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开文学概论第一次形成性作业

更新时间:2024-05-09 15: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 号 姓 名

课程代码 020007

课程名称 文学概论 评阅教师

第一次任务 共三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江苏开放大学本科

《文学概论》形考书面作业之平时作业(1)

题号 分数 得分 批改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一 二 三 总分 1.文学在古代的原初含义是文章、博学,即文学是富于文采的语言作品和人的学识渊博。

2.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理论认为文学作品都包含宇宙、艺术、作品、观众四大要素。

3.我国文学理论遗产十分丰富,先秦的《尚书·尧典》里就有的说法。到魏晋时期出现了第一部文学理论论文,它是 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则是 刘勰的《文心雕龙》。

4.文本的基本特征有语言系统 、表意、蕴藉、阅读期待和开放性。 5.文学文本的三种主要呈现类型,即 再现型文本、表现型文本、象征性文本和多元化呈现形态 。

6.高雅文化文本具有三个特征:语言形式创新、社会关怀、个性化趣味。

得分 批改人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文学的特征

答:文学是一种语言性作品、文学的语言富有文采、文学要表情达意

2.文学文本的五个层面

答: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余意层、衍意层

3.大众文化文本的特征

答:信息和受众的大量性、文体的流行和模式化、故事的类型化、观赏的日常性、效果的愉悦性。

4.学习文学理论的主要途径

答:体验作品、阅读理论、读解文化、思考问题。

5.文学的属性

答:文学呈现为语言蕴藉、文学表现个体生存体验、文学再现社会境遇。

得分 批改人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历史上的文学观念有再现说、表现说和能动反映论等。请分别说明其特点、表现,并对这些观念进行评价。

答:再现说主张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模仿和再现。在西方,从古希腊时期就开始存在的模仿说,就是一种典型的再现说文艺观。在【苏格拉底】之前,希腊的思想家们认为文艺是模仿自然的,如【赫拉克利特】就提出过艺术是模仿自然的,是以自然的面貌出现的观点。从【苏格拉底】开始,文艺观念出现了人文主义转向,突出了社会人生这一文艺模仿的对象。亚里斯多德继承了【苏格拉底】的这一思想,并对模仿说做出了较为深入的论述。19世纪西方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潮,一方面是对古希腊模仿说观念的一种延续,另一方面又站在时代的高度从理论到实践两个方面完善了再现说的文学观。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相信生活是最美的,所以他认为文艺只要是原原本本地复现了生活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再现说在西方是一种源远流长并具有相对统治地位的思想传统。尽管在中国也有【《周易》】的“观物取象”的观念,并且这一观念在后来也得到了一定的深化,但中国的文艺观还是更倾向于表现说。

表现说主张文学艺术是作家内心世界的表现,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

说在中国和西方都有大量的主张者。中国古老的《尚书·尧典》中就说:“诗言志,歌永言。”这很类似于表现说的观点。这种观念被后人总结为中国诗歌的一种传统,给中国的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带来重大久远的影响。【《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无论是称为“志”,还是称为“情”,它们很显然都是指作家的内心世界。【刘勰】的【《文心雕龙》】,仅就其题目来看,就可窥见一斑。实际上也是如此,这部经典的文艺理论著作始终把“情性”与作品的关系作为关注点。中国的抒情文学远比叙事文学发达得多的现象,大概也是与这种“诗言志”的文学观念不无关系吧。表现说在中国是一种源远流长并具有主导性的文学艺术观念,当然中国有关表现说的思想中已经包含着某种道德意味和理性成分。在西方,古希腊的【柏拉图】提出了诗歌创作的灵感说,尽管他的灵感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但其含义却是把文学视为心灵的表现。【康德】把文艺创作看做是人类的情感活动。欧洲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家们正是在这样一种文学观的指导下进行创作的,如【华兹华斯】、【雪莱】等。20世纪的【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更是提出了特色极为鲜明的表现说文艺观,他认为文学不过是人的潜意识的升华,是作家所作的白日梦。这就把人的与外界没有直接的关系的深层意识视作了文学艺术本源。

