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羌县第二小学德育达标汇报材料

更新时间:2024-05-26 14: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我代表若羌县第二小学全体师生,衷心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我校,对我校创建州级德育达标校和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各项工作给予督导验收。

创建州级德育达标校是检验我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我校办学水平的迫切需要。通过评估验收,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必将给我校的改革和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为此,我校严格按照创建州级德育达标校的各项指标要求,并结合我校具体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自查自评,对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在创建过程中,有力地激发了全体师生的热情与活力,真正落实了我校提出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办学思想,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德育教育网络,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切实加强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拓宽德育教育渠道,推动了学校德育管理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促进校园和谐和各项工作全面、健康、有序发展。

我们非常重视此次来之不易的机会,以州级德育达标校的创建为契机,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虽然,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但我们坚信:通过各位领导、专家的检查和指导,必将使我校德育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和向纵深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此,我代表学校衷心地感谢专家组一行对我校德育达标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同时也期待各位领导、专家对我校德育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一定会不断改进和完善,并以此促使我校各项工作再迈新台阶。下面我就学校德育工作向各位领导、专家进行以下汇报:

一、学校概况。

1

若羌县第二小学于2008年10月建成,又称若羌“八一”爱民学校,是一所安全、文明、和谐的民汉寄宿制学校。学校位于若羌县吾塔木乡巴格艾日克村,学区覆盖吾塔木乡、铁干里克乡,是通过对若羌县吾塔木乡4所学校和若羌县铁干里克乡2所学校进行教学资源整合而成。于2010年8月落成启用“八一”爱民教学楼,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了全县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

目前,全校教学班16个,年初在校生517人,住宿生233人;教职工71名,专任教师65人,汉族 32人,维吾尔族 33人;任职条件达标率89.23%。全校占地面积26013平方米,小学校舍面积6552.64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10.14㎡。按“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设施设备,校园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校功能场室齐全,有学生公寓、食堂、电教室、音乐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电子备课室、卫生室、广播室、心理疏导室等 。

让学校发展、让教师成功、让学生成才是我校的办学理念,把若羌县第二小学办成让“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欢喜、教师自豪”的学校是我校的办学目标,同时在实践中凝结成了我校文明、活泼、诚实、守纪的校训;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进取、奉献的教风和勤学、好学、乐学、博学的学风。以德高、博学、艺精、体健为教师的培养目标;以“学做诚信之人,勇于担当;学做学习之人,创新进取;学做合作之人,互助互爱;学做感恩之人,爱国爱家”为学生的培养目标;以打造师生“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努力办成一所具有鲜明“书香”特色的品牌农村小学为特色建设目标。

二、德育工作思路。

学校教育,德育为首。我们把德育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为重点,以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归宿,把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

2

力,把学生管理由“他律”变成“自律”,树立“以人为本,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育人理念,实施全员参与德育,形成了党支部统一领导、德育处主管,班主任主抓、任课教师及家长全面参与的德育教育管理机制。各方面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依靠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力量,搞好德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合格小学生。

三、德育工作优势。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为德育工作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我校作为一所民汉寄宿制双语学校,县委、县人民政府对学校寄予了厚望,并给予了大力支持,配备了一支德才兼备、管理经验丰富的强有力的党政领导班子。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把育人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学校德育处和团队工作人员通过竞争上岗、民主推选,深得广大师生信任与爱戴;班主任队伍素质高、富有爱心,具备一定的班级管理技能,这为我校德育工作的优质开展提供了基础。

(二)制度健全,措施到位,为德育工作有效落实提供依据。 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有关德育教育的规章制度,在每年一次的教代会上提交通过后,将有关学校管理和教师管理的制度汇编成《若羌县第二小学制度汇编》,并由德育处和班主任组织学习,让每一位师生熟悉学校的管理制度,促使他们自觉遵守,各部门按照制度认真落实并作为年度考核、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四、德育特色工作。

(一)狠抓学生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养成教育。

学校始终把养成教育作为常规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切入点,对这项工作常抓不懈。全校教师齐抓共管,在养成教育上,落实“五个抓”:抓人人,人人抓;抓重点,重点抓;抓及时,及时抓;抓经常,经常抓;抓反复,反复抓。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三大板块及遵纪守法、自主学习、文明礼仪、卫生环保、仪容仪表、自我保护等方面,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道德、学习、生活、思维习惯,

