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的作用

更新时间:2023-12-12 18:31:01 阅读量: 工作报告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审计14章

第十四章测试题

1.审计报告,就是查账验证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 对 ) 2 .审计报告用于公证,不是表达审计意见的方式。( 错 ) 3 .审计报告可以明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及存在重大过失的法律责任。(对 ) 4 .审计报告具有公正性。( 对)

5 .注册会计师 应对审计报告的真实 性 、合法性负责,所以委托人引用审计报告而造成的一切后果应由出具审计报告的 注册会计师 负责。( 错)

6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须经财政部门或审计机关审定后方能提交给委托人。( 错)

7.委托人将 财务报表 与审计报告一同提交给使用人,可以减除表报单位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所负的责任。( 错)

8 .审计报告采用统一的结构和形式,目的是为了便于阅读者正确理解。( 对)

9.注册会计师只将审计报告送给被审计单位。( 错 )

10.审计报告应由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双重签署后,直接提供给委托人。( 对)

11.审计报告的签署日期应为完稿日期或财务报表截止日 ( 错)

12 .注册会计师 只将审计报告提交给委托人而不向其他单位提供,也不必经其他单位审定。但若经委托人允许或 法律规定、职业责任要求公布的,可以提供给第三者。( 对 )

13.根据待定事项和除外事项的影响程度不同,注册会计师应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对)

14.无法表示意见意味着注册会计师无法接受委托。(错 )

15.期后事项是审计工作完成以后,即审计报告日以后所发生的各种重要事项 (错)

16.如果委托人没有特殊要求, 注册会计师 一般只提供标准审计报告。(对 )

17.如果委托审计项中有一部 分内容委托人已约请其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则受托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应对此重新发表意见。( 错 )

18.提交管理建议书是委托审计事项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应提交给委托人(错)

19.管理建议书是审计工作的重要成果,具有公证性和强制性。( 错 )()

20.注册会计师无论接受哪一种委托审计业务,只要是委托审计,都必须提交管理建议书。(错 )

21.注册会计师在拟定审计报告或管理建议书时,对于被审单位已进行了调整的事项,不作为重要说明事项。( 对 )

22.管理建议书与审计报告一样,必须由注会与会计师事务所双重签署。( 错 )

23.管理建议书的建议范围只限于会计控制方面,它就是会计咨询报告。(错 )

24.注册会计师完成了一项审计业务之后,发现客户在存货盘点中存在严重账实不符的情况,提请其进行必要调整。( )客户告知其财务报告已上报主管部门,准备在明年的财务报表中进行调整,请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对此不要再做说明。( )注册会计师不应接受这种要求。( 对)

25.注册会计师在 2011 年 2 月对被审单位 2010 年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发现 2010 年一张已贴现的应收票据,对方单位已无力兑付,银行于 2011 年 1 月份从被审单位银行存款账上划出,注册会计师认为,这笔业务的处理,应体现在 2011 年的财务报表上。( 对 )

26.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主要作用是 (A)

A. 鉴证B. 监督C. 评价D. 检查

27.审计报告的引言段主要说明。( B )

A. 提及财务报表的对应关系

B. 指出构成整套财务报表的每张报表的名称及附注

C. 指明财务报表的实质

D. 执行的审计程序及运用的依据

28.审计报告的说明段省略时,则注册会计师发表了。( )

A. 否定意见 B. 保留意见 C. 无法表示意见 D. 无保留意见

29.审计报告日是指( D )。

A. 审计报告报送日 B. 审计报告完成日 C. 财务报表截止日 D. 审计工作结束日

30.某位注册会计师在编写审计报告时,在意见段中使用了“除上述问题待定以外”的术语,这种审计报告是。( D )

A. 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B. 否定意见审计报告

C. 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D. 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31.某位注册会计师在编写审计报告时,在意见段中使用了“由于上述重要会计事项不能确定”的术语,这种审计报告是(B)。

A. 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B. 否定意见审计报告

C. 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D. 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32.某位注册会计师在编写审计报告时,在意见段中使用了“因为上述问题是否有重大影响无法确定”的术语,这种审计报告是(B)。

