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崮寨导游词

更新时间:2023-09-10 22:2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重温激情岁月 探访自然奇观

-----李崮寨风景区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来宾,上午好!欢迎来到美丽的红色乡村—李崮寨旅游,我们李崮寨人将以最美丽的风光、最热情的招待欢迎大家的到来,希望你们在李崮寨的旅游能够玩的开心、游的尽兴,喝的好、吃得饱。

今天这愉快的李崮寨之行就由我带领大家度过,我姓张,是李崮寨景区的专职导游,大家就叫我小张好了。下面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李崮寨风景区的基本概况:李崮寨风景区位于五莲县街头镇境内,景区林木茂盛,素有“天然氧吧”之美誉,景点众多,摩天岭、万丈崖、卧蟾宫、将军肚、浴仙池、老君炉、佛爷洞、齐鲁第一大峡谷……一个个景色秀丽引人入胜。景区内山花众多,尤以连翘、蓝槿、野生杜鹃山花为最,山花盛开时,如织绵流云散落在万树丛中,美不胜收。山上风光无限,山下也别有一番洞天。文革时期,李崮寨是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的典范,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仅有12户36口人的李崮寨还产生一名九大代表呢,1967年至1969年阿尔巴尼亚、新西兰等国内外168万客人前来参观学习。这里的无人商店遗址、知青宿舍、公字沟事迹展室等,真实地记载着中国六、七十年代的那段历史和当年李崮寨的风采。李崮寨充满沧桑的人文景观和山水胜迹交织在一起,演化成为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必将

成为中国旅游胜地之一。

好!下面就请大家跟随着小张的脚步,在遍收李崮寨美景的同时感受“公字沟”独特的历史文化、重温独特历史背景下那激情岁月吧!

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镶嵌在“布鸽崖”上的大型摩崖石刻“公字沟”三个字,这也是我们今天游览的第一个景点。为啥叫公字沟呢?其实“公字沟”就是被誉为“齐鲁第一大峡谷”的一段峡谷,这与文革时期李崮寨的声名远播分不开的。1968年2月26日,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创纪录地横跨第一、第二两个整版,发表了长篇通讯《公字沟》,同时配发了占据半个版面的长篇社论。从此,公字沟取代了李崮寨,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友人眼中的共产主义示范社区。

好,大家就随着着悠扬的革命歌曲,随小张漫步公字沟,在观赏齐鲁第一大峡谷美景的同时,感受一下公字沟曾经的辉煌吧。

进入大峡谷的第一个体验就是大家看到的这段“共产主义体验路”,当年的李崮寨人就是沿着这条路蜿蜒的小路进出谋生的。现在然大家走走体验一下当时李崮寨人的艰苦生活,不过这条路也已经整修过远没有原先的艰难,最初的条路是被当地村民成为“跌驴台子”的顶上走过的,从前进出李崮寨都要走现在大家走的谷底,那时的谷底比现在还要

深,而且常年有水,深且急,只有旱季少水才能通过,很不方便,刘太臻就带领村民冬天在谷底南侧的山体开了条不足半米的小路,那时驴子是最好的运输工具了,当驴走在山体小路上,不小心就会掉到谷底,所以村民给这取名跌驴台子,寓意有二,一就是这个地方得名叫跌驴台子,二就是提醒过往的村民注意安全。如今经过常年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以不见昔日的古道了,大家看现在修在悬崖上的那段公路就是跌驴台子原来的位置。。。。。。

大家看到的这面光滑的石头被当地称为“媳妇腚”,为啥叫媳妇腚呢?传说一天有个小媳妇在小溪边那块石头上洗衣服,抬头看见一位大仙用樈干挑着两个大石头经过,两块大石头用大仙的头发捆绑着,这个小媳妇正好看到,笑着说了句:用头发捆着结实么,别掉下来了。刚说完,大仙的发髻断了,两块大石头掉了下来,把这个小媳妇吓的一屁股坐在洗衣服的石头上,以小媳妇的屁股为模子,砸了个坑。这个坑就叫媳妇腚。掉下来的石头,一个掉在这个地方化成了山,叫姊峰,另一个掉到了山的那头,滚蹦下去化成了另一座山,叫妹峰,有百姓曾说,这两个山峰的峰顶一模一样。大家有兴趣可以去考证一下。

