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04 13: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首次中国居民 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

2009年12月

目 录

摘 要 ........................................................1

一、 背景................................................................................................................................................................ 1 二、 调查方法与内容............................................................................................................................................ 1 三、 主要结果........................................................................................................................................................ 2 四、 结论与建议.................................................................................................................................................... 2

第一部分 背景 .................................................4 第二部分 调查方法与内容.........................................7

一、调查对象 ......................................................................................................................................................... 7 二、调查方法 ......................................................................................................................................................... 7 三、调查内容 ......................................................................................................................................................... 8 四、数据处理及分析 ............................................................................................................................................. 9 五、质量控制 ....................................................................................................................................................... 10

第三部分 结果 ................................................ 12

一、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 ............................................................................................................... 12 二、调查对象对健康素养调查内容的正确回答情况 ....................................................................................... 14 三、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总体结果 ....................................................................................................................... 15 四、中国居民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情况 ................................................................................................... 19 五、中国居民对有关健康问题的正确回答情况 ............................................................................................... 23

第四部分 讨论 ................................................ 26

一、关于健康素养层次与内容的探讨 ............................................................................................................... 26 二、关于健康素养界定标准的探讨 ................................................................................................................... 27 三、健康素养的重要意义及与传统健康教育评价指标的关系 ....................................................................... 27 四、我国居民健康素养现状不容乐观 ............................................................................................................... 28 五、健康素养3个方面的划分 ........................................................................................................................... 29 六、5类健康问题素养分类意义 ........................................................................................................................ 29 七、局限性 ........................................................................................................................................................... 31

第五部分 建议 ................................................ 32

一、大力推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 ............................................................... 32 二、努力探索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 32 三、定期开展健康素养监测,及时发布监测结果 ........................................................................................... 32

第六部分 参考文献 ............................................ 34 第七部分 附件 ................................................ 36

附件1 200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192个调查点名单 ........................................................................... 36 附件2 200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调查问卷结构 ........................................................................... 38 附件3 200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结构划分 .................................................... 40 附件4 调查样本的可靠性检验(参照《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 42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摘 要

一、 背景

健康素养是健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提高我国公民健康素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2007年,卫生部组织医药卫生领域百余位专家,研讨并界定我国公民健康素养的基本内容。2008年1月,卫生部第3号公告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以下简称《公告》)。《公告》是世界上第一份全面界定公民基本健康素养内容的政府文件。

为了解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在参考国内外健康素养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基础上,卫生部组织专家,根据《公告》内容,运用Delphi方法确定调查指标,编写了《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并结合中央补助地方项目,于2008年开展了全国范围的调查。 二、 调查方法与内容

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每省确定6个调查点,城市、农村点各3个。其中城市调查点除选取省会城市外,另随机抽取2个地级城市,每个城市随机抽取1个城区;农村调查点则为每省随机抽取3个县;全国共计192个调查点。回收问卷79542份,有效问卷79438份,问卷有效率99.87%。调查对象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5~69岁常住人口。

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健康素养内容、调查员评价3个部分。调查数据使用图像录入软件进行双录入核对,采用SAS 9.2统计软件进行双盲平行分析,调查结果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进行标化处理。

1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三、 主要结果

中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48%。从健康素养的3个方面上看,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的人口比例分别是14.97%、6.93%和20.39%。总体健康素养和3个方面健康素养均显示如下特征:(1)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2)45岁以下年龄组高于45岁及以上年龄组;(3)受教育程度越高,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也越高,不识字少识字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我国当前的主要卫生问题,就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等五类健康问题相关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我国居民具备相关健康素养的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科学健康观素养29.97%、安全与急救素养18.70%、传染病预防素养15.86%、基本医疗素养7.43%、慢性病预防素养4.66%。

对71项测评内容总体回答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有6项指标的正确回答率低于20%,分别为:“对四害传播疾病的认识”(3.28%)、“对肥胖的正确认识”(7.16%)、“对镇静止痛药的正确理解”(13.95%)、“骨折伤员的处置”(17.28%)、“认识药品说明书”(18.70%)、“成年人饮酒日饮用量”(18.79%)。 四、 结论与建议

(一)大力推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仅为6.48%,这充分证实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关于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意见的正确性。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级政府要结合新医改工作,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中的作用,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机构工作网络,提供规范优质服务,促进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确保全民健康素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二)努力探索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鉴于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普遍偏低的现状,特别需要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健康问题,制定科学、可行及有效的传播策略,探索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新思路

2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和新方法。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媒体传播形式,广泛开展以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为目的的健康传播活动,如城乡居民健康知识竞赛活动等。同时,依托“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 和“相约健康社区行”活动平台,以学校、厂矿企业、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室)等为阵地,广泛开展以提高基本健康知识与技能、促进健康行为形成为目的的综合干预活动。

(三)定期开展健康素养监测,及时发布监测结果

今后每3~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同时,在不同地区,针对当地主要卫生问题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专题或应急调查,动态监测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变化趋势,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全面系统地掌握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影响因素,为制定医疗卫生服务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努力使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监测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在此基础上,力争将居民健康素养评价指标纳入到国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之中,作为综合反映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促进我国卫生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3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 背景

