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更新时间:2024-01-22 11:0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研究》

结 题 报 告

南阳市第七小学 课题组组长万晓艳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时代是人生系统学习的起点,让他们从小就养成一种自学的良好习惯、选择适合每个个体的预习方法、提高其自学能力,就能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这,恰好是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的中心任务。

“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当今社会的学习应当越来越成为学习者主动参与的过程,这是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和要求,也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那么, 怎样才能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呢?唯一的答案——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科学领域,索取新的知识。可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预习,是小学生最常见的自学形式,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节。教师应从中年级开始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学生要想取得优良的学习效果,单靠教师教得好,教得得法是不行的,学生自身还必须学得好,学得得法。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反映为各种学习行为。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干预一些不良行为的产生,让学生的学习行为更有效,便是我们教学的培养目标之一。但对学生的课外学习行为的研究,我们往往关注的比较少。比如,虽然有很多教师强调了学生的预习,但往往不加以指导和管理,学生的课前预习经常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起到作用。因此,我们提出“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课题的界定和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

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2、叶圣陶先生有关指导预习的论述:

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说:“指导预习的办法实施了,上课的情形就将和现在完全两样。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课堂教学的整个进程,就成了由教师指导预习方法、提示预习步骤、订正或补充学生的预习成果,学生们报告各自的预习成果、讨论交流彼此的预习成果这两方面的工作有次序、有组织地进行的过程,成了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里面,教师是预习的指导者,又是讨论交流的主持者;学生是预习的实行者,又是讨论预习报告的参与者。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预习”展开。叶氏认为,“惟有如此,学生在预习的阶段既练习了自己读书,在讨论的阶段又得到切磋琢磨的实益,他们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才会渐渐养成”。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学习过程中,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认知的主体,教师由舞台上的主角变成幕后导演,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教师应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学习过程加以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4、心理学观点。

皮亚杰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他指出,真正的学习是学生主动的、自发的学习,而不是教师传授的学习。正确的教育能够加速儿童的发展。”他曾指出:“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乃至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而无所损害。”

5、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

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预习是自学的一种形式,是学生走进文本的起始阶段,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开始,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重要的一环。

6、我国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要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终身学习”的基础。 (二)课题的界定

1、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预先自学将要学习的功课。新课程理念下的预习是形式多样的,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可以去阅读教材,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去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查阅资料、进行调查、制作学具等等。

2、语文预习能力的方法是指教师在预习内容、预习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细致地指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3、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能力的方法的研究就是针对三四年级的小学生的特点,运用教育调查,行动研究的方法深入了解“提高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能力”的方法及培养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现状 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实行流动学习群体,已经成为近年来欧美许多国家普通教育的一种新趋势。许多教改实践也都证明,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自主学习方式的教育效益,都可以明显地看到,学生学习的潜能得到了较好的开发。特别是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培养入手来研究少年儿童,也已开始受到国内教育界的关注,孙云晓等专家学者在多项相关研究中,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理念。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表明,对于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研究已经有许多年了,而且触及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研究也不少。《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也强调要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我省乃至我国有关课前预习的研究虽然多,但比较散,没有形成一整套通用的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方法。我们的研究意义在于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从而提高自学能力。争取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小学中年级学生的预习现状、预习兴趣、发现问题、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通过研究,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自学能力。

2、通过研究,提高教师制定有效可行的提高预习能力的方法预案,使教师在预习方法、预习内容、预习作业的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特别是在学法指导方面的能力,并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通过研究,培养预习兴趣和预习习惯,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通过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的能力。课题的实施会促使教师深入学习理论,以研促教、以研助学,教、学、研相互融合,在实践中成长,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 5、探究如何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内容记不同类型的预习笔记,力求构建不同课型课前预习的可行性强的操作样式。 (二)研究任务

1、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情况的调查。

2、小学语文教师课前预习指导情况的调查。

3、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效率不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4、不断完善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与并付诸实践。 5、结合语文课文教学案例,让学生真正掌握预习的方法。 6、提出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或家访),了解学生的预习现状及存在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预设研究方案,也有利于在研究中对症下药。在整理阶段,采用问卷调查表、课堂评价表、随堂检测卷,对学生实施第二次调查,与前次调查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处理,便于形成研究结论。

