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作业答案
更新时间:2024-07-07 18: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经典作品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课程
1硬汉性格:坚强刚毅、勇敢正直、无谓的面对痛苦和死亡,在尖锐剧烈的外部和内部冲突中,他们都有共同严酷的悲剧命运,但无论情况多么严重、困难多么巨大、死神多么可怕,他们都不失人的尊严,不失勇气和决心,表现出临危时的优雅风度。海明威在选择人物时,表现出共同的性格特征。
2冰山原则: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创作的基本风格,具有简洁、清新的特点。使用具体的,感性的表达方式,很简单的句子结构,常用词和日常短语,因此使作者、对象、读者之间的距离缩短到了最低限度,截取故事的一个时间段或一个时间点,来反映重大主题或历史事件。历史背景和故事的许多因素,则都被作为“冰山”的八分之七隐去不写,但又能让读者强烈感受到他的存在。
3迷惘的一代:1926年,海明威将作家泰恩斯的一句话作为《太阳照样升起》的题词--“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后来,称为专有名词。指经历了一战的美国青年,由于战争摧毁了他们的政治信仰,人生理想,道德标准,而陷入痛苦迷惘之中,展示了战后一代美国人的精神面貌。 4战壕真实派:作品从对英雄主义和建树功勋的描写转向对战争作深层的思考和评议。表达深刻的人道主义的主张的一批亲身经历过战争的青年作家。 5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的历史具体的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 6现代主义:从文学史而言,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衰落与20世纪50至60年代,从文论方面而言,它向传统的理性主义观念挑战,向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挑战,它不懈与于描写表面的客观真实和前层次的狂放不羁,以弘扬个性和自我为己任,旨在表现意识以下的深层情感,以冷峻严肃的笔法探索人的心理深处的客观真实,它突破时空局限,呈现出一种流动开放的状态,因此,在艺术手法上相应的追求新颖别致的形式技巧和表现手段。
7象征主义:象征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流派,最先于19世纪70-80年代流行于法国,它重视通过自我反映现实,重视形象思维,极力追求浓缩和简练,象征内涵意义单一,暗示和对映的关系相对明晰。 8卡夫卡式:除了文学意义上理解“卡夫卡”的写作风格外,一般地理解为收到自己无法解释,无法左右的力量控制和摆布,发现自己处在一种以理性和逻辑无法解释的荒诞神秘的镜框中内心充满恐惧,焦虑,疑惑和愤怒,但又无可奈何找不到出路,那任意摆布人的力量出自于庞大复杂的机制,它随意,无所不在,又无所寓形,人受到它的压制又赴诉无门。 9意识流小说:20世纪20至40年代流星于英法美等国的文学流派,意识流小说不重视描摹客观世界,而着力于表现人的内心真实,特别是表现人的意识流程,从而打破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和结构方法,用心理逻辑去组织故事。
10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流行于欧美的一种文艺思潮流派,它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上的反映。存在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主要表现在战后的法国文学中,从四十年代后期到五十年代,达到了高潮。代表作家:萨特
11表现主义:20世纪产生于德国,而后影响到美国,是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流派。它不满于描述外部形象,宣称要直接表现世界和人的本质,它常用扭曲、变形、荒诞、夸张等手法突出人的内心体验,心理过程和激情力量,追求强烈效果。 12黑色幽默:20世纪60至70年代主要流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其特征是深受存在主义的影响,以表面上轻松调侃,玩世不恭,实则用无可奈何的语调,叙述沉郁而可怖的故事,从而产生荒诞不精,滑稽可笑的喜剧效果。
13魔幻现实主义: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它不是文学集团的产物,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共同倾向,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限于拉美地区。这一流派作家,执意于把现实投放到虚幻的环境和气氛中,给以客观、详尽的描绘,使现实披上一层光怪陆离的魔幻外衣,即:在作品中坚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原则,又在创作方法上运用现代派的手法,插入许多神奇的幻景,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似真似假的风格。
14境遇剧:萨特对自己戏剧的称谓。强调人物在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为,这就是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这种剧,实际上是在演绎萨特自己的存在与本质、他人即地域、自由选择等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
15超现实主义: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受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 16荒诞派戏剧:于二战后不久首先产生于法国、而后流行于许多西方国家的许多戏剧流派,其主要特点是,它吸取了存在主义的某些哲学观念,揭示了世界人的处境和人自身生存状态的荒诞性,突破了传统戏剧的一切基本规律,使荒诞本身戏剧化,戏剧形式荒诞化,代表作家作品有尤奈斯库《秃头歌女》。 简答与论述题
1、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答:1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仍然是作家们的主要思想武器。2作家们始终坚持真实性这一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3描写重点的内向性和主观性,艺术形式上的不拘一格和兼容并蓄。4人物塑造上强调性格的多重性,淡化典型性格描写。 2、萧伯纳社会问题剧的艺术成就?