健康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报告把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1]。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到2020年,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2007年《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必须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公共卫生体系三方面着手[2]。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 [3],并把“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写入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健康素养是健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不断提高我国公民健康素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健康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的全面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影响到社会生产力的水平,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4]。

2009年3月国务院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并对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及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健康、医药卫生知识的传播,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公众合理营养,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这是历次医改中对健康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最全面、最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要求,充分表明国家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视。卫生部“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中也提出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既是重要目标之一,又是各项指标最终实现的基本保证,这充分表明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在卫生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提高居民健康素养中的作用,有利于改善居民防病和自我保健的意识;有利于提高居民对自己健康状况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居民合理就医能力,以及有效利用现有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能力。

4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WHO认为健康素养代表人的认知和社会技能,这些技能决定了个体具有动机和能力去获得、理解和利用信息,并通过这些途径能够促进和维持健康[6]。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素养作为公共卫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医疗卫生工作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与平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综合健康指标一样,作为衡量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是实现降低孕产妇、儿童死亡率,防治艾滋病,改善营养状况,加强烟草控制和改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策略及手段[7]。第六届世界健康促进大会(2005年,曼谷)通过的《全球健康促进曼谷宪章》[8]把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作为健康促进的重要行动和目标。

国外学者把健康素养分为以临床为导向和以公共卫生为导向的两大研究视角,以美国为代表的前期健康素养研究侧重于临床导向[9]。近年来,各国研究逐渐趋向于将临床与公共卫生导向相结合,更加全面的评价健康素养相关能力[10]。也有学者将健康素养分为3个层次或水平,即基本或功能性健康素养(Basic or Functional health literacy)、互动性健康素养(Interactive health literacy)、评判性健康素养(Critical health literacy)[11]。国际上,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健康素养研究较多,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都根据本国语言、文化、医疗体系等特点制定各自的监测指标,并进行了全国范围的调查[12-14]。我国健康素养研究起步较晚,报道较少,已有的报道仅局限于小范围的研究和探索,未见有全国、系统的健康素养研究报道。因此,开展全国范围的居民健康素养现况调查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健康素养评价体系就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切。

2007年,我国正式启动健康素养工作。根据我国国情,经过医疗卫生系统各领域专家的多次研讨,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公民应具备的66项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基本技能,作为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的基本内容。2008年1月,卫生部第3号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正式向全国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15]。在此基础上,卫生部组织专家编写了《健康66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全面阐述了健康66条的主要内容。同年5月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启动仪式暨《读本》首发式。8月,卫生部办公厅下发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方案(2008—2010年)》,为我国全面开展健康素养促进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2008年,由卫生部组织,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作为技术支持单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调查全面测评了我国居民所应具备的基本健康知识和技能等健康素养内容;通过调查了解和掌握当前我国居民健康素养现状,为制定卫生政策与规划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6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第二部分 调查方法与内容

一、调查对象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5~69岁常住人口,79542人。常住人口指在调查前一年内,在调查地区连续居住并生活6个月及以上者。

二、调查方法

本调查属于大规模现况调查,在保证调查设计科学性的基础上,兼顾地理分布均衡性、经济有效以及方案可行性等原则,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 1. 样本量估计

(1)每层样本量计算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主要通过城乡居民对基本健康知识(含技能)的知晓情况来反映。基于既往大型调查经验,我国居民基本健康知识(含技能)的知晓率π取值50%,允许误差δ=0.1π。取95%可信限,μα=1.96。复杂抽样的随机效应deff=1.5。根据公式计算如下:

2

1.96×0.5(1-0.5)

×1.5≈576(人) =

2

(0.1×0.5)

(2)总样本量估算

考虑调查地区(32个)、城乡、性别等分层因素,应调查样本量=576人/层×(32×2×2)层=73728人。考虑可能存在无效应答的情况,实际抽样样本量扩大5%,N=73728×(1+5%)=77414.4,取77420人。 2. 抽样方法

32个调查地区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每个

7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调查地区首先按城乡分层,抽取调查点。其中,城市调查点确定为省会城市,及随机抽取的另外2个地级城市,每个城市随机抽取1个城区。农村调查点则为每省随机抽取3个县。全国共抽取192个调查点(调查点名单见附件1)。

从每个样本区/县中随机抽取2个街道/乡镇,再从每个样本街道/乡镇中各随机抽取1个居委会/行政村,每个居委会/行政村中随机抽取相应户家庭,该家庭户中符合调查要求的全部常住人口均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户的确定:按照省、区/县、街道/乡镇、居委会/行政村4级以及总样本量大小,估计每个居委会/行政村应调查人数为202人。再按照每户2~3名符合调查要求的人口估计,每个居委会/行政村应抽取68~101家庭户。 3. 调查点地理分布

图1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192个调查点地理分布

4. 资料收集方式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通过深入样本户对调查对象进行访谈

式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

5. 现场调查时间: 2008年6~8月 三、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以卫生部发布的公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内容为基础,运用Delphi法经过两轮专家咨询产生,并通过预试验进行信度和效

