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氯管理及操作规程汇编

更新时间:2023-03-18 04: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加氯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汇编

水 厂

目 录

一、 安全加氯消毒的基本知识 二、 加氯间管理制度 三、 加氯间安全生产责任制 四、 加氯间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五、 加氯间安全用氯制度 六、 加氯间巡回检查制度 七、 液氯入库验收管理制度 八、 加氯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九、 加氯系统开启操作步骤 十、 加氯系统关闭操作步骤 十一、 漏氯自动吸控装置操作规程 十二、 氯瓶更换操作规程 十三、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管理制度 十四、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每月测试程序 十五、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配载和使用 十六、 正压式呼吸器的卸下

十七、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使用后的清理程序 十八、 氯气捕消气使用说明 十九、 漏氯吸控装置检查制度

一、安全加氯消毒的基本知识

一、 氯的性质

1. 氯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的黄绿色气体。

2. 在大气压力下,温度0℃时,每升氯气重3.22克,约为空气重量的2.5倍。

3. 当温度低于零下33.6℃时,或在常温下将氯气加压到6~8个大气压时,就成为深黄色的液体,俗称液氯。液氯是琥珀色的油状液体 4. 每升液氯重1468.41克,约为水重的1.5倍。同样重量的液氯体积比氯气小456倍,因为液氯体积小,便于储藏和运输,这就是自来水厂消毒用的氯气都要在工厂中加压成液氯的原因。

5. 1公斤液氯可气化成0.31立方米氯气,氯气能溶于水,即与水发生水解作用,氯气在20℃、一个大气压下的溶解度为7.16公斤/立方米。

6. 干燥的氯气和液氯的化学活性很小,因而对铜、铁和钢等金属都没有腐蚀性,但遇水或受潮则化学活性增强,会严重腐蚀金属。一般,氯对塑料和橡胶也有些腐蚀作用,且容易老化。

7、储藏在钢瓶内的液氯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每公斤液氯气化时需要吸收67大卡的热量,如果热量不足就会阻碍液氯的气化。 二、 氯消毒基本原理 1、氯消毒基本原理

当氯溶解在清水中时,主要有如下两个反应。 第一、 氯水解成盐酸和次氯酸:cl2+H2O第二、 次氯酸HOCL灭细菌达99%以上 2、加氯量

消毒时水中的加氯量,可以分为两部分,即需氯量和余氯。需氯量

H++Ocl-

HOCL+HCL

生产实践表明,HOCL是消毒的主要因素。用氯气消毒,5分钟内可以杀

指用于杀死细菌、氧化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等所消耗的部分。另外,为了抑制水中残存细菌的再度繁殖,管网中尚需维持少量剩余氯。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出厂水游离性余氯在接触30分钟后应不低于0.3mg/L,在管网末梢不低于0.050.3mg/L。后者的余氯量虽然具有杀菌能力,但对再次污染的消毒尚嫌不够,但可作为预示再次受到污染的信号,对于管网较长而有死水端和设备沉浸的情况,尤为重要。加氯量一般就是根据上述两部分的需要,按各水厂的水源、水质、净化设备的条件和管网的长短经过生产实践来确定的。

一般水厂的加氯量都是采取事先确定的出厂水余氯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由净化操作工来控制和调整的。最低值是根据出厂水余氯不低于0.3mg/L及管网末梢水能确保达到0.05~0.1mg/L并使水中细菌及大肠杆菌值达到规定来加以确定。最高值是以不过多浪费氯气和水中不产生氯臭味来确定。 三、 氯瓶的构造

1. 用作储存和运输液氯的钢瓶叫做氯瓶。按国家规定,氯瓶外表应涂有草绿颜色,在瓶体两端套有防震圈,瓶体上标有白色“氯”字。 2. 氯瓶装有两只出氯总阀,使用时应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上面一只阀门接到加氯机,氯瓶的出氯总阀都和一根弯管连接,只要氯瓶放置位置正确,上面一根弯管总是伸到液氯面以上,所以出来的总是氯气,如果氯瓶内装氯过满,或弯管位置移动,出来的是液氯而不是氯气时,可以转动氯瓶,将下面一只总阀转到上面来,如果仍然出来的是液氯,就需要将氯瓶在出氯总阀一头垫高。

