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三下放飞蜻蜓(1、2)

更新时间:2023-12-25 07:2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执教教师 课 题 教学目标 上课时间 主备人 三年级下册 放飞蜻蜓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10个生字“陶、慈、舌、抢、蝇、蚊、握、据、构、复”,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 2、 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解决部分揭题时提出的质疑。 1、识字、写字,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2、初步感知课文,激发了学习课文的求知欲,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看图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小精灵,想知道它们是谁吗?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蜻蜓图片)认识它们吗? (1)板书“蜻蜓”,提醒学生注意字形,认读,读准后鼻音。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2)有一群孩子也很喜欢,想捉几只好好欣赏一下呢,不过后来又把它们放飞了,板书“放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读题、解题。 2、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归纳出两个主要问题: (1)既然那么喜欢,为什么捉了又要放掉它呢? (2)课文中是谁放飞了蜻蜓? 二、初读课文: 1、带着疑问自读课文,要求: (1)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在文中画出能回答所提问题的重要词句,并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初步解疑,引出主人公“翠贞、陶行知”。 (1)文中是谁放飞了蜻蜓?(课件相机出示“翠贞”,读准生字“贞”) (2)为什么孩子们又迫不及待地要放飞蜻蜓?(相机出示“陶行知”的画像,简介) 3、指名读课文,理解生词,感知文章脉络。 (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引读第一自然段。(板书“捉”) (3)作为伟大教育家的陶行知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又是如何循循善诱 进行教育的呢?开火车指名一人一段读第二至六自然段。

1

①从这几段的描述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陶行知?(相机出示“慈爱”认读、理解) 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慈爱的人呢? ②当陶行知问蜻蜓吃什么时,孩子们怎么说的?(认读“七嘴八舌、抢着”) A、请三名学生模仿回答,评议中理解“七嘴八舌、抢着”。 B、你能再说几个这样的成语吗?(七颠八倒、七零八落、七拼八凑、七上八下、七手八脚)课后可以去查查成语词典,了解一下这几个成语的意思。 ③他们是坐在哪里讨论这一问题的?(出示图片,认识并认读“田埂”) ④从陶先生的话中,我们知道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出示相应的图片,认读词语,指出“孑孓”是蚊子的幼虫)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板书“识”) ⑤让我们拿起书,也来读读他们的对话,不要读错音哦!分角色读第一~六自然段。 (3)在陶行知耐心细致地启发下,孩子们还了解了蜻蜓的哪些知识呢?接着开火车读第七~十自然段。 ①蜻蜓的尾巴有什么作用?(认读并理解“掌握”一词,“握”的读音注意跟“屋”区别)还可以掌握什么?(掌握技术、掌握理论、掌握原则、掌握规律、掌握自己的命运、掌握会议、掌握政权) ②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据说”是什么意思,是不是真的呢?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求证一下。 ③蜻蜓的眼睛又有什么特点呢?谁能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相机出示“结构、复杂”认读) A、“结构”一词多义进行选择,联系上下文说说“结构”一词在文中的意思。 a、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 b、建筑物上承担重力或外力的部分的构造。 c、组织安排(文字、情节等)。 B、说说“复杂”的反义词,有一个词叫“日复一日”,所以“复”中间是一个“日”字,给“复”组词。 (4)陶行知的讲解多生动有趣啊!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第七~十自然段。 (5)引读第十一自然段“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最后在陶行知先生的启发下,孩子们把蜻蜓放飞了。(板书“放”) 4、指着板书进行小结,按“捉蜻蜓、识蜻蜓、放蜻蜓”可以把课文分成哪三部分? 5、同学们学得真认真,能不能把刚才新认识的词语填到这段话中来呢?出示句式: 一天午后,( )看见孩子们捉蜻蜓,就( )地问孩子们蜻蜓吃什么?孩子们( )地( )回答。陶行知拉着孩子们坐在( )上,告诉他们蜻蜓吃( )、( )、水里的孑孓。蜻蜓的尾巴( )飞行方向。( ),在饿极时,它还会吃自己的尾巴呢!蜻蜓的眼睛很大,( )很( )。听完后,小伙伴们明白了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就纷

2

纷让( )放飞蜻蜓。 ①自由读一读,想一想。 ②指名口答。③齐读词语。④齐读这段话。 6、多美的故事啊,同学们再自己默读一下课文,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陶、慈、舌、抢、蝇、蚊、握、据、构、复”。 2、自由识记生字字形,全班重点交流“抢”、“复”,进行“握、据”的区别。 3、学生描红,边描边观察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交流在描红中自己觉得比较难写的字中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笔划。教师重点范写“陶”。 四、布置作业: 1、认真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完成《习字册》。 2、收集蜻蜓的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蜻蜓。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得 失

