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各区初三一模四边形与勾股定理以及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更新时间:2024-01-29 00:4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5年各区一模试卷真题---几何与函数

一、选择题

1.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2. 若正方形的周长为40,则其对角线长为

A.100 B.202 C.102 D.10 3.甲、乙两人在一条长400米的直线跑道上同起点、同终点、

同方向匀速跑步,先到终点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发 3秒,在跑步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米)与乙出发的 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乙的速度是4米/秒

B. 离开起点后,甲、乙两人第一次相遇时,距离起点12米 C. 甲从起点到终点共用时83秒 D. 乙到达终点时,甲、乙两人相距68米

4.小李驾驶汽车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1小时后,途中靠边停车接了半小时电话,然后继续匀速行驶.已知行驶路程y(单位:千米)与行驶时间t(单位:小时)的函数图象大致如图所示,则接电话后小李的行驶速度为

A. 43.5 B. 50 C. 56 D. 58

5. 如图,已知∠MON =60°,OP是∠MON的角平分线 ,点A是OP上一点,过点A作ON

的平行线交OM于点B,AB=4.则直线AB与ON之间的距离是 A.

3 B.2 C.23 D.4

6. 如图1, △ABC和△DEF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C??EDF?90?,点A与

点D重合,点E在AB上,AB?4,DE?2.如图2,△ABC保持不动,△DEF沿着线段AB从点A向点B移动, 当点D与点B重合时停止移动.设AD?x,△DEF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则S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图1 图2 A B C D

7.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中,G、P分别是DC、BC上的点,E、F分别 是AP、GP的中点,当P在BC上从B向C移动而G不动时, 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 B.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小 C.线段EF的长不改变 D.线段EF的长不能确定 8.如图,函数y=2x和y=ax+4的图象相交于点A(m,3), 则不等式2x≥ax+4的解集为 A.x≥

二、填空题

ADGFEBPC B. x≤3 C. x≤

D.x≥3

1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 x?212.分解因式:3m2?6mn+3n2= .

11.若分式

25172610,?2,3,?4,5,…,其中第7个式子是 ,aaaaa第n个式子是 (用含的n式子表示,n为正整数).

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式子:

13.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3x?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 是 .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记直线y?x?1为l.点A1是直线l与y轴的交点,以AO1为

l 边做正方形AOC11B1,使点C1落在在x轴正半轴上,作射线C1B1交直线于点A2,以

A2C1为边作正方形A2C1C2B2,使点C2落在在x轴正半轴上,依次作下去,得到如图

所示的图形.则点B4的坐标是 ,点Bn的坐标是 .

15.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将线段CB绕点C旋转,得到线段CD,若DA?AB,

AD?1,BD?17,则BC的长为__________.

D16.小涵设计了一个走棋游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棋子从点?0,0? 出发,第1步向

ACB上走1个单位,第2步向上走2个单位,第3步向右走1个单位,第4步向上走1个单位,第5步向上走2个单位,第6步向右走1个单位,第7步向上走1个单位??依此规律走棋.

(1)当走完第8步时,棋子所处位置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 (2)当走完第100步时,棋子所处位置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7.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轴和y轴上,若OA=4,OC=6,写出一个函数

y?

k?k?0?,使它的图象与矩形OABC的两边AB,BC分别交于点D,E,这个函数x的表达式为 .

18.已知点A(4,6)与B(3,n)都在反比例函数y?

k?k?0?的图象上,则n? . x

19.如果m?m?1,求代数式(m?1)2?(m?1)(m?1)?2015的值.

20.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4k?1)x?3k?3?0(k是整数). (1)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都是整数,求k的值. 21.已知x2-2x-7=0,求(x-2)2+(x-3)(x+3) 的值.

21.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k-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k的取值范围;

(2)当k为正整数,且该方程的根都是整数时,求k的值.

21.如图,一次函数y?221x?2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B,与反比例函2y数y?k的图象的一个交点为A(2,m). xBOCAx(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过点A作AC⊥x轴,垂足为点C,如果点P在反比例函数图象

上,且△PBC的面积等于6,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220.已知实数a满足a?2a?13?0,求

1a?2?a?1??a?2??2?2的值. a?1a?1a?2a?1221.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mx?m?1=0有两个实数根.