继续往前走,大家看到的这个石刻“万丈崖”, 所谓万丈崖,只是就大而言之,当然不会真有万丈,但一二百米总是有的。峭壁如削,下临深渊,镜面般的峭壁上长不出任何

东西,宽可数百米,气势极度壮观。在凝视万丈崖时,大家可以与经前见识过并留下印象的泰山名景“仰止”,做一番对比,与万丈崖的夺天地造化相比较,“仰止”成了很小儿科的景致。观崖最好的位置应该是翻过这个山头,不过得花费很长的时间,大家就从树丛中仰望一下,在心中感受一下就可以了。

现在我们到达的这座桥就是李崮寨景区的“步云桥”,顾名思义是走在桥上就像走在云中一样,起因为李崮寨多山,气候多变,云雾居多,故名“步云桥”,是李崮寨最有名的景点之一,曾有文人夏雨来访,题联为:“然有步云桥,何须觅江南”。

过了步云桥,才算真正进入李崮寨风景区,也立即迎面进入李崮寨村。”三面子山,一浏天,一条小沟往里钻,直升飞机往下掉,三间小屋砸间半”,这就是文革前李崮寨自然环境的写照。30多年前红透全国的李崮寨村,与其响当当的大名比起来,显得有些袖珍。现在市场经济了,住在远离市场的“公字沟”,发财不便,年轻一代人基本都迁了出去,只剩下不到原来人口一半的中老年人还在这儿生活,这是一些怀旧的人,他们人数虽然少,但作为风景旅游区,居民本不宜多,他们的存在,刚好为李崮寨村丰富的历史内蕴添上一层恰如其分的色彩。

四十年前这是一个只有12户73口人的小山村。三年时

间内,这个小山村接待了68万人(次)的拜谒,参观。从五莲县的石场公社到李崮寨,漫长的近二十公里的崎岖山路上,络绎不绝地行走着衣着、口音、外貌各不相同的朝圣者。人流中偶尔会见到洋人的面孔。共有十一个国家的大使和国际友人共一百余人(次),也参与到朝圣者的行列。吸引大家到这里来的原因,是因为李崮寨的另一个名字:“公字沟”。 1968年2月26日,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创纪录地横跨第一、第二两个整版,发表了长篇通讯《公字沟》,同时配发了占据半个版面的长篇社论。从此,公字沟取代了李崮寨,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友人眼中的共产主义示范社区。

公字沟的村民当年坚决相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斗私批修:

——村民马太朴,年老得病,村里就安排他家放牛,意思是叫他的孩子放,他只需要关照一下即可,他却一直坚持自己牵牛到山上放,因怕牛跑到山下饮水践踏了庄稼,病弱的马太朴老人就坚持担水上山饮牛;看到牛圈放在村里,往田里送牛粪,路远,且占用劳力,他就利用歇晌时间,搬石头,在田边垒牛圈。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牛圈垒起来,他也倒下了。

——这个村集体的猪分散在各户家中喂养,规定按月分饲料,可各喂养户基本都不要队里的饲料,情愿自己添上。

——这个村的仓库没有专人看管,门上的钥匙就放在办公室里,谁也有权开门,却从未发生过任何失窃现象。 ——这个村集体收了花生,村民们纷纷拿篮子将花生挎回去剥,然后将剥好的花生米交回队里,从不过秤。一位老队长信不过,就暗地里称了十几堆,不动声色地让村民挎回家,交回时他再悄悄称一下,按比例数只增不减。 ——这个村的村民每天去田里劳动,晚上回村时,就将劳动工具放在田里,不往回带,十几年内,从未发生过失窃事件??

公字沟的诞生,源于这个村唯一一位识字的成年人、也是生产队长的梦想,这位识字的生产队长叫刘太臻。 刘太臻创造过奇迹,短短三四年的时间,他就由一个自然村生产小队的小队长,成为党的九大代表、全国第四届人大代表、潍坊地区革委会副主任。而他个人的奇迹,源于他一手创造的“公字沟”奇迹。而“公字沟”奇迹,源于他参加的学雷锋活动。

刘太臻父母早逝,被送入道观做道童,是共产党把他从道观解放出来,回到老家李崮寨。对共产党的感恩与忠诚,让他无条件地服从于来自党的上层的每一次号召,并深信共产主义目标会在他这一代人实现。而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以及对《毛泽东选集》的痴迷阅读,让这个小山村的最高领导人,萌生并确立了建立一个毫无私心杂念的“公字沟”