2、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图书、网上查询等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筛选和借鉴关于提高小学生自主能力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方法。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为研究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参考意见。

3、行动研究法:适时研究活动时,采用“预设方案——实施方案——回顾反思——调整方案——再实施——再反思——再调

整??”的研究方法,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方案,逐步探究出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本校在中年级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撰写经验总结,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积累材料。

5、个案研究法:对三四年级部分学生进行跟踪研究,定期了解,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前后对比分析,一次观测学生能力的提高。结合相关理论对预习作业设计与评价中出现的问题或案例,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形成具体的资料。 (二) 研究的过程

该课题的研究时间从2014年11月至2016年1月。 研究对象是我校三四年级学段的学生。

课题组成员长期扎根教学和研究第一线,有较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也很高。我们采取以研促教的策略,把课的研究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相结合,把课题的研究和我校的课改结合,把课题的研究和我校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相结合,学校教导处将对课题的研究情况随时跟踪调查,及时掌握研究情况,促使研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课题组成员利用学校的网络平台、教师备课室、电子图书资料室,已购入的各种研修图书、软件,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等硬件和软件进行研究。

学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十分重视,本课题作为学校重点课题,课题启动后,学校在研究课题经费实行专款专用,由课题负责人统筹安排使用。 给每位课题成员都订阅二份以上业务刊物,并相互交流,及时学习先进和教育教学理论,从中得到启发。课题组所需图书、计算机等设备学校优先提供,学校每学期确保课题组成员参加培训会、研讨会、交流会,科研成果的总结与推广所需经费实报实销。

上表中反映出学生查阅资料和质疑问难的能力不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五、调查结论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未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

2、不讲究预习方法 预习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3、不善于合作学习 学生在预习中出现问题不能通过同伴互助合作来解决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或借助于资料。这种被动等待答案的学习方式使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也难形成知识的碰撞,更难有思想的火花产生。

4、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是提高预习成效的关键,合理的预习方法和有效的思维途径是预习成功的保证。 六、初步的策略设想: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学生的预习情况:

1、应该通过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特别是那一小部分孩子的预习意识。教师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意识,学生自己有能力完成的预习任务,我们绝不包办代替。

2、适当调整预习作业的难度和强度,让学生不害怕预习。要创设条件,唤醒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进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参与预习。如课堂上教师创设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在给予积极评价。又如教师想办法创造各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提前预习,甚至超超前预习。

3、给学生预习内容的指导,让他们逐步知道预习时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并且指导学生把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寻求办法进行解决。

4、给学生预习步骤的指导,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预习;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指导时要让学生明确预习要求和目标。预习中应以读为基础,其他预习任务应在读中完成。读很重要,所以教师对读的遍数要有要求,每一遍读也要有任务,如读通读准、读懂读流利、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问题等等。

5、关注学生的差异。不同年级学生预习要求不一样,同一个班级学生也有差异,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在抓紧预习底线不放松的情况下,可以分层要求,层层递进,不断鼓励优秀学生和学困生战胜自我。

6、注意与家长、班干部的联系,发挥小组教育功能。学生很多预习工作是在课外或家里完成的,因此会有一些贪玩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预习,这时就很需要家长和学生干部配合监督。

附二: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调查问卷(家长卷)问卷统计

调查背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真实的了解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情况和他们对预习的内心感受,更好地学好语文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开始时间:2014-11-18 结束时间:2014-11-23 样本总数:98 份

本报告包含样本数量:98份

第1题 您的孩子回家之后预习课文吗? [单选题]

选项 A、经常预习 B、偶尔预习 C、从不预习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小计 28 62 8 98 28.57% 63.27% 8.16% 比例

第2题 孩子预习课文之后,您会检查孩子的预习情况吗?

