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 物质的分类练习题

更新时间:2024-03-31 12: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章 物质的分类

1. 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 ( )

分碱性酸性

类 碱 酸 盐 氧化氧化

组合 物 物

A Na2CO3 H2SO4 NaHCO3 Si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CO

C NaOH CH3COOH MgCl2 Na2O2 SO2

D KOH HNO3 CaCO3 CaO SO3 答案:D 2.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nm一100nm之间 B.能透过半透膜 C.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 D.呈红褐色

解析:选C。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半透膜只能使溶液中分子或离子透过而不能使胶粒透过,以此用渗析法分离胶体与溶液;黄色的氯化铁溶液加热蒸干过程中促进了氯化铁的水解,产生氢氧化铁,灼烧后转化为氧化铁;而红褐色氢氧化铁胶体在加热蒸干过程中先凝聚成氢氧化铁沉淀,灼烧后也转化为氧化铁。 3.下列物质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A.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只有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

C.只有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D.只有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

解析:选C。纯净物的特征是由一种物质或同种分子构成。A、B两项只有一种元素组成或只有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可能为O2、O3或金刚石、石墨;D项阳离子可能有变价离子,如Fe2+、Fe3+,则其与阴离子构成的物质就可能为混合物,如FeCl2、FeCl3的混合物。

4.在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HI稀溶液,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1)先出现红色沉淀,原因是 。

(2)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最后溶液颜色加深,原因是 ,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若用稀盐酸代替HI稀溶液,能出现上述哪些相同的变化现象(填写上面各题序号) 。

解析:HI为电解质,刚加入时因中和了Fe(OH)3胶体中胶粒所带电荷,使其发生聚沉,所以产生沉淀;又因HI为强酸,继续加入后酸性增强,与Fe(OH)3发生中和反应而使其溶解;随溶液中Fe3+浓度增大,I-与Fe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I2生成使溶液颜色加深;若用稀盐酸,由于Cl-与Fe3+不发生反应故只会发生(1)、(2)两种现象。 答案:(1)加入电解质,胶体聚沉(2)Fe(OH)3+3H+==Fe3++3H2O(3)有单质I2生成;2Fe3++2I- ==2Fe3+ +I2 (4)(1)(2) 5.下列分散系最稳定的是

A.悬浊液 B.乳浊液 C.胶体 D.溶液 答案:D

6.下列现象或应用不能用胶体知识解释的是

A.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尿毒症,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B.牛油与NaOH溶液共煮,向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加入食盐细粒有晶体析出 C.花粉在水面上作布朗运动

D.水泥冶金厂常利用高压电除去工厂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答案:C。医学上治疗由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尿毒症时,最常用的血液净化手段是血液透析。透析原理同胶体的渗析类似。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血液中,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透过透析膜,血液内的毒性物质则可能透过。

7.(1)实验室里有一些混有少量碘化钾的淀粉胶体,欲除去其中的KI,试叙述所用方法及分离步骤。 。

(2)检验上述分离后的胶体中不含碘化钾的方法是 。 答案:(1)利用渗析的方法。取一半透膜袋,装入含有碘化钾的淀粉胶体,然后将其浸入流动的蒸馏水中,持续一定时间后,便可除去混有的碘化钾。(2)取一定量淀粉溶液,滴加氯水,若不变蓝则说明不含碘化钾。 8.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溶质微粒一定不带电,胶体中分解质微粒带有电荷

B.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电荷 C.胶体是比溶液更稳定的分散系 D.胶体是一种较稳定的分散系

【答案】D 【解析】溶液中溶质的微粒有的带电、有的不带电,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质微粒就有带电的,非电解质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就不带电。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也是有的带电,如Fe(OH)3胶体粒子,有的不带电,如淀粉胶体粒子。故A不正确。胶体和溶液一样是电中性的,只是有的胶体粒子带电荷,B也不正确。溶液是稳定的分散系,故C错误。教材中说胶体具有介稳性,即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没有溶液稳定。

9.下列分散系中,是胶体的有 ( )