的设想,并迅速进入实践。

第一个进入“公字沟”实践,并且持续10年在日后影响最大的事件,就是“无人商店”的建立。大家看到右手边的这几间石头砌成的房子就是当年无人商店的翻版,这个当时在国内外形成重大影响,并且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无人商店,并不是没有售货员,其准确解释应该是:售货员除进货外,不脱离生产队劳动,商店开着门,任由村民自取所需,按货物标价自放货款。

下面就请大家参观一下“公字沟”的展览室和“无人商店”。并听我给大家讲解“公字沟”的故事

红色哨兵

李崮寨人,思想已经上升到了相当的高度。那种“种地吃饭”的旧意识和“见面论吃穿,围着家庭打转转”的现象,在这里连影子也看不到了。我们看到的是从大人到小孩人人关心国家大事,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男女老少言必称阶级,言必称道路,言必称路线。一些年过半的老年人过去连“路线斗争”这个词也不懂,现在都是拿路线去衡量自己;几岁的娃娃也立志要做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好孩子。人们坚定站在毛主席革命路线一边,瞪着眼攥着拳,天天和中国赫鲁晓夫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斗。每一个人时时刻刻都在为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放哨”“站岗”,不准对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有半点侵犯。

朵朵葵花向太阳。在震撼世界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和北京远隔千山万水的李崮寨人,心心贴着毛主席,步步紧跟着毛主席,和一小撮阶级敌人作了拼死的斗争。

李崮寨人坚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走出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的道路,活学活用毛泽东细想,贫下中农自己办“庄户小学”。对这面红旗,阶级敌人视为眼中钉。县、社党内一小撮走资派蒙蔽群众,对他们发起围攻。在那白色恐怖的日子里,十二户老贫农对阶级敌人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贫农马太朴病情严重,已经几个月下不来炕了,他听到阶级敌人向毛主席革命路线猖狂进攻,胸中怒火熊熊燃烧。他说:“俺走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走定了,谁要反对毛主席,俺豁上和他拼了。”一天夜里他挣扎着下了炕,吩咐孩子们打起灯笼,自己拄根木棍,趔趔趄趄地去找老贫农段有夫、陈景春、孟庆菊串联,一串联,大伙一个心眼一个方向,敌人敢来,我们敢打,坚决把他们打垮!十二户老贫农,他们一个心眼:“豁上命也要保卫毛主席!”他们一个行动:“毛主席指上哪里就打到哪里!”他们日夜守在唯一能和北京联系的收音机旁听取毛主席的战斗号令。他们日夜战斗不息,写了六万多字的大字报和文章,揭发批判一小撮走资派反党反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罪行。

战胜逆风恶浪之后,李崮寨人丝毫没有松懈斗志,天天为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而战斗,利用各种形式深入地批

判了中国赫鲁晓夫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同时,他们认识到揪出了中国赫鲁晓夫,这好比是杀树,地上的大树砍倒了,埋在地下的根子还没有挖出来。修是树,私是根,杀树要刨根。他们深入持久地开展革命大批判,把破私立公提到路线斗争的高度。用“忠”字来衡量自己,事事提到“纲”上、“线”上来对照。“忠”在“线”上、红在“线”上、走在“线”上、干在“线”上、想在“线”上、献身在“线”上,这是从深山沟里发出的时代最强音。

李崮寨有名的大力士房守昌,过去曾不过问政治。有一次修大寨田,别人中午学习,他不学。他想我不学也比你干的好。别人学习的时候,他一气推了二十多车土。为这个受了刘太臻的批评。现在他用路线斗争来对照自己,认识到自己过去是中了中国赫鲁晓夫的“生产好就是政治好”的反动路线的毒,干活虽不落后,但确实像刘太臻批评得那样:不知道为谁干的。想到这里,他立即站到毛主席的像前,痛心地检查了自己对毛主席的不忠。现在他成了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积极分子。

阶级斗争的烈火,革命大批判的洪流,把李崮寨人无限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红心,锤炼得更红更红。李崮寨人真不愧为无限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红色“哨兵”。

私字在家庭毫无立足之地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滚滚浪潮冲破了家庭这个私字的“避风港”、“防风洞”。

如今的李崮寨,毛泽东思想在家深深扎了根,父子、姑嫂、婆媳、夫妻、兄弟姐妹之间已经成了同志式的革命关系,不管是什么人,只要“私”字一露头,就全家人群起而攻之。 老贫农陈景春在山脚下割苏子(中药材),打谱自己卖。女儿陈立新一看马上对爹提出批评:“归咱自己不行,割了得交集体,归自己就是为私。”景春一想:对,得交集体,那也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多尽一份力,怎么在拿镰时偏偏首先想到了自己呢?