[单选题] 选项 A经常检查 B偶尔检查 C从不检查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小计 34 56 8 98 34.69% 57.14% 8.16% 比例

第3题 您认为孩子课前预习对学习有帮助吗? [单选题] 选项 A帮助很大 B帮助不大 C没有帮助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小计 64 32 2 98 65.31% 32.65% 2.04% 比例

第4题 您觉得孩子依据教师设计的预习作业预习课文有必要吗?( ) [单选题] 选项 A、很有必要 B、有一些必要 C、没有必要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小计 56 38 4 98 57.14% 38.78% 4.08% 比例

第5题 孩子预习时,你会给予指导吗?( ) [单选题] 选项 A、经常指导 B、偶尔会指导 C、从不指导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小计 30 64 4 98 30.61% 65.31% 4.08% 比例

第6题 您认为影响孩子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多选题]

选项

A、孩子脑子笨

B、孩子课前没有预习课文 C、上课没有认真听讲 D、老师讲解不得法

E、孩子没有做题进行巩固练习 F、其它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附三:语文教师对学生预习指导情况问卷的调查报告:

小计 6 40 84 36 42 2 98

40.82%

比例

6.12%

85.71%

36.73%

42.86%

2.04%

南阳市第七小学校中年级语文教师 对学生预习指导情况问卷的调查报告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小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课掌握基本汉字读音、字形,基本句法以及阅读行文规律,

为将来的进步一学习深造打下基础。因此学生对语文课程的预习对今后的求知、发展至关重要。笔者试就《南阳市第七小学校中年级语文教师对学生预习指导情况的问卷调查》,做出统计性总结报告,试图从第一线语文教师的视角来分析语文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效果,辅助促进课程预习的效果。 《问卷》于 2014年11月9日分发至校三、四年级语文老师处,共17人参加。笔者于同月12日收到16份填写合格的问卷。反馈率接近80%,调查结果有效。

《问卷》涵盖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课前预习的重要性(第1、2题); 2.课前预习的方式方法(第3、6、题); 3.课前预习的完成情况和效果(第4、5题)。

笔者试观察以上三个方面的反馈数据,给出统计性分析结果。 (一) 在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方面,任课老师对语文课前预习非常重视。所得有效问卷中各语文课任课教师都认为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有必要;并且经常布置预习作业。

(二)在预习的方式方法方面,各任课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时间的意见略有不同:占56%老师对学生的预习方法也给出答复(见附录第3题)。对生字、新词的预习受到普片重视;另外熟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自己能提出问题并思考解答也受到关注。对读课文、理解大意的要求占到了70%,而对提出问题并思考解答的要求也占到30% ,两项要求都占的占30%。也有部分老师提出贯彻固定的预习方法。其内容有:1、课文读三遍;2、标画好词、自然段;3、生字条的字会读会组词;4、田字格中的字,查字典、组词找偏旁;5、收集相关资料。结合自身教学我认为这种预习方法缺少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这种缺少是不科学的。在预习之后各任课教师都会通过多种手段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检查,如课堂提问、委派学生检查、抽查等(见附录第6题)其中30%的老师委派学生互查,40%的老师会对学生进行抽查。

(三) 在课前预习的完成情况和效果方面,通过就目前的问卷情况的观察,至少有80%的老师认为学生的自我预习有一定效果(见附录第2题),尽管家长不能做到全力辅助支持。特别地,在这个群体中有25%的老师认为学生自我预习的效果很好。就这些收集到的数

据而言,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是良好的,无论家长是不是能够全程辅助。对于预习作业方面(见附录第5题),有10%的老师认为学生虽能完成,但是质量、效果还有待提高。其余的认为学生能够自觉完成并形成习惯。这个来自教师的观察,符合之前对第2、4题答案统计结果的分析。

另外,有40%的老师使用一种以上的方法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检查(附录第6题,),目的在于督导学生更好的进行课前预习。然而其中只有25%认为预习达到了满意效果(附录第2题A项)。从这几组数据上观察得知,基于多种方法的预习效果检查并没有突出的作用。笔者认为应在检查的方法方面,需要进一步观察并获取更广泛的详细数据,并加以分析,从而得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更好的达成督导效果。

结语:本文通过对《问卷》答案的分析,初步得知了关于语文教师对于学生课前预习方式方法、效果等的统计性结果。总的来说,老师普遍认为课前预习有必要且有效,而对预习的检查、督导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笔者也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甄选合适的方法,全方位观察督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且力图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通过调查发现,平时在校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够做到自觉预习,或者在家长的督促下预习,然而学生的预习仅仅是浮于表面的。三四年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预习过。有的孩子有预习的意识,很想学好可又不知从何入手。家长的监督力度不够,有很少的家长能够认真的去看一下孩子的预习作业,对学习的关注力度不高。教师虽然有指导与预习意识,然而却缺乏有效的预习指导方法。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就确定了以后工作的重点。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对于进行预习方面的指导,加强家校合作,使得家长与学校密切配合,为孩子提供物质保障与优秀的学习空间。

