0 = 0, m ?? 1. 22.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 对于完美晶体, 在 S0=kln??0中, 应当是 ( )

(A) ??0 = 0; (B) ? 0 ? 0; (C) ? 0 = 1; (D) ? 0 ? 1; (E) ? 0 ? 1.

23.对称数是分子绕主轴转动360时分子位形复原的次数. 下列分子中对称数为3的是 ( )

(A) H2; (B) HBr; (C) NH3;(D) 邻二溴苯(o-dibromobenzene); (E) 对二溴苯(p-dibromobenzene).

24.若一双原子分子的振动频率为 4×10s, h=6.626×10J·s, k=1.38×10J·K, 则其振动特征温度为( )

(A) 83.3K; (B) 1920.58K; (C) 19.21K; (D) 833K; (E) 120.03K. 25.单维谐振子的最低能级与第三个能级的间隔是 ( )

13

-34

-23

-1

3

(A) h? /2; (B) 3h? /2; (C) 4h? /2; (D) 6h? /2; (E) 9h? /2 .

26.对公式 ni=[N·gi·exp(-?i/kT)]/q 中有关符号意义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是 ( )

(A) ni 是任一能级上分布的粒子数; (B) N 代表系统中的粒子总数;

(C) q 是粒子的各个能级的有效状态和或有效容量和; (D) gi 是?i 的统计权重;

(E) gi·exp(-?i/kT) 是能级?i 的有效状态数. 27.对系统压力有影响的配分函数是 ( )

(A) 平动配分函数qt; (B) 振动配分函数qv;(C) 转动配分函数qr; (D) 电子配分函数qe; (E) 核配分函数qn.

28.已知HI的转动惯量为 7.43×10-45kg·m2, h=6.626×10-34J·s, k=1.38×10-23J·K-1, 则其转动特征温度是 ( )

(A) 0.0542K; (B) 18.45K; (C) 0.0113K; (D) 88.54K; (E) 0.0257K. 29.某个粒子的电子第一激发态与基态的能量差为0.3×10

-20J, 已知

T=300K,k=1.38×10-23J·K-1,两个能级都是非简并的, 该粒子的电子配分函数是 ( )

(A) 1.4845; (B) 2.485J·mol; (C) 0.4845J·K; (D) 3.064; (E) 2.064J·K.

30.若一个粒子的能级 ?10-16, 则系统j的有效状态数与该粒子有效状态数的和之比等于 2×的 N 个粒子在能级 ?j上出现的最大可几率是 ( )

(A) 4×10-16; (B) 10-16; (C) 2×10-16; (D) 6×10-16; (E) 3×10-16. 31.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 摩尔平动熵最大的气体是 ( )

(A) NO; (B) C3H6; (C) CO2; (D) N2; (E) CH3-CH3.

32.1mol 双原子分子气体, 当温度由 T1升至T2时, 假定转动惯量不变, T2=2T1, 系统的转动熵变为 ( )

(A) 5.763J·K-1·mol-1; (B) 11.526 J·K-1·mol-1; (C) RlnT1; (D) Rln(I·T1/? ); (E) 2.882 J·K-1·mol-1.

33.当粒子数目相同时, 定位体系的微观状态数(? 定 位)与非定位体系的微观状态数(? 非定

-1

-1

)之间的关系为 ( )

(A) ? 定位?? ? 非定位; (B) ? 定位 ?? ? 非定位;

(C) ? 定位 ? ? 非定位; (D) ? 定位 ?? ? 非定位; (E) ? 定位 ? ? 非定位.

4

34.对于一个总微观状态数为? 的热力学平衡体系, 它的某一个微观状态出现的概率为

(A) 1/? ; (B) ln? ; (C) ? ; (D) exp(? ).

35. 有6个独立的定位离子,分布在3各能级能量为ε0,ε1,ε2上,能级非简并,各能级上的分布数依次为N0=3,N1=2,N2=1。则此中分布的微态数在下列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 )

321(A) P6P3P1

21 (B) C36C3C1

(C)

6!

3!!21! (D)

6!3!1!

3!(6-3)!2!(3-2)!!(11-1)!36. 在分子配分函数的表达式中与压力有关的是( )

(A) 电子云动的配分函数 (C)转动配分函数

(B) 平动配分函数 (D) 振动配分函数

37. 某双原子分子AB取振动基态为零,在温度T时的振动配分函数为2,则粒子分布在基态上的分布分数为N0/N应为( )

(A) 2 (B) 0 (C) 1

(D) 0.5

38. NH3分子的平动、转动、振动自由度分别为( ) (A)3,2,7 (B) 3,2,6

(C) 3,3,7

(D) 3,3,6

39. 双原子分子在温度很低时且选取振动基态能量为零,则振动配分函数数值为( ) (A) 0

(B) 1

(C) 2

(D) 3

40. 单原子分子A与双原子分子B 生成非线性过渡态时,据A(TST)= (kBTh)[q?]qAqB计算A时,

q?为( )

(A)

ft3fr2fv3 (B) ft3fr2fv4 (C) ft3fr3fv3

3/2(D) ft3fr3fv2

?2?mkT?41. 理想气体的平动配分函数qt???2?h?(A) qt与压力无关

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qt单位不等于1

(C) qt的计算式适用于任意原子组成的理想气体分子 (D) 通过qt可计算双原子理想气体的热力学函数 42. 298K时,当H2SO4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从0.01molkg-1增加到0.1molkg-1时,其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m将( )

(A) (C)

?减小,?m 增加 ?减小,?m减小

(B)

(D)

5

?增加,?m 增加 ?增加,?m增加

43. 298K时,在含下列离子的无限稀释的溶液中,离子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 ) (A) Al3+

(B) Mg2+ (C) H+

(D) K+

44. CaCl2的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 ) (A)

???????m,CaCl2=?m,Ca2?+?m,Cl? (B) ?m,CaCl2=1/2?m,Ca2?+?m,Cl?