3

如节约水电、捡起脚下的纸片等教育)。具体做法:在班里采取自评、互评、小组评、家长评的方式每天完成《好习惯记录表》;利用每周的班会课,评选出“最佳仪容仪表小组”、“最佳学习小组”、“最佳卫生小组”以及“讲卫生好孩子”、“守纪律乖宝宝”、“学习小能手”等优秀个人,在《好习惯伴我成长》评比栏里对应贴上笑脸(小红花),先在班里树立起典型,然后逐渐扩大影响,在全校进行表彰,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形成了自觉遵守——相互监督——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同时,学校以宣传橱窗、楼道墙裙及宣传牌、黑板报、校园广播为主阵地,大力学习《师生仪容仪表规范》、《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联系学生实际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我校还制定了《若羌县第二小学文明公约》、《若羌县第二小学学生礼仪常规》,每学期对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并对他们就有关内容进行周期训练;学生会、少先队每天坚持严格的值周检查制度,逐渐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另外,组织红领巾监督岗每周对学校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对出现不文明行为的特例或因不文明行为造成对学校设施的损坏情况进行拍照,对学生进行教育,做到让学生对不文明行为有反思,督促学生改正不文明行为,同时也作为发放流动红旗、评选先进集体的重要依据。目前,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通过全体师生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已初见成效。

(二)回归德育真实化,搞活主题班队会。

1、创新主题班队会模式,做到学生的主题班队会由学生做主。因我校的孩子都是农牧民(农民工)子女,在家庭教育上存在很多不足,家长的思想素质及家教素养存有差异。对此,我校经过实际调研,出台了促进我校德育工作及“主题班队会” 的新模式。每次的主题班队会活动根据学生行为习惯实际情况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确定好主题,由班委自己组织,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班主任及跟班教师只做指导。真正做到学生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阵地自己建的新型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从

4

而少了空洞的德育理论,多了德育育人的实效性,也将抽象的德育理论贯穿于具体的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我展现,互相交流沟通来达到德育基本要求。近年来,学校通过开展“主题班队会”观摩评比活动,督促班级德育工作朝着真实有效、创新进取的方向努力发展。

2、在主题班队会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各族学生同生活、同学习之情况,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紧抓不放。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懂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让“五观”知识进课堂,营造人人讲团结、人人维护民族团结的氛围。如少先队大队组织开展了“在鲜艳的队旗下诉说民族团结情”主题队会比拼活动。为了将德育工作目标细化到每个学段,我校充分结合各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实际需求,制定了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将抽象的德育目标变为具体可操作性的德育特色教育目标—爱的教育(爱同学、爱老师、爱父母、爱集体),通过课堂爱的渗透、媒体、版面宣传、班队会、争章、学生自评、互评、他评,老师评,天天评,周周选,月月奖的方式,督促学生逐级达标,逐步实现认识爱,实践爱、体验爱、懂得爱,拓展爱,进而实现“爱的教育”的总体目标。

主题班队会活动不仅使学校的德育活动丰富多彩,而且也让学生得到了锻炼,展示了才华,受到了教育,提高了素质。几年来,我校校风校纪稳定,秩序良好,学生行为规范,没有出现过一例恶性事件和安全事故。因此,在稳定的教育环境下,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今后,我们将把“主题班队会”的这一有效的德育活动模式长期坚持下去,不断的完善、总结经验,更大限度的发挥这一德育实践活动的作用与功效。

(三)优化校园文化,打造“书香校园”。

1、结合标准化建设要求及学校布局实际,精心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根据农村孩子的认知情况,在校园内布局了橱窗文化、楼道文化、大厅文化、班级文化、墙壁文化、长廊文化,努力做到主题鲜明,构思

5

新颖。分别设计了经典诗文和养成教育“三字歌”版面、若羌本土风光版面(其内容属于校本教材之一)、民族团结教育和“双语”教育版面、感恩教育版面、双拥活动版面、学生特长作品展示牌等,有效地渲染了学校浓厚的文化气息。同时,每天下午上课前15分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在阅读课时间和学生作业做完的课余时间,可以在阅读室进行阅读,使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及有表情的诵读好习惯。