(1)求m的取值范围;

(2)当m为何整数时,此方程的两个根都为正整数.

2?0 (k?0). k(1)求证: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1.已知关于x的方程kx2?x?(2)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都是整数,求整数k的值.

17.已知:如图,E是BC上一点,AB=EC,AB∥CD, BC=CD.

求证:AC=ED.

20.已知x2?x?5?0,求代数式(x?1)2?x(x?3)?(x?2)(x?2)的值.

21.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6x?k?3?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k的取值范围;

(2)若k为大于3的整数,且该方程的根都是整数,求k的值. 四、解答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23. 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D

作DE∥AC且DE=

1AC,连接 CE、OE,连接AE交OD 2于点F.

(1)求证:OE=CD;

(2)若菱形ABCD的边长为2,∠ABC=60°,求AE的长.

23. 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E,F分别在BC,AB上,且DE∥AB,BE=AF. (1)求证: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

(2)若∠ABC=60°,BD=4,求平行四边形ADEF的面积.

23.如图,菱形ABCD中,E,F分别为AD,AB上的点,且AE?AF,连接EF并

延长,交CB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BD. (1)求证:四边形EGBD是平行四边形;

(2)连接AG,若?FGB?30?,GB?AE?1,求AG的长.

23.如图,菱形ABCD中, 分别延长DC,BC至点E,F,使CE=CD,

CF=CB,联结DB,BE,EF,FD. (1)求证:四边形DBEF是矩形;

(2)如果∠A=60?,菱形ABCD的面积为83,求DF的长.

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交于点O,分别过点C、D作CE∥BD,

DE∥AC,CE和DE交于点E. (1)求证:四边形ODEC是矩形;

(2)当∠ADB=60°,AD=23时,求OD:AC的值.

GBFCAEDDABCFE

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过点A??4,2?向x轴作垂线,垂足为B,连接AO.双曲线 y?k经过斜边AO的中点C,与边AB交于点D. x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求△BOD的面积.

23.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E,F分别在BC,AB上,

且DE∥AB,EF∥AC. (1)求证:BE=AF; (2)若∠ABC=60°,BD=12,求DE的长及四边形ADEF的面积.

26.阅读下面的材料

勾股定理神秘而美妙,它的证法多种多样,下面是教材中介绍 的一种拼图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

先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

abaccbbccaab斜边为c,然后按图1的方法将它们摆成正方形.

(a?b)?4?由图1可以得到

2221ab?c2, 22图1

整理,得a?2ab?b?2ab?c. 所以a?b?c.

如果把图1中的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摆成图2所示的正方形,请 你参照上述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完成下面的填空:

由图2可以得到 , 整理,得 , 所以 .

26.阅读下面材料:

小聪遇到这样一个有关角平分线的问题:如图1,在△ABC中, ∠A=2∠B,CD平分∠ACB,AD=2.2,AC=3.6 求BC的长.

AA

DD

图2

222BCB图1 EC图2

小聪思考:因为CD平分∠ACB,所以可在BC边上取点E,使EC=AC,连接DE. 这样很容易得到△DEC≌△DAC,经过推理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如图2). 请回答:(1)△BDE是_________三角形.

(2)BC的长为__________.

参考小聪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图3,已知△ABC中,AB=AC, ∠A=20°, BD平分∠ABC,BD=2.3,BC=2. 求AD的长. 26.阅读下面材料:

ADBC图3 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Rt△ABC中,∠ACB=90°,∠A=60°,CD平分∠ACB,试判断BC和AC、AD之间的数量关系.

小明发现,利用轴对称做一个变化,在BC上截取CA′=CA,连接DA′,得到一对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将问题解决(如图2).

CCA'ADBADB

图1 图2

请回答:(1)在图2中,小明得到的全等三角形是△ ≌△ ;

(2)BC和AC、AD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参考小明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AD,BC=CD=10,AC=17,AD=9. 求AB的长.

DC

AB

26.阅读下面材料:

图3

?A??C?90?,?D?60?, 小红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

A?3,求AD的长. AB?43,BCA

CDBEB图1 图2

CD

小红发现,延长AB与DC相交于点E,通过构造Rt△ADE,经过推理和计算能够使问题得到解决(如图2). 请回答:AD的长为 . 参考小红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tanA?1,?B??C?135?, 2BCAB?9,CD?3,求BC和AD的长.