答:萧伯纳是英国自莎士比亚以来最重要的戏剧家。他在19世纪末的英国戏剧领域里,出色的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突破,在他的全部戏剧创作中,社会问题剧占有很大的比重。他接受易卜生的影响,揭发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问题,推崇知识分子和孤独的反抗者,不相信人民群众的作用。但是他对资本主义的揭发更为尖锐和无情,更具有政治色彩。 3、《西线无战事》对于人性的思考。 答:《》不仅是对惨无人道的世界的控诉,也是一曲人的歌颂。虽然充满痛苦,虽然受到悲观情绪的侵蚀,然而终究是颂歌。在雷马克的主人公心里,在他们那粗呢军大衣下面隐藏着淳朴的人类情感—爱、信任、友谊,这些情感的存在时违背荒谬的和血腥的战争法则的。正因为博伊默尔拒绝向战争罚则投降,他才变得如“行尸走肉”一般。一方面他想要遵循人道主义的原则,另一方面,职责又要求他每分钟都违反这一原则。这种无法解决的矛盾使他万分痛苦。 4《约翰。克里斯多夫》的思想内容。
答:1小说“不以故事为程序而以感情为程序”主人公的情感律动和思想态势在情节框架中占着中心位臵,错中交杂的社会关系聚焦于主人公的意识并内化成精神探索的动力,社会生活背景又总是随着主人公内心活动的张弛起伏而时现时隐。2在典型化的处理上,作品也突破了19实际的陈规,不是把人们的思想行为跟外部世界之间表现为机械的因果关系、主客观的受动关系而是去表现性格和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突出人的精神力量对社会环境的反弹和超越。3在正面性格的结构形式上,作品为现实主义文学开创了一种典范。 5约翰。克里斯多夫的形象主义。
答:1约翰。克里斯多夫是一个具有伟大心灵的贝多芬人物。2克里斯多夫坎坷的一生反映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优秀知识分子为追求人类的新社会就社会性经历的艰难历程。3克里斯多夫的形象概括了西方整整一代进步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和精神面貌。4克里斯多夫这一形象既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又是作者罗曼罗兰价值观念和美学理想的外化。 6《美国的悲剧》的思想内容。
答:作者通过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冷静而严肃的全面解剖,要求像俄国一样消灭私人产业,铲除为托拉斯、卡特尔利益服务的现行寡头政治及其整套制度。《》不仅仅在于批判克莱特这样的美国思想性格中的拜金主义和极端主义,更重要揭示出促使克莱特走向犯罪道路的社会原因,达到对美国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7、《美国的悲剧》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答:克莱特是一个拜金主义者和极端的利己主义的典型形象。当克莱特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早熟又敏感,家境贫寒而爱慕虚荣,不相信宗教而向往世俗的享受生活。走入社会后,他发现金钱的巨大作用,他一心要出人头地,要成为一个有钱人,为了追求富家女,竟害死了已经怀孕的女友。最终,没有实现淘金梦,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8、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冰山原则”。
答:海明威人物,作家应把人八分之七的思想感情蕴含在形象背后,见诸笔端的虽只八分之一,读者却能强烈的感觉到这八分之一背后的分量。《》被他从1000多页浓缩到了五万字,仅集中描写了老人在海上捕鱼的惊心动魄的三天。 9、结合《老人与海》谈海明威的“硬汉性格”。
答:就硬汉主题而言,桑坦亚哥是海明威笔下常见的“硬汉”性格的最高典型,主人公在挫败中能做到光明正大,证明自我的勇气价值。表现出一种“压力下的风度”。桑坦亚哥本来就是一个长期处于艰难和不幸之中的老渔夫,他生活穷困、缺衣少穿,经常忍饥挨饿。。。。。。,但是他说:“苦难对人来说不算回事”,在海上捕鱼时,钓丝持续不断地压在背上所带来的巨大痛苦。他都能泰然自若地承受住,他从未放弃战斗,作为一名勇士,他在凶猛的鲨鱼连接不断的进攻面前从不畏惧,顽强拼搏。
10《永别了。武器》的主题及人物。
答:小说以爱情和战争两条主线,阐述了作者对战争及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小说的主题是反对战争、厌恶战争的宣传,进而否定资产阶级社会的一切价值。人物:美国青年费雷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意大利与英国护士凯瑟琳。巴克莱相识,后因伤在米兰就医期间与凯瑟琳再次相遇,在米兰期间两人相恋。在意大利前线,反战情绪高涨,亨利也摄入其中,在他找寻凯瑟琳和她逃亡瑞士后,凯瑟琳还是难产而死,留下亨利一人独自在外逃亡。 11为什么亨利被认为是“迷惘的一代”的艺术典型?
