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2节《季风气候显著》

更新时间:2024-06-16 13: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2节《季风气候显著》教案

一、概述:

1、 本课题系出自初中八年级地理上册。

2、 课题“季风气候显著”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

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之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内容,安排1课时。 3、 本节内容是中国气候主要特征之一,主要学习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4、 本节课季风气候显著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对学生学习中国气候起主要作用,为

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与技能:

(1)能对照地图,说出由于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部份地区冬季吹偏北风,夏季吹偏南风,季风气候显著。

(2)用资料(统计图、等值线图等)说明,季风对气温分布和降水的季节分配的影响。 (3)会搜集资料,说明季风对我国不仅有有利的影响作用,也会带来灾害性天气。 (4)初步形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搜集、加工、表达地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方式:多媒体环境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2)学习过程: a、在教师引导下探究——我国的季风气候特点和影响因素。 b、合作学习的过程:季风气候对我国温度、降水分布的影响。 c、个别探究的过程:搜集资料,探究我国灾害性天气与季风的关系。 d、思维碰撞的过程:全班交流、讨论学习成果、相互质疑与辨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体验地理探究的快乐。 (2)学习用事实证明论点的方法,形成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3)认识气候的两重性(资源价值、灾害原因)。 (4)形成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5)在对灾害研究中,保持乐观向上,不怕困难的积极生活态度。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学过一年地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对地理学习兴趣较浓、热情较高,

思维活跃,独立思考、分析能力较强,并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协作学习习惯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1、学习重点:我国的季风气候成因、特点、分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学习难点:

(1)我国的季风气候成因、特点

突破该难点的方法,通过教师支持材料多媒体文件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问题探究情境,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与辨析,理解季风气候成因,归纳出季风气候的特点。 (2)获取、选择信息的能力,应用信息的能力。初中学生大多具备了浏览信息的能力,但如何判断、筛选、分析、归纳信息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内化,完成意义建构,对初中学生来说仍存在相当难度,突破该难点的方法:通过师生间、学生之间的讨论、争论等协作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会对信息的判别和选择。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探究式教学: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贴近生活的实际图片为切入点,以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为主线,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知识,增强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 “以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作为指导思想;“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教学思想,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大师等软件制作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通过锋面雨形成及移动示意图演示降雨过程;

2、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及歌曲《黄土高坡》中的歌词。 3、通过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比较说明与气温和降水间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赤壁之战》,为何刘备能以少胜多,战胜曹操?这与地理有关吗? 提问:什么是季风?什么是季风气候?回顾我国的海陆位置?联系生活实际冬、夏各刮什么风?请同学们联想七年级学习过有关季风的知识,根据课本35页内容进行讨论分析。 读冬季风图、夏季风图,列表比较冬夏季风的发源地、风向、特点及影响范围等。 小组讨巧借视频导入新论,巧借课 东风。 设问,提出几个地理概念? 复习初一年学习小组讨的知识,让学生论分析 再现学过知识。 引导学生观察冬、夏季风变化,设计表格。 小组讨论季风的发源展示冬、夏季风地、风动态演示图 向、特点等 小组讨论并派借助冬夏季风图代表发PPT展示 言 展示中国地形图 小组讨论、小结 冬季风偏北干冷大部分,夏季风偏南暖湿东部、南部 多媒体演示 从刚才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夏季风并没有影响到整个中国,讨论 原因是什么? 引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 夏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后,又被重重高山阻挡,只好望山兴叹,就此止步了。所以夏季风从图中读图2-22中国的活动范围局限于我国东部、找出界的季风区与非季东南部地区。人们根据夏季风线? 风区 活动的范围,把它能到达的地区叫做季风区;无法到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沿海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充足;越往西北内陆,降水越少;非季风区降水最少。 观察多媒体展示的降水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2-17中国年降水分布图,尝试解释降水空间分布的成因? 通过中国年降水分布图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比较,图的叠加。