A. 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B. 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C. 保留意见审计报告D. 否定意见审计报告

33.期后事项是指影响财务报表的事项,其影响的期间为。( C)

A. 实地审计工作结束之后 B. 审计报告之后

C. 财务报表日与审计报告日之间 D. 财务报表截止日以后

34.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的正确性和合法性应由。( B)

A. 会计师事务所负责B. 注册会计师负责

C. 审计管理机关负责D. 委托单位负责

35.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遇如委托项目中的一部分内容客户已委托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对此,注册会计师应当。( C)

A. 与该会计师事务所联系并在工作底稿中说明

B. 应当与其他内容一并发表审计意见

C. 与该会计师事务所联系

D. 向委托人说明不对该项内容审计

36.在审计中小公司财务报表过程中,如发现委托人的内部管理制度存在严重问题,注册会计师。( A )

A. 应以书面方式提出意见,限期改正

B. 应以口头方式提出意见,限期改正

C. 可以在审计报告中提出保留意见

D. 可以书面方式向委托人提出改进意见

37.下列文件中能够作为提出审计报告意见依据的项目是。( B )

A. 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计划

B.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底稿

C. 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的结果

D. 委托人对审计中发现的技术性错误的陈述

38.注册会计师编写管理建议书的主要目的是。( B )

A. 有助于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B. 帮助客户改善内部控制制度

C. 有助于公众对客户内部控制的了解

D. 有助于会计师事务所的未来聘约

39.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发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应当。( A )

A. 随时向客户有关部门或人员提出,并交换意见

B. 根据性质确定采取的方式,只有非常严重的内部控制问题,才向被审计单位提出

C. 因为内部控制不是审计的重要内容,不对此进行说明

D. 在审计业务完成后,以管理建议书的形式反映

40.被审计单位对审计范围进行限定,致使某些重要审计程序无法实施,注册会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应该是。( A )

A. 无法表示意见 B. B和C C. 否定意见 C. 否定意见

41.某企业对以外币结算款项减少业务的核算,以前都按原入账时的汇率作为账面汇率,但从本年初起,经董事会同意,改按加权平均法,并已在会计报告中加以说明。对于上述会计方法的重要变动,如企业不再作出任何调整,注册会计师应出具。( D )

A. 保留意见审计报告B. 否定意见审计报告

C. 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D. .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42.某注册会计师于 2011 年 2 月 20 日完成了对某公司 2010 年度的审计, 2011 年 2 月 28 日撤离了审计现场, 2011 年 3 月 4 日签发审计报告,签发报告的日期为。( B )

A. 2011年2月20日 B. 2011年3月4日 C. 2000年12月31日 D. 2010年2月28日

43.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都是注册会计师提出的关于审计结果的正式文件,但从性质上来看,管理建议书是提供给被审计单位的。( A )

A. 纯粹的服务 B. 内部控制报告 C. 会计咨询报告 D. A和C

44 .审计报告的基本结构和内容由注册会计师职业团体加以规定,根据审计报告准则,审计报告中的主要部分是。(D )

A. 说明段 B. 意见段 C. 附件部分 D. 正文部分

45.在委托人没有特定要求的条件下,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一般是。(C )

A. 非公布目的的审计报告B. 详实审计报告

C. 标准审计报告 D. 一般审计报告

46.审计报告是各方面的使用者了解情况和处理问题的重要依据,其作用具体表现为()。( ACE )

A. 保护作用 B. 检查作用 C. 鉴证作用 D. 制约作用 E. 建设性作用

47 .审计报告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一下段落。( ABCE)

A.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

B. 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

C. 意见段

D. 注册会计师签署 E. 引言段

48.审计报告的引言段所应说明的主要事项有。( ABCDE )

A. 指出构成整套财务报表的每一财务报表的名称

B. 提及财务报表附注,包括重要会计政策概要和其他解释性信息

C. 说明财务报表已经审计

D. 指出被审计单位的名称

E. 指明构成整套财务报表的每一财务报表的日期或涵盖的期间

49.在说明段部分充分叙述对财务报表所持意见的理由的审计报告类型有。( BE )

