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卫生培训讲义

更新时间:2024-01-31 14:0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放射卫生培训讲义

放射卫生基本知识

放射卫生是研究天然辐射或人工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及其防护方法的学科。辐射一般分为致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X、γ射线与其他可以导致物质电离并产生离子对的带电或非带电粒子射线属于致电离辐射,简称电离辐射;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微波等除X射线和γ射线以外的电磁波属于非电离辐射。放射卫生监督中使用的辐射、放射、射线等用语如无特别说明,均指电离辐射。发射电离辐射或释放放射性物质的一切物质或实体通常称为辐射源。

人体或物质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行为或状态称为照射。照射可以分为正常照射或潜在照射。正常照射是指在设施或辐射源正常运行条件下受到的照射。潜在照射是指因设施或辐射源的事故或某种偶然事件或事件序列(包括设备故障和操作错误)所引起的照射。按照受照人群划分,照射可以分为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和公众照射。放射卫生防护的主要任务是控制正常照射,防止潜在照射到发生,避免或减少辐射危害,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

放射卫生防护原则和方法

放射防护的目的是控制照射剂量,减少因不合理照射引起的

随机性效应发生的机率,防止确定性效应,事故性照射到发生。 (一)辐射实践的正当性

在引进伴有辐射照射到实践以前,应当进行正当性判断和利益、代价分析,只有实践使个人和社会从中获得的利益大于其可能造成的危害时,该实践才被判断为正当的,可以进行的。也可以表述为:任何伴有辐射照射的实践都应当有正当的理由,并且确认因实践获得的净利益大于付出的代价。

辐射实践的正当性判断适用于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和公众照射等辐射实践。 (二)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对于来自一项实践中的任一特定源的照射,应使防护与安全最优化,在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因素的条件下,应当采取各种防护措施,将个人受照剂量、受照射到人数以及受照射的可能性均保持在合理可达到的尽量低水平。这种最优化应以该源所致个人剂量和潜在照射危险分别低于剂量约束和潜在照射危险约束为前提条件。

放射防护的最优化适用于职业照射、公众照射和医疗照射中的影像诊断检查等辐射实践。 (三)个人剂量限值

对个人受到的照射剂量进行限制,保证个人受到的所有照射实践的剂量总和不超过规定的限值。

个人剂量限值适用于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不适用于医疗照

射。医疗照射使用指导水平和剂量约束控制照射剂量。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实质上是电离辐射与物质之间能量转移的过程。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知识和研究成果是辐射测量、辐射应用乃至放射卫生防护学的基础。相互作用程度的大小,取决于射线的种类、能量和物质本身的性质。 (一)γ、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γ、X射线均为电磁辐射,具有光波和粒子两种性质,所以又叫做“光子”。γ、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生成三种效应。 1、光电效应

γ、X射线照射物质时,入射光子作用于原子的内壳层电子,把全部能量交给该电子,使其克服结合能而离开原子,称为光电子,而光子自身消失。 2、康普顿效应

入射光子作用于能量很小的原子外壳层电子,自身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运动方向偏转,成为散射光子。获得能量的电子沿与入射方向成一定角度的方向射出,该电子称为反冲电子。这一过程称为康普顿效应。康普顿效应是γ、X射线工作场所散射线的主要来源。 3、电子对生成

一个能量大于1.022MeV的光子,在接近被照射物质的原子核时,在原子核的库仑场的作用下,其能量转化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自身消失,这个过程称为电子对生成效应。光子能量大于1.022MeV的部分变成正电子和负电子的动能。 (二)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带电粒子包括不同能量的电子、α粒子、质子、氘核、裂变碎片等。与光子不同,带电粒子有静止质量,带有电荷,所以可以与其他粒子发生碰撞、吸引或排斥作用。带电粒子与物质的主要作用方式有:非弹性碰撞,弹性散射,轫致辐射。

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电离辐射可以造成人体损伤,导致人体患各种放射性疾病。但是电离辐射的危害并不限于放射损伤或放射病,更确切的说法是引起两种效应,即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效应”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对健康的影响。 (一)确定性效应

指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后肯定要发生的效应,所以也有人翻译成肯定性效应。效应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有关,剂量愈高则效应的严重程度愈大;其特点是有剂量阈值,即剂量超过一定数值时才会发生。剂量阈值有时又称为“阈剂量”,一般系指至少使1%—5%的受照个体发生特异性变化所需的剂量。不同的受照对象,不同的器官组织其剂量阈值不同,一般从十分之几戈瑞至几戈瑞。

(二)随机性效应

指发生的机率与剂量大小有关的效应。其特点是效应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无关,没有阈值。从辐射防护的角度来看,任何大小的电离辐射对人体都是有害的,都可以导致随机性效应,只不过当剂量很小时效应发生的机率很低。随机性效应的表现是诱发癌症和遗传效应。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估计出受照人群发病率,但是无法预知效应出现在哪些受照者身上。

辐射危害的机理与放射性疾病

(一)辐射效应的影响因素

辐射的生物效应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照射方式和射线种类、照射剂量和剂量率、受照部位和放射敏感性等。 (二)危害作用的机理

辐射引起的生物效应首先从射线作用于组成人体的原子开始,引起电离或激发,使人体中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分子,DNA分子和酶)的结构破坏,进一步影响组织或器官的正常功能,严重时导致机体死亡。一般认为细胞内DNA损伤是细胞致死主要原因。射线对生物大分子的作用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直接作用:射线作用于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产生电离或激发,或引起化学键断裂,进而导致正常功能和代谢作用的障碍。

间接作用:射线作用于体内水分子,引起水分活化,生成自由基并通过自由基又间接作用于生物大分子,造成辐射损伤。

(三)放射性疾病

放射病是指电离辐射所致的疾病。按照受照剂量和发病时间划分,放射病可以分为急性放射病与慢性放射病。急性放射病在战争期间核武器爆炸所致的特殊疾病,也是核事故和放射事件发生时,人员受到超剂量照射经常遇到的放射病。

慢性放射病中有分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性皮肤损伤、放射性皮肤癌、放射性甲状腺癌和放射性白血病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hi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