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 - 英语中动物词汇的趣味用法 - 相关论文

更新时间:2023-09-29 07: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英语中动物词汇的趣味用法

一、英汉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比较及翻译

自然界里的动物种类繁多,动物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生物,其本质对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一样的。但不同民族的人们对动物的感觉有着极大的不同,也就是说人们在对待动物这一客体事物时,总会寄予自己各不相同的感情色彩,使之具有这样或那样的联想意义。所谓联想意义(associative meaning) ,利奇(G·Leech) 在其名著《语义学》中作了这样的解释:它是通过象征、类比等心理手段构建的语义世界,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在概括自己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时,强加给词汇的种种蕴意,如吉凶、善恶、美丑等,从而使得词汇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即联想意义因世界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显得异常复杂,语言互译有时很难准确把握。朱光潜在《谈翻译》一文中说过,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首推联想意义,因它带有特殊的情感范围,甚深广而微妙。本文拟对英汉语言中一些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略加论述,就教于各位。 相同或相近的联想意义及翻译

不同文化间存有共性的东西,即使像东西方两种差异较大的文化类型,也是如此。因为,从人的构造机制来看,无论中国人,还是西方人,感知客观世界的心理器官———大脑是共同的;另外,从生活环境来看,东西方人都生活在共有的家园地球上,面对的是基本相同的自然环境,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能不形成大体一致的生活经验,这些生活经验就影响和决定了中西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很多共有联想,反映在动物词汇方面也一样。 在中西方化中,有很多动物词汇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联想意义。比如, 鸽子( dove) 都会让人联想到“和平”;“天鹅(swan) 都是“高贵”和“圣洁”的象征;“杜鹃”(cuckoo) 被视为“报春鸟”;“蜜蜂(bee) 使人都想到“辛勤、忙碌”(as busy as a bee) 。狐狸是动物中最狡猾的,汉语有“狡猾的狐狸”之说,英语也有“as sly as a fox”之喻; 汉语有“蠢驴”,英语有“as stupid as an ass”;鹦鹉学舌”在中国耳熟能详,英语中也不难找到相应的说法———“to parrot what others say”。这些例子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契合点,翻译时,比较好掌握。

但更多的动物词汇所传递的联想意义是容易混淆,难以掌握的,尤其是那些用不同的动物喻体表达的内涵相同的联想意义,译者很容易受本民族文化的影响,而错误地理解其涵义。对于用不同动物喻体来表达相同喻义的动物词汇,在语言互译时,一定要采用这一民族文化所熟悉的并能产生相同联想的喻体去替换另一民族文化所熟悉的喻体,也就是说译出来的句子要符合所译语言的表达习惯,这样方能把握原句的思想和内涵,使读者正确地理解原句的意思。如“鸡皮疙瘩”译成英文是goose flesh ;“杀鸡取卵”是“kill the goose that lay golden eggs”;汉语常说的“笨得像猪”,英文是“as stupid as a donkey”或者“as stupid as a goose”;“a black sheep”贴切的汉语是“害群之马”;“set a fox to keep one’s geese”译成汉语是“引狼入室”,而不应直译为“叫狐看鹅”;“slippery as an eel”相应的中文是“圆滑得像泥鳅”,汉文化习惯用泥鳅(loach)而不是鳝鱼(eel) 比喻某人的圆滑。

不同的动物词汇具有相同的联想意义,有些是由于不同的生存环境造成的。比如,中国人一直用牛耕地,对牛特别有好感,英国人早期用马耕地,与马接触较多。所以,在汉语和英语中含有“牛”和“马”这两种动物词汇的表达法较多,英汉互译时“牛”和“马”可以互换。形容一个人健壮,中文是“壮得像头牛”,英文却是“as strong as a horse”;形容人干活干得很辛苦,汉语是“像老黄牛一样干活”,英文则是“work likea horse”;汉语常说的“吹牛”,英文又是“talk horse”。

还有的是因为不同的文化习惯造成的。如,汉文化中,“虎”(tiger) 被称为“百兽之王”,汉语中有很多有关虎勇猛、威武的表达法,如“虎将”、“虎威”、“猛虎下山”等。而在英文化中“, 狮”(lion)取代了其位置,英语“lion”的联想意义是“勇猛的人”、“骠悍的人”。历史上查理一世常被称为“King Richard ,the lion hearted”(狮心王查理) ,这是说他勇猛超群。汉语“勇猛如虎”,英语则说“as brave as a lion”。汉语“拦路虎”,英文为“a lion in the way”,汉语“狐假虎威”,英文则是“an ass in a lion’s skin”,汉语“老虎头上搔痒”,英文是“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

联想意义的不同及翻译

人类文化有共性的一面, 也有个性的一面。因历史传统、价值取向、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不同语言环境下的动物词汇又会有各自特有的联想意义,即使是同种动物也会有不同的联想意义,有的联想意义还可能是完全相反的,翻译时要特别注意。 下面这些动物词汇联想意义差别就极大。

“凤凰”(phoenix)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是百鸟之王,有“百鸟朝凤”的说法。古时,人们相信凤凰出现可以预示天下太

平,所以后世多以龙比喻皇帝,凤凰比喻皇后,帝王成婚称为“龙凤呈祥”。但在英语中,“phoenix”只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鸟,在阿拉伯沙漠生活五、六百年后自我焚化,并由此得到再生,故英语中“phoenix”一词有“再生”、“复活”等意思。Collins COBUILD English Language Dictionary 中就有这样一个例句“Religion ,like a phoenix ,has been resurrected from the ashes of the revolution”(宗教就像传说中的凤凰,在革命的灰烬中又复活了) 。

