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更新时间:2023-12-23 11:5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亿以内数的读法

一、引入新知,明确目标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1、关于万以内的数,你知道什么知识?(提示:计数单位有哪些?进率是多少?数位有哪些?数是怎样组成的?)

2、亿以内的数位名称有哪些? 3、亿以内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4、亿以内的计数方法是怎样的? 5、亿以内的分级方法是怎样的? 6、亿以内的数是怎样组成的?

讲述: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看书中我国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及北京人口等有关数据。)

同学们这些数据你会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 (师板书:亿以内数的读法)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一)过渡语:请大家按照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1、关于万以内的数,你知道什么知识?(提示:计数单位有哪些?进率是多少?数位有哪些?数是怎样组成的?)

2、亿以内的数位名称有哪些? 3、亿以内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4、亿以内的计数方法是怎样的? 5、亿以内的分级方法是怎样的? 6、亿以内的数是怎样组成的?

(二)学生看书,分组讨论完成自学知道中的思考题,教师巡视,督促每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三、大组汇报,合作探究

(一)过渡语:看完的同学请举手/看懂的请举手。

(二)讨论: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提问质疑。 (三)讲解:

1.数位名称: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2.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边汇报边整理成数位顺序表:(略) 3.计数方法:

用万作单位,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由此得出: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要求学生在小组里拨珠数一数,然后请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示范。 4.分级方法: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都是一级。

(1)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一。

(2)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万。 (3)亿位和亿位以上的数位是亿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亿。 在数位顺序表上补充数位。

- 1 -

5.数的组成:在13819000 中8在十万位,表示8个万,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6.总结: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数字所占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检测

①练一练:

(1)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 (2)十万十万地数,从七十万数到一百万。 (3)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八千万数到一亿。(指名读,全班读。)

②看来大家对亿以内数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那么这些亿以内的数你们会不会读呢? 2496 24960000 6407000 85000300

③课本第9页的第5题:你能正确地读出第2页上的数吗?(先个别读,再同桌互读。) ④课本第8页的第2题:读出下面每组数。(重点是准确读出每一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含有两集的数读的时候应先读万级再读各级,读万级的数的时候按个级的数的读法,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确关键是通过数位顺序表,要搞清楚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但在这一点上我使终发现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好。个别学生出现对数位与计数单位混淆不清的现象。

- 2 -

亿以内数的写法

一、引入新知,明确目标

学生在己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1、含有两级的数怎么写? 2、先写哪一级?

3、什么时候写“0”? 1.播放新闻。

荆州长江大桥总长四千三百九十八米。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二小现有学生一千九百五十三人,校园面积为九千五百平方米。 2.师:你在刚才的画面中了解到了哪些数据?你能把这些数据写出来吗? (师板书:亿以内数的读法)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一)过渡语:请大家按照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1、含有两级的数怎么写? 2、先写哪一级?

3、什么时候写“0”?

(二)学生看书,分组讨论完成自学知道中的思考题,教师巡视,督促每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三、大组汇报,合作探究 1.继续播放新闻:

据统计,2000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2.提问:在刚才的新闻中你注意到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数都很大,它们都占有两个数级??。学生的回答只要有道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师:你能试着写出这些数吗?先独立写一写,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倾听小组意见,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 各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意见:

(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2)一级一级地写,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1、让学生试写第6页“做一做”的四个数。 师:这些数的位数很多,写的时候可能会出错,谁有好的检查方法介绍给大家呢?学生可能提出两种方法: (1)写完后可以把写出的数再写一遍,看是否与要求写的数一致。 (2)根据最高位的判断这个数是几位数,然后进行核对。 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写完后注意检查。

2.完成第9页第6题,先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然后再写下来。 3.数学游戏:

由新闻发布官发布自己在课前收集的信息,各位小记者负责将信息中的数据记录下来,最后统一核对,考察小记者工作是否合格。

如:三年内中国数字电视用户将达到三千万。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是按数位从高到低,先读万级再读个级,有单位的写数字,没单位的添加0. 教学反思:

教学时先对数的读法进行了复习,然后再进行新课学习,发现前面不会读数的同学就不会写数,这一点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 3 -

比较数的大小

一、引入新知,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类推的能力。

1.以比较万以内数为基础,把个级比较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⑴两个数的数位相同时怎样比较大小?⑵两个数的数位不同时怎样比较大小?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还需要对一些大数目进行比较。如:经调查我国面积最大的有六个省份,黑龙江454800平方千米,内蒙古1100000,青海720000平方千米,四川485000平方千米,西藏1210000平方千米,新疆1660000平方千米。你知道哪个省份的面积大,哪个省份的面积小。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1.填空。

10101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 )位,表示( )个( )。 2.在○里填上“>”,“<”或“=”。 999○1010 601○564 687○678

(请学生说一说万以内数的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3、出示例4:你会比较每两个省面积的大小吗? 720000和1100000 , 454800和485000

这么大的数,同学们比较过吗?(没有)能不能用以前学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来比较这些大数呢? 三、大组汇报,合作探究

1.让学生分组讨论例4:⑴两个数的数位相同时怎样比较大小?⑵两个数的数位不同时怎样比较大小?教师加入学生的讨论中,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辅导。

2. 讨论完后,每一组推荐一个代表上台讲述讨论的结果。老师结合学生的口述板书:720000<1100000,454800<485000。让学生重点说一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位数相同和位数不同两种情况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如果位数不相同,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较;如果左起的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的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1.完成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先比较大小,再说出比较的方法。 2.完成练习二第2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他们说一说排列的过程和方法。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前面所学的整数大小的比较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来学习今天的内容,本节课本人放手让学生动手,小组讨论完成,教学显得很轻松。

- 4 -

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1)

——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一、引入新知,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1.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能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难点: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教学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投影出示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图片,介绍白细胞:能消灭病菌,清洁血液;红细胞:能输送氧气。一小滴血液含有:红细胞:5000000个,白细胞:10000个。 2.让学生把红细胞 和白细胞的个数读出来。

①按照四位分级的方法把上面三个数表示成下面形式: 500 0000 1 0000

②让学生读出二个数:五百万、一万。 ③教师:读了这些数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④教师根据学生的读数过程作如下板书: 500 0000=500万 1 0000=1万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1.学生观察、比较等号右边与等号左边的数。

①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等号右边的数与等号左边的数有什么不同? ②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学生小组讨论:

①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 ②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三、大组汇报,合作探究

1.①等号右边的数省略了万位后面的尾数,等号左边的数没有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②等号两边的数大小完全相同

2.①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只需要去掉万位后面的四个“0”,并写上“万”字。 ②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既简单又不容易写错,使人一看就知道数的大小。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⑴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4页“做一做”1、2题,师巡视。

⑵改写完后,抽一部分同学把完成的练习在展示台上展示出来,集体评价。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为了读数和写数的方便,今后我们可以直接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数。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的是整万数的改写,学生通过自学完全掌握所学内容,只是个别学生在改写时格式出现了一点问题,通过后面的后教环节,纠正了这一问题。当堂也完成了作业。

- 5 -

亿以上数的写法

一、引入新知,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亿以上数的读法,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仅仅会读这些大数目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会写这些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亿以上的数的写法。 板书课题:亿以上数的写法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亿以内数是怎样写的呢?在写法上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可能回答??(先写最高位,再依次往下写,最后写个级) 师:那么,亿以上数的写法和亿以内数的写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起来探讨,看看下面这些数该怎么写?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上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上数。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1.整亿数的写法。

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亿,让学生自己试着写一写,并跟你的同桌说说为什么这样写。(引导学生说出整亿的数,要从亿级写起,在万级、个级各写4个0就可以了) 师总结:整亿的数先写亿级的数,再在后面加8个0。 2.非整亿数的写法。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会写整亿的数,还总结了方法,下面这些数又该怎么写呢? 三十亿九千万 写作: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 写作: 三、大组汇报,合作探究 1.师:这两个数比较复杂,但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我相信你们都能写出来,有没有信心?打开课本22页,写在书上,写完后四人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① 这些数包含几级?(写数时先写哪一级,再写哪一级?)