A. 无保留意见 B. 否定意见 C. 肯定意见 D. 无法表示意见 E. 保留意见

50.依据审计报告使用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AC)。

A. 公布目的的审计报告 B. 一般审计报告 C. 非公布目的审计报告

D. 特殊审计报告 E. 标准审计报告

51.审计报告是完成对委托人财务报表审查后编制的,一般可划分为。( AE )

A. 非标准审计报告 B. 中立审计报告 C. 否定审计报告

D. 肯定审计报告 E. 标准审计报告

52.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是认为被审单位对会计事项的处理和会计报表的编制存在。( BE )

A. 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影响重大

B. 未发现的错报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重大

C. 财务报表个别项目失实又拒绝进行调整的

D. 某个重要会计事项的处理方法与前期不一致

E. 错报单独或累计起来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影响重大

53.注册会计师发现委托人会计处理方法有错误时,正确的做法是。( AC )

A. 委托人未做调整的在审计报告中表示保留意见

B. 委托人调整后在审计报告中表示保留意见

C. 委托人调整后在查账报告中表示无保留意见

D. 在审计报告中提出保留意见

E. 在审计报告中提出否定意见

54.某企业上年度发生原材料短缺 4.5 万元,但一直未进行处理。注册会计师采用的审计步骤包括。( ABCE)

A. 查明是否已在在上年财务报告中予以说明

B. 了解上述材料短缺的原因

C. 检查对当年会计报表的影响

D. 了解是否报税务机关审批

E. 了解上述材料短缺未予处理的原因

55.管理建议书是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薄弱环节或缺陷,以书面形式提出的改进建议,在其正文部分对发现的每一问题应说明。( BCDE)

A.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以及对过失人的处理

B. 对存在问题的改进建议及理由

C. 存在问题的调整或改进情况

D. 存在问题导致偏离内部控制目标的程度

E. 该项内容控制存在问题的基本情况

篇二:出具审计报告内容

审计工作流程

一、审计流程的意义

(一)概述

审计流程是指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采取的行动和步骤。广义的审计流程是指审

计人员从接受审计项目开始,到审计工作结束的全部过程,一般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审计准

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阶段,各阶段又包括许多具体内容。狭义的审计流程指审计流程指

审计人员在取得审计证据完成审计目标的过程中所采取得步骤和方法。

(二)制度基础审计的流程

1、确定审计的目标

2、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并予以描述

3、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

4、符合性测试

5、符合性测试结果的评价

6、实质性测试

7、实质性测试结果的评价

8、撰写审计报告

优点:一方面当大大减少审计工作中取得审计证据的工作量,从而节约人力时间、降低

成本;另外能较好的避免失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缺点:过分依赖对内部控制的审计。

二、准备阶段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哪些情况 1、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2、 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3、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情况;4、关联方及交易情况;5、以前年

度接受审计的情况;6、其他常用方法 1、查阅去年的审计工作底稿;2、查阅行业业务经营资料。3、查阅公司章程

协议、董事会会议记录、重要合同等。4、参观被审单位现场。5、询问内审人员和管理当局。

(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审计机构与委托人共同签署的,据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和受托关

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应负责任与义务等事项的书面合同。具有法定约束力。⑴签约双方的名称;

⑵委托目的;

⑶审计范围;应明确所审会计报表的名称及其反映的日期或期间 ⑷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⑸签约双方的义务;

委托人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 ① 及时提供审计人员所要求的全部资料;② 为审计人员的审计提供必要的条件及合作 ③ 按照约定条件即使足额支付审计费用。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 ① 按照约定的时间完成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 ② 对执行业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保密。 ⑹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审计报告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后果,与审计人员无关。⑺审计

收费;

⑻违约责任; ⑼应当约定的其他事项。

(三)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目的在于判断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否作为在实质性

测试的时候进行抽样的基础,并对那些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决定其测试的时间、性质、范围。

(四)确定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序在特定环境下可

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一是

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计划阶段)。在运用审计程序以检查会计报表的错报

或漏报时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二在实施阶段,根据重要性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审查;三是评

