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县洪涧沟银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07 17:5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

报 告 摘 要

本报告为《河南省嵩县鎏源矿产品有限公司洪涧沟矿区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由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总院编制。

矿区位于河南省嵩县闫庄乡洪涧沟一带,行政区划隶属嵩县闫庄乡管辖。矿区面积11.5446km2,地理坐标:东经111°56′30″-111°59′00″,北纬34°17′30″-34°19′30″。

本矿区银矿床属第Ⅱ勘查类型,已施工探矿工程间距基本符合2003年03月01日新颁布的《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资源储量类型的要求,确定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勘查工程间距确定为60×50m,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勘查工程间距确定为180×150m。矿体主要有深部穿脉、沿脉坑道控制。

通过估算,区内共估算 (122b)+(333)银矿石399478.1 吨,银金属量173.41 吨,银品位434.1×10-6,铜金属量848吨,品位0.21%。其中估算(122b)银矿石量49633.2吨,银金属量14.94吨,银品位301.0×10-6,铜金属量87吨,品位0.17%;(333)银矿石量349844.9吨,银金属量158.47吨, 银品位453.0×10-6,铜金属量761吨, 品位0.22%。

报告共分九章,附图5张,正文一册(含附表、附件)。文内插图2张,插表5个,正文约1万7千字。

目 录

1绪 论 ............................................................................................................ 1

1.1.目的任务 .................................................................................................................... 1 1.2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 ............................................................................................. 1 1.3以往地质工作情况 ..................................................................................................... 3 1.4本次工作情况 ............................................................................................................. 5

2矿区地质 ........................................................................................................ 7

2.1地层 ............................................................................................................................. 7 2.2构造 ............................................................................................................................. 7 2.3岩浆岩 ......................................................................................................................... 8 2.4围岩蚀变 ..................................................................................................................... 8

3矿体地质 ........................................................................................................ 9

3.1矿体特征 ..................................................................................................................... 9 3.2矿石质量特征 ........................................................................................................... 11 3.3矿石类型和品级 ....................................................................................................... 13 3.4矿体(层)围岩和夹石 ........................................................................................... 13 3.5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 14

4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 17 5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 18

5.1水文地质条件 ........................................................................................................... 18 5.2 矿区工程地质 .......................................................................................................... 18 5.3 矿区环境地质 .......................................................................................................... 19

6勘查工作及质量评述 .................................................................................. 20

6.1勘查类型及勘查工程间距 ....................................................................................... 20 6.2测量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 21 6.3探矿工程及其质量评述 ........................................................................................... 21 6.4采样、加工、化验及其质量评述 ........................................................................... 22 6.5本次核实工作质量评述 ........................................................................................... 23

7资源储量估算 .............................................................................................. 25

1

7.1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 ........................................................................................... 25 7.2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 ....................................................................................... 25 7.3资源储量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 26 7.4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原则 ............................................................................... 27 7.5矿体圈定原则 ........................................................................................................... 30 7.6资源储量类型确定及块段划分 ............................................................................... 31 7.7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 31 7.8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 34 7.9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要说明的问题 ........................................................................... 34

8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 36

8.1资源形势分析 ........................................................................................................... 36 8.2矿山开发技术条件 ................................................................................................... 36 8.3经济技术指标的选取 ............................................................................................... 37 8.4矿山经济评价分析 ................................................................................................... 38

9 结论 ............................................................................................................. 42

9.1研究程度、控制程度及资料完备程度 ................................................................... 42 5.2本次主要 .................................................................................................................... 43 9.3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建议 .................................................................................... 44

附 图 目 录

顺序号 图号 1 2 3 4 5 1 图名 河南省嵩县鎏源矿产品有限公司洪涧沟矿区地形地质图 比例尺 1:10000 1:1000 1:1000 1:1000 1:1000 2-1 嵩县洪涧沟矿区Ⅰ号矿体资源储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 2-2 嵩县洪涧沟矿区Ⅱ号矿体资源储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 3-1 嵩县洪涧沟矿区PD1平硐采样位置平面图 3-2 嵩县洪涧沟矿区PD2、PD3平硐采样位置平面图

2

附 表 目 录

1.矿区测量成果表

2.矿区K1、K2矿脉基本分析及单工程矿体厚度、平均品位计算结果表 3.矿区K1、K2矿脉块段平均厚度、品位计算结果表 4.矿区K1、K2矿脉块体密度检测结果表 5.矿区K1、K2矿脉银矿资源估算结果表