本阶段成果为:《南阳市第七小学校中年级学生语文课前预习调查问卷调查报告》《南阳市第七小学校中年级学生语文课前预习调查问卷(家长卷)问卷统计》《南阳市第七小学校中年级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知道情况问卷调查调查报告》等。

3、具体实施阶段(2015年3月—2015年11月) 首先,确立研究具体内容及相关要求:

1)预习方法研究:实验教师对教材进行梳理归类,研究不同课

文的预习方法,如精读课文应该怎样预习,语文园地应该怎样预习等。 2)预习内容研究:预习时应重点关注哪些内容

3)预习作业设计研究:教师应设计哪些作业引导学生具体预习。 4)预习内容检测研究:教师应如何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之后该如何设计课堂教学

5)预习方法指导研究:每个研究内容都要有具体的学习资料、研究案例、研究总结及过程性资料。

其次,课题组建立了良好的课题研究制度,有较严密的课题研究计划,定时定点进行,课题组每个月一次专题研讨,每学期一次阶段总结活动。实行定期经验交流制度,课题各项活动都作了具体的安排,责任到人。要求课题组成员每学期按学段承担一节有关“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课;每个课题组成员所作的课都经过下面的程序:先说课――进行集体备课――做课—集体反思、总结;每个课题组成员按要求上交研究材料。如:学生的预习作业,预习指导课的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撰写课题研究案例和阶段总结;定期召开课题沙龙式的研讨活动,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研究方案,逐步探究出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有效方法。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撰写阶段性总结,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学生预习作业成果展示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具体研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给学生制定了详细的预习计划。

课堂教学是快节奏、灵活多样的。所以要想在课堂中40分钟有效的利用并且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就必须做到提前预习。然而有的同学认为预习就是单纯的将课文看一遍,能知道说的什么内容便草草了事,更有甚者认为预习并不是作业。针对这个问题加大了预习作业的力度,也给学生制定了详细的预习计划,并且每过一个月会拿出一节课时间进行预习的培训。具体的预习任务为:

① 在新课学习之前要能够自己认准字音,读熟课文。 ② 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并尝试分意义段,并且理解课文的大体意思。 ③ 课文中相关的生词不懂的可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自行查阅,课上进行展示交流。还可以整理在预习卡上,在学新知识时进行反馈。

④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在课堂中进行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指导,有时会用课上5分钟来手把手进行预习引领。经过几个模块的学习,有60%的同学基本上可以做到认认真真,按部就班的完成预习任务。 2). 设计制定预习卡,有效的指导学生预习

小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相对较弱,学习意志力也不强,因此学生预习的自觉性也不是单靠老师的一句话 就会去自觉完成的。学生在家是否预习?效果如何?老师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控学生的预习情况呢?让学生制 作预习卡片,通过指导预习内容和方向来解决课文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附四: 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卡 预习课题 预习时年 月 间 日 一、生字: 1、 多音字: 2、形近字: 二、词语: 1、近义词或反义词: 2、特殊类型词语(AABB、ABAB、ABAC、ABB、含数字、含反义词等): 3、解词: 三、句: 1、 特殊类型句子(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夸张句??)积累:

四、篇章: 本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主要讲了: 我读后的感受是: 五、资料补充: 检查日期 年 月 等级 日 3) 建立奖励机制,增强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是成功的需要。由于预习工作都是在家里进行,孩子一旦离开家长的监 督,就会懈怠、偷懒,甚至不预习。维持学生预习的兴趣,光靠批评、检查是产生不了的,为此我们请 组长帮忙, 每天记录好学生预习遍数, 每周评选一名预习最积极最认真的同学进行嘉奖。 每次上新课前, 邀请学生进行朗读或表演,从中推选“每日一星” ,两种评选相结合,评选期中、期末的“预习小明星” 。 在奖励机制下,学生逐渐变“要我预习”为“我要预习”。