价审计结果时,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是否影响到会计报表

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自考教材对重要性介绍非常简略,但是考试时候经常涉及超纲内容,而且与审计报告的

关系非常密切,这里进行必要拓展。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

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注意:1、重要性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使用决策而言的;

2、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3、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帐户层

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1、一般要求:对重要性的评估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

时间和范围及评价审计结果时,注册会计师必须运用重要性原则。其运用的一般要求可从以

下方面理解: ①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②重要性原则的两个目的: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在审计过程

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二是为了保证审计质量。 ③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两个阶段:注册会计师应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一是在确定审计

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二是在评价审计结果时,注

册会计师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

2、确定重要性水平的两个方面的考虑:金额和性质的考虑。注册会计师在运用重要性原

则时,应当考虑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和性质。这也就是说,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

特征。一般来说,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但在许多情况下,某

项错报或漏报从量的方面看并不重要,从其性质方面考虑,却可能是重要的。例如:①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②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 ③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④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

3、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会计报层次和相关账户、交易层次的重要性。这就意味着注册会计

师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从两个层次来考虑重要性:①会计报表层次;确定方法:固定比率法和

变动比率法。②账户和交易层次。确定方法:分配方法和不分配方法。

4、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

理确定重要性水平。①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②重要性与审计

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③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 要性水平。重要性是影响审计证据充分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

向关系(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重要性两两反向)

(一)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方法: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两种

2、判断基础: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

3、选取:同一期间的报表,取重要性水平最低的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二)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注册会计师在制定账户或交易的审计程序前,可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各

账户或各类交易,也可单独确定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对于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

要性水平,既可以采用分配的方法,也可以不采用分配的方法。在实务中,很多注册会计师

选择资产负债表账户作为分配的基础,各账户分得的重要性称为可容忍误差。对于易出错的

项目,可确定较高的重要性水平;对于重要项目或不期望出现错误的项目,从严制定重要性

水平。

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

(一)注册会计师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可能与编制审计计划时所确定

的重要性水平初步判断数不同,如前者大大低于后者,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评估所执行的审

计程序是否充分。

(二)注册会计师在评价审计结果时,应当汇总已发现但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以考

虑其金额与性质是否对会计报表的反映产生重大影响。注册会计师在汇总尚未调整的错报或

漏报时,应当包括已发现的和推断的错报或漏报,并考虑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是否已进行适

当处理。篇二:第七编 完成审计工作与出具审计报告第二十二章 完成审计工作

一、考情分析

本章属于非常重要的内容,是考试中审计实务部分的重点,各种题型都可涉及,所占分

数也较高;考生应特别关注本章知识的简答题或在综合题中的应用,尤其注意把握调整分录

的编制、考虑持续经营假设、期后事项、书面声明等知识。

二、重点和难点

(一)编制差异调整表和试算平衡表

1.差异调整表的编制

注意:调整分录的编制

2.试算平衡表的编制

(二)考虑持续经营假设

1.管理层的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2.风险评估程序和相关活动

3.评价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的评估

4.识别出事项和情况时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

5.审计结论与报告

(三)或有事项

(四)期后事项

1.期后事项的种类

2.各时段期后事项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和处理

(五)书面声明

1.书面声明的含义

2.针对管理层责任的书面声明和其他书面声明

3.书面声明的日期和涵盖期间

4.对书面声明可靠性的疑虑以及管理层不提供要求的书面声明

第二十三章 审计报告

一、考情分析

本章是财务报表审计实务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各种题型均可能涉及,尤其是综合题。考

生特别要注意将第十三至二十二章的内容同审计报告结合的综合题。具体要把握好:审计报

告的基本内容;非标准审计报告出具的条件及其草拟;比较信息和其他信息对审计报告的影

响。

二、重点和难点

(一)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

(二)非标准审计报告

1.非无保留意见

(1)出具的情况

(2)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 2.审计报告的强调事项段 (1)出具的条件

(2)采取的措施 3.审计报告的其他事项段 (1)出具的条件 (2)出具的具体情形 (三)

比较信息 1.含义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2.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四)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

文件中的其他信息 1.其他信息的含义及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2.重大不一致 篇三:出具审计报告的工作流程 审计工作流程