8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度的分析,对问卷进行调整。问卷内容由基本情况、健康素养内容、调查员评价3个部分组成。健康素养内容分为3个方面: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34题),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30题),健康技能(7题),共计71题。一致性检验表明该71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16,说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较好。问卷具体结构见附表2。

四、数据处理及分析

(一)数据录入和整理

采用Surveyer V2.1图像录入软件(北京域通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进行数据双录入并核对。

使用SAS 9.2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按照有效问卷的确定标准(①调查对象基本信息中省份、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5个变量填写完整无缺失;②问卷主体部分填写完整率高于95%)进行问卷整理。回收问卷79542份,有效问卷79438份,问卷有效率99.87%。 (二)数据分析

使用SAS 9.2统计软件完成数据统计分析。 1. 分析内容

(1)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总体结果以及不同特征人群间的差异。

(2)根据基本知识和健康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及基本技能3个方面进行分析,了解各方面健康素养的比例及不同特征人群间的差异。

(3)针对我国的主要健康问题,为适应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的需要,将健康素养按5类健康问题进行分类,具体为: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以下简称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和基本医疗(具体结构见附件3),分析中国居民5类与健康问题相关素养水平及其在不同特征人群间的差异。

2. 健康素养标准界定

(1)具备健康素养的判断标准:正确回答80%及以上健康素养调查内容的调查对象视为具备健康素养。

据此,正确回答80%及以上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或健康技能健康素养3个方面的调查内容者分别视为该调查对象具备这3个方面的健康素

9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养。

同样,正确回答80%及以上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或基本医疗这5个健康问题所考察的题目者分别视为该调查对象具备这5个问题的健康素养。

健康素养和健康素养的3个方面、5类健康问题的素养所包含的题目数量以及判断为“具备”分别应该正确回答的最少题目数量见表1。

(2)回答正确的判断标准:单选题,选择正确答案则判定该题回答正确;多道单选题,所有单选题均回答正确,则判定该题回答正确(但健康观念与艾滋病传播途径两题按多选题判断标准处理);多选题,所有选项正确回答率≥60%,则判定该题回答正确。

表1 具备健康素养的判断标准

内容 分类 健康素养 3个方面 基本知识和理念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健康技能

5类健康问题 科学健康观

传染病预防 慢性病预防 安全与急救 基本医疗

最少答对题目数量

57 27 24 6 7 16 9 14 10

题目数量

71 34 30 7 8 19 11 17 12

3. 标化方法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统计数据,对本次调查样本进行可靠性检验,发现存在城乡、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差异(见附件4)。因此,本次调查结果依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报告中未做特殊说明的数据均为经过标准化处理,非样本结果。

五、质量控制

为使首次全国健康素养调查顺利实施并保证调查质量,采取如下措施对调查的每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确保调查质量。

(一)问卷设计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内容为基础,运用Delphi方法经过两轮专家咨询产生,并通过预试验进行信度和效度的分析,对问卷进行调整。

10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二)全国192个城乡调查点的抽取由国家项目组按照抽样原则确定,各省严格按照统一方案完成各级抽样。

(三)采取两级培训方式完成调查员培训,即国家级培训省级人员,省级培训省内市、区、县调查点的相关调查人员。全国统一培训教材、统一调查方法和指标解释等,以保证调查的一致性。

(四)调查完成后,调查员当场检查是否存在漏项、书写错误、逻辑错误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签署调查员名字。

(五)质控人员对当天所有问卷进行核查,记录质量控制检查结果并签字。对所发现的问题,质控人员及时与调查点负责人及调查员交换意见,确定解决方法,并及时纠正。

(六)国家项目组在收到问卷后,对问卷进行抽查,并及时反馈各省项目组。 (七)采用双录入方法对问卷进行录入和核对。

(八)在统计学专家指导下拟定分析框架,并采用双人平行分析,确保分析方法和结果的准确无误。

11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第三部分 结果

一、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

本次调查的79438人中,城乡人口比是1.11:1,男女性别比为0.90:1,平均年龄41.44±13.94岁。调查对象文化程度以初中和高中为主,占56.61%;民族以汉族为主,占87.90%;婚姻状况以在婚为主,占80.78%。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分布见表2,图2-5。

表2 200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分布

人口学特征 地区 城市 农村 性别 男 女

年龄组(岁) 15~ 25~ 35~ 45~ 55~ 65-69 文化程度

不识字/少识字 小学 初中

高中/职高/中专 大专/本科 硕士及以上 民族* 汉族 回族 满族

维吾尔族 蒙古族 其他 婚姻状况* 未婚 已婚 丧偶 离异 其他 合 计

调查人数

41,872 37,566

37,716 41,722

10,686 15,183 20,110 16,784 12,479 4,196

7,410 14,541 26,776 18,191 12,126 394

69,800 1,847 984 895 586 5,292

11,925 64,142 2,169 1,024 140 79,438

构成比(%)

52.71 47.29

47.48 52.52

13.45 19.11 25.32 21.13 15.71 5.28

9.33 18.30 33.71 22.90 15.26 0.50

87.90 2.33 1.24 1.13 0.74 6.66

15.02 80.78 2.73 1.29 0.18 100.00

注:*民族缺失34例,婚姻状况缺失38例。

12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图2 200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对象城乡构成