4) 运用课前预习设计上研究课,并及时总结教学所得

经过两周多的“课前预习卡”预习指导,大部分学生对预习的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学习气氛有了很大改观,原来不敢开口的同学在通过预习后逐渐找到了自信能举手回答问题了。在2014年9月,朱玫梅老师就课前预习设计上了一堂研究课。通过听课,发现课前预习设计发挥的巨大作用。

通过近一个月的研究,我们逐步探索科学的指导预习的方法,实验教师总结撰写成论文《怎样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浅谈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预习能力的培养》《语文课前预习的问题设计》等,写出了教后反思《怎样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课堂上如何快速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等,将科学的指导方法合理的运用到学生中去,并且为如何布置预习作业奠定了基础。

5)采用多种形式对预习结果进行检测

为了加大对研究过程的控制力度,我们注重了对预习结果的检测,并逐步加大检测的力度,运用多种检测方法,始终把学生规范在课题研究的轨迹中,检测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教师的检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平时自由实行个别抽查。比如,课余时间到学生中找个别同学谈谈话、翻翻书、看看他的预习卡、了解他的预习情况,同时从侧面打听一下其他同学的预习情况,并顺便给其鼓励、纠正。

二是课堂检查。课堂检查主要表现在一节课开始的时候。随着实验因素的逐步增多,预习的要求越来越高,检查的时间一般由5分钟,增至约15分钟。也就是说学生的预习从最浅的层次到最深的层次,实际上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自学过程,到了最后阶段,学生的预习从自找目标到自觉达标,基本上能够完成课堂的学习任务。这时,教师的教学过程,就由学生预习情况来确定,教师只对某些重点、难点加以适当的讲解,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梳理和总结。这样的方式,充分体现预习的优势和积极作用。

②学生自查。学生的自查,逐步完善成三种形式

自行自查。即学生个体对自己的预习行为进行及时地反省。反省的内容包括“我是否预习了?预习的效果怎样?”“我有无对自己不能坚持预习感到羞愧?”“我有无对自己能够持之以恒的预习感到欣慰?”“我通过预习,学习能力是否增强了?”“下次怎么办?”等等。

临查。即相邻的同学互查。其优点是,随时可查,互相监督,互相鼓励,互相学习。控制方法,调查、侧面检查。

③家长监督。 孩子年龄还小,开始尚需父母的监督与指导,这时就要给家长具体讲述科学预习的必要性和方法, 取得他们的支持,使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直到他们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不定期的反馈学生预 习情况,填写家长反馈表。

经过一段时间的预习能力的培养,班里的学生已经具有预习习惯,且预习能力很强的比例是22%;已经具有预习习惯且预习能力较强的比例是49%,接近全班人数的一半;已经具有预习习惯,但预习习惯较弱的比例是26%,约占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一强;没有预习习惯的比例是3%。总之从习惯有无的角度考察,全班已初步具备预习习惯的占全班人数的97%。由此可见,本阶段的研究是较成功的。

6).进行学生预习经验交流及总结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在不断掌握科学的预习指导的同时也不忘让同学们交流总结预习经验。交流的方式主要有:三四年级交流指导;同班同学进行预习心得小报交流;同组人员面对面交流总结等方式。

下面是几位同学的交流体会: 三年级一班 王雅: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对还没有学过的知识进行提前学习,通过预习可以让同学们在学习中不断进步,让学生更有责任感。

从三年级一开始到现在,我们每天都会进行预习,经过自己的整理思考,我总结出自己的预习方式:

1、读熟课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2、读会课文并且概括课文大意。

3、找出课文重难点以不同的标识进行标记。 4、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

5、根据自己找出的问题试着自己解答。

四年级四班 赵浩然: 预习?什么意思?不就是将课文读会么?还有别的意思么? 带着我的疑问,循着老师组织的预习经验讨论,我开始认真倾听大家的做法。

一个同年级的同学说:“我都是将单词、词组和不会的句子都划下来,第二天课上认真听,如果没有讲到那么单独问老师,然后将知识点统一整理在预习卡上。”

四年级三班 戴丽丽:

“在预习时可以听课文录音,同时跟读,这样既锻炼了听力,又对课文做了大致的了解。”

三年级二班王艺晓:

我是把生词、文中的成语和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来,生词让家长提问着先听写一遍。”

课堂上老师表扬我预习总结的很好,老师说:“大家说的都不错,大家如果把各位的预习优点全都总结出来运用到自己的预习过程中,不就更全面了吗?”

