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史

更新时间:2023-10-31 13: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以下为古籍摘句,请用现代汉语解释其含义,并说出其出处

1、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考工记》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为市场与居民区,市与朝各百步见方。

2、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九轨《周礼?考工记》王城内大道宽九轨,环城大道宽七轨,郊外大道宽五轨;诸侯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环城大道的宽度;其他“都”邑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郊外大道宽度。

3、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周礼?考工记》诸侯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环城大道的宽度;其他“都”邑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郊外大道宽度。

4、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管子?度地篇》筑城向上不要靠近高地,就可以有充足的水源,向下不要靠近潮湿低洼的地方就可以省去排水的沟渠。

5、日中为市,召天下之民,聚会天下货物,各易而退,各得其所。《周易?系辞》中午的时候形成集市,让天下所有的人都来进行交易,这样能聚集天下的财物,交易后了就能离开,都能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

6、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吴越春秋》一般古代的城市有内城和外城,郭指外城,也就是说建造内城是用来保卫君王的,外城是用来守护老百姓的。

二、名词解释

1、关厢城:随着商业与经济的发展,城乡物资交流日趋密切,在宋代以后于出城干道的附近形成的关厢地区,由于是自发形成,通常较为凌乱,有的发展为商业中心,又加修关城,另开城门,称为城市的一体。

2、马面: 加强城市防御能力的一种措施,中国古代外城墙每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突出部分,便于组织防守侧射火力。

3、瓮城: 中国古代为了加强防御,防止火药攻城,而于宋代前后设计出来的构筑物。在城门外又加一小套小城,前后城门均不对称,便于围歼入城的敌军。

4、蕃坊:官府集中建造房屋供外国人居住,并设判官一职,蕃长专门负责外侨管理和接待工作,蕃坊无明显界限,无任何防御设施,期间也有中国人居住,皆受中国行政当局的管理。 5、《平江图》:宋代平江府(苏州)的城市平面图,是南绍定二年(1229年)刻成的石碑,是我国最早的、最详细准确的城市平面图。这张宋代城市现状的实录,正确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的面貌,是研究古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

6、金墉城:汉魏洛阳城北三座小城,各有墙垣,边界为一整组建筑,城垣宽厚坚实,地势险要,起防御作用,是洛阳城的军事要塞。

7、瓦子:是一种娱乐场所及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附近还有妓院,位置一般多接近于闹市或城门处。

8、租界城市:所谓租界是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在某些城市划出的供外侨“居住”和“经商”的一定区域,中国政府不得干预。它是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各种侵略和罪恶活动的据点。

9、月城:

10、鼓楼:古代城市中设有报时钟鼓的楼阁,是当时城市管理的一项制度,一般在城市中心附近。 11、环涂、野涂:《考工记·匠人》记述的围绕王城城墙的道路,宽度为七轨。野涂是王城通向郊外的道路,宽度为五轨。

12、外廓:又称外城。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为城外围的防护设施。外廓内有工商业及其居住区等。

13、国都:又称都城。一国之首都。国家最高统治者及国家最高政权机构所在的城市。如北京为明、清两代和现代中国的都城。

14、草市:草市,就是民间集市。“草市”是六朝时代,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它的出现,说明商业得到了发展。

形式特征:六朝时期,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 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宋代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和服务设施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主要集中在市的发展。 三、填空:

1、 洛阳 ——东周时(前8-7世纪)曾为都城 。由于其在政治、经济上地位重要,此后还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等朝代定都于此,史称 九朝古都 。 2、开封城内河道较多,有汴河、蔡河 、金水河 、 五丈河 ,通过三套护城河相互沟通,号称“四水贯都 ”

3、北魏洛阳的规划师 李冲 、 隋唐长安和洛阳城的设计者是 宇文恺 、金中都的规划师是 、明北京的规划师 徐达、 。

4、九边重镇是明代北方长城沿线军事设防的总称,东起鸭绿江,西至 嘉峪关 ,有辽东镇、蓟镇、宣府镇、 大同 、 山西 、 延安 、宁夏 、固原 、甘肃镇 5、陪都:国都之外另设的都城。如东汉的国都在洛阳,定 长安 为西都。唐代国都在长安,定 洛阳 为东都。近代中华民国首都南京,抗战时定 重庆 为陪都。

