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仿写为作文教学插上个性化翅膀

更新时间:2024-06-14 09: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让仿写为作文教学插上个性化翅膀

四川省平昌县坦溪小学 王正科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作文教学千人一面,平淡化、简单化、模式化倾向,用实践经验探寻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仿写途径。文章提出了破解困境的三个渠道:个性化思维是基础,引导学生言为心声是关键,坚持多样训练是方法。主题鲜明,论据充分,举例详实,具有借鉴意义。

【关 键 词】仿写 作文教学 个性化

走独特之路,品百味人生,写锦绣文章,做真实自我,这是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常给学生讲的一句话,可是面对学生实际,仍深感作文教学面临着许多困境,诸如学生思维方式的单一呆板,情感体验的空泛拘谨,结构布局的简单机械,行文手法的如出一辙,文字语言的苍白无力,换言之,生活体验的局促单调,人文精神的日渐匮乏与活跃思维的凝滞扼杀,最终导致了写作的千篇一律,面目可憎。

我以为,许多学生在写作中之所以失去灵动、灵巧、灵性,与沟通交流环境的相对狭小,急功近利的心态,快餐式、多元 ?文化?的夹击有着紧密的联系,凡此种种加速了作文教学的平淡化、简单化、模式化倾向。学生作文中少了生命深处生动而丰盈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真实体验,最终导致了鲜活个性的缺失。《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要引导并帮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等等。这些描述无一不是作文教学的本来面目和基本要求。从这点延展开去,写作其实就是用心灵与自然、人文、社会的过去、现在、将来的自主自由交流,因此它必须是人文性的、生活化的、个性化的,我们要坚持倡导做真人,叙真事,诉真情,真正让学生成为个性化的人。无疑,这最好的工具就是个性化的语言。

那么怎样才能驾驭和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呢?我以为,加强仿写,就是最佳途径。仿写是不仅是习作的起点,也是创作的起点?写作要以学生为本,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把眼睛看到的、心灵感悟到的、头脑思考到的写下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学生的生命出发,使作文成为学生张扬生命、激扬文字、放飞想象、袒露心灵的途径和方

1

式,张扬个性,才可能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创新。尽管我们看到了学生作文中出现了新的词汇、新的题材、新的语气,但很难感受生活的美丽、语言的魅力,生命轨迹的真实,情感的真诚体验。要使学生作文有生气,充满个性,我们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从模仿起步,学会学习,不断提高。

因此,我们要重视仿写这一起点的作用,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仿写入手,使学生能言之有物,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关于仿写,《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7-9年级学生?能根据语言情境的需要进行仿写、扩写、续写等,做到语言准确,连贯,流畅。?仿写便以此为依据,主要涉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模仿能力、创新能力。它往往在一定的语境下,要求我们参照提供的某些条件而模仿写作,它常常兼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义连贯、修辞运用、风格协调等许多方面,间接检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及文化修养,反映出判断、分析、理解、归纳、表达运用等多层级的能力要求,有较强的综合性。我们要强调学生把学过读过的好的句子、段落或篇章,就要及时运用,加以模仿,借以表达自己熟知的人、事物、景物或阐述自己的见解,观点,感受。

一、仿写,从仿思始,鼓励和培养写作思维的个性化。

宋代大家陆游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苏东坡也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作文是思维方式和能力的综合展示,所以首先要追求写作思维的个性化。作文思维的个性化,能使文章主题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思维个性化的根本特征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是需要长期坚持训练的,增强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作文训练的核心。在作文训练设计中,教师尤其要注重启发思路,授人以渔,以此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秦牧曾说:“联想的构成,在某一点上如同电路,有了电路,电才能通过,知识贫乏,线路就不能很畅通了。”联想很像串联的灯,电通灯亮,一亮一串,形成一条链。联想力、想象力,是衡量创造思维能力高低的标尺,也是检测个性发展程度的标尺。同时,培养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又是发展个性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联想力、想象力的训练又是作文训练的薄弱环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文章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并不是记忆仓库中没有材料,而是因为联想的“线路”没有桥接。

例如,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内涵丰富,意境开阔,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它所展示的画面,就可以让学生借助想象,应用生动的语言,加以具体描绘。

2

教师指导学生从诗句词语入手,反复感受诗的意境,调动生活和知识积累,多角度(形、态、声、色、味)多方面描绘想象的图景。从学生习作看,学生心中的图景各具个性色彩,我们允许大同小异,鼓励多样化,以此起到激发作用。

学过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美的四季,我们都要给学生这样的一些作文要求:

一年四季,春去秋来。秋色,秋晨,秋夕,秋味,秋意,秋韵……请你以“秋”为主要对象,多感官,多角度,多方式去描写你所熟知的秋天,写景状物,表达感情,适当展开联想与想象,注意动静、虚实结合,写一篇作文。

我常常都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的,不论天晴下雨,只有让学生臵身于真实的环境中,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才会写出有内容的文章来。走出户外还是受时空的限制,就要求学生要适当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游目骋怀,放飞思维,从秋蝉的残声想到它夏日的绝唱,从黄叶的跌落想到它昔日的浓阴,想到秋虫的欢快,冬的慈善,农民秋收秋种的喜悦,甚至自己变成一只自由的鸟儿在湛蓝中飞翔……让学生注意联想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注意联想桥梁的架构,注意联想的丰富性,注意联想的定位和联想的引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但增强了联想想象的能力,使文章丰满而立体,重要的是增强了创造思维能力,在表现个性的过程中发展了个性。 2、重视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没有深刻的思维,文章就不会有思想的高度。深刻的思维是指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思维方式。刘心武曾对文学青年说,倘若仅仅是有生活,而不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对生活某一方面的独到的、深刻的见解,那么写出的作品当然也不可能有什么深度。学生们在写作中只要能够做到有新的发现,能够提出新的见解、解决新的问题,或者能够对前人他人已有的成果做出创造性的运用,就算是具有了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对文章主题的创新、内容的创新、形式的创新、语言的创新诸方面都起着决定作用。

