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3《石榴》同课异构教案 苏教版 doc

更新时间:2023-10-22 03: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3《石榴》同课异构教案 苏教版

教学目标

1、 通过诵读品味本文的语言美。

2、 通过对多角度多修辞方法的解读学习本文的状物方法。

3、 结合时代背景解读石榴的象征含义,品味文中“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民族美好情操之

志”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文是名家郭沫若的散文,作者用妙笔描摹出石榴的外在形象美和内在的精神美。其手法十分高超,全文语言形象生动,多个角度来描摹石榴,同时运用了比喻、拟人、反问、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极有表现力。在教授本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本文高超的写作手法。但因为作者在运用比喻时体现了考古学家特有的形象思维,且作者写作本文时的时代背景学生并不十分了解,加上现在中学生接触自然的时间较少且观察未必仔细,所以,学生在学习本文时可能有一些距离感。所以,教师不妨准备一些石榴生长各个时期的图片以及安普剌、金罍等图片,在适当时期可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有形象感知的同时学习本文的状物之妙。

教学重点:通过对多角度多修辞方法的解读学习本文的状物方法。

教学难点:第一通过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和图片展示的形式鉴赏5、6两小节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第二在背景知识介绍和搜集文中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石榴的象征义 教学设想:

本文篇幅较短,但写作手法高超,故教授本文时重点放在品析本文的状物之妙上,通过对本文写法的分析和总结以期待对学生的状物作文有指引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ppt、图片 教学流程:

预习阶段

1、 字词整理。2、读顺课文。2、关于作家郭沫若的文学常识 一、 导入

提到石榴,我们都很熟悉,我们曾经在《往事依依》中学过一句诗“五月榴花照眼明”,这句诗写出了石榴花色的浓艳。那么,郭沫若笔下的石榴又是怎样的呢? 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 2、 流水读

3、 齐读第一小节,从中找到一个最能看出作者对十六情感的词语 ——最可爱

三、 美点寻踪——画面美

1、 石榴的“最可爱”体现在什么地方?速读全文,寻找答案。 ——枝干叶,花,果 2、 方法指引:

一般作者在状物时,往往会按照一定顺序,多角度多修辞细腻的来写。所写自然中的植物一般还会注意“形色声味质”的兼顾。 3、 合作学习

学习小组分组赏析作者是如何写出石榴“枝干叶、花、果”的“最可爱”的。

4、 成果展示:

——学习小组拍代表上黑板板书 【预设】

枝干叶—形(奇崛清新)

5、教师小结:作者郭沫若多方位多角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石榴图。让我们欣赏了这盛夏最 形(精致小巧) 可爱的树木。 花 布局(匀称) 四、 美点寻踪——修辞美 色(陆离、华贵、妙幻、渐变) 1、 借助“安普剌”和“金罍”的图片进行第5小节美点赏析。 形(丰腴)

课文第五小节很明显的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你能说出其中的妙处吗? 态(破口大笑) ——“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成中国式的金罍,殷、商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果 色(透明)

器。博古家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石榴 质(光嫩)

花比作红玛瑙的花瓶,写出了石榴花骨朵的可爱的形态和色彩之艳丽。 味(酸甜美)

“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成中国式的金罍”,写出了石榴由开花到结果的动态过程的演变,即由茄形的苗条转变成圆形的丰满;写出了石榴色彩上的变化,即由鲜红转变成青铜色。且更写出了石榴在成熟的过程中的质的变化,即由原先的幼嫩转变成厚重。

所以,这个比喻非常巧妙地写出了石榴成熟过程中形、色、质的动态变化过程。 2、 借助图片“成熟的石榴”第6小节美点赏析

课文第六小节很明显的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你能谈谈其中的妙处吗?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破口大笑”和“皓齿” 不仅写出了石榴的可爱,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石榴成熟后,籽粒饱满晶莹剔透的形态。“忍俊不禁”“破口大笑”看似矛盾,但却巧妙地写出了石榴由刚开始成熟到一夜间熟透绽裂的全过程,具有了动态美。

所以,此处的拟人手法十分高超,不仅赋予石榴以人的情态,写出了石榴的可爱,还巧妙地写出了石榴成熟时的丰满到膨胀的动态美感。 3、 教师小结:

郭沫若不愧是大家,他不是画家却胜似画家,以一只妙笔“画”出了可爱的石榴,更是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让这幅画面具有了动态美。由此,我们在学习写作时,尤其写状物作文时,应该学习这用手法,即多角度多修辞细腻的描摹。 五、 美点寻踪——情感美

1、 作者用妙笔画出了石榴的可爱。作者如此喜欢它,于是,在课文第七小节直接表达了自

己的情感,用笔划出来。 ——“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2、 作者为什么又把石榴比喻成了夏天的心脏了呢?