答:亨利的痛苦遭遇和不幸命运概括了作者在内的整整一代的共同经历。他的厌战情绪和悲观绝望的心理,是战后一代青年共同的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亨利不是坚强的反抗者、战斗者,只是战争的受难者、牺牲品。亨利在远离战争以后也看不到希望,找不到出路。对世界对人生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亨利则被认为是“迷惘的一代”的艺术典型。 13、《母亲》中你如何看待母亲的形象。 答:《》中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妇女,即革命者的母亲尼洛夫娜弗拉索娃。她发现儿子的表现跟工厂的青年不同,既高兴又害怕,心里引起了矛盾的心情。但慢慢地从起初的很害怕,后来渐渐地习惯了,最后终于接受了儿子所追求的真理。她是20世纪初俄国普通工人的母亲和妻子的典型形象,也是当时俄国正在觉醒的革命群众的典型形象。其形象显示了马克思主义说和无产阶级政党在教育改造人方面的巨大威力,同时也反映了20世纪初广大劳动人民革命意识的普通觉醒。 14、如何理解《母亲》这部作品的思想意义。 答:《》具有高度的史诗式的广阔性。它标志着俄罗斯文学发展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阶段。它是一部新型的社会小说,
通篇洋溢着英雄主义的激情,其感人之处在于主人公的积极革命行动,即巴维尔和母亲的经历又是人民逐步觉醒的真实反映。
15《一个人的遭遇》在苏联文学史上的意义是什么?
答:小说没有悲壮的情节,高大的形象和高昂的格调所渲染的不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所描写的不是因战争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业绩,所表现的也不是个体行为战争进程和战争结果的重大影响, 科洛夫身上出现的矛盾冲突,他的命运,他的悲痛都有普遍意义。
16为什么说《一个人的遭遇》改变了苏联战争文学的基本走向? 答:答:《》从崭新的角度来表现战争,它没有表现两军苦战,枪林弹雨、英雄献身,着重揭示人们对战争历史和人生的思考。它为战争题材的作品指出新的前景,拟定了从思想上和艺术上处理战争题材的新路线,苏联文坛上出现了一大批从新的角度用新的调子来反映卫国战争的小说,使战争题材小说发生了很大的转折。从对英雄主义和建树功勋的描写转向战争深沉得思考和评议,这根苏联50年代后期大力提倡的理性人、爱护人、尊重人、同情人的社会思潮极力吻合。 17、葛利高里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葛利高里是史诗的主人公,他的艰难坎坷的一生,概况了哥萨克群体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经历的“世纪之路”。 葛利高里性格中具有一种原始、淳朴的天性,这从他当初刈草时因误杀一只野鸭所表现出来的痛惜心情便可得知。但是,命运还是把他抛入战争。也正是由于这种天性,葛利高里与波德捷尔柯夫之间激发的冲突。最终体现葛利高里形象“人的魅力”的还是他严肃认真的人生态度和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尽管他最终面临着必然的悲剧命运,但这展现了他精神炼狱—“心灵的运动”的过程和他自身的“人的魅力”。“摇摆性”作为葛利高里独特个性的表征,也是他内发“人得魅力”的个性价值所在,而这种个体价值是通过他“心灵的运动”得以显示的。葛利高里具有独立、完整的个性,他的“摇摆性”既是他性格的必然产物,又使他从哥萨克群体中脱颖而出,他是一个思想者,虽然他以哥萨克群体的传统意识来关照社会、观照人生,以与哥萨克群体悖谬的社会理想来否定狂飙突进的历史进程。他也是一个行动者,虽然这种行动缺乏必然律的目标,且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然而这个缺乏深刻思辨的“思想者”身上,毕竟展示了严于解剖自我、否定自我、追求完美的品格;在这个近乎迷狂、执着的“行动者”身上凸现出百折不挠、不畏艰难和刚毅顽强的独特个性。 