② 百万位到个位为什么写0?(哪一个数位上没有单位,就用0占位) ③ 百亿位到十亿位为什么连续写两个0? 2.在这里教师要重点处理0的写法。

(1)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用0占位。 (2)使学生意识到,不能读几个0就写几个0。

3.组间交流。学生手中有很多数据,可以充分利用,可以安排这样一个活动,两人间读一条自己喜欢的大数的数据,1人读,1人记录。

师:谁来根据大家说的总结一下亿以上数的写法。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1.写出下面各数。(先自己写,再小组间互相说说)

二百零六亿零五百八十万 四百八十亿 十二亿七千六百万 三十亿零六十万 一千零四十亿零五百万 同时提供给学生思考题思考:(先自己思考,再小组间说说) 2.请你思考一下有什么好方法、好经验要和同学们交流的? 3.课本练习三,6、7、8、9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再讲评。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1)怎么写亿以上数的?

(2)自己是怎么解决新问题的?再次回头反思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反思:

这节课还是让学生自学来完成,我发现这生掌握的很好,但总有一个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了,有的学生书写质量就差了,作业上面,有的没单位,有的不写答语。这一习惯的养成还得好好培养。

- 11 -

亿以上数改写和省略

一、引入新知,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 1.今天,我们全班进行一下信息的交流。(分小组汇报) 要求:先说说你们收集的是哪方面的信息,是怎样得到的。 再每组选一条你们最喜欢的信息,介绍给大家。 其他同学,如果听到你感兴趣的信息可以记录下来。

2.刚才,同学们分组介绍了自己收集的信息。通过交流我们对居住的北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谁来说说你记录了哪些信息?(学生实物投影展示)

3.抓住学生用不同记录方式记录的信息,引导学生观察: (1)两位同学记录了相同方面的信息,看看一样吗? 例如:

①北京每年因漏水浪费水资源100000000立方米。 北京每年因漏水浪费水资源1亿立方米。 ②北京天然气供应量超过1400000000立方米。 北京天然气供应量超过14亿立方米。

③2000年全市从事科研活动人员240000人,科技活动经费23000000000元。 2000年全市从事科研活动人员24万人,科技活动经费230亿元。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100000000、1亿两种记录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计数单位不同:个、亿。 数值相同:大小相等。

两种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为了读、写、算时更方便,我们常常会把这样的大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总结改写的方法:

1.学生试着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改写。(汇报反馈)

2.根据改写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怎样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去掉万级、个级的8个0,换一个亿字。)还有什么问题? 三、大组汇报,合作探究

1.出示:全市公交线路776条,年客运量约47亿人次。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大约是47亿人次,可以是47亿多也可以不到47亿,是一个近似数。)

2.小组合作(先把下面的数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再总结你们小组的方法。) 全年订阅报纸1170000000份。 收寄函840000000份。

西城区大型商场年营业额达到9580000000元。 开发区工业总产值198950000000元。 3.汇报,交流:

1170000000≈ 12亿 (五入) 840000000 ≈ 8亿 (四舍) 958000000元 ≈10亿元 (进位) 198950000000元≈1990亿元(进位)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 12 -

小练:老师这儿有一组信息:

2000年北京的铁路年运送乘客239000000人次。 2001年北京的铁路年运送乘客2510000000人次。 ①自己独立完成,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②订正 239000000人次≈2亿人次 2510000000人次≈3亿人次

③ 师:都是2亿多,为什么一个是2亿,一个是3亿。

④利用手中的数轴,小组合作解释这个问题: 0 1亿 2亿 3亿 汇报。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改写和省略,知道了看千万位四舍五入。

教学反思:这节课最大的困惑与万以上数的改写一样,就是有的学生分不清是求近似数还是改写单位。这一点在上一节课后进行了专门的训练,但看来效果并不是很好,我想学生最大的困惑在于计数单位上。 下一节课的重点应是改写与求近似数的比较训练。

- 13 -

计算工具的认识

一、引入新知,明确目标

课前参与: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准备一下,把你所认识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其中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 (1)算盘各部分名称

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

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 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 (2)两种不同的算盘:

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书23页图): 观察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

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 (3)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三、大组汇报,合作探究

计算器的使用非常的广泛,你认识计算器吗? 出示一个计算器,你能说说每个键的功能吗?

