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地措施体系

更新时间:2024-07-11 12: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我国比较成功的城市节地模式

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汽车快速增长,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带来了城市交通拥堵严重、城市运行效率低下、挤占大量耕地、严重污染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对城市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峻挑战。这引起了学术界、各地政府和城市建设部门的关注。各地都在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节地方法和模式。其中较为成功的是2004-2005年,董国良等提出的节地城市发展模式(JD模式),该模式是资源高度节约的城市模式,与现行城市模式相比,可节约土地、交通燃油、交通和市政建设投资70%左右[1]。

长沙JD模式是一种城市建设的立体开发模式,是人车分流、整合地上地下立体空间资源的城市建设节地模式[1]。这种新模式的基本原理就是巧妙地利用地上空间,根据地形高差,有效整合空间资源,将城市的平面恶性扩张变为立体可持续发展,实现地下、地面、地上空间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土地集约利用。通过建立立体交通系统,坚持立体布局、立体开发,实行人车竖向分离,既可避免交通拥堵,又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承载能力(建筑容积率、开发强度),从而极大地节约土地。

长沙JD模式在节地上取得的效益是显著的,也在全国各地掀起了节地的热潮。不少城市根据各地特点因地制宜的探索节地模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其中,比较有名的武汉“城市圈”节地模式、佛山“三旧改造”节地模式、衡阳节地模式、台州“点土成金”节地模式都较为成功,可以为今后全国其他地区更广泛地开展城市节地模式的探索实践提供宝贵经验,提供指导和借鉴。 二、城镇建设的若干节地模式

模式是解决某一特定问题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城镇建设用地节地模式,也就是解决城镇建设中的土地资源不足和空间扩展受限问题、实现城镇建设科学发展的手段、方式和途径的理论概括与总结。根据节地的侧重点和角度的不同,可将我国城镇建设用地的节地模式总结和归纳为3种模式,即平面节地型(向地面要密度)、立体开发节地型(向立体空间要地,实行地上地下立体利用)和时间节地型(抓好开发时序,让闲地活起来),供各地因地制宜地进行节地型城镇建设时借鉴和参考,如表1。 (一)平面节地型模式——向地面要密度

就平面节地型而言,主要是通过提高地面土地利用的集约率实现,提高用地紧凑度与优化城市结构,合理布局用地。紧凑意味着高效、集中,即城镇的集中性发展,这就要求合理确定各项建设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提高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项目共享度,杜绝“摊大饼”,应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转变。合理布局用地,杜绝“见缝插针”,对城镇中各种不同性质建设用地进行功能配置的转换,从而提高城镇土地的利用效率。

(二)立体开发节地型——向立体空间要地,实行地上地下立体利用

立体空间的多维利用是指利用土地的地面、上空和地下进行各种建设。在当前我国城镇用地紧张、城镇建设与保护耕地矛盾突出的严峻形势下,城镇建设用地的立体开发利用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向。地上空间的利用方式主要有高层建筑、高架桥以及立交桥等。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主要是指把城市交通(地铁和轨道交通、地下快速路、越江和越海湾隧道)尽可能转入地下,把其他一切可能的设施(如停车库、污水处理厂、商场、餐饮、休闲娱乐等)尽可能建于地下,从而实现土地的多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达到节地的要求。

(三)时间节地型——抓好开发时序,让闲地活起来

时间节地型实质上是指优化开发的时序,充分利用由于时间造成的闲地。其中包括三点:一是,在土地的开发和建设是切实抓好开发时序优化,保障每一期建设的重点用地和急需用地,在时间上节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防止新现土地闲置现象;二是,盘活由于各种原因已经闲置的土地,对批而未用的土地进行全面摸底,再逐块落实处置措施;三是,根据“季节差”有效利用季节性闲地。

三、城镇建设的节地措施体系

城镇建设用地的节约利用是中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保障土地资源安全和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为保证我国城镇建设用地节约利用,需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切实考虑各地的土地利用情况和城市化、工业化的特点,分别从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经济、社会和技术等方面的基本措施,构筑实施城镇建设用地节约利用的保障措施体系,为科学地推进我国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如表2。

(作者: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 张宇欣 杨子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b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