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范例(电工)

更新时间:2024-01-26 05:4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BACHELOR DISSERTATION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号 学 院

专 业 指导教师 指导单位

年 月 日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20 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拟题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人(签名)__________

题目及副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来源: 1.科研 2.生产 3.教学(含实验) 4.其它 (选择其中一种)

主要任务:

预期成果或目标:

预期成果形式:1.硬件 2.硬件+软件 3.软件4.纯论文 (选择其中一种)

指导教师签名: _____________

起止时间: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学生姓名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指导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 月 日

备注:1.此任务书应由指导教师填写,签名处须由教师亲笔签名。

2. 此任务书必须在学生毕业设计开始前下达给学生。.......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2012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表

学院名称:电子工程学院 起止时间:2015年9月1日 至 2016年 月 日

学生姓名 学 号 周 次 论文题目 (含副标题) 主要工作计划 (内容) 毕业设计初期检查 (检查开题报告,制作PPT,开题汇报) 毕业设计中期检查 (检查中期报告,制作PPT,中期汇报) 毕业答辩(完成毕业论文,制作PPT, 完成答辩并提交论文) 指导教师对学生完成情况评价指导教师签字 (优良中差) 第七学期1 - 4周 第七学期5 - 8周 第七学期9 -12周 第七学期13-16周 第七学期17-20周 第八学期1 - 4周 第八学期5 - 8周 第八学期9 -12周 说明:1.表格空白部分由学生填写并保管,记录指导情况,参加检查时需提交此表。 2.该表作为专家组或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进度检查的参考依据。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2012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

学号: 导师姓名: 学位论文题目 姓名: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 系所: 学位论文题目来源: 1.科研 2.生产 3.教学(含实验) 4.其它 (在选项上打√ 选择) 学位论文成果形式: 1.硬件 2.硬件+软件 3.软件 4.纯论文 (在选项上打√ 选择) 学位 论文 研究 内容 3500-4000字,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参考毕业论文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英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e,行间距固定20磅,可另加页): 1. 选题依据及意义 2.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 3.涉及的主要理论知识 4. 课题研究内容 5.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最终目标,以及拟采取的主要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等 6.论文特色或创新点 导师 审查 签名: 意见 日期: 年 月 日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20 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初期检查表

学院名称: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以下内容由学生本人填写 学生姓名 毕业设计题目名称 (含副标题) 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 学 号 以下内容由检查教师填写 课题工作量 饱满 大 丰富 很有价值 适中 适中 比较丰富 价值一般 不够 不够 较少 价值不大 对课题的基本评价 课题难度 (在备选项后面划勾) 涉及知识点 课题价值 检查评语 (学生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及对设计任务的认识) 检 查 教 师 签 名 教务科科长 签字盖章 说明:1、本表内容应如实填写;

2、本表应妥善保管,以便装订在毕业论文中;

3、学院教务科对检查情况分类汇总后,报送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备案。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2012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报告表

学号: 导师姓名: 学位论文题目 姓名: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 系所: 3000-4000字,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参考毕业论文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英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e,行间距固定20磅,可另加页,请勿改变一页中表格大小): 1、目前已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内容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2、存在的问题 3、下一步的工作计划等 学位 论文 研究 内容 导师 审查 签名: 意见 日期: 年 月 日

6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20 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

学院名称: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以下内容由学生本人填写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题目 名称 题目科研 生产 教学(含实验) 其他 性质 工作校内: 校外: 地点 20 年 月 日至 20 年 月 日 以下内容由专家填写 课题核心 课题进 展情况 存在 困难 解 决 办 法 或 建议 当期完成情况成绩 检查教师签名: 优 秀 良 好 中 等 及 格 不及格 说明:1、本表内容应如实填写;

2、本表应妥善保管,以便装订在毕业论文中;

3、学院教务科对检查情况分类汇总后,报送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备案。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2012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提问记录表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

回答问题情况记录: 答辩组提问一: 学生回答情况(请打勾):

答辩组提问二: 学生回答情况(请打勾):

