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研究

更新时间:2024-01-01 21:2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对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

育策略研究》成果报告

大竹县高穴小学课题组

两年以来,课题组在各级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经过两年的艰

辛努力,顺利完成了课题中各项研究任务。取得了通过良好行为习惯促进校风,班风,学风建设的丰硕成果。探索出了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找到了不良行为习惯的解决策略,对典型学生的个案研究取得一定成果。转变了家长的观念,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促进了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现将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总结如下:

一、确定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我们通过问卷对高穴小学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进行了调研,并撰写了“高穴小学关于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分析及措施的报告”。在此基础上筛选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确定重点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学会人际交往,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我们还拓展了实践领域,通过行为训练和实践服务,努力改变学习与实践相脱节的状况,帮助学生初步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为了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我们从学生需要和本

校发展出发开发了德育校本课程,将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固化下来,形成不同层次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体系。 附表1 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矫正前的调查表 卫生习惯 饮食习惯 消费习惯 生活规律 好 9.00% 10.20% 7.60% 10.90% 一般 21.80% 18.30% 16.50% 18.60% 差 70.20% 71.50% 73.90% 70.50% 附表2 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矫正后的调查表 卫生习惯 饮食习惯 消费习惯 生活规律 好 61.20% 75.10% 68.80% 74.90% 一般 31.80% 23.00% 24.50% 22.10% 差 7.00% 1.90% 6.70% 3.00% 二、制定班级学生行为习惯常规,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奠定基础 留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依赖于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常规来作保证。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各班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班级常规制度,让学生有“法”可依、照章执行。学校积极在知与行的统一上下功夫,常抓不懈,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这些常规成为学生的习惯并保留下来。 附:小学生班级管理常规 (一)上课常规 1、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离校,有事要请假。 2、听到预备铃后,立即进教室坐好,准备齐学习用品,保持安静。文具盒横放在桌子中间上方,书本、练习本放在书桌的左右角。

3、教师进教室上课,由班长喊“起立 ”,师生间好后坐下。 4、上课要认真听讲,不随便说话,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5、发言选举手,一律举左手,举手时手肘部搁放在桌子上。发言时精神饱满,品齿清楚,说话响亮,别人说话不插嘴。

6、阅读和书写时保持正确的姿势,做到预防近视“三个一”:看书写字眼离书本一尺;写字手指离笔尖一寸;胸口离桌子一拳。

7、自习课上(包括早读)不擅自离开教室;保持教室安静,不说笔打闹,讨论学习问题时声音要轻。

8、整队、集合要做到快、静、齐。

9、上操时要步伐整齐,精神饱满。做操和眼保健操要按口令做,动作到位,态度认真。

10、有客人听课时,下课后应请客人先走,然后同学再离座位。 (二)课间常规

11、下课时在规定的活动地区游戏和休息,做正当的游戏。

12、不在走廊里追逐奔跑,不大声叫喊,不停留在上课班级的教室前观望。

13、走路、上下楼梯,靠右行,要轻步缓行。

14、放学时,在教室前排队,整队出校门。上学、回家的路上不游闲浪荡。外出活动结束,不在外逗留,按时到家。

15、不玩火,不玩电,不玩水。不随便燃放爆竹,注意安全。 16、看有益的图书、报刊、录像;不赌博,不参加迷信活动。遇到坏人坏事能主动报告,敢于斗争。

17、在校早餐要遵守用餐制度,讲卫生,守纪律,注意安全。 18、爱护校园绿化,不摇树 ,不采摘花朵。不穿越绿化场地。 (三)校外常规

19、孝敬父母,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正确教导,不顶嘴,不任性,外出或回到家要打招呼。

20、尊敬老人,友爱同学。对残疾人不嘲笑,不围观,并能主动关心和帮助。

21、不挑吃穿,不乱花钱,爱惜粮食和学习、生活用品,节约用水,随手关水笼头,节约用电,不开无人灯。

2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劳动。值日生应按值日要求认真做好值日工作,不怕脏,不怕累。

23、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衣物用品要按固定地点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折叠衣服,洗刷餐具,学做简单饭菜等家务劳动。

24、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在公路、铁道、河堤玩耍和追跑打闹。不满12足岁,不准骑车。

25、乘公共车,自觉遵守秩序,对老幼病残要有爱心,主动让坐。车上拥挤,碰痛对方,应主动道歉,被人碰痛,不斤斤计较。

26、观看演出时,不吃零食,不随地乱丢果壳,不随便走动,要保持安静,演出结束时要鼓掌致谢。

27、爱护公共财物,爱护花草树木,不在建筑物或文物古迹上刻画,不涂抹街头黑板报,尊重他人劳动。

28、培养自理能力,作业后,整理好书包,准备好第二天上学所需用品,不要遗忘。

29、和睦邻里,到邻居家里玩或做作业要有礼貌,要先打招呼,进屋后不大声吵闹,不随便翻动他家的东西。

30、家里宴请或到亲戚朋友家去和客用餐时,不爬桌子,不先动筷,不把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放自己前面。

