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更新时间:2023-08-24 20:1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代篇

古代中国农业文明与 西方海洋文明的交相辉映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 唐、宋元

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第4讲 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的制度及

人文精神的起源

2015届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 第1 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阶段特征归纳

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阶段。先秦时期至秦汉时期的成就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作用。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 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 体制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典型 经济模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 期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经济形态;在此基础上 ,手工业、商业在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也得到了 很大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上: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 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 化的基础;文学方面,《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 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文学阶段性的较高成就表现有楚辞、汉赋;科技 方面形成了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发明创造。

历史时空定位

通史知识整合(1) 商周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实行以血缘关系为核 中央 心的宗法制和“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制度 (2)秦朝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九卿 制;汉代频繁更换丞相,形成中外朝制度 (1)周王推行分封制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时期分封制 地方 逐渐崩溃;战国时期通过变法逐步确立封建制度 制度 (2)秦朝推行郡县制;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 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1)先秦时期实行世卿世禄制,选官的标准是血缘、 门第和等级 (2)汉代实行以孝廉为主要途径的察举制;地方设臵 刺史监察地方官员

政 治

选官 监察

(1)先秦时期的耕作技术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小农 经济形成,重农政策开始出现 农业 (2)汉代牛耕普及,出现了二牛一人的犁耕法、耧车和 代田法等;兴修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

(1)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高超;春秋战国时期官营、 手工 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并存 业 (2)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 经 制出成熟的青瓷

(1)商

朝时商人产生;周朝时商业由官府统一管理;春 秋时期官营局面被打破;战国时期抑商政策开始出现 商业 (2)秦朝统一货币等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汉代专供 贸易的“市”出现,开通丝绸之路 (1)商周土地制度为井田制;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 经济 有制逐渐形成,成为土地兼并现象出现的根源 政策 (2)汉代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歧视商人,推行盐铁 专卖制度

(1)春秋时期老子的“无为而治”和朴素辩证 法思想;孔子“仁”“礼”儒家思想体系形 成 思想 (2)战国时期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纷纷登 场,提出各种治国方案和思想主张 思 (3)西汉董仲舒改造形成新儒学,适应了君主 专制统治的需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想文 (1)战国时期出现指向器——司南;汉代造纸 化 术、数学、医学、农学等领域成就非凡 科技 (2)商代甲骨文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 文化 》、楚辞体与《离骚》;汉“赋”等

热点考向探究 考向一 周代贵族政治至秦汉官僚政治的演变 【命题角度】(1)引用学术研究的观点或分封制相关示意图,考查分封 制的特点、对当时及后世的深远影响。 (2)以家谱研究、祭祀祖先、族规、族约等为命题素材, 考查宗法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3)运用相关文献史料或者后世学者评述言论,考查皇帝 制度、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刺史制等重要的政治制度 的内涵、特点及影响;还可能综合考查重要政治制度演 变创新的特点及趋势,区分古代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 不同。

【重点阐释】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特点及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 (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特点 ①分封制:周王与诸侯间形成了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关 系;受封的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分封对象多元化; 层层分封。 ②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 对性;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 级;大宗和小宗既是家庭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国”“家”密切结合。 (2)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 ①宗法制影响了后世人们对祖宗的崇拜,也影响了封 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继承制等原则的形成。

②后世的百家姓系列丛书、家族家谱的修订、各地宗祠 家庙的建立及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祭祖扫 墓等社会风俗,都是宗法制的历史遗存。 ③就今天而言,其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等思想 ,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但是过分强调家庭本 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等,违背 了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 2.区分先秦贵族政治与秦代官僚政治 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

世卿世禄制基础上的,以血缘宗法制度为基础的政治体 系;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基础上,按照 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的中央集权、地方 服从中央的政治体系。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并长期存在的原因及特点 (1)原因:①封建经济(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其经济原 因;②法家思想和融合了法道等各家思想的儒家学说, 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思想基础);③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 和气候条件是促成该制度形成和巩固的重要因素(地理原 因);④统治者政策调整,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保 证生产发展的需要。 (2) 特点: ①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②帝位终身 制和皇位世袭制;③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 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④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 政、司法等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⑤皇权借助于神 权,宣扬“君权神授”等理论;⑥以文化专制巩固政治 专制;⑦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伴随中央集权 制度发展的始终。

【真题在线】1.[2014 广东卷]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 宗字作“ ”,“ ”像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 ( ) 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

[解析] 本题以甲骨文“宗”字为切入点,旨在考 查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和逻辑推理能力。本题考查 学生对宗法含义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与血 缘密切相关,因此“ ”应表示祖宗牌位,C、D两项与 宗法无关,故排除;商周时期尚无皇帝,直到秦朝才有 皇帝制度,故B项错误。

2.[2014 新课标全国卷Ⅰ]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 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 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 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解析] 本题以古代帝王祭天为切入点,考查准确 解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祭天与宗教无关, 故排除A项;材料内容体现“天”是最高的神,皇帝祭 天表明自己是“天”的“子民”,官员和民众效仿此做 法而祭拜自己的祖先,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体现皇 权至上与祖先崇拜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中祭天活动 是政治统治的一个方式,排除D项。

考向二

从联系角度考查古代小农经济模式与农本思想

【命题角度】(1)注重考查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耕作方 式和土地制度等知识点,主要是耕作方式的演变、土地 制度的影响、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影响等。 (2)重视考查先

秦时期至秦汉时期统治者与劳动人民有 关重农思想、以农立国的主张及与之相关的举措及影响

【重点阐释】1.小农经济的特点及评价 (1)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②农业和家庭 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基本生产模式;③生产主要满足自家 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④具有规模 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脆弱性。

(2)评价 *积极影响: ①自给自足的特点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推动中国 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是推动中国古代经济不断向前发 展的重要因素;②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上 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 会的进步。 *消极影响: ①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型、保守性等弱点,导致 人们具有“安土重迁”思想,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 济的发展;②在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真题在线】1.[2014 天津卷] 《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 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 《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 )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解析] 本题以对待农业的态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释读文言 历史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题干材料中“盖神农 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 ”等信息表明神农、尧等对农业的重视,“《诗》《书》所述, 要在安民,富而教之”等信息体现了儒家对农业的重视。故A项 正确。

2.在苏北农村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筛麦子,磨面面, 外婆来了吃啥饭?吃燃面,打鸡蛋。杀公鸡,叫鸣哩。 杀母鸡,下蛋哩。杀鸭子,鸭子叫得嘎嘎的!”这首民 谣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解析]“杀公鸡,叫鸣哩。杀母鸡,下蛋哩。杀鸭 子,鸭子叫得嘎嘎的”影射了农民生活的拮据,故A项 错误;民谣没有体现农业和其他经济的比例问题,故B 项错误;“筛麦子,磨面面”“公鸡”“母鸡”“鸭子” 都是小农经济的典型特征,故C项正确;材料与商品经 济无关,故D项错误。

考向三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及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命题角度】(1)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是高考命题的高频点。命题主 要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集中考查对道、墨、儒 、法四家代表

人物及其主张的理解。 (2)复习备考时,仍要继续关注儒、墨、道、法四家的 主张及各家主张的异同点,运用诸子百家的言论作为 原材料,从时代特征和阶级特点上理解认识其主张的 特点;注意分析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特点和影响,特 别要注意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异同点的比较。”

【重点阐释】1.由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代“独尊儒术”的演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el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