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收音机实验报告

更新时间:2024-04-08 23: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10级电气信息类电子工艺实习

一 超外差式收音机的基本原理:

1.1无线电的发送

人耳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约在20Hz—20kHz的范围,通常我们把这一范围叫音频,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比起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3×10^8m/s)是很慢的。,而且衰减的相当快,所以声音是不会传送很远的,要实现声音的远距离传送,首先应将声音的远距离传送,首先应将声音通过话筒(微音器)转化为音频电信号,音频电信号是不能直接向空间发射的,必须用音频信号去调制一个等幅的高频振荡才能实现声音的远距离传输,这个等幅的高频振荡才能实现声音的远距离传输,这个等幅的高频振荡叫载波。这里音频信号称为调制信号,经过调制的载波叫已调波,已调波经调谐功率放大器放大,由发射天线辐射到空间,声音广播(简称广播)发送的组成如图1.1所示。

图1.1 广播电视发送电路原理 音频放大器 载波发生器 调制器 高频功率放大器

1.2无线电的接收

接受过程与发送过程相反,它的任务时将空中传送来的电磁波接受下来,并还原成调制信号,经音频放大器放大推动扬声器发出声音。接收机的电路形式有两种,一种为高放式收音机,高放式收音机首先经输入回路选频放大器放大,再经检波和音频放大推动扬声器发出声音,高放式收音机具有灵敏度高,输出功率大的优点,但选择性差,另外高放级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10级电气信息类电子工艺实习

一般由二、三级组成,调谐比较复杂;另一是超外差收音机,其电路组成如下1.2所示。

1.3输入回路

图1.2 超外差收音机的组成

输入回路的作用是从各种无线电波和干扰信号中,选择出所要收听的电台信号,它是由绕在磁棒上的项圈L1和双联可变电容的输入联C1a及并联补偿电容C1a组成,见图1.3(a)。由于电磁波是由天线线圈L1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其等效电路图如图1.3(b)所示,所以输入回路为一串谐振电路,其谐振频率fs=1,对于接收信号中fc=fs

2?L1(C1a?C1a')的信号,输入回路产生串联谐振。发生串联谐振时,L1两端电压最高,而对于其他频率的信号通过输入回路都会受到衰减,其谐振曲线如图1.3(c)从而达到选台的目的,调节C1a即可改变谐振频率,从而可接受到本频率段不同电台的广播。

输入回路选择到的高频信号通过L1、L2的耦合加到混频级。

C1a'L1C1aBL2

(a)输入回路 (b)等效电路 (c)谐振曲线

1.4变频级

图1.3 输入回路

变频器的作用是将天线线圈接收到的高频信号fs变成固定的中频,要实现变频就要产生一个本机振荡信号,本振频率应高于高频信号fs一个中高频,普通收音机本振与变频是由同一个晶体管实现的,如图1.4所示。本机振荡是由振荡变压器B2和双联电容器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10级电气信息类电子工艺实习

的振荡联C1b等元件组成,由于T1集电极的调谐回路B3与C7谐振于465kHz,而对于本机震荡信号而言由于远高于465kHz,所以此调谐回路对于本机振荡信号呈现的阻抗很小。C3、C4容量较大,对本振信号又可视为短路,固其交流等效模型如图1.5所示,图中L1、L2即振荡变压器B2,由图可以看出对振荡信号该级又是一级共基极电路。

VcR2C7R1B3T1B1C4C5*L1L2*B2*L1C1b*R3C3B2L2C1b'T1 图1.4 变频电路 图1.5 交流等效模型

1.5中频放大器

中频放大器的作用是对中频信号进行放大,中频放大电路如图1.6所示,与一般RC振荡器不同的是其集电极负载为中频变压器B4初级与电容C8组成并联谐振电路,其谐振回路的中心频率为中频对于465kHz中频信号并联谐振电路阻抗最大(Rc且为纯阻性的),中频放大器增益最高,而对于其它的频率成分都将受到衰减和抑制。