割完刚要回家吃饭,立新和她娘就一齐说:“今天的饭咱先别吃,你今天出的‘私’字咱们还没斗呢!”于是,吃饭桌变成了会议桌,一家人摆开了斗私批修的战场。立新和娘,你一言,我一语,齐向景春的“私”字开火,还把事提到两条路线的纲上来分析。景春当即背诵了毛主席的教导:“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他虚心地检查了自己的“私”字,接收了妻子和女儿的批评。

陈景春和老伴段有兰,一生只有立新一个女儿,从小对她很溺爱。立新也深知父母在旧社会受的苦楚,对老人生活

也很照顾。可是一遇到公与私的斗争,谁对谁也毫不留情。最近他们在学习班里讨论怎样把队里的猪喂好时,立新开口就给娘指出:“你喂自己的猪时,做熟了稀饭都是先留出两勺子拌猪食,现在剩了饭就先喂自己的鸡,这是什么思想?”就为这事,家庭学习班里一连讨论了几次,一直到破了“私”字为止。还有一次,段有兰看到队里刚栽上窝地瓜叫獾扒了一百多墩,立即拿自己的地瓜去补。到挑了五十多个地瓜时,篮子快满了,她的手停了下来,立新看到娘的举动,就问:“娘,怎么不拣了?”有兰说:“你看,拣了五十多个,就这么多,一百多墩地瓜都补上,那得够咱吃几天的。”有兰这个在头脑里荒闪的“私”字,又叫女儿抓住里,立新当即批评了娘,娘也立即做了检讨,又把地瓜补足了。

女儿对爹娘这样,爹娘批评女儿缺点错误同样是寸步不让。立新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中,有时在人多的场合发言不积极。她怕自己说的不对,害羞。最近家庭学习班对她帮助时,景春开口就上了纲。他批评立新说:在斗争中,害羞怯阵,这是对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态度问题,是阶级感情问题。一晚上把立新批评的脸上火辣辣的,最后作了触及灵魂的检查。

透过一点可以看清全面。在李崮寨,每个家庭都是毛泽东思想的学校,斗私批修的战场,锤炼对毛主席无限忠心的熔炉。在各个家庭里,不论是父母与子女、公婆与儿媳、姊妹

与兄弟、妻子与丈夫,都是谁说的符合毛泽东细想,就照谁的办,谁违背了毛泽东思想,就向谁的错误思想斗争。

红心铁骨向太阳

在黑风山下,成群成队外来参观的人,默默地围着一个用石头垒成的长方形牛圈,啊!介绍的同志讲着激动地留下了眼泪!听的人知道了这个牛圈的来历,都感动得哭了!不少人下腰拣起一块块小石头,珍惜地装进口袋里。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这个牛圈永远纪念着一个“忠”字化的人——马太朴。

一九六一年春,李崮寨的一个老贫农马太朴病倒了。病越来越厉害,他想:“活不几天了,趁着有口气,躺着吃点喝点就算了吧!”

他病倒之后,村里的阶级兄弟都来照顾他,生产队帮他解决困难,还送他进医院检查治疗,他从心眼里感到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有一天,刘太臻来坐在马太朴的炕头上,和他一块回忆了旧社会的苦难遭遇,从血泪史谈到翻身史,谈得很远很远。越谈对毛主席感情越深;越谈对毛主席越亲。

想到毛主席浑身是力量。打这以后,他不怕痛,不怕死,如饥似渴地学习毛主席著作。他手捧“老三篇” ,坐着学,跪着学,趴着学,一字字学,一句句学。

毛主席得教导使他懂得了应该怎么活着。他暗下决心:

“难道我马太朴就不能为革命留下个脚印吗?”身子能撑住劲了,他就扶着拐棍去找生产队长。他说:“毛主席他老人家把我病治好了,给我活干。”队长说啥不答应。马太朴急了,冲着队长说:“你叫我死的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有一口气我也要干革命。”队长没办法,就把放牛的事安排给他家。这样叫他的孩子们赶着牛在山上放,让他在山下一早一晚照望照望。