答辩组提问三: 学生回答情况(请打勾):答辩组提问四: 学生回答情况(请打勾):

答辩组提问五: 学生回答情况(请打勾): 1.好()1.好()1.好()1.好()1.好()

2.较好() 3.一般() 4.差() 2.较好() 3.一般() 4.差() 2.较好() 3.一般() 4.差() 2.较好() 3.一般() 4.差() 2.较好() 3.一般() 4.差() 答辩组组长签名:______________

年 月 日

8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20 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考核表

学生姓名 专业 学号

题目全称

指导单位

指导教师

一、指导教师评语

1.课题工作量、难度及软、硬件等方面能力锻炼

2.学生工作态度、进度执行及毕业设计任务完成等情况

3.论文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撰写及外文资料翻译情况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

年 月 日 二、论文评阅教师评语:

1.论文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及译文等内容的文法 及逻辑思路

2.论文内容所反映出的学生本人的工作量、难度及任务完成等情况

3.对论文全文的总体评价(注明是否达到答辩要求)

评阅教师签名:____________

年 月 日

三、毕业答辩专家组评语:

1.答辩报告的逻辑思路、学生本人的工作量、难度及任务完成等情况

2.学生回答问题时所反映的逻辑思维、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知识面等情况

答辩专家签名:_____________ 年 月 日

四、毕业设计(论文)成果形式认定:

1.硬件 2.硬件+软件 3.软件 4.纯论文(请选择其中一种)

答辩专家签名:_____________ 年 月 日 五、毕业设计(论文)成绩:

结题答辩(45分) 初期检查中期检查口头报告及相关任务完成情况书面报告质量(20分) (35分) 知识掌握程度(15分) (15分) (15分) 总分 年 月 日

注:成绩考核表要求如实填写,填写内容必须由教师亲笔手写。

10

摘要

摘 要

基于索引调制的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技术是传统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技术的一种改进技术。基于索引调制的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技术在传输性能上优于传统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技术,可以更好的对抗载波频率偏移对传输造成的影响。

本文着重讨论分析基于索引调制的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技术在有载波频率偏移情况下的误码率情况,推导出误码率的理论公式,并与传统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技术进行比较,验证基于索引调制的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技术的优越性,这些工作是前人没有做过的。(150-200字左右)

关键词:子载波索引调制,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载波频率偏移,误码率,信道间干扰(3-5个)

摘要黑体小三,正文宋体小四,段落行间距固定值20磅;摘要正文和关键词空一行;―关键词‖三个字加粗,关键字中间用―,‖分开

从摘要到目录页码用罗马数字,具体要求详见29页。

I

ABSTRACT

Abstract

Subcarrier-Index Modulatio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IM-OFDM) is a new and imporving form of the traditional OFDM. The transmitting performance of SIM-OFDM is superior to OFDM’s. Also, SIM-OFDM can confront carrier frequency offset(CFO)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OFDM systems.

This dissertation studies the bit error rate(BER) of the SIM-OFDM with CFO, deducing the theoritical expression, and compare it with the BER of the traditional OFDM systems to prove that the superiority of the SIM-OFDM systems, and this work haven’t done by others.

Keywords: Subcarrier-Index Modulation(SIM), OFDM, carrier frequency offset(CFO), bit error rate(BER), Inter-Channel Interference(ICI)

标题小三,正文小四,均为Times New Roman字体,标题首字母大写;段落行间距固定值20磅;摘要正文和关键词空一行;―Keywords‖三个字加粗,关键字中间用―, ‖分开;逗号、句号和冒号为英文半角,且后面需要空一格(英文半角空格)。

页眉大写Times New Roman5号字体。

II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 .........................................................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 1.2 论文结构及安排 ............................................... 1 第二章 多载波系统传输方案 ........................................... 3

2.1 多载波系统概述 ............................................... 3

2.1.1 单载波传输系统 ......................................... 3 2.1.2 多载波传输系统 ......................................... 3 2.2 OFDM系统的介绍和分析 ........................................ 4