3. 氯瓶上最重要的部件是出氯总阀,阀体用铸钢或精黄铜,阀杆用镍钢,阀杆外圈有填料压盖和压盖帽,总阀下面装有低熔点安全塞,温度到70℃时就会自动熔化,氯气就会从钢瓶中逸出,不致引起钢瓶爆炸。出氯总阀外面有保护帽,防止运输和使用时碰坏。氯瓶上的螺纹全部都是右旋螺纹,使用时应注意开关的方向。 四、 氯瓶的运输与储存

1. 氯瓶运输的规定

⑴运输氯瓶时要旋紧保护帽,轻装轻卸。

⑵氯瓶装在车上应妥善加以固定,汽车装运时,一般应横向放置,头部朝向一方,装车高度不得超过车厢高度。 ⑶夏季运输氯瓶在车上要有遮阳设备,防止曝晒。

⑷车上禁止烟火,装卸人员要备有抢修工具、防毒面具并不能离开。 ⑸装卸时要有起吊设备,也可利用地形采用滚动法装卸,但严禁剧烈碰撞。

2. 氯瓶储存的规定

⑴入库前要对氯瓶进行仔细检查,发现有漏氯可疑部位,要妥善处理后方可入库。

⑵入库的氯瓶必须头部朝向一方,放置整齐,留有通道,妥善固定,最后不要堆放。

⑶不同日期到货的氯瓶,应放置不同地方,并正确记录入库时间,应做到先入库先使用。

⑷对储存时间过长的氯瓶,要定期移至室外,检验出氯总阀是否正常。 五、 氯瓶的使用方法 1. 氯瓶的开启

⑴氯瓶在开启前,应先检查氯瓶的放置位置是否正确,然后试开出氯总阀。

⑵出氯总阀的试开方法是先掉出氯口保护帽,清除出氯口脏物,操作人员应站在上风口,用两把25cm长活络扳手或专用扳手开启,一把卡住总阀阀体,另一把卡住阀杠方顶,两把扳手交叉约成30度角,然后均匀的从相反方向轻轻扳动,当开始发出咝咝声,表示已经出氯,可以投入使用,然后关闭出氯总阀,表示试开完毕。

⑶氯瓶正式使用时,用铅皮或软塑料垫圈与加氯机的输氯管连接,旋紧压盖帽,按加氯机操作方法,开启出氯总阀一转即可。

⑷氯瓶投入使用后要进行漏氯检验,如周围已发现氯味,操作人员应迅

速关闭出氯总阀,暂时撤离现场,待氯气味道消失后,再检查漏氯部位。 2. 氯瓶的供热

氯瓶中每千克液氯挥发成氯气时需吸收67大卡的热量,氯瓶周围空气中热量被吸收后,就会在瓶壳上产生露冰,继而结霜,这样就会阻碍液氯的进一步挥发。用自来水浇洒于氯瓶的外壳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3. 氯瓶的降温

夏季,气温增加,氯瓶内压力会迅速提高,如果液氯气化不完善,加氯机会产生喷雾现象(即氯气和液氯的混合),输氯管还会结霜,同样会影响加氯机的正常使用,因此这个时候也需要用自来水冲淋的方法降低液氯的温度,减低氯瓶内压力,消除喷雾。 4. 氯瓶的保温

冬天在水的温度较低时加氯,氯在水中会生成黄色晶体状水化物叫氯冰,产生这种现象也会阻碍加氯,这时就要求加氯间应有防冻保暖措施。为了保证液氯充分气化,在使用时,氯瓶的温度要比输氯管低,输氯管的温度要比加氯机低。加氯机的保暖不能采用明火取暖,氯瓶不能靠近热源。