2、班级文化建设各具特色。我们结合班级特色,合理地利用了班级的每一个角落,“雏鹰起飞”、“七色之光”、“花开灿烂”……一个个绚丽多彩的展台,充分展示着每个学生的特长、习惯养成过程以及学生品德教育的元素。

3、校园文化向人文文化纵深。开展师生书法课程培训及展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课余时间充分开放图书室、电脑室、多媒体室(看电影),集合学校文化特色,出版了《二小报刊》、《雨荷》、《家校心声报》、《太阳心房》、班级小报等报刊,并及时发放到各班级,供师生阅读;把师生各类好的信息在学校网站、政府网站、新疆文明网等网站上发表,激发师生多读多写的兴趣。

这一系列的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升了校园静态文化品位,拓展了校园文化活动领域,创新和丰富了校园动态文化活动,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书香特色校园的良好氛围。

(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努力培养学生特长。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开设了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科学、珠心算、书法等13个兴趣课,成立了“红领巾”鼓号队、“金手指”电子琴班、“do re mi”民族乐器班、“巧巧手”串珠班等13个特色班,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了挖掘自我的热情。另外,“每天1小时,健康你我他”的阳光体育活动,保障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快乐发展,也培养了集体活动意识。通过做《七彩阳光》广播操、《旭日东升》操,展现着同学们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跳《麦西来普》

6

维吾尔族舞蹈,感受热情奔放的民族气息;做《感恩一切》手语操,使学生用心灵感受“爱的教育”。

每年5月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先后开展了大型文艺演出,书画展、作文比赛,英语、数学技能应用比赛,队会观摩比赛,跳蚤市场交易会、广播操比赛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文体活动。学生们的才艺表演丰富了校园生活,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了学生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学会真正领略美的真谛,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五、德育常规工作。

(一)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德育排头兵作用。

学校十分注重班主任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坚持选拔政治素养高、心理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加大了对班主任队伍的培训、培养和考核力度。每学期组织全体班主任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班主任规定》等内容;每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交流班级管理经验和带班心得;每学期举办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让他们在会上介绍班级德育工作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加强对班主任的岗位培训和业务培训,通过外出参加班主任培训,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构建班主任考核评估机制,将班级卫生、纪律、仪容仪表、常规工作等检查结果与班主任每月考核挂钩,并与班主任津贴直接挂钩,把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评优、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一支开拓进取、善教敢管的班主任工作队伍形成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又一亮点。

(二)注重课堂教学,拓宽德育渠道。

在教学方面德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任课教师根据各科的教材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教育因素,不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意志品格,真正完成了德育渗透,做到“传道”于“授业解惑”之中。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传导作用,深入挖掘教材情感因素,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利用情感

7

的感染、动力、强化功能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受到“情”的陶冶、“理”的启迪,达到“迁情入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新疆课教学通过人口、环境、资源、民族风土人情特色向学生进行爱家乡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过去和现在,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音乐和美术课教学进行审美教育和文明道德修养教育,通过名曲、名画欣赏,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学校举办的课堂大赛评课中,德育渗透作为评优的一项重要条件。

(三)坚持德才兼备原则,优化学生干部队伍。

学校把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放在德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对学生会干部的选拔,采用公开竞选、推荐,德育处和少先队审批的方式,选拔德才兼备的学生,组成学生自我管理的中坚力量,并通过学生干部培训、学生会例会、队干部例会,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使他们参与值周检查、集会纪律维持、班级协助管理等日常管理,提高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助手。

(四)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寓德育于活动之中。

学校通过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主题教育活动,实践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全面提升学生道德水准。 1、思想道德建设常抓不懈。

为了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激发师生爱家乡、爱校园情感,培养学生主人公意识,学校提供了活动平台,让孩子们充分抒发对祖国的浓浓深情,展示爱祖国、爱家乡、爱生活的深切情怀,学校充分利用清明节、端午节、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等纪念日,民族团结宣传月、公民道德建设月、国防日、开学第一天等时机,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主题班队会、黑板报,红歌、诵读、演讲比赛、讲座、军训、远足等活动形式进行不同主题的教育,主要活动有:“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画展、“诵经典诗文 唱红色童谣”大比拼、