附 件 目 录

1. 河南省嵩县鎏源矿产品有限公司洪涧沟矿区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2.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总院资质勘查证书

3.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总院测试中心化验分析检测结果表三份、块体密度检测结果表一份(复印件)。

3

1绪 论

1.1.目的任务

2012年2月,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总院受嵩县鎏源矿产品有限公司(甲方)的委托,对其所属嵩县洪涧沟金矿(采矿许可证编号C4100002009084120034125)K1、K2矿脉进行银矿资源储量估算工作,为矿山扩大产能提供资源储量依据。

1.2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

矿区位于河南省嵩县闫庄乡洪涧沟一带,行政区划隶属嵩县闫庄乡管辖。矿区面积11.5446km2,地理坐标:东经111°56′30″-111°59′00″,北纬34°17′30″-34°19′30″,该矿范围由5个拐点圈定,拐点坐标见表1-1。

表1-1 矿区拐点坐标一览表

编号 1 2 3 4 5 坐标(北京54) X 3798600.00 3800210.00 3800217.51 3796519.65 3796483.34 Y 37586680.00 37590000.00 37590500.00 37590536.53 37586700.00 开采标高:由+1020m至+700m。 洪涧沟矿区位于嵩县县城西北,直线距离26km,位于闫庄乡西偏北方向,距离15km。矿区至闫庄乡政府23km,为砂石路,路面一般;闫庄乡距嵩县县城18km,为柏油公路,有洛栾快速公路相连,

1

交通较为便利(见交通位置图)

洪涧沟矿区位于河南省西部熊耳山东段分水岭处,为豫西中低山区。区内地形切割强烈,山势陡峭,坡降大。矿区总体地势北西高,南东低。区内最高标高1492m,最低标高680m,一般1100-1300m,相对高差200m,本区为天然次生林区,植被发育,林木茂密;植被覆盖率约80%,灌木丛生,腐植层较厚,一般0.50-1.50m。山涧沟溪常年流水,平均流量780m3/日。暴雨时节,最大流量1500m3/日。矿区河流属黄河水系。矿区北部沟谷溪流经寺南沟小河汇入洛河,矿区南部沟谷溪流经涧河汇入伊河。

本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东冷夏凉,受东南沿海季风影响,四季分明,夏季绿树常青,冬季白雪皑皑。年平均降雨量674mm左右,

2

区内水系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雨季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暴雨时节,电闪雷鸣,河水暴涨。区内风向受山坡沟谷影响,风向不定,一般夏季为东南风,风力最大5-6级,冬季为西北风,最大风力6-7季。每年十月至来年四月为降霜期,十一月至来年二月为冰冻期,冻土层厚度一般0.3-0.5m。

区内以农业为主,居民点稀少,8户人家32人。粮食作物主要为小麦、玉米、豆类等;经济作物主要为油料、林木、木耳、香菇、柿子、核桃及中药材等。本区为贫困山区,农民生活水平较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养殖业、运输业、个体采矿业有较大发展,为当地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矿区附近有一个小型水库,水力资源丰富;近几年,联网输电高压线路通至矿区,居民生产生活用电方便,电力充足。

矿区南部12km有祁雨沟大型金矿床,是主要的工矿企业。近年来,金、银、铁、钼等个体零星采矿业较为兴盛,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矿产资源,为本区的矿业开发和经济繁荣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1.3以往地质工作情况

该区矿产开采开发历史悠久,矿区发现多处古人银矿采矿遗迹,有明朝嘉靖年间的采矿石刻,在本次进行工作的K1、K2矿脉浅部均有古人较大规模采矿坑道,可见当时采矿之鼎盛。但是正式的地质工作直到新中国建立后才开始。主要有:

3

(1)1960年地航902、905队在本区进行1/10万~1/20万航测,圈出若干航磁异常。

(2)1979~1981年,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调查队在本区开展1/5万区调填图工作,发现了多处金、银及多金属矿点和矿化点。

(3)1983~1988年,河南有色地质勘查局第五队在该区开展了1/5万分散流扫面工作,发现了众多的金、银多金属异常,指出了找矿方向,为进一步开展以金矿为主普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4)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四地质大队在该区先后投入了较多的地质工作,提交了多个勘查地质报告。距矿区南13km有嵩县祁雨沟金矿床,北部5km有木柴关金矿床,以及近年来发现的露宝寨、大河面等多个金、铜矿区(点),提高了该区的工作程度,为该地区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地质依据。