图3 200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对象性别构成

图4 200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对象年龄构成

13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图5 200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对象文化程度构成

二、调查对象对健康素养调查内容的正确回答情况

以正确回答题目数占健康素养题目总数的百分比(正确回答率)为横坐标,以达到某正确回答率的人数为纵坐标,绘出调查对象正确回答健康素养题目百分比频数分布图。如图6所示,调查对象健康素养题目正确回答率呈正偏态分布,正确回答率在40%以下、40%~、60%~、80%及以上的人数占被调查对象的比例分别为12.34%、29.56%、48.69%和9.41%(未标化)。

图6 调查对象健康素养题目正确回答率分布

14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三、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总体结果

依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的数据对调查结果进行标准化处理后,中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是6.48%,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方面素养的比例分别是14.97%、6.93% 和20.39%。具备基本技能素养的比例最高、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其次、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最低的特点在不同特征的居民中普遍存在。

无论是总的健康素养还是3个方面健康素养,均呈现东部和中部地区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高于西部地区居民;城市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高于农村居民;男性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高于女性;45岁以下中低年龄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高于45岁以上高年龄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也越高,不识字/少识字和小学文化程度的人群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所呈现的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变化趋势均与总人群一致(见表3~6,图7~11)。

表3 中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

组 别 城乡 城市 农村 性别 男 女

年龄(岁) 15~ 25~ 35~ 45~ 55~ 65~69 文化程度

不识字/少识字 小学 初中

高中/职高/中专 大专/本科 硕士及以上 合计

健康素养

9.94 3.43

6.97 5.99

6.30 7.99 7.40 5.65 4.69 3.81

0.83 2.03 5.37 12.71 23.88 35.08 6.48

21.13 9.52

16.68 13.25

15.94 18.18 15.90 13.19 11.37 8.48

2.96 5.90 14.29 26.67 43.44 56.79 14.97 基本知识和理念

10.45 3.83

7.02 6.84

6.43 7.99 7.61 6.50 5.90 5.26

1.24 2.94 6.47 12.45 20.23 24.33 6.93 健康生活方式 与行为

28.36 13.37

21.96 18.83

25.24 24.58 21.34 17.17 13.01 9.08

4.46 10.12 21.54 33.86 43.28 50.95 20.39 基本技能

15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表4 城市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

组别 性别 男 女

年龄(岁) 15~ 25~ 35~ 45~ 55~ 65~69 文化程度

不识字/少识字 小学 初中

高中/职高/中专 大专/本科 硕士及以上 合计

健康素养

10.45 9.43

8.41 11.15 11.08 9.61 9.04 7.43

2.29 4.13 6.98 12.86 23.91 35.36 9.94

22.64 19.64

19.51 23.11 21.88 21.08 20.49 15.34

7.00 10.97 16.85 26.42 42.92 57.24 21.13 基本知识和理念

10.36 10.53

8.68 10.79 11.16 10.75 10.91 9.97

3.14 5.53 8.40 13.32 20.61 24.52 10.45 健康生活方式

与行为

29.77 26.96

31.96 30.92 29.58 26.26 21.89 16.42

9.99 17.06 26.17 35.49 43.59 51.07 28.36 基本技能

表5 农村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

组别 性别 男 女

年龄(岁)

15~ 25~ 35~ 45~

健康素养

3.93 2.92

4.47 4.58 4.04 2.40 1.58 1.09 0.33 1.11 4.05 12.31 23.50 0.00 3.43

11.48 7.56

12.84 12.86 10.44 6.70 4.83 3.33 1.55 3.68 12.19 27.32 49.72 0.00 9.52

16

基本知识和理念

健康生活方式

与行为

4.11 3.54

4.48 4.98 4.36 3.00 2.30 1.72 0.59 1.80 4.88 10.22 15.59 0.00 3.83

基本技能

15.14 11.58

19.41 17.75 13.81 9.69 6.65 3.58 2.54 7.07 17.73 29.66 39.63 35.98 13.37

55~ 65~69 文化程度

不识字/少识字 小学

初中

高中/职高/中专 大专/本科 硕士及以上 合计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表6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

地区 东部 城市 农村 合计 中部 城市 农村 合计 西部 城市 农村 合计

8.73 2.15 5.23

10.78 3.73 7.03

11.31 4.46 7.67

20.67 6.71 13.25

健康素养

21.17 10.63 15.57

22.23 11.46 16.51

8.63 2.42 5.33

基本知识和理念

11.89 4.62 8.03

12.12 4.41 8.02

27.01 9.99 17.97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32.93 15.34 23.58

26.42 15.14 20.43 基本技能

图7 2008年中国城乡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

17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图8 2008年中国城乡居民具备3个方面健康素养的比例

图9 不同性别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

18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图10 不同年龄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

图11 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

四、中国居民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情况

根据我国当前的主要卫生问题,就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等五类健康问题相关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

19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析。中国居民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科学健康观29.97%、安全与急救素养18.70%、传染病预防素养15.86%、基本医疗素养7.43%、慢性病预防素养4.66%。

