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视角下建筑垃圾最少化管理研究

更新时间:2023-05-17 05:2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建筑垃圾

研究探索2011年第2期(总第340期)

系统视角下建筑垃圾最少化管理研究*

■吴泽洲,向荣理,刘贵文

(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重庆400045)

[摘

要]

对建筑垃圾的来源及构成进行分析,总结常见建筑垃圾种类的回收利用措施。提出建筑垃圾最少化管理系统,指出建筑垃圾最少化管理应从垃圾产生源头着手,并提出系统内各方可采取的建筑垃圾减量化措施。

[关键词]建筑垃圾;系统视角;最少化管理

Abstract:Thispaper,atthebeginning,analysesthesourcesandcompositionofconstructionanddemolitionwaste(CDW),summarizesthecommonrecyclingmeasures.Afterward,theCDWminimizationmanagementsystemispro-posedpointingthatCDWminimizationmanagementshouldconcentrateonthesourcesofthewaste.Finally,thefea-siblereductionmeasuresareprovidedforeachstakeholderinthesystemtoconductaminimizationmanagement.(CDW)Keywords:constructionanddemolitionwaste;systemicview;minimizationmanagement[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51X(2011)02-0101-04

首要问题[2],更是引起了政府部门及国内专家学者的重视。近年来,为高效使用资源,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国内学者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但多数研究仅停留在单纯的现状分析,或只是对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技术层面的探讨,缺乏管理层面的研究。

建筑垃圾的最少化管理,是从建筑垃圾产生源头出发的一种全方位的管理模式,它并不是单纯地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而是需要建筑系统中各利益相关者设立共同的目标,通过良好的配合与协作,共同推进实现建筑垃圾的减量化和回收利用。

1引言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我国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得以迅速发展。大量早期的建筑物由于设计不到使用功能限制或是技术、结构的落后,已不能继续适应位、

生产与生活需要;另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及城市基础设施和工业设备的加速更新,进一步加大了对建设工程资源的需求量。资源与能源的匮乏已逐渐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仅新建住宅产生的垃圾便每年旧可达四千万吨以上,占城市总垃圾的40%左右;城改造至少要拆除三、四千万平方米的旧建筑,又将产生数亿吨垃圾[1]。现行常规的处理方法是不加分拣,将其直接运输到某地进行露天堆放或简单填埋,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

受灾面积超过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

灾后建筑垃圾堆积如山,成为灾后重建的10万平方公里,

2

2.1

建筑垃圾构成及利用

建筑垃圾是指在建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拆迁及建材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一定可回收、再利用价值的物按其来源可以分为:土地开挖垃圾、道路开挖垃圾、建筑料。

旧建筑物拆除垃圾和建材生产垃圾[3]。施工垃圾、

*基金项目:重庆大学“笹川良一优秀青年奖学基金(SYLFF)”

[作者简介]吴泽洲(1988-),男,山东临沂人,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建筑垃圾管理及城市可持续发展。

刘贵文(1974-),男,四川阆中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房地产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等。

101

建筑垃圾

2011年第2期(总第340期)研究探索

2.2组分构成分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由表可知,砖混结构所产生的建筑垃圾中,砌块(砖)所占比例最大;在框架结构中,砌块(砖)与混凝土所占比例不相上下,且砂浆应用相对较多;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混凝土的使用量最大。

表1

不同建筑结构类型产生的建筑垃圾的组成比例[4]

比例(%)

砖混结构

框架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

建筑垃圾包含的主要材料有混凝土、沥青、砖石、渣土、陶瓷、玻璃、木材、金属等,各组分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混凝土在建筑垃圾中所占比例最大,原因是随着建筑标准的提升,对结构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大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替代原先的砖混结构,从而引起混凝土的使用量增加。除钢筋外,金属门窗也是建筑垃圾中金属的主要来源;陶瓷、木材、玻璃等多是来源于墙面、门窗的装饰材料;沥青主要产生于屋顶的防水材料;砖石主要产生于拆除的砖混结构建筑以及新建建筑的装饰装修材料;渣土主要来源于建设时期的场地开挖;其他建筑垃圾包括塑料、包装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少量有毒有害物质。

组成成分砌块(砖)砂

30~508~158~15-5~152~51~51~510~2010050~200

15~3010~2015~308~155~202~52~81~510~2010045~150

10~2010~2015~358~2010~152~52~81~510~2010045~150

混凝土桩

包装材料屋面材料钢木其合

材材他计

单位面积建筑垃圾量

(kg/m2)

2.3资源化利用

建筑产品使用的各种建筑材料大多是不可再生资碎砖瓦、碎沙石等无机物构成,具有源,主要由碎混凝土、耐酸、耐碱、耐水等特性,化学和物理性质比较稳定,因此不易产生二次污染,具有可观的回收利用价值。

