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近代史历年问答题整理(2011.1-2016.10)

更新时间:2023-09-20 16:15:01 阅读量: 医药卫生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46.试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答:(1)资本—帝国主义操纵中国经济命脉,控制中国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阻碍中国进入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在政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中国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6)人民毫无政治权利,生活极端贫困化。

27、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颁布的两个重要纲领及其特点。

答: 太平天国重要纲领及特点?太平大国定都天京后.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 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 1853 年冬.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与以往农民起义提出的“均贫富,等贵贱”和“迎闯王,不纳粮”等相比,《天朝田亩制度》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深度,应该说这个纲领比历代农民起义所提出口号的思想内涵更为深刻。 太平天国后期,洪仁开提出了《资政新篇》,作为统筹全局的建 议。《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是: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制定法律、制度。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在思想文化方而,提出设新闻官、新闻馆;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

46.《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其性质是什么?

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习、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允许外国人为天国献策,但不得毁谤国法。性质:它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 1.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答: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2分)

太平天国的失败还在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其信奉的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不能正确指导革命斗争。(2分)

太平天国领导人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本质也缺乏理性认识。(2分)

3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 答: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历史任务: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这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

①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②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41.中日甲午战争后,严复提出的救亡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21 答:严复《天演论》的主要思想是:

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严复大声疾呼,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而竞争,中华民族也不能例外,中国如果不能自强,就会“弱者先决”,亡国灭种,失去民族生存的权利,这些言论对中国人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42. 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弱点和局限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38 答:(1)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2分) (2)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2分) (3)第三,脱离人民群众。(2分)

42.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37

答: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却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戊戌维新运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43.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存在的历史局限性是什么?3-46

答:由于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性,革命派未能对中国民主革命一系列根本问题作出完全正确的回答。

(1)第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不仅不敢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帝口号,反而希望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2)革命派停留在对民主制度的形式理解上,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认识,其方案也不十分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 (3)革命派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对封建主义联系起来,从而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46.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进行论战的意义及革命派的局限性 论战焦点: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社会革命; 意义:

这场规模空前的论战以革命派的胜利告终。这场论战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

第二,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学说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为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局限性:

由于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性,革命派未能对中国民主革命一系列根本问题作出完全正确的回答。

(1)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不仅不敢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帝口号,反而希望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2)革命派停留在对民主制度的形式理解上,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认识,其方案也不十分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 (3)革命派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对封建主义联系起来,从而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4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第一,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笫三,传播了新知识,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第四,引起了社风气和价值观的变化。

26.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

答:洋务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其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

(1)兴办近代企业。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主要有: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等;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的同时,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兴办民用企业,主要有:开平矿务局、轮船招商局、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

(2)建立新式的陆军和海军。主要有: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湘军,并用洋枪洋炮装备军队;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建成福建、广东、南洋、北洋水师,北洋水师为其海军主力。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创办的新式学堂主要有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军事学堂。 41.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习西方发展一些近代企业,目的是

要维持行将毁灭的清朝封建统治。

(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目的是控制和操纵清政府,洋务派仰仗西方列强来达到“求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办的新式企业在管理方面仍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使洋务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4)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的阻挠。

31、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清王朝,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2)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在理论上解决了革命目的问题。但是,民权主义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

(3)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 。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但是,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

1. 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第一,它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分)

第二,它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2分)

第三,它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2分)

第四,它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变和人们精神的解放。(2分) 第五,它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2分)

41.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是什么?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27.为什么说1912年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政权。

2、其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 3、临时参议院分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27.1926年至1927年,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和战略方针。

答:北伐直接打击的目标是北洋军阀,主要有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势力.