中国居民具备科学健康观、安全与急救素养的比例最高,最低是慢性病预防素养。城市、农村居民具备各类健康素养的顺位与人群总体一致。

中国居民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人口比例均呈现:(1)东、中部地区居民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比例高于西部地区居民;(2)城市居民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比例高于农村居民;(3)男性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比例均高于女性;(4)年龄在55岁以下的居民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比例高于55岁以上年龄者;除慢性病预防素养外,25~34岁年龄段的居民具备其他4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比例最高;(5)受教育程度越高,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比例也越高,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居民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市和农村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居民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比例与人群总体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城乡不同年龄人群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比例的变化趋势则根据健康问题素养的类别不同而有所差异(见表7~10,图12)。

表7 中国居民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比例(%)

组别 城乡 城市 农村 性别 男 女

年龄(岁) 15~ 25~ 35~ 45~ 55~ 65~69 文化程度

不识字/少识字 小学 初中

高中/职高/中专 大专/本科 硕士及以上 合计

科学 健康观

36.28 24.40

31.23 28.71

37.50 34.46 30.44 24.42 22.72 17.57

8.60 18.46 33.00 43.73 51.93 62.10 29.97

安全 与急救

25.83 12.41

21.14 16.26

21.58 22.07 20.12 15.76 13.55 9.62

4.00 8.63 18.57 32.26 46.98 57.45 18.70

20

传染病 预防

21.82 10.61

16.89 14.84

15.10 18.22 17.08 15.45 13.42 10.40

3.90 8.52 15.39 25.84 40.28 48.46 15.86

基本医疗

10.86 4.40

7.76 7.10

7.92 9.43 8.29 6.18 5.01 3.43

1.10 3.02 7.13 13.28 21.39 26.54 7.43

慢性病 预防

6.99 2.60

4.90 4.41

4.33 4.78 5.24 4.66 4.12 3.79

1.32 2.28 4.46 8.06 11.71 17.05 4.66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表8 城市居民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比例(%)

组别 性别 男 女

年龄(岁) 15~ 25~ 35~ 45~ 55~ 65~69 文化程度

不识字/少识字 小学 初中

高中/职高/中专 大专/本科 硕士及以上 合计

科学 健康观

36.59 35.98

40.83 38.68 36.21 32.40 32.95 28.23

15.77 24.87 35.12 42.21 51.27 62.34 36.28

28.12 23.56

26.73 27.76 27.22 24.24 23.11 16.77

8.53 13.68 21.96 32.89 46.99 57.87 25.83 安全 与急救

传染病 预防

22.57 21.09

18.90 22.44 22.81 23.20 22.55 18.20

7.57 14.16 18.00 26.54 40.17 48.84 21.82

11.01 10.71

10.85 12.51 11.72 9.90 8.96 6.07

2.86 5.82 8.85 13.66 21.41 26.71 10.86 基本医疗

7.28 6.71

6.06 6.56 7.55 7.49 7.38 7.07

3.01 4.23 6.02 8.79 11.70 17.19 6.99 慢性病 预防

表9 农村居民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比例(%)

组别 性别 男 女

年龄(岁) 15~ 25~ 35~ 45~ 55~ 65~69 文化程度 不识字/少识字 小学 初中

高中/职高/中专 大专/本科 硕士及以上 合计

26.55 22.23

34.61 29.91 25.16 17.87 15.39 9.57

6.12 15.65 31.26 47.64 59.80 31.71 24.40 科学 健康观

15.04 9.76

17.11 15.93 13.62 8.80 6.71 4.26

2.43 6.41 15.78 30.62 46.84 4.88 12.41

21

安全 与急救

传染病 预防

11.92 9.28

11.80 13.67 11.84 9.08 6.88 4.54

2.62 6.04 13.26 24.05 41.61 0.00 10.61

基本医疗

4.92 3.87

5.37 6.12 5.15 3.13 2.19 1.44

0.48 1.79 5.72 12.29 21.10 4.88 4.40

慢性病 预防

2.83 2.36

2.83 2.86 3.13 2.34 1.78 1.33

0.73 1.42 3.18 6.16 11.93 0.00 2.60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表10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比例(%)

地区 东部 城市 农村 合计 中部 城市 农村 合计 西部 城市 农村 合计

35.36 27.48 31.17

39.04 24.07 31.09

35.62 21.56 28.15 科学 健康观

26.08 13.86 19.59

26.78 13.25 19.60

25.25 10.20 17.25

安全 与急救

22.92 12.22 17.23

23.29 12.06 17.32

20.56 7.53 13.64 传染病 预防

12.27 4.90 8.35

11.15 5.47 8.13

9.85 2.91 6.16 基本医疗

7.09 2.84 4.84

7.65 3.51 5.45

6.40 1.53 3.81 慢性病 预防

图12 中国城乡居民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比例

22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五、中国居民对有关健康问题的正确回答情况

中国居民对健康素养调查内容的正确回答情况见表11。调查发现我国居民对下述内容的正确回答率均低于20%,具体为:“对四害传播疾病的认识”(3.28%)、“成年人饮酒日饮用量”(18.79%)、“对肥胖的正确认识”(7.16%)、“骨折伤员的处置”(17.28%)、“对镇静止痛药的正确理解”(13.95%)、“认识药品说明书”(18.70%)。