2.2.1 OFDM技术介绍 ........................................... 4 2.2.2 OFDM系统的原理和基本模型 ............................... 4 2.2.3 OFDM系统的优缺点 ....................................... 5

2.2.3.1 OFDM系统的优点 ................................... 5 2.2.3.2 OFDM系统的缺点 ................................... 5 2.2.4 OFDM系统中的同步要求 ................................... 5 2.3 SIM-OFDM系统的介绍和分析 .................................... 5

2.3.1 SIM-OFDM 技术介绍 ...................................... 5 2.3.2 SIM-OFDM 原理和基本模型 ................................ 5 2.3.3 SIM-OFDM的优缺点 ....................................... 5 2.4 通信系统性能指标 ............................................. 5

2.4.1 有效性 ................................................. 6 2.4.2 可靠性 ................................................. 6 2.4.3 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关系 ................................... 6 2.4.4 误码率分析 ............................................. 6 2.5 本章小结 ..................................................... 6 第三章SIM-OFDM系统中的误码率分析 ................................... 7

3.1 SIM-OFDM系统误码率分析 ...................................... 7

3.1.1 能量判决方法 ........................................... 7 3.1.2 联合界方法 ............................................. 7

III

目录

3.1.3 UPPER BOUND 方法 ....................................... 8 3.1.4 基于最大似然检测的误码率分析 ........................... 8 3.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8

3.2.1 能量判决方法仿真 ....................................... 8 3.2.2 联合界方法仿真 ......................................... 9 3.2.3 UPPER BOUND 方法仿真 .................................. 10 3.2.4 基于最大似然算法的误码率分析仿真 ...................... 10 3.3 本章小结 .................................................... 10 第四章 SIM-OFDM系统的载波频率偏移的概念及分析 ...................... 11

4.1 载波频率偏移下的OFDM系统 ................................... 11

4.1.1 OFDM系统的频偏模型 .................................... 11 4.1.2 OFDM系统有频偏的误码率分析 ............................ 11 4.2 载波频率偏移下的SIM-OFDM系统 ............................... 11

4.2.1 SIM-OFDM系统的频偏模型 ................................ 11 4.2.2 频偏对SIM-OFDM系统的误码率分析 ....................... 12 4.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12

4.3.1 频偏下的OFDM系统 ..................................... 12 4.3.2 频偏下的SIM-OFDM系统 ................................. 12 4.3.3频偏下的SIM-OFDM与OFDM系统对比 ....................... 12 4.4 本章小结 .................................................... 12 第五章 结束语 ...................................................... 13

5.1本文内容 .................................................... 13 5.2下一步学习工作方向 .......................................... 13 参考文献 ........................................................... 14 致谢 ............................................................... 16 外文资料原文 ....................................................... 17 外文资料译文 ....................................................... 18

目录标题黑体小三,中间空一半角空格,即“目 录”;章标题黑体小四, 节标题用宋体小四;章标题不缩进,一级节标题缩进:左侧2字符,二级节标题缩进:左侧4字符,三级节标题缩进:左侧6字符;行间距固定值20磅。中英文摘要、主要符号表等前置部分不放目录。

IV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章 引言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通信技术,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都竭力研究现代通信技术和通信网络的建设,特别是作为现代通信中非常重要的移动通信[1]更是成为研究的焦点。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黑体四号)

现代移动通信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代移动通信的开始我们一般认为是在1978年,贝尔实验室研发出先进移动电话系统,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随后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被各个国家广泛应用,这是由于蜂窝网通过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

??