你猜他怎么干?他凭着自家住在一个山窝。别人不易阻止的机会,拼力地硬干。他一边背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一边拄着拐棍赶着牛吃力地爬山。他发觉下沟底饮牛,牛到处乱跑,撵不上,糟蹋不少庄稼。他决心把水担到山坡上去饮牛。要知道,他挑一担水比我们挑十担、百担还难啊!红心铁骨的马太朴,心红不怕担子重,拄着拐棍一天坚持挑五六担水饮牛,一直坚持了一冬春。

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是最大的战斗力。马太朴的战斗力有多么大,是我们意想不到的。他看到牛圈建在村子里,运肥路程远,占劳力多。他想:为人民服务就要完全彻底。于是,他横下决心,就是用嘴衔石头,也要在黑峰山下建一个牛圈。他一不要队里出工,二不要队里拿钱出物,他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要献出自己的生命,为革命多添一砖一瓦。他利用盘下牛的中午歇响时间,像愚公移山一样干!干!

干!他弯着腰,拄着拐棍,把各处的石头一块一块地扛到山下。扛一块,垒一块。牛圈一天天高起来了。他的腰却痛得一天比一天厉害,但他还是战斗。他让全家老少都来扛石头。社员们劝他,他总是说:“只要脊梁杆子一天不着地,就一天跟着毛主席他老人家革命到底。”就这样,一天,两天,十天,一月??他终于把牛圈建成了!

提起马太朴,更感动人的还是在他临死前的几天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更动人的“忠”字的凯歌。

今年春天,马太扑的病恶化了。他身上同时患有肺结核、肾结核、膀胱结核和脊椎结核四种病,小便无知觉,有时三五分钟淋一次血。他身子底下垫的干灰都淋的湿漉漉的。临死前,村里人来看他,都发现他一个奇怪的现象:他倒在炕上,宁愿老倒在淋湿的灰土里,他一直不翻身,老是头朝里。被人助他转过身来好换个干地方,他不。难道他和李崮寨人不亲吗?不!他亲李崮寨的人,但他在生命最后的几天里,他最亲的最最想念的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他说:“我不能翻过身去,因为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像在里面,我要多看看毛主席,一刻也不能离开毛主席!”说着热泪滚滚。

临死前,他把小孩娘叫道跟前问:“咱最小的小孩会说话,你第一句教他什么?”小孩娘说:“要教他说毛主席万岁!”太朴放心地点点头。

临死前,刘太臻同志来看他,问他还有什么话要留下?

他别话什么也没说,就说了一句:“看样我跟毛主席干革命就干到这里了。我这四个孩子你要好好教育他们,永远听毛主席的话,跟毛主席走。”

临死前,他望了望身旁的四个孩子,吃力地挣扎起来,叫孩子找来了粉笔,在语录板上写了最后一条毛主席语录:“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这条毛主席语录没能写完就再也支持不住了。

最后眼看着要死了,小孩娘做了一碗大米粥,端着去喂他的时候,他从昏迷中,用力地睁开了眼睛,无限深情地望着穷苦人的大救星——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像,两只手动了动,表示敬祝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所有在场的人,都被感动得扑簌簌地落下了眼泪。

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李崮寨人思想境界高,最突出的是高在一个“忠”字上。 在李崮寨,给人一个强烈的印象,是毛主席在人们心中的位置高,对毛主席忠的深,忠的纯,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表达就是:“眼里看着毛主席,心里想着毛主席,走路跟着毛主席,活着为了毛主席。”

李崮寨人几乎每人都有热爱毛主席的动人故事,这里就只讲五个孩子的母亲王新翠“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的故事吧!

王新翠原来一字不识,丈夫厉太聚也是文盲。李崮寨人学毛主席著作有句话:“条件差吓不倒,文化低难不倒。”王新翠两口子正是这样。他们日夜叫上中学的大孩子“胜利”一字一句地教,他们把“难”字砸了个“稀巴烂”,逐步地把毛泽东思想的全部感受:“毛主席著作是清泉,泉水清清比蜜甜;喝口蜜水甜一会,宝书读了用不完。”现在两口子不仅能流畅背诵“老三篇”,还背过了百余条毛主席语录,王新翠常说:“最高指示天天背,跟紧毛主席不掉队。” 在今年四月份的一天,新翠得娘家第三次捎来了信,说新翠的娘病得厉害,要她回去看望,头两次,新翠忙着看护队里的山林和喂队里的九头牛,没有去,这次两口子商量好,要去看看。两口子急急忙忙背起孩子要走,谁知刚走出门口,迎面走来了县设李崮寨接待站的一个同志。他通知新翠,今天去向外地革命通知汇报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情况。她立即答应下来,她想:千重要,万重要,宣传毛泽东思想最重要。想到这里,她放下孩子,就到会场去了。