如上所述,中国居民具备慢性病预防素养的比例最低,仅为4.66%,具体表现在居民对“成年人食用盐日摄入量”、“成年人牛奶日摄入量”、“成年人饮酒日饮用量”、对“肥胖的正确认识”等的认知程度较低;具备基本医疗素养的比例(7.43%)列倒数第二位,表现为居民对“镇静止痛药的正确理解”、“认识药品说明书”、“孕期检查”的认知程度较低。

23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表11 中国居民对健康素养调查内容的正确回答情况

分类 题目 正确理解健康的概念 对环境与健康关系的正确理解 科学健康观 对适量献血对健康是否有害的正确理解 (8题) 是否愿意与残疾人和康复后的精神疾病患者一同学习和工作 吸毒对健康有危害 对“每年应该做1次健康体检” 的正确理解 对“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的正确理解 对“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减少患流感的机会” 的正确理解 对艾滋病传播途经的正确理解 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按国家规定给孩子打预防针能够预防的疾病 肺结核病传播途经 肺结核病症状及就诊 肺结核病病人免费抗结核药物治疗 传染病预防 肺结核病治疗 (18题) 对四害传播疾病的认识 不与外人共用毛巾、牙刷 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消除室内空气污染最有效的方法 蔬菜和生肉应该与熟肉、凉菜用不同的砧板 被犬猫抓伤、咬伤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血吸虫病的接触途经 不随地吐痰 发现病死家禽鸟处理方法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的内容 被动吸烟会引发的疾病 关于戒烟的说法哪些正确 癌症报警信号 成年人饮酒日饮用量 慢性病预防 食物摄入的合理排序 (11题) 成年人牛奶日摄入量 成年人食用盐日摄入量 对肥胖的正确认识 食用碘盐 面对吸二手烟的正确做法 (待续)

24

正确回答率(%) 71.10 66.50 40.57 75.11 81.45 31.62 80.26 88.02 71.34 80.70 65.94 55.96 82.14 67.00 54.10 56.13 49.24 3.28 65.95 68.55 87.91 57.23 43.67 30.21 70.70 87.17 69.83 50.89 92.44 42.51 18.79 45.32 22.26 34.73 7.16 93.17 48.91 对心理卫生的正确理解 对“保健食品是否能代替药品治病” 的正确理解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表11 中国居民对健康素养调查内容的正确回答情况(续表)

分类 农药和其他药品放置位置 用人单位应该为员工提供职业危害防护培训 用人单位必须为员工提供防护设施及用品 骨折伤员的处置 我国有专门保护从事有毒有害工作的劳动者权利的法律 《职业病防治法》 急救止血方法 安全与急救 呼吸心跳骤停时采取的措施 (共17题) 收获期的粮食、蔬菜、水果是否可以少量施用农药 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骑摩托车必须戴头盔 购买和使用农药/杀虫剂的时,哪些做法正确 遇到煤气中毒的正确做法 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 认识易燃、高压等标识 抢救触电者的正确做法 发生火灾时的正确做法 安全注射 适量献血的量 正常血压值(高压/低压)范围 成年人腋下体温正常值范围 成年人的正常脉搏次数 基本医疗 对镇静止痛药的正确理解 (共12题) 合理使用抗生素 妇女怀孕孕期检查的次数 患病后的就医行为 认识药品说明书 测量脉搏时手指放的正确位置 会测量腋下体温 成年人每天睡眠时间 读书写字时眼睛与书本距离 未分类 水源受到污染引起的疾病 (5题) 婴幼儿喂养正确的说法 早晚刷牙

题目 正确回答率(%) 93.10 78.48 78.92 17.28 59.22 25.08 27.05 44.11 43.79 88.51 93.74 82.65 77.01 87.56 24.74 93.23 91.42 38.79 52.50 61.82 66.35 57.92 13.95 70.49 22.27 79.88 18.70 64.33 53.43 76.11 47.09 45.29 55.22 51.92 25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第四部分 讨论

此次现况调查是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健康素养现况调查,调查结果有助于了解和掌握我国居民现阶段的健康素养水平,为今后制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策略与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一、关于健康素养层次与内容的探讨

国外学者将健康素养[11]分为3个层次或水平,即基本或功能性健康素养(Basic or Functional health literacy)、互动性健康素养(Interactive health literacy)、评判性健康素养(Critical health literacy)。基本健康素养主要是指具备读写、识数等基本素养并具备获取与使用健康信息或服务的能力。从临床医学视角体现在能看懂和理解药品的说明、预约单或医生发放的材料等卫生服务信息并加以利用;从公共卫生视角则强调个体改善健康知识、危险认知水平,并响应公共卫生行动及倡导的健康行为。互动性健康素养主要是指具有独立能力获取、交流与使用信息,并能激励自己产生动机及信心来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动,这一素养会影响健康行为的形成。评判性健康素养主要是指能评判性分析健康信息,并能将健康知识运用到改善个人及社会整体的健康决定因素的实践中,也是健康素养的最高级层次。

