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G区域供气与LNG瓶组供气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更新时间:2023-03-09 08: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LPG区域供气与LNG瓶组供气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2010-03-02 17:46:29|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我国正在实施“西气东输”、“海气引进”及“俄气南供”等大型燃气工程项目,将为许多城市能够利用上天然气创造条件,随着天然气的广泛应用,

其清洁高效越来越受到用户的认可。

为了能使人们更快地用上天然气,一般采用液化石油气瓶组、液化石油气混空气、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以及液化天然气瓶组等非管输供气作为过渡气源,为管输天然气的到来打下良好的基础。这里

仅就LNG瓶组供气和LPG区域供气加以探讨。

LPG区域供气技术在国内应用比较早,技术比较成熟,尤其在南方应用极为普遍。LNG供气技术随着大型LNG接收站及LNG液化站的建设,其应用条件已逐渐成熟。新奥燃气目前已建成多个LNG储配站,并准备建设天然气液化工厂,这样新奥燃气基本形成了从LNG液化生产、非管输储运、下游城市项目储配气化、卫星城镇瓶组气化、天然气配气管网输配及终端用户的供气的LNG供气链,本文结合LNG

的瓶组气化技术,探讨LNG瓶组供气与LPG区域供气的技术经济比较。

1 不同用户规模的LPG供气方式

1.1 LPG的供气方式

目前城镇燃气采用管道供应LPG较为普遍。管道供应LPG方式主要分为LPG气相供气和LPG混空气(LPG—AIR)两种。本文将按照不同LPG供气方式,着重阐述各自的供气规模,为后面对比LNG瓶

组供气方案提供比较的对象。

(1)LPG气相供气方式

常见的LPG气相供气方式有自然气化式瓶组供气、强制气化式瓶组供气、储罐储存型气相供气三种方式。当供气规模较小、供气半径小、居民用户供气户数少时采用瓶组自然气化式供应方式,供气户数一般不宜大于200P。当规模较大或供气牛径较大时可以采用瓶组强制气化式瓶组供气方式或储罐储存型LPG气相供气方式。一般当供气规模小于1000户时,采用强制气化式LPG瓶组供气方式;当供气规模大

于1000户时,可采用储罐储存型LPG气相供气方式。

(2)LPG-AIR供气方式

LPG与AIR混合成符合城市燃气标准的LPG混空气,可成为直接供给居民用户的气源。LPG-AIR混合方式具有很多优点,与LPG气相供气方式相比,降低露点,避免输气管网中出现再液化现象,故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管道输送,大大提高了供气规模,并可以把LPG中的重组分和AIR混合气化。LPG—AIR

混合气的特性与天然气相似,接近12T,且一定比例的混合气与天然气具有互换性。

1.2 LPG气相供气方式与LPG-AIR供气方式的比较

LPG气相供气方式的供应规模不大,特别是采用成份不稳定的国产LPG时,管道输送过程中会再液化,且LPG气相供气方式不宜采用中压供气,限制了供气半径。LPG-AIR方式可大大降低了混合气的露点,亦可以采用重组分较多的LPG,亦可以采用中、低压两级供气,可以实现远距离输送,可作为中型或大型商业用户的气源。当居民供气户数为5000户时,采用LPG气相直供方式的储罐储存型LPG气相供气方式,在平均每户建设费用与单位燃气可比价格、工艺复杂程度等方面优于LPG—AIR供气方式。但考虑供气安全性、建设规模留用发展余地等方面,LPG—AIR供气方式优于LPG气相供气方式。因此一

般当居民供气户数大于5000户时,应主要考虑采用LPG-AIR供应方式。

2 LNG瓶组供气方式

LNG瓶组供气方式是将LNG钢瓶在LNG接受站或液化工厂及LNG城市项目储配站灌装,而后运输至卫星城镇瓶组气化站,经气化、调压、加臭和计量后,向用户供气。目前我们在对国内外多家LNG钢瓶生产厂家进行性价比后,初步选定了韩国HanBee公司生产的LNG钢瓶,选用DLV/VLC175的钢瓶,其主要参数为水容积175L,装液容量165L,可充装折合气态天然气133m3,最大小时气化量为20m3

/h。

LNG瓶组气化工:艺是凭借钢瓶外壳内壁亡焊接缠绕升压线圈,当打开内装升压节省调压器和出口阀门时,瓶内自增压至0.3MPa,LNG进入汽化器气化,当钢瓶内的压力降至0.25MPa时,由自控系统控制电动低温截止阀进行两路自动切换,并将用完的一路上的所有钢瓶的出口阀门关闭,实现连续

的供气。其工艺流程详见图1。

图1 LNG瓶组供气工艺流程 LNG瓶组供气压力范围0.3MPa~0.003MPa,可以采用中、低压两级供气,可以实现较远距离输送,通常建议居民供气规模由1000户~10000户,也可以满足中小型