我明白了,预习可以让我们在课堂中轻松的学习,在老师布置要默写的时候轻而易举的就可以完成。看来,预习的作用可真大啊! 5).定期与家长沟通

学生学习往往是在学校和家两个环境中,必须加强家校联系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实验教师每天和家长用校讯通交流孩子在家预习和在校上课的情况,互相配合,加强合作,并还不定期地召开家长会,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利用座谈会和访问的方式了解家长的想法,让教育孩子比较成功的家长介绍经验和做法。在家长会上,我们分别请三年级三班的刘艳妈妈与四年级二班蒋文妈妈对于自己在家教育孩子方式以及孩子在家的学习习惯和状态给大家做了陈述,其余的家长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我们将优秀学生的《预习方法交流小报》分给各位家长看,让家长也从别的同学身上学到指导自己孩子的方法。

本阶段的研究成果为:《“小学生中年级语文预习预习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小学生中年级语文预习预习能力培养研究” 阶段性小结》课堂“预习指导”教学示范引领课、研讨课及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课件、优秀“预习指导”设计、典型的案例、随笔、论文、教研沙龙记录以及三四年级不同学段、不同课型课前预习设计卡、学生的预习作业等。

4、研讨总结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1月)

对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材料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撰写结题报告,邀请专家组进行结题论证。

在研究后期我们分发了二次调查问卷,对中年级学生的“预习能力及预习状况”再次进行调查

附五:调查问卷内容及分析

南阳市第七小学校中年级学生语文预习能力调查问卷(二)

调查报告

经过半学期的课前预指导,大部分学生对预习的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学习气氛有了很大改观,原来不敢开口的同学在通过预习后逐渐找到了自信能举手回答问题了班里大部分的学生已经具有预习习惯,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对中年级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方案:

(一)调查时间:2015年12月6日

(二)调查方式:问卷调查、看预习作业

(三)调查对象:南阳市第七小学三四年级10个班,共100人。

(四)调查内容: 调 查 问 题 你现在经常预习吗? 你认为通过预习对你的语文学习有帮助吗? 选 项 ① 经常预习 ② 偶尔预习 ③从不预习 ① 有 ② 帮助不大 ③ 没有帮助 占调查人数% 58 48 4 75 23 2 76 24 13 54 33 79 21

3、你能主动①能 预习吗? ②不能 你每天用多长时间预习? 老师指导的预习方法你都掌握了吗? ① 10分钟 ②20分钟 ③30分钟 ①掌握了 ②没掌握

你现在对语文学习有自信吗? ①有 ②没有 88 12

现将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调查显示,与以前相比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越来越高,更多的学生预习不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是为了有助于自己的学习。76%的学生能主动预习,79%已经掌握了预习的方法预习的时间能保持在20分钟以上。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掌握了预习方法,提高了学习兴趣

通过教师指导与同学之间交流,学生在预习上颇有心得,学习兴趣日益提高。每位学生有自己的一套预习卡,预习卡版块既固定又开放,学生在老师要求的固定版块之外根据自己兴趣进行知识拓展或者兴趣提升。同学们交流之后都形成了一套各自预习的方法,总结在预习方法小报上,成为了实验班级中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 (三)学生的预习习惯基本养成,预习能力明显提高

学生们自觉的将预习作为开始第二天课堂学习的必修课,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间的交流,大部分学生对于预习都能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方式。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气氛明显提高。尤其是对于学困生。他们通过课下的努力,使自己不被落下,学习上重拾信心。。

调查者所在单位:南阳市第七小学

调查者:杨伟

时间:2015年12月

本阶段的成果为:《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有关本课题研究的教学案例集、研究成果汇编或教育论文集、预习指导课的录像、在教学中进行推广应用图片及获奖证书等。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

课题研究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模式的改变

课题研究开始后我们调整了日常教学流程,将预习交流放在课堂的开始。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预习卡与组内同学进行交流,初步解决预习疑难问题,在授课过程中,同学们可以根据老师所讲在预习卡上另作补充。

(二)学生掌握了预习方法,提高了学习兴趣

通过教师指导与同学之间交流,学生在预习上颇有心得,学习兴趣日益提高。每位学生有自己的一套预习卡,预习卡版块既固定又开放,学生在老师要求的固定版块之外根据自己兴趣进行知识拓展或者兴趣提升。同学们交流之后都形成了一套各自预习的方法,总结在预习方法小报上,成为了实验班级中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 (三)学生的预习习惯基本养成,预习能力明显提高