(5)2004年4月~2005年10月,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对该区进行了地质普查工作,于2005年10月提交了《河南省嵩县鎏源矿产品有限公司洪涧沟~宜阳县矿区金矿普查报告》。估算储量(333)+(334)?类矿石量117826t,其中(333)类矿石量52877t,金金属量190kg,银金属量7265kg;(334)?类矿石量64949t,金金属量240kg,银金属量8858kg,批准文号为《豫国土资储备﹙小﹚字〔2005〕270号》。

(6)2008年2月~2009年3月,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在收集、分析原有地质资料和前人地质勘查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生产补充勘查,编制了《河南省嵩县鎏源矿产品有限公司洪涧沟金矿生产补充勘查报告》。区内共查明资源储量(122b)+(333)

4

Ⅰ号矿体,产出于K1矿脉中,呈脉状产出,倾向330~350°,倾角55~69°,平均64°。矿体长度750m,倾向延深近130m。目前有平洞PD740、PD780两个探矿工程控制。本次工作按照20m间距,共布置YM01、YM02、YM03、YM04、YM05、YM06、YM07、YM09、YM10、YM11、YM12、YM13、YM14、YM15、YM16、YM17、YM18、YM19、YM20、YM21、YM22YM23、YM25、YM26、YM28、YM30、YM31、YM32、YM33、YM34、YM35、YM36、YM37、YM38、YM39、YM41、YM43、YM45、YM47、YM49、YM51、H31、LD2、PD105等44条样线。受YM30处无矿带影响,K1矿脉被分割成两个部分。矿石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矿体内部结构较简单,一般无夹层,44个采样工程,仅一处见夹石。矿体水平厚度0.50~3.05m,平均1.46m,矿体水平厚度变化系数19.52%;Ag品位38.2~1461×10-6,平均品位311.0×10-6,矿体品位变化系数101.52%。矿体赋存标高815~705m,矿体埋深0~110m。

Ⅰ号矿体累计估算(122b)+(333)银矿石量207620.4吨,银金属量64.58吨,平均品位311.0×10-6,占全矿区资源量比例为37.24%。其中(122b)银矿石量49663.2吨,银金属量14.94吨,平均品位301.0×10-6;(333)银矿石量157987.2吨,银金属量49.64吨,平均品位314.2×10-6。

Ⅱ号矿体产出于K2矿脉中,呈似脉状产出,沿走向及倾向具舒缓波状变化。产状为倾向260~280°,倾角60~67°,平均65°。矿体长度500m,倾向方向延深约180m。目前施工有平洞PD2、PD3等探矿工程,共布置YM100、YM101、YM102、YM103、YM104、YM105、

10

YM106、YM107、YM108、YM110、YM112、YM114、YM116、YM118、YM120、YM122、YM203、YM205、YM207、YM209、YM211、YM213等22个采样工程。Ⅱ号矿体矿石类型角砾岩型及石英脉型,矿体内部结构较简单,一般无夹层,受YM114、YM211处无矿带影响,Ⅱ号矿体被矿体被分割成两个部分。矿体水平厚度0.50~3.00m,平均1.75m,矿体水平厚度变化系数35.45%;Ag品位40.8~1800×10-6,平均品位567.2×10-6,矿体品位变化系数149.79%。矿体赋存标高851~1003m,矿体埋深0~152m。

Ⅱ号矿体累计估算(333)银矿石量191857.7吨,银金属量108.83吨,平均品位590.4×10-6,占全矿区资源量比例为62.76%。

3.2矿石质量特征

本次工作,为进行矿石质量研究,根据以往工作,矿区矿石质量特征如下:

3.2.1矿石矿物成分

矿石中矿物种类比较多,金属矿物总量约占5%,主要为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辉银矿、自然银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方解石等。主要矿物特征如下:

1、自然银、辉银矿

自然银和辉银矿多位它形粒状,粒度自然银在0.01-0.2mm之间,辉银矿在0.01-0.6mm之间。有时辉银矿和自然银呈文象交生,构成文象结构,二者也呈细脉状或浸染状分布在脉石中。

