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法论论文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26 06: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摘 要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论发展到今天,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与哲学的结合以及哲学思考。通过分析在哲学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建筑设计方法论发展的路线、方向,从中得出富有价值的启示,指引我们以后建筑设计方法论发展的方向,开创新的建筑设计理论,创造出新的设计方法,为以后的建筑设计提供更为概括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哲学 建筑设计方法论 人本主义 建筑 环境

ABSTRACT Until today, one of the important develop direction in design methodology of architecture is the combination of philosophy and the deliberation in philosophy. By analyzing the route and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e design methodolog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y in the background, we can get valuable apocalypse, which show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e design methodology, found new architecture design theories, create new architecture design ways, and have a conducted effect on following architecture design.

Keywords philosophy architecture design methodology humanism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

建筑设计方法论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比较单一的趋向走向多元的趋势,同时又从研究具体的“设计程序”逐渐走向对设计问题结构、设计主体及其认识能力、思维方式的思考。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设计方法论的研究不断深化,出现了一种思想学派,他们是以设计方法的一种哲学作为出发点,从此走向了设计的知识、理论、方法的哲学思考。

近代以及现代哲学的快速发展是设计方法论走向哲学化倾向的基础。哲学本身就是对世界观、人生观的高度概括,是关于客观事物存在运动和发展变化的普遍性基本原理, 能够对人的基本活动有指导作用。因此现代人文科学、现代哲学的理论成果为建筑设计方法论所借鉴,把设计方法论提高到一种哲学理论的层次上来之后,能对建筑设计方法、设计过程、设计性质等等起到更为概括的指导作用并能促进其向更深刻的理论层次发展。

人类理性与设计科学

在现代哲学、人文科学影响下,设计方法论的理论内容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哲学中理性与非理性的代表学派即是理性派和经验派,而这两派也可以代表建筑设计方法论研究中的两派:一派强调理性,一派则重视经验。理性与非理性这两者的矛盾或者说冲突自建筑设计方法论开始建立之时就已经存在,设计的过程中充满了理性与非理性的交织。在90年代走向整合的思维框架下, 两大学派都以现代科学哲学的新见解为理论依据, 都把设计看成是一种“认知与思考”的方式来研究, 从而提出设计过程的新模型, 建立设计方法的新原则、新内容。这些

探求与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状态: 没有纯理性的方法, 更没有纯感性的实践,有的只是情理交织在一起的复杂与矛盾,更多的是理性与经验的结合。

在哲学的发展过程中,理性与经验两派的对立从未停止过。而在这种哲学理论的影响下,设计方法论把两者的对立弱化、整合,使得我们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运用直觉、想象力、创新思维,找出尽可能多的方案进行抉择,以“有限理性”求得“满意”结果。换句话说也就是追求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即人类思维方法与客观事实发展的统一。

20世纪变化多端的哲学思想对建筑设计方法论的发展影响十分深刻。理性派和经验派各自包含了不同的分支与思想流派,早期的建筑设计方法论在与各个流派的思想结合后,发展出了许多开放性的新时期的建筑设计方法论,从而深刻影响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图一)

(图一)

下面我主要是通过其中两条发展的路线来反映哲学对于建筑设计方法论的影响。

一、 科学哲学的影响

科学哲学是对科学的哲学反思,方法论学者戴利(J ·Daley) 认为建筑师具有和使用的知识的特性研究只能在认识论领域中进行, 因此科学哲学是在认识论领域深深地影响设计方法论的发展。借助于波普尔的“问题-猜想-反驳”科学模型,希力尔等人提出了“猜想—分析”为核心的设计过程新模型。不同与以往的设计方法,在这个模型中猜想先于分析进行,所以可以通过改进早期的猜想来发展设计,改善设计过程和设计结果。猜想来源于设计者预先存在的认识问题的能

力、认知图式。

那么如何改变早期的猜想和认知图式呢?这个时候科学就给了我们有力的工具。利用科学对世界的精确描述,我们能够认识越来越多的世界,不断地获得与之前不同的相关知识,从而获得有用的认知图式甚至进行构想。同样我们也可以对活动、人的心理、环境等元素进行扩展研究,不断扩大我们的认知范围,增加猜想的可能性与准确性。

这是从设计者认识问题的角度来说明设计过程,也是从认识论的角度、从思想理论的角度揭示设计方法论初期研究的问题,是从具体的研究层次向思想理论的层次的上升。

我认为科学哲学对于建筑设计方法论更多的是一种认识上的提升以及视野、研究范围的扩展,对我们的研究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科学的快速发展使得各门学科之间的界线模糊化,交叉性增加,这让建筑设计师更多地关注与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合作与交汇性。这样不断扩大研究范围,给了我们更多的猜想可能性,发展出新的研究命题。

二、 人本主义的影响

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潮, 其根本特点是把人的某些片面特征(非理性或理性) 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都知道建筑设计是三种系统——人类系统、环境系统、建筑物系统的协调过程,人在建筑设计过程既是主体也是对象之一,因此人本主义给予我们的思考方向是对于人与建筑的关系——建筑如何为人服务,如何更好地满足人的需要。

