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3-08-28 22:0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遗传学论文
2006年12月
第21卷 第4期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Shandong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Dec.2006Vol.21No.4
攻击的遗传学基础研究
纪林芹3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50014,济南∥27岁,女,讲师,博士生)
摘要 同人类的许多行为一样,攻击具有遗传学基础.随着行为遗传学的兴起,研究者主要运用双生子研究与收养研究模式
对攻击的遗传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攻击,;遗传与环境在攻击发生发展中具有交互作用,,个体更可能出现攻击与反社会行为..的作用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攻击; 遗传; 84中图分类号
自20世纪初以来,.近些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攻击与暴力问题,特别是青少年攻击与暴力日趋严重,攻击及其发生机制的探讨更加受到研究者的关系注.著名攻击研究专家RichardE.Tremblay[1]指出“:在过去的20世纪,人类攻击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有关攻击发展机制的探讨较多地围绕父母教养、同伴背景、大众传媒等环境因素而展开.近年来,攻击发生的遗传机制以及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开始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无疑,同人类的许多其他行为一样,攻击也具有遗传基础,其发生与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要阐明人类攻击的机制及原因,不仅要考察环境因素的作用,还必须研究攻击的遗传基础以及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1 研究遗传因素在攻击发生中作用的必要性
许多研究者指出,当前攻击与反社会行为的研究主要限于揭示相关危险因素[2].所谓危险因素(riskfactor)是指那些能够增大心理问题发生可能性的条件或环境.这些因素主要是研究者运用统计方法确定的对心理问题———包括攻击和暴力具有预测作用的一些条件或环境,如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根据攻击危险因素的研究结果,研究者设计了许多针对攻击与暴力的干预方案.尽管人们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攻击与暴力性反社会行为仍然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世界
[3]卫生组织出版的《世界暴力与健康报告》指出,家庭暴力或其他暴力犯罪造成了惊人的社会伦理道德方面以及个体身体和
心理健康方面的消极后果.虽然有的干预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即使最好的干预对降低反社会行为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因此,有效干预方案的设计,依赖于对攻击及暴力的原因和机制的更充分认识和理解.
目前攻击与暴力等反社会行为发生机制的研究较多地关注家庭因素,这是由于反社会行为,特别是严重的反社会行为具有家族聚集性.资料显示,一个社会中超过50%的犯罪行为是由不足10%的家庭中的成员实施的.虽然一些家庭环境因素,如教养方式、贫困等,可能在攻击及暴力的发生中起作用,但是,严重暴力与反社会行为的家族聚集性却不仅仅是由家庭环境因素就能够解释的.研究发现,家庭中影响个体成长的一些重要环境因素(如教养方式、教养行为)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父母的遗传特性影响其为子女提供的环境,个体与生俱来的一些特点影响其对环境的选择或创造[4].因此,在分析严重暴力与反社会行为的家族聚集性时,需要认识到这种聚集性不仅仅是由于家庭环境因素所致,遗传也起着重要作用,这种家族聚集性可能是由于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所致.
2 揭示遗传因素在攻击中作用的方法
行为遗传学(behavioralgenetics)为理解遗传在攻击中的作用提供了有用的方法学框架.行为遗传学是介于遗传学和行为学的边缘学科,它运用遗传学的方法尤其是量化统计分析法,在生理、细胞与分子水平上考察基因对行为产生影响的方式.人类行为遗传学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确定个体差异的遗传学基础:一是采用相应方法控制遗传因素,使之保持个体间的相对稳定,以观察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二是保持环境条件的相对均衡,考察基因变异所导致的变化情况.通过对这两种效应的综合分析,测定机体发展的遗传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机制.
在心理与行为发展研究中,行为遗传学的研究模式主要为双生子研究(twinstudy)和收养研究(adoptionstudy).双生子研究主要是对同卵双生子(monozygotictwins,简称MZ,基因完全相同)与异卵双生子(dizygotictwins,简称DZ,遗传基因的相似性与普通兄弟姐妹相当)或普通兄弟姐妹进行比较.由于MZ比DZ或普通兄弟姐妹在遗传特性上具有更大的相似性,通过将相同环境下成长的MZ的心理与行为上的相似性与DZ或普通兄弟姐妹间的相似性加以统计学上的比较,如果MZ的相似性更大,那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570612)、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Y20030D01)、山东省“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泰山学者建设工作专项经费资助
收稿日期:2006-08-10
遗传学论文
54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1卷么就可以确定遗传在某种心理与行为特点中起作用.收养研究是通过比较被收养的儿童与生父母(或亲生兄弟姐妹)之间在某一心理与行为特性上的相似性及其与养父母(或养兄弟姐妹)间的相似性,从而确定该心理与行为特性的遗传效应或环境效应.如果被收养儿童与生父母(或亲生兄弟姐妹)间的相似性较大,则表明该种心理与行为特性更多地受遗传影响;相反,如果被收养儿童与养父母(或养兄弟姐妹)间的相似性更大,那么表明该种心理与行为特性较多地受环境影响.无论是双生子研究还是收养研究,对于一种心理与行为特性,行为遗传学的研究将揭示四方面的效应:相加的遗传效应、非相加的遗传效应、共有环境的效应(导致家庭成员间相似性的环境因素)及非共有环境的效应(导致家庭成员间差异的环境因素).前两者属于遗传效应,后两者为环境效应.