国民革命军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首先向湖南、湖北进军,长驱直进,迅速消灭北洋军阀中最薄弱的一环——吴佩孚的主力,争取张作霖、孙传芳两部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中立;待两湖战场取得胜利后,再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部;最后,北上解决实力最为雄厚的张作霖部. 43.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71 答:(1)第一,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北伐胜利的重要原因。(2分)

(2)第二,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2分)

(3)第三,北伐战争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特别是其军事顾问帮助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2分)

28、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答: 五四运动的特点及意义。 第一,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第二,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第四,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 第四,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运动.

第五,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历史意义:

1 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3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43.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由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领导的思想启蒙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新文化运动以磅礴的气势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及其伦理道德,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

(2)在思想界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中极大地破除了封建主义的束缚,成为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3)它为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迅速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随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潮流,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从而为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迅速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6.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1、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和剥削,革命性最强。 2、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力量和传播先进思想。

3、主要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同农民有着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3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特点:

(1)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按照列宁建党原创建立起来的。

(2)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意义:

1、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了可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使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司令部。

2、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目标,革命前途和胜利之路。

3、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32.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1)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2)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

(4)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扩大了红军和党的影响。 (5)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28.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答:(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2)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同近代以来历次反侵略战争最大的区别。

(3)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得到了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44.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6 119 答:(1)第一,全国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2分) (2)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2分) (3)第三,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问时又不惧怕战争。(2分) 3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牵制和抗击了日军主要兵力,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 为盟军完成战略转折和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3、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中国军队出国作战,不仅打击了日军,还对盟军给予了实际支援。中国为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伟大贡献。

3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答:(1)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这是基本的、主要的;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必须坚决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3)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先着重党思想建设,党内斗争中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等。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创建,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个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

3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有: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1)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 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 反革命势力的分化瓦解 3) 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援助

47.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主要表现。 答案:(1)重庆国共谈判和政协会议期间,各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共同努力。

(2)在国民党当局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时,民主党派中的大多数同共产党保持一致,拒绝参加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反对国民党炮制的 “宪法”。

(3)民主党派的许多成员积极参加和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民盟李公朴、闻一多,杜斌丞等为此被国民党暗杀。)

(4)在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并且取得节节胜利的形势下,1948年初,各民主党派都公开宣言,站在人民革命一边,同共产党一道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29.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考验。 答:(1)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3)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4)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30.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答:(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 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

(2)步骤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立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30、1979 年 3 月,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及坚持这些原则的重要性。

答: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思想。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33、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

1、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956年我国和平的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关系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2、提出了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基本关系.1956年八大前夕,毛泽东撰写了《论十大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十项基本关系做出了总结,提出了以苏联为鉴,社会主义建设要走中国自己的道路的命题,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开始.

3、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策略.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做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之后主席又在各地讲话谈这个问题.

4、在文化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这是毛泽东于1956年提出的,1962年周恩来又深刻阐述,调整了党的文艺政策.

5、在外交上毛泽东晚年提出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比较符合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 6、在国防军事领域,形成了毛泽东国防军事思想“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人高度重视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高度重视人民战争,高度重视国防安全,“大三线建设”调整了战略布局提高了西部地区的工业交通水平,高度重视尖端科技和武器装备的研制,毛泽东时代中国搞出了”两弹一星“搞出了洲际导弹,搞出了超音速歼击机、搞出了核潜艇,搞出了杂交水稻、大型计算机、大型装备制造业、复方青蒿素等卓越的国防和科技成果,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的基础也是毛泽东时代打下的.

30.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一文的意义。

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从经济和政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45.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历史意义是什么?10-198 答:(1)其一,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是一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3分)

(2)其二,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3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5-93 答:(1)第一,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2分) (2)第二,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为迎接抗日救亡新高潮准备了条件。(2分) (3)第三,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2分) (4)第四,播撒了革命的火种。(2分) (5)第五,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2分)

47. 毛泽东关于正确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学说的主要内容及意义。9-174

答:1957年,毛泽永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3分)

前者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后者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 这一学说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3分)