承转 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很明显,学生独降水丰富,那夏季风是怎样带自然承转 立探究 来降水的? 结合观看的动画,阅读教材短文“锋面雨”,说说锋面雨是怎样形成的。 整个冬季,我国大陆被寒冷的冬季风控制,一般到4月份,夏季风开始形成并逐渐强大,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冬季风抵抗不了,向北退去,在此过程中,冷暖气流交锋,形成降水。 5月,雨带位于沿海一带——华南雨带(东南沿海雨带) 6月,雨带北移至长江流域——长江中下游雨带(江南雨带) 7、8月,雨带北移至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华北、东北雨带 9月,雨带南移。 10月,雨季结束。 因此,我国的雨季出现在每年的5-9月。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时间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时间短。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则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 为什么说季风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锻炼小组合学生的语言组织作探究 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多媒体展示:锋面雨形成动画。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雨带的变化 学生从PPT展示:东部观察图地区主要雨带移变化发动与雨季图 现规律 播放98年长江特大洪水图片 学生感受自然结合图片说明 灾害 归因 小组合 作探究

教师归纳学生小组发言结果 我国的降水主要是来自于海洋的夏季风带来的。 空间上看:内陆离海洋远,受夏季风影响小,所以降水少,而沿海降水就多。 小组汇夏季风对降水的 从时间上看:夏季前后夏报交流 时空影响 季风比较强盛,对我国的影响大,带来的降水多;而冬季前后夏季风弱,带来的降水就少。 引导学生阅读P36-37,结合填表思考,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形成原因及影响区域?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学生自学 学生自主活动探究 阅读课本第37页,“我国冬季是世界同纬度上最冷的国家”,回答下列问题: ①1月份,我国的黑龙江齐齐哈尔的平均气温与法国的巴黎低多少摄氏度?(低22.7°C) ②7月份,齐齐哈尔的气温比巴黎高多少摄氏度?(高3°C ) ③齐齐哈尔气温年较差(最高月份的平均气温与最低月份平均气温之差),比巴黎高多少摄氏度?(齐齐哈尔比巴黎高26.3°C。) ④对上述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回答) ⑤学生完成38页活动题1、2题。(巡视指导)从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找出齐齐哈尔和巴黎,纬度位置相当,但气温为何差异大?影响因素是? 冬季,我国比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比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暖热。因此,我国展示世界1月、7大部分月平均气温分布地区的图 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偏大。由此得出气温冬冷夏热的特点。大陆性气候显著。

归纳总结 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由此得出我国冬季干燥, 夏季多雨,大陆性强的气候特点。归纳起来,一是说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二是具有大陆性的特点。 学习了上面的内容,你能否总结一下我国季风气候有何特点? PPT演示 冬季寒冷干燥,展示中国主要气夏季炎候类型图 热多雨 光热充足,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季。水PPT展示季风区热条件物产丰富 配合较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找出区别和共PPT展示四个城同点,可市降水量逐月分小组合配图 作探究 踊跃发引入竞争机制,言 抢答得分 学生代表归纳 小线路 地理与日常相结合 展示季风区农业生产及主要农产品图,我国季风气候对农作物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课堂活动:P38活动题 教师引导学生从图上找出四个城市的位置 按小组汇报学习 注意归纳 小结归纳

教学流程图

季风气候显著体现在哪?影响了中国生产生活的哪些方面?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时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引入小组竞争机制,强化小组合作学习,适时地将班级学生以四人小组在课堂上发言进行量化,注意小组参与面和掌握情况。对季风在降水时空分布差异和对气温影响方面主动要让学生读懂PPT提供的地图。在最后课堂练习中通过比较四座城市的降水柱状图找出共同点和差异性,最后由学生归纳出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

八、帮助和总结:

本课时内容较抽象,教师主要通过向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视频《赤壁之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夏季风进退演示过程通过动态演示和比较,学生对季风与降水的关系就一目了然。教学环节中教师精心准备的图将有助于学生学习。

整节课内容充实,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等真正成为学习主人,思考时间充足,对学习过程中疑难能重点突破,思路清晰,学习能达到预期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e0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