研究者对攻击遗传学基础的考察主要也采用双生子研究和收养研究两种模式.此外,随着遗传学研究的发展,一些研究者也开始运用基因研究的方法,试图确定一些与攻击发生有关的基因型[5-6]
3 遗传在攻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行为遗传学的兴起,offtt在其新近的一篇综述文章中指出,已有100,40%~50%的变异,[2].
Arseneault[7]RiskLongitudinalTwinStudy,简称E-risk)对5岁儿童的研究结果.1210个高危家庭.儿童的反社会行为分别由母亲、教师和研究者评定以及儿童自我报告.、,反社会行为的遗传性在0.42~0.76之间;多变量(来自母亲、教师、研究者及儿童自己报告的反社会行为及基于四者的反社会行为潜变量)分析显示,遗传能够解释82%的反社会行为潜变量的变异,对母亲、教师、研究者评定及儿童自我报告的反社会行为的变异具有中等程度的解释率.
[8]O′Connor的非共有环境与青少年发展项目(NonsharedEnvironmentandAdolescentDevelopmentProject,简称NEAD)对一个包
括720名同性别兄弟(或姐妹.包括MZ、DZ、亲兄弟姐妹、继兄弟姐妹和养兄弟姐妹)的青少年样本进行了研究,以揭示非共有环境对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遗传和环境在青少年反社会行为中的整合作用.他们发现,估计的遗传效应为0.56,共有环境的效应为0.25,非共有环境的效应为0.19.
三项有关儿童行为与父母教养间关系的收养研究也表明攻击性反社会行为具有遗传性.Ge[9]对41名被收养的青少年进行了研究,旨在考察心理病理遗传性(生父母的心理病理问题)、被收养青少年的反社会行为(主要为攻击)及养父母消极教养
[10][11](敌意、消极控制、严厉管教)间的关系.类似地,O′Connor和Riggins-Caspers分别在被收养的儿童和成人样本上对上述关
系进行了考察.这些研究显示,具有高心理病遗传性的个体受到养父母的严厉管教和控制比心理病理遗传性较低的个体更多,而被收养儿童的攻击性在心理病理遗传性与养父母消极教养的联系中起中介作用.
Rhee和Waldman[12]对有关遗传对反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元分析.该项元分析包括42项双生子研究和10项收养研究.尽管这些研究对反社会行为的操作化定义、使用的反社会行为测量及被试的性别不同,但元分析结果显示,总体遗传效应为0.41.同时,测量的反社会行为不同,遗传效应也不一致,其中品行障碍、攻击和反社会行为的遗传效应分别为0.44、0.44和0.47,暴力犯罪的遗传效应为0.75.这表明,对于攻击及反社会行为,至少存在中等程度的遗传效应,而严重暴力犯罪的遗传效应则可能更大.Moffitt新近的综述得出了与Rhee和Waldman的元分析相似的结论.同时,Moffitt还指出,终生持续的反社会行为(life-course-persistentantisocialbehavior)比限于青少年期的反社会行为(adolescent-limitedantisocialbehavior)更具遗传性.4 遗传与环境在攻击发生发展中的交互作用
遗传在攻击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遗传与环境在攻击发生发展中具有交互作用.早在1977年,Mednick和Christiansen的研究就表明遗传与环境因素在反社会行为的发生中具有交互作用.他们对6000个收养家庭的研究显示,生父母与养父母均无犯罪记录的被收养者犯罪的比率为14%,仅养父母犯罪和仅生父母犯罪的被收养者犯罪的比率分别为15%和20%,而生父母与养父母都有犯罪记录的被收养者犯罪的比率为25%.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遗传与环境在攻击及反社会行为发生中的交互作用比先前研究估计的更大.如Cadoret[13]对500个收养家庭的研究发现,生父母为反社会人格障碍或酗酒同时又处于不良收养家庭中的个体的反社会性最严重.Cadoret[14]对另一样本的研究显示,养父母或家庭中其他成员的药物使用、心理问题等与生父母的反社会人格障碍在预测青少年的反社会行为时具有交互作用.Jaffe[15]的双生子研究显示,环境危险与遗传危险在预测品行障碍上具有交互作用,在高遗传危险的双生子中,身体虐待使个体出现品行障碍的可能性增加24%;而在低遗传危险的双生子身上,身体虐待使个体出现品行障碍的可能性只增加2%.这表明,对于存在遗传危险的个体,环境不利因素使他们更可能出现攻击及其他反社会行为.