26.阅读下面材料:

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ABC中,DE∥BC分别交AB于D,交AC于E.已知CD⊥BE,CD=3,BE=5,求BC+DE的值.

小明发现,过点E作EF∥DC,交BC延长线于点F,构造△BEF,经过推理和计算能够使问题得到解决(如图2).

AD图3

AAFEDEDEABGDC

BCBCF图1 图2 图3

请回答:BC+DE的值为_______.

参考小明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图3,已知□ABCD和矩形ABEF,AC与DF交于点G,AC=BF=DF,求∠AGF的度数.

五、解答题

26. 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E是OC上任意一点,AG?BE于点G,交BD于点F.

(1)如图1,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判断AF与BE的数量关系;

明明发现,AF与BE分别在△AOF和△BOE中,可以通过证明△AOF和△BOE全等,得到AF与BE的数量关系;

请回答:AF与BE的数量关系是 .

(2) 如图2,若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C?120?,请参考明明思考问题的方法,求的值.

ADAF BEOFGBEC

图1 图2

28.在△ABC中,CA=CB,CD为AB边的中线,点P是线段AC上任意一点(不与点C重合),

1过点P作PE交CD于点E,使∠CPE=∠CAB,过点C作CF⊥PE交PE的延长线于点F,

2交AB于点G. (1)如果∠ACB=90°,

①如图1,当点P与点A重合时,依题意补全图形,并指出与△CDG全等的一个三角形;

CF的值; PECF(2)如果∠CAB=a,如图3,请直接写出的值.(用含a的式子表示)

PE②如图2,当点P不与点A重合时,求

图1

图2

图3

28.在△ABC中,∠C=90°,AC=BC,点D在射线BC上(不与点B、C重合),连接AD,将AD绕点D顺时针旋转90°得到DE,连接BE. (1)如图1,点D在BC边上.

①依题意补全图1;

②作DF⊥BC交AB于点F,若AC=8,DF=3,求BE的长;

(2)如图2,点D在BC边的延长线上,用等式表示线段AB、BD、BE之间的数量关系

(直接写出结论).

图1 图2

28.在菱形ABCD中,?ADC?120?,点E是对角线AC上一点,连接DE,?DEC?50?,将线段BC绕点B逆时针旋转50?并延长得到射线BF,交ED的延长线于点G. (1)依题意补全图形;

DDAECAECB

B

备用图

(2)求证:EG?BC; (3)用等式表示线段AE,EG,BG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在△ABC中,?BAC?90?.

(1)如图1,直线l是BC的垂直平分线,请在图1中画出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

连接A'C,A'B,A'C与AB交于点E;

(2)将图1中的直线A'B沿着EC方向平移,与直线EC交于点D,与直线BC交于

点F,过点F作直线AB的垂线,垂足为点H.

①如图2,若点D在线段EC上,请猜想线段FH,DF,A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②若点D在线段EC的延长线上,直接写出线段FH,DF,AC之间的数量关系.

lAAHCBAEEDFCBCB

2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点P(a,b)和点Q(a,b?),给出如下定义:

?b,a≥1若b???,则称点Q为点P的限变点.例如:点?2,3?的限变点的坐标是?2,3?,点

?b,a?1?? 图2 2,5 的限变点的坐标是 备用图

(1)①点

????2,?5?.

?3,1的限变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

2图象上某一个点的限变点, x?②在点A??2,?1?,B??1,2?中有一个点是函数y?这个点是_______________;

(2)若点P在函数y??x?3(?2≤x≤k,k??2)的图象上,其限

y变点Q的纵坐标b?的取值范围是?5≤b?≤2,求k的取值范围;

28.在等边△ABC外侧作直线AP,点B关于直线AP的对称点为D,连接BD,CD,其中CD交直线AP 于点E.

(1)依题意补全图1;

(2)若∠PAB=30°,求∠ACE的度数;

(3)如图2,若60°<∠PAB <120°,判断由线段AB,CE,ED可以构成一个含有多少度角的三角形,并证明.