5. 氯瓶使用中的安全规定

⑴使用中的氯瓶应挂上“正在使用”的标记,用完的氯瓶应摆放在“空瓶区”,未使用的氯瓶应摆放在“实瓶区”,以便识别。 ⑵禁止敲击、碰撞氯瓶。 ⑶夏季应防止日光曝晒。 ⑷瓶阀冻结时,不能用火烘烤。

⑸用水喷淋的氯瓶,应严格防止出氯总阀淋水受到腐蚀。

⑹确保瓶内气体不能全部用尽,一般要求使用后必须留有0.05~0.1Mpa的余压,以免遇水受潮后腐蚀钢瓶。

⑺每2年对氯瓶进行技术检查,主要内容是内外表面、壁厚、容积残余变形测定;有无严重腐蚀和强度缺陷;有无裂缝和渗漏或明显的变形。经技术检查后认为不宜继续使用的氯瓶要予以更换。

六、 怎样防止和处理氯中毒 1. 氯对人体的危害

氯气在空气中不同的浓度,会使人感到明显的刺激和难于忍受,严重者会立即死亡。

2. 对氯中毒的急救和治疗

⑴一般在处理漏氯时如遇到咳嗽等,就要马上关闭出氯阀后离开现场,用浓笨或糖开水解除咽喉刺激。

⑵严重的中毒者要设法迅速将其移至空气新鲜处。 ⑶呼吸困难的禁止进行人工呼吸,应使吸入氧气。 ⑷雾化吸入5%碳酸氢钠溶液。

⑸用2%碳酸氢钠溶液或生理盐水洗眼,鼻和口。 3. 漏氯事故的处理

⑴加氯间必须备有防化服、防毒面具,开启针形阀的工具;铅垫子、氨水、竹签等足够的抢险工具和材料,所有的工具和材料必须放置在固定地点;

⑵如遇到出氯总阀的压盖帽没有旋紧,出氯口与输氯管没有轧紧或者输氯系统、加氯机各个接头处因天长日久腐蚀发生微量漏氯时,应用氨水查出漏气地点,再关闭氯瓶出氯总阀,针对漏气部位进行修理。 ⑶如遇漏氯量较大,一时判断不出漏氯地点,应首先将出氯总阀关闭,在确定漏氯吸控装置已开启的情况下,将出氯总阀少许开启,查出漏氯部位和原因,再关闭出氯总阀加以修理。

⑷如遇到氯瓶大量漏气的特殊情况,而又无法制止时(如出氯总阀阀颈断裂、安全塞熔化、砂眼喷氯等),首先要保持镇静,人居上风,并立即穿戴好防化服或防毒面具,将氯瓶推至碱液池中。

二、加氯间管理制度

氯气属剧毒危险化学品,本着“预防为主,管理从严,服务生产,保障安全” 的原则, 制定管理制度

1、严格用人制度,加氯间工作人员必须持有特种行业操作证,方可从事本岗位工作,并定期进行培训。

2、当班人员一律按照岗位要求着装上岗,非当班人员或与生产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若需进入,一定要有相关人员陪同。

3、平时应将门上锁,窗户关好,以防意外发生。 4、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执行各项制度及操作规程。 5、防护器材、消防器材、抢修专用器具等应放在指定地点。 6、保持室内整洁卫生。

7、工作人员应掌握防护器材、消防器材、抢险专用工具等使用方法,并按操作要求执行。

8、工作人员应熟悉加氯间的工艺流程,熟悉相关的仪器仪表的位置、用途,掌握其操作规程和相关要求。

三、加氯间安全生产责任制

厂长:加氯间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生产副厂长:加氯间安全生产日常工作的责任人,负责日常工作中组织协调、监督和组织抢险等安全生产方面具体工作。 工程师:

1、负责加氯间加氯机、加氯管道、加氯设备及有关仪器、仪表的操作和使用等。

2、负责加氯间各计量器具和漏氯吸控装置的检测检定工作,使之在有效期内工作,

3、参与氯瓶进、出厂的验收工作。

行政助理:负责加氯间的加氯设备、报警设备、防护设备及其它安全措施

机、电技师:负责加氯间有关设备、管道、电缆、电器等维护保养等工作,加氯间各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等工作。