国外健康素养评价指标大多是在医疗环境中建立起来的,侧重于对患者健康信息的视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以及计算能力等功能性健康素养的评估,这与基于公共健康视角为主的测评有很大差别。目前尚没有以公共卫生为导向,在不同语言、社会、文化环境下可应用的健康素养测评指标作参考。

我国健康素养研究尚属于起步阶段,从研究视角方面,本次调查以公共卫生导向为主;从研究内容上来看,本次调查重点测试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重要健康信息的认知和采纳健康行为的意向与能力,属于基本或功能性健康素养的研究范畴;本次研究将健康素养分为3个方面及5类健康问题素养,并确定了不同方面及健康问题素养测评内容与指标,这不仅丰富了健康素养的研究内容,也在研究以公共卫生为导向的健康素养测评指标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本次调查关于信息获取、互动、独立决策与评判等高层次健康素养能力的测评内容涉及较少,有待今后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26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二、关于健康素养界定标准的探讨

有关健康素养的计算方法,目前常用的有百分数法和综合指数法两种方法。百分数法根据测评问题回答正确的比例来确定素养水平,可以分多个级别,也可以将正确回答题目数量达到一定比例,定义为“具备”某种素养,以具备素养的“百分率”来代表居民整体素养水平,百分数法的优点是结果简单、直观、易于理解,缺点是以回答正确率达到一定比例来判定个体“具备”或“不具备”素养的标准有些简单、绝对化,不能反映人群健康素养的不同层次或水平。另外,如果分类素养题目难易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不进行加权计算综合素养,可能会出现总体素养水平偏高或偏低的情况,可能使人产生误解。综合指数法是根据调查问卷题目难度系数及不同类别指标的重要性加权赋值综合计算出一个素养指数,其优点是指标的稳定性好,能综合反映个体或群体的素养水平高低,也便于不同类别指标的相互比较,缺点是需要复杂的计算程序,结果一般不易直观理解。本次调查沿用我国科学素养调查百分数计算法,参照其他国家采用的判定标准(回答正确率达到75%),经专家讨论认为,目前的测评内容基于我国发布的健康素养66条的要点,是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必须理解或掌握的、最基本的健康相关信息,因此将测评问题回答正确率达到80%作为具备健康素养的标准。

三、健康素养的重要意义及与传统健康教育评价指标的关系

健康素养是一个能综合反映个体或群体健康相关理念、认知、行为、技能水平的健康指标,被认为是独立于遗传与自然因素、社会与经济环境、医疗技术与服务等之外的一个“独立健康决定因素”,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素养水平的高低能直接影响个体或社会群体的健康观念、是否决定采纳健康行为及采取有益健康的个体及社会行动,从而与其他健康决定因素联合作用促进群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并达到改善公共卫生干预与医疗服务预期效果(生存质量、疾病发病与死亡率)的目的。基于此,有学者建议将健康素养作为人类发展指数及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之一。国际上目前认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改善人群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并将健康素养的改善情况作为反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效果的一个主要指标[2,16]。

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是在以往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中最为广泛采用的

27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评价指标,对于反映人群缺乏哪些健康知识,哪些健康行为亟待改善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但通常将人群的健康意识、认知、行为、技能等分别测量和计算,无法评定个体或群体在上述各方面的综合水平。健康素养作为一个能全面反映个体、群体维护自身健康能力的独立指标,丰富和发展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方法和指标。

四、我国居民健康素养现状不容乐观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人口比例为6.48%,即6.48%的居民能够了解基本的健康知识和理念,熟悉掌握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内容并且具备基本的健康技能。总体结果在城乡、受教育水平及年龄等方面存在以下特点: (一)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存在差异

本次研究发现,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9.94%)明显高于农村(3.43%),可能与城市和农村之间经济、文化和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等各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有关。农村居民由于经济水平偏低,文化程度不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及程度相对较低,同时受各种条件限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在广大农村地区还没有广泛深入开展,因此农村居民在健康科学观念的形成、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养成以及基本医疗技能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导致总体健康素养水平相对于城市居民偏低。

(二)健康素养水平与文化程度密切相关

健康素养水平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而提高,这与中国居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的科学素养水平与文化程度与教育水平的关系基本一致[17],表明居民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是提高健康素养的前提条件。同时,应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干预策略及措施。

(三)低龄和高龄人群健康素养水平较低

本研究发现除15~25岁年龄段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55~64岁,65~69岁年龄组人群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仅为4.69%和3.81%。15~25岁年龄人群,正是观念和行为形成和稳固发展的阶段,开展健康素养的普及和宣传,提高他们的健康观念和行为技能,将使他们终身受益。而老年人是健康的脆弱群体,容易受各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的困扰,按

28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时服药、自我检查并按时体检等[18]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有关研究表明健康素养水平较低的老年人由于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较差导致其死亡率高于健康素养水平较高的老年人[19]。因此,针对老年人群开展干预,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水平,对于提升他们晚年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健康素养3个方面的划分