18、《静静地顿河》的艺术特色。 答:《》在艺术上取得的非凡成就,首先在于以其宏大的叙述结构、深邃的历史视界获得了诸多史诗的风格特征。作家将主人公一家的“苦难的历程”臵于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并以此为主线,多视角、多层面地展现了俄罗斯哥萨克群体所经历的“世纪之路”;反映了他们“由于战争和革命的结果在生活和人的心理上所发生的那些巨大的变化”。其次,《》表现出一种富有地域特征和创作风格。小说通过方言俚语,引用民间口头文学等手法,在线了顿河哥萨克淳厚古朴、洋溢着哥萨克热烈粗犷、自由豪迈的群体性格。再则,以传统悲剧要素、现代悲剧要素和作家的创新要素的融合统一,构成了《》独特的悲剧形式。 19、《静静地顿河》的思想内容。
答:这部作品气势磅礴,场面宏伟,雄浑的战争场面和日常生活场景相互转换,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出色的人物心理刻画彼此衬托,通过对顿河哥萨克的生活的描写来表现,由于革命和战争的原因,人们的风格、生活和心理状态发生的大变动;尤其是在1912年至1922年间各种事件的激流旋涡中哥萨克人命运的转折。 20、你如何理解《日瓦戈医生》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答:贯穿于《》中的是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小说的人道主义精神首先在于推崇人性的高贵、自由和纯洁,塑造了日瓦戈、拉拉这样两个“纯洁之美的精灵”的形象。其次,小说的人道主义精神还表现在反对一切暴力上。第三,小说在批评革命的偏激政策和失误时,也体现了人道主义的价值取向。此外,小说中的人道主义精神还表现在同情人民的灾难,抨击旧制度的腐朽等方面。
21、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答:现代主义文学尽管流派纷呈,手法各异。但从对现代主义作家作品的阅读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各个思潮流派所共有的艺术特征。从哲学思潮、社会思潮看,现代主义文学具有反理性主义、非理性化特征。从文艺表现的内容看,现代主义注重表现人性异化、非人化现象。从作家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态度看,传统与现代主义作家都要反映现实、描写社会,但具体表现是不一样的。传统作家多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写,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从社会人的立场开批判社会,目标具体、明确。现代主义作家则是个人角度,以局外人身份对社会作笼统、抽象的批判,否定一切,给人以无目标、不明确、不具体同时又是社会全盘否定的感觉。从文学艺术观的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是以表现沦为基础的,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中有两种倾向:一是注重表现。二是主体客体化,表现化的艺术观直接导致了现代文学艺术的内倾性特征。 22、《荒原》的主题和象征主义。 答:主题:《》是象征主义的顶峰之作。第一部分,“死者葬仪”,展示现代荒原的落败景象。新春四月成了“最残忍的一个月”,寒冷肃杀,大地一片干涸,情欲、战争、丧失信仰,活着的人生活在百无聊赖的精神荒原之中。第二部分“对弈”,以荒淫无度的情欲和奸情象征社会的腐败,道德伦理的崩溃。第三部分“火诫”。只有借助于佛陀净火的冶炼,戒绝情欲,进入涅槃,人类才能得到拯救。第四部分,“水里的死亡”。弗莱巴斯沉溺于情欲大海,终于进入漩涡,落入死亡深渊。