一、审计流程的意义

(一)概述

审计流程是指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采取的行动和步骤。广义的审计流程是指审

计人员从接受审计项目开始,到审计工作结束的全部过程,一般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审计准

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阶段,各阶段又包括许多具体内容。狭义的审计流程指审计流程指

审计人员在取得审计证据完成审计目标的过程中所采取得步骤和方法。

(二)制度基础审计的流程

1、确定审计的目标

2、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并予以描述

3、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

4、符合性测试

5、符合性测试结果的评价

6、实质性测试

7、实质性测试结果的评价

8、撰写审计报告

优点:一方面当大大减少审计工作中取得审计证据的工作量,从而节约人力时间、降低

成本;另外能较好的避免失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缺点:过分依赖对内部控制的审计。

二、准备阶段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哪些情况 1、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2、 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3、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情况;4、关联方及交易情况;5、以前年

度接受审计的情况;6、其他常用方法 1、查阅去年的审计工作底稿;2、查阅行业业务经营资料。3、查阅公司章程

协议、董事会会议记录、重要合同等。4、参观被审单位现场。5、询问内审人员和管理当局。

(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审计机构与委托人共同签署的,据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和受托关

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应负责任与义务等事项的书面合同。具有法定约束力。

⑴签约双方的名称;

⑵委托目的;

⑶审计范围;应明确所审会计报表的名称及其反映的日期或期间 ⑷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⑸签约双方的义务;

委托人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 ① 及时提供审计人员所要求的全部资料;② 为审计人员的审计提供必要的条件及合作 ③ 按照约定条件即使足额支付审计费用。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 ① 按照约定的时间完成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 ② 对执行业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保密。 ⑹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审计报告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后果,与审计人员无关。⑺审计

收费;

⑻违约责任; ⑼应当约定的其他事项。

(三)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目的在于判断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否作为在实质性

测试的时候进行抽样的基础,并对那些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决定其测试的时间、性质、范围。

(四)确定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序在特定环境下可

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一是

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计划阶段)。在运用审计程序以检查会计报表的错报

或漏报时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二在实施阶段,根据重要性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审查;三是评

价审计结果时,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是否影响到会计报表

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自考教材对重要性介绍非常简略,但是考试时候经常涉及超纲内容,而且与审计报告的

关系非常密切,这里进行必要拓展。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

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注意:1、重要性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使用决策而言的;

2、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3、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帐户层

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1、一般要求:对重要性的评估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

时间和范围及评价审计结果时,注册会计师必须运用重要性原则。其运用的一般要求可从以

下方面理解: ①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②重要性原则的两个目的: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在审计过程

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二是为了保证审计质量。 ③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两个阶段:注册会计师应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一是在确定审计

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二是在评价审计结果时,注

册会计师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

2、确定重要性水平的两个方面的考虑:金额和性质的考虑。注册会计师在运用重要性原

则时,应当考虑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和性质。这也就是说,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

特征。一般来说,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但在许多情况下,某

篇三:出具审计报告

哪些公司年检必须

1.哪些公司年检必须出具审计报告:

(1.)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和从事金融、证券、期货的公司;

(2.)从事保险、创业投资、验资、评估、担保、房地产经纪、出入境中介、外派劳务中介、企业登记代理的公司;

(3.)注册资本实行分期缴付未全额缴齐的公司;

(4.)三年内有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抽逃出资违法行为的公司

(5.)外商投资企业 及分支机构一律要做年度审计报告

(6)用报告作其他特殊用途的公司

2.审计报告所需资料:

(1) 12月份的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2) 公司全年的账本;

(3) 公司全年的凭证(如果太多可以少拿一些,原则是:1月和12月的为必拿,中间月份可以抽拿几个月。);

(4) 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国地税务登记证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正,副本均可);

(5) 验资报告复印件、公司上一年度审计报告的复印件(如果没出可以不用提供);

(6) 如是外资企业需提供(外汇登记证正本复印件),(批准证书复印件).(章程复印件)(财政登记证)

注:复印件需每页都加盖公章

3.完成时间:

资料齐需要5-7个工作日

4.出具时间: 每年3月1日—6月30日篇二:出具审计报告的工作流程[1]审计工作流程

一、审计流程的意义

(一)概述

审计流程是指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采取的行动和步骤。广义的审计流程是指审

计人员从接受审计项目开始,到审计工作结束的全部过程,一般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审计准

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阶段,各阶段又包括许多具体内容。狭义的审计流程指审计流程指

审计人员在取得审计证据完成审计目标的过程中所采取得步骤和方法。

(二)制度基础审计的流程

1、确定审计的目标

2、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并予以描述

3、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

4、符合性测试

5、符合性测试结果的评价

6、实质性测试

7、实质性测试结果的评价

8、撰写审计报告

优点:一方面当大大减少审计工作中取得审计证据的工作量,从而节约人力时间、降低

成本;另外能较好的避免失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缺点:过分依赖对内部控制的审计。

二、准备阶段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哪些情况 1、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2、

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3、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情况;4、关联方及交易情况;5、以前年

度接受审计的情况;6、其他常用方法 1、查阅去年的审计工作底稿;2、查阅行业业务经营资料。3、查阅公司章程

协议、董事会会议记录、重要合同等。4、参观被审单位现场。5、询问内审人员和管理当局。

(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审计机构与委托人共同签署的,据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和受托关

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应负责任与义务等事项的书面合同。具有法定约束力。⑴签约双方的名称;

⑵委托目的;

⑶审计范围;应明确所审会计报表的名称及其反映的日期或期间 ⑷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⑸签约双方的义务;

委托人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 ① 及时提供审计人员所要求的全部资料;② 为审计人员的审计提供必要的条件及合作 ③ 按照约定条件即使足额支付审计费用。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 ① 按照约定的时间完成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 ② 对执行业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保密。 ⑹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审计报告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后果,与审计人员无关。⑺审计

收费;

⑻违约责任; ⑼应当约定的其他事项。

(三)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目的在于判断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否作为在实质性

测试的时候进行抽样的基础,并对那些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决定其测试的时间、性质、范围。

(四)确定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序在特定环境下可

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一是

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计划阶段)。在运用审计程序以检查会计报表的错报

或漏报时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二在实施阶段,根据重要性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审查;三是评

价审计结果时,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是否影响到会计报表

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自考教材对重要性介绍非常简略,但是考试时候经常涉及超纲内容,而且与审计报告的

关系非常密切,这里进行必要拓展。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

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注意:1、重要性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使用决策而言的;

2、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3、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帐户层

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1、一般要求:对重要性的评估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

时间和范围及评价审计结果时,注册会计师必须运用重要性原则。其运用的一般要求可从以

下方面理解: ①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②重要性原则的两个目的: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在审计过程

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二是为了保证审计质量。 ③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两个阶段:注册会计师应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一是在确定审计

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二是在评价审计结果时,注

册会计师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

2、确定重要性水平的两个方面的考虑:金额和性质的考虑。注册会计师在运用重要性原

则时,应当考虑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和性质。这也就是说,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

特征。一般来说,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但在许多情况下,某

项错报或漏报从量的方面看并不重要,从其性质方面考虑,却可能是重要的。例如:①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②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 ③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④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

3、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会计报层次和相关账户、交易层次的重要性。这就意味着注册会计

师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从两个层次来考虑重要性:①会计报表层次;确定方法:固定比率法和

变动比率法。②账户和交易层次。确定方法:分配方法和不分配方法。

4、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

理确定重要性水平。①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②重要性与审计

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③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 要性水平。重要性是影响审计证据充分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

向关系(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重要性两两反向)

(一)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方法: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两种

2、判断基础: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

3、选取:同一期间的报表,取重要性水平最低的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二)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注册会计师在制定账户或交易的审计程序前,可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各

账户或各类交易,也可单独确定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对于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

要性水平,既可以采用分配的方法,也可以不采用分配的方法。在实务中,很多注册会计师

选择资产负债表账户作为分配的基础,各账户分得的重要性称为可容忍误差。对于易出错的

项目,可确定较高的重要性水平;对于重要项目或不期望出现错误的项目,从严制定重要性

水平。

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

(一)注册会计师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可能与编制审计计划时所确定

的重要性水平初步判断数不同,如前者大大低于后者,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评估所执行的审