有别于以往国外健康素养的定义和测量指标,本次调查依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公告的内容,将健康素养划分为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以及基本健康技能3个方面,界定了健康素养的内涵,符合健康行为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以健康知识普及和信念形成为基础、以技能掌握为支撑的行为改变模式。3个方面健康素养结果显示: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最低仅为6.93%,远低于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14.97%,以及基本健康技能素养20.39%,说明具备了基本的知识和理念,并不一定都能转化成健康生活方式,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知识理念和行为之间存在着差距。基本健康技能素养在本次调查中最高,可能的原因是本调查中技能的测试偏重于知识层面,而且问题设计简单,问题数相对较少,导致正确率偏高。

六、5类健康问题素养分类意义

根据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将健康素养分为科学的健康观、传染病预防素养、慢性病预防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以及基本医疗素养5类,这种划分紧密结合了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抓住居民普遍关注的健康问题,切合今后一段时期内卫生工作的重点工作和任务,为健康素养促进和干预明确了工作重点和方向。

(一)具备科学的健康观是基础和前提

具备科学的健康观,是驱动人们进一步获取健康相关信息,主动采纳健康行为的基础和前提。本调查在科学健康观中,居民对于健康的内涵和外延、健康与环境的关系、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的知晓率较高,表明居民的科学健康观已经初步形成,但是对心理健康、不歧视病残人员的正确认知偏低,这反映了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精神疾患以及伤残患者的歧视态度和疏离的行为。随着精神健康逐渐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关注精神心理健康,增强社会大众对此的正确认知态度

29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应成为健康素养普及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传染病预防素养中免疫接种认知度较高,但对“四害”传播疾病的认知较低

长期以来,传染病防控一直是我国医学和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普及计划免疫,对控制消灭曾经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计划免疫的宣传深入人心,因此居民对于免疫接种方面的正确认知普遍较高,这充分显示长期持续地普及教育对于健康素养的提高作用显著。

但是调查也发现,调查对象对于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四种常见生物(简称“四害”)分别传播的疾病种类认知相当低,仅为3.28%。虽然建国之初,我国开展轰轰烈烈的“除四害讲卫生”的群众运动,城乡居民对“四害”是什么有较好的了解,但并不了解“四害”可以传播哪些疾病,也说明近年来对这方面的宣传相对较少,导致多数群众对其中具体的信息掌握不够。 (三) 慢性病预防素养较低的原因分析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当前我国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也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消耗国家巨大医疗卫生费用的重点问题。本调查中具备慢性病预防素养的比例为4.66%。慢性病预防素养中,居民对“成年人食用盐日摄入量”、“成年人牛奶日摄入量”、“成年人饮酒日饮用量”等的认知较低,部分原因在于题目考察了具体的摄入量数值,由于记忆不准确引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肥胖病的发病率也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不论国内国外,因肥胖导致的疾病对人类健康已构成威胁,本次调查发现居民对于超重和肥胖的标准认识不准确,导致“肥胖的正确认识”的知晓率(7.16%)偏低。 (四)基本医疗素养亟待提高

我国居民基本医疗素养在5类健康问题素养中处于较低的水平,具体表现在居民对“镇静止痛药的正确理解”、“认识药品说明书”、“安全注射”的认知水平较低。这和目前我国居民在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相一致,反映出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关于安全用药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宣传还存在欠缺,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急救技能水平处于较低水平

在安全急救素养中,只有17.28%和27.05%的调查对象了解骨折伤员的处置和

30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急救止血方法。在突发事件中,第一时间采取正确合理的急救措施,是挽救生命的重要环节。本次调查结果反映出目前我国居民在急救技能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

七、局限性

从定义上看,健康素养重在技能的提高。但是,本次健康素养调查测量的内容侧重知识,涉及能力和技能方面的考察较少。因此对健康素养的阐释侧重于以知识为主的基本健康素养的层面上,而对于技能和行为的测试较少或不全面。

本次调查对健康素养总体、3个方面及5类健康问题素养分别进行评价,以“正确回答题目数占总题数的百分比”描述健康素养的程度,采用的评价方法比较简便易懂,但是在设计测量问题时,对于不同类别问题的难度和问题数量均衡性方面有待于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31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第五部分 建议

一、大力推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仅为6.48%,这充分证实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关于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意见的正确性。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级政府要结合新医改工作,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中的作用,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机构工作网络,提供规范优质服务,促进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确保全民健康素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二、努力探索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鉴于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普遍偏低的现状,特别需要针对重点人群,如老年人、青少年与农村居民,制定科学、可行及有效的传播策略,探索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媒体传播形式,广泛开展以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为目的的健康传播活动。同时,依托“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平台,以学校、厂矿企业、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室)等为阵地,开展以提高健康技能和促进健康行为形成为目的综合干预活动。

通过开展综合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促使广大城乡居民从自身做起,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健康知识,提高对健康信息的甄别能力,合理利用身边的医疗卫生服务,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提高个人健康素养水平。

三、定期开展健康素养监测,及时发布监测结果

今后每3~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同时,在不同地区、选择不同专题、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专题或应急监测,动态监测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变化趋势,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全面系统地掌握我国居民健康素

3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ht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