向参观的阶级兄弟介绍完之后,新翠向队里请了假,准备天黑以后赶到娘家去。不料李崮寨接待站的同志,不了解新翠娘生病的情况,又通知她说,晚上有两百多外地革命同志到她家里参加斗私批修会,新翠又欣然答应了。

新翠回到娘家,在山坡上干活的厉太聚也急忙回来。他到家二话没说,就提议和新翠共同学习了一段毛主席的教导: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理论的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并说“她娘,咱碰上事可得首先想到党,想到毛主席啊!?”说着说着他的声音完全发抖了!

“这我知道,有话你就直说吧!”新翠一听就八分明白。 这时候太聚伤心的说:“刚才有送信来,娘还有一口气,急走兴许还能见上了!”

这时,新翠心里甭提有多么难过。她想到生我养我亲我疼我的娘啊!谁能忘记在那个吃人的万恶的旧社会,父亲给地主扛活,累的整年吐血,俺姊妹五个被活活饿死了三个,我一下生,娘就用破棉袄揣在怀里去要饭,不知熬过了多少个苦难得日月才把我拉把大,这命运相连的阶级情母女情她永远也忘不了。

当新翠从深远得回忆里回头过来,想到今晚有外地革命同志来参加斗私批修会,共同学习毛泽东思想。有什么能比这个重要的呢!天大地大,没有我们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恩情大;爹亲娘亲,没有我们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亲。我的娘虽然有身生我,但无力养我,是党,是毛主席把我这个穷苦的孩子抚育成人。千重要,万重要,宣传毛泽东思想最重要。

于是,她提议和大家聚一块学习毛主席的伟大教导:“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

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毛主席咋说咱就咋办。新翠通过学习毛主席的教导,进一步端正了思想,以镇定的情绪,参加了晚上召开的家庭斗私批修会。

第二天一早,王新翠才捞着去看日思夜想久病不起的娘。当她一进娘家门口,抬头看见屋正中挂着的毛主席像。这时她想到的不是娘的病,她含着滚滚的热泪首先在毛主席像前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然后,举起红彤彤的《毛主席语录》,一遍又一遍地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当她回转身去看娘时,有两个医生正在紧张地为娘进行治疗、抢救。这时,新翠联想到在旧社会爹给地主扛活,活活地累出吐血病来,别说请医生治疗,连饭碗都端不起来,还得去给地主卖命的悲惨情景,抚今思昔,情景交融,感慨万千,辛酸泪止不住地涌了出来。

新翠呀新翠,你想的,你做的,完全对。想想旧社会爹的悲惨情景,看看面前为娘治病的毛主席派来的医生,有谁说不是“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呢”!

迈向共产主义思想境界的李崮寨人

不平常的新闻

来李崮寨的当天晚上,我们被激动的久久不能入睡,因为还没等我们开始访问,就得到了一些不平常的“新闻”。

第一条不平常的“新闻”:全对七十三口人,除五个不会说话的四个小孩外,一般都背诵“老三篇”,背诵一二百条毛主席

语录。刚会谈话的小孩,有的也能背二三百条毛主席语录。

第二条不平常的新闻,在一个向外地介绍活学活用毛主席思想语录的上千人大会上,主持会,指挥唱《东方红》,领头背诵毛主席语录的,是一个六岁的亦文。接着几介绍的,其中一个是三岁的小春荣,她能背“老三篇”。能背诵八十多条毛主席语录,站在桌子上,接连哗哗背诵了四十分钟。

第三条不平常的“新闻”:一张邮票的故事。山上有块大寨田,大寨田的沿墙上贴着毛主席像的邮票,邮票地下油层厚纸,顶上护着层塑料膜,上面盖着块大石板。这是管大粪的老贫农段有夫老大爷,为了一时一刻不离开毛主席,在山上精心设计的。他每天上山挑大粪都要过去看一看。一张邮票见红心,在这张邮 票上凝聚着多么强烈的忠于毛主席的激情啊!