11

2、方铅矿

方铅矿呈它形粒状,亮白色,粒度约0.01×0.01-0.2×0.2mm,与金的关系不甚密切,与银成矿关系较为密切。

3、斑铜矿、黄铜矿

呈它形粒状、不规则状,有的包裹自然银和辉银矿,斑铜矿本身与黄铜矿成连晶。

4、黄铁矿

黄铁矿具有压碎结构,个别为立方体。 5、石英、绢云母、方解石

非金属矿物为热液蚀变矿物绢云母、石英和方解石,其含量石英40%,绢云母35%,方解石20%。早期为绢英岩化,绢云母呈鳞片状集合体出现;石英粒度大小不等,它形粒状,粒度0.005-0.7mm。绢英岩化伴随金属矿化;晚期方解石细脉穿切绢云母石英脉。

3.2.2矿石结构构造 1、矿石结构

它形粒状结构:石英、大部分金属矿物呈此类结构。 鳞片状结构:绢云母呈此结构。 压碎结构:大部分黄铁矿呈压碎结构。 文象结构:自然银和辉银矿呈文象结构。 2、矿石构造

浸染状构造:金属矿物呈浸染状分布于岩石中。 细脉状构造:自然银呈细脉状分布于岩石中。

12

穿错构造:晚期方解石细脉切穿早期石英脉。 角砾状构造:蚀变安山岩形成角砾,被后期硅质胶结。 镶嵌状构造:金属矿物与石英互相镶嵌,形成不规则紧密连生。

3.3矿石类型和品级

3.3.1矿石自然类型

1、按矿石氧化程度,可分为:

氧化矿石:仅分布在地表,所占比例很少。

混合矿石:主要分布在地表与紧接氧化矿石部位,所占比例亦很少。

原生矿石:为矿区主要矿石类型,分布于地表1.00m之下,以细脉状、浸染状构造为主。

2、按矿石结构构造,可分为:

细脉状矿石和浸染状矿石:自然银、金属硫化物多呈细脉状和浸染状分布于矿石中。

3.3.2矿石工业类型

矿石工业类型主要为石英-绢云母-金属硫化物型矿石。

3.4矿体(层)围岩和夹石

矿体上下盘围岩为熊耳群的安山玢岩和杏仁状安山岩,近矿围岩一般为蚀变安山岩,主要矿物成份为斜长石、角闪石等,围岩蚀变主要有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

13

矿体无夹石存在。

3.5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3.5.1矿床成因

该区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银矿床。矿区西部为花山花岗岩岩体(深成相重熔型),区域上出露太华群片麻岩类和熊耳群安山岩类。早期太华群地层中的银在区域变质作用中活化,向有利的部位迁移形成银的初步伏击。熊耳群火山活动及其后的构造作用一方面造成断裂破碎,同时又使银再次迁移集中。燕山期大规模的岩浆活动使断裂破碎带局部扩容,含矿热液携带的成矿物质进入其中,从而导致了银矿床的形成。

太华群与熊耳群接触带为撤离断层带,撤离断层下盘为太华群混合岩化角闪斜长片麻岩,盖层为熊耳群安山岩类。燕山晚期,由于地壳伸展作用,结晶基底上拱至近地表,伸展隆起和构造剥蚀作用形成了高地热梯度和高热流环境,为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富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由于地表水的参与作用,构成有利于矿液沉淀的氧化还原界面,大量的断层和强烈的破碎带为含矿物质的运移、聚集提供了通道和空间。活化的成矿物质沿拆离断层和区域性伸张的脆性断裂活动带沉淀成矿,局部形成富矿体。成矿流体还以液压致烈的方式,在构造薄弱带开辟空间,沉淀成矿。

本区矿床形成于变质基底隆起区,构造破碎带为主要控矿构造,矿体中金属矿物为自然银、辉银矿、黄铁矿、斑铜矿、黄铜矿等,非

14

6勘查工作及质量评述

6.1勘查类型及勘查工程间距

6.1.1勘查手段、类型及方法确定

采用槽、坑探并用的手段,即沿矿脉的边缘部分用槽探揭露圈定矿体,深部则则采用坑探圈定矿体。根据勘查成果,说明原勘查手段选择合理,方法正确。

通过本次工作,依据Ⅰ、Ⅱ矿体的矿体规模、形态复杂程度、矿体厚度稳定程度、有用组分分布程度,及构造复杂程度等地质因素,确定该矿床的勘查类型系数之和为2.1,属第Ⅱ勘查类型。具体依据如下:

(1)Ⅰ、Ⅱ矿体的延展规模:矿体东西长500-750m,延深130-180m,属中型规模,类型系数为0.4;