人性与理性、建筑与社会相统一的新人道主义原则是方法论中最具活力的内在冲动, 始终引导着建筑师对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保持清醒的认识。后现代建筑的理论与设计方法就是在这一思潮的深刻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标示出后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转折特征, 注重公众交流和地方性, 借鉴历史, 强调城市文脉、场所主义, 注意密切联系人的生活与人的尺度等等。环境—行为的研究与设计也是在人本主义思潮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如A ·拉普卜特在建成环境的意义、环境的非语言表达和交流方面的开创性研究, 奥斯加·纽曼对“可防卫的空间”的研究, E ·T ·霍尔从人类学和社会学角度对“近邻理论”的研究等等。而到了70年代后期生态环境概念则在景观规划领域得到较大发展,90 年代以来,生态设计意识与城市生态学开始为广大建筑师所重视。

对于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层次,希力尔等人认为建筑可定义为伴随生态替代效果的一系列社会功能的实现,并给建筑下了四个方面的描述性定义: 第一,建筑是一种气候调节器。 第二,建筑是活动的容器。

第三,建筑是一种象征的和文化的客体。 第四,建筑是对未加工材料的一种价值附加。

建筑这四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可反映人——环境的一种关系,都可构成一种看待建筑问题的观点,而每一种观点又都可发展为人与建筑环境关系的理论。 建筑可能禁止或便利于人的活动,也可能促使和决定活动,或者分配行为。在此意义上,它可以看成是一种社会的整个行为的调节。行为是人们认识和使用环境的重要因素,人们对建筑环境的审美过程主要就是在行为中进行的,因此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人们的行为过程将有助于建筑环境的创造。

现代建筑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包括婴儿)都偏爱复杂的刺激,偏爱在视觉场中的复杂图式。而网络化的空间可使人们感受到最佳的“复杂式图式”的建筑空间,并产生愉悦感。现代很多令人难忘的建筑空间都具备网络化的空间关系特征,给人以适度丰富、复杂的刺激提供巨大的信息量,空间关系的网络化,至少是表现空间复杂意义的一个重要途径。

所谓”网络化”,是指空间单元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构成空间关系,这对表达建筑整体空间意义有这十分重要的作用。,网络化的空间关系能有机地组织人们在不同的宅间单元所到的视觉刺激,容易引起人们对空间的“结构性或整体性”的联想.符合人心理感觉的过程.从而使人们更易理解空间的整体意义。 在贝聿铭设计的伊弗森美术馆中就反映了这种网络特征。贝聿铭从造型入手,为该馆设计了大小、高度都不相同的10个展览室。最大的是50尺见方的雕塑院。在雕塑院西北部,有一个旋转的楼梯,是整个雕塑院的中心。在建筑中,他是以“井”字形组织展览空间(图二),空间关系是环绕主体空间——中庭展开的。

(图二)

当人们到达美术馆2楼,可以看到中庭却不能穿越,人们只能环绕这个空间,就像中国庭园中的水面一样,正是通过对空间的环绕,可获取最大限度的信息量。另外美术馆不向的空间单元(展厅)厅之间留有缝隙,以桥连接,美术馆不同的展厅角部的连接与庭园中角部的转折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尽管贝聿铭赋予伊弗森美术馆以强烈的现代几何特征,但是它的空间观念却与中国庭园十分接近。 另外空间组织的整体性也是空间网络化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例如东莞的可园中,高达四层的可楼是整个庭园最高的建筑,整个庭园空间是围绕这个制高点展开的。点而展开的。“可楼”在庭园中不仅起到“借景”、“对景”等作用,实际上更重要的是成为整个庭园空间的控制点,使庭园网络化的空间更为整体、和谐地构成一体,展现其空间的特征。(图三)

(图三)

可园在不同的视角上被“借景”,通过绿化、山石、花木等阻碍对可楼的连续观赏,精心设计观赏视点,将它巧妙地隔入不同空间,在不同空间中展示其不同的特征。正是对可楼不同空间单元的识读,确认可园空间的整体性,从而避免混乱和无序。

由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了解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环境的创造,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科学地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以此建立起一系列空间行为的理论。它也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和启迪了新的设计方法的产生。而在当代,人本主义促使我们重新认识已被业主和建筑史所忽略的人的需要,以及重新认识在设计过程中本身存在的问题。

结语

设计方法论是一种研究设计方法的理论科学,它与哲学的结合可以让我们从理论的角度探讨设计方法的发展方向,如认识论、思想层次上的指导性作用,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以及符合规律性的设计方法等等;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深刻地研究它的每一个过程与对象,辩证地对待每一种因素,例如,在高度自动化的现代,我们如何辩证地对待计算机与设计者主观能动性两者的之间的关系,技术与人的关系,设计方法本身与实践的关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现在建筑理论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建筑设计方法论对我们的建筑设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并随着我们研究层次的深入, 它所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而作为哲学范畴的方法论是高屋建瓴, 能够给我们更加透彻与深入的研究方向和范围,是我们把握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刘先觉. 现代建筑设计理论.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511-523. [2] 白雪海. 设计方法论的哲学思考与启示. 新建筑,2000,(1):58-60.

[3] 王立全. 走向有机空间——从传统岭南庭园到现代建筑空间.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4.

[4] 刘健仪. 波普尔. http://baike.http://www.wodefanwen.com//view/114119.htm.

[5] 毛良河,郝占鹏. 浅谈方法论的研究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 四川建筑,2006,26(3):33-3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gw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