8

“爱祖国 爱家乡”主题班会、“我们的节日”体验活动、观看红色电影、“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队会观摩、宣讲,参观博物馆远足活动、开学第一课等活动。

坚持每周班会课制度,要求各班主任老师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围绕主题,展开教育;充分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的国旗献词凝聚了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集体的炽热感情。

2、安全、法制教育形式多样,成效显著。

学校通过下达安全目标任务,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成立安全检查小组全方位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坚持领导干部日常值班、带班制度和节假日干部、教师值班制度,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

大力开展法制、安全课堂教学,法制副校长讲座、安全法制主题班队会、消防演练等活动,加强师生安全法制教育,进一步增强全校师生的消防意识、自救常识、守法意识,提高应对危险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

3、心理健康教育贴近实际、注重实效。

在当今这个高心理负荷时代,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的需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心理健康个别辅导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辅导老师,但鉴于不具备专业心理咨询的条件,只限于对需要咨询的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和服务,并建立了部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个别情况特殊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重点辅导。活动内容涉及学习方法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健全人格培养和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等,使学生学会科学地理解人生、客观地面对现实、合理地对待和评价自我,正确处理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挫折、冲突和矛盾,树立向成功步步迈进的勇气。 4、加强网络文明教育。

我校非常重视网络建设工作,要求广大师生要绿色健康有效上网,不允许玩网络游戏、聊天等工作以外的事情。为了提高师生的上网能力

9

和网络道德素质,大力宣传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发出了绿色健康上网倡议书,加强了对计算机室、办公室的巡视,并组织师生在网上开展签名寄语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鉴别能力,能够自觉维护网络运行和安全,不传播无意浏览到的不良信息,不故意破坏网络设施,不在网上传播病毒,不在网上制造“垃圾信息”,不在网上行骗等不良行为。

2009年11月若羌县第二小学网站“http://wzx.loulan.gov.cn/”也正式登陆宽带,学校将通过网站建设,展示校园风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5、积极开展“爱心拾贝”活动。

学校每班开展了“捡起身边一片纸”体验教育活动,通过开展街头打扫卫生活动,感受环卫工人的辛苦;还开展了环境保护知识讲座、制作黑板报、环保征文、绿色环保主题班会等活动,使同学们掌握了环保知识,懂得了爱护一草一木,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收效显著。

此外,学校发动全体师生收集废纸、废瓶子等能够处理的废品统一卖给废品收购站,所得资金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通过“拾荒献爱心”活动,广大师生养成了勤俭节约、不浪费一片纸、不随意乱丢废品的好习惯,环保意识、帮扶意识得到了提升。

6、突出民族团结和维稳教育。

为了使广大师生认识到维护稳定、搞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使他们能够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进一步加强各民族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学校在全体师生中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维稳相关文件,安排民汉教师同室办公、同堂听课、同步教研、同卷命题、同级评比,增进了民汉教师之间的友谊,也提高了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民、汉班级之间建立起结对友好关系,共同开展联谊会、趣味游戏、民族团结主题班队会等活动,民汉学生团结友爱,形成了良好的民族大团结氛围。

7、家校与社区结合,构建社会保障 。

10

为了能向广大学生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吸收家长参加德育过程,充分调动了家长、社会共同关心、参与学校德育的积极性,使学校德育向校外延伸,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格局,学校不断完善家长学校的运作机制,定期开展家校互动式的交流、学习,通过家长学校知识讲座、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亲子作业》、《家校心声报》、qq群聊等多种形式同学生家长联系,改变以往的“家长批斗会”、“错误报告会”“成绩汇报会”形式,侧重于情感沟通、交换意见、达成共识为目的,变成“现身说法现场”、“经验交流会”的形式,使活动氛围民主,充满亲情,成为学生、家长所期盼的情感交流活动。

另外,学校将学业、家庭、品行有困难的学生作为教育的重点,多渠道、多方面进行教育,并一同和家长(亲人)帮助这些学生找原因、想对策,共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此外,还坚持对“特困生”开展“手拉手”帮教活动,聘请大学生志愿者、党员老师为辅导老师,并和“品”困生、学困生结对子,让他们感受学校、家庭、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从而树立信心。通过多种形式的帮教活动,形成了有效的帮教机制,学困生、“品”困生转化效果明显。