计程序是否充分。

(二)注册会计师在评价审计结果时,应当汇总已发现但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以考

虑其金额与性质是否对会计报表的反映产生重大影响。注册会计师在汇总尚未调整的错报或

漏报时,应当包括已发现的和推断的错报或漏报,并考虑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是否已进行适

当处理。篇三:出具审计报告的工作流程 审计工作流程

一、审计流程的意义

(一)概述

审计流程是指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采取的行动和步骤。广义的审计流程是指审

计人员从接受审计项目开始,到审计工作结束的全部过程,一般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审计准

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阶段,各阶段又包括许多具体内容。狭义的审计流程指审计流程指

审计人员在取得审计证据完成审计目标的过程中所采取得步骤和方法。

(二)制度基础审计的流程

1、确定审计的目标

2、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并予以描述

3、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

4、符合性测试

5、符合性测试结果的评价

6、实质性测试

7、实质性测试结果的评价

8、撰写审计报告

优点:一方面当大大减少审计工作中取得审计证据的工作量,从而节约人力时间、降低

成本;另外能较好的避免失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缺点:过分依赖对内部控制的审计。

二、准备阶段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哪些情况 1、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2、 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3、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情况;4、关联方及交易情况;5、以前年

度接受审计的情况;6、其他常用方法 1、查阅去年的审计工作底稿;2、查阅行业业务经营资料。3、查阅公司章程

协议、董事会会议记录、重要合同等。4、参观被审单位现场。5、询问内审人员和管理当局。

(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审计机构与委托人共同签署的,据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和受托关

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应负责任与义务等事项的书面合同。具有法定约束力。⑴签约双方的名称;

⑵委托目的;

⑶审计范围;应明确所审会计报表的名称及其反映的日期或期间 ⑷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⑸签约双方的义务;

委托人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 ① 及时提供审计人员所要求的全部资料;② 为审计人员的审计提供必要的条件及合作 ③ 按照约定条件即使足额支付审计费用。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 ① 按照约定的时间完成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 ② 对执行业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保密。 ⑹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审计报告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后果,与审计人员无关。⑺审计

收费;

⑻违约责任; ⑼应当约定的其他事项。

(三)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目的在于判断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否作为在实质性

测试的时候进行抽样的基础,并对那些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决定其测试的时间、性质、范围。

(四)确定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序在特定环境下可

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一是

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计划阶段)。在运用审计程序以检查会计报表的错报

或漏报时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二在实施阶段,根据重要性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审查;三是评

价审计结果时,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是否影响到会计报表

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自考教材对重要性介绍非常简略,但是考试时候经常涉及超纲内容,而且与审计报告的

关系非常密切,这里进行必要拓展。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

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注意:1、重要性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使用决策而言的;

2、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3、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帐户层

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1、一般要求:对重要性的评估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

时间和范围及评价审计结果时,注册会计师必须运用重要性原则。其运用的一般要求可从以

下方面理解: ①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②重要性原则的两个目的: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在审计过程

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二是为了保证审计质量。 ③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两个阶段:注册会计师应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一是在确定审计

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二是在评价审计结果时,注

册会计师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

2、确定重要性水平的两个方面的考虑:金额和性质的考虑。注册会计师在运用重要性原

则时,应当考虑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和性质。这也就是说,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

特征。一般来说,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但在许多情况下,某

项错报或漏报从量的方面看并不重要,从其性质方面考虑,却可能是重要的。例如:①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②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 ③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④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

3、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会计报层次和相关账户、交易层次的重要性。这就意味着注册会计

师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从两个层次来考虑重要性:①会计报表层次;确定方法:固定比率法和

变动比率法。②账户和交易层次。确定方法:分配方法和不分配方法。

4、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

理确定重要性水平。①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②重要性与审计

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③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 要性水平。重要性是影响审计证据充分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

向关系(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重要性两两反向)

(一)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方法: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两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el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