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习题

更新时间:2023-07-24 15:0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习题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

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

D.元朝设立中书省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A项中的两个官职均非相权;C项中的通判也无相权;D项中的中书省行使相权,但没有削弱。所以只有B项中的三省六部制既削弱相权又加强皇权。

2.2011年1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温家宝在会上指出:对做出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科研人员进行奖励,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体现。《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 )

A.门阀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被实行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拨

解析:选A。材料首先肯定了科举考试产生了官僚精英,但其中心在于说明科举考试所产生的官僚数量仅占全部官僚集团的少数,而出身名门望族的官僚则占据多数,科举制虽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抑制了门阀的作用,但唐朝时的门阀并没有消亡,依然影响着唐朝的政局。

3.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察举制 B.设置刺史

C.取消封国 D.创设御史大夫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汉武帝时,在全国设十三州,州的长官叫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所以选B。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习题

4.某学生在研究浙江地方史时收集到含有“江浙行省”文字的资料。你认为该资料最早应该出现在( )

A.唐朝

C.元朝 B.南宋 D.明朝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能力。行省制度的设立是在元朝。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宰、相之名分别出现于商周及春秋之时,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后来,宰相一直沿用于整个封建社会。不过,除辽代设置“宰相”外,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用以指辅佐皇帝行使权力、处理国家政务的主要官吏,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

材料2: 三省制由于三省分职,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不免各执己见,争执不下,浪费时间。于是,唐太宗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便于宰相合议军国大事。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开始只有三省长官,后来又陆续增加了一些官员,以“参知政事”等名义参决朝政,这些人也是宰相。政事堂的创立,增强了三省制的功能。

材料3:宋朝对地方采取极端限制的措施,“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这种运行机制虽然可以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却严重影响了地方政权的工作效率。

请回答:

(1)宰相名称始于何时?它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

(2)唐朝和宋朝为完善和加强中央集权,各采取了哪些措施?

(3)唐朝和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第(1)问的答案分别来自材料和教材;第(2)问“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既要考虑到中央又要考虑到地方机构;第(3)问要结合措施内容和时代背景分析影响。

答案: (1)战国。宰相一般只是习惯用语,用以指辅佐皇帝行使权力、处理国家政务的主要官吏。秦朝的丞相是正式官名,地位很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2)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并设政事堂。北宋:在中央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权力;在地方削弱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防止武将专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习题

权。

(3)唐: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宋:严格控制地方,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但影响了地方政权的工作效率。

一、选择题

1.汉哀帝曾经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宗庙,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可见汉代的丞相( )

A.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十分融洽

B.有辅佐皇帝治理天下的职责

C.必须是同姓亲族方可任此职

D.权力实际已经不受任何监督

解析:选B。本题考查汉代皇帝与丞相之间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干材料。丞相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机构,由“股肱”、“共承宗庙”等能够归纳丞相的职责是辅佐皇帝治理天下。

2.唐朝前期实行的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 )

A.使皇权进一步强化

B.增设了中央权力机构

C.使地方权力进一步削弱

D.使中央各部门互相制约和监督

解析:选D。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之间既互相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趋向完善。

3.下图所示的中央行政机构属于(

)

A.唐朝 B.北宋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习题

C.元朝 D.清朝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唐代中央机构是三省六部制,宋代有中书门下、枢密院和参知政事,清代最重要的机构是军机处,所以排除A、B、D三项。由图中中书省和枢密院等可看出是元朝的中央机构。

4.“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 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A.天人合一

C.大一统 B.皇权至上 D.法治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君主专制政体对我国建筑文化的影响及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中国北京紫禁城南北中轴线的显要位置。皇帝御座的设置突出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

5.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 ”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

A.丞相

C.州牧 B.郡守 D.刺史

解析:选D。材料信息表明,此官员的职责是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由此可判断是刺史。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6.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行省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

C.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D.行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解析:选A。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流动的中央政府”,反映了行省制的设置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D两项表述错误,C项与材料信息不对应。

7.元光五年,汉武帝在长安城未央宫召见奴隶出身的卫青,赐封他为车骑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习题

将军,领兵北击匈奴。这一做法体现的制度是( )

A.科举制

C.分封制 B.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科举制是考试选官的制度。九品中正制是地方行政部门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区别高下列为九等,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分封制是分封给王族、功臣、先代帝王后代的土地和人民。察举制是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选,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由以上分析可知赐封卫青体现的是察举制。

8.下图诰示中的人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进士出身金榜题名的(

)

清代公布殿试结果的金榜

A.毛遂自荐

B.立军功授爵

C.凭才学科举获得功名

D.出洋留学,功成名就

解析:选C。由“清代公布殿试结果的金榜”可判断为清代实行科举制,因此C为正确答案。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2: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习题

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3: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戴青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请回答:

(1)据材料1,指出唐初的一道旨意主要包括了哪些人的意见?

(2)材料2说明唐初政治的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什么?

(3)材料3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了什么?

(4)据上述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解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三省六部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第(1)问,材料1是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三省之间互相牵制和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本问容易忽略皇帝的意见。第(2)问,阅读史料,从中提炼出唐初政治的特点,做到论从史出。虽然唐初政治具有一定的民主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民主权力来源于皇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时代性。第(3)问考查阅读史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的史实可知是法律和皇权之间的冲突,从“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可知法律占据上风。第(4)问第一小问是对所提供三段材料的总结,据材料1、3可知君主的权力受大臣和法律的约束。但是我们应该对这种现象有辩证的认识,一方面是封建统治者的开明造成的,另一方面在本质上仍是君主专制的统治。

答案:(1)包括:皇帝和三省大臣。

(2)特点:皇权之下的民主制。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品质和唐政权建立的时代背景。

(3)实质:皇权和法律权威之间的冲突。说明:法律权威占据上风。

(4)唐初君主权力受到大臣和法律的制约。认识:我国封建制度的特点是中央集权体制中皇权至高无上。唐初皇权受到一定的制约,这是统治者的开明造成的,但本质上仍然是君主专制的统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fn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