显示屏、时间键、日期键、清除键、开关及清除屏键、存储运算键、括号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等。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1.让学生看课本自学,边看自己的计算器边看书,然后小组交流。 2.计算器的使用与算盘相比有什么优势? 3. 全班看计算器,师生对口令。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通过使用计算器,你觉得计算器如果具备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们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备这种功能的计算器,该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 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常见计算工具的认识与运用,学生使用不同的运算工具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这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教学效果较好。

- 14 -

用计算器计算

一、引入新知,明确目标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利用计算器计算: 386+179=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自己试试看:

26×39= 312÷8=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l.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计算。

54+46= 60×2= 198÷49= 50+30= 38×79= 201+99= 3.做一做练习。

三、大组汇报,合作探究

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最好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说说你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畅所欲言。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大胆猜测,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 9999×7= 9999×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最高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做一做。练习30页的第11、12题。

第11题用比赛的方式进行,以巩固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 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教学反思:

其实学生已有了一定的使用计算器的技能,因而这节课的学习显得得心应手。在学习新课时只是让学生严格按照自学指导和自学过程认真学习。学生参与面广,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较好。个别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稍有些差,利用晚上时间在家练练,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 15 -

1亿有多大

一、引入新知,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具体素材描述。 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确立研究的问题。

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

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 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需要多少时间? 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 一亿滴水有多少?

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 三、大组汇报,合作探究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 程补充记录在记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表达交流

1.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 2.活动小结。

A 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B 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事先分组,学生将按照一定的操作规则进行操作。只是有个别学生课堂纪律有些问题,但我不知道这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1亿的大小有了更深的理解。

- 16 -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 直线、射线和角

一、引入新知,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

4、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 认识射线,直线

1、复习线段的特点。

出示线段:它有什么特点? 2、认识射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2)射线有什么特点? (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1.认识直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名称 图形 联系 区别 (2)学生尝试画直线。

线段 (3)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射线 2.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直线 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 小组汇报

3.练习,下面那些图形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P39、1) 引导想象

课件显示: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作铺垫。 三、大组汇报,合作探究

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条,问:这个图形认识吗? 什么叫做角?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下面我们来研究角。 1、你能举例见过的角吗?

学生举实例,教师随着学生举例课件显示实物并抽象成各种形状的角,让学生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 2、建立角的概念。

(1)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画角的步骤: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②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③写出各部分名称。用∠1表示。

(2)问:到底什么叫角?总结角的概念。

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和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表示。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1.P36“做一做”1、2 2.P39、2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什么?

我们这节课研究了直线、射线和角(板书课题:直线、射线和角)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能区分三种线的区别与联系,角的认识,全班学生都能说出三种线的特点,但在运用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就出现问题了,比如说一条直线上有点,请问图形上有直线吗?有射线吗?大多数学生认为没有射线。这说明学生对这三种线的认识是很浮浅的。

- 17 -

角的度量

一、引入新知,明确目标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学习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 2、认识几度角。

(1) 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 (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 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大组汇报,合作探究 1、出示下列角(P37),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

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39、3)。(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75° 105° 120° 135° 150° 180°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P38例1) 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教学反思

思考:这节课的重点是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学生出现的问题是:量角时出现问题,顶点对不齐,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对不齐。量角时不会读数。作业中就可以反映出来。课后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 18 -

角的分类

一、引入新知,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1.学习角的分类,使学生学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最近讲了什么知识?(角的知识) 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

打开一个口袋,里面是各种角:

2

1 3

5 6

4

我们每组都准备了许多角,面对这些角,你们打算怎么研究?(分类)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把每组的角进行分类。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你们知道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吗? 学生边小结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 板书: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 2.你们是按角的度数进行分类的吗? 3.请选择适当的学具,每人画一个直角。 指名汇报,你选择了什么学具?怎么画的? 4.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指出你用什么方法帮同学检查的?(板书:目测、量、比三角板) 三、大组汇报,合作探究 1.小结:以90°的直角为标准,来判断锐角、钝角,所以直角很重要。(出示一个直角贴在黑板上) 2.认识平角和周角。

①师:除了这些角,你们还知道什么角?你对平角、周角有什么认识?打开书P41,自学例2. ②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动手折出平角、周角。 你还发现平角、周角与什么角有关系?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1、先判断是什么角,再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想一想,你们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小篇子) 2、P41、思考题

3、P43、4看图填一填

4、P43、1先估计再量出图中各角的度数。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教学反思

学生存在的问题:

1、根据图形求末知角的大小,有少部分学生不根据已知条件来求,而是用量角器去量。 2、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 19 -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口算乘法

一、引入新知,明确目标

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 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1、出示例1

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三、大组汇报,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练一练: 18×4= 24×3= 25×2= 14×6=

2) 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练习:130×5= 2×380= 150×6= 7×13=460×2= 1、练习六第1题

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 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 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 口算练习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

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学习两位数与整十数的口算训练,学生通过自学完全掌握了所学知识,只是口算过程中方法较多,不便于统一。个别学生乘法口决不熟练,有待加强。

- 20 -

作业:第59页4、5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这节课主要有三个规律:分别是一个因数变化时,积如何变化;两个因数同时变大时,因数如何变化;两个因数同时变小时,积如何变化。一个因数变大,一个因数变小时,积如何变化。学生在总结这一规律时不存在任何问题,但在运用过程中总是不会灵活运用。

- 26 -

第七课时乘法估算(例5)

一、新知导入、明确目标

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公园,去那里的费用是每人49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 1、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历学习乘法估算的全过程,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自学思考:你们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 1)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

2)小组内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 3)全班交流。反馈学生估算结果 4)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

2.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运送718桶,照这样计算的话,估算一下,全年可以运水多少桶?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你认为谁估计得更接近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 5000元更好些。

在估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你是怎样估算的?

《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 )页。 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 )个。 本校有学生688个人,大约是( )人。

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 )千克。

2小明同学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cm,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 a1800米 b1200米 c1500米

3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

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 到吗? 4、第62页的5、6、7

作业:第63页8、9、10、11、12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教后反思:乘法估算教学一直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关键是学生不知道如何取两个数的近似数,这给学生一定的困难。因而教学的结果是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但就目前新课程标准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因而教学时只能把握三点就行了:计算方便,符合实际,接近准确值。

- 27 -

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一课时:垂直和平行

一、新知导入、明确目标

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平行与垂直,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1、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摆完后,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在展示板上。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整理图形,并编上序号。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3、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

4、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

2、再次分类,并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1、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生活中很多的平等线与垂线,那要是给每个同学一张这样的不规则纸,你们能动手折一折,折出垂线与平行线吗?这可有一定难度,愿意接受挑战吗?

2、大家都折出垂线了吗?哪个小老师愿意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你是怎样折的?

3、请在刚才折的基础上,再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平行。有困难的,可以和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拓展练习:贴挂图69页7题 课后作业:P65 1、2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垂直和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 垂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教后反思:

四年级学生刚接触几何学,几何做图是学生的难点,因而示范教学显得非常重要,课堂教学中,我抓住学生的困惑,有针对性地展开了教学,也强调了做图的几个关键点,但在作业中任发现有个别学生画垂直时,总画不好。部分学生不会用直角尺。看来还要在正规做图方面下大功夫。

- 28 -

第二课时:画垂线

一、新知导入、明确目标

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直吗?看我们的数学书,每两条边都是怎样的?怎样用三角板画垂线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学习目标是:

1、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1)先画一条直线。

2)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画线前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 3、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自己动手尝 试着画一个,然后互相交流一下。

1)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该怎么画呢? 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

2)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线段。 学生独立的画出几条线段,其中包括一条垂线。

小组内研究交流:这几条线段在长度上有什么特点?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

强调: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1、68页4题画一画

2、69页5题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呢?为什么? 3、69页6题怎样修路最近呢?