?? (D) ??m,CaCl2=2(?m,Ca2?+?m,Cl?)

??(C) ??m,CaCl2=?m,Ca2?+2?m,Cl?

45. 已知Cu的相对原子量为64,用0.5法拉第电量可从CuSO4溶液中沉淀出多少Cu?( )

(A) 16 g

(B) 32 g (C) 64 g (D) 127 g

46. 298K时,质量摩尔浓度为0.001molkg-1的下列电解质溶液,其离子平均活度因子??最大的是( )

(A) CuSO4

(B) CaCl2 (C) LaCl3 (D) NaCl

47. 质量摩尔浓度为m的FeCl3溶液(设其能完全电离),平均活度因子为??,则FeCl3的活度a为( ) (A) ??(4m) m?(B) 4??(4m44m4m4)4?()27? (C) (D) ??(?) m?m?m48. 离子电迁移率的单位可以表示成( )

(A) ms-1 (B) m·s-1·N-1 (C) m2·s-1·N-1 (D) s-1 49. 水溶液中氢和氢氧根离子的淌度特别大,其原因为( )

(A)发生电子传导 (B)发生质子传导 (C)离子荷质比大 (D)离子水化半径小

50. 欲要比较各种电解质的导电能力的大小,更为合理应为 ( )

(A) 电解质的电导率值 (B) 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值 (C) 电解质的电导值 (D) 电解质的极限摩尔电导率值 51. 对可逆电池,下列关系式中成立的是( )

(A) ?rGm??zEF (C) ?rGm??zEF

(B) ?rGm??zEF

(D) ?rGm??zEF?0

52. 对应电池Ag(s)|AgCl(s)|KCl(aq)|Hg2Cl2(s)|Hg(l)的化学反应是( )

6

(A) 2Ag(s)+Hg22+(aq) = 2Hg(l) +2Ag+ (B) 2Hg+2Ag+ = 2Ag +Hg22+ (C) 2AgCl+2Hg = 2Ag +Hg2Cl2 (D) 2Ag+Hg2Cl2 = 2AgCl +2Hg 53. 一个电池反应确定的电池,E 值的正或负可以用来说明: ( )

(A) 电池是否可逆 (B) 电池反应是否已达平衡 (C) 电池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D) 电池反应的限度 54. 将反应 H++ OH-= H2O 设计成可逆电池,选出下列电池中正确的一个 ( )

(A) Pt│H2│H+(aq)‖OH-│O2│Pt (B) Pt│H2│NaOH(aq)│O2│Pt

(C) Pt│H2│NaOH(aq)‖HCl(aq)│H2│Pt (D) Pt│H2(p1)│H2O(l)│H2(p2)│Pt 55. 下列电池中哪个的电动势与Cl-离子的活度无关( )

(A)Zn︱ZnCl2(aq)︱Cl2(g)︱Pt (B)Ag︱AgCl(s)︱KCl(aq)︱Cl2(g)︱Pt (C)Hg︱Hg2Cl2(s)︱KCl(aq)‖AgNO3(aq)︱Ag (D) Pt︱H2(g)︱HCl(aq)︱Cl2(g)︱Pt 56. 在应用电位计测定电动势的实验中,通常必须用到( )

(A) 标准电池 (B)标准氢电极 (C)甘汞电极 (D)活度为1的电解质溶液 57.离子独立运动定律适用于( )

(A) 强电解质溶液 (B) 弱电解质溶液 (C) 无限稀电解质溶液 (D) 理想稀溶液 58. 电解质水溶液属离子导体。其离子来源于( )

(A) 电流通过溶液, 引起电解质电离 (B) 偶极水分子的作用, 引起电解质离解 (C) 溶液中粒子的热运动, 引起电解质分子的分裂 (D) 电解质分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引起分子电离 59. 在电导测量实验中, 应该采用的电源是( )

(A) 直流电源 (B) 交流电源 (C) 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 (D) 测固体电导用直流电源, 测溶液电导用交流电源

60. 德拜-休克尔为了推导出\极限定律\,作了一些基本假定。下列假定不在他们的假定之列的是( )

(A) 溶液中导电的是离子而不是分子 (B) 任何浓度的强电解质都是完全电离的 (C) 离子之间以静电力相互作用, 其间的吸引能大于它们的热运动能

7

(D) 在稀溶液中离子是刚性的圆球形点电荷, 不极化

61. 电解质水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当温度一定时, 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 离子的本性 (B) 电解质的强弱 (C) 共存的它种离子的性质 (D) 离子浓度及离子电荷数

62. 采用电导法测定HAc的电离平衡常数时, 应用了惠斯登电桥。作为电桥平衡点的示零仪器,不能选用( )

(A)通用示波器 (B)耳机 (C)交流毫伏表 (D)直流检流计

63. 离子的迁移数是指正负两种离子在作电迁移运动时各自的导电份额或导电的百分数, 因此, 离子的运动速度直接影响离子的迁移数。它们的关系是( )

(A) 无论什么离子,它们的运动速度愈大,? 迁移的电量就愈多,迁移数也愈大 (B) 同一种离子的运动速度是一定的, 故它在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中, 迁移数相同 (C) 在只含某种电解质的溶液中, 离子运动的速度愈大, 迁移数就愈大 (D) 在任何电解质溶液中, 离子运动的速度愈大, 迁移数就愈大

64. 采用对消法(或称补偿法)测定电池电动势时, 需要选用一个标准电池。这种标准电池所具备的最基本条件是( )

(A) 电极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很大, 可逆性大 (B) 高度可逆, 电动势温度系数小, 稳定 (C) 电池可逆, 电势具有热力学意义 (D) 电动势精确已知, 与测量温度无关

