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成长经历和当时的历史状况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并说明从中受到的启发
更新时间:2023-10-11 05: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姓名:张兴宝
专业:小学教育 (2011级) 作业题目:
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成长经历和当时的历史状况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并说明从中受到的启发 作业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成长经历和马克主义理论的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工业革命的胜利带来生产力的大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生产方式的变革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并不能保证社会生产力的充分发展,相反,这种生产力正在起来反抗束缚它进一步发展的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因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实践,对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提出了强烈的需求。19世纪30-40年代爆发的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三大工人起义是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先是受到黑格尔哲学的熏陶,后又经受了费尔巴哈哲学的洗礼。他们是从黑格尔哲学出发经过费尔巴哈哲学这个中间环节,走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自然科学划时代的伟大发现,打击了上帝创世说,揭示了自然界主要过程的唯物而又辩证的性质,也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立无产阶级革命的
科学理论,解答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提供了客观的基础和现实的可能性。
二、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思格斯的思想。
1818年5月5日 卡尔·马克思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南部特利尔市一个犹太族律师家庭。1830年10月入特利尔中学。1835年—1841年中学毕业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法律系学习。中学毕业时著作:《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大学期间,成为青年黑格尔分子。马克思在学生时代,独立思考,勤奋好学,深受自由主义的熏陶。在大学时期,从浪漫主义转向黑格尔主义。1841年马克思以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申请学位,并因得到委员会一致认可,未进一步答辩而顺利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
少年时就学于巴门市立学校,1834年转入爱北斐特理科中学。当时德国正面临民族统一和民主革命的任务,恩格斯被民主主义的政治思想所吸引,同青年德意志运动发生联系。1839年春,在该派机关刊物《德意志电讯》发表《乌培河谷来信》,揭露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虔诚主义的黑暗,倾注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1841年9月至1842年10月,他在柏林炮兵部队服兵役,旁听柏林大学的哲学讲座,参加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在此期间,他先后发表了《谢林论黑格尔》、《谢林和启示》以及《谢林――基督教的哲学家》等小册子,尖锐批判了宣扬\天启哲学\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谢林,他还著文揭露以德皇威廉四世为代表的德国封建专制制度,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
在柏林期间恩格斯同青年黑格尔派建立了密切联系,经常参加鲍威尔兄弟为首的柏林“自由人”小组的活动,同他们一起批判宗教,抨击普鲁士专制制度。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的转向和萌发。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莱茵报》时期
马克思毕业后,从 1842年4月开始为《莱茵报》撰稿。1842年10月,任《莱茵报》编辑期间,遇到了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颇为有名的“林木盗窃问
题”,发表了《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在这篇论文中,马克思初步看到了物质利益对国家和法律的支配作用,这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萌芽。后来,马克思在《摩塞尔记者的辩护》中,进一步提出了在人的意志和行动背后客观社会关系的作用,看到了客观关系对国家制度和管理原则的制约性,更进一步提出了探求国家生活客观基础的问题,标志着马克思向唯物主义迈进了一步。
1842年春,恩格斯开始为《莱茵报》撰稿,先后发表了《北德意志自由主义和南德意志自由主义》、《一个旁听生的日记》、《时文评注》、《普鲁士新闻出版法批判》等文章。在这些文章中他评述了对待德国现行社会制度的两种自由主义倾向,主张这两种自由主义力量应当取长补短,联合起来反对封建反动势力。他要求人们重视理性和科学,要学习邻国法国的经验。他坚决维护言论出版自由,揭露普鲁士新闻出版法为普鲁士封建专制制度效劳的反动实质。恩格斯还在《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一文中对普鲁士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对即位刚刚两年的普鲁士国王的真实面目进行了深刻的揭露,批判了他鼓吹的基督教德意志国家的主张,指出他企图在德国建立中世纪式的封建专制君主国家,但他的图谋必遭失败,普鲁士的现状很像过去法国面临的状况。这句因碍于书报检查而言犹未尽的话的意思很清楚:今天普鲁士的封建专制制度像当年法国的封建王朝一样,必将被革命洪流摧毁。
(二)在《德法年鉴》时期:1843—1845
1843年10月底,马克思和燕妮一起来到巴黎,同卢格筹办并出版《德法年鉴》杂志。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两篇文章《论犹太人的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对宗教的观点。他认为,宗教并非一切人世间罪恶的根源,只是人间压迫的一种体现。宗教是这种颠倒的世界观,即劳者不获、获者不劳这种颠倒的现实世界的产物,只有消灭人间的压迫,才能消灭宗教的压迫。马克思的这个观点说明他已超越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宗教观,真正实现了向唯物主义的转变。
1843 年以来,马克思开始对黑格尔法哲学的研究,以求解决国家和市民社会,经济与政治关系的问题,并写出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在《黑格尔法哲学批
判》中,马克思揭露了国家观与社会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他认为黑格尔的“理念变成了独立的主体,而家庭和市民社会对国家的现实关系变成了理念所具有的想象的内部活动。”这一思想表明他已开始注意到生产关系对国家的支配和决定作用。这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萌芽。
1844年2月,恩格斯在马克思主编的《德法年鉴》上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绝对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1844年8月底,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会见,合写第一部著作《神圣家族》,两人并肩开始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并结成了深厚的友谊,从此他们开始了终身的合作。
(三)在《巴黎手稿》时期