4、你能用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吗? 作业:练习画垂线

四、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通过学习画垂线,你有什么体会? 教后反思:

这节课专门学习了画垂线,针对学生上一节课出现的问题,强化训练。效果较好。

- 29 -

第三课时:画平行线

一、新知导入、明确目标

回忆一下,什么叫平行线?

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

我们怎么样才能画出一组平行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画平行线,学习目标是: 1、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练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2、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3、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1.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步骤:

1)用左手固定直尺,用右手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着直尺,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2)将三角尺紧贴着直尺移动位置,再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与第一步画出的直线平行。 可以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平行。 2.大家用自己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自己画一组平行线,然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检查,对方画的是否平行。 3.小组活动:

在你所画的这组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 4.小组讨论:怎样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长方形的对边是互相平行的。 相邻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可以用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来画。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平行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全班汇报组内研究的画法:

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再过两个端点在线段的同侧分别画两条与它垂直的2厘米长的线段,最后把两条线段的端点用线连接起来。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1、独立画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

2、利用所学的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自己设计一幅图画。 作业68页4题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通过学习画平行线,你有什么体会 教后反思:

画平行线,较画垂线稍好一些,只要抓住三个关键点就行,看来学生比上一节课好多了,我也放心了许多,这一节课的练习量还是比较大,学生当堂完成了数学作业,学习兴趣也比较浓。不失为这节课的一个亮点。

- 30 -

第四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新知导入、明确目标

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那些四边形?这节课我们学习四边形与梯形,学习目标是: 1.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1.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2.小组交流:

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 提问:

①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的外形像什么?②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什么图形? ③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点?④它是平行四边形吗?

⑤你们在量这些图形时,是否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如果有,是什么? 3.现在你有什么问题吗?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4.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刚刚认识的梯形,你能用这个集合圈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吗? 5.判断:

①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②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③一个梯形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每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1、在梯形里画两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三个三角形。你有几种画法?

2、七巧板拼一拼

用两块拼一个梯形 用三块拼一个梯形 ③用一套七巧板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下面的图形中有( )个大小不同的梯形。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把1张梯形纸剪一次,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拿一张长方行纸,不对折,剪一次,再拼出一个梯形。 作业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图形,然后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是什么三角形?有几种剪拼的方法? 2.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剪一下,分成两个梯形,有多少种剪法?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体会和收获?

教后反思:这节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四人小组,一个小组长负责,分工比较明确,但有个别小组,分工不是很明确,不严格按照自学指导进行探究,影响学习效果。个别学习小组要调整。

- 31 -

第五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新知导入、明确目标

1、认识梯形的底和高以及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知道等腰梯形以及等腰梯形和梯形的关系。 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会画高。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1.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拿出一个用四根木条钉成的长方形,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为什么没有变? (2)动手操作。

学生自己把准备长方形框拉成了平行四边形,并动手测量一下两线对边是否还平行。 (3)归纳。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你能举出例子日常生活中应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性质的应用吗 2.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2)找出相对应的底和高。 (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学生动手画高,72页“做一做”第2题。73页1题。 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1)结合图说明,说一说梯形个部分的名称。

梯形的高是从哪一边到哪一边的垂线?高能不能画在腰上? 72页做一做2,73页1题 画梯形中试画高。 认识等腰梯形。

(1)小组研究:每组一个等腰梯形,研究它的特点。 (2)小组交流汇报。

(3)概括。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它容易变形,也就是不稳定性。 梯形的高只能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中任意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它的对画垂线。

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梯形的底和腰是根据对否平行来区分的。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1、73页2题,在点子图上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分别画出它们的高。