六、德育工作成效。

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先后荣获自治州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自治州“两基”先进集体、自治州民族团结模范单位、自治州青年文明号、自治州模范职工之家、自治州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自治州巾帼文明岗、自治州优秀少先队大队、自治州优秀少先队中队、州青年五四奖状、自治州卫生红旗单位、少先队百佳星级队室及若羌县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学校党组织、“双拥”模范单位、德育示范校、依法治校示范校等29个荣誉称号(自治州级18个,县级11个)。

七、德育工作薄弱环节。

多年来,我校不断强化教师“以德为先”意识,创新载体,深入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目前德育工作

11

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德育科研工作薄弱,还只是浮于浅层次的开展工作,仅局限于写德育案例、德育小论文,不知从何深入。

2、德育工作载体缺乏创新,特色不够细致深入,活动实效性有待3、部分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不能实施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家校工作有待于加强。

4、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小有成效,但部分学生缺乏自控能力,缺少自觉性、持久性。

八、对所存在的问题的思考。

1、继续加强和重视德育科研在德育工作中的指导作用。一是要建立和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教育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德育专家研究队伍。二是要大面积培育学校德育科研队伍,特别是要引导他们形成敏锐的德育科研意识,变现实的德育问题为德育工作科研课题,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能提升理论水平。

2、继续发挥家长学校的教育功能,通过聘请专家举办讲座、座谈等方式,帮助家长提升育人理念,更新教育方式,注重对孩子的精神优化,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立自理能力,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健全人格。

3、德育实效性的发挥关键在于教育者,学校必须以德立校,教师必须以德执教,德育工作必须下大功夫改变灌输式、口号式在德育过程中占的主导作用,努力为德育工作创设德育情境、更新德育手段,注重德育体验,使学生在德育过程中能占有主体地位,在实践、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益。另外德育工作必须符合学生年龄发展的特点和心理接受的特点,以学生愿意接受、能够接受方式和手段,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创造性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重视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寓教于乐,

12

提高。

注重德育人文氛围的创建,发挥隐性课程的内化作用,促使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我们要根据社会环境、学生发展心理、民汉合校等现状、特点,进一步探索德育工作的方法及规律,及时总结成绩和经验,凸现德育工作的特色,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继续深入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思想素质,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加强班主任岗前、岗中培训力度,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他们的班级管理水平。

九、今后德育工作努力方向。

(一)凸显楼兰文化,打造校园文化特色。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突出二小办学特色,优化育人环境,提高育人质量,提升办学品位。结合学校实际,经研究,决定以“凸显楼兰文化,弘扬红枣精神”作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导向,设计制作文化长廊、红枣养殖园、雕塑、红枣知识牌、楼兰文化牌,撰写红枣精神的小故事、诗歌,绘制书画、手工作品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体验楼兰文化的魅力,提升师生爱家乡及艰苦奋斗、坚忍不拔、勇于创新的若羌人素质,为培养更多繁荣楼兰事业的工作者做好奠基工作。

(二)建立新型评价机制,体现德育时代特征。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确定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传统的德育评价方法呈现出众多的缺陷和不适应。我们将变传统的定性描述法为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改变学生品德评语由班主任一人评的传统模式,而是注重评价人员多源性,先由学生自评、小组评议、任课教师评、家长评,最后由班主任综合评,品德评语力求个性化,学校把个性化评语打印成册,进行展示;改变传统等级划分法为无等级激励性评语。另外,深挖表彰范畴,围绕“爱的教育”这一主题,从德、行、细节上评选出一批先进个人,树立起典型使其产生“点到面”“小到大”的影响效应,并在自评、他评、互评、教师评,逐步完成阶段性目标,颁发过级证书。新型的评

13

价机制能使每一位师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评价—反馈—改进的机制,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状态,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发展。

(三)以新课改为契机,全面加强德育渗透。

学校紧紧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有利时机,教育教师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追求目标,以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格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学校在德育渗透方面将要求全体教师既要遵循教学大纲,又要遵循德育大纲;既要有教育线,又要有德育线,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影响,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全员、全程育人”的理念,实现学校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学校的德育工作虽然已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深入研究德育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采取新方法,抓出新成效,开创新局面,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若羌县第二小学 二○一二年十一月

1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br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