带班干部:监督当班人员执行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当发生液氯泄漏等险情时,为第一现场指挥人,当班人员为第一应急分队成员,应全面了解情况,组织实施抢险,并及时向厂长汇报情况,以便应急抢险队到达时能及时进行排除险情。

当班班长:负责日常对加氯间的安全管理,督促和指导加氯工进行安全操作和巡回检查,配合工艺工程师做好氯瓶验收和更换氯瓶等各项工作。 当班加氯化验工: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巡回检查,做好各项记录,确保加氯间的正常生产。

四、加氯间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为确保液氯在生产储备和使用中的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

主”的方针,根据公司有关文件精神,在液氯储存和使用中,要严把入库验收关,各班组在领用时,要严格按照加氯间安全管理制度和加氯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认真做好液氯贮存验收和领用消耗记录,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加氯间安全巡查和设备维护保养等各项管理制度。经厂部研究决定,成立加氯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安全责任组长:厂长

安全责任副组长:生产副厂长、 行政副厂长

组员:工程师、行政助理、机械技师、电气技师、机电维修、制水班长

五、加氯间安全用氯制度

1、投入(备用)使用的氯瓶(卧置式)两个出氯阀门的连线应与地面垂直放置。

2、使用前应清除角阀处的脏物(可用带压通针进行疏通),使用时导管连接处应用10%氨水检查有无泄漏。

3、使用中的氯瓶应挂上“使用”标志牌,备用的则挂上“备用”标志牌,已用完的氯瓶应摆放在空瓶区,验收入库的氯瓶应摆放在实瓶区。

4、严禁使用蒸气、明火直接加热钢瓶,可以采用450C以下的温水加热,一般采用自来水加温。加氯间室温不能超过400C,否则应采取降温措施。

5、严禁将油类、棉纱等易燃物和与氯气易发生生的物品放地氯瓶附近。

6、应有专用钢瓶开启扳手,不得另作它用。

7、钢瓶出口端应设置针型阀调节氯气流量,不允许使用瓶阀直接调节。

8、瓶内液氯不能用完,必须留有一定的余压和余氯,余压不得小于0.05—0.1Mpa,余量应保留5—10kg。

9、当使用的氯瓶用完,应及时更换氯瓶,并挂上相应的标志牌,向工艺工程师汇报,做好相关的记录。

10、氯瓶自储存之日起,存放期不得超过三个月,应每隔20天开闭阀门一次,检查阀门是否正常。

11、加氯间液氯存贮量不得超过六瓶,先入库的氯瓶必须先使用。 12、加氯间必须配有漏氯吸控装置,安全池内要保持清洁,有足够的贮水和生石灰或碱。

六、加氯间巡回检查制度

1、当班人员每小时在巡视时,应对加氯间的门窗上锁加固情况及设备、仪器、仪表、管道及整个系统的运行状况巡查一次。

2、每小时将相关数据准确地记录在报表上。

3、随时观察余氯变化,每小时记录一次,按余氯反应大小调整投氯量。

4、检查过程中若遇到问题,立即进行处理,然后向厂部或值班干部汇报,若自已不能处理,应立即向厂部或值班干部汇报。

注意:

1)、正常工作中,真空调节器上真空表,夏天为0.8Mpa左右,冬天在0.5Mpa左右。

2)、真空表压力在0.05Mpa左右,必须更换氯瓶,防止氯瓶被抽真空。 3)、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液氯钢瓶、针形阀、出氯管有结冰现象时,应及时用自来水冲淋。

4)、在使用中,如二级泵房因故突然跳闸时,应立即关闭液氯总阀,然后关闭其它阀门,避免回水腐蚀氯瓶。

5)、搞好加氯间设备和现场卫生,做好本班设备运行情况和氯气投加量记录,进行现场交接班。

七、液氯入库验收管理制度

为确保液氯入库贮存和生产使用中的安全,防止泄漏等突发性事故的发生,现结合水厂加氯生产情况,特制定如下管理规定:

一、当供货厂家将液氯钢瓶运送到我厂加氯间时,验收人员(加氯负责人)要立即赶到现场,做好入库前的准备工作。 二、氯瓶入库时应做下列检查:

1、对入库的液氯钢瓶要严格进行逐个地检查验收,入库前应有产品合格证。合格证必须注明:瓶号、容量、重量、充装日期、充装人和复磅人姓名或代号。

2、氯瓶外观有无裂纹,是否有明显的碰擦痕迹。

3、检查附件(包括安全帽、瓶嘴、螺丝帽和易熔塞、减震圈)是否完好齐全。

4、检查氯瓶、角阀是否在验收试压期内。

5、氯瓶称重核对是否有超装液氯量(充装系数大于1.25),如有超装氯瓶,不予验收。

6、检查标签与氯瓶标示是否一致,用10%氨水检查瓶阀是否漏氯,瓶阀牙口是否有裂纹。

7、试开瓶阀后立即关闭,检验瓶阀是否正常工作,并用10%氨水检查瓶阀闭合是否紧密。

验收人员应认真填写氯瓶验收记录,参加验收人员应签字认可,如验收中发现上述任一情况,可拒绝接收。

检查合格后,并认真填写入库登记表,方可卸车入库贮存。同时,要

将先、后充装的液氯钢瓶,按先、后顺序摆放,便于使用,但每次入库存储量不得超过六瓶。4)、将更换的氯瓶按规程卸下,并将出氯阀上的安全帽盖上,用10%氨水检查,确认无泄漏后方可摆放地空瓶区,让厂家运出厂外。

八、加氯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一、 日常保养项目、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每日检查加氯机、氯瓶针形阀和连接管道是否泄漏,检查调整密封垫片,检查弹簧膜阀、压力水、压力表等部件是否完好,并保持氯瓶等部件的清洁。

2、应每日检查台秤是否准确,并保持干净;

3、应每日检查蒸发器电源装置或加热装置否正常并保持整洁。 4、起重葫芦应定期或在使用前检查钢丝绳、吊钩、传动装置是否正常并保养。

二、 大修理项目、内容、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氯氯气收集岐管和加注管道每12个月检查修理一次。台秤应每年校验、检测,并根据检查结果安排测试、维修。

2、氯瓶应每年由氯气生产厂家进行彻底的检查和维修一次,并油漆。 3、加氯机应每年检查更新安全阀、弹簧膜阀、针形阀、压力表,清洗一次真空加氯机的流量管,并进行标定(进口自动加氯机应根据产品说明书要求维护),水射器每季度清洗一次(参见设备说明书)。

4、漏氯检测(报警)仪,每周检测一次。如失效或损坏即时更换。探头的化学膜片12个月更换一次。

5、漏氯吸控装置系统,每天要求早班当班职工手动运行一次,运行时间为2至3秒,发现问题及时汇报,防止吸收液长期不用形成晶体。吸收液的浓度每年检测一次,如失效或不达标,应更换或添加吸收液。

6、加氯间和氯库的墙面应三年清刷一次,铁件应每年进行油漆防腐处理。

九、加氯系统开启操作步骤

1、检查加氯系统各设备外观,确保设备外观完整,各仪表处于零位。 2、系统开启按水射器→加氯机→切换装置→氯瓶的顺序进行开启。 3、开启加氯点的水射器压力水阀。 4、开启水射器上的氯气管道阀门。 5、开启加氯机后的相应加氯管道阀门。

6、检查加氯管道上的真空表,应有-0.05Mpa以上的真空值。 7、开启氯气管道阀门。

8、检查切换装置上有一路阀门处于开启状态。 9、检查相应这一路过滤器伴热带有无温升。 10、开启相应支管阀门。

11、氯瓶角阀开启,检查是否漏气(氨水测试)。

12、系统检查确保无漏气,真空调节器上压力表指示正常,调节加氯机上旋钮,使转子流量仪指示到一定的投加量。

十、加氯系统关闭操作步骤

1、系统关闭应按氯瓶→切换器→加氯机→水射器的顺序进行关闭。 2、关闭氯瓶出氯阀门。

3、直到真空调节器上压力表指示为零,加氯机显示自动关闭或浮子完全落下,再进行以下程序。

4、加氯切换控制箱处于手动状态,将相应切换阀点关闭,检查切换器上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5、关闭加氯系统阀门。 6、关闭加氯机后加氯管道阀门。 7、关头水射器加氯管道阀门。 8、关闭水射器压力水阀门。