1844年9月,马克思写了《经济学哲学手稿》,被称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马克思初步看到了物质生产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这就使马克思朝着历史一般规律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马克思的《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论,“对对象的占有竟如此表现为异化,以致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占有的对象就越少,而且越受他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这个认识为后来能够分析劳动的两重性奠定了基础。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论证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体系的重要起点。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异化劳动理论;私有制的批判;共产主义思想。
(四)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
1844年11月至次年5月,他们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创作,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的形成。
《提纲》的重大意义,就是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世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马克思对科学的实践观做了阐释,深刻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指出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这表明马克思同一切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并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进行了分析,第一次有系统地阐述了他们所创
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奠定了初步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系统阐述。首先,阐述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意识学说的基本原理,即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意识形态的性质。“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其次,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所产生的交往形式,生产关系起初是自主生活的条件,后来就变成了它的桎梏。“已成为桎梏的旧的交往形式被适用于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因而也适用于更进步的个人自主活动类型的新的交往形式所代替。《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形成。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深入阐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运动的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他深刻揭示了生产力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尖锐对立,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由此导致了阶级斗争空前激化,社会革命即将来临。这就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他们批判了魏特林:平均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真正社会主义”,批“浦鲁东的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理想。1846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7月,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经济学的过程中发表的《哲学的贫困》。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正义者同盟。1847年11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受委托起草同盟纲领。1848年2月中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问世。
《共产党宣言》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制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路线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纲领。它是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完整的系统得表述。马克思在系统总结工人运动经
验的基础上,同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深入分析和批判,彻底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同空想社会主义的界限。
五、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构建。
马克思在《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中,把商品作为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起始范畴,他看到了每个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方面。由商品入手,马克思分析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两重性,即“生产交换价值的劳动是抽象一般的相同的劳动,而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是具体的和特殊的劳动。”劳动两重性学说正确地揭示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及如何形成价值以及价值与使用价值的辩证关系,从而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古典经济学家对剩余价值的形式利润、地租等都作过探究。但直到马克思的《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时,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剩余价值的概念,将剩余价值本身与其具体形式区分开来。
在《1861——1863 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深入考察和分析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和剩余价值产生过程,即G__W__G’,在资本运动过程中,价值实现了增值。
1867年9月14日,在汉堡《资本论》第一卷出版。《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趋势。就是论资本,而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没有剩余价值就不存在资本,而没有资本也就不能带来剩余价值。所以,我们说资本范畴是《资本论》的中心内容,也可以说,它的中心内容是剩余价值。纵观《资本论》四卷,其中第一卷的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第二卷的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三卷的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第四卷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发展史。可见,《资本论》是研究资本家如何榨取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以及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问题。所以,在《序言》中提到的“资本主义方式”,是指以资本主义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的方式,这属于广义的生产关系,它包括生产、交换、
分配和消费等各方面的关系。而“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则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狭义的生产关系,它从属于广义的生产关系。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把政治经济学看成是研究财富的科学,马克思第一次确定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这是和资产阶级经济学根本对立的。