最近的两项研究则直接考察了特定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对攻击的交互作用.Caspi[5]对442名白人男性进行了研究,考察儿童受虐待与MAO-A基因(含MAO-A酶.MAO-A酶负责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的新陈代谢,而这些神经介质与反社会行为有关)在预测儿童的反社会性结果时的相互作用.他们发现,具有低MAO-A活动等位基因同时又有严重受虐待
遗传学论文
第4期纪林芹:攻击的遗传学基础研究55史的男性中,85%表现出某种形式的反社会行为.Foley[6]对514名男性双生子进行了研究,考察MAO-A基因型与儿童期不利环境(父母忽视、父母间冲突和暴力、不一致管教)对品行障碍的交互作用.该项研究发现,即使在控制了母亲的反社会人格障碍之后,仍有35%具有低MAO-A活动等位基因同时又处于不利家庭环境中的男孩表现出品行障碍.这两项研究均发现,MAO-A活动较低同时所生活的家庭又具有一些不利因素的个体更可能出现反社会性问题.尽管对于整个人类群体而言,基因与问题行为间的直接联系几乎不存在,即基因型本身对问题行为没有独立效应,但当存在消极环境因素时,具有遗传危险的个体出现攻击和反社会行为的可能性更大.这也更加充分地表明,个体的攻击与反社会行为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遗传与环境在攻击及反社会性发展中存在交互作用,这对攻击及反社会行为的干预有着重要实际价值.一方面,在确定了某些消极环境因素与攻击间的联系只存在于具有特定遗传危险的个体中之后,就可以设计特定的环境干预方案,对存在遗传危险的个体实施这一方案.另一方面,在确定了在某些环境条件下,,那么就有可能做出一些遗传学上的诊断,并开发相应的治疗措施.
5 结 语
,,同时对攻击干预也有重要实际意义..,攻击及相关反社会行为具有明显的遗传性,,,这种遗传性更加明显.同时,在攻击的发生发展中,遗传与环境因素存在交互作用,,遗传因素对攻击的影响就会明显表现出来.
但是,在理解和解释遗传在人类攻击及相关反社会行为发生中的作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有关攻击的遗传或基因基础的解释是在群体水平上的解释,而不是个体水平上的解释,虽然总体上遗传对攻击的发生发展有影响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某一个体而言,其攻击性是由遗传或基因决定的.第二,虽然遗传对攻击有独立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遗传与环境在攻击的发生发展上存在相互作用,同时,在遗传的独立作用及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之外,一些环境因素对攻击的发生也有独立作用,即在认识到攻击具有遗传性的同时,不能否认环境的作用.第三,虽然攻击具有遗传性,但是攻击不是直接遗传的,在遗传与攻击的联系中存在其他因素的作用.遗传与攻击间的联系可能是这样的:遗传因素影响某些生理过程,如类固醇激素、神经介质活动水平、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性,而这些生理过程与个体的冲动控制、焦虑情绪、活动水平等行为特征或风格有关,在特定的环境影响下就会导致人出现攻击或恰当的行为.