2、73页3题。剪一剪 在平行四边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都是梯形。

在梯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有一个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另一个图形是什么形呢? 作业:

74-76页4、8、10题。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你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教后反思:

这节课学生学习兴趣较浓,效果较好,有个别小组不能按照要求去做,影响学习效果,个别学生没有学具,影响学习进度,但总体效果还可以。个别学生不会画平行四边形的高。要通过学习练习加强。

- 32 -

第六课时:四边形的内角和

一、新知导入、明确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充分感知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这一规律。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历充分感知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这一规律的全过程,并渗透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思想。 感悟到数学的神奇和奥妙,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一、动手操作 引发探究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四边形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二、探究新知

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学生用量角器测量一下每个角的度数。再把四个角的度数相加,是多少度呢?这是一个四边形,其他的四边形是什么情况呢?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小组研究,总结规律

组内分工测量75页8题中的每个四边形的各个角的度数。 汇总填表75页9题。 共同讨论总结规律。 全班汇报交流。 出示图形

小组内可再任意画一个四边形试一试。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1.在表中适当的空格内画“∨”。 2.在图中填写合适的四边形名称。 四边形 梯形 平行四边形 菱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 两组对角都相等 4个角的和是360度

作业:76页 10---12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任意一个四边形四个角的度数之和都是360度。 教后反思:

四边形内角和,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用量角器测量完成,收集上来数据有一定的出入,其主要原因是测量过程中出现误差。给实验结果带来了一定的偏差。有部分学生总是不相信这一规律。

紧接着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由于上面及时纠证了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而后面的问题较少。

- 33 -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

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一、新知导入、明确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看课本例1和相关活动过程:特别是书上的口算过程。 自学5分钟,5分钟之后,看谁能做对检测题。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单个口算,大家评议,老师点拨。 同桌互相出题口算,进行口算比赛。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见练习册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计算时需要掌握什么要点,应注意什么? 教后反思:

这节课主要通过口算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口算,比赛,学生兴趣很浓,看来后面的教学中尽可能地多运用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34 -

第二课时:笔算除法(例1及相关练习)

一、新知导入、明确目标

1、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 2、让学生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自学例2及相关练习,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出示:

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先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引导学生,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可以借助小棒算一算

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现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展示直观图,结合口算引导学生:3个30是90,商3。商写在什么位置?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1、板演: 20)80 30)160 90)820 90)480 2、P82 1、 2

作业:书后:第82页2 第83页1、2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方法是什么?

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两位数学除以整十数,只要学生掌握了商写的位置,不会出现其它问题, 当然这节课是后面学习的基础,这节课学生掌握不好,后面的学习将会比较困难。

- 35 -

第三课时: 笔算除法练习

一、新知导入、明确目标

1、复习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 2、让学生巩固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巩固算理和计算方法。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1、判断并改错。

说一说找到的错处和纠正的结果、错的原因和怎样避免。 2、笔算 310÷50 170÷30 643÷80 406÷60 285÷40 111÷20 478÷70 163÷30 3、应用题

1)一个足球30元,用75元钱可以买几个小足球,还剩多少钱? 2)有饲料100千克,这些猪每天要 吃30千克饲料,一袋饲料够喂几天 还剩多少千克?

3)计划生产400台电视机,每月生产70台,半年内是否可以完成任务? 4)每节车厢限乘60吨,有500吨货物,需要多少节车厢才能装完?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

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1、口算 80÷20 320÷80 40×70 240÷60 60×90 270÷90 4×60 210÷70 350÷50 2、脱式计算 75×4+630 376+280÷70 9×60-320 6400÷80-64 3、笔算63÷20 260÷80 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

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后反思:

这节课针对性的对学生前面所学内容进行了复习,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一节课的训练,只剩下个别学生还有一点问题,班上其余学生都能掌握。 个别学生的问题只能放在课后解决。

- 36 -

294÷60 第四课时: 笔算除法(例2及相关练习)

一、新知导入、明确目标

1、使学生学会“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的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自学课本84页的内容,特别是虚线方框中的试商过程,明白每一步的算理。 自学时间5分钟,5分钟以后进行检测。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1、检测题做一做1和2。

2、你能计算出84÷21等于多少吗?是怎样想的?

