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南大学539应用心理学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更新时间:2023-05-07 08:3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2017年东南大学539应用心理学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2)

2017年东南大学539应用心理学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11)

2017年东南大学539应用心理学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20)

第1 页,共29 页

2017年东南大学539应用心理学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说明:本资料为2017复试学员内部使用,严格按照2017复试常考题型及难度全真模拟预测。————————————————————————————————————————一、简答题

1.社会规范学习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在教育系统中,社会规范学习指的是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规范所确定的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从而建构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即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其实质是:

(1)规范行为的发生

①依据行为的发生学原理,任何行为包括规范行为在内,其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情境作用条件。行为的生物学机能就在于主体对情境的适应。规范行为作为一种个人的社会行为,其产生情境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人际交往情境,它是对这种交往情境的适应性反应。没有人际交往情境,就不可能产生规范行为。

②人对环境的适应有生物适应与社会适应。个体的行为也分为生物性适应的本能行为与社会情境中的社会性适应行为。规范行为是主体对直接或间接的人际交往情境所产生的一种社会行为,是主体对社会情境作用所发生的一种社会性适应。人的行为具有社会性的鲜明特征。

③主体内部存在一种实现行为的价值取向选择的机制。这种行为的价值取向选择就是品德这种心理结构的机能。品德是人的社会行为取向的抉择机构。社会情境的作用,是规范行为发生的外因。品德结构及其对行为的价值取向的选择,是规范行为产生的内因。依据心理结构的构建主义观点(人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观点),这种内在机制及品德结构,不是先于人类个体的经验而存在,而是在社会规范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主体的构建作用而确立的。

(2)品德结构的构成要素

品德又称为品性或德性,是思想品质与道德品质的总称。它是在人类个体的生活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而不断构建起来的一种心理结构。品德结构是一种对社会规范遵从的经验结构,是通过个体对社会规范的认知学习、情感学习与行为方式的学习,完成知、情、行的整合而构建的。从动态的角度,品德结构是山规范行为的驱动心理因素、定向心理因素与执行心理因素这三种要素构成。

(3)品德结构的构建与社会规范遵从态度的确立

品德结构是在人类个体的生活及学习过程中,通过外在于主体的规范的影响而构建起来的一种心理结构。

①品德结构的构建,是以对规范的遵从经验的获得为前提的。规范的遵从经验,即与社会规范的要求相符合或一致的认识、体验与行为方式。品德结构的构建,是以这种对规范的遵从经验的获得及整合而实现的。

②品德结构的构建,是通过不断的学习而实现的。这需要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由片面到全面、由表层到深层的一系列的阶段变化。

第2 页,共29 页

2.信息加工观点是如何解释学习过程的?

【答案】随着信息理论、计算机模拟等研究的进展,人们试图将人类学习的过程与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进行类比。依据信息加工观点,所有的学习都是通过一系列的内在心理动作对外在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这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主要包括信息的输入、加工处理与输出。其中梅耶的学习过程模式是信息加工观点的代表。

①学习者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首先产生注意(A),通过注意来选择与当前的学习任务有关的信息,忽视其他无关刺激,同时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的原有知识(B)。

②新输入的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后,学习者找出新信息中所包含的各种内在联系(C),并与激活的原有的信息相联系(D)。

③被理解了的新知识进入长时记忆中储存起来(E)。在特定的条件下,学习者激活、提取有关信息,通过外显的反应作用十环境。

新信息被学习者注意后,进入短时记忆,同时激活的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也进入短时记忆。新旧信息相互作用,产生新的意义并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或者产生外显的反应。

3.简述操作整合阶段和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

【答案】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其动作特点有:

①动作品质: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

②分解动作联成整体,动作之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

③动作控制: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

④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

操作的熟练是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高度完善化和自动化。其内在机制是在大脑皮层中建立了概括的、暂时的神经联系。其动作特点有:

①动作品质: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②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

③觉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调整动作方一式。

④动作效能: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表现在紧张感、疲劳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

4.请阐述你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与应用的科学”这‘命题的认识。

【答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与应用的科学”这一命题根据确定教育心理学对象的依据而对教育心理学对象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①以学生学习作为研究对象的必要性。把学生的学习作为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本学科的

第3 页,共29 页

特殊性决定的。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二级学科,是从其母系学科——教育学与心理学中分离出来的。依教育的系统论观点及经验传递说,学生及其学习是教育系统三元统一体中的构成要素之一。把学生的学习作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既体现了教育心理与其他教育学科的联系,又体现了其区别。

②研究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及类型。教育心理学以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为研究对象,首先要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与类型。因为只有弄清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及类型,才能进一步去深入探讨学生学习的规律。

③揭示学生学习的规律。学习规律即学习的发生、变化及发展的必然性。教师与学生只有了解了这种学习的必然性,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学习和教学,才能完善或优化教学系统、提高教学成效。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是为教育实践服务的,是为了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成效服务的,为此必须揭示学生学习的规律。

④研究学习规律在教与学中的应用。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最终是为了改革教学体制,优化教学系统,从而提高教学的效能,加速人才的培养。这就不仅要研究各种学习规律,同时也要研究这些规律在教与学中的应用,以利于这些学习规律转化成为教与学的技术。只有这样,教育心理学才能更好地发挥在教育实践中的应有作用。

5.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答案】(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口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己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看法。

(2)这种在没有现成知识经验前提下的解释,并不是都是胡猜乱想,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真正地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的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已有知识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的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需要与学生共同就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做出某些调整。

(4)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看到那些与他们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6.美国和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1)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四个派别的发展,即联结派、认知派、联结一认知派以及人本主义学派,每个派别都有各自发展特点:

①联结派

第4 页,共29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jd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