1.2 论文结构及安排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研究和分析基于索引调制的OFDM技术,即SIM-OFDM技术,在理论上用不同的方法推导出SIM-OFDM系统在AWGN信道和瑞利信道下的误码率表达式并通过仿真进行验证,并在加入子载波频率偏移的情况下将两种技术的各自性能进行对比。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SIM-OFDM作为OFDM系统的一个改进技术,具有比传统OFDM具有更好的性能,尤其是在对抗频率偏移方面。

本文的主要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主要是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介绍了每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之后又简单介绍了OFDM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OFDM的一种改进技术——SIM-OFDM,紧接着又简单介绍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意义。

第二章主要是介绍了一些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了OFDM技术和SIM-OFDM技术的基本概念介绍和模型建立以及有关的一些基础理论,并且介绍通信系统的性能衡量指标,从理论上分析推导出误码率的表达式。

第三章主要是分析了OFDM系统和SIM-OFDM系统在AWGN信道和瑞利信道下的传输性能,衡量指标为误码率(BER)。具体使用几种不同方法对

1

目录

SIM-OFDM系统的误码率进行分析,并且对理论结果进行了仿真分析对比。之后我们通过总结分析几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判决方法进行理论推导,并再推导出理论表达式之后进行了仿真验证。

第四章??

在论文正文前,用800-3000字左右综述课题背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发展趋势及本课题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等内容。

章标题黑体小三,居中,章序与章名之间空1个半角字符;节序顶格书写,与标题名间空1个半角字符,阐述内容另起一段书写;各层次的节序及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只有一行或两行的文字不得作为一页的内容。

奇数页页眉输入章标题,偶数页页眉输入“电子科技大学本科学位论文”,具体要求详见《管理办法》29页。

2

第二章 多载波系统传输方案

第二章 多载波系统传输方案

2.1 多载波系统概述(黑体四号)

通信系统主要分为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我们目前主要使用的都是多载波传输系统,因为其相较于单载波系统具有明显优势,接下来我们将对其进行具体介绍。

2.1.1 单载波传输系统(黑体四号)

图2-1显示的是一个最基础的单载波系统模型。(图之前,在正文中必须有关于本图的提示) g(t) 图2-1 单载波系统基本结构

信道 g*(-t) 图、表、公式居中显示,图题、表题、公式编号宋体5号,具体要求详见《管理办法》30页

2.1.2 多载波传输系统

多载波传输把一连串数据比特流进行类似于串并转换的行为之后变成了若干个子比特流,??。图2-2为多载波系统基本结构模型。

ej?0te?j?0tg(t)g*(-t)ej?N?2t+ej?N?1te?j?N?2t信道e?j?N?1tg(t)g(t)...g*(-t)g*(-t)图2-2 多载波系统基本结构(图题与图不能跨页编排)

3

...

电子科技大学本科学位论文

[3]

多载波技术有多种提法[2],如正交频分复用(OFDM)、离散多音调制(DMT)

和多载波调制(Multi-Carrier Modulation, MCK)。??

??

2.2 OFDM系统的介绍和分析 2.2.1 OFDM技术介绍

正交频分多路复用[4](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是一种特殊的多载波传输技术,由于它的特性可以将其视为复用技术的一种。??

2.2.2 OFDM系统的原理和基本模型

OFDM的运行过程是这样:首先将高速传输的一串数据比特流经过串并转换之后变成了若干个并行的子比特流,串并转换的目的在于使总体传输速率不变而每一路子数据流的速率降低。??

??从t?t0开始,OFDM的符号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N?1??drect(t?t0?T/2)?exp??j2?fi?t?t0??? ,t0?t?t0?T (2-1) s?t???i?0i?0 ,else?iOFDM的基本模型如图2-3所示,其中?i?2?fi?2?(fc?)。

Td0d1S/Pej?0t??ej?1t+s?t??信道e?j?0t积分积分?d0?e?j?1t?d1P/SdN?1ej?N?1t?4

? 图2-3 OFDM系统基本模型框图

e?j?N?1t积分?dN?1

第二章 多载波系统传输方案

2.2.3 OFDM系统的优缺点(节序及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

OFDM作为3G和4G的一种核心使用技术,必定具有其他技术所不具备的一些优点[5],当然同时也必定存在有一些问题。 其主要优点有: 2.2.3.1 OFDM系统的优点(黑体小四号) 2.2.3.2 OFDM系统的缺点

??

2.2.4 OFDM系统中的同步要求

??

2.3 SIM-OFDM系统的介绍和分析 2.3.1 SIM-OFDM 技术介绍

??