6 参考文献
[1] TremblayR.Thedevelopmetofaggressivebehaviorduringchildhood:whathavewelearedinthepastcentury[J].InternationalJournalofBehaviorDevelop2
ment,2000,24(2):129~141
[2] MoffittT.Thenewlookofbehavioralgeneticsindevelopmentalpsychology:Gene-Environmentinterplayinantisocialbehaviors[J].PsychologicalBulle2
tin,2005,131(4):533~554
[3] WorldHealthOrganization.Worldreportonviolenceandhealth[M].Geneva,Switzerland:Author,2002
[4] KendlerK.Parenting:Ageneticepidemiologicperspective[J].AmericanJournalofPsychiatry,1996,153(1):11~20
[5] CaspiA,McClayJ,MoffittT,etal.Roleofgenotypeinthecycleofviolenceinmaltreatedchildren[J].Science,2002,297(5582):851~854
[6] FoleyD,EavesL,WormleyB,etal.Childhoodadversity,monoamineoxidaseAgenotype,andriskforconductdisorder[J].ArchivesofGeneralPsychiatry,
2004,61(7):738~744
[7] ArseneaultL,MoffittT,CaspiA,etal.Stronggeneticeffectsoncross-situationalantisocialbehavioramong5-year-oldchildrenaccordingtomothers,
teachers,examiner-observers,andtwins’selfreports[J].JournalofChildPsychologyandPsychiatry,2003,44(6):832~848
[8] O’ConnorT,McGuireS,ReissD,etal.Co-occurrenceofdepressivesymptomsandantisocialbehaviorinadolescence:Acommongeneticliability[J].Jou2
nalofAbonormalPsychology,1998,107(1):27~37
[9] GeX,CongerR,CadoretR,etal.Thedevelopmentalinterfacebetweennatureandnurture:Amutualinfluencemodelofchildhoodantisocialbehaviorand
parentbehavior[J].DevelopmentalPsychology,1996,32(4):574~589
[10] O’ConnorT,Deater-DeckardK,FullkerD,etal.Genotype-environmentcorrelationsinlatechildhoolandearlyadolescence:Antisocialbehavioralprob2
lemsincoerciveparenting[J].DevelopmentalPsychology,1998,34(5):970~981
[11] Riggins-CaspersK,CadoretR,KnutsonJ,etal.Biology-environmentinteractionandevocatvebiology-environmentcorrelations:Contributionsofharsh
disciplineandparentalpsycholpathologytoproblemadolescentbehaviors[J].BehaviorGenetics,2003,33(3):205~220
[12] RheeS,WaldmanI.Geneticandenvironmentalinfluenecesonantisocialbehavior:Ameta-analyticoftwinandadoptionstudies[J].PsychologicalBulletin
,2002,128(3):490~529
[13] CadoretR,CainC,CroweR.Evidenceforgene-environmentinteractioninthedevelopmentofadolescentantisocialbehavior[J].BehaviorGenetics,
1983,13(3):301~310
[14] CadoretR,YatesW,TroughtonE,etal.Genetic-environmentalinteractioninthegenesisofaggressivityandconductdisorders[J].ArchivesofGeneral
遗传学论文
56Psychiatry,1995,52(11):916~924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1卷
[15] JaffeS,CaspiA,MoffittT,etal.NatureXNurture:Geneticvulnerabilitiesinteractwithphysicalmaltreatmenttopromotebehaviorproblems[J].Develop2
mentandPsychopathology,2005,17(1):67~84
RESEARCHONTHEGENETICBASESOFHUMANAGGRESSION
JiLinqin
(FacultyofPsychology,ShandongNormalUniversity,Jinan,China)
Abstract Likemostofthehumanbehaviorsgeneticsemergedin1990sprovedestwomainkindsofdesignstheaggression,thatis,twinstudyandadoptionstudy.Thehehavior,especiallyseriousorlife-course-persistentaggressionorantisocialbehaviorTherewereinteractionsbetweengeneticfactorsorgenotypeandenvironment,specifically,therewasstrongerimpactofnegativeenvironmentonaggressionamongasubpopulationathighergeneticrisksthanamongindividualsatlowergeneticrisks,andamongthosewithenvironmentaladversities,somegeneticfactorsmaybemorelikelytoleadtoaggressionandantisocialbehaviors.Allofthefindingshadthierimplicationforaggressionintervention.Atlast,severalcaveatsweresuggestedinunderstandingandinterpretingtheheredityofhumanaggression.
Keywords aggression; heredity; behavioralgenetics; interaction
(上接第52页)
THEADOLESCENCE-LIMITEDEXTERNALINGPROBLEMBEHAVIORS
ChenGuanghui HouZhongwei ZhangWenxin
(FacultyofPsychology,ShandongNormalUniversity,250014,Jinan,China)
Abstract Thegapbetweenbiologicalmaturityandsocialmaturityengenderstheadolescence-limitedexternalizingproblembehaviors.Thedisappearingofmaturitygapwillgraduallyteminatethebehaviors.Therearemanycontroversiesonitsdevelopmentalcharacters,developmentaltrajectory,andinfluencingfactors.Thelongitudinalstudy,thetrajectoryanalysistechniqueandthebasedmulti-reporters’methodaregoodtoolstoresearchtheadolescence-limitedexternal2izingproblembehaviors.
Keywords theexternalizingproblembehaviors; maturitygap; delinquentpeers; thelongitudinalstudy
正在阅读:
遗传学论文08-28
150单选100多选答案全11-14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第2版-源代码109-20
信访制度汇编12-02
2号线9标 佛祖岭停车场 及 光谷广场主变 - 图文05-16
VIDEO是什么意思02-09
疟疾比武试题及答案10-01
欢迎到我家来做客作文500字06-20
勇敢伴我成长作文400字07-15
8.16赫畅速记稿05-10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遗传学
-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