A.在1mol·L-1的KI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1的AgNO3溶液,边加边振荡 B.在0.01mol·L-1的AgNO3溶液中加入0.01mol·L-1的KI溶液,边加边振荡 C.将蔗糖加入水中并振荡 D.将花生油滴入水中并振荡

【答案】B 【解析】易错剖析:错选A,原因是未能搞清楚制备胶体时反应液浓度的量,以为只要反应便可形成胶体。实验证明,浓度小于一定范围的KI和AgNO3溶液,采用滴加溶液反应的方法,才能生成胶体。错选D,原因为带胶状的液体便是胶体,其实D项得到的是乳浊液。答案为B。

10.下列事实与胶体知识有关的是 ( ) ①若做化学实验时手指不慎被划破,可从急救箱中取FeCl3溶液应急止血 ②用氯化铁净水 ③在水泥厂、冶金工厂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除去大量烟尘 ④制肥皂时在高级脂肪酸钠、甘油和水形成的混合物中加入食盐析出肥皂 ⑤动植物尸体在土壤里的腐败 ⑥喝了含MgCl2卤水,可以用牛奶或豆浆解毒[来源:学&科&网Z&X&X&K]

A.只有②③④ B.只有④⑤⑥ C.只有①②⑤ D.全部都是 【答案】D【解析】易错剖析:认为三价铁离子的水解与胶体不沾边;不知道土壤是胶体,还认为腐败仅是化学变化而已;以为蛋白质并非胶体,同时也认为喝牛奶或豆浆不能解毒,因牛奶或豆浆“中毒”后一时并未排出体外;对工业除尘缺乏了解,实际上也是对气溶胶不熟悉。答案为D。 11.不能用有关胶体的观点解释的现象是( ) A.在豆浆里加入MgCl2盐卤做豆腐

B.在0.01 mol·L-1 AgNO3 溶液中滴加同浓度NaI溶液,看不到黄色沉淀 C.在CuSO4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 D.同一钢笔同时使用不同牌号的墨水易发生堵塞

【答案】 C【解析】豆浆胶体加入电解质MgCl2盐卤,胶体发生凝聚。B为AgI胶体的制备方法,要求AgNO3 溶液的浓度不能太大,否则生成的是AgI黄色沉淀。C产生的是BaSO4沉淀,不属于胶体,与胶体性质无关。墨水属于胶体,不同牌号的墨水中的胶粒可能带有相反的电荷,可使胶体凝聚,使钢笔发生堵塞。 12.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A. 胶粒直径小于1nm B. 胶粒作布朗运动 C. 胶粒带正电荷 D. 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

【答案】 C【解析】有些同学认为布朗运动能使胶体微粒保持悬浮状态,不容易沉降,这就是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错选B项。其实,布朗运动只是胶体能稳定存在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体中的胶粒因吸附相同离子而带同种电荷,带同种电荷的胶粒之间电性相斥,而使胶粒不发生凝聚。

1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任何溶胶加入可溶性电解质后都能使胶体粒子凝成较大颗粒形成沉淀析出 B.丁达尔现象、电泳现象都是胶体具有的性质

C.氢氧化铁胶体与氯化钠溶液的混合物不能用渗析的方法分离和提纯 D.相同条件下,相同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

【答案】B【解析】只有带电的溶胶加入电解质后才能发生凝聚,中性胶体如淀粉溶胶加电解质溶液就不能聚沉,A错误;氢氧化铁胶体与氯化钠溶液的混合物可以用渗析的方法分离和提纯,C错误;相同条件下,相同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D错误。

14.Fe(OH)3胶体中常混有FeCl3和HCl。试回答有关问题: (1) 实验室制取Fe(OH)3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方法除去胶体中的浑浊;根据____________现象证明胶体已经制成。 (2) 鉴别溶液中存在Fe3+和H+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除去胶体中混有的FeCl3和HCl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何用实验方法证明胶体和Cl-两者已经分离?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在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待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

热,即制得胶体 ;过滤 ;丁达尔现象 (2)滴加KSCN溶液,变红色说明有Fe3+,pH试纸检验,变红,说明有H+ (3)渗析(将胶体装入半透膜中,然后置于蒸馏水中)(4)取半透膜外最后一次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AgNO3溶液,若无沉淀产生,证明两者已经分离。