【预设】从物象本身看,石榴的颜色是红色的,形状是圆形的与喻体 “心脏”相似。从深层含义看,“心脏”是人体重要器官,提供了全身的生命供给和活力。所以,将“石榴”比喻成“夏天的心脏”正是说石榴为夏天提供了生命力和活力。 3、 体会作者情感。

由此可见,作者如此喜欢石榴绝不仅仅因为石榴的外在美,更是喜欢石榴的旺盛的生命力。 六、 结合背景,品悟深意

1、 本文写于1942年抗日战争期间,结合写作背景探讨“石榴”的象征意义,在文中寻找

信息。

【预设】第1小节,第3小节“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太阳越是炽烈,石榴越是开放得生机盎然。由此可见,那石榴不就象征着那种在抗日战争时期不怕威压,

用于斗争的精神吗?那“深红的花”不就象征着火红的战争年代吗? 2、 教师小结:

全文借石榴寄托情怀,赋予石榴以外在美和内在的精神美。歌颂了火红的战争年代中,中华民族在困难面前不怕威压,勇于斗争的精神。 七、 感悟升华,齐读全文 八、 作业

1、 熟读课文2-6小节

2、 试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描摹出形色及其生长的变化过程。(备选:柳

树、桃花、银杏) 【附板书】

石榴 形态美 最可爱 不怕威压 勇于斗争 精神美 爱 画 赞

石榴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体会状物记叙文的特点——抓住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 2.反复朗读,体会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特别是修辞手法在本文中的作用。 3.指导学生结合时代特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努力使学生成为关注自然的“有心人”和“有情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1、提到郭沫若,我们不由得想起在初一学过的《天上的街市》(可集体诵读)。郭沫若诗写得好,特别是现代诗。他的散文也相当优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石榴》。(板书课题及作者) 2.介绍作者

(1)学生根据初一所学知识及自己的积累介绍作者。

(2)明确: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

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要求:记住作者)

二、一读课文,理清思路——结构美 1、朗诵全文(配以轻松愉悦的古筝音乐)。

(1)教师范读第一自然段。 (提醒学生注意听老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情感

的把握和处理)。

(2)学生朗读2--9自然段(每人读一段),然后让其他学生对朗读情况进行点评。(教师稍加评价,意在指导朗读) 2、理清文章整体思路。

3、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归纳主体部分思路。 明确:

整体思路: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

主体部分:枝干和叶片——花——骨朵到花的演变——花到果实的变化——果实(以石榴的生长过程为序)

三、二读课文,美点寻踪——语言美

1、第二部分具体描写了石榴的特征,语言生动形象,学生自由阅读自己最喜爱的句子或段落,然后在小组内探讨、交流,说出喜爱的理由。小组选出代表发言,在班上交流。(教师可作巡回引导,让学生品味生动、活泼的语言以及领会拟人、比喻等修辞的作用) 示例:“你看,它逐渐翻红,……,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用“红玛瑙琢成……花瓶儿”比喻石榴花前期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匀称地整裂为四个厚实花瓣的成长过程,用“精巧地插上了花”的“花瓶儿”比喻后期的形状,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石榴花开放成长过程中形态色彩的变化,赞美了它的形态美和灵秀美。

明确方法:读了示例,注意斜体字,说说品味语言应从哪里入手?

总结:这几段紧扣“最可爱”,依次描摹了石榴的枝叶、花、骨朵、果实以及籽粒,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出了石榴每个阶段的特征。

枝叶:(与梅、柳比较)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花:深红色;单瓣的陆离,双瓣的华贵;对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比作夏季的心脏。

骨朵:“小茄形”,“逐渐翻红”,“顶端整裂为四瓣”,像玛瑙琢成的花瓶。 果实:似“破口大笑”。

子粒:“透明光嫩的皓齿”,丰腴,有酸甜两种。

2、就你所喜欢的语句或文段,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语调和感情的把握。 (学生:朗读,评价)

3、请你用下面的词语各造一个句子,最好使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

枯瘠 柔媚 争妍斗艳 忍俊不禁 四、三读课文,体会情感——志趣美

1、写物是为了言志,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能抓住几个语句来分析吗? 示例:文中两次把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请找出具体的句子加以分析、思考:“石榴”与“心脏”有何相同之处?作者为何这样比喻?

明确:“单瓣的……心脏吗?”――主要从色彩和外形了打比方;“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

的心脏”,从石榴“热烈”“充满活力”这一“内在”特征的角度打比方。“心脏”使人具有活力,而石榴能给火热的夏天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2、本文是单纯的状物吗?作者通过石榴寄寓了怎样的深意?

介绍背景:写于1942年10月31日, 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共产党则高举抗日救亡大旗,坚持抗战,力挽狂澜。

说明:通过以上2个问题,促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联系此文写作的历史背景,对“夏天”、“阳光”等意象进行点拨,从石榴不惧威压,在烈日下盛放美丽,演幻出充满喜悦的生变奏曲,可推论出石榴寓含着积极向上的抗争精神——鲜红的花朵,饱满的果实意味着蓬勃的生命力,这正是那个时期中国民众所亟需的。这就是作者的立意所在。

五、总结课文——指点方法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的散文,请大家回忆我们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归纳总结学习内容和方法。一篇优秀的状物记叙文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结构上: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本文开头部分概写,总领全文;中间部分围绕中心分层展开,写得细腻传神;结尾部分简略生动,照应开头,点明文意。

2、语言上:抓住特征,细腻描绘

本文既抓住了石榴的外在特征,运用对比、拟人、比喻等手法进行形象的描绘,还赋予石榴“内在”的特征,如质朴隽逸的风度,不畏炎阳的品格等。

3、情感上: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作者赞美石榴,实际上是要赞美那种英勇无畏的品格和敢于斗争、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说明:分析时联系单元说明,让学生把握本单元文章的学习目的,引导他们自己概括出本文的写作特点,并就此对学生如何写状物作文进行指导。 六、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请从身边的熟悉事物中任选其一,写一篇托物言志的记叙文。要求:结构清晰,抓住特征,语言生动,寄托志趣。(600字以上。)

板书设计: 爱石榴

枝干和叶片 花 骨朵到花 画石榴 生长过程为顺序 花到果实 果实 赞石榴

积极向上的抗争精神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e7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