第五部分“雷霆的话”。大地缺水岩石崩裂,世界成了“岩石堆成的”一片沙漠荒原。恐惧与绝望中的乌云闪电、湿风雨丝,表示耶稣的降临,以雷霆代表上帝宣言,指明拯救人类的唯一出路:“舍己为人、同情、克制”皈依宗教。 意义:《》内蕴着复杂的象征性,诗中意象所体现的象征意义丰富含蕴,多变多义。其实,《》立意的本身,就是战栗的象征,诗中有希望也有绝望,绝望多于希望。它象征了现代西方文明世界,是一个没有信仰、精神空虚、情欲泛滥、世态炎凉的荒芜原野。同时也象征要以宗教作为“救世良方”。其象征意义交错重叠、复杂难辨,富有联想和暗示。“风信子”象征着春天与爱情;“枯死的树”是精神枯竭的象征;“破碎的佛像”,是宗教被弃、信仰丧失,而“雷霆的话”则是象征了上帝拯救人类的宣言。《》复杂的象征,还表现在其象征含义的多样性、多义性,常常用同一意象来象征不同的事物。“岩石”意向,它是精神空虚的象征,同时又是生命甘泉的象征。同样,对“火”的描绘,是上层妇女骄奢淫逸生活的象征,而在“火诫中,火是圣火的代表,又是欲火的象征。复杂多重多义的象征,正是诗人和读者的内心世界、情感体验丰富性和多样性的体现。
23、你如何理解庞德的《在地铁车站》?
答:诗中只有两个意象,人群中的脸和黑树枝上的花瓣并臵在一起,这完全是在匆忙的行走的人群获得的瞬间意象,写出了诗人一瞬间的视觉印象,一瞬间的内心感受。在地铁车站的密密麻麻的人群中,诗人站立其间,过往的行人迎面而来,匆匆忙忙从身边走过,整个气氛阴森潮湿,令人窒息。几张女人和孩子苍白美丽的面孔时隐时现,打破了这种冷清沉闷,给人一种愉快的感觉,从而感受到一些活力。两个并臵的意象映入大脑,构成俗陋与优美,潮闷与清新对比强烈的画幅。既表现了都市人繁忙庸碌的生活,给人以一种挤压感,描绘出现代人内心的焦虑不安、紧张动荡、繁忙而又单调的生活现实,同时又展示了心灵对自然美的依恋和向往。 24、卡夫卡式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答:卡夫卡的作品具有整体按时象征的特征,意蕴丰富,耐人寻味。只有透过文字表面,透过虚幻离奇的情节,追究到背后的、深层的底蕴,才能真正把握卡夫卡的思想脉搏。他的作品可以从不同角度去阐释和理解。他善于运用幻觉梦魇、扭曲变形、怪异荒诞的手法去表现生活,虚幻中又不失细节的真实。卡夫卡以类型化、抽象化的模式塑造人物,构思情节,许多人物干脆连性别姓名也没有,只以符号表示。卡夫卡的语言表述简朴平实,较少使用描绘性和比喻性句子,并且避免语句的感情色彩,以“电报式”的简洁冷漠语言进行叙述描写,形成了独特的卡夫卡式叙述风格。 25、卡夫卡作品所表现出的情绪和主题。
答:对社会的陌生感、孤独感和恐惧感,成了他创作的永恒主题。无论主人公如何抗争努力,强大无形的外来力量始终控制着一切,是你身不由己地伴随着恐惧与不安,最终归于灭亡。在渗透着叛逆反抗思想、倔强地表现出不甘放弃希望的同时,又表现初对一切都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宿命论思想,形成了独特的卡夫卡式艺术内涵。 26、你如何理解《变形记》或《城堡》的象征意义。
答:在这个现代的寓言故事中,没有明确的时间、地点、背景。因此,环境就具有了象征意义,而在这个模糊的环境中陆续出现的人物,都是抽象化的、类型化的象征人物。在这里没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格里高利具有甲虫的躯体,人的内心,然而却没有典型的性格,人物形象虽然并不鲜明,却突出了他身上的现代人的共通的生存感受。人物关系也是抽象化的,格里高利与家人、与上司、与房客、女佣等人的关系,象征着血缘关系、工作关系和一般社会关系。这种人物关系,象征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异化亲缘关系异化为物质化与金钱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化为冷漠、隔阂甚至敌对。甲虫的恐惧、孤独和无望的挣扎。甲虫象征着非人,是一个彻底为社会所不容,在家庭失去合法地位的非人。甲虫的非人性,象征着现代人的人性失落和异变。 27、奥尼尔作品的主题是什么?