9、此时系统已处于关闭状态,但管道中尚有残余氯气,需放空后,方可进行检修。

十一、漏氯自动吸控装置操作规程

一、手动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各设备接线是否完好,绝缘是否正常,吸气管道和阀门是否畅通,盘动电机,给系统送电

2、开机:将控制箱上的自动/手动开关,拨向“手动”位置,然后,按耐酸循环泵启动按钮,再按鼓风机启动按钮,吸控装置开始运转。 3、关机:分别按耐酸循环泵停止按钮,再按鼓风机停止按钮。 4、进行了手动操作后,必须把控制箱上的自动/手动开关,拨向“自动”位置。

二、自动操作步骤:

1、平时应将漏氯吸控装置控制箱及氯气检测器的电源开关合上(电源指示灯亮)。

2、将控制箱上的自动/手动开关,拨向“自动”位置,氯气检测器的灵敏度旋钮调在3毫克/升的位置上。

3、当氯库内有漏氯,空气含氯量达3毫克/升时,吸收装置即自行启动,对氯库内氯气进行处理;当空气中含氯量小于规定值时,报警信号灯熄灭,吸收装置自动停止运行。 三、维护

1、漏氯中和装置的漏氯检测器模块须每年更换一次。

2、夏季每月手动循环一次,冬季气温较低时,每周手动启动循环一次,每次启动循环时间为5分钟。

3、当碱液浓度低于10%,要进行及时补充吸收液。

十二、氯瓶更换操作规程

更换氯瓶前,应严格执行工作许可证制度,领取氯瓶更换工作许可证表,进行签署,以了解潜在的危险和防范措施的落实。在实施操作过程中,当班人员必须两人进行操作,一人工作,另一人辅助并监护,严格按照本规程进行操作。

1、准备工作:更换氯瓶所需的专用工具,穿戴好防护工具(呼吸器、防毒面具和防酸手套等)准备好检验溶液(10%氨水溶液),检查起吊设备是否完好。

2、更换氯瓶前,首先检查漏氯吸控装置电源是否合上,是否在自动状态,然后,将加氯间门窗全部打开。

3、关闭空氯瓶总阀,关闭支管上(角阀)

4、松开空瓶出氯阀与紫铜管接头,待接头处的余氯散尽后,用10%氨水检查出氯阀是否完全关闭,有无漏氯现象,装好扪头螺帽与保护罩,垂直起吊,小心轻稳的运走空瓶,滚放至空瓶区域。

5、检查待用钢瓶外观及其它附件是否完好(如易熔塞、皮圈等),拧开待用氯瓶出氯阀上的保护罩和扪头螺帽,用10%氨水检查是否漏氯,并清除出氯阀内外的铁锈和杂物,再进行起吊,小心轻稳地放在电子秤上,调整出氯阀口位置,使氯瓶两出氯阀连线与地面垂直。

6、更换新的密封铅垫,将氯瓶气态角阀(即垂直地面的上端口)与紫铜管连接头拧紧,将支管上的角阀打开。

7、操作人员应站在上风口,用两把25cm长活络扳手或专用扳手开启,一把卡住总阀阀体,另一把卡住阀杠方顶,两把扳手交叉约成30度角,然后均匀的从相反方向轻轻扳动,当开始发出咝咝声,表示已经出氯,阀门开启3/4圈即可。

8、用10%氨水检查整根紫铜管及各个连接头,认定无泄漏后,再将氯瓶出氯角阀调整适当位置,然后,再用10%氨水将加氯系统检查一遍,确保无泄漏现象。

9、签署工作许可证,挂好使用标牌,将加氯间门窗关好,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十三、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管理制度

1、 2、 3、 4、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实行专人负责、专人管理。 建立月检测制度。