大家熟知的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曾写过《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显然,曹植以豆自比,以豆萁比兄长曹丕,同情自我,指责豆萁。而郭沫若反其意而行之,以创造性思维写了一首《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本是同根生,缘何甘自毁?”郭老笔下的豆萁,完全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表现了一种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令人耳目一新。

3

又如,关于?爱?的话题的作文时,我启发学生: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爱,有爱才有温暖,才有幸福的生活,才有美好的未来……,有的学生说,我多么希望得到爱,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缺少爱——无论是父母的,还是老师的,或者是人与人的;也有学生说,我得到了爱,因为生活中已经有人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它带来了信心、力量和勇气。而最令人赞美的是,学生用了逆向思维:我不需要父母或教师过分的爱,因为过分的爱限制了我的发展,过分的爱使我与同学朋友之间产生隔阂,希望父母不溺爱,老师能关注全体,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希望社会更多关爱那些需要关心的弱势群体。这样的立意避免了单一与狭窄,显得新颖、独特,高人一筹。其实,这种逆向思维,反弹琵琶的手法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以意料之外的惊人手法,达到深刻表现的目的。

很显然,仿写离不开思维的模仿,其关键是构建开放、发散、鲜活的思维形态。作文教学就是要诱导学生将侧面与反面、纵向与横向、发散与聚敛等各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有机地融为主体动态式思维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其有张力的思维空间。事实证明,大量这样的练习,可以逐步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创设了良好的作文环境。

二、仿写,要重仿说,鼓励学生表现个性化的思想情感。

当代中学生尽管生活在亲情与社会的呵护中,虽然少了更多苦难生活的磨砺,但他们具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尽管不很成熟,或许还不很正确,但是体现了年龄特征和时代特征,这是写作教学万万不能忽视的。

对于学生反映出来的一些思想,老师要时刻去发现,大胆去肯定,积极去引导。我们常常抱怨学生作文“千人一面”,其实问题的症结在于学生的个性思想往往无法表现出来。如何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出“只有我才有”的心灵话语,表达唯我独有的个性化思想?

第一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要说的、非说不可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话语,将假话、套话、空话拒之门外。

第二要鼓励学生真正说出从自己心里悟出的理,将大话拒之门外。

最后要鼓励学生抒发自己真正感动着、感动了自己而又非抒不可的真情实感,将空话和虚情假意、无病呻吟拒之门外。

老师们只有以宽松和谐的思辩氛围才能催生出具有一定深度感的创见,学生才能从习焉不察的生活素材中挖掘出烁烁意蕴,从周而复始的自然景观中寻找与人类精神现象的契合,从貌似平凡的社会现象中提炼出来振聋发聩的启迪。要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

4

不用唯一标准去衡量学生的思想认识,要善待学生的创见,惟此才能让学生保持新奇,善于捕捉,不惟权威,勇于自主,彰显个性。

例如,今年四月我们九年级3班举行的一次校本课综合性学习——语言的力量。我和几个学生经过精心准备,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自由的空间,配合相关的报道片段,利用课件给学生展示了几组热点的新闻图片,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从中让同学们体会到语言的力量。同学们踊跃发言,言之凿凿,其中一个平时矜持,寡言少语的女生语惊四座:

?当?三鹿奶粉?事件曝光以后,国人无不震撼,一个庞大的知名品牌轰然倒地;?地沟油?事件被再次搬上大众媒体时,国人无不触目惊心,一个廉价简单的利益链条仍在继续;还有?学生手机串黄?事件、煤矿死亡数误报瞒报事件,?范跑跑??楼倒倒??躲猫猫?事件,诸如此类,层出不穷……?

有学生接着说:?一时间,我发现人的好多东西都在退化,不仅仅只有创造了人的本身的劳动,更多的还是良知,习惯于安全事故后的亡羊补牢,习惯于事不关己的侥幸,习惯于被骗被坑被宰被涮的麻木。……?

又有学生及时补充:?穿越历史的窗棂,我们透视了无数奸商、政客与小人的魂灵,或隐匿、或标榜、或潜藏、或招摇,但都是贪婪凌驾了本性。如果有一天,人类在地球上消失,那一定是变异的‘良知’种下的祸根。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理应承担起呼吁的重任,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让良知成为做人的宏伟蓝图上最亮丽的底色。?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平等、民主和自由是何等的重要,只要我们肯于动脑筋,让每一课都充满新鲜与生动,那么我们的教学必将活力无限,学生有了说的自由,就会自然产生说的欲望,就可将真正自己的思想、性情、审美趣味、人品等随口语与文字一同流泻出来,汇入我们的心灵深处,激起波澜。

三、仿写,走向创新,鼓励作文语言风格的个性化。

写作时如何让每一个词都能触碰到情感的温度和个性的震颤,怎样让每一个词都鲜活灵动起来,从而深深打上作者个性化的印痕呢? 通过仿写可以让学生从词语生动、句式多样、善于修辞、意蕴丰厚方面寻到新路,且形式多样,长期坚持,形成习惯。 用语生动首先建立在准确的基础上,词语的灵活搭配需要打破常规,认真揣摩,敢于创新,这样就可以把静态的事物写活,把动态的事物写得更加逼真,把平常的事写得形象动人。如“我是常常去读山的,远远的读其苍茫,近近的读其清幽;精读其豪放,细读其积淀。读它的青、读它的绿、读它的和谐、读它的静谧。”这一“读”字就是应超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du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