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劳动关系协调员-基础知识思考题(完成)上课讲义

更新时间:2023-05-07 12:0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习-----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劳动关系协调员《基础知识》思考题第一章劳动关系

1.什么是劳动关系?

答:劳动关系,也叫劳工关系、劳资关系,是指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所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总称。

2.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哪些方面?

答:狭义包括:劳动者及工会(总工会、职业工会、行业工会)、用人单位及企业协会。广义还包括:政府。

3.影响劳动关系运行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答:环境因素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有:一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法律制度、经济发展状况、技术发展水平、社会文化以及价值观念等。

内部环境有:用人单位的发展战略、组织结构、人员状况、生命周期、管理方式、规章制度、工会、非正式组织、组织文化以及组织变革等。

4.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和手段主要包括哪些?

答:主要包括:集体协商、员工参与、三方性机制、劳动争议的处理和劳动立法。

5.政府在处理劳动关系中发挥着什么作用?

答:①维护国家利益;②组织作用;③平衡协调作用;④监督作用;⑤服务作用。

6.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答:①通过申诉或仲裁程序为会员提供法律代表参与对劳动争议的裁决;②通过与雇主的集体谈判维护会员的整体利益;③通过工会的组织力量部份制约雇主的职权,维护员工的利益;④可以平衡和协调员工内部不同派系的竞争和冲突,协调对雇主的立场。

7.雇主组织通常以什么形式参与处理劳动关系?

答:通常通过参与谈判和采取调解和仲裁的方式参与解决劳动纠纷;或通过政治、选举立法活动间接影响劳动关系。

8.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制度主要包括哪些?

答:包括: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三方协调机制、劳动标准体系、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和劳动保障监察制度。

9.请列举三部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立法?

答:调整劳动关系实体法:1994年的劳动法;2007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调整劳动关系程序法: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保障监察。

学习-----好资料

10

第二章劳动保障法律和政策

1.如何正确理解劳动法的含义?

答:在法律体系中,是指劳动法律部门,即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劳动法宗旨与劳动法原则有什么区别?

答:①劳动法宗旨:“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②劳动法原则:是指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主导整个劳动法体系,为劳动法调整劳动领域的社会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也可以说是劳动法的核心和灵魂。

3.从哪几个方面理解劳动法原则?

答:①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

②三方协调劳动关系原则。

③劳动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原则。

4.我国的劳动法律渊源包括哪些内容?

答:①宪法;②劳动法律及其相关法律中的劳动法律规范;③劳动行政法规则;④地方劳动法规;⑤劳动部以及各地政府制定的劳动行政规章;⑥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⑦全国总工会发布的、经政府认可或与国家部委联合发布的劳动规章;⑧我国批准加入的国际劳动公约等。

5.如何理解劳动法与民法、经济法和行政法的关系?

答:联系:①调整对象上有一定的交叉;②都遵循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③在调整方法上有条件的通用,如赔偿损失、罚款、行政处分等。

区别:①调整对象不同。②基本原则不同。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6.如何理解社会法?社会法与劳动法的关系是什么?

答:广义的社会法是指为了解决社会性问题而制定的各种有关社会法规。狭义的社会法专指社会保障法。

关系是:都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而出现的独立法律部门;都属于社会法;两者在调整各自关系时存在着交叉关系。

7.我国的劳动法律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答:①促进就业法律制度;②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③劳动标准制度;

④劳动监督制度;⑤劳动争议处理制度;⑥社会保险制度;⑦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8.如何理解劳动法律关系?

答: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依据劳动法律规范所形成的实现劳动过程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9.劳动法律关系包括哪些要素?怎么理解劳动法律关系要素?

答: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内容,客体。

主体:自然人、法人。

内容:权利、义务、责任。

客体:劳动行为(基本客体)、劳动条件(劳动条件)。

10.根据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在劳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该如何理解其具体表现形态?

答:可分为基本客体和辅助客体。基本客体是劳动行为,即劳动者为完成用人单位安排的任务而支出劳动力的活动。辅助客体是劳动条件,即劳动者因支出劳动力而有权获得、用人单位因使用劳动力而有义务提供的为劳动力的使用和再生产所必需的各种条件。

11.如何正确理解劳动法律关系的运行?

答:劳动法律关系的运行,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形成和存续的动态过程,表现为劳动法律关系的发生、续延、变更、暂停、终止等环节和在这些环节之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实现。

12.如何正确理解劳动法律事实?

答:劳动法律事实包括行为和事件两大类。行为是受人的意志支配的法律事实。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

主要特征有:①劳动法律事实的构成具有复合性;②劳动法律事实中含有特定程序;③劳动法律关系运行的各个环节对劳动法律事实的要求不尽相同。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第三章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与特点?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有何区别?

答:人力资源的概念:是指能够推动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它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人力资源的特点:①能动性,②资本性,③再生性,④时效性,⑤社会性。

2.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①组织设计与职务分析;②制订人力资源规划;③招聘与甄选;④培训与开发;⑤激励与沟通;⑥绩效考评与反馈;⑦薪酬福利;⑧劳资关系。

3.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理论基础有哪些?