65. 双液电池包含两种不同的电解质溶液或同一电解质但浓度不同的溶液。在电解液相接触的界面处能产生一定的电势差,称为液接电势,对于液接电势的认识,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可以采用盐桥完全消除

(B) 迄今为止, 既难于用实验测定又不能准确地计算 (C) 可用对消法(或补偿法)测量其大小

(D) 其值可以通过电极电势的能斯特公式和离子迁移数进行准确计算

66. 法拉弟于1834年根据大量实验事实总结出了著名的法拉弟电解定律。它说明的问题是( )

(A) 通过电解池的电流与电势之间的关系

8

(B) 通过电解池的电流与超电势之间的关系

(C) 通过电解池的电量与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D) 电解时电极上析出物质的量与电极面积的关系

67. 将两个铂电极插入0.1升浓度为3mol的氯化钾水溶液中,在两极之间放置隔膜, 并于两电极附近分别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通以直流电。片刻,观察到溶液中的显色情况是( )

(A) 在阴极区显红色 (B) 在阳极区显红色

(C) 阴极区和阳极区只有气泡冒出, 均不显色 (D) 阴极区和阳极区同时显红色 68. 当有电流通过电极时, 电极发生极化。电极极化遵循的规律是( )

(A) 电流密度增加时, 阴极极化电势增加, 阳极极化电势减少

(B) 电流密度增加时, 在原电池中, 正极电势减少, 负极电势增加, 在电解池中, 阳极电势增加, 阴极电势减少

(C) 电流密度增加时, 在原电池中, 正极电势增加, 负极电势减少, 在电解池中, 阳极电势增加, 阴极电势减少

(D) 电流密度增加时, 在原电池中, 正极电势减少而负极电势增大, 在电解池中, 阳极电势减少而阴极电势增大

69. 由研究氢超电势的大量实验事实中总结了一个经验式?=a+blg(j/[j])。它说明氢超电势(η)与电流密度(j)之间的定量关系(式中a,b均为常数)。这个经验式公适用于( ) (A) 氢的电极过程 (B) 气体的电极过程

C) 浓差极化过程是整个电极反应的控制步骤 (D) 电化学步骤是整个电极反应的控制步骤 70. 为了测量双液电池的电动势, 在两电极之间需要用盐桥来联接, 在下列各种溶液中可作盐桥溶液的是( )

(A) 可溶性惰性强电解质溶液 (B) 正负离子的扩散速度几乎相同的稀溶液 (C) 正负离子的扩散速度几乎相同的浓溶液

(D) 正负离子的扩散速度接近, 浓度较大的惰性盐溶液

71. 为了测定电极的电极电势, 需将待测电极与标准氢电极组成电池, 这个电池的电动势就是待测电极电势的数值。按照目前惯用的电池符号书写方式和IUPAC对电极电势符号的规定, 待测电池符号应是( )

(A) (+)标准氢电极‖待测电极(-) (B) (-)待测电极‖标准氢电极(+) (C) (-)标准氢电极‖待测电极(+) (D) (+)待测电极‖标准氢电极(-)

9

72. 在用对消法测定电池的电动势时, 需要选用一个标准电池作为电动势的量度标准。下列电池中可作为标准电池的是( )

(A) 丹聂尔电池 (B) 伏打电池 (C) 韦斯登电池 (D) 伽法尼电池

73. 电量计是根据电解过程中电极上析出产物的量(重量或体积)来计量电路中所通过的电量的仪器。它的制作和测量原理是根据( )

(A) 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 (B) 德拜-休格尔理论 (C) 法拉弟电解定律 (D) 塔费尔理论

74. 当电流通过原电池或电解池时,电极电势将偏离平衡电极电势而发生极化。当电流密度增大时,通常将发生( )

(A) 原电池的正极电势增高 (B) 原电池的负极电势增高 (C) 电解池的阳极电势减小 (D) 无法判断

75.在KOH水溶液中,使用二个铂电极进行水的电解,当析出1mol氢气和0.5mol氧气时,需要通过的电量是(法拉第)( )

A. 1; B. 1.5; C. 2; D. 4

76.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迁移数(ti)与离子电迁移率(Ui)成正比,当温度与溶液浓度一定时,离子电迁移率是一定的,则25℃时,0.1mol?dmNaOH中Na的迁移数(t1)与0.1mol?dmNaCl溶液中Na的迁移数(t2),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

A. 相等; B. t1 > t2 ; C. t1 < t2 ; D. 无法比较

77.一定温度和浓度的水溶液中,Li、Na、K、Rb的摩尔电导率依次增大的原因是: ( )

A. 离子浓度依次减弱; B. 离子的水化作用依次减弱; C. 离子的迁移数依次减小; D. 电场强度的作用依次减弱

78.某电池反应可写成(1)H2(p1)+Cl2(p2)=2HCl 或 (2)1/2H2(p1)+1/2Cl2(p2)=HCl,这两种不同的表示式算出的E、E?、?rGm和K? 的关系是:( )

A. E1=E2, E1?=E2?, ?rGm,1=?rGm,2, K1?=K2?; B. E1=E2, E1?=E2?, ?rGm,1=2?rGm,2, K1?=(K2?);

2

-3

-3

C. E1=2E2, E1?=2E2?,?rGm,1=2?rGm,2, K1?=2K2?; D. E1=E2, E1?=E2?, ?rGm,1=(?rGm,2),K1?=(K2?)

2

2

79.为求AgCl的活度积,应设计电池为( )

A. Ag,AgCl|HCl(aq)|Cl2(p)(Pt); B. (Pt)Cl2(p)|HCl(aq)||AgNO3(aq)|Ag;

10

C. Ag|AgNO3(aq)||HCl(aq)|AgCl,Ag; D. Ag,AgCl|HCl(aq)|AgCl,Ag 80.当电池的电压小于它的开路电动势时,则表示电池在:( )

A.放电; B. 充电; C. 没有工作; D. 交替地充放电 81.电解金属盐的水溶液时,在阴极上( )