44.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特点是什么? 答:(1)它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2)它第一次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3)这次起义虽然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及时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起义部队在农村中从小到大地开展游击战争,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道路,是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起点。 (4)三湾改编,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铸就了人民军队的灵魂——永远听从党的指挥。

4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一,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同近代以来历次反侵略战争最大的区别。

第二, 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46.试述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历史地位。 答:(1)中华民族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最早举起反法西斯斗争的义旗,并以举国奋战最早开创了二战反法西斯的亚洲战场,中国战场的积极作战钳制了日军的行动,使其南进计划被迫推迟,为亚洲各国的反法西斯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中国战场的作战使日本北攻苏联的计划被迫搁置,避免了两线作战的严重威胁,集中力量与德国法西斯作战,可以说没有中国战场的牵制,盟国”先欧后亚”的战略实施根本无从谈起,世界反法西斯的进程将被改变。

43.简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1)全国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2分)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2分) (3)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2分)

46.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毛泽东如何论述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

答:毛泽东于 1938 年 5 月 26 日至 6 月 3 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毛泽东在总结抗日战争初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民党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 中国共产党内部分人轻视游击战的倾向,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胜利的战略。 主要内容:

(1) 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中国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阶段,只要坚持持久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转弱为强。 (2) 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3)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胜利的战略。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不是 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侵略行为损害并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的同情与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获得世界上广泛的支持与同情。 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 43.

41.辛亥革命失败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发动了哪些主要斗争? 发动“二次革命” ;组织“中华革命党”;发动护国战争;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45.简述《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历史地位的评价。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实事求是的评价了毛

泽东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这是决议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内容,决议指出,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决议既对多年来的“左”倾错误和毛泽东几年的错误作了科学的分析和批评,又坚决的维护了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维护了毛泽东的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46.试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耍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47.试述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的指导方针。

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政治建设上,继续加强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继续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逐步制定完备的法律,建立健全的法制

45.1952年我国开展的“三反”“五反”运动的内容是什么? 1)“三反”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三反”运动是指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这次运动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挽救了犯错误的同志,清除了党的队伍和国家干部队伍中的腐化分子,对于在执政的条件下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促进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廉政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五反”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五反”运动是指1952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运动。这场运动打击了不法资本家严重的“五毒”行为,在工商业者中普遍进行了一次守法经营的教育,推动了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工人监督和实行民主改革。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怎样认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仍占着显著的优势. ⑵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⑶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 ⑷帝国主义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 ⑸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⑹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有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中华民国; 第三,辛亥革命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风气的新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43.1911年保路风潮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1911年5月,清政府为筹集借款,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将粤汉、川汉铁路的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引起了川、粤、湘、鄂四省民众的强烈反对,保路运动由此发生。四川总督赵尔丰下令向请愿群众开枪,打死30多人,广大群众忍无可忍,掀起了全川的武装暴动。

41.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案:从1906年到1907年,革命派以《民报》为主要阵地,改良派以《新民丛报》为主要阵地,进行了一场民主革命基本问题的大辨论,焦点集中在三个方面:①是革命,还是保皇;②是推翻清政府,创立民主共和国,还是实行君

主立宪,维护清政府;③是否保存封建土地所有制。这场论战的实质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同改良派的两条政治路线的大搏斗。在论战中,革命派充分揭露了改良派“忠君保皇”的反动实质,捍卫了民主革命的纲领和原则,夺取了当时思想战线上的领导权,从而为辛亥革命作了重要的思想和舆论准备

41.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三民主义的新阐释是什么?

答: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阐释。

1.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强调了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而不是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3.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的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并提出了改善工农生活状况。

新三民主义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基本纲领是一致的,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42.1927年建立的国民党南京政权实行独裁统治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1.为了镇压革命和消除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2. 为了镇压革命和消除异己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全国性的特务组织;

3.为了控制革命,禁止革命运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规定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分设甲长、保长; 4.为了控制言论,剥夺人民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4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是什么?