6、罗马的历史大致分为 伊达拉里亚 、 罗马共和时期 、 罗马帝国时期 三个时期 7、《周礼·考工记》中有关周代王城规划制度的记载是:“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 , 经涂九轨 。 左祖右社 ,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8、在中国古代城市中有“八大古都”之称的是商丘、安阳、西安、洛阳、北京、南京、 郑州 、 杭州 。其中有“六朝古都”之称的是 南京 。八大古都洛阳(从夏朝始)、郑州、安阳、西安、开封、南京、杭州和北京。 9、唐代国内最大的商业城市有三个,即 广州(番禺) 、 扬州(江都、广陵) 、 汴州 (开封) 。 10、西汉时对外贸易有所发展,在“丝绸之路”沿途出现了一系列的国际性贸易城市,有“河西四郡”之称的城市是酒泉、武威、张掖、敦煌。

11、宋以后,中国城市中商市的分布突破了集中市肆的方式,而是沿一些街道分布,形成繁华的商业街。 12、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及早期的封建社会的城市大都分布在经济发达的黄河下游一带;隋唐至北宋,形成军政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的局面,军政中心在关中或中原地区,而经济中心在江淮地区。 13、下列古代书籍是记述哪些城市历史的,南宋临安志: 杭州 ,平江城坊考: 苏州 。

选择题:

1、北魏是 B __建立的王朝。

A.蒙古人 B.鲜卑人 C.辽人 D.西夏人

2、在我国古代大城市中为典型的不规则形平面的都市是 C、E __;在曹魏邺城之后,第一个平地新建的,也是我国典型的严整布局的都城是 B __。

A.北魏洛阳 B.隋唐长安 C.宋开封 D.元大都 E.明南京 3、唐代国内最大的商业城市有三个,即广州、扬州、 A __。 A.汴州 B.徐州 C.杭州 D.益州

4、在中国古代城镇中,号称四大镇的朱仙、汉口、佛山、 B __,实际上已是规模很大的城市。

A.自贡 B.景德 C.宜兴 D.博山

5、为几个帝国主义共同占据下由“租界”发展起来的大城市有 A__等。 A.上海、天津、汉口 B.上海、青岛、大连 C.天津、青岛、哈尔滨 D.青岛、大连、汉口

6、由某个帝国主义或先后在一个帝国独占下发展起来的新城市有 B __等。 A.上海、天津、汉口 B.青岛、大连、哈尔滨 C.上海、青岛、大连 D.青岛、大连、汉口 7、唐代最大的通商口岸和贸易城市是 A__等。 A.广州、泉州、扬州 B.广州、汴州、扬州 C.广州、泉州、宁波 D.广州、扬州、宁波

四、简答题

1、分别从城市形制、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及用地比例等方面分析东汉洛阳与西汉长安的不同之处

东汉洛阳 西汉长安 形制 规划“九六城” 不规则斗形

布局 择中立宫,有中轴线,宫城集中 放弃择中,选择分散

分区 分区明确,市场分散 分工不明确,市场较集中 用地 用地比例适度(宫殿区占1/3) 宫殿区占2/3,居住分散在周围 2、画出曹魏邺城的平面图,并简述其规划布局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影响

规划特点:1.中轴对称,左祖右社,前朝后寝布局

2.功能分区明确,统治阶级同一般居民严格分开 3.宫苑结合

4.道路系统功能明确

5.中轴线对称布局的手法从局部扩大到全城 对后世的影响意义:

1.有明确的分区,将统治阶级与居民严格分开。既继承了古代城与廓的区分,也继承了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且区分更为明确

2.整个城市布局将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把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从一般的建筑群,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

3.使用宫苑结合的布局手法,使方正的规划与自然有机结合

3、 画出隋唐长安城的平面简图,并说出其规划要点和规划思想

总体布局:1.中轴对称

2.宫城居中偏北,前朝后寝,三重城墙 3.功能分区明确,并设夹层,“宫民不相参”

4.道路系统为严整的方格网,道路过于宽敞,没有完全按实际交通需要出发。

5.城内有两处集中的市:东市、西市 6.设有水系、园林

规划思想:1.隋唐长安城的规划,仍是继承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传统,由于完全是新建,这种传统的布局方式表现得更为明显,而且有所发展。 2.城市布局上,不使“宫殿与居民相参”的意图十分明确

3.隋唐长安城市规模、道路宽度、坊里面积都大得惊人,远远超过了实际需要,处处以大来反映当时大一统的强大威力。

4.城市布局有一定的数字概念,每边开三门,一般门均有三个洞。 5.隋唐长安的规划思想受“风水、八卦”的影响。

4、 元大都/明清北京城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周礼·考工记》

元大都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大都西面平则门内建社稷坛,东面齐化门内建太庙,商市集中于城北。这种布局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传统规划制度。大都的街道很整齐,街道分布的基本形式是:通向各城门的街道组成城市的干道。