对于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我国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天津市利用建筑垃圾实施的堆山造景工程,为

图1

建筑垃圾主要组分构成[4]

人们提供了游览休闲的大型公共绿地,呈现出“山水相绕、移步换景”的特色景观;潍坊三建滨海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保温承重砖、环保装以建筑垃圾为主要材料生产标准砖、

饰砖及轻体保温墙板等新型建材,每年可保护土地约560亩,节约矿产资源35万m3,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构成建筑垃圾的各组分的常见循环利用措施见表2。由此可见,

表2

建筑垃圾混凝土砖沥金玻塑橡木

石青属璃料胶材

建筑垃圾组分构成主要由建筑活动类型(如新建、拆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毁)和建筑结构类型(如砖混结构、结构)决定。

新建过程中的建筑垃圾主要包括使用过程中毁坏的建设项目新建过程中产生和多余的建材。根据经验统计,

的垃圾数量大约为建筑项目原材料总量的10%~20%。主要由以下一些建筑活动产生:模板工程废弃的木材;拆换的建筑机械及配件;建筑材料和机械的包装物;挖掘产生报废和污染的其他的泥土及泥土所带来的污染物;破损、石、沙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多余并废弃的水泥、

拆毁工程中的建筑垃圾包含旧建筑拆毁物和场地清理垃圾两部分,主要包括砖石、混凝土构配件、钢筋和碎石;遗弃的设备和家具;废弃木材;被清理的树木植被和其他废物。

按照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建筑垃圾中各种主要组

建筑垃圾各组分循环利用

循环利用

再生混凝土可用于基础和道路垫层、广场砖、水沟、

排水槽

经破碎、筛分、清洗后可作再生骨料生产再生砖及低标号混凝土

加入再生剂制成新的再生沥青

可以直接回收利用或处理后用于再生金属直接回收利用或高温处理用于制造玻璃纤维合成材料用于美化环境,园艺再生后可用于屋顶或塑胶运动场地直接回收利用或用于再生板材

102

建筑垃圾

研究探索2011年第2期(总第340期)

只要人们思想认识到位,科学合理规划,精心管理实施,建筑垃圾的回收与利用将大有可为。

形态的选择,负责选定项目的设计者和建设者,确立项目的目标,并参与工程实施过程中重大变更的决策。投资者可采取的建筑垃圾最少化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可行性研究。进行投资决策时,不仅要考虑项目本身是否盈利,还要考虑建成后的环境影响,保证项目在不危害公共环境的前提下盈利。

(2)优选项目地址。在选择项目地址时,应尽量避免将生态环境保护区等处。工业项目要远建筑物建在优质耕地、

离居民生活区,减少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利用价值工程对方案进行评价。对项目进行分析,选择较优的方案,能够更好地控制目标成本,降低建筑垃圾的产出量。3.3.2

设计者

3

3.1

系统视角下建筑垃圾最少化管理

系统思想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或要素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5]。一个系统一般由人、物、关系三种基本要素组成[6]。其中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影响系统的发展进程;物包括自然世界及人造物,为系统实现目标提供物质保障;关系将系统内各要素紧密联系起来。

系统思想中最重要的是整体观念,即任何系统都应该被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者简单相加,而是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而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不具备整体功能[7]。系统功能的改善需要各参与方建立相对统一的目标,相互配合,为实现系统目标共同努力。3.2

建筑垃圾最少化管理系统

设计者按照投资者的意愿进行设计工作,其工作成果直接决定了建筑物的实体框架和未来资源的使用情况,对系统从源头上实现建筑垃圾最少化有非常大的作用。设计者可采取的建筑垃圾最少化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建筑外形与结构。设计建筑方案时,应投入较大精力设计更加优化的建筑外形与建筑结构,在满足投资者的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可以节材并降低建筑垃圾排放量的方案。

(2)避免后期设计变更。若在项目后期发生设计变更,将会导致建筑垃圾的大量产生,因此需要尽早与投资者进行沟通,明确投资者的意图,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更尽可能提前考虑。

(3)设置合理的施工平面图。精心设计垃圾运输中转站,使之距各施工地点的路程最优,以尽量减少建筑材料在运输过程中的掉落。

(4)设法减少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可通过更改相关设计或增加临时设施在多个施工场地的使用次数,减少建筑垃圾产生。

(5)充分考虑建筑的可持续性。进行弹性设计,增加建筑的潜在使用功能,避免使用过程中的翻新重建。3.3.3

承包商

在建筑垃圾最少化管理系统中,各利益相关者都与建筑垃圾产生联系,从而构成一个系统。这些利益相关者设计者、承包商、监理单位、使用者、政府和包括投资者、

其他相关者等。投资者、设计者、承包商等属于“人”的范畴,项目新建、使用或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建筑垃圾属于“物”的范畴,系统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建筑垃圾的最少“人”可以通过个体之间的相互制约充化。在此过程中,