A. 还原电势愈正的粒子愈容易析出;

B. 还原电势与其超电势之代数和愈正的粒子愈容易析出; C. 还原电势愈负的粒子愈容易析出;

D. 还原电势与其超电势之和愈负的粒子愈容易析出

82. 表面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但有些自然现象与表面现象并不密切相关,例如( )

(A) 气体在固体上的吸附 (B) 微小固体在溶剂中溶解 (C) 微小液滴自动呈球形 (D) 不同浓度的蔗糖水溶液混合 83. 对于理想的水平液面,其值为零的表面物理量是( )

(A) 表面能 (B) 比表面吉布斯函数 (C) 表面张力 (D) 附加压力 84. 表面张力是物质的表面性质,其值与很多因素有关,但是它与下列因素无关( )

(A) 温度 (B) 压力 (C) 组成 (D) 表面积 85. 对弯曲液面上的蒸气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大于平面液体的蒸气压 (B) 小于平面液体的蒸气压 (C) 大于或小于平面液体的蒸气压 (D) 都不对

86. 常见的一些亚稳现象都与表面现象有关,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饱和蒸气是由于小液滴的蒸气压小于大液滴的蒸气压所致 (B) 过热液体形成的原因是新相种子──小气泡的附加压力太小 (C) 饱和溶液陈化,晶粒长大是因为小晶粒溶解度比大晶粒的小 (D) 人工降雨时在大气中撒入化学物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凝结中心形成 87.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有许多不同之处,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物理吸附是分子间力起作用,化学吸附是化学键力起作用 (B) 物理吸附有选择性,化学吸附无选择性 (C) 物理吸附速率快,化学吸附速率慢

(D) 物理吸附一般是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化学吸附一般是单分子层 88. 对于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关系,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 即使改变条件,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也不能相互转化

11

(B) Langmuir吸附等温式只适用于物理吸附

(C) 在适当温度下,任何气体都可在任何固体表面上发生物理吸附 (D) 升高温度对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都有利

89. 防毒面具吸附毒气而基本上不吸附氧气,这是因为( )

(A) 毒气通常比氧气密度大 (B) 毒气分子不如氧气分子活泼

(C) 一般毒气都易液化,氧气难液化 (D) 毒气是物理吸附,氧气是化学吸附 90. Freundlish吸附等温式虽然对气体和溶液都适用,但有具体的条件限制,它不适用于( )

(A) 低压气体 (B) 中压气体 (C) 物理吸附 (D) 化学吸附 91. 以下的说法中符合Langmuir吸附理论基本假定的是( )

(A) 固体表面是均匀的,各处的吸附能力相同 (B) 吸附分子层可以是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 (C) 被吸附分子间有作用,互相影响 (D) 吸附热与吸附的位置和覆盖度有关 92. Langmuir吸附等温式有很多形式,而最常见的是θ=bp/(1+bp) ,但它不适用于( )

(A) 多种分子同时被强吸附 (B) 单分子层吸附 (C) 物理吸附 (D) 化学吸附

93. 溶液表面的吸附现象和固体表面的吸附现象的明显区别是( )

(A) 固体表面的吸附量大,溶液表面的吸附量小 (B) 溶液表面的吸附量大,固体表面的吸附量小 (C) 溶液表面可以产生负吸附,固体表面不产生负吸附 (D) 固体表面的吸附与压力有关,溶液表面的吸附与压力无关 94. 涉及溶液表面吸附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溶液表面发生吸附后表面吉布斯函数增加 (B) 溶质的表面张力一定小于溶剂的表面张力

(C) 定温下,表面张力不随溶液浓度变化时,浓度增大,吸附量不变 (D) 溶液表面的吸附量与温度成反比是因为温度升高,溶液浓度变小 95. 表面活性剂在结构上的特征是( )

(A) 一定具有磺酸基或高级脂肪烃基 (B) 一定具有亲水基 (C) 一定具有亲油基 (D) 一定具有亲水基和憎水基 96. 表面活性剂是针对某种特定的液体或溶液而言的,表面活性剂的实质性作用是( )

(A) 乳化作用 (B) 增溶作用 (C) 降低表面张力 (D) 增加表面张力

12

97. 当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足够大时,表面活性剂分子便开始以不定的数目集结,形成所谓胶束,胶束的出现标志着( ) (A) 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已达到饱和状态 (B) 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作用超过它与溶剂的作用

(C) 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降 (D) 表面活性剂增加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降 99. 使用表面活性物质时应当特别注意的问题是( ) (A)两性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不能混用 (B) 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不能混用 (C)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不能混用 (D)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不能在酸性环境中使用

100. 液体对光滑表面的润湿程度常用接触角来量度,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θ= 0°时,液体对固体完全不润湿 (B) θ= 180°时,液体对固体完全润湿 (C) θ= 90°时,是润湿与不润湿的分界线 (D) 0°< θ< 90°时,液体对固体润湿程度小 101. 弯曲液面(非平面)所产生的附加压力( )

(A) 一定等于零 (B) 一定不等于零 (C) 一定大于零 (D) 一定小于零 102. 微小晶体与普通晶体相比较,哪一性质是不正确的?( )

(A) 微小晶体的蒸气压较大 (B) 微小晶体的熔点较低 (C) 微小晶体的溶解度较小 (D) 微小晶体不稳定 103. 对物理吸附的描述中,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

(A) 吸附速度较快 (B) 吸附层可以是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 (C) 吸附热较小 (D) 吸附力来源于化学键力,吸附一般不具选择性 104. 一定条件下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毛细管的半径( )

(A) 无关 (B) 成正比 (C) 成反比 (D)不确定

105. 若多孔性物质能被水润湿,则当水蒸气含量较大时,可首先在该多孔性物质的孔隙中凝结,这是因为( )