答:奥尼尔作为表现主义戏剧大师、美国喜剧之父,他的创作充分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表现主义的手法,创作的中心思想永远都围绕这一个题目—生活的意义,一个人人都在探讨的问题,也是一个涉及人的最深层内心世界的问题。 28、《毛猿》主题和形象。 答:《》的荒凉世界里到处呈现奥尼尔那种典型的阴郁主题,人们丧失了地位,对自己和上帝都丧失了信心而没有信心的生活只能以绝望和死亡作结,象征和寓言人类必须努力保持人性,生存才能有秩序和正义。《》是奥尼尔代表作之一,作品以邮船司铲工扬克为中心人物,出色地表现了他人评价所导致的自我失落以及随之而来的寻找自我归属的悲剧。他采用表现主义手法,追溯了一个美国底层人单枪匹马对归属的努力寻求,以显示现代人类对人的地位和人生价值的哲理探索。
29、乔伊斯在《尤利西斯》的三个人物的代表性。
答:乔伊斯在《》中塑造了三个“代表着全人类”的典型形象,布卢姆是一位现代的庸人主义者,斯蒂芬是个愤世嫉俗的虚无主义者,茉莉是个肉欲主义者,乔伊斯在《》中的人物身上,寄寓了极为深刻的内蕴含义,作品通过三个人物交叉的意思流程及其庸俗无聊的生活展示,表现了西方现代社会中人的孤独绝望、精神崩溃、无可救药的情况。从而展示趋势沉沦衰亡的爱尔兰整个历史及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幅。 30、《喧哗与骚动》的叙述特征。
答:作品采用了多角度的叙述方式。全书共有四章,外加一个附录。在前三章里,福克纳让康普生家的三兄弟各自以第
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情感、思维,而后再从第三人称的全知全能的角度出发,以迪尔西为主线,按时间顺序补充情节,叙述故事。附录部分采用概述的方式,讲述了康普生家两百年间历史以及小说人物的结局。作品运用了四个叙述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康普生家族的兴衰史,其目的不在推动情节发展,而是为故事提供不同视角认识的可能性,使作品犹如多个乐章组成的交响乐一般,在丰富复杂中表现和谐与深沉。多角度叙述使作品更加丰满、多义,在人物形象、股市发展的多重可能性背后,读者参与创作有了更大的实现空间。 31、《禁闭》的存在主义特征。 答:《》在艺术上也鲜明地体现了存在主义文学的观点。首先,《》实际上是萨特对其哲学论著《存在与虚无》中论述的“他人”主义的理论的一次形象化阐述。其次,《》一剧中从剧名到场景,从情节到人物,从动作到台词都具有鲜明的象征寓意的色彩。第三,《》巧妙地够死了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环境是一个五日五月、不生不死的地狱。这里没有审判和酷刑,只有三个幽灵被禁闭在一个永远打不开门的房间里,他们之间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三角关系,于是开始了无休止地互相折磨,最后悟出了“他人,就是地狱”的结论。 32、如何理解《局外人》的局外感。
答:莫尔索对现实的一切都是冷漠的很少主动去感受人生,对外界具有一种盲目的超脱感、麻木感。他对母亲的去世,女友的爱情,对升迁加薪、社会道德、法律制度,甚至对自己被判死刑的结果等一切都是冷漠的、不屑一顾的。在他的眼里社会的一切秩序都是毫无意义的,荒诞可悲的。莫尔索体现了加缪的荒诞哲理思想。《》这个题目的含义实际上是指人与周围环境完全脱节,人们自己的生存感到陌生。
33、为什么说《等待戈多》是荒诞的形式与荒诞的内容的最高成就? 答:《》在艺术上表现出明显的反传统戏剧倾向,具有浓郁的荒诞性。首先,戏剧的情节是荒诞的。其次,《》的荒诞性也充分地体现在荒诞离奇、循环往复的结构形式上。第三,荒诞性融入了人物的塑造,成为描写人物的主要手段。第四,《》的舞台布景也是荒诞的,环境气氛充满了极度夸张和荒诞色彩。最后,《》的荒诞性还从舞台语言中得到充分体现。 34、《等待戈多》中的“戈多”含义是什么? 答:“戈多”作为一个没有明确内涵的名词始终是一个朦胧虚无的幻影,一个梦靥中的海市蜃楼。戈多虽然没有露面,却是决定人物命运的首要人物,成为贯穿全剧的中心线索。戈多是指人的“希望”,“戈多”所象征的希望,实质上还是生活在惶恐不安的现代社会里的人们对未来的潜意识中的希望。 35、从《二十二条军规》谈黑色幽默特征。 答:第一,特殊的幽默风格。“黑色幽默”把悲剧内容采取了喜剧的艺术处理手法,痛苦和不幸也成了开玩笑的对象,即以喜剧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 第二,“反英雄”式的人物。