AC654321–6–5–4–3–2–1–1–2–3–4–5–6O123456xACPPBB图1 图2 28.在Rt△ABC中,∠ACB=90°,D是AB的中点,DE⊥BC于E,连接CD. (1)如图1,如果∠A=30°,那么DE与CE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2)如图2,在(1)的条件下,P是线段CB上一点,连接DP,将线段DP绕点D逆时

针旋转60°,得到线段DF,连接BF,请猜想DE、BF、BP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3,如果∠A=α(0°<α<90°),P是射线CB上一动点(不与B、C重合),

连接DP,将线段DP绕点D逆时针旋转2α,得到线段DF,连接BF,请直接写出DE、BF、BP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证明).

AAADDFD

CEBCEPBCEB

图1 图2 图3

28.在等边△ABC外侧作直线AP,点B关于直线AP的对称点为D,连接BD,CD,其中CD交直线AP 于点E.

(1)依题意补全图1;

(2)若∠PAB=30°,求∠ACE的度数;

(3)如图2,若60°<∠PAB <120°,判断由线段AB,CE,ED可以构成一个含有多少度角的三角形,并证明.

CAAC

P

B PB

图1 图2

29. 对某种几何图形给出如下定义: 符合一定条件的动点所形成的图形,叫做符合这个条

件的点的轨迹.例如,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如图1,在△ABC中,AB=AC,∠BAC=90°,A(0,2),B是x轴上一动点,当点B在

x轴上运动时,点C在坐标系中运动,点C运动形成的轨迹是直线DE,且DE⊥x轴于点G.

则直线DE的表达式是 . y

yD AC CA xOBOBGEx图1 图

(2)当△ABC是等边三角形时,在(1)的条件下,动点C形成的轨迹也是一条直线.

①当点B运动到如图2的位置时,AC∥x轴,则C点的坐标是 . ②在备用图中画出动点C形成直线的示意图,并求出这条直线的表达式.

③设②中这条直线分别与x,y轴交于E,F两点,当点C在线段EF上运动时,点H在线段OF上运动,(不与O、F重合),且CH=CE,则CE的取值范围是 .

yy

AA

xxOO

29.定义: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备用图xOy中的线段PQ和点M,在△MPQ中,当PQ边上的高为1 备用图2 2时,称M为PQ的“等高点”,称此时MP+MQ为PQ的“等高距离”. (1)若P(1,2),Q(4,2) .

5①在点A(1,0),B(,4),C(0,3)中,PQ的“等高点”是 ;

2②若M(t,0)为PQ的“等高点”,求PQ的“等高距离”的最小值及此时t的值.

(2)若P(0,0),PQ=2,当PQ的“等高点”在y轴正半轴上且“等高距离”最小时,直接

写出点Q的坐标. 28.(1)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BC,∠ABC=80°,∠A+∠C=180°,点M是AD

边上一点,把射线BM绕点B顺时针旋转40°,与CD边交于点N,请你补全图形,求MN,AM,CN的数量关系;

A MAADMDD

BBCCCB图3 图2 图1

(2)如图2,在菱形ABCD中,点M是AD边上任意一点,把射线BM绕点B顺时针旋

1?ABC,与CD边交于点N,连结MN,请你补全图形并画出辅助线,直接写出2AM,CN,MN的数量关系是 ;

(3)如图3,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1,点M,N分别在AD,CD上,若△DMN的周长为2,则△MBN的面积最小值为 .

29.设a,b是任意两个不等实数,我们规定:满足不等式a≤x≤b的实数x的所有取值的全体

叫做闭区间,表示为[a,b].对于一个函数,如果它的自变量x与函数值y满足:当m≤x≤n时,有m≤y≤n,我们就称此函数是闭区间[m.n]上的“闭函数”.如函数y??x?4,当x=1

时,y=3;当x=3时,y=1,即当1?x?3时,有1?y?3,所以说函数y??x?4是闭区间[1,3]上的“闭函数”. (1)反比例函数y=

2015x2是闭区间[1,2015]上的“闭函数”吗?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2)若二次函数y=x?2x?k是闭区间[1,2]上的“闭函数”,求k的值; (3)若一次函数y=kx+b(k≠0)是闭区间[m,n]上的“闭函数”,求此函数的解析式(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bq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