“物”的产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控制生,实现系统的建筑垃圾最少化,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如图2。

承包商是建筑实体建造的主要承担者,通过对各种资源的消耗,最终实现项目目标。承包商在系统中对建筑垃圾最少化的作用至关重要,可采取的建筑垃圾最少化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图2

建筑垃圾最少化管理系统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先进的施工技术可以降低(1

产品对原材料的需求量,从源头上减少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的可能性。

(2)选用先进的生产机械。使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实

3.33.3.1

系统各方实现建筑垃圾最少化的途径投资者

投资者为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资源支持,决定建筑

103

建筑垃圾

2011年第2期(总第340期)研究探索

行机械化生产,可以提高产品生产精度,避免人工制造因精确性差而产生的多余垃圾。

(3)选择环保型材料。选用质量好的建筑材料可以减少对环境的一次性污染,避免因材料不合格而造成的返工耗材,有利于清洁生产。

(4)实施现场分类回收制度。对垃圾实施分类,对不同种类的建筑垃圾设置专门的存放地点,能够有效防止活性垃圾污染惰性垃圾,提高回收利用率。

(5)采用非现场施工技术。非现场施工可以有效地把施工活动转移到特定的地点,设在这个特定地点的生产线可以使生产过程按照高质量标准、高生产率的方式进行,将建筑垃圾减少90%[8]。

(6)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企业采取一方面有利于对建筑垃圾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进行管理,保护环境;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获得社会的认可,提高竞争力[9]。3.3.4

筑垃圾再生产品。3.3.5

建筑垃圾最少化系统中其他各参与方对系统目标的实现也具有重要作用:监理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把质量关,确保建筑材料满足质量要求,严禁垃圾随地倾倒;客户可以将环境污染度作为客户满意度的一项评价指标,并将对环境的具体要求传达给建设方;舆论大众虽不直接参与项目的建设,但可以通过舆论监督,防止项目危害环境。

4结语

我国对建筑垃圾重视度越来越高,然而在管理层面研究较少。在系统视角下,建筑垃圾管理系统中各参与方都具有重要作用,只有通过系统各方积极的配合与协作,有效地发挥各自在系统中的作用,才能实现建筑垃圾最少化。蒉[参考文献]

[1]曹小琳,刘仁海.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多级利用模式研究[J].

建筑经济,2009(6):91-93.

政府虽不直接参与建设活动,但可以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颁布技术标准及激励性措施来对系统中的其他各参与方形成影响,实现建筑垃圾最少化。政府方面可采取的建筑垃圾最少化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拆除垃圾在建筑垃圾中占很大比重,主要原因是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很多建筑在还没有达到使用年限便被强制拆除。因此,政府在进行城市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规划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2)建立正负激励机制。政府可采用的正激励措施包括:对建筑垃圾最少化达到一定规模、运行良好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经济上的奖励;负激励措施包括:建立强制性规定,对不按规定排放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

(3)推行PFI模式。PFI(PrivateFinanceInitiative)指私人主动融资,其含义是利用私有资金进行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与运营。该模式有利于开辟社会融资渠道,弥补财政预算不足,解决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资金和运行费用缺乏的问题[10]。

(4)倡导可持续发展人居工程。可持续发展人居工程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建造,可以使项目在其全生命周期内有效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11]。

(5)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价值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的环保观念,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提高社会对于建筑垃圾最少化的重视程度,引导大众接受建

[2]刘永民.对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思考[J].中国建材科技,2008(3):21-27.

[3]徐平,张敏霞.我国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化分析[J].能源环境

保护,2009,23(1):24-26.

[4]刘树华.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综述[J].新材料产业,2008(4):41-46.

[5]薛娴,王涛.系统论的角度看沙漠化与可持续发展问题[J].

中国沙漠,2000,20(4):404-408.

[6]席酉民,唐方成,郭士伊.和谐理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

学出版社,2004.

——系统论在工程技术中的应[7]黄志坚.工程系统概论—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8]周密.非现场建筑施工可以将建筑废弃物减少90%[J].国

际木业,2008(1):35.

[9]S.X.Zeng,C.M.Tam,Z.M.Deng,VivianW.Y.Tam.etal.ISO14000andtheconstructionindustry:surveyinChina[J].JournalofManagementinEngineering,2003,19(3):107-115.

[10]刘贵文,符定辉.我国建筑垃圾处理项目推行PFI融资

模式的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8,6(5):44-48.

[11]陈起俊,杨吉锋.可持续发展人居工程评价系统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10):84-85.

(编辑谭丰华)

10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dz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