【解析】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利用过滤法可分离浊液和胶体,利用渗析法可分离浊液和胶体;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检验胶体的存在。

15.有关分散系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浊液的分散质可用过滤的方法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B.任何物质在水中溶解时都有一定的溶解度

C.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一些 D.分散质粒子大小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

解析:浊液包括悬浊液和乳浊液,前者可过滤分离,后者过滤无法分离,只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A错误;某些物质(如硝酸、酒精等)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不存在溶解度的

限定,B错误;在相同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可以比较,但如果未指明温度,二者浓度大小不确定,C错误;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 nm~100 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D正确。答案:D 16.“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 )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⑥ 解析:纳米材料的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属于胶体粒子的范围,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答案:B 17.(双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有氯化钠溶液、水等

B.在1 L 2 mol/L的氢氧化铁胶体中含有氢氧化铁胶粒数为2NA C.在Fe(OH)3胶体中滴入少量H2SO4将有沉淀产生 D.“血液透析”原理同胶体的渗析原理类似

解析:氯化钠溶液和水都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但水不是分散系,A错;在1 L 2 mol/L

的氢氧化铁胶体中含有氢氧化铁分子数为2NA,但氢氧化铁胶粒是分子的集合体,胶体粒子的数目远小于2NA,B错;在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可导致胶体聚沉而产生沉淀,所以在Fe(OH)3胶体中加入少量H2SO4将有沉淀生成,C正确;“血液透析”原理同胶体的渗析原理类似,D正确。答案:CD

18.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沉淀后溶解”现象的是( )

①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②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入过量的稀H2SO4 ③向AgI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④向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 ⑤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⑤

解析:①饱和Na2CO3溶液中通CO2会产生NaHCO3沉淀,CO2过量也不会溶解;②

Fe(OH)3胶体中滴加稀H2SO4,H2SO4为强电解质,开始时少量H2SO4可使胶体聚沉,过量时H2SO4跟Fe(OH)3反应生成Fe2(SO4)3而溶解;③AgI沉淀不溶于盐酸中;④开始时CO2不足,有CaCO3沉淀生成,过量时CO2使CaCO3溶解;⑤H2SiO3或H4SiO4不溶于盐酸中。 答案:D 19.(双选)如右图所示,烧杯内装有蒸馏水,下部封有半透膜的长颈漏斗, 内装有淀粉和食盐溶液,漏斗颈内的液面略高于烧杯内蒸馏水 的液面,过一段时间后用碘水和硝酸银溶液分别检验蒸馏水中 的物质,整个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漏斗颈内液面下降 B.漏斗颈内液面上升 C.烧杯内液体遇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烧杯内液体遇碘水变蓝

解析:NaCl能透过半透膜进入烧杯蒸馏水中;而水会透过半透膜进入漏斗。[来源:学+科+网Z答案:BC

20.室温下,单质A为固体,单质B、C为气体,在合适反应条件下,它们可以按下面框

图进行反应。又知E溶液是无色的。请回答:

(1)单质A的晶体类型为________,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的水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胶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填序号)。

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b.该液体中分散质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

c.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生成

d.该液体分散质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解析:本题利用元素化合物之间的反应框图来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及胶体性质的考查,属于中等难度题。单质B、C为气体,为非金属;单质A为固体,由框图进行的反应知A可能为有变价的活泼金属,综合所有信息知A、B、C分别为Fe、Cl2、H2。

(1)单质A的晶体类型为金属晶体;B的化学式是Cl2。(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Fe===FeCl2+H2↑(3)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

△2Cl-(4)D的水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该胶体具有的性质为acd。答案:(1)金属晶体 Cl2[来源:2+

+Cl2===2Fe3++2Cl-(4)FeCl3+学|科|网Z|X|X|K](2)2HCl+Fe===FeCl2+H2↑(3)2Fe

△Fe(OH)3(胶体)+3HCl acd 3H2O=====

21.六水合三氯化铁跟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净水作用,并具有实用价值,被称为净水剂。明矾也是具有实用价值的净水剂之一。城市自来水厂常用这样的净水剂在常温 下对大量的水进行净化。