(A) 平液面的蒸气压小于凸液面的蒸气压 (B) 平液面的蒸气压大于凸液面的蒸气压 (C) 平液面的蒸气压大于凹液面的蒸气压 (D) 平液面的蒸气压小于凹液面的蒸气压 106.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吸附力不同 (B) 吸附速度不同 (C) 吸附热不同 (D) 吸附层不同 107. 当在空气中形成一个半径为R?的小气泡时,泡内压力与泡外压力之差为( )

13

(A)

2?4?4? (B) (C) - (D) 0 R?R?R?108. 若天空云层中小水滴的大小发生变化时,一定是( )

(A) 大水滴变大,小水滴变小 (B) 大水滴变小,小水滴变大 (C) 大小水滴都变大 (D) 大小水滴都变小 109. 表面活性剂是( )

(A) 能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B) 能增加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C) 溶入少量就能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D) 溶入少量就能显著增加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110. 关于表面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毛细管越细, 与液体接触时界面张力越大 (B) 温度越高, 增加单位表面时外界做的功越小 (C) 维持体积不变的气泡埋在液面下越深, 附加压力越大 (D) 同一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越大, 其表面张力一定越小 111.称为催化剂毒物的主要行为是( )

(A) 和反应物之一发生化学反应 (B) 增加逆反应的速率 (C) 使产物变得不活泼 (D) 占据催化剂的活性中心 112.恒温恒压下,将一液体分散成小颗粒液滴,该过程液体的熵值将( )

(A)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定 113. 涉及化学动力学的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一个反应的反应趋势大,其速率却不一定快

(B) 一个实际进行的反应, 它一定同时满足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 (C) 化学动力学不研究能量的传递或变化问题 (D)快速进行的化学反应, 其反应趋势不一定大 114.用化学方法测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困难是( )

(A) 很难同时测定各物质浓度 (B) 不能使反应在指定的时刻完全停止 (C) 不易控制温度 (D) 混合物很难分离 115. 关于反应级数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基元反应的级数是正整数 (B) 反应级数不会小于零 (C) 反应总级数一定大于对任一反应物级数 (D) 反应级数都可通过实验来确定 116. 关于反应分子数的不正确说法是( )

(A) 反应分子数是个理论数值 (B) 反应分子数一定是正整数 (C) 反应分子数等于反应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和 (D) 现在只发现单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

117. 利用活化能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关系能控制某些复杂反应的速率, 即所谓活化控制。下面的反应中都可进行活化控制的是( )

(A) 平行反应和连串反应 (B) 可逆反应和链反应 (C) 可逆反应和连串反应 (D) 连串反应和链反应

118. 和阿累尼乌斯理论相比, 碰撞理论有较大的进步, 但以下的叙述中有一点是不正确的, 即( )

14

(A) 能说明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B) 引入几率因子, 说明有效碰撞数小于计算值的原因

(C) 可从理论上计算速率常数和活化能 (D) 证明活化能与温度有关 119. 绝对反应速率理论的假设不包括( )

(A) 反应物分子在碰撞时相互作用的势能是分子间相对位置的函数 (B) 反应物分子与活化络合物分子之间存在着化学平衡 (C) 活化络合物的分解是快速步骤

(D) 反应物分子的相对碰撞动能达到或超过某个值时才发生反应

120. 按照绝对反应速度理论,实际的反应过程非常复杂,涉及的问题很多,与其有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分子组实际经历的途径中每个状态的能量都是最低的

(B) 势能垒就是活化络合物分子在马鞍点的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 (C) 反应分子组到达马鞍点之后也可能返回始态 (D) 活化络合物分子在马鞍点的能量最高 121. 光化反应与黑暗反应的相同之处在于( )

(A) 反应都需要活化能 (B) 温度系数小 (C) 反应都向ΔG(恒温恒压,W'=0时)减小的方向进行 (D) 平衡常数可用通常的热力学函数计算

122. 与光化学基本定律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凡是被物质吸收了的光都能引起光化反应

(B) 光化反应所得到的产物数量与被吸收的光能的量成正比 (C) 在光化反应中, 吸收的光子数等于被活化的反应物微粒数 (D)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 吸收系数越大, 透过溶液光强度也越大

15. 化学动力学是物理化学的重要分支, 它主要研究反应的速率和机理。下面有关化学123. 动力学与热力学关系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动力学研究的反应系统不是热力学平衡系统 (B) 原则上, 平衡态问题也能用化学动力学方法处理 (C) 反应速率问题不能用热力学方法处理 (D) 化学动力学中不涉及状态函数的问题

124. 用物理方法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优点在于( )

(A) 不要控制反应温度 (B) 不要准确记录时间 (C) 不需要很多玻璃仪器和药品 (D) 可连续操作、迅速、准确 125. 对于复杂反应,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复杂反应无反应分子数可言 (B) 复杂反应至少包括两个基元步骤 (C) 复杂反应的级数不会是正整数 (D) 反应级数为分数的反应一定是复杂反应 126. 关于连串反应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连串反应进行时, 中间产物的浓度定会出现极大值 (B) 连串反应的中间产物的净生成速率等于零 (C) 所有连串反应都可用稳态近似法处理

(D) 在不考虑可逆反应时, 达稳定态的连串反应受最慢的基元步骤控制 127. 一个复杂化学反应可用平衡态近似法处理的条件是( )

(A) 反应速率快, 迅速达到化学平衡态

15

(B) 包含可逆反应且很快达到平衡, 其后的基元步骤速率慢 (C) 中间产物浓度小, 第二步反应慢 (D) 第一步反应快, 第二步反应慢

128. 某反应, 无论反应物初始浓度为多少, 在相同时间和温度时, 反应物消耗的浓度为定值, 此反应是( )

(A) 负级数反应 (B) 一级反应 (C) 零级反应 (D) 二级反应 129.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很大, 温度变化主要改变( )