2.3.2 SIM-OFDM 原理和基本模型

??

2.3.3 SIM-OFDM的优缺点

SIM-OFDM由于是OFDM系统的一种改进形式,因此具备OFDM的特点,在本章前一节已经介绍过了,因此这里主要介绍SIM-OFDM相比于OFDM系统具有哪些优点和缺点[6, 8]。

??

2.4 通信系统性能指标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9]是衡量一个通信系统好坏的标准,它涉及到系统的许多方面,包括有效性、可靠性、标准性、经济性、鲁棒性和实用性等等。??

5

电子科技大学本科学位论文

2.4.1 有效性

有效性通常是指在单位时间传输数据量的多少,即所谓的传输速率,单位是比特每秒。??

2.4.2 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系统的接收信息和发送信息的相似性高不高。??

2.4.3 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关系

??

2.4.4 误码率分析

??

2.5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一些基础模型和背景知识。??

6

第三章SIM-OFDM系统中的误码率分析

第三章SIM-OFDM系统中的误码率分析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是衡量一个通信系统好坏的标准,我们所做的所有和通信有关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为了让通信系统具有更优的性能,其中最重要的是可靠性和有效性。这里我们主要通过对SIM-OFDM系统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衡量标准选择为误码率。

3.1 SIM-OFDM系统误码率分析

SIM-OFDM系统由于索引比特也要传递信息,所以索引比特错误也会导致传输的调制符号发生错误,因此其误码率的分析和传统OFDM系统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将使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对SIM-OFDM系统的误码率进行分析。

3.1.1 能量判决方法

能量判决是根据接收信号间的能量对比来判定激活子载波位置,?? ??

3.1.2 联合界方法

我们用联合界[10]的方法来对SIM-OFDM系统的误码率进行分析。我们假设

0频域的信道系数可以表示为:hF?WNhT,其中hF~N(0,1)。WN为离散傅里叶变

换(DFT)矩阵,N(0,1)表示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即均值为零,方差为1的正态分布。hF的相关矩阵为:

~HH00HH (3-4) K?E{hFhF}?WNE{hThT}WN?WNIWN?1I(v?v)??I?v其中

??0?(N?v)?v??

?0v?(N?v)?。 ?0(N?v)?(N?v)??

7

电子科技大学本科学位论文

3.1.3 UPPER BOUND 方法

由于联合界方法在高阶下没有很紧的界,因此我们提出了UPPER BOUND[12]的推导方法。??

3.1.4 基于最大似然检测的误码率分析

上述方法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局限性和缺点,因此我们希望将上述方法进行一些改进,以便获得更准确的误码率表达式。??

3.2 仿真结果及分析

在本章和第四章我们使用的SIM-OFDM系统模型都是一样的,均为2选1的SIM-OFDM系统,选择的子载波数目为1024,循环前缀长度为256。我们使用的是EVA车载信道模型,车速为56km/h,信道的最大时延为2.51ms。

3.2.1 能量判决方法仿真

我们使用能量再分配策略,没有加交织,在瑞利衰落信道下将对SIM-OFDM系统和OFDM系统在不同的调制方式下的性能进行比较。这里我们使用能量判决方法,因此需要进行均衡。如图3-1,图3-2和图3-3所示,SIM-OFDM系统在误码率性能方面相较于传统的OFDM系统有一定的优势。??

100Uncoded data with PRP SIM OFDM,BPSKSIM OFDMOFDM 10-1BER10-210-310-4 051015SNR(dB)202530

图3-1 能量判决下BPSK的OFDM与SIM的误码率性能比较

8

第三章SIM-OFDM系统中的误码率分析

100Uncoded data with PRP SIM OFDM,QPSKSIM OFDMOFDM 10-1BER10-210-310-4 05101520SNR(dB)2530

图3-2 能量判决下QPSK的OFDM与SIM的误码率性能比较

100Uncoded data with PRP SIM OFDM,16QAMSIM OFDMOFDM 10-1BER10-210-3 05101520SNR(dB)2530

图3-3 能量判决下16-QAM的OFDM与SIM的误码率性能比较

3.2.2 联合界方法仿真

联合界方法可以根据信道的相关性直接改变信道相关矩阵Kn?E{hhH}以获得相应信道条件下的误码率表达式,因此较为简单灵活。??