六、 马克思在新的实践中发展。
《法兰西内战》1871年,马克思为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起草的致欧洲和美国全体会员的宣言。这部著作捍卫巴黎公社(1792~1794)的正义事业,谴责反动势力镇压巴黎公社的罪行,并通过对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法兰西内战》分析了巴黎公社产生的历史条件,揭露了1870年9月4日后建立的资产阶级政府投降卖国、镇压人民的反动本质和挑起内战、血腥镇压巴黎公社的凡尔赛政府首脑 L.-A.梯也尔等人的丑恶嘴脸。
1872年9月国际海牙大会期间,恩格斯与马克思一起为击败巴枯宁阴谋集团,通过关于政治问题和组织问题的决议作出了重要贡献。根据恩格斯的提议,国际总委员会迁至纽约。海牙大会后,他写了《论权威》、《社会主义民主同盟与国际工人协会》(与马克思合写)等论著,从政治上、理论上和组织上全面揭露和批判了巴枯宁集团的无政府主义和分裂主义,深刻阐述了民主与集中、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新的自然观、科学观
1873年至1883年间,恩格斯拟定了《自然辩证法》的写作提纲,完成了若干篇章和片断,奠定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基础。
1875年,他写了《对德国工人党纲领草案的意见》(即《哥达纲领批判》)。 恩格斯在1876年就写下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这篇光辉文献。他不为当时科学文化水平和历史条件所限制,创立了“劳动创造人”的理论,并极为精辟地阐述了人类起源过程中各个重要的问题---恩格斯
1876-1878年,恩格斯写了一组题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的文章(即《反杜林论》),在批判杜林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时,第一次系统地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
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及许多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这是一部\深刻透彻的每个有思想的人都能理解的科学百科全书\。
七、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思想。
马克思写了《历史学笔记》、《人类学笔记》发表了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理论,如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
1876年第一国际解散后,各国工人和社会主义者要求加强国际联系。恩格斯为了击败可能派夺取新国际组织领导权的企图,做了大量工作,促使德、法等国社会主义政党的代表于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开“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有22个国家的393名代表参加,讨论国际劳工立法和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斗争任务,通过了关于每年庆祝五一劳动节等决议。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二国际的建立。
我受到的启发
一、马克思、恩格斯成长历程对我的启发。
马克思、恩格斯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了一生,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财富。作为一名教师,不可能做出像他们那样对人类做出什么伟大的贡献,但是也要像他们那样,有自己的理想,坚定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不息。
马克思、恩格斯的事业是解放全人类的事业,不是为自己谋私利,不是只追求个人成功,正因为如此才成就了他们的伟大事业,他们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在当今社会,很多人被金钱、名利所诱惑,只追求个人的名利,甚至不惜损人利己。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就要发扬马克思、恩格斯无私奉献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的启发。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
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一个相对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时代的思想智慧,在每个经济市场条件下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功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人生观就是在马哲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作的贡献。努力为人民服务,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智慧和力量贡献给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生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走向21世纪,马克思的实践观就是科学性和革命性、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统一。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作完整的把握,在我们今天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在不同的社会,会有不同的意义系统凸现,然而意义系统崩溃的社会肯定是一个不稳定的社会。因此,任何有生命力的社会制度,必定拥有强有力的意义系统。唯物主义和理想主义、科学精神和批判精神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精髓,也是马克思所开辟的、唯一能够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应当为此而努力。这便是市场经济制度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正在阅读:
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成长经历和当时的历史状况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并说明从中受到的启发10-11
地大法硕考研复试分数线到底怎么样05-12
2016年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普通语言学之中国文化要略(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05-01
管理学 文档12-08
牛津七年级版初一英语上第5单元同步验收练习题(二)05-12
体检02-12
挂面烘房烘干流程12-07
模块化机械设计理念的实践可行性分析05-06
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薪酬权重系数)09-14
何锃版理论力学部分例题及习题参考答案01-30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恩格斯
- 马克思
- 阐释
- 马克思主义
- 启发
- 从中
- 当时
- 受到
- 状况
- 结合
- 经历
- 理论
- 成长
- 说明
- 发展
- 历史
- 2012常规工作检查工作总结
- PVT实验拟合
-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及题型建模指导
- 易飞ERP文管服务器的配置
- 班组管理经验交流心得体会(动力)(1)
- 2016年营养师知识:维生素K好东西每日一练(7月15日)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第十二章)
- 用友NC系统操作代码汇总
- 英语翻译(综合学术英语教程3)
- 安居区保石镇水井初级中学校“学、讲、练”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 51单片机汇编语言教案单片机备课本中职篇 - 图文
- 11.如何整合培智数学与康复训练课程课题结题报告
- 外国教育史郑大网络习题
- CMA PartI中文考试经典百题练习1(上)
- 理论第2次练习
- 最新最全景区旅游道路及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浅析美国两党制及其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启示
- 北海公园原是辽
- 含氟聚氨酯材料论文
- 文明礼仪宣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