定期进行培训,让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认真遵守操作使用、检测程序、使用后清理、安全卸下等正确

程序、规定。

十八、氯气捕消器的使用说明

一、氯气捕消器使用方法

推车式

(1)两人配合操作:打开喷射管,一人拔去保险削,拉起开关把手,一人打开喷枪开关,位于泄漏点上风向,顺风喷射。 (2)使用时配备有效防毒面具。

(3)经常检查捕消器,发现压力表指针低于绿区请立即充氮气。 (4)驱动气体:氮气1.6Mpa

二、氯气捕消器性能特点

推车式氯气捕消器

本中心生产的推车式氯气捕消器全部采用了高压管点射枪装置,优点是出粉量大,喷射时间可控(手控点射功能)。当氯气泄漏量大(每分钟大于10kg)且已弥漫开时,操作员可采用扫射方式迅速将氯气浓度降下来,以减轻泄漏氯气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伤害。

LP-15型手推车式捕消器,应配备于0..5吨—1吨液氯储备场所和使用场所,一般配备量不应少于8台,主要是考虑8瓶完全喷射用完时间约20多分钟左后,可以赢得20多分钟的抢险时间,这段时间管道或钢瓶均已泄压,堵漏工作就很容易了,而泄漏的氯气可大部分被捕消粉中和,减轻对人员的伤害和对环境

的破坏。现场操作人员可分为4组,每两人为一组循环操作,注意:操作员必须配戴有效防毒面具。 三、氯气捕消器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1. 氯气捕消器尽量不直接放在生产车间内,以减少对捕消器瓶体气头的腐蚀,应布置在离现场较近的房间内保存,防暴晒雨淋,延长捕消器的服务寿命。

2. 平时要注意检查捕消器的压力表,当指针低于绿区时,应立即补充氮气 ,指针恢复到绿区(1.6Mpa)即可,(注意:无压力容器充气资质单位不得从事充气工作以免发生危险)以保证抢险使用。

3. 氯气捕消器是配合抢险堵漏工作同步实施的中和泄漏氯气的设备,不是堵漏工具,一旦发生氯气泄漏,抢险人员可先用点射枪采用扫射方法将泄漏氯气浓度降下来,然后找到泄漏点实施堵漏工作。操作捕消器人员要位于泄漏点上风向,顺风喷射,不要对准泄漏点喷射,以免影响堵漏人员视线。

4. 捕消粉剂是强碱性物质,使用时应注意对皮肤和眼睛的保护。 5. 氯气捕消装置内装粉剂保质期两年,到期更换粉剂,以保证抢险时有效中和泄漏氯气的目的。 6. 每月检查。

十九、漏氯吸控装置检查制度

漏氯吸控装置工作原理:漏氯吸控装置能确保将泄漏出来的氯气及时吸收,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当有氯气泄漏时,由于氯气比空气的比重大,因而氯气外泄,安装在氯库的氯气检测报警仪检测到微量氯气后自动报警,启动漏氯吸收保护装置,其引风机通过地面下的风管,把外泄的氯气抽到中和塔进行处理。耐腐蚀泵将溶液箱中的溶液送到两个反应塔。在塔内,循环泵产生的高压反应液由喷嘴产生雾化,气体从第一个吸收塔由下向上开始升流,与塔顶喷洒下的吸收液在填料中相互接触。一部分气被吸收,其余的通过中间管进入第二吸收塔,再进行第二次吸收。尾气从第二吸收塔顶通过尾气管道排出,进入氯库再次吸收。 为保证漏氯吸控装置的正常工作,特制定以下检查制度: 1、 氯气吸收安全装置每周进行一次检查,以确保装置处于正常状态,吸风机、碱夜泵、电机要经常添加适量的润滑剂,使设备始终保持在良好的状态。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

2、每周对设备开关、密封、接口、管路接头、线路接点环节进行检查。 3、每周对漏氯报警仪进行检测,保证该仪器的灵敏度。 4、每季度对漏氯吸控装置内碱液检测其数量和浓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cf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