并联谐振电路中电感具有中心抽头,起作用是2、3两端并联谐振阻抗与晶体管的输出电阻相匹配,中频变压器初级绕阻较高,次级绕阻很小,其目的也是使中频变压器与下一级输入电阻匹配以提高传输效率,一般收音机中放有两级如果将变频级考虑在内为三级,三个中频变压器各不相同,以型号和磁帽上的颜色区分,其目的是对各级中放的选择性、同频带和增益各有侧重,以满足整体设计指标的要求,一般中放1表态工作电流0.8—1.2mA,中放2工作电流1—1.5mA,要求中放增益40dB,带宽5—7kHz,临近电台衰减26dB以上。

Vc1R4C823B4T2B3R5R6C10C9

图1.6 中频放大器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10级电气信息类电子工艺实习

1.6检波

检波的作用是从调幅波中得到调制信号,它与发送端调制器的作用相反,故称为解调。 一般收音机采用二极管检波,二极管检波电路如图1.7所示。B是中频变压器,D是检波二极管,CL和RL是检波负载,中频调幅波,通过中频变压器B耦合加到检波二极管D两端。对于图1.8所示的调幅波的第一个正半周二极管D导通对CL充电,由于二极管导通时内阻很小,所以CL很快充电到Ui的峰值,正弦波峰过后CL向检波负载RL放电,由于放电时间常数较大,CL放电速度比中频信号的变化速度慢,检波二极管D截止,CL经RL放电,当中频信号的第二个正半周到来Ui>Uo时,D再一次导通对CL充电,这样不断重复的结果,便可得到调幅包络,经低通滤波器滤除高次谐波便可得到原调制信号。

检波器有大信号检波和小信号检波之分,输入中

频信号电压大于0.5V时为大信号检波,输入中频信号电压小于0.5V时为小信号检波,小信号检波检波二极管工作于二极管的非线性区,非线性失真较大,检波效率低,大信号检波检波二极管工作于开关状态,因此非线性失真小,检波效率高。

在检波器中检波负载RL、CL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RL、CL越大检波效率越高,但RL、CL过大,CL放电慢,当调幅包络下降较快时,CL跟不上调幅包络的变化,而产生惰性失真。一般取调制信号的最高角频率与RL、CL的乘积小于1.5,即:ΩmaxRLCL≤1.5。除二极管检波器外,还有三极管检波器,三极管检波器是利用晶体管be结,实现检波的,检波负载一般接在发射极。

图1.8检波原理 图1.7 二极管检波电路

1.7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作用是:当接收信号太强时,它能使中放增益降低,当接收信号波动较大时,它能使检波输出保持稳定,当接收信号弱时,它使中放增益最高,以克服强信号造成失真和时辰、季节气候的变化带来的音量不稳定,同时又不降低收音机的灵敏度。

收音机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是利用检波输出的音频信号的平均值控制中频放大器的增益(通过自动调整中频放大器的工作点)来实现的,当检波器输出的音频信号增加时,通过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使中放级的基极电压降低,中放级的集电极电流Ic↓→rbe↑→Au↓;当音频信号降低时,则Ic↑→rbe↓→Au↑,从而使检波器的输出保持稳定。

1.8音频放大器

音频放大器包括前置放大和功率放大两部分。

变压器耦合的功率放大器:图1.9是具有输入、输出变压器的音频放大器,Rw是音量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10级电气信息类电子工艺实习

电位器,B1是输入变压器,B2是输出变压器,T1是前置放大管,T2、T3是推挽管,R1和R2、R3分别是T1和T2的偏置电阻。检波器输出的音频信号加上Rw上,通过调节Rw可以改变前置放大级输入音频信号的大小,达到音量调节的目的。音频信号通过耦合电容C1加到前置放大管T1的基极,引起集电极电流随音频信号的大小变化,集电极电流的变化通过变压器B1耦合到功放级。功放级电路是对称的,对于输入信号的正半周,由于T1的倒相作用使T2管的基极电位下降,T3的基极电位升高,T2导通,T3截止,T2的集电极电流通过输出变压器B2初级(上臂)。

耦合到次级:对于输入信号的负半周,T2的基极电位升高,T3基极电位降低,T3导通,T3的集电极电流通过B1(下臂)耦合到次级,在变压器B2的初、次级又合成一个完整的正弦波,该音频信号推动扬声器发生声音。由于T2导通时T3截止,T3导通时T2截止,故称推挽电路。为了克服交越失真,推挽管工作于甲乙类,一般静态工作电流3-8mA,T1管的集电极静态电流1.5mA左右。