再现说强调社会生活对文学的本源地位,强调文学对生活的依赖关系,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同时在一定意义上忽视了文学艺术与创作主体之间的关系,忽视了作家在文学创作中的主观能动性。而表现说与再现说相对,关注了作家的内心世界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创作主体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同时它又忽略了生活对文学的最终决定意义和文学对生活的依赖关系。如此说来,再现说和表现说的文艺观念虽然都具有很大程度的合理性,但也都同时存在着明显的理论偏见,都没有概括出文学历史的全部事实。与上述两种观念不同,也存在着另外一种试图避免再现说和表现说的理论局限的说法,即能动反映说。

能动反映说认为文学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黑格尔早就提出过能动反映说的观点,他说:文学艺术“是反映在作品里的艺术家的心灵,这个心灵所提供的不仅是外在事物的复写,而是它自己和它

的内心生活。”[2]这里提醒人们在认识文学的本质属性的时候,要同时注意客观生活与作家心灵两个方面的因素。【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活与文学艺术关系的论述,集中地体现了能动反映说的思想。【马克思】曾经从哲学的角度思考过人类的普遍创造活动,他说:“劳动的对象是人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理性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3]这就是说,人所创造的一切对象都将是体现着创造者本质力量的存在,是人的能动创造的结果。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劳动,突出地体现着这一特征。作家笔下的艺术世界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独特理解并根据这种理解进行重新创造的结果,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的结果。毛泽东也曾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4]这就不仅肯定了社会生活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地位,同时也强调了作家的主观能动性,确立了文学艺术是创作主体对现实生活的能动反映这样一个基本观念。

文学离开生活就失去了它的客观基础,离开作家的主体意识,文学就丧失了它的存在意义。能动反映说辩证地处理了生活、作家和作品之间的关系,既承认文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强调了作家的独特创造力,真正概括了文学总是体现为再现与表现的统一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真正揭示了文学的某些本质属性。

2、以下是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的片段,请以此为例分析大众文化文本与高雅文化的互渗关系。

黄蓉蹙眉不答,她一见那书生所坐的地势,就知此事甚为棘手,在这宽不逾尺的石梁之上,动上手即判生死,纵然郭靖获胜,但此行是前来求人,如何能出手伤人?见那书生全不理睬,不由得暗暗发愁,再听他所读的原来是一部最平常不过的《论语》,只听他读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读得兴高采烈,一诵三叹,恰似在春风中载歌载舞,喜乐无已。黄蓉心道:“要他开口,只有出言相激。”当下冷笑一声,说道:“《论语》纵然读了千遍,不明夫子微言大义,也是枉然。”那书生愕然止读,抬起头来,说道:“甚么微言大义,倒要请教。”黄蓉打量那书生,见他四十来岁年纪,头戴逍遥巾,手挥折叠扇,颏下一丛漆黑的长须,确是个饱学宿儒模样,于是冷笑

道:“阁下可知孔门弟子,共有几人?”那书生笑道:“这有何难?孔门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人。”黄蓉问道:“七十二人中有老有少,你可知其中冠者几人,少年几人?”那书生愕然道:“《论语》中未曾说起,经传中亦无记载。”黄蓉道:“我说你不明经书上的微言大义,岂难道说错了?刚才我明明听你读道: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五六得三十,成年的是三十人,六七四十二,少年是四十二人。两者相加,不多不少是七十二人。瞧你这般学而不思,嘿,殆哉,殆哉!”那书生听她这般牵强附会的胡解经书,不禁哑然失笑,可是心中也暗服她的聪明机智,笑道:“小姑娘果然满腹诗书,佩服佩服。你们要见家师,为着何事?”