??

9

电子科技大学本科学位论文

3.2.3 UPPER BOUND 方法仿真

我们使用能量再分配策略,没有加交织,在瑞利衰落信道下将对SIM-OFDM系统在不同的调制方式下进行仿真,使用最大似然判决,因此不需要进行均衡。??

??

3.2.4 基于最大似然算法的误码率分析仿真

我们使用能量再分配策略,没有加交织,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和瑞利衰落信道下将对SIM-OFDM系统在BPSK调制方式下进行仿真,使用最大似然判决,因此不需要进行均衡。??

??

3.3 本章小结

本章通过介绍通信系统性能指标引出对误码率的理论分析,之后又通过对能量判决的方法证明了其和最大似然(ML)方法的等效性。??

10

第四章 SIM-OFDM系统的载波频率偏移的概念及分析

第四章 SIM-OFDM系统的载波频率偏移的概念及分析

4.1 载波频率偏移下的OFDM系统

我们都知道,OFDM系统将一串数据比特流通过串并转换之后将其分别调制到N个正交的子载波上,??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对ICI进行研究、分析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频率偏移对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性能的影响。

4.1.1 OFDM系统的频偏模型

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载波频率偏移(CFO)将会导致接收信号在频域上发生偏移,从而使得各个子载波之间正交性被破坏,系统的误码率性能将会急剧变差。

??

4.1.2 OFDM系统有频偏的误码率分析

在对有载波频率偏移(CFO)的OFDM系统的模型有了基本的数学分析之后,我们来对OFDM系统进行误码率的性能分析。??

??

4.2 载波频率偏移下的SIM-OFDM系统

SIM-OFDM系统作为OFDM系统的一种改进形式,虽然传输形式和OFDM系统有一些不同,然而载波频率偏移(CFO)的出现依然会导致原本互相正交的子载波不再正交,??

4.2.1 SIM-OFDM系统的频偏模型

这里我们仅仅考虑BPSK调制下的AWGN信道的误码率分析,使用的系统依然是2选1的SIM-OFDM系统。??

??

11

电子科技大学本科学位论文

4.2.2 频偏对SIM-OFDM系统的误码率分析

??

4.3 仿真结果及分析 4.3.1 频偏下的OFDM系统

??

4.3.2 频偏下的SIM-OFDM系统

??

4.3.3频偏下的SIM-OFDM与OFDM系统对比

??

4.4 本章小结

??

12

第五章 结束语

第五章 结束语

5.1本文内容

本文主要讨论了OFDM系统的一种改进形式SIM-OFDM系统。我们先介绍了OFDM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引出了SIM-OFDM系统,介绍了SIM-OFDM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模型。??

5.2下一步学习工作方向

我们这里仅仅是在讨论有频率偏移的情况下仅仅考虑使用BPSK调制方式,二选一的SIM-OFDM系统的误码率进行了分析,接下来我们可以考虑调制方式为更高阶,并且子载波为N选k的情况下继续研究SIM-OFDM系统的误码率性能。

13

电子科技大学本科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 啜钢, 王文博, 常永宇等.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M].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2.1-13

[2] 佟学俭, 罗涛等. OFDM移动通信技术原理与应用[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年6月. 1-21

[3] B. Stantchev, G. Fettweis. Time-variant distortions in OFDM[J].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Vol. 4, No. 10, October 2000, pp. 312-314

[4] P.H. Moose. A technique fo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frequency offset correction[J].IEEE Trans.Communication,Vol.42, No.10, October 1994, pp. 2908-2914.