21N22Vcc变压器耦合的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Po= ()

2N1RL

图1.10 变压器功率放大器

RwC1R1R2B1T2B2N1N2VcT1R3T3二 所有元件的识别检测记录

2.1电阻的识别检测记录

序号 1 2 3 4 5 6 名称 R1 R2 R3 R4 R5 R6 测量值(Ω) 271.2k 2.8k 121.5k 121.3 33.1 330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10级电气信息类电子工艺实习

7 8 9 R7 R8 R9 271.2k 990 151 2.2电容器的识别检测记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名称 C1 C2 C3 C4 C5 C6 C7 C8 C9 C10 C11 测量值 双联可变电容 0.01uF 0.01 uF 4.7 uF 0.022 uF 4.7 uF 4.7 uF 180PF 0.022 uF 0.022 uF 100 uF 5

① ②

B2 B3 B4 B6

1

2

4

3

B5 ③

2.3电感的识别检测记录 变压器 中频变压器 输入、输出变压器

名称 B2 B3 B4 B5 B6 位置①(Ω) 位置②(Ω) 位置③(Ω) 0.3 1.2 2.5 190 6.3 3.3 3.8 2.9 86 6.2 0.3 0.2 1.2 88 1.2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10级电气信息类电子工艺实习

2.4晶体管的识别检测记录

名称 BG1 BG2 BG3 BG4 BG5 BG6 类型 9018 9018 9018 9014 9013 9013 三 元器件的装焊体会及收获

3.1焊接的正确方法:

(1)准备施焊:准备好焊锡丝和烙铁。此时特别强调的是烙铁头部要保持干净,即可以沾上焊锡。

(2)加热焊件:将烙铁接触焊接点,注意首先要保持烙铁加热焊件各部分,例如印制板上引线和焊盘都使之受热,其次要注意让烙铁头的较大部分处接触热容量大的焊件,烙铁头的侧面或边缘部分接触热容量较小的焊件,以保持焊件均匀受热。

(3)熔化焊料:当焊件加热到能熔化焊料的温度后将焊丝置于焊点,焊料开始熔化并润湿焊点。

(4)移开焊锡:当熔化一定量的焊锡后将焊锡丝移开。

(5)移开烙铁:当焊锡完全润湿焊点后移开烙铁,注意移开烙铁的方向应该是大致45°的方向。

上述过程,对一般焊点而言大约二、三秒钟。对于热容量较小的焊点,例如印制电路板上的小焊盘,有时用三步法概括操作方法,即将上述步骤(2)、(3)合为一步,(4)、(5)合为一步。实际上细微区分还是五步,所以五步法有普遍性,是掌握手工烙铁焊接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各步骤之间停留的时间,对保证焊接质量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逐步掌握。

3.2手工焊锡要点:

(1)掌握好加热时间:在保证焊料湿润焊件的前提下时间越短越好。

(2)保持合适的温度:如果为了缩短加热时间而采用高温烙铁焊小焊点,则会带来另一方面的问题:焊锡丝中的焊剂没有足够的时间在被焊面上漫流而过早挥发失效;焊料熔化速度过快影响焊剂作用的发挥;由于温度过高随加热时间短也造成过热现象。理想的状态是较低的温度下缩短加热时间,尽管这是矛盾的,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操作手法获得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法。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10级电气信息类电子工艺实习

(3)用烙铁头对焊点施力是有害的:烙铁头把热量传给焊点主要靠增加接触面积,用烙铁对焊接点加力对加热是徒劳的。很多情况下会造成被焊件的损伤,例如电位器、开关、接插件的焊接点往往都是固定在塑料构件上,加力的结果容易造成原件失效。

3.3元器件引线成型

印制板上装配元器件大部分需在装插前弯曲成形。弯曲成形的要求取决于元器件本身的封装外形和印制板上的安装位置,有时也因整个印制板安装空间限定元件安装位置。

元器件引线成型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所有元器件引线均不得从根部弯曲。因为制造工艺上的原因,根部容易折断,一般应留1.5mm以上。