答: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理论基础主要源于人性假设理论和激励理论。

①人性假设理论,主要包括: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决策人假设、复杂人假设。

②激励理论,主要包括:公平理论、期望理论、需求层次理论。

4.什么叫工作分析?开展工作分析的作用及意义?

答:工作分析,它是一种系统地收集和分析某个特定工作岗位有关的各种信息的方法。

开展工作分析的作用及意义,①选拔和任用合格的人员;②制定有效的人事预测方案;③设计积极的人员培训和开发方案;④提供考核、升职和作业的标准;

⑤提高工作和生产效率;⑥建立先进、合理的工作定额和报酬制度;⑦改善工作设计和环境。

5.工作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观察法;②面谈法;③问卷调查法;④关键事件法;⑤参与法;⑥工作日志法。

6.招聘的原则及其基本程序是什么?

答:招聘的原则:①应以提高组织效率、提高组织竞争力、促进组织发展为根本目标。②必须坚持公开平等原则。③必须坚持任人唯贤、择优录用的原则。

④必须坚持结构合理原则。⑤招聘员工的程序要坚持科学化原则。

基本程序是:①人力需求诊断。②制定招聘计划。③发布招聘信息。④审查求职者申请表和简历进行初次筛选。⑤招聘测试与面试。⑥录用人员岗前培训。

⑦员工上岗试用。

学习-----好资料

7.招聘的主要形式?几种招聘形式各有何利弊?

答:招聘的主要形式:内部招聘与外部招聘。

内部招聘包括:内部提升、工作调换、工作轮换和人员重聘。

外部招聘包括:广告媒介、学校、中介机构、猎头公司、网络招聘、员工推荐。

8.何谓绩效?绩效考核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

答:绩效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员工的工作结果,也就是员工所完成工作或履行职务的结果;二是影响员工工作结果的行为、表现及素质等。

绩效考核的,它是对员工的工作行为与工作结果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进行考察、分析、评估与传递的过程。从内涵上说,绩效考核包括人与事的评价,一是对人及其工作状态进行评价;二是对人的工作结果进行评价。

9.绩效考核的方法有哪些?

答:简单排序法、配对比较法、强制分布法、量表评价法、关键事件法、行为锚定评价法、评语法、360度考核法、目标管理法、平衡记分卡。

10.如何理解薪酬这一概念?其主要职能有哪些?

答:薪酬是员工因向其所在单位提供劳动或劳务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酬劳或答谢。主要职能有:维持和保障功能、增值功能、激励功能、配置功能、竞争功能、导向功能。

11.薪酬设计的原则与步骤?

答:薪酬设计的原则:补偿性、公平性、激励性、竞争性、经济性、合法性。

薪酬设计的步骤:制定企业的付酬原则与策略、职位分析、职位评价、薪酬调查、薪酬定位、薪酬结构设计、薪酬体系的实施和修正。

12.企业薪酬管理涉及的主要法律环境有哪些?

答:最低工资保障、工资支付保障、工时法、劳动保障法、工资集体协商与劳动合同。

第四章劳动经济学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答: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效用最大化与选择、劳动力市场。

2.工资率如何影响劳动力需求?

答:工资率提高,劳动力需求会有两种效应:

一是较高的工资意味着较高的成本,产品价格就会上升,消费者就会减少购买量,导致雇主会降低产出水平,这将意味着就业水平的降低,称为规模效应。

二是工资上升,雇主会转向依赖资本,从而减少劳动力,称为替代效应。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3.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企业产量提高,规模效应在固定工资率的情况下,将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量。②资本价格下降产生的规模效应会增加劳动力的需求。③资本价格下降产生的替代效应会减少劳动力的需求。

4.工资率如何影响劳动力供给?

答:闲暇的机会成本就是工资率。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提高了工资率,劳动力供给就增加,反之则减少,具有正相关的关系。

5.影响我国劳动力供求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历史原因,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显露。②现实原因,经济转轨时期不可避免的产物。③本质原因,劳动力供大于求,这一根本性矛盾在现阶段的表现。

6.劳动力市场歧视的三种来源是什么?

答:①个人偏见。②先入为主的统计性偏见。③非竞争性劳动力市场力量。

7.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衡量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①分配的方差。②变差系数。③洛伦茨曲线。④基尼系数。

8.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答:①总体供大于求。②劳动力市场分割尚未消除。③秩序还不规范。④工会还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

第五章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1.什么是个性?个性对个体行为有哪些影响?

答:个性是指个体身上特有的、稳定的、经常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对个体行为的影响:①个性对个体的工作活动、群体人际关系的影响。

②个性对个体行为方向的主观努力选择,以及在行动过程中克服困难、忍受挫折的意志品质上。

2.什么是群体内聚力?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群体内聚力,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

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有:①群体的领导方式。②外部影响。③群体规模。

④群体的绩效。

3.群体决策有哪些优势?预防群体决策偏差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群体决策的优势:①提高决策的准确性。②提高群体成员的高承诺接受度。预防群体决策偏差的措施:①群体参与决策和互相交流信息。②构建异质性的群体。

更多精品文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bd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