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谭昆智教授的一封信-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更新时间:2023-10-10 13: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三部分 公共关系学专业本科学生学习动态

1.从一位公关学子的来信产生的联想

本学期,我为2012级公共关系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专业课“公共关系学原理”,在讲到第四讲公共关系的过程的形象设计中,我与学生们重点探讨了: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分析,并用自己的观点谈了对“广州、深圳、珠海和佛山的文化与形象的看法”。2012年11月19日(星期一)晚上我收到2012级公共关系学专业的梁洛聪同学给我发来的QQ邮件,其邮件内容如下:

发件人: \我係邊個\ 发送时间: 2012年11月19日(星期一) 晚上6:06 收件人: \ 主题: 致谭昆智教授的一封信 谭昆智老师:

您好,我是来自中山大学新华学院12级公关的梁洛聪,好荣幸能够成为你的学生,在你的带领学习公关的专业知识与技巧。星期五你在公关理论课上开展的城市文化课题让我产生浓厚的兴趣,很高兴你向我们分享了你对珠三角部分的城市文化的体会,当中的见解也十分精彩,贴合实际,向我们剖析了每个城市的文化背景,文化氛围等。让我们对周边城市的文化更加深入了解,初步懂得如何营销一个城市。

但当提及到佛山的城市文化后,请见谅我对以下的这两点产生了较强烈的抵触感。 一、佛山人有强烈的自足感。(认为自己什么都好,比其他的优秀) 二、佛山文化有较强的排外性。(对其他的外来事物都会产生抵触感)

看到这两个观点,我马上反应到,教授是广州人,应该对“广佛同城”都有一定的了解吧?那么请问,如果佛山真的如此“自足”认为自己什么都比其他的好的话,佛山还会选择广佛同城吗?如果佛山真的排外的话,佛山还会选择广佛同城吗?

站在一个佛山人的角度,站在一个土生土长,生活在佛山19年的“后生仔”的立场,我并不认同你的观点。因此,我想借住今次的机会和你分享一下我自己对佛山文化的感受。

首先,我对你所提到的“自足感”表达一下我自己的看法。佛山,是一个充满“禅味”的城市,当然这不单只是因为名字有“佛”一字。可以这样说,佛山从古到今都深受佛与道的影响,佛山人比较谦逊,容易自满自足,自得其乐,也可以说,这是佛山人的“小城意识”。

但这一种自足,绝非你所说的认为自己的文化比其他的文化都优秀,什么连美国都不如

佛山,佛山人很务实,并不好斗(当然,这里也有合理之处,就是生活在美国也不如生活在佛山)。对,这就是佛山人对佛山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对佛山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我们不会认为佛山文化要比其他的优秀,但更不会认为佛山文化会比其他的文化糟糕,我们只会认为,我们的佛山文化要比其他的文化做得更优秀!对,这就是佛山人的认同感和进取心!

对于本土文化,佛山人绝不自足!这种态度是源于我们对本土文化遗产的热爱!佛山共有60多项非遗项目,当中有13项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这些成就,是来自一帮并不“自足”的佛山文化人的努力。

就我个人而言,暑假里我负责策划拍摄一部有关家乡南海藤编手艺的非遗纪录片,接触到该项目的传承人——梁灿尧先生,梁生作为一间家具企业的董事长,能够放下手头上繁忙的工作,热心地配合我们这群年轻人拍摄短片,提及到他为藤编的申遗过程,成立起藤编的博物馆,研习所,如何把藤编文化带进校园,让其再年轻人中传承下去!让我深深感受到他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责任感!若然,作为董事长的他是一个“自足”的佛山人,他又为何花这么多的心思传承这种传统文化呢?对于本土文化,佛山人并不自足,只会明白自身的不足,不断自我完善,自我促进,佛山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论政治,论经济,佛山都比不上广州和深圳;论文化,佛山和广州都同属广府文化,即使广府文化研究基地成立在佛山,但也不得不承认,广府文化的核心仍然是广州!佛山人明白,佛山需要有属于自己特色的文化,属于自己特色的人文精神!所以佛山人并不自足于目前的文化环境,背上传承佛山文化的责任,不断深究发掘传统文化,维护本土文化,把佛山文化传承开去!从这点上说,佛山人并不自足!

其次,可能出于上述佛山人对本土文化的维护心态,佛山人会对外来的东西产生出一定的抵触心态,但明确一点,绝大多数的城市都会对外来的文化产生或多或少的“排外”,并不可能做到完全,绝对的包容。无论人或物,在接受新事物之时都会对旧事物产生不舍,对新事物产生一定的不适应,不习惯,这完全可以理解。但佛山也并非你所说的,因为自己什么都好,而对外来的东西进行排斥,当你了解佛山,就会明白佛山也是一个包容的城市,也是一个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城市。就拿你所举的麦当劳这个例子,我特意在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 1990年中国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开业, 1991年北京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开业, 1993年广州、佛山、东莞、厦门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开业。

可以清楚知道,佛山与广州的麦当劳是中国在同一批开业的,而比起北京与深圳,也不过晚了2,3年!这样又如何看出佛山排外呢?对于外来的饮食,佛山也并不排斥,亦不认为自己是第一的!佛山每年都会隆重地开展佛山美食节,里面的美食也是来自五湖四海,包

罗万有!周末你也可以带上我到岭南新天地走走,那里有着许多诸如哈根达斯、星巴克、满记甜品等外来的知名店铺,到那你可以发现,那些外来名店的外层都是最具佛山特色的建筑,那里是古今结合,中外相融的地方,正正体现出佛山人对传统的保留,对外来的包容态度!细心品味佛山,你会发现更美好的!