(2)弯曲一般不要成死角,圆弧半径应大于引线直径的1-2倍。 (3)要尽量将有字符的元器件面置于容易观察的位置。

3.4焊后处理:

(1)剪去多余引线,注意不要对焊点施加剪切力以外的其他力。 (2)检查印制板上所有元器件引线焊点,修补缺陷。

(3)根据工艺要求选择清洗液清洗印制板。一般情况下使用松香焊剂后印制板不用清洗。

3.5典型焊点外观:

(1)外形以焊接导线为中心,匀称,成裙形拉开。

(2)焊料的连接面成半弓形凹面,焊料与焊件交界处平滑,接触角尽可能小。 (3)表面有光泽且平滑。 (4)无裂纹、针孔、夹渣。

四 各级静态工作电流的测量与记录

电流 Ic1 Ic2 Ic3 Ic4 理论值 0.5MA 1.5MA 3MA 6MA 测量值 0.48MA 1.32MA 3.2MA 6.8MA 五 出现的各种故障及现象和排除的方法与措施

焊点缺陷 焊料过多 焊料过少

外观特点 焊料面呈凸形 焊料未形成平滑危害 浪费焊料,且可能包藏缺陷 机械强度不足 原因分析 焊丝撤离过迟 焊丝撤离过早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10级电气信息类电子工艺实习

面 松香焊 焊点中加有松香渣 焊点发白,无金属光泽,表面较粗糙 变成豆腐渣状颗粒、有时可有裂纹 焊料与焊件交界虚焊 面接触角过大、不平滑 强度不足、导电不焊接时间不足、加良,有可能时通时热不足;表面氧化断 焊盘容易剥落、强度降低;造成元器件失效、损坏 强度低、导电性不好 强度低、不通或时通时段 层未祛除 烙铁功率过大、加热时间过长 焊料未凝固时焊件抖动 焊件清理不干净、助焊剂不足或质量差、焊件未充分加热 焊料流动性不好、不对称 焊锡未流满焊盘 强度不足 助焊剂不足或质量差、加热不足 焊锡未凝固前引松动 导线或元器件引线可移动 导通不良或不导通 线移动造成空隙、引线未处理好(润湿不良或不润湿) 拉尖 桥接 针孔 出现尖端 相邻导线搭接 目测或放大镜可见有孔 引线根部有时有气泡 焊料隆起,内部藏有空洞 剥离 焊点剥落(不是铜箔剥落) 外观不佳,容易造加热不足、焊料不成桥接现象 电气短路 焊点容易腐蚀 暂时导通但长时间时间容易引起导通不良 断路 合格 焊锡过多、烙铁施焊撤离方向不当 焊盘孔与引线间隙太大 引线与孔间隙过大或引线润湿性不良 焊盘镀层不良 过热 冷焊 六 调中频、覆盖、跟踪的原理及方法

6.1调中频

调中频是调节各级中放电路的中频变压器的磁芯,使之谐振在465kHz。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10级电气信息类电子工艺实习

(1)扫频仪的操作过程及步骤 ①一般操作

a.电源开关接通之前,所有控制旋钮按如下位置设置:

控制 衰减旋钮 电平细调 扫描中心 扫描宽度 亮度 Y轴增益 Y轴位移 b.按电源开关;

c.观察显示器屏幕,调整亮度时亮度适中;调整Y轴位移使扫描线在中间位置; ②设置标志频率

a.标志频率通过仪器前面板下面的数字拨盘开关进行设置。数字拨盘开关被分成五档,从左至右分别为A、B、C、D、E,频率单位为kHz。

b.设置标志频率总是从A档开始设置最低值,然后向右依次从低到高设置标志频率。 c.数字开关没有锁定机构,它可以从0到9设置成任意值;A、B、C、D或E每一档的标志频率应该设置在扫频频率范围之内。当超出这个范围时,标志将失效。在操作中将出现错误结果。当这种情况发生时,重调数字开关到扫频频率范围以内将恢复正常工作。

d.由于错误的频率设置可能发生的错误情况有:

▲数字开关设置值低于扫频频率范围,结果标志点将消失在屏幕的左边,正确的值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数字开关设置值高于是扫频频率范围,结果标志点将消失在屏幕的右边。 ▲如果数字开关在A、B两档设置相同的值,两个标志点不会重迭,会出现两个标志点相隔一定距离,当A档数字开关逐字升高时,B对应的标志点将强迫移在它的右边,当然这个结果是错误的。

e.标志与标志之间的距离不能设置的太小,电路设计只容许小到一定值,这个标志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取决于扫频频率范围。其值为扫频频率范围的三十八分之一。

f.如果射频(RF)信号扫频宽度大于最低设置标志频率的五倍时,标志点会动。出现这种情况是只要调整扫频宽度旋钮,使标志点之间的距离加大就可以恢复正常。

g.当五个标志点都设置好并显示在屏幕上时,调节“扫频中心”旋钮和“扫频宽度”旋钮使标志点位置适中。

(2)调试步骤

①首先将双联电容的振荡联的定片对地短路,使本机振荡停振。

位置 100dB 顺时针到头 中心 逆时针到头 旋钮白线朝上偏右 任意位置 中心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10级电气信息类电子工艺实习

②按照设置标志频率的方法对扫频仪进行标志频率的设置,使A、B、C、D、E各档分别设置为465kHz、525kHz、600kHz、1500kHz和1640kHz。

③扫频仪的射频(RF)输出信号输入给收音机的输入回路(即由双联电容器输入联的定片对地输入射频信号)。扫频仪的Y轴输入接至被测收音机的检波器输出端(即取自音量电位器W两端)。音量电位器应旋到音量最小位置。用扫频仪调中频的仪器连接如图1.11所示。

④扫频仪的输出衰减器应大于70dB、Y轴增益置于最大。“垂直位移”旋钮的位置应使在屏幕上的扫迹容易观察。

⑤用无感改锥由后级向前(即先调B4、再调B3)反复调节各中频变压器的磁芯,使扫频仪显示的465kHz标志频率点幅值最大,并且应是其左右对称。至此中频调整完毕。

图1.11 扫频仪调中频的仪器连接

6.2调频率覆盖

频率覆盖是指双联电容器的动片全部旋进定片(对应低频端),至双联电容的动片全部旋出(对应高频端)所能接收到的信号频率的范围。例如:中波段频率覆盖范围为535-1605kHz,留有余地的话中频覆盖应调整在525 kHz-1640 kHz。

调覆盖又叫做调刻度,如果中波段的频率覆盖是:525 kHz-1640 kHz,那么中波段所能接收到的各电台的频率与收音机的频率度盘上的频率刻度应基本一致,如中央一台在华北地区的广播频率为:639 kHz,调好覆盖后其频率指针应指示在639 kHz。

调覆盖时首先将调谐旋钮(或拉线)装好,调节频率旋钮时指针应从低端频率刻度起,到高端频率刻度止,即指针随双联电容动片的旋出从低端向高端应走完刻度全程。

(1)用扫频仪调覆盖

①用扫频仪调覆盖的仪器连接如图1.11所示。扫频仪的射频(RF)输出信号输入给收音机的输入回路(即由双联电容器输入联的定片对地输入射频信号)。扫频仪的Y轴输入接至被测收音机的检波器输出端(即取自音量电位器W两端)。音量电位器应旋到音量最小位置。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10级电气信息类电子工艺实习

双联电容器的动片全部旋进定片(即对应覆盖的低频端525 kHz),用无感改锥调节本振线圈磁芯,使525 kHz标志频率点处于峰值最大值。

②双联电容器的动片全部旋出定片(即对应覆盖的高频端1640 kHz),调节本振回路的补偿电容C1b’(半可变电容),是1640 kHz标志频率点处于峰值最大位置。

③调好高端后,再返回到低频端重复前面的调试,反复两、三次即可。其基本方法可概括为:低端调本振电感B2、高端调补偿电容C1b’。

6.3调跟踪

(1)调跟踪的原因

超外差式收音机是将接收到的信号与本机振荡信号在混频器中混频后得到一个固定的中频信号,然后送到中频放大器放大。理想的情况是在整个波段内本机震荡频率都能跟随输入信号的频率变化(本振频率高于输入信号频率465kHZ),差频均应为465kHZ。本机震荡频率跟随输入信号的频率的变化叫做同步跟踪。