答: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三大经济纲领:(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2)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主义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3)保护民族工商业。 4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的新中国经济工作方针是什么?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

国家要从多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经济成份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共同纲领还指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单位,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营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根据必要和可能,鼓励私人资本向阎家资本主义发展。” 4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的新中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什么? 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各少数民族均有发展其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

(4)人民政府应帮助各少数民族的建设事业,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2.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什么?

发展进步势力。进步势力主要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争取中间势力。中间势力主要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孤立顽固势力。顽固势力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43.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及其性质是什么? 第一是互助组,这是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经济组织。

第二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娃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 第三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

45.中共十三大制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是什么?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7.统一战线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之一,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这是基本的、主要的;-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有时还包括与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的联盟,这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率领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和政治教育,对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1. 井冈山根据地创建的历史意义。

答: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共领导的其他各地的武装起义树立了榜样。(3分)它从实践上开辟了一条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党深入农村,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代表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3分)

2. 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

答:第一,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2分)第二,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其必要的工作安排;(2分)第三,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对其中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且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予恰当的政治安排。(2分)

3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

1、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地建立起来,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

2、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对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深刻的社会变革。

42.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答:(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2)注意从中国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实际上初步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4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及争取中间势力的条件是什么?

答:(1)“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是策略总方针的内容。 (2)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3)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步地取得胜利。

44.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特点。

答: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45.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毛泽东提出的关于经济建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答:1.提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道路; 2.提出用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的方式来解决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社会基本矛盾; 3.提出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4.确立把实现四个现代化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

5.提出要正确处理各种经济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42.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的地位意义:(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继续革命的精神。(2)使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3)它解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44.抗战初期的平型关大捷及其意义是什么?6-109

答: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多辆,这是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44.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形势发生的新变化是什么? 答:(1)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力量都有壮大。全国人民渴望国内和平、民主、团结。

(2)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国民党集团,坚持独裁内政发展,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老路。中国面临两个命运和前途的斗争。

(3)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日益尖锐。

44.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一,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发展,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团结。

第二,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内战方针,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 第三,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曰益尖锐。

45.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是什么?

1、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这是基本的、主要的、

2、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有时还包括与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的联盟,这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

必须坚决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

42.中国工农红军铸就的长征精神是什么?

(1)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的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2)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3)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4)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5)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46.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是什么?5-85

答:早在1928年10月,毛泽东就写作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科学的回答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一、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二、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客观条件: 1、国民革命的影响。

2、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三、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主观条件: 1、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2、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

在这两篇文章中,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45.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存在的三种建国方案是什么?7-124 答: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日益尖锐。

(1)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2)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3)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47.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笫四,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受到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和遏制,只有社会主义的苏联能够援助中国,这一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47.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指导方针是正确的,由此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点的农业合作化道路。其基本原则和方针是:

(1)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及时将“组织起来”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

(2)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3)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4)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5)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在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围家应努力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 44.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

答案:1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的而不是突然的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2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

3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的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予恰当的政治安排

4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其特点是什么?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党在过渡时期有着两项互相联系的基本任务,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过渡时期总路线是革命和建设同时并举的路线,“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二者互相关联而不可分离。 47.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答:(1)1953年通过了党从新民主主义想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即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2)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

(3)具备了转变的条件。新民主主义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如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等等。这些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4)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解决土地问题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民主革命胜利后,必须不停顿地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45.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是什么?