(A) 活化能 (B) 指前因子 (C) 物质浓度或分压 (D) 速率常数 130. 关于活化控制, 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低温区, 活化能大的反应为主 (B) 在高温区, 活化能小的反应为主

(C) 升高温度, 活化能小的反应的速率常数增加大 (D) 升高温度, 活化能大的反应的速率常数增加大 131. 对于一般化学反应, 当温度升高时应该是( )

(A) 活化能明显降低 (B) 平衡常数一定变大 (C) 正逆反应的速度常数成比例变化 (D) 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 132. 按照光化当量定律( )

(A) 在整个光化过程中,1个光子只能活化1个原子或分子 (B) 在光化反应的初级过程,1个光子活化1mol原子或分子 (C) 在光化反应初级过程,1个光子活化1个原子或分子

(D) 在光化反应初级过程,1个爱因斯坦的能量活化1个原子或分子 133. 温度对光化反应速度的影响( )

(A) 与热反应大致相同

(B) 与热反应大不相同,温度增高,光化反应速度下降 (C) 与热反应大不相同,温度增高,光化反应速度不变 (D) 与热反应大不相同,温度的变化对光化反应速度的影响较小 134. 酸碱催化的主要特征是( )

(A) 反应中有酸的存在 (B) 反应中有碱的存在 (C ) 反应中有质子的转移 (D) 反应中有电解质存在 135.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热 (B) 催化剂不改变化学平衡 (C) 催化剂具有选择性 (D) 催化剂不参与化学反应 136. 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 )

(A) 对峙反应 (B) 平行反应 (C) 连串反应 (D) 基元反应 137. 气体反应的碰撞理论的要点是( )

(A) 气体分子可看成钢球,一经碰撞就能引起反应。 (B) 反应分子必须互相碰撞且限于一定方向才能引起反应。 (C) 反应物分子只要互相迎面碰撞就能引起反应。

(D) 一对反应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的迎面碰撞才能引起反应。 138. 化学反应的过渡状态理论的要点是( )

(A) 反应物通过简单碰撞就变成产物。

(B) 反应物首先要形成活化络合物,反应速度取决于活化络合物分解为产物的分解速

16

度。

(C) 在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D) 引入方位因子的概念,并认为它与熵变化有关。

139. 质量数为 210的钚同位素进行β放射,经14天后,同位素活性降低6.85%。此同位素的半衰期为( )

(A) 3.6 天 (B) 270.8 天 (C) 7.2 天 (D) 135.9 天

140.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消耗3/4所需时间是它消耗掉1/2所需时间的2倍,则反应的级数为( )

(A) 零级 (B)一级 (C)二级 (D)三级

141.某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k=5.0×10-5s-1Lmol-1,若浓度单位改为mol/cm3,时间单位改为min,则k的纯数值为( )

(A)3 (B)8.33×10-10 (C)8.33×10-4 (D)3×10-3 142. 在基元反应中( )

(A)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总是一致的 (B)反应级数总是大于反应分子数 (C)反应级数总是小于反应分子数 (D)反应级数不一定与反应分子数总是相一致的 143. A,B构成1-1型对峙反应,用H催化可构成2-2型对峙反应:( )

, , 则k1, k2, k3, k4的关系为:

(A); (B);(C);(D)

144.Lindemann单分子反应机理是假定多原子分子被振动激发后( ) (A) 立即分解; (B)有一时滞; (C)发出辐射; (D)引发链反应 145. 在平行反应中要提高活化能较低的反应的产率,应采取的措施为: ( ) (A) 升高反应温度 (B) 降低反应温度 (C) 反应温度不变 (D) 不能用改变温度的方法 146.下面对于催化剂的特征描述,那一点是不正确的?( )

(A) 催化剂只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而不能改变平衡状态 (B)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皆不变 (C) 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常数

(D) 加入催化剂不能实现热力学上不可能进行的反应 147. 气固相反应 CaCO3(s)

CaO(s) + CO2(g) 已达平衡。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

k2

把 CaCO3(s) 的颗粒变得极小,则平衡将: ( )

(A) 向左移动 (B) 向右移动 (C) 不移动 (D) 来回不定移动

17

148.在298 K下,将液体水分散成小液滴,其热力学能 ( )

(A) 增加 (B) 降低 (C) 不变 (D) 无法判定

149. 在绝热条件下,将液体分散成小颗粒液滴,液体的温度将:(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无法判定 150. 溶胶有三个最基本的特性,下列哪点不在其中?( )

(A) 高度分散性 (B) 热力学稳定性 (C) 多相性 (D) 热力学不稳定性 151. 在实际中, 为了研究方便,?常将分散系统按粒子大小分类,胶体粒子的大小范围是( )

(A) 直径为100nm~10000nm (B) 直径>10000nm

(C)直径>100nm (D) 直径为1nm~100nm 152. 溶胶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是( )

(A) 微多相, 热力学不稳定 (B) 均相, 热力学稳定 (C) 光散射现象明显, 渗透压小 (D) 光散射现象弱, 扩散极慢 153. 溶胶与高分子溶液的主要区别在于( )

(A) 粒子大小不同 (B) 渗透压不同

(C) 丁达尔效应的强弱不同 (D) 相状态和热力学稳定性不同 154. 溶胶一般都有明显的丁达尔效应,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 分散相粒子对光强烈吸收 (B) 分散相粒子对光强烈反射 (C) 分散相粒子对光产生散射 (D) 分散相粒子对光产生折射 155. 区别溶胶与真溶液和悬浮液最简单而灵敏的方法是( )

(A) 乳光计测定粒子浓度 (B) 超显微镜测定粒子大小 (C) 观察丁达尔效应 (D) 测定δ电势

156. 根据沉降平衡的概念可导出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介质中的固体粒子按高度分布的定量关系式──高度分布定律,以下的说法违反高度分布定律的是( )