或者,你所了解到、接触到的只是个别“自足”、“排外”的佛山人,但我始终相信大部分的佛山人都是谦逊的、包容的!08年所获评的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也绝非浪得虚名。时代在变,佛山也在变,我相信佛山会变得更加美好......

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佛山有这深厚的历史根基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但一直难以得到系统、科学的开发、规划与保护,资源分散、品牌缺乏和包装推广不够到位,对于佛山文化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少的自身问题!所以,我都认同你所提出“少筑墙,多修路”的意见!当然,单单这样做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在资源整合、综合开发、完善包装、打造品牌、宣传推广方面着手!当然,最重要都是加深城市底蕴、塑造良好人文精神和文化环境、加强自身文化实力!

最后,十分感谢你能够在百忙当中阅读我这封邮件,我明白我以上的言论带有较强的主观意识和个人情感,所论述的也并非全部正确,但也是我心中最想表达的,最真实的感受!我不会把这封邮件当作学术上的讨论,更当作是情感上的交流!如果言语上有何不妥,敬请见谅。我爱公关,我爱佛山,真的很爱...... 祝愿: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中大新华12级公关学生:梁洛聪(佛山仔)

20121年11月19日

期待你的回信,谢谢!

我收到梁洛聪同学的邮件后,经过了2天的思考后,11月21日给了他一封邮件回函: 梁洛聪同学:

您好!非常高兴收到你的一封信,从信中看出你是一个善于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好学生,也可看出你对自己家乡“佛山”深沉的热爱。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心态:自己可以说自己家乡如何的不好,但是当别人说自己家乡不好时,就会有不同的看法了,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我们从广州和佛山两个城市进行“相对”比较,从传统和地势来看,佛山由于比广州小,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比广州要优越(佛山在30年前就是全省的卫生城市),所以佛

山人就有一种优越感,加上佛山没有其他城市能够与自己比较,其自然就有了比广州相对的“自足”与“封闭”。这往往会使佛山缺乏珠江三角地区自身文化个性。正是有这种意识的存在,我们才提出了:佛山要少筑“墙”,多修路。而“广佛同城”就是要缩短这钟差距。

要解决“城”和“市”的问题,就要找到一个“他者”作比较(城市要找到一个“他者”作为镜子,从那里照见自己)。

城市文化是城市个性的生命,在个性形成前,其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功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才提出:把佛山建设成:以水网密布的园林为特色,以市场交易为中心,具有精细、柔和的岭南文化性格的一个城市。

至于我说的佛山人有较强的自足感和排外性,我只是与广州作为相对的对比,导致你有较强烈的抵触感,可能是你有些误解了。我相信以后我们通过不断的交流和沟通,一定会在学习与学术上不断提高,产生“质”的飞跃。

再一次感谢你的来信。

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谭昆智

2012年11月21日

梁洛聪同学的来信,给了我一种触动,大学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在现代以前,大学的目标就是培养懂得哲学思考的人,就是“博雅君子”。这种思想在中国有很大影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在世界的大学中,美国的大学是最实用的,其与市场结合得比较紧密,通过市场获得了庞大的资源。我觉得大学培养的人才,应该有以下要素:

1.培养精英人才

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需要有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同样也需要一批志向高远、坚定成熟、有哲学头脑的精英,他们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入学后,要给他们严格的训练,把基础知识搞扎实,知识面要广,眼界要开阔,要有对纯粹学术的浓厚兴趣,而且能够站在哲学的高度来认识世界、把握人生。

2.培养通才

学生什么都学一点,学了一肚子“概论”,那不是通才。通才之所以“通”,是因为他有好的思维方法,他的头脑是受到过训练的,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能力。

培养通才的办法就是引导学生阅读与专业有联系的书籍,如果在大学阶段,学生能真正读通了几十本,有这个基础了,那他就是通才。

3.重视哲学和学科方法论的教育

学生不光是学习政治课本上的通俗哲学,还要学高深的哲学,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接受的信息是海量的。面对海量的信息,大学生的思想容易走向偏激或虚无。解决这个问题,硬管硬压效果都不会很好,必须用深刻的理论来指引他们,帮助他们体会到真正的智慧的魅力。这个底子打好了,将来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学生都是有“章法”的。

4.引导学生加强人格修养

真正的大学,首先要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对今天的“80后”“90后”来说,“叛逆”不再是不礼貌的词汇,“自我”不再代表自私,“梦幻”不等于虚无,“拍砖”也不仅表示反对。对这些变化,我们大学的教师要理解,做大学教育的人,要懂得学生的心理,推心置腹之后,才能润物无声。

不过,无论什么样的个性,都要加强修身教育。大学在德性方面,应该是“保守”的。对于人才来说,“温良恭俭让”和“仁义理智信”,一个字都不能少。

5.培养有创造力和想像力的人才

我们招来的大学生,十七八岁,正是一生中最好的时光,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挑战极限的胆量和冲破束缚的渴望,都是最旺盛的,如果大学不能将他们的这些冲动和天赋转化成伴随终身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这样的大学教育能算成功。

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我觉得根子还在“学术寂寞”和“学术独立”上,我们的大学要能安静得下来,教师要坐得住冷板凳,那么学生才能静下心来思考。人才须得有一种“定力”,有了定力,守得住“正”,然后才谈得上创新。

中大新华学院的学生与中大本部的学生的最大区别是“听话”,这是他(她)们的最大优点,但也是他(她)们最大的缺点。我认为,如果我们新华学院能够多培养一些象梁洛聪同学这样勤于思考,敢于象老师“挑战”的学生,那样离我们公共关系学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新媒体环境中公共关系专业知识和技能,善策划、懂管理、会传播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就一定不远了。

2.能与中大本部学生媲美的朗诵水平

本学期,我为2012级公共关系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专业课“公共关系学原理”,共有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g0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