第四条不平常的“新闻”:几件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动人事迹。第一件是为公成风。各户都养着集体的猪,规定按月分饲料,可是今春以好多户不要队的饲料,情愿自己添上??。第二件:周备花大娘,有一天发现自己的老母鸡刨了队里一棵花生,回家后破着不要鸡蛋把自己一天一窝蛋的四只老母鸡用绳把腿绑起来了。她说:“能叫自己的鸡不下蛋,也不能祸害队里一棵花生。”你想:过去说:老妈妈三件宝——闺女、外甥、鸡。周备花一心为公哪管他鸡不鸡!第三件:县里设的李崮寨接待站,今年春天买这队里的萝卜,扒开窖子萝卜有的冻坏了,这事被孟庆菊大娘看到,连忙偷偷地把坏萝卜拣到自己家里自己吃,把自己的好萝

卜换给了接待站。

第五条不平常的“新闻”:几个外来人在李崮寨碰“钉子”的故事。一个是,一个外地学校的学生,听了六岁的小孩亦文能背几十条语录,喜爱的了不得,就说:“亦文跟着俺走吧,跟俺走坐火车、住大楼、看飞机。”话没说完亦文的娘就批上了:“同志啊!咱教育后代不是靠火车、住大楼、飞机,是靠毛泽东思想。”第二个小故事是,有个单位的同志来看到陈立新当义务售货员的照片,就顺便对陈立新说:“立新,我和这报社摄影的很熟,你愿意要一张,我可以和他说给你张。”他得到的回答是:“咱自己的照片算不了啥,我们爱的是毛主席的照片。”

刚到这里得到的这些“新闻”虽然零碎,但确感人至深!然而更为感人的,是我们蹲下来之后的所见所闻。

新媳妇过门的故事

这里介绍一个“特别”的婚礼:

老贫农孟庆菊大娘的二小子房德经娶媳妇的事一传开,人们说李崮寨人的婚礼特别,也确实特别。

新媳妇过门的这一天,按照孟庆菊大娘预先和新媳妇家达成的“协议”,新媳妇过门带的不是嫁妆,而是毛主席的画像,毛主席的四卷宝书和锄镰锨镢四大件。新媳妇进门之后,主婚人孟庆菊大娘先让小两口去抓革命,促生产。德经和新媳妇挽了裤腿

就下地了。

晚上,全队社员手捧红彤彤的《毛主席语录》,集合在孟庆菊大娘家的院子里,婚礼开始了。这个婚礼他们起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名字,叫“家庭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新成员入学仪式”。

在“仪式”上,新媳妇的讲话引起了大家的高度注意,她一条语录只背了半句“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就羞的扭头朝了里。这时候李崮寨人没有嬉笑,更没有讽刺,他们想到的是教育新学员的义务,是怎样把新媳妇的思想染红。做到来一个红一个,于是,结婚典礼变成了教育学员的第一堂政治课。

嫂子惠红花,针对兄弟媳妇刚过门的活思想,讲了自己怎么通过读毛主席的书,在头脑里闹革命,打掉旧脑袋,树立新思想的体会。

老婆母孟庆菊大娘用自己的切身体会,生动地讲了三个问题,一,批判就婚姻制度,旧风俗,旧家规,还批判了中国赫鲁晓夫保护下来的“千年小沟冲成河,多年媳妇熬成婆”。婆媳不平等的旧思想,二,建立新型家庭关系,三,让毛泽东思想当家。

年过半百的老贫农高声朗诵:“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青年们纷纷“献宝”,我们要经历风雨,见世面,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

男女老少纷纷针对新媳妇的活思想向新媳妇送语录,他们说:“千珍贵万珍贵,毛主席的话最珍贵”。

条条语录献红心,阳光语录育新人,新媳妇的心红了,志坚

了,她大方的同爱人德经一起同声高唱了她没有背完的毛主席语录歌。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

在这个特别的婚礼上,使我们集中看到李崮寨人头脑里装着什么,时时刻刻想着什么,事事处处干着什么,正如社员自己说的:“毛泽东思想放金光,照的家家变了样,人人有了好思想,忠于毛主席忠于党”。

李崮寨的革命思想又前进了四个月,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新媳妇怎样了?

这一点可以放心,李崮寨人有个“规矩”:来一个红一个。由于全家盯得紧,现在的新媳妇很快成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现在的新媳妇,已被全队评为五好社员。

一千篇忠字篇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翻看了贫农女儿段德荣的日记。她在今春的一篇日记里这样写着:“人活着就得跟着毛主席他老人家干革命,革命就得吃苦,怕苦就别干革命,怕革命就别下生,……”.