这些反英雄形象怀疑和否定一切传统价值,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又有一定的追求。这些人物常常嘲笑自己所尊重的,破坏自己所建树的,否定自己所追求的,抗议自己说接受的,如海勒《》的主人公尤索林是一个卑微猥琐的怕死鬼,一个神经不正常的人。 第三,“反小说”的叙事机构法。“黑色幽默”改用暗示、烘托、对比、比喻、象征等手法,创造了一种“戏剧性”的新方法。以强化和重复代替变迁和发展,例如《》中,描写一个人死了又活,活了又死。 第四,特殊的题材。具体表现在:首先在科技领域里发掘题材,其次,“黑色幽默”作家喜欢选择意义不明、摇摆不定、似梦似醒、似大彻大悟又似雾里看花的特殊场面。如海勒的《》以二次大战为背景,但意图是想给人以启迪,让人们从小说中看到当代社会的弱肉强食的情景。 36、《百年孤独》的思想内容。 答:《》通过对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以及马孔多小镇的兴衰消亡过程的描写,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或现实生活,揭示了拉丁美洲民族深层的文化和心理特征,指出了孤独落后所带来的严重危害,表达了作者对于拉丁美洲民族命运的深层思考和热情关注。《》的内容异常丰富、复杂而深广,具有很高的思想认识价值。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以小镇马孔多所经历的兴建、发展、鼎盛到消亡的百年沧桑,影射和浓缩了哥伦比亚自19世纪初到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其次,小说在对布恩迪亚家族众多人物的刻画中,着力表现了这个家族成员共同的性格特征,这就是马孔多人的孤独感。作者认为“孤独”已经渗入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精神,成为阻碍民族上进、国家发展的心理负担。这种孤独的本质是人民因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产生的绝望、冷漠和疏离感。它是家族衰败、民族落后、国家灭亡的根源。小说最后描写布恩迪亚家族连同马孔多小镇被飓风刮走,深刻揭示了孤独所产生的社会悲剧的必然性。 总之,《》全面深刻地揭示了拉丁美洲近百年来“孤独”的社会现实和造成这种现状的深刻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原因,是一部当代拉丁美洲的百科全书。 37、《百年孤独》的艺术特征。 答:《》在艺术上也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首先是艺术构思上的魔幻性。“羊皮书”和布恩迪亚家族的“恐惧感”,一明一暗、一虚一实、遥相呼应,体现出小说在艺术构思上的魔幻性。其次,故事情节的魔幻性。小说是引人入胜的就是故事情节的魔幻性。比如小说的重要情节,关于吉卜赛人梅尔加德斯的神奇故事。 “魔幻”的故事情节,鲜明地带有拉丁美洲本土传统文化的观念意识的特点。再次“魔幻”式象征和夸张的手法。《》广泛地运用了象征和夸张的艺术手法。这种象征和夸张的手法更多的带有“魔幻”的色彩。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为了表现拉丁美洲百年孤独的现实,还特意创造了新的时间观念和表现方法。
正在阅读: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作业答案07-07
2017年广东英语中考真题(word版-含听力材料)03-08
KJ78N系统说明书10-01
中国中医手诊、面诊学大全 - 图文09-11
辽宁省各市2012年中考数学分类解析 专题4:图形的变换07-07
储量核实报告08-09
甘肃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06-16
找回曾经的我作文600字07-01
模具CADCAM讲稿04-27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十世纪
- 西方
- 作业
- 答案
-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