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语言的性别、年龄变异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26 04:5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章 语言的性别、年龄变异(6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语言性别差异的表现形式,体会语言性别差异形成的原因; 了解 国内外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概况;

了解语言年龄差异的表现形式,思考语言年龄差异的成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言与社会性别

第二节 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概况 第三节 如何语言性别差异研究 第四节 语言的年龄变异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语言结构性别差异的具体表现;语言的年龄差异与社会因素的联系。 【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语言的性别差异?

2. “男性语言”和“女性语言”的差别属于语言的社会变异吗?为什么? 3.你认为造成语言性别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试举例加以说明。 4.搜集当前的流行语,分析它们在年龄上差异。

1

第一节 语言与社会性别

一、语言学中的性别区分(一至四[英]玛丽〃塔尔博特《语言与社会性别导论》1-18页) 思考:1.为什么需要区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

这种区分影响到我们如何立身处世,而这个世界又如何对待我们。这里包括我们所使用的语言以及人们用以谈论我们的语言。

2.这种区分对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有何意义? 语言在建立和维持这种划分时所起到的作用。

早期的兴趣:语音、词语、句子结构,以“代词”为例→极端的例子:

过去的:南美的加勒比印第安人 (男女使用完全不同的词汇) 现在的:巴西的卡拉加部落

(用音位表示说话者的不同性别)

20世纪70年代的:性专有(sex-exclusive) 性优选(sex-preferential) 二、生理性别对社会性别 sex :先天

gender:后天习得的,社会建构的,masculine ['m?skjulin]与male比较

总之:所谓性专有和性优选的差异实际上都是表现社会性别的各种方式(ways of doing gender)。在特定的文化中,它们是“得体”的男女行为举止的组成部分。

关于先天、后天在决定性别差异程度上的不同看法:男性荷尔蒙与侵略性、主控的关系 或者:人们的行为模式是在生结构和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不可能把生物作用和社会作用截然分开。

三、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棘手的二元对立

? 两级对立范畴的缺点 白天/黑夜,方言的划分

四、研究语言性别变异的意义

思考:如果你曾经接触到其他社会文化,你认为其他文化和自己所处社会文化中的女性观和男性观相比有什么差别?语言上呢? 五、性别化的言语传播

(五、六参考[美]朱丽亚〃T〃伍德《性别化的人生—传播、性别与文化》79-115页) 语言是我们所使用的做复杂的符号系统之一。

研究符号行为所蕴含的意义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言语传播如何体现文化观念以及男女两性的期望。

(一)言语传播体现有关的性别文化观念

1、语言定义性别

(1)男性通用语言排斥女性

(2)语言以不同方式定义男性和女性

人们常常以外表或与他人的关系来定义女性,以活动、成就或地位来定义男性。 西方:“小姐、太太(表明婚姻状况的)”/“先生” 中国:姑娘、媳妇,师母 (3)语言命名存在物

我们关注已经命名的现象,不认可、不思考未曾命名的现象。“性骚扰”

命名使我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存在的现象,并借用符号性指称来思考这些现象。 2、语言令性别观念条理化

2

我们利用语言整理经验和观念。

符号帮助我们将具体的感觉资料转化成符号形式,以利于我们的想象和思考。 →即语言的组织功能

(1)形成刻板成见的性别观念

语言的组织功能也是刻板观念的源头。

言语传播中常见的刻板观念:女性感性男性理性,男性是强者女性是弱者。 (2)鼓励两极化思维

语言在整理思想的过程中,也可能推动两极思维,即把事物看成是绝对的两面。语言为我们贴上男性或女性的标签。 3、语言评价性别 4、语言允许假性思考 即想象并不存在的事物。

假设性思考在塑造个人的性别身份及性别观念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思考:什么是你理想中的女性特征和男性特征?

5、语言允许内省 6、语言是一个过程

(二)性别化的传播:言语传播的男性风格和女性风格

1、性别化的言语集团 2、儿童游戏的教育作用 (1)男孩的游戏 (2)女孩的游戏

大量研究得出的结论:女孩倾向于参见友善的合作性游戏;男孩倾向于参见工具性和竞争性游戏。

讨论:回忆你的童年。你玩过哪些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大家默契的建立了哪些传播规则?童年的游戏有无影响你的言语传播风格? 3、性别化的传播惯例 (1)女性言语

A.交谈是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的主要途径。→女性言语易于培养支持、亲密和理解的良好关系。

B.建立对等关系。 C.表达对他人的支持 D.谈话中的“维持” E.应答

F.个人化、具体化的风格 G.试探性的语气 (2)男性言语

A.获取地位,实施控制 B.工具性

C.交谈中的控制 D.直接、武断 E.更抽象

F.应答不如女性言语感情强烈,特别是在人际关系层面的意义上。 4、传播中与性别相关的误解 (1)表达支持

3

(2)谈论烦恼 (3)故事的要点 (4)谈论关系 (5)演说

六、性别化的非言语传播

我们先塑造习惯,然后习惯塑造我们。

——约翰〃德莱顿

非言语传播承载了65%-93%的传播意义。 思考:非言语传播如何反应、体现性别 (一) 非言语传播的功能 1. 补充言语传播 2. 制约人际交往 3. 确定意义 (1) 应答性 (2) 喜欢

(3) 权利或控制

(二)非言语传播的类型 1、人工制品

2、亲近和个人空间

空间关系学(proxemics) [pr?k'simiks] 3、触觉学

4、身势学(面部和身体的示意) 5、辅助语言 6、外貌

(三)性别化非言语传播中的文化价值观 尊重非言语传播的性别化风格 讨论题:

1、阅读或观看你喜欢的广告,思考其中体现了何种女性典范和男性典范。

2、观察你在校园、商店、餐馆等遇见的人,在何种程度上你能感受到非言语传播的性别化模式。

3、临时违背你所属性别的非言语传播期望,注意他人的反应,包括他们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

4

第三节 言语行为之性别差异

一、恭维言语行为之性别差异 (一)句法与词汇结构之性别差异

在交谈中使用这些句

(参见白解红《性别语言文化与语用研究》105页)

5

贾玉新对80多名不同层次的中国人使用恭维语方面的调查结果分析表明:中美两种不同文化恭维语在句法结构方面的差异(贾玉新,1997:363-364):

6

? 经过分析,他认为“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恭维语,男性都比女性更喜欢使用第三人称

或非人称结构,而女性则比男性更喜欢用第一和第二人称结构”。

(二)恭维涉及的话题及其性别差异

7

女性在外貌和个性方面的得到的赞扬比男性多得多:

8

? 贾玉新认为:不管恭维者是男性还是女性,对女性的外貌进行恭维在西方国家中是

公认为非常普遍的。但在中国,特别是当一个男性恭维女性时,有可能被视为“犯了禁忌,至少不是社会所期望的行为”。

? 贾玉新的调查还表明,在恭维的内容或话题方面,也存在着文化差异。他认为西方人

喜欢“变化”,“差异”,因此,凡是某种变化,某种新意都要受到恭维;中国传统文化所期望的是“一致性”和“相同性”,因此某些“变化”和“差异”受到的恭维的程度远远低于美国

(三)恭维反应策略及其性别差异

9

汉语恭维答语中性别差异的研究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f9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