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

更新时间:2023-11-01 22: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宋明理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儒学的发展,三教合一;宋朝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陆王心学。

(2)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佛、道盛行,儒学面临严重挑战,由于儒学自身顽强的生命力,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主张,使儒学在融合中得到发展。

(3)儒学在两宋时期汲取了佛、道有益的内容,形成了理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这其中“二程一朱”起了决定性作用。

(4)儒学到明朝中期,又发展为心学,它受佛教禅宗影响较大,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宇宙观。

(5)理解儒学在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面临挑战与融合的史实,分析程颢、程颐、朱熹创立理学的过程,理解其主要思想内涵和影响,探究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图书资料或上网搜索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人的生平事迹与主要思想言论,增强对历史人物的深入了解。

(2)设置若干思考题,组织小组讨论,比较分析宋明理学的主要思想,并注意辨析其精华与糟粕。

(3)提取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若干言论,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探究思想发展的历史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佛、道盛行,儒学面临严重的挑战,但儒学汲取佛道的精神,自身也有了充足的发展,一方面说明儒学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儒学能够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时代发展。

(2)“三教合一”局面的出现,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补充,也说明不论外来文化还是中国土生的文化,不论如何神秘还是如何玄虚,都必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生根成长。

(3)程朱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较之原来的儒学更加理论化

和思辨化,它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较大,还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三教合一;程朱理学的内容、地位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和地位。 嚼难点

理学和心学的异同;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白鹿洞书院

800多年前,南宋大儒朱熹在此举办过一场学术研讨会,陆九渊就儒家义利等问题慷慨陈词。朱熹和陆九渊是南宋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各成一派,将儒学发展推上了一个新高度,称为“新儒学”。

那么,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它出现了哪些变化?如何看待变化?

新课学习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儒学的危机

魏晋南北朝时,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支持佛教,当时南北对峙,兵戈不息,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加上当时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所有这些导致了佛教的盛行。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黄巾起义失败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在江南、江北广大地区广为流传。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在下层民众中拥有众多的信徒,而且皇帝大臣信奉道教。

道教、佛教的流传冲击着儒学,这是儒学危机的表层原因,那么它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

它的深层原因就是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儒学本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此后孟子、

苟子、董仲舒等人虽然从不同角度对儒学进行了论证,但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些论证要么是“不备”,要么是“不明”。而且,东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动荡也使人们怀疑它的权威性,儒家思想的大一统并没有使天下统一。

“三教合一”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

社会的动荡不安,使得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信仰出现危机感,而道教的修炼丹药长生不老,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来世的思想在社会迅速传播。随着政治稳定,三教相互渗透,彼此调和逐渐趋向合一。儒家强调人世,根本目标就是强国。个人的精力应该奉献给国家。道家强调自由,目标就是超脱尘世而获得更大的自由。佛家强调解脱。儒家思想在三教中多侧重于人世间的事。儒家思想是佛、道二家的基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三教合一”对儒学产生了什么影响?

为了重兴儒学,回答“三教合一”氛围下人们在世界观等方面提出的问题,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儒学体系的丰富、更新也深受佛、道哲学的影响。

尽管儒学一度受到冲击,但它曾经的统治地位、它对封建统治的作用使它在这场三教融合的大潮中仍居于主流地位,因而,最终的结果是形成了理学。它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吸收了佛、道思想,为儒学的发展增加了新的血液。

2.儒学复兴运动 唐代

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反对道教和佛教; 宣称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提出了“道统”思想。 李翱:必须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意义: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宋代

内容:①推崇“尊王攘夷”,认为唐朝政治的弊端是不尊重儒家的纲常伦理,把政治失败归结为思想的迷乱;②主张要巩固中央集权,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以唐为鉴,复兴儒学。

原因: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

影响:

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士气随之大变,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理学应运而生。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1.理学的基本来源和特征

来源: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

特征:把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

2.五子的主张

周敦颐: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建构了关于万事万物的衍生规律,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

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意义:率先运用系统的思辨,自觉地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以寻找其统一的本原,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张载: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在理论上,张载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仁者不但能化物于无形,而且能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的精神满足,这就是“孔颜之乐”。

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主张和成就

理气论:以二程学说为主,部分吸收张载。 理先于气; 理离不开气;

万物皆有理,这就是太极。

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

区分教育的两个阶段:“小学”和“大学”,强调学习积累、循序渐进。

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和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仁者境界不仅是追求精神的自足和自由,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认为道的价值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的境界才算得道。 认为帝王都是无道之君,导致政治黑暗。

认为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其关键是“正君心”。 注解《四书》,成为理学经典著作。 历史影响:

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 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 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明中叶,封建统治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王阳明认为程朱理学崇尚空谈,不务实际,遂创立心学,以克服人们心中的“私欲”,挽救封建社会的政治危机。心学蔚然形成一代学术思潮。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心学的基本特征

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践之。 主张扫除细枝末节,直奔主题。 2.陆九渊——“发明本心”

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主张用自己的体验而不是逻辑的思辨论证此命题。

名言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

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 3.王阳明——“致良知” 主张:

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学以至圣的

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为了遏止伪善流行,他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意义:

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

明先生,明代理学大师。核心思想是“致良知”,即本心和良知即是理,天理本在人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需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即可成圣贤。强调加强自我修养,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

共同点:(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2.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

课堂小结

孔子贵仁,孟子贵义,儒家重伦理,讲信修睦,通礼仪。程朱理学直承孔孟而又继续发展,使之从传统启蒙思想上升为中国传统哲学。这种传统的中国哲学,是中国人对宇宙现象与人的生存原则的一种领悟和把握,并把这种领悟和把握的基本精神贯彻于实际践履之中。孔孟儒学乃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启蒙,至程朱理学才使中国哲学形成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哲学体系。程朱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里程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dv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