第( 2 )课时 内容:精读感悟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多生字宝宝,让我们先到词语乐园去走一走,读一读。(出示词语) 慈爱 抚摸 复杂 入神 结构 调整 七嘴八舌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放飞蜻蜓这篇课文,认识了很

3

蜻蜓 露水 苍蝇 蚊子 孑孓 田埂 成千上万 1、你最想读哪一行?相机纠正 2、齐读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伙伴们将自己捉来的蜻蜓又放了。 二、抓一“放”字,了解蜻蜓是益虫。 老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想一想“孩子们为什么要放飞蜻蜓”呢? 因为蜻蜓是我们的朋友,所以孩子们放飞了蜻蜓。(板书:我们的朋友。) 因为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吃的都是害虫,所以蜻蜓是我们的朋友啊!(吃食) 老师:是啊,蜻蜓是我们的朋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1—6小节,从而加深对蜻蜓的了解。 师:老师觉得同学们在读人物对话的时候,要想读好,不仅要注意人物的语言,更要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谁来说一说,这段话哪些地方需要注意。随机引读2—6小节。 三、再抓“放”字,了解蜻蜓。 老师:孩子们放飞蜻蜓仅仅是因为它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七至十自然段,我们对蜻蜓还有哪些了解? 生:从对话中,我知道了蜻蜓的眼睛结构很复杂,可能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板书:眼睛)划出有关语段,指导朗读。 尾巴的作用:相机划出有关句子,指读,再读,个别读(多读几遍)读出蜻蜓 生6:从对话中,我了解到了蜻蜓尾巴有保持平衡、调整方向的作用。(板书:尾巴) 对于蜻蜓在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的说法,陶行知也很难确定,所以用了“据说”一词。 老师:通过课前的资料的收集,你对蜻蜓的身体、结构、作用还有哪些了解吗? 学生汇报。

4

①蜻蜓点水(人们常常看到蜻蜓点水,实际上这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雌蜻蜓在产卵时,单独在水面上飞行,然后一次次不断地把尾巴插入水中,产下一些卵,立即又飞起来。这样连续产卵的动作,好像蜻蜓在不断地点水。) 相机出现:蜻蜓点水图片。 ——评:“蜻蜓点水”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原来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知识,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啊! 齐读。 ②我们再来看看蜻蜓的眼睛 (有一对异常发达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一只大复眼由1万多只小眼组成。——(出示无数小眼的课件)评:多么独特的一双眼睛啊! 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分,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 ——小结:正是这样一双敏锐的大眼睛,使蜻蜓荣获“捕虫能手”的称号。 关于眼睛,还有要补充的吗? 过渡:除了蜻蜓的吃食、尾巴、眼睛,你还想补充介绍点什么? ③身体细长,胸部背面有两对膜状的翅,休息时翅展开,平放两侧。——你读书很仔细,补充了翅膀的特点,你能用自己的话,把它说得更生动一点吗?(学生说) 你真不简单,不但补充了丰富的内容,还把它变成了自己的知识。 ④口内生着一对坚硬有力的紫色大鄂,脑袋可任意优美转动。 ——评:这是它捕捉飞虫的有利条件。 ⑤蜻蜓是昆虫世界中最出色的“飞行家”。在作急促的冲刺飞行中,每秒的速度可达 40米 左右;还可以连续飞行一小时不着陆。——评:奥运冠军刘翔跨越 110米 栏用了12秒88,蜻蜓每秒飞行 40米 , 110米 只需要两秒多钟,你看,比奥运冠军还快上好几倍,真是当之无愧的“飞行家”!) 老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读课文和补充知识,对蜻蜓有了很多的了解。老师也感觉到受益匪浅,不知不觉也喜欢上了蜻蜓,瞧,这位同学他也很喜欢蜻蜓,[出示图片]他在干什么呢? 生:他在捉蜻蜓。 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5