同步跟踪是由输入回路和本振回路中的同轴双联可变电容器同步旋转来实现的,理想跟踪时输入回路和本振回路的调谐频率与双联电容旋出角度的关系曲线如图1.13中①、②所示。目前收音机多数采用等容双联,即使是使用差容双联,中间某一频率(如中波1000kHZ)实现同步跟踪。比如:在中间某一频率如Q点同步跟踪时,而在低频段由于双联电容器旋出的角度小,双联电容器的容量大,使本机振荡频率偏低,使中频(差频)频率低于465kHZ。而在高频端由于双联电容器旋出角度大、容量小,使本机振荡频率偏高,使中频(差频)频率高于465kHZ未补偿时跟踪曲线如图1.13中③所示。

图1.12 各元件位置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10级电气信息类电子工艺实习

由于中频放大器都是调谐在465Khz,当中频频率高于或低于465kHZ时中频放大器的增益都将下降,甚至收不到高端或低端电台的广播。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使整个波段接近同步跟踪。调跟踪后,跟踪曲线如图1.13中④所示。

图1.13 跟踪关系

(2)用电台播音调跟踪

调跟踪又称统调,三点统调在设计本振回路时已确定,而且在调覆盖时本振线圈磁芯和补偿电容C1b’的位置已确定,能否实现跟踪只取决于输入回路了。所以,调统(调跟踪)是调节输入回路。

用电台播音调跟踪(统调)的方法是:在低频端接收一个电台的播音(如本地区中央一台639kHZ),调节输入回路的天线线圈在磁棒的位置,使声音最大;再在高频端接收一个电台(如保定经济台1467kHZ),调节输入回路的补偿电容C1a’(半可变电容),使其声音最大。然后,再返回到低频端重复前面的调试,反复二、三次即可。其基本方法可概括为:低端调输入回路的电感B1、高端调输入回路的补偿电容C1a’。

一般用接收电台信号调跟踪与调覆盖可同时进行,低端调本振线圈的磁芯和天线线圈在磁棒上的位置,高端调本振及输入回路的补偿电容。

七 工艺实习的收获与体会

1.在这个电装实习中,进一步熟悉了焊接,能够识别电路图,搞清楚收音机的原理,了解的它的组装过程,并能对照电路图与印制电路图,弄明白各个元器件的作用。

2.收音机的装配并不难,只要仔细认真严格地按照所给的电路图进行焊接。注意焊接接点要圆、光、亮,各元件不要太高,特别是大元件,一定要贴着印制电路板,否则会影响收音机的外盖的合上。

3.对电子工艺的理论有了初步的系统了解。我们了解到了焊普通元件与电路元件的技巧、收音机的工作原理与组成元件的作用等。这些知识不仅在课堂上有效,对以后的电子工艺课的学习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4.学会收音机出错后如何去调试,首先仔细查看元器件有没有未焊接好的地方;其次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10级电气信息类电子工艺实习

检查元器件有没有损坏,是不是在插入过程中将元器件的引线或针脚损坏;如果还不能改正的话,用万用表测量IC各针脚的电压并对照标准值,如果有错误的话,比照电路图,查寻从此针脚出发的元件,再对照装配图,仔细检查每个零件,找到所出现的错误。

5.调试时,要细心认真,每次旋转元件(同一方向)很小一个角不宜太大。 6.在收音机电装实习中,应用前面的点焊技术,在能够识别电路图的基础上,搞清楚收音机的原理,了解的它的组装流水线的基础上,对照电路图组装收音机,然后检测收音机能否进行正常工作,在出现错误时进行调试,在调试时一定要仔细、耐心。虽然在实习中会遇到难题,但是从中我学到了很多,使自己的动手能力也有所提高,我想在以后的理论学习中我就能够明白自己的学习方向,增进专业知识的强化.

通过组装收音机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使课堂上枯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使我们对电子科技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增加了浓厚的兴趣。我相信这将会是我们大学期间一次难忘的实践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ig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