(四)文明礼仪常规

31、对人有礼貌,会使用礼貌用语。不说粗话,不骂人,不打人。 32、诚实,说老实话、做老实人。不随便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借东西要还,损坏要赔。拾到东西要交公。

33、同学间要团结友爱,不欺侮小同学。

34、到办公室或他人房间要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和休息。

35、尊敬国旗。在升降国旗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要敬队礼。

36、尊敬师长,见面主动问好,要用尊称,不直呼姓名。 (五)卫生常规

37、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澡洗头,勤剪指甲,早晚刷牙和嗽口,饭前便后洗手,穿戴整洁。

38、注意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抛纸屑,不乱涂墙壁,见到地上有纸屑要主动“弯弯腰”。

39、注意厕所卫生,大便入坑,小便入槽,便纸不乱扔。

(六)作业常规

40、做作业要自觉,作业中有困难尽力自己克服,不抄袭他人作业,不依赖父母,不拖拉作业时间,做好作业再玩。

41、认真作业,字体清楚,行款整齐,合乎书写要求。

42、写错了的不要乱涂,要用直尺在借处划一条横线。不随意在本子上涂改、乱画。

43、对做错的作业,必须及时订正。 44、爱护作业本,保持四角平整。 45、作业本要妥善保管,不要丢失。

46、完成作业或试卷以后,要养成仔细检查的习惯,不急于一交了事。 47、课内收发作业本,要依次传递,动作快,保持安静。

48、课外作业在早读课前由值日员收齐交给老师。欠交作业的学生仍由值日员催交。

49、需要订正的作业本,值日员分发时要文明,不随意抛扔,要注意爱护。

50、各科作业练习要按学校要求规范书写。

三、编写德育校本教材,开设德育校本课程,落实习惯培养 课题组成员依据多年来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积累的经验,遵循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特点,通过自行研讨,采取改编、拓编、自编的方式,编定了《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的校本教材。主要课程内容如下:

为了确保校本教材内容的有效落实,学校将每周一下午的第二节课定为德育校本授课时间,由班主任担任主讲教师。建立交流、督导、监控、激励制度,促进教师实施德育校本课程。如:教案、评价表??

通过两年多的校本课程实践,我们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立足教育,落到细节,重在指导,贵在坚持,逐步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四、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系统化教育研究的主要策略

在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上,我们循序渐进地确立养成目标,强化每一步训练。训练点分层,有系统地进行,如:文明礼貌教育先从“热情礼貌对待每个人”做起,第一步要做到对待老师和家长有礼貌,会主动问好、道别;第二步要求做到对待为我们服务的工人师傅和来校的客人有礼貌,会主动问好;第三步要求做到“会说话”——会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礼貌用语。环境教育从“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做起,第一步要求个人做到服装整洁;班级做到窗明地净、物品整齐;第二步要求个人做到书本干净,班级做到墙壁干净。规则教育从“规规矩矩做好每件事”做起,第一步个人做到上下楼梯靠右行走,课间活动不追跑,班级做到课前预备,排队上下楼安静有序;第二步个人做到书包拉索随用随拉,班级做到午餐安静不剩饭菜。环境教育第一步要求做到“有痰不乱吐、把纸屑扔进垃圾桶”,第二步要求做到“见到纸屑弯腰捡起”。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我们注重训练和检查,注重行为的正强化,使这些日常生活的习惯不仅促进了孩

子们道德信念的形成,促进了班集体的人文环境,更形成了学校良好的校风。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条策略:

(1)充分利用校内环境,教育留守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环境对人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为此学校努力追求育人环境的构筑。如:校训上墙,楼梯口设置文明警示语,楼道悬挂名人画像,展示学生作品,班设荣誉栏、少先队角、教育角,定期出版,融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营造“书香班级文化”。通过这样的细细品读语言文字,逐步挖掘学作品内涵,提取人物的品格精华,再通过教室布置、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在读书活动的氛围中,滋润了他们的心田,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并最终渗透在他们的行动中。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出浓厚的、健康向上的德育氛围,促使学生优良行为品质的养成,通过耳濡目染,使养成教育的各项要求成为学生行为的准则,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1>在社会实践体验中,感受文明人的快乐,感受行为习惯的重要。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文明礼仪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使教育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而真实性、有序性、参与性、有效性的实践活动,又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我们将课堂搬到社会,在礼仪教育中,开展了“让食、让路、让座”的“三让”活动,孩子们把第一口饭菜夹到家长碗中,出入门时让长辈和他人先行,乘坐公交车让老幼病残孕先坐,把关爱送给周围

需要帮助的人。

近两年中,我校已有近800人次参加“讲文明、树新风”的社会实践宣传活动。“小手拉大手”影响了社会,收到良好的反响和效果,做文明的社会人,为社会文明作贡献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了孩子们的成长。