好,现在你们就把老师当作这位捕捉蜻蜓的小男孩,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告诉我为什么不能捕捉它吗?……为什么说他是我们的好朋友? 奥,其实我捉蜻蜓并不是要伤害他,只是想要观察观察,瞧,他的眼睛大大的,和我们人类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呀?他的尾巴又细又长,又有什么作用? 老师:同学们,谢谢你们!我明白了。我们看看文中的那群孩子此时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节。 师:孩子们入神地听着,告诉我们孩子们从想了解蜻蜓,到喜欢上蜻蜓,甚至爱上了蜻蜓,所以,孩子们纷纷说:引读…… 老师:因为更了解、因为更喜爱、因为对生命的尊重、……所以孩子们会放飞蜻蜓。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 ——小结:正是这样一双敏锐的大眼睛,使蜻蜓荣获“捕虫能手”的称号。 关于眼睛,还有要补充的吗? 过渡:除了蜻蜓的吃食、尾巴、眼睛,你还想补充介绍点什么? ③身体细长,胸部背面有两对膜状的翅,休息时翅展开,平放两侧。——你读书很仔细,补充了翅膀的特点,你能用自己的话,把它说得更生动一点吗?(学生说) 你真不简单,不但补充了丰富的内容,还把它变成了自己的知识。 ④口内生着一对坚硬有力的紫色大鄂,脑袋可任意优美转动。 ——评:这是它捕捉飞虫的有利条件。 ⑤蜻蜓是昆虫世界中最出色的“飞行家”。在作急促的冲刺飞行中,每秒的速度可达 40米 左右;还可以连续飞行一小时不着陆。——评:奥运冠军刘翔跨越 110米 栏用了12秒88,蜻蜓每秒飞行 40米 , 110米 只需要两秒多钟,你看,比奥运冠军还快上好几倍,真是当之无愧的“飞行家”!) 老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读课文和补充知识,对蜻蜓有了很多的了解。老师也感觉到受益匪浅,不知不觉也喜欢上了蜻蜓,瞧,这位同学他也很喜欢蜻蜓,[出示图片]他在干什么呢? 生:他在捉蜻蜓。

6

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好,现在你们就把老师当作这位捕捉蜻蜓的小男孩,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告诉我为什么不能捕捉它吗?……为什么说他是我们的好朋友? 奥,其实我捉蜻蜓并不是要伤害他,只是想要观察观察,瞧,他的眼睛大大的,和我们人类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呀?他的尾巴又细又长,又有什么作用? 老师:同学们,谢谢你们!我明白了。我们看看文中的那群孩子此时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节。 师:孩子们入神地听着,告诉我们孩子们从想了解蜻蜓,到喜欢上蜻蜓,甚至爱上了蜻蜓,所以,孩子们纷纷说:引读…… 老师:因为更了解、因为更喜爱、因为对生命的尊重、……所以孩子们会放飞蜻蜓。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品读课文,感悟人品。 老师:同学们,是谁让孩子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 生齐:陶行知。 老师:又是谁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蜻蜓的身体结构及作用的? 生齐:陶行知。 老师:(出示头像课件)文中陶行知是怎样劝说孩子们的呢?大家打开书,找一找,课文中描写了陶行知的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慈爱地抚摸”“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从这里你看出了 陶 先生的什么?请你再读一读,体会体会。(指名2、3人读) “高高举起” ——为什么要高高举起?(举得高,孩子们才能看得清。)多么关心孩子啊,处处为孩子着想。我们一起把这一句读一读。 “小心地翻过去”——你读出了什么?是的,他要求孩子们放飞蜻蜓,他自己也十分爱护蜻蜓。大家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用商量的口吻”“还给”—— 陶行知 先生没有居高临下,他非常民主,把放飞的决定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放得心甘情愿。你能把这种语气读好吗?请你试一试。(指名2人读)我们一起来读。 老师:同学们,你们真得走进了陶行知的心理,他就是这样一位尊重

7

孩子、热爱生命、提倡民主的大教育家,从他的一些名言中我们可以更为真切地了解他。 出示名言,读、齐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正是他那朴实的语言,让孩子们明白了深刻的道理,促使孩子们主动放飞了蜻蜓。……读课题——放飞蜻蜓!。孩子们放飞的仅仅是蜻蜓吗?不!那是孩子们对有益动物的一份爱、保护有益动物的一份责任、人和动物之间和平共处的一份真情。 六作业设计 1、完成《同步拓展》剩余题目。 2、完成《补充习题》。 3、查资料,学会介绍一种或几种有益动物,做好一份读书笔记。 【积累运用】 描写昆虫的诗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杨万里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清)袁 枚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唐)杜 甫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得 失 放飞蜻蜓 捉 → 识 → 放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fy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