学生们自觉的将预习作为开始第二天课堂学习的必修课,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间的交流,大部分学生对于预习都能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方式。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气氛明显提高。尤其是对于学困生。他们通过课下的努力,使自己不被落下,学习上重拾信心。当学生看到自己的预习卡时会由衷的表现出一种成就感,丰富多彩的绘画加之重点的知识使得一张预习卡成为一份宝贵的财富。家长也自觉加入到监督和指导行列中来,并且积极的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和学习习惯问题,学生总体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四)教师素质的显著提升

自从课题组成立后,课题组成员利用空余时间自行学习相关资料,如《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新课程标准》等。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期,万晓艳老师撰写论文《浅谈小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的培养》、赵鑫老师《怎样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朱玫梅老师《课前预习的问题设计》杨伟老师《如何提高中年级的学生的语文预习效果》,对于课题的研究起了很大的辅助作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老师们不断分析对比,适时调整研究策略与计划,在指导学生的同时对自己的业务水平也有很大的帮助。

(五)学校的学术气氛有所提高

课题研究开始后老师们就注重了知识的补充,努力研究《新课程标准》,给予课题科学的指导,老师们的学术气氛有所提高。

(六)研究成果得到推广。“预习能力的培养研究”在我校以及以南阳市第七小学为主的教育科研一体化研究学校(宛城区的二十四小、二十五小)进行了推广使用,得到一致肯定。 六、课题研究的问题思考

虽然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主动预习的习惯基本养成,但对学生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由于时间有限,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校青年教师多,教学能力还有待于加强,大班额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实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所以需要培养一些理论基础雄厚的教师充实起学校的科研实力;学生个体差异性强,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如何培养好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还应在平时的工作中对症下药,寻求更好的方法;课前预习设计方式还是对部分学生有所限制,他们不满足于课堂知识,还需要更多的拓展知识。所以我们考虑着针对不同课型变换用课前预习设计的预习方式; 良好的自主预习习惯不是单一的预习习惯,还包括质疑、阅读课外读物和观察写日记等,下一步要继续研究。

一个课题的顺利结题不是终点,而是下一个课题新的起点,为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各种良好的习惯还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

七、主要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刘良华《自学成材还是听讲成材》

3、中央教科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4、刘春生《作业的革命》

5、《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型》 吉林大学出版社 欧阳芬、彭隆总主编

6、《魏书生谈语文教学》 河海大学出版社 魏书生著 7、《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陶行知著 八、附录:

课题组组长:万晓艳,女,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南阳市语文学科头人、南阳市首届作文教学优秀教师、宛城区语文学科兼职教研员。所执教的《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等优质课分别获得省市区一二等奖,《创设 再现 突破 拓宽》多篇论文获得全国、省市区一二等奖,《读写结合 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在《读写算》等杂志上,科研课题《21世纪教育战略发展研究》获省科研成果二等奖。从教26年,担任学校教导处主任,多年来主抓教学,有丰富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有较强的业务水平和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课题组成员:朱玫梅,女,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南阳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宛城区优秀班主任,南阳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增强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已结项,课题研究成果《谈小学语文

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项目三等奖,在南阳市教育科学研究和科技推广中做出贡献,获一等奖。成果《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在全国小学教育管理与教学学术成果评选中获得一等奖。课题《多媒体下的作文教学》获省级课题一等奖。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小学语文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研究》结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案例《心随情动情最真》获教育部二等奖。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不同类型学校素质教育目标、途经、方法和评估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论文、叙事等获得五个一等奖。

课题组成员:杨伟, 女 , 本科学历,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区级骨干教师。曾获宛城区优秀教师、德育先进工作者、教研积极分子称号。执教的优质课和撰写的经验论文多次获、省、市级一、二等奖,并参与省级课题《 小学生开放习作实验研究》,市级课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的研究(已结题)。辅导学生的习作多次发表在国家及省级刊物上,并在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课题组成员:赵鑫,男,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实验与研究》获省级二等奖,《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获南阳市二等奖。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国家、省市一等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cg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