(1)写出KAl(SO4)2·12H2O跟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体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黄河水50 mL盛在烧杯中,再加入适量明矾粉末并进行搅拌。在此过程中产生的

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食盐水和明矾溶液进行鉴别的方法有很多,若不用任何化学试剂进行鉴别,写出有关的方法、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相同用途的同类物质的作用原理相同。分析归纳六水合三氯化铁和明矾的用途可知,明矾能跟水反应生成胶体,此胶体具有比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水中的杂质,起净

水作用。答案:(1)2KAl(SO4)2·12H2O2Al(OH)3(胶体)+K2SO4+3H2SO4+6H2O[或2KAl(SO4)2+6H2O2Al(OH)3(胶体)+K2SO4+3H2SO4](2)产生了泥土状的沉淀,水由浑浊、不透明,变为澄清、透明(3)取两种液体各50 mL分别盛在两个烧杯中,在暗室里用聚光手电筒从侧面照射液体,从光的垂直方向观察液体里的现象。如果液体里有亮光柱,该液体就是明矾溶液;如果液体里没有亮光柱,该液体就是食盐水。食盐水属于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明矾溶液属于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22.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仙台港发生9.0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食盐、蔗糖、醋酸、“84消毒液”、明矾等是灾后居民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或表示正确的是( ) A.食盐中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B.蔗糖和醋酸都是弱电解质

C.“84消毒液”中有效成分NaClO的电子式为:

D.明矾溶液水解可制得Al(OH)3胶体,用于杀菌消毒

23.在物质分类中,前者包括后者的是 A.氧化物、化合物 C.溶液、胶体

B.溶液、分散系 D.化合物、电解质

24.将淀粉与氯化钾混合液装在半透膜中,浸泡在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有破损的是( ) A.加入碘水变蓝色 B.加入硝酸银溶液不产生白色沉淀 C.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D.加入碘水不变色

25.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正确的是 ( ) A.根据溶液酸碱性,将化合物分为酸、碱、盐

B.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 C.根据化合物是否来自于有机体,将化合物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 D.根据溶液导电性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6.已知A、B、C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室温下,A为固体,B和C均为气

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可以按右面框图进行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种元素中的任意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物质类别一定不是 _。

①氢化物 ②酸 ③碱 ④盐 ⑤氧化物

(2)A、B、C三种元素中有一种是金属,则这种元素是A、B、C中的 ,理由是 。

(3)如果E溶液是一种强酸,则E的化学式为 。

课下练习

1.下列几种分散质,其中分散在水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①淀粉 ②蔗糖 ③Fe2(SO4)3 ④大小为10nm的某种分子构成的易溶物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全部

2.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如果NaCl分散在汽油中,形成的分散系是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3.用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正确的操作是

A.将溶液滴入蒸馏水中即可 B.将溶液滴入热水中,生成棕黄色液体即可

C.将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沉淀即可 D.将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液体即可 4. 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A.都能透过滤纸 B.都呈红褐色 C.具有相同的颗粒直径 D.都存在布朗运动

5.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述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 A. 冷水 B. 沸水 C. NaOH溶液 D. NaCl溶液

6.(双选) 既能透过半透膜又能透过滤纸的是( )

A. 氯化钠溶液 B. 淀粉溶液 C. 酒精溶液 D. 氢氧化铁胶体 7. 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

A.丁达尔效应 B.可以通过滤纸 C.布朗运动 D.分散质颗粒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

8. 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胶体带电荷,而溶液呈电中性B.胶体加入电解质可产生沉淀,而溶液不能 C.胶体是一种不稳定的分散系,而溶液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分散系

D.胶体能够发生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则不能 9.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丁达尔现象

B.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和溶液、悬浊液区别开来

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较小的分子、离子通过 D.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10.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FeCl3溶液用于止血 B.硅胶的电泳现象 C.明矾用于净水 D.药皂里加硫