明北京以元大都为基础改建,具有京城、皇城和宫城三重城墙。整个都城以宫城为中心。皇城前左(东)建太庙,右(西)建社稷坛,并在城外四方建天(南)、地(北)、日(东)、月(西)四坛。皇城北门的玄武门外,每月逢四开市,称内市。这完全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传统城制。宫城在皇城中,布局严整,整个宫城用“前朝后寝”的形制,最后有一御花园。在城市布局艺术方面,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运用了强调中轴线的手法,造成宏伟壮丽的景象。

清北京的整个城市布局较明北京无变化,全沿用明代的基础。 5、《周礼考工记》对古代都市规划的影响

《周礼》的城制对古代城市具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能把它作为一条贯穿古代城市规划的主线,因为这种影响并不是在所有的城市都体现出来的。春秋战国留下来的一些城址如齐临淄,燕下都等均很难看出《周礼》城制的布局痕迹。而隋唐长安则更多的体现出“城制”,如旁三门、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宫城居中(但偏北)而市却在宫南。元大都比较全面的体现了“城制”的布局,甚至可以说它的规划指导思想就是“城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的明北京城,明初新建的南京宫城部分,及中都(凤阳)也都较多的体现了“城制”的有关规制。从这一历史现象中,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周礼》城制是在汉以后的一些按规划新建的都城中体现出来,是随着儒教受统治阶级的推崇程度而日益明确。

(1)周王城的规划意匠与“井田制”的土地制度有关。井田的基本单位——夫,即一农夫所受之一百亩耕地,被用来作为城市规划用地的基本单位。(2)按封建等级,都城有大小,其中道路宽度也不同。(3)当时已会定水平并运用简单的天文知识来定朝向方位。(4)轴线对

称布局。(5)士大夫贵族的宅第为“前堂后寝”。(6)建筑的油漆色彩也有等级规定,天子柱瓦用丹色,诸侯用黑色。

6、画出元大都的平面图,并简述其特点

1.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理论和方法——三套方城、中轴线对称、宫城居中。

2.规则的宫殿与不规则的苑囿有机结合。

3.完善的上、下水道,满足运输,人民用水和上下排放 4.周密的规划:(1)测量(2)设置下水道(3)统一规划,分期施工,工作周密(4)

多国工匠配合

7、唐长安和汉长安的比较

(1)汉长安的修建事先并没有完整的规划,而是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的。而唐长安是由宇文凯规划的,没有变。

(2)汉长安由于是逐步形成的,所以没有功能分区,宫殿与平民居住群相混杂。而唐长安则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宫城、皇城居中偏北,被外城三面包围,使“官民不相参”。

(3)唐长安、汉长安的一半居住区是较为相似的,汉代称闾里,里四周有墙,每面有门,闾是里的内门。里内设“弹室”,专管弹压平民。唐代实施坊里制。

(4)汉长安为了配合地形及现状,城平面呈不规则矩形。而唐长安为了体现王朝气象,规划的方方正正,十字路网,很规整。

(5)汉长安由于地势较高所以吃水、用水较困难。隋唐长安在选址时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将宫城皇城选在了地势较低之处,城市规划也考虑了水系和绿化。其水系较成系统,除供饮用外,在园林绿化上的意义也很大,水的良好条件,使唐长安的园林绿化水平远比汉长安高。

8、列出中国历史主要朝代及其都城名称

9、 中国古代不同类型城市选址特征及其原因 按城市性质职能分类:

1、手工业中心城市。这种城市多具有某种手工业的特殊的经济地理条件,一般也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便于商品的运输:纺织中心――松江,陶瓷业中心――景德镇、宜兴、博山,制盐业中心――自贡

2、国内商业中心城市。这类城镇多具有优越的交通条件,古代商品运输大量依靠水运,因此这类城镇多在通航的天然河道近旁或两河交汇处。如大运河沿线扬州、淮阴、临清、天津;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的重庆,长江与汉江交汇处的汉口等。

3、海外贸易中心城市。这类城市,历代以来就是海外贸易港口,交通地理条件优越,多系较大河流入海处,有天然河港,有广大的内河腹地。如广州位于珠江口,宁波位于甬江口。 4、防卫城堡。这些城堡的选址,多从军事防御要求出发,城镇规模并不大,多一次建成,有深沟高垒的防御设施。沿长城“九边重镇”大同、宣化、榆林、山海关;沿海防卫所威海卫、金山卫、镇海卫。

5、集镇。一般在农村居民点的基础上,由于商业和手工业的发达而扩展,从农村居民中分离出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jd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