目标: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

步骤: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42.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三类代表人物。

答案: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队伍,主要由三种类型的人物所组成:

首先,是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代表人物为李大钊、陈独秀。他们在五四运动之前,就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在中国当时的思想界颇有影响。五四运动以后,他们由提倡“民主”与“科学”转而开始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成为了中国社会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其次,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代表人物为毛泽东、周恩来等。

同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还有杨匏安、蔡和森、瞿秋白、邓中夏、恽代英等。 再次,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代表人物为董必武等。这些人原来与孙中山一起搞革命,后来逐渐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革命问题,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 ~3 z. 43.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阐述的中日之间相互矛盾的四个特点。()

答案:敌我力量的强弱,是侵略或被侵略的基本条件,也是速胜或持久的客观基础。敌强我弱,决定了战争的不可避免;强弱悬殊太大,又决定了中国之不能速胜,战争必须持久。

敌退步我进步是日本必败、中国必胜的主要根据。日本虽强,但战争是退步的,退步性和野蛮性是日本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中国虽弱,但是进步的,进步性是支持长期战争、争取最后胜利的主要根据。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就是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中国今日之抗日战争,就是在这种进步的基础上得到了持久战和最后胜利的可能性。

敌小国我大国,是敌我能否支持长期战争的主要条件之一。战争是双方力量的竞赛。日本国度较小,人力、军力、物力、财力均感缺乏,是在先天不足的基础上进行战争的,经不起长期战争的巨大消耗。中国是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是在雄厚的物质基础上进行战争的,战争愈持久,潜力愈能发挥,在持久战争中,能够赢得时间就能赢得胜利。

敌少助我多助,虽然是附随因素,然而它对战争的过程和结局能起重大影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由战争性质决定的。日本侵略中国,是不义之战,缺乏外援必将促使其加速走向死亡;中国是反侵略,是正义之战,又能得到广大的援助,则持久取胜将具有更为有利的条件。

45.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是非的主要标准。 答案: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是非的主要标准

1.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2.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是任何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产力标准。社会主义社会也应当是这样。

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为了民富国强。国强与民富,二者是密切联系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如何增强国家的物质基础,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对于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都十分必要和重要。

是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全社会成员过上好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这就是今天所说的“以人为本”。

总之,“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一个有机整体,既坚持了实践标准,又发展了生产力标准,是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进行深入考察和思考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28.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

1、将原有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

2、在部队中建立共产党各级组织,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 3、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部队内部实行民主管理。 43.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答:1927年8月7号,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保证中国革命的继续向前发展。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毛泽东在发言中着重阐述了农民问题和武装斗争对于中国革命的极端重要性。 八七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出路,为挽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 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29、遵义会议集中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意义。

答: 1935 年 1 月 15 日至 1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战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意义:遵义会议在及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 、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有关的转折点,标着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陕西子长县瓦窑堡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分析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特别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由日本侵华引起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瓦窑堡会议对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43.中共洛川会议制定的《抗日救同十大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937年8月,中共洛川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其主要内容是: (1)将已经发动的抗日抗战转换成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2)实行全国军事和人民总动员。

(3)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并适当改善人民生活。

(4)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在敌后开展独立自主山地游击战,在国统区防守发动抗日群众运动。

42.中共二大制定的纲领的主要内容。

答: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即当前阶段也就是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45.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答:(1)经济建设上,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3) 政治建设上,提出继续加强人民民主专政;加强民族团结;继续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制定完备的法律,建立

健全的法制。

47.中共八大如何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答:背景:(1)20 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 (2)1956 年苏共二十大次代表大会,批判了斯大林的严重错误和对他的个人崇拜,中国共产党不同意全 盘否定斯大林,也由此破除了苏联经验和教条的迷信,更加注意结合本国建设实际。 时间:1956 年北京 主要内容:(1)指出了国内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 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 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 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意义: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探索。 45.陈云在中共八大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是什么? 答:(1)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 (2)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3)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47.中共十三大的历史贡献。

答:中共十三大的主要贡献是系统地论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十三大指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十三大系统地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 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7.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答:(1)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了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2)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 (4)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

(5)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6)这次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中国从此迸人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4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什么?

鉴于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已经基本上胜利完成,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1979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会决定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明确党的思想路线,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和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7.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是什么?

答:1.理论意义2.实践意义3.政治意义4.经济意义5.社会意义6.人文意义7.国际意义8.创新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j7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