黄蓉心想:“若说前来求医,他必多方留难。可是此话又不能不答,好,他既在读《论语》,我且掉几句孔夫子的话来搪塞一番。”于是说道:“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答:一、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内涵

大众文化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生活的日益繁荣发展而来,其内容较通俗、易懂,甚至有的倾向低俗、恶搞,主要通过大众媒介进行传播,以市场为导向,迎合都市人的心理需求,许多内容广为流传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时更新速度较快。

精英文化是指高级知识分子阶层的文化,他们融合了中西知识精英对现代民主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体自由权利的认识和理解,具有一定的忧国忧民的人文终极关怀气度,并且拥有较高的话语权,通过著书立说,确立了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干预能力。他们对高雅文化传统和高雅艺术有着专业的鉴赏能力和消费能力,且将文化艺术看做是对现实的批判与救赎。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引领主流舆论、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应从源头把控、传播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以启迪人的心灵。

二、金庸小说超越了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界限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严家炎、孔庆东就对金庸小说可谓推崇至极。严家炎先生曾经说过:“金庸小说的出现,标志着运用中国新文学和西方近代文学的经验来改造通俗文学的努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说‘五四’文学革命使小说由受

人轻视的‘闲书’而登上文学的神圣殿堂,那么,金庸的艺术实践又使近代武侠小说第一次进人文学的宫殿。这是另一场文学革命,是一场静悄悄地进行着的文学革命。金庸小说作为二十世纪中华文化的一个奇迹,自当成为文学史上的光彩篇章”。

金庸先生的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从形式上看,他借鉴了传奇这一小说形式。从内容上讲,他能在充沛的现代意识的融透中对传统文化进行苦心孤诣的梳理和显扬,暗合了我们民族重塑文化本体的百年祈盼,因此,金庸小说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而是一种历史的选择。金庸小说志不在苛求细节的真实,而是直接诉诸人们心灵的最深层次,达到了理念的真实、文化的真实,从而创造了一种具有诗的功能的文化小说样式,以至幻至真为其突出特征。

金庸先生的作品,以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叙事方式,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优,以及人的善良、真诚、宽容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射雕英雄传》中老实得有点木讷、执着的有点不解风情的郭靖,他所追求的正是儒家所倡导的“仁爱”、“天下为公”的理想;《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侠气盖世、豪气干云、谦谦君子、以德报怨,是金庸笔下武功最高的主角,为人太过善良和朴实,把称帝的机会都让给了朱元璋;《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放荡不羁、豪迈潇洒、侠义心肠,遇到任盈盈后,二人携手相忘于江湖。

三、金庸小说体现了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互为补充,互相影响的关系 作为所谓下层平民的大众文化与上层知识阶层的精英文化之间不是截然对立的关系,二者有时互为补充,互相影响。大众文化作为现代社会中普通民众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是精英文化的基础,而精英文化又对大众文化起着引领作用。金庸先生的小说,以大众文化中深受读者喜爱的文学形式为外衣,将精英文化所崇尚的文化理想融入其中。由此,屏蔽了某些“俗”的方面,同时也超越了某些“雅”的孤傲。《射雕英雄传》中引用了诗词《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部小说所表达的忧国忧民、保卫国家的主题贯彻始终,尤其对岳飞《满江红》这首诗词的用意,不但说明了主人公郭靖、杨康名字的由来,也有力地烘托了该小说爱国这一主题。《天龙八部》第三十四回,段誉为救王语嫣而介入了万仙大会,跟乌老大说:“唉,我是千古的伤心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先后引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和《诗经黍离》中的诗句来表明自己是“千古的伤心人”,天地虽大,却无处安身,甚感孤独,对王语嫣那份热切而无望的爱情,确实是“中心摇摇”人心忧。

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对立面,而是可以互相补充、相互影响的积极合作关系。金庸先生小说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范例,对于国家正积极倡导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当下,我们有能力和信心将优秀的中华文化更好地传播到世界各地。

导师评价: 导师姓名: 评改时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c8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