11.有甲、乙、丙、丁四种液体,它们分别为Fe(OH)3胶体、硅酸胶体、As2S3胶体、NaOH溶液。现将有关实验现象记录如下:①电泳:甲液体的阳极周围颜色变浅,阴极周围颜色变深;②将一束光通过乙液体,无丁达尔效应;③将乙慢慢加入到丙中,先出现浑浊,后液体变清。则甲为________,乙为________,丙为________,丁为______________。

12.选择适当的鉴别、分离或提纯方法。[来源:学科网ZXXK]

(1)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FeCl3和HCl,方法是( ) (2)除去澄清石灰水中悬浮的CaCO3,用( ) (3)分离油脂皂化反应的产物,用( ) (4)鉴别Fe(OH)3胶体和浓溴水,用( )

(5)除去水泥、冶金工厂里大量烟尘,减少空气污染,用( ) (6)除去蛋白质胶体中混有的(NH4)2SO4,用( ) (7)分离KNO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用( )

(8)Fe(OH)3胶体中加入硅酸胶体后,胶体变浑浊,这是发生了( ) (9)Fe(OH)3胶体呈红褐色,插入两个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阴极附近颜色变深,这种现象叫( )

13.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Na2CO3是碱 B.Na2CO3是盐 C.Na2CO3是钠盐 D.Na2CO3是碳酸盐 14.就教材中“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⑴实验中必须要用蒸馏水,而不能用自来水。原因是 。

⑵实验操作中,必须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不能用稀氯化铁溶液。原因是 。

⑶往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可稍微加热煮沸,但不宜长时间加热。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 15.下列物质①黄泥浆水 ②敌敌畏分散在水中 ③氯水 ④通入过量CO2的石灰水 ⑤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 ⑥盐酸滴加到Na2S2O3溶液中 ⑦油脂溶于苯中 ⑧淀粉溶液(用序号填写下列空格): (1)属于悬浊液的是 ;(2)属于乳浊液的是 ;(3)属于胶体溶液的是 ;(4)属于溶液的是 。

16.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在豆浆里加入石膏做豆腐 B.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 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17.有关胶体和溶液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B.溶液中溶质粒子运动有规律,胶体粒子运动无规律

C.溶液中通过光束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光束有丁达尔现象

D.通电后,溶液中溶质粒子一定分别向两极移动,而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当一束光线通过胶体时可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溶液则没有此现象。

B.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煮沸 C.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溶于酒精可形成胶体 D.渗析是鉴别溶液和胶体最简便的方法

答案:1~5 ABDAB 6~10(AC)DDBD 11.Fe(OH)3胶体 NaOH溶液 硅酸胶体 As2S3胶体

12.(1)渗析 (2)过滤 (3)盐析 (4)丁达尔效应 (5)电泳 (6)渗析 (7)结晶 (8)聚沉 (9)电泳 13.A

14.⑴自来水中含电解质、杂质较多,易使制备的胶体马上发生凝聚,导致实验失败。⑵因为氯化铁溶液浓度过稀,不利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形成。⑶长时间的加热能够导致氢氧化铁胶体聚沉。15.(1)①⑥ (2)② (3)⑤⑧(4)③④⑦

16.D 17.C 18.C

酸的分类

含氧酸:H2SO4 HNO3 按酸根 无氧酸:HF H2S

一元酸 :HCl HNO3 HClO 按电离出H+的数目 二元酸: H2CO3 H2SO4 H2SO3 多元酸: H3PO4 强酸 按电离程度

弱酸 氧化性酸:HNO3 HClO HMnO4 酸

按酸根有无氧化性

还原性酸:H2SO3 H2C2O4

稳定性酸:H2SO4 H3PO4 按稳定性强弱 不稳定性酸:HNO3 HClO H2CO3

挥发性酸(低沸点酸):HCl HNO3 按沸点高低 难挥发性酸(高沸点酸):H2SO4 H3PO4

碱的分类 强碱 按碱性强弱 弱碱 可溶性碱:NaOH KOH Ba(OH)2 按溶解性 微溶性碱:Ca(OH)2 碱

难溶性碱:Fe(OH)3

一元碱:NaOH KOH 按电离出OH-数目 二元碱:Ca(OH)2

多元碱:Fe(OH)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i1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