3、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1、( )里最大能填几? 30×( )<75 40×( )<180 2、在○里填上>或<

35×4 ○ 138 42×5 ○ 230 3、下面各题应该商几? 91÷20 84÷40 198÷20 215÷30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1.学会用“四舍” “五入” 的试商方法,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掌握试商的方法。

3.当除数的个位是1、2、3、4时,把除数的个位数舍去,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试得的商和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教后反思:

1.刚开始学习试商,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

2.部分学生由于口算能力较差,特别是前面的乘法口算不过关,因而对这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 3.后面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学生口算训练与前面的笔算训练。

- 37 -

第五课时:笔算除法(例3)

一、新知导入、明确目标

1、让学生学会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2、掌握灵活试商的技巧,提高试商速度。

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能灵活地试商。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1.自学课本85页的内容,特别是小精灵和小男孩子的想法,并说出你是怎样想出商的? 2.重点学习虚线框内的内容。

3.自学时间5分钟,5分钟以后进行检测。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1.检测题是做一做。 说出试商的过程。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1、复习导入 1、15×2= 15×3= 25×4= 15×4= 15×5= 25×8= 2、笔算: 326÷81 294÷58 721÷83 讲述试商的方法和计算的过程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掌握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采用灵活试商的方法进行试商计算。 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关键点是教给学生如何快速的试商,这节课采用了小组讨论与小老师帮助的办法解决了学困生的问题,不失为较为成功的一节课。

- 38 -

第六课时:笔算除法(例4)

一、新知导入、明确目标

1、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2、巩固除法的估算及验算方法。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1.自学课本例4的内容,重点学习两道题的题意思与解题过程。 2、认真思考课本中黄色标签中的内容。

3、同桌相互交流一下商是一位数和两位数的除法算式。

4.自学时间5分钟,5分钟以后进行检测。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1、见课本90页。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是什么? 3、商的位置怎么确定?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1.练一练: 805÷23 826÷59 1487÷47

2.练习,先估算商大约是多少,再计算。 2293÷34 9588÷28 3.作业:P92 9、10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教后反思:

这节课讨论的重点是除到十位余数是0怎么办?当除到十位,个位上不管是几都不够除,因此要在个位上补0占位。学生对这一点掌握的比较好,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采用小老师互助学习的办法。

- 39 -

第七课时:笔算除法练习

一、新知导入、明确目标

1、巩固除法法则、估算及验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过程,巩固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和认真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1、口算卡片(略) 2、填空:

1)把32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 ) 2)每份是70,490里面有( )个70 3)( )÷( )=20……19,除数最小是( ) 4)322÷40的商写在( )位上。

5)475与195的差里有( )个70。 6)如果4×30+6=126,那么126÷30=( )??( )

7)有163个鸡蛋,每30个装一箱,这些鸡蛋需要( )个箱子。 3、说说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练习内容 1、计算 346÷42 171÷57 1674÷93 876÷73 2001÷87 10332÷84 2、计算并验算 4814÷83 8445÷33 3243÷47 1827÷63 1568÷28 2669÷36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学生说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独立完成,同位互相检查计算过程。 汇报计算结果。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3、按要求在()里填上一位适当的数字,再计算。 商是一位数 商是两位数 ( )25÷38 ( )76÷27 ( )96÷82 ( )04÷64 解决问题;

1)一个排球42元,300元最多可以买几个排球?

2)一部电话机94元,一部扫描机846元,扫描机的单价是电话机的几倍?

3)探究题:小英做一道除法题时,把除数48看成84,结果得到的商是37余12,求正确的商是多少? 五、课堂小结、要点回归 教后反思:

这节课针对学生上节课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强化复习训练,部分学生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纠到,但仍有个别学生还是存在问题,这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天天关注,天天强化,每一在家庭作业补置时加入一部分训练。

- 40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h7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