[5] J.-J. Van de Beek, M. Sandell, P. O. Brjesson. ML Estimation of Timing and Frequency Offset in OFDM Systems[J]. IEEE Trans. Signal Processing, Vol. 45, No. 7, July 1997, pp. 1800-1805 [6] R. Abualhiga and H. Haas. Subcarrier-index modulation OFDM[C]. In Proc. IEEE Int. Symp. Pers., Indoor Mobile Radio Commun, Tokyo, Japan, 2009, pp. 13-16.

[7] Mesleh R Y, Haas H, Sinanovic S. Spatial modula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2008, Vol.57, No.4, pp. 2228-2241.

[8] D. Tsonev, S. Sinanovic, and H. Haas. Enhanced subcarrier index modulation (SIM) OFDM[C]. In Proc. IEEE GLOBECOM Workshops, Houston, Tx2011, pp. 728-732. [9] 李晓峰, 周宁. 周亮. 通信原理[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73.22-25.

[10] E. Basar, U. Aygolu, E. Panayirci, and H. V. Poo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with index modulation[C]. In Proc. IEEE GLOBECOM, 2012, pp. 4741-4746.

[11] E. Basar, U. Aygolu, E. Panayirci, and H. V. Poo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with index modulation[J].IEEE Trans. Signal Process., Vol. 61, No. 22, Nov. 2012, pp. 5536–5549. [12] Youngwook Ko.A Tight Upper Bound on Bit Error Rate of Joint OFDM and Multi-Carrier Index Keying[J].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Vol. 18, N0.10, Oct. 2014, pp. 1763 - 1766 . [13] A. Goldsmith无线通信[M](杨鸿文,李卫东,郭文彬等译).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43~161

[14] Y. Zhao and S. G. Haggman. BER analysis of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 [C]. In IEEE Int. Con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China, Oct.1998, pp.1-5.

14

参考文献

[15] L. Rugini and P. Banelli. BER of OFDM Systems Impaired by Carrier Frequency Offset in Multipath Fading Channels[J].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Vol.4, No.5, Sep. 2005, pp. 2279-2288.

[16] X. Ma, H. Kobayashi and S.C.Schwartz. EFFECT OF FREQUENCY OFFSET ON BER OF OFDM AND SINGLE CARRIER SYSTEMSR[C].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ersonal, Indoor and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Proceedings,Sep.2003, pp.2239-2243.

参考文献标题,黑体小三号;行间距固定值20磅;参考文献标点符号用英文半角字符,标点符号后加入英文半角空格。具体详见管理办法33页。

15

外文资料原文

致谢

本论文的工作是在我的导师XX老师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16

外文资料译文

外文资料原文

A Tight Upper Bound on Bit Error Rate of Joint OFDM and

Multi-Carrier Index Keying

II. Joint MCIK-OFDM System Model

We consider a peer-to-peer M-QAM OFDM transmission with Nc sub-carriers that consists of n clusters of N sub—carriers(i. eNc=nN). A stream of M-QAM symbols is first serial-to-parallel converted, where every n(?Nc)symbols are grouped into a vector s?[s1,s2,......sn]T and si?S are used to modulate sub-carriers, as in the classical OFDM, but it differs from that the modulated sub-carriers are only those of n activated indices, similar to [4], [5].

……

外文资料原文1000字左右,英文标题,段落—段前30磅,段后30磅;行间距固定值20磅,首行缩进2字符。

17

外文资料原文

外文资料译文

基于多载波索引键控的正交多路复用系统的误码率上界 二.基于多载波索引键控的正交频分多路复用系统模型

我们考虑一个端到端的M-QAM,Nc子载波的基于多载波索引键控的正交频分多路复用系统有n个簇,每个簇有N个子载波(Nc=nN)。M-QAM的符号流经过串

Ts?[s1,s2,......sn]si?S是和传统正交频分多并转换之后每n个符号组成一个相量,路复用一样是用来调制子载波的,但是不同的是只有这n个活跃子载波进行了调制。??

??

但是不同的是只有这n个活跃子载波进行

外文资料译文1000字左右,段落—段前30磅,段后30磅;行间距固定值20磅,首行缩进2字符。

1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dz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