问她写这篇日记的由来,她笑了笑,告诉我们,这是开春送粪的时候写的。她说:“我连着六七天爬山送粪,八十多斤重的挑子没离担,肩膀压肿了,这时我怕哭了,想干点轻活,晚上回

到家,越想越觉得不符合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教导,我狠狠地责备着自己:德荣啊!德荣!毛主席教导说:“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你呢,挑几天粪,就嫌苦,你这不是要在革命路上当逃兵!想

到这里,就拿笔写下了这篇日记。

淳朴的谈话,简短的语言,显示了这个十九岁姑娘一心为革命的一颗红心!

在她姐姐段德玉的日记里,我们看到了这些闪耀着毛泽东思想光辉的语言。她在日记里写着:“毛泽东思想照耀了我的心,我甘为祖国献青春,为了中国不变色,献出青春为人民,大风大浪我不怕,迎着困难向前进”! “只要一心干革命,牺牲自己一切最光荣”!在她,这不是空口号,这是做了之后的总结。这个没进过一天学校门的女青年,真正做到了口不理毛主席的话,做不离毛主席的教导。

在李崮寨,用红色日记记录着忠心的何止她们姐妹两人!这里的十多个青年人,个个都用红色的日记和革命行动,写着自己的红色历史。两年来,他们写下的日记,已达上千篇,这是一个一千篇“忠”字篇!篇篇都记述着他们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战斗生活,字字句句都体现着他们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忠心!

有一个女青年叫房宝荣,她二月七日的日记里,这里写着“宝荣呀!宝荣!今天我问你:你在这几天对毛主席说过

谎话没有啊?想了半天,想起来了,前天上山扛石头,我觉得身子不舒服,曾经想着不去,这事情我向您老人家回报时,没有检讨,这是对您老人家的不忠。”另一个青年,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中,看到有的人学习毛主席著作,只是嘴里说的那个好听,可就是不用,一直打“内战”,她气愤地在日记里写下这样的话:“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谁要是不照着办,死了也该死。”

李崮寨青年人的上千篇日记,这深厚阶级感情和坚强革命毅力的结晶。十年前,这穷山沟里没有一个识字的。刘太臻算是当时唯一有文化的,“6”和“9”还分不清。现在这些青年学到的文化,都是“庄户学”里学成的。尽管他们文化低,条件差。可是他们心里都有着永远不落的红太阳。照得他们革命的豪情十分旺,他们每天学毛泽东思想,每天写自己的战斗生活,日日夜夜,常年不缀。他们记下的学习心得和战斗生活,我们看到了李崮寨的贫下中农在怎样教育下一代;我们看到了在毛泽东思想为伟大旗帜的新一代,一代共产主义新人在成长!

李崮寨风风雨雨几十年,曾经的辉煌一度成为了被历史遗忘的角落,看过了特殊时期激情岁月下的公而忘私而留下的遗迹,大家继续往后走。

下面大家看到的这一小块田地,就是被无数膜拜者称为的“愚公田”,这就是当年参观者用手帕、口袋带土积成的,

在这里你可真切地感受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成语的真谛所在,也能深深的明白“人定胜天”的道理。

好了各位游客,我们继续参观下一个景点,走过这个“度仙桥”我们就进入了李崮寨真正的山岳旅游区,大家可以从指示牌中看出这些景点的特点,这代表了周围老百姓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及精神寄托。

沿度仙桥左行是公字沟的延伸,这条山谷蝴蝶成群,景色秀丽,被誉为蝴蝶谷,亦为“情人谷”,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绝佳出处,如果有时间大家随后可以自由参观一下,我们现在走的是向右的这条山谷,这也是李崮寨风景区真正的山岳旅游所在,山谷两侧雕刻着的毛主席诗词语录真切地反映着那个年代知青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工作的热情!

大家的左手边就是被称为“玉皇大殿”的遗址,这就是以前的道士住处,从前三庄到这里还是一片原始大森林,林木茂密、古树参天,野兽众多,进出无路,一位名叫刘海炫的道士用了三年时间砍了一条从三庄到现今的李崮寨的小路,由于野狼众多,晚上李道士就用网子挂在大树上栖身而睡,终于到李崮寨建了此庙,道士建庙修炼时至今日大约有师徒50多位,最后三位徒弟名字分别叫,刘太臻、马太朴、厉太聚,他们的师傅分别为,李宗诚、孙宗怀、段宗昌,如今马太朴已经过世,其余两个徒弟还建在。

寺庙里修行的道士有个不成文的庙规,师父收徒时,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fe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