(A) 粒子质量越大, 其平衡浓度随高度的变化越大 (B) 粒子体积越大, 其平衡浓度随高度的变化越大 (C) 粒子的浓度降低一半的高度越大, 粒子沉降的趋势越大 (D) 高度差越大, 粒子浓度的变化越大 157. 电动现象产生的基本原因是( )

(A) 外电场或外压力的作用 (B) 电解质离子的作用 (C) 分散相粒子或多孔固体的比表面能高

(D) 固体粒子或多孔固体表面与液相界面间存在扩散双电层结构

158. 悬浮于液体介质中的固体微粒在外界作用下急速与介质分离时, 在液体表面层和底层之间产生电势差的现象叫( )

(A) 电泳 (B) 电渗 (C) 流动电势 (D) 沉降电势 159. 下面的说法与DLVO理论不符的是( )

(A) 胶粒间的引力本质上是所有分子的范德华引力的总和 (B) 胶粒间的斥力本质上是双电层的电性斥力

(C) 每个胶粒周围都有离子氛, 离子氛重叠区越大, 胶粒越不稳定 (D) 溶胶是否稳定决定于胶粒间吸引作用与排斥作用的总效应

160. 高分子溶液和普通小分子非电解质溶液的主要区别是高分子溶液的( )

18

(A) 渗透压大 (B) 丁达尔效应显著 (C) 粘度大, 不能透过半透膜 (D) 不能自动溶解 161. Donnan平衡产生的本质原因是( )

(A) 溶剂分子比大离子小得多, 能很快在膜两边均匀分布 (B) 溶液粘度大, 大离子迁移速度快 (C) 小离子浓度大, 影响大离子通过半透膜

(D) 大离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且因静电作用使小离子在膜两边浓度不同 162. Donnan平衡可以基本上消除, 其主要方法是( )

(A) 降低小离子的浓度 (B) 降低大离子的浓度 (C) 在无大分子的溶液一侧, 加入过量中性盐 (D) 升高温度, 降低粘度

163. 江、河水中含的泥沙悬浮物在出海口附近都会沉淀下来,原因有多种,其中与胶体化学有关的是( )

(A) 盐析作用 (B) 电解质聚沉作用 (C) 溶胶互沉作用 (D) 破乳作用 164. 关于胶粒的稳定性, 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溶胶中电解质越少, 溶胶越稳定 (B) 胶粒的布朗运动越激烈, 溶胶越稳定 (C) 胶团中扩散层里反号离子越多, 溶胶越稳定 (D) 胶粒的表面吉布斯能越大, 溶胶越稳定 165. 用油脂制作的洗衣肥皂属( )

(A)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B)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C) 两性型表面活性剂 (D)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66. 破坏O/W型乳状液时, 不能使用( )

(A) 钙肥皂 (B) 镁肥皂 (C) 钾肥皂 (D) 铝肥皂

167. 胶体粒子的 Zeta 电势是指:( ) (A) 固体表面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 (B) 紧密层、扩散层分界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 (C) 扩散层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 (D) 固液之间可以相对移动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 168. 在稀的砷酸溶液中,通入 H2S 以制备硫化砷溶胶 (As2S3),该溶胶的稳定剂是 H2S,则其胶团结构式是( )

(A) [(As2S3)m·nH+,(n-x)HS-]x-·xHS- (B) [(As2S3)m·nHS-,(n-x)H+]x-·xH+ (C) [(As2S3)m·nH+,(n-x)HS-]x-·xHS- (D) [(As2S3)m·nHS-,(n-x)H+]x-·xH+ 169. (1) 在晴朗的白昼, 天空呈蔚蓝色的原因是: ( )

(2) 日出和日落时, 太阳呈鲜红色的原因是: ( )

(A) 蓝光波长短, 透射作用显著 (B) 蓝光波长短, 散射作用显著 (C) 红光波长长, 透射作用显著 (D) 红光波长长, 散射作用显著 170. 在 H3AsO3的稀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H2S 气体,生成 As2S3溶胶。用下列物质 聚沉,其聚沉值大小顺序是( )

(A) Al(NO3)3> MgSO4> K3Fe(CN)6 (B) K3Fe(CN)6> MgSO4> Al(NO3)3 (C) MgSO4> Al(NO3)3> K3Fe(CN)6 (D) MgSO4> K3Fe(CN)6> Al(NO3)3 172 为直接获得个别的胶体粒子的大小和形状,必须借助于 ( )

(A) 普通显微镜 (B) 丁铎尔效应 (C) 电子显微镜 (D) 超显微镜

19

173. 明矾净水的主要原理是 ( )

(A) 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 (B) 溶胶的相互聚沉作用 (C) 电解质的敏化作用 (D) 电解质的对抗作用 174 水在临界温度时的表面Gibbs自由能:( )

(A) 大于零 (B) 小于零 (C) 等于零 (D) 无法确定

175. 氧气在某固体表面的吸附服从 Langmiur 吸附等温方程, 吸附量为 V,氧气分压为 p,以 1/V - 1/p 作图得一直线,该直线的斜率为 m,截距为 b,则饱和吸附量 Vm和吸附平衡常数 K 等于( )

(A) Vm= m;K = b (B) Vm= 1/mK = 1/b (C) Vm= 1/mK = b (D) Vm= 1/b;K = b/m 176. 使用瑞利 (Reyleigh) 散射光强度公式,在下列问题中可以解决的问题是:( )

(A) 溶胶粒子的大小 (B) 溶胶粒子的形状 (C) 测量散射光的波长 (D) 测量散射光的振幅 177.已知某气体在一吸附剂上吸附热随吸附量呈对数下降,此种气体在吸附剂上的吸附满足: ( )