<2>建立星级评比制度,在检查中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由于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凭简单的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任何行为习惯的养成总要在实践中得以训练和体现。因此,为了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持之以恒地开展“日查、周结、月评、期末奖”的常规教育评比活动。把学生个人的行为表现与班级集体的荣誉结合起来,使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下,学生能比较自觉地遵守规范,在学生中形成一个争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日查:每天由老师和小卫士(学生)组成的检查小组,按照“进校”、“卫生”、“放学”、“课间”、“两操”五项,进行全天“五项全优,及位斗、桌面、书本皮、书包拉链、储物柜、开窗通风的细致检查,随时随地纠正学生行为偏常的现象。同时对学生的违规行为逐人登记,逐班评分(采用加分制),逐日公布,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周结:总结一周工作,表扬进步大的班级、学生。通过公布每周量化评比加分情况,督促各班进行反思,找出习惯养成方面存在不足,不断改进班级工作,提升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月评:进行每月的班级量化的评比,以共同明确待达标要求,以评价促养成,循序渐进鼓励评价提高,使学生外化行为转变为内驱力,产生正效应。

期末奖:每学期末都要根据平日的量化成绩,评选出“班级量化”奖项、“五项全优”的奖项,以促进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整体提升。

<3> 加大自我教育力度,营造学校教育氛围,深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我们开设“礼仪课堂”,“好习惯课堂”丰富学生认知,利用七嘴八舌议道德大讨论,加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力度,形成共识。弘扬正气。又如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我校各中队都举行了“好习惯伴我成长”主题队会的观摩活动。队会紧紧围绕“好习惯伴我成长”的教育主题,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让队员们看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明白应从身边的实际情况出发,改正不足,养成良好的习惯,更让队员们深刻地认识到养成好习惯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更要付诸实践。队会活动不仅成为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同时也成为展示少先队员风采的舞台,孩子们通过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班级管理中,我们推行了班级责任岗位制,创设各种学生岗位:卫生、文明、节能、作业、纪律、活动等小干部岗位,明确各种岗位的职责,让学生,体验岗位的酸甜苦辣,感受岗位的责任与义务,增强学生感性的认识,提高学生负责的精神。同时,我们也设立了家庭责任岗位,让孩子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辛劳。我们在

体验的同时也进行岗位职责考核评比活动,对学生在岗位上的表现进行打分,从而激励学生对自己一言一行进行反省与修正,最终提高负责的决心与自我教育的能力。

(3)进行学科德育渗透,多方面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

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是在学科教学中度过的,而在各学科中都有教育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丰富内容,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各学科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风格,承担着德育的任务。

因此如何挖掘这些学科中的教育资源,强化对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加强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此我们坚持做到了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各科教学中的育人功能,我们坚持制定每节课的德育渗透点。渗透对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坚持教书与育人的统一。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努力做到: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自觉渗透;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全面渗透;结合

教学过程,适时渗透;关注动态生成资源,有机渗透;精心创设情境,巧妙渗透。

五、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矫正后的幸福和快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课题组的不断努力下,通过开展养成教育系列活动,不仅使自制、自控和自律能力较差的留守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学习和生活等行为习惯,而且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踏入校门,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校园。漫步校园,总能看到一张张写满自信的脸;总能听到一声声“老师,您好!”的熟悉问候;总能收到孩子们献出的一个又一个鞠躬礼。步入教室,儿时熟悉的读书声又显得琅琅上口。来到运动场,孩子们的晨练又显得十分有序,看到一个个孩子生龙活虎的样子,已全然读懂了孩子运动的幸福与快乐。

正在开展的大竹县妇联主办的---给他乡的父母写一封书信活动中,我校又有700多名留守儿童积极报名参与,孩子们正积极组稿,等待学校的评定和上交。

两年来,通过课题组的不懈努力,留守儿童稚气的脸上露出的不再是卫生习惯差,缺少礼仪教育,良好的生活的习惯亟待培养问题孩子,而是课题组期待的开心的笑容,迷茫的心灵透出了自信。讲卫生、讲礼貌、良好生活成为他们新的代名词。

教学过程,适时渗透;关注动态生成资源,有机渗透;精心创设情境,巧妙渗透。

五、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矫正后的幸福和快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课题组的不断努力下,通过开展养成教育系列活动,不仅使自制、自控和自律能力较差的留守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学习和生活等行为习惯,而且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踏入校门,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校园。漫步校园,总能看到一张张写满自信的脸;总能听到一声声“老师,您好!”的熟悉问候;总能收到孩子们献出的一个又一个鞠躬礼。步入教室,儿时熟悉的读书声又显得琅琅上口。来到运动场,孩子们的晨练又显得十分有序,看到一个个孩子生龙活虎的样子,已全然读懂了孩子运动的幸福与快乐。

正在开展的大竹县妇联主办的---给他乡的父母写一封书信活动中,我校又有700多名留守儿童积极报名参与,孩子们正积极组稿,等待学校的评定和上交。

两年来,通过课题组的不懈努力,留守儿童稚气的脸上露出的不再是卫生习惯差,缺少礼仪教育,良好的生活的习惯亟待培养问题孩子,而是课题组期待的开心的笑容,迷茫的心灵透出了自信。讲卫生、讲礼貌、良好生活成为他们新的代名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dd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