(2)矿体形态复杂程度:Ⅰ、Ⅱ矿体均呈脉状,属形态中等型,类型系数为0.4。

(3)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工程揭露矿体厚度结果显示,Ⅰ、Ⅱ矿体厚度变化系数在19.52%-35.45%,均属稳定型,类型系数为0.6。

(4)有用组分均匀程度:Ⅰ、Ⅱ矿体Ag品位变化系数从101.52%-149.79%,主元素变化系数划分为较均匀型,类型系数为0.4。

(5)构造复杂程度:矿区内构造中等,Ⅰ、Ⅱ矿体均呈脉状沿断裂破碎带产出,矿体基本无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构造对矿体形状

20

影响很小,构造影响程度属小型,类型系数为0.3。

6.1.2勘查工程间距

本次核查按现行规范重新确定工程间距和划分资源储量类别,具体结果如下:对于第Ⅱ勘查类型的矿体,控制的工程间距60×50m;推断的工程间距分别放大到180×150m。

6.2测量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工程测量:本次工程测量主要为PD1、PD2、PD3巷道的相关测量,测量数据由甲方提供。

刻槽样位置测量本次通过皮尺、罗盘等工具,将其采样位置定位到PD1、PD2、PD3平面图上,通过互相验证,甲方提供测量数据真实可靠。

6.3探矿工程及其质量评述

本区探矿工程主要为坑探及槽探等探矿手段,本次核查未进行新探矿工程施工,现就其矿区探矿工程质量进行评述。

6.3.1槽探及其质量评述

本次核查,通过对甲方提供原始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实地踏勘,发现原资料上槽探工程详细信息大都无法考证,通过野外实际系统采样,其甲方提供相关槽探原始资料无法利用,且多数槽探工程位置无法找到。

6.3.2坑探及其质量评述

21

通过实地核查,K1、K2矿体相关PD1、PD2、PD3等坑道工程质量基本符合DZ 0141-1994《地质勘查坑探规程》。

6.4采样、加工、化验及其质量评述

6.4.1采样

坑道采样采用刻槽法,刻槽位置多在坑道顶板上,进行水平取样,选其平整的位置刻槽。刻槽的规格均为10×3cm,样长一般为0.50~1.50m,少部分达到2m。若矿层很薄时,最短者不得小于0.5米。坑道中所取样品为水平厚度样。

6.4.2加工

要求在样品加工全过程中总损失率不得大于5%,样品的缩分误差不得大于3%:

采用加工方法为分步缩分加工,分析样品的制备必须严格按照切乔特公式进行缩分:

Q1=Kd2 式中:

Q1——缩分时取得的最小可靠质量(kg); K——缩分系数;

d——样品碾碎后最大颗粒的直径(mm)。

K值的大小一般采用经验值:银矿石0.2~0.8;银矿或其他大型新类型矿床的矿石必要时应进行K值试验。

样品加工全部达到粒径1 mm~0.83 mm(16目~20目)后,缩

22

分为正、副样两部分,进一步磨细至规定粒度送化验室的正样最大粒径和最小质量:银矿样0.074 mm(200目),不少于400 g副样保存最小质量:

6.4.3样品化验及其质量评述

全区银矿共作235个基本分析,最初分析项目为:Au、Ag、Cu、Pb、Zn等五项。但分析结果显示样品Au、Zn含量远远低于共伴生元素综合利用标准。因此确定钻孔中的样品基本分析项目为:Ag、Cu、Pb等三项。

内部检查分析:全区共作内检分析30个其分析项目与基本分析相同,其样品分析合格率到国家标准。

外部检查分析:本次未作外部检查分析。 各种分析,以其相关规定规程进行。 6.4.4块体密度测试及其质量评述

块体密度样:全区测定块体密度样42个。各样品按矿石的自然类型分别从坑道中采取,用封蜡法,块体密度样的算术平均体重为2.72t/m3。

总之,块体密度样样位合理,体重测定方法正确,测定结果可靠,对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影响不大。

6.5本次核实工作质量评述

本次核实工作的野外实地调查,收集了矿区原普查及生产补充勘查报告和矿山开采资料,并进行了实地核对和上图,资料收集较全,

23

所定点位准确,符合相关要求。室内资料的整理,严格按规范进行,对所有资料进行认真核对,数据进行了计算和检查,先自检,后互检。文字和表格用电脑制作打印,附图用MAPGIS软件修改制作。

本次核实资料充分、数据真实准确,结果可靠,达到了核实目的。

2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c6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