商业用户的用气需求。 3 按用户规模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以下按照不同供气规模,将LNG瓶组供气与不同的LPG供气方式进行经济比较。

基本设计数据: (1)LNG热值 9260kcal/m3 (2)LPG热值 23000kcal/m3 LPG混气热值 12000kcal/m3 (3)民用牦气定 55万cal/人·a (4)户均人口 3.5人/户 (5)取月高峰系数 K1=1.2

日高峰系数 K2=1.2 时高峰系数 K3=3.2 3.1 1000户左右供气规模的比较

LPG供气采用强制气化式LPG瓶组供气方式,主要设备有50kgLPG钢瓶,气化器,调压器,

切换器等。

LNG瓶组供气站主要设备:LNG钢瓶,空温式汽化器,调压器,加臭机,控制台及低温阀门等。 储气量按2天的用气量计算,需要钢瓶数量见表1。LPG与LNG气化站的投资比较见表2。

表1

供气方式 高峰月日均用气量 单个储气量 数量(个) 设计数量(个) LNG瓶组 820m3/d 133m3 6 12 表2 万元 序号 1 2 3 4 LPG投资 12 51.5 75 17.5 LNG投资 11.5 42 77.2 26.5 157.2 2.8 1570 LPG瓶组 330m3/d 21m3 16 32 项目 土建投资(建筑、围墙和道路) 站内设备投资(设备、配管、消防、通讯和安装) 外网及户内安装 其他费用(设计、试运行、管理费) 5 总计 156 6 销售气价(元/m3) 7 1560 7 平均每户建设成本(元/户) 由此可见,供气规模在1000户时,LNG瓶组供气与强制气化式LPG瓶组供气的投资相当,气价较LPG低,但LNG无明显的经济优势。 3.2 5000户供气规模的比较 LPG供气采用储罐储存型LPG气相供气方式,主要设备有2台20m3LPG储罐,电热水浴式气

化器,调压器,切换器等。

LNG瓶组供气站主要设备:LNG钢瓶,空温式汽化器,调压器,加臭机,控制台及低温阀门等。 LNG储气量按2天的用气量设计。需要钢瓶数量见表3。LPG与LNG气化站的投资比较见表4。

表3

供气方式 高峰月日均用气量 单个储气量 数量(个) 设计数量(个) LNG瓶组 3577m3/d 133m3 27 54 表4 万元 序号 1 LPG投资 110 LNG投资 12 LPG瓶组 1440m3/d 4711m3 1 2 项目 土建投资(建筑、围墙和道路) 站内设备投资(设备、配管、消防、通讯和安2 装) 3 4 5 6 80 120 外网及户内安装 其他费用(设计、试运行、管理费) 总计 销售气价(元/m3) 375 80 722 7 1440 5 310 95 537 2.8 1077 平均每户建设成本(元/户) 由此可见,供气规模在5000户时,LNG瓶组供气投资低于储罐储存型LPG气相直供的投资,气价优势明显,因此LNG瓶组供气比储罐储存型LPG气相供气方式经济,而且容易被用户接受。 3.3 9000户供气规模的比较 LPG供气采用LPG—AIR供气方式,主要设备有3台20m3LPG储罐,电热水浴式气化器,调压器,切换器等。 LNG瓶组供气站主要设备:LNG钢瓶,空温式汽化器,调压器,加臭机,控制台及低温阀门等。 储气量按2天的用气量计算。需要钢瓶数量见表5。LPG与LNG气化站的投资比较见表4。 表5

供气方式 高峰月日均用气量 单个储气量 数量(个) 设计数量(个) LNG瓶组 7382m3/d 133m3 56 112 表6 万元 序号 1 LPG投资 112 LNG投资 30 LPG瓶组 5696m3/d 4711m3 2 3 项目 土建投资(建筑、围墙和道路) 站内设备投资(设备、配管、消防、通讯和安2 装) 3 4 260 280 外网及户内安装 其他费用(设计、试运行、管理费) 650 160 1182 3.8 1313 3 0 600 110 1025 总计 6 销售气价(元/m3) 2.8 1137 平均每户建设成本(元/户) 由此可见,供气规模在9000户时,LNG瓶组供气比LPG—AIR供气方式投资低,但LNG供气除了气价稍有优胜外,无明显的经济优势。 4 结 论 通过下图的分析可知,LPG瓶组供气方案与LNG瓶组供气方案各有其适用条件,当供气规模1000户时,及供气规模达到1万户时,两者的平均每户建设成本相近当供气规模在1000户到1万户之间时,LNG的平均每户建设成本比LPG低,投资相对经济。从图2可以看出,平均每产建设成本与户数的关系。

综上所述,LNG瓶组供气不仅技术可靠,而且在1万户之内的公顷规模时,相比LPG区域供气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因此,LNG瓶组供气方式适用于已建LNG储配站城市的卫星城镇的供气,并对扩

大LNG的下游用气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ja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