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

更新时间:2023-10-03 16: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种群、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训练指要

1.重点:种群特征,群落的组成与结构,非生物因素中水、温度、阳光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特例的判别,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特点,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功能,能量流动的特点与物质循环的主要路径。

2.难点:从种群的特征入手,分析影响种群特征的因素,对生物影响的非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判断与识别,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及与其他生物的关系,能量流动的特点的理解。

3.考点与热点:以数学曲线为主要形式考查种群相关知识,以识图简答题形式考查生态系统及其与代谢的有关知识。

4.创新题第53题是用数学方法考查食物网及能量流动的知识。

一、选择题

1.(2002年广东、河南、广西高考题)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 ) A.群落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态因子

2.(2002年广东、河南、广西高考题)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下图所示:( )

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3.关于种群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 B.种群是同种个体的有机组合 C.种群一经形成,其特征不变 D.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

4.一个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关系复杂,其中主要的是( A.共生关系 B.共栖关系 C.竞争关系

D.食物关系

5.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 ) A.群落在垂直方向的分层现象 B.群落在不同地段的不同种类 C.群落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优势种类 D.群落在不同光照范围的数量

6.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 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被物层 B.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C.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 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 7.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森林中的( ) A.细菌和真菌 B.所有植物 C.所有动物

D.落叶和土壤

8.下面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一个湖里的全部鱼 B.草原上的全部生物

) C.一片草地里的跳蝻和蝗虫

D.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昆虫、蜗牛等

9.在一阴湿草丛中,生活着蚂蚁、蜘蛛、蚯蚓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 ) A.生态系统 C.种群 组成类型( ) A.增长型 C.衰退型

B.稳定型 D.以上都不是

B.生物群落 D.食物网

10.某一种群现阶段年轻的个体较少,成年和老年个体较多,此种群正处于哪种年龄

11.高等动物黑猩猩的性别比例特点是( ) A.雌雄相当 C.雄多于雌

B.雌多于雄 D.雌雄无特定比例

12.下面的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实例的是( ) 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 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菌落

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

13.雀鸟、煤山雀、血雉等在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里分层次地分布,这体现了( ) A.种群的密度 B.群落的水平结构 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种群的水平结构

14.诱杀某昆虫的雄性成虫后,该昆虫种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变化可能是( ) A.大量减少 C.大量增多

B.先减少后增加 D.无明显变化

15.在一个气候环境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 ) A.个体最大的种群 C.个体最小的种群

B.个体差异最大的种群 D.个体差异最小的种群

16.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该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 B.该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 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 D.N=39×34÷15

17.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其种群数量变化,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先呈“S”形增长,后呈“J”形增长 B.先呈“J”形增长,后呈“S”形增长 C.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保持稳定 D.K值是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18.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愈来愈小,下列选项中与之无关的是( ) A.种群处于衰退期 B.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 C.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 D.群落结构太复杂

19.与调节雪兔的种群大小无关的是( ) A.以雪兔为食的猞猁的数量 B.雪兔能随季节变化换毛色 C.栖息地青草的生长状况 D.雪兔种群原来密度的大小

20.一棵枯木上,生有苔藓、藻类、蘑菇等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了( ) A.种群

B.群落 D.生物圈

C.生态系统

21.在两个生态系统交界处,有一过渡区。下列对此过渡区中生物特点与相邻两个生态系统相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种类多 C.寄生动物多

B.动物种类少 D.植物种类少

2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硝化细菌和蚯蚓分别属于( ) A.生产者、消费者 C.分解者、消费者

B.生产者、分解者 D.消费者、分解者

23.与自然界碳循环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光合作用 C.分解作用

B.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

24.下列哪条食物链正确( ) A.阳光→树叶→蚕 B.草→蝗虫→青蛙 C.兔→狐→狼

D.浮游动物→浮游植物→草鱼

25.下列哪一生态系统的作用消失后,会很快退化( ) A.森林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26.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

A.消费者 C.生产者

B.分解者 D.非生物的物质

27.下列哪一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 A.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C.池塘生态系统

B.沙漠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28.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大量捕杀黄羊、野兔等动物后,其数量首先减少的是( ) A.生产者 C.次级消费者

B.三级消费者 D.分解者

29.兔吃草,红狐吃兔,狼吃红狐,构成一条食物链,其中红狐在这条食物链中所处的消费级别及其营养级别分别是( ) A.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B.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C.三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D.三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30.在浮游植物→鱼→水鸟这条食物链中,如果水鸟增重1千克,至少要消耗浮游植物( ) A.100千克 C.25千克

B.1000千克 D.250千克

31.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首先依赖于(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化石燃料的燃烧

B.动物的呼吸作用 D.细菌的分解作用

32.下列哪一组动物都属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 ) A.瞪羚、野兔、狮 C.眼镜猴、黄羊、狐

B.野兔、狮、虎 D.松鼠、卷尾猴、狼

33.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植物是( ) A.多细胞藻类 C.浮游植物 ( )

A.蔬菜、鸡蛋 C.小麦、草鱼

B.猪肉、鸡蛋 D.蔬菜、小麦

B.大型海藻 D.海带和裙带菜

34.要想比较经济地利用生产者固定下来的大阳能,应选择哪项作为食物的主要来源

35.某地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分别为W1和W2,当下列哪种情况发生时,就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 A.W1>10W2 C.W1<10W2 了。这可能是( )

B.W1>5W2 D.W1<5W2

36.以前,农药DDT被用来消灭红螨,但是红螨反而增加,而捕食红螨的昆虫却减少

A.DDT是广谱杀虫剂,有益、有害的昆虫都被杀死

B.一部分红螨有抗药性,而捕食它的昆虫则通过食物链在体内富集了致死剂量的DDT C.红螨能将DDT分解为无毒物质,而捕食它的昆虫则不能 D.使用DDT农药的方法有误,时机选择不准 37.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陆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D.生物圈

38.在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时,要设法使能量多储存在( ) A.森林的草被中 C.森林的鸟类中

B.森林的猛兽中 D.森林的木材中

39.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鹰同时占有的消费级和营养级分别是( )

A.次级、三级消费者,第二、三营养级 B.次级、四级消费者,第三、四营养级 C.三级、四级消费者,第三、五营养级 D.次级、四级消费者,第三、五营养级

40.使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一现象说明( ) A.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 B.DDT是挥发性物质,能沿大气到达南极 C.含DDT的动物曾在施药的农田里生活过 D.上述说法都不对

41.在一条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的递增,生物个体的数量将依次( ) A.递增

B.不改变

C.减少

D.稍有增加

42.下列哪种措施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A.减少寄生生物和捕食者的数量 B.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C.增加物种的数目 D.对生态演替进行限制

43.自然林区的马尾松一般不会发生大面积虫害,但有些人工马尾松林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害,其原因是( ) A.松毛虫繁殖能力强 B.马尾松抗虫能力弱 C.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dw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