(A) Langmuir等温式 (B) Freundlich等温式 (C) T?MKuH等温式 (D) 以上三种皆可以 178. 对临界胶束浓度( C M C )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是一个浓度范围 (B) 在 C M C 前后溶液的表面张力变化显著 179.憎液溶胶是( )的体系,大分子溶液是( )体系。 A. 热力学上稳定、可逆; B. 热力学上稳定、不可逆; C. 热力学上不稳定、可逆; D. 热力学上不稳定、不可逆 二、填空题

1. 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为 0.01 mol·dm-3和 0.1 mol·dm-3的不同电解质溶液, 其电阻分别为 1000 ?和 500 ?,则它们的摩尔电导率比为 __________ 。 2.298 K 时,电池反应 Ag(s)+

-1

-1

(C) 在 C M C 前后渗透压,电导等变化显著 (D) C M C 是一个特定的浓度

1Hg2Cl2(s)=AgCl(s)+Hg(l) 所对应的 2?rSm=32.9 J·K·mol,电池电动势为0.0193 V,则相同反应进度时?rHm= ,

(?E/?T)p=______________。

3. 某反应A?B,如果反应物A的浓度lnc~t作图呈一直线,则反应级数n= ,其半衰期t1/2= 。

4. 在化学电源中,负极也叫 极,正极也叫 极;作电解池时,阳极也称为 极,阴极也称为 极.

5.根据描述,写出下列化学反应(具有简单级数)的级数: (1)某反应半衰期与起始浓度无关,该反应为 级反应; (2)某反应其速率常数为0.52 mol?dm?s,该反应为 级反应;

-3

-1

20

(3)某反应以反应物浓度的倒数对时间作图,可得一直线,该反应为 级反应; 6. 在电解池中,电解质正离子通过溶液向 极迁移,负离子向 极迁移,与此同

时, 极总是发生氧化反应, 极上总是发生还原反应。

7. 溶液表面发生吸附时,表面层溶质的浓度大于本体溶液的浓度为 吸附,小于本体

溶液的浓度为 吸附。

8. 零级反应的动力学特征是(1) ;(2) ;

(3) 。

9.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关系式为 或 。 10. 可逆电池必须具备的条件是(1) ;(2) 。 11. 0.1 mol·kg-1的CaCl2水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γ±=0.219,则其离子平均活度a±为

__________。

12. 化学动力学是研究 和 问题。

13. 链反应的一般步骤是(1) (2) (3) 。 14. 若?m(MgCl2)?0.02588S?m?mol,则?m(MgCl2)? 。

15. 25℃时H+和CH3COO-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分别是350×10-4 S·m2·mol-1和40×10-4

S·m2·mol-1,实验测得25℃,0.0312 mol·dm-3的CH3COOH溶液的κ=2.871×10-4S·cm-1,此溶液中α= ,电离平衡常数K?= 。

16. 物理吸附的吸附层是 ,而化学吸附的吸附层是 。

2?11217.某反应速率常数与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的关系为子的关系为 。

,则该反应表观活

化能与各基元反应活化能的关系为 ,表观指前因子与各基元反应指前因

18.700℃时,液态铝合金表面张力为?=0.857 N·m,密度为2350 kg·m,现将一直径为 1.0×10 m的毛细管插入其中(假定铝合金完全润湿毛细管壁),则铝合金在毛细管内上 升高度为 。

-3

-1-3

19. 双分子反应,当Ea=100 kJ·mol-1,298 K时有效碰撞率为_____________,1000 K时为_______。

20.按要求设计合适的电池,写出电池表达式:

(1)氢氧燃料电池:

(2)测定HCl溶液的平均活度系数:

21

21. 一含有Ag,Ni,Cd(活度均为1)pH=2的溶液,电解时H2以及各金属在阴极析出的先后顺序为:

22. 电化学中,按极化产生原因,极化可分为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当发生 极化现象时,阳极的电极电势将_____________和阴极的电极电势将_____________ 23. T=1000 K时分子能量大于20 kJ·mol-1的分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4.按表面张力的大小顺序排列下面四种液体:汞,苯,蒸馏水,食盐水 25. 在水中滴入几滴油会发现油不溶于水,但若加入少许表面活性剂,可以看到油溶于水中,其原因为: ;要使此过程发生,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应大于 26.已知某溶质溶于水后,溶液表面张力γ与活度a的关系为γ=γ0-Aln(1+Ba),其 中γ0为纯水表面张力,A、B为常数,则此溶液中溶质的表面过剩量Γ2与活度a的关系为: 该溶质分子的截面积为 27. 在 Al(OH)3溶胶中加入 KCl ,其最终浓度为 0.080 mol·dm-3时恰能聚沉。若加入 K2C2O4, 其最终浓度为 0.004 mol·dm-3时也恰能聚沉,Al(OH)3溶胶所带电荷为: ________ 。

28. 用等量的0.0012 mol dm Ba(SCN)2 和0.001 mol dm K2SO4 制得的BaSO4溶胶,其胶团结构式为 ,电泳实验中其胶粒向 极移动,欲破坏该溶胶,在电解质K3PO4,Al(NO3)3,MgSO4中,聚沉能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29. 对于 Au溶胶而言,

-3

-3

+2+2+

当以NaAuO2作为稳定剂时, 其胶团结构是:

。 30. 对于分散体系, 如果按照粒子的大小来区分, 当粒子半径为__________时, 称为分子 (或离子)分散体系; 半径为_____________时, 称为胶体分散体系; 半径为______________ 时, 称为粗分散体系。 31.瑞利(Rayleigh)在研究散射作用后得出,对于单位体积的被研究体系,散射光的总能量与入 射光波长的____次方成____比。因此,入射光的波长愈_____,散射光愈强。

32 在晴朗的白昼,由于蓝光波长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显著,所以天空呈蔚蓝色。 33.当光线射入分散体系时,如果分散相的粒子大于入射光的波长,则主要发生光 的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现象;若分散相的粒子小于入射光的波长,则主要发生光 的______________。

2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jx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