兔(rabbit) 在汉文化中有“敏捷”、“迅速”的含义,汉语有“动如脱兔”的说法,英文中的“rabbit”却表示“胆怯”,如“as timid as a rabbit”。汉语中“鼠”(mouse) 被用来形容胆小,人们常说“胆小如鼠”,但胆小的鼠在英语民族文化中却成了安静的喻体,如“as quiet as a mouse”。

在中西两种不同文化中,有些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甚至是完全相反的。“龙”(dragon) 在汉文化中一直是“权力”、“力量”、“吉祥”的象征。中国人对传说中的“龙”怀有至高无上的尊重,“龙”被视作中华民族的图腾,华夏民族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龙”是硕大、恐怖的古怪野兽,满嘴喷火,凶狠残暴,与“邪恶”同义,深为英语民族所厌恶,认为应予消灭。因此,汉语“龙”所具有的褒义在译成英文时是不能保留的,如汉语“望子成龙”绝不能译成“to expect one’s son to be a dragon”,而应译为“to expect one’s son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age”。同样,我们所说的亚洲四小龙不是“four small dragons of Asia”而是“four small tigers of Asia”。

“猫”(cat) 在中国人眼中是温顺乖巧的动物,如果按照汉文化习俗把这句英文“she is a perfect cat”,翻译成“她十分温顺乖巧”,那就大错特错了,英文中“cat”用来描述妇女时,是一个贬义词,专指那些爱撒谎、饶舌、恶毒的妇人。“she is a perfect cat”的原意是“她是个十足的长舌妇”。如果一位中国人听到这样的话“you are as wise as an owl”肯定大为不悦。汉文化中“, 猫头鹰”(owl)有“不吉利、凶兆、死亡”的联想意义,但英语中“owl”常常是“聪明、智慧”的象征,而这种联想意义在汉文化中是不存在的。

“孔雀”(peacock) 在汉文化中是吉祥物,孔雀开屏被看作大吉大利,而英语中“peacock”用于延伸意义常常含有贬义。Webster’s Third New Inte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是这样解释的:“One making a proud or arrogant display of himself”(一个洋洋得意、炫耀自己的人) 。Collins COBUILD English Language Dictionary 是这样解释的:“If you describe someone ,especially a man ,as a peacock ,you mean that they are rather proud of themselves and like wearing attractive clothes and looking good ,used showing disapproval’(假如你说某人——特别是一个男人——是一个peacock ,你的意思是他很骄傲,喜欢穿漂亮衣服,打扮入时;具有贬义) 。由此可见,“peacock”在英语中的意义基本上是否定的,不强调孔雀美丽的一面,而只强调它骄傲的一面,于是,英语中有“proud as a peacock”这一成语,汉语为“非常骄傲”。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同一种动物词汇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甚至相反的联想意义,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真正理解,甚至误解另一种语言的深层意义,从而在翻译中出错。

特有的联想意义及翻译

受民族文化的影响,一个普通的动物词汇在一种文化中常常具有极其丰富的联想意义,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仅仅是个符号,不产生任何联想。

汉文化中,乌龟(turtle) 有两个联想意义,一是“长寿”,另外还用来比喻妻子有外遇的丈夫。而在西方文化中它不过是行动缓慢、其貌不扬的动物而已,绝无此联想。汉语“鱼”会让人联想到“结余”、“年年有余,“鸡”会让人联想到“妓女”,这是因为汉字可以谐音而转承同音异形字的语义值,而英语词汇音节过多,谐音概率低,通过谐音获得文化内涵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英语中相对应的“fish”、“hen”就无法使英美人产生诸如“结余”、“妓女”之类的联想。

同样,也有一些动物词汇在英美文化中所拥有的联想意义在汉文化中也是空缺的,例如“, beaver”(河狸)喻指卖力气的人“, duck”(鸭子)指可爱的人或物,如“she is a perfect duck”(她可爱极了) ,汉语中就没有这样的联想意义。英语中与“fish”(鱼) 有关的表达法很多,这是因为英国是个典型的海洋国家,这些表达法充分表现了英国的地理特征,如“drink like a fish”(豪饮) 、“as drunk as a fish”(烂醉如泥) 、“as mute as

a fish”(一声不吭) “, cold fish”(指不大与人交往的人) ,等等。而汉语的“鱼”就没有这样的联想意义。英语用“chicken”一词来表示一个没有勇气的胆小鬼,如“You chicken”(你这个胆小鬼) 。英语中“chicken-livered”或“chicken-hearted”表示“胆小的,怯懦的”“, play chicken”意为“比试胆量”。“chicken”让操英语的本族人联想到的是“懦夫、胆小鬼(coward)”,而汉语却无此联想。

尽量避免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误会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负载着一定的文化意义,不深刻了解这层涵义就可能犯文化错误。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

(Nida) 1993 年说过,联想意义有时捉摸不定,很难掌握,在一种文化中有吉祥涵义的东西到了另一种文化中可能就是禁忌。因不了解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在语言互译中而触犯禁忌的事生活里屡见不鲜。

“雄鸡”(cock) 在中国使人产生的是积极的联想,如“雄鸡报晓”、“闻鸡起舞”等,而在英文化中“, cock”一词无此积极的联想意义。在西方社会“, cock”一词可能使人产生男性生殖器官的庸俗联想。中国某厂家生产的闹钟商标是“金鸡”,在中国语境下它是一个极为响亮的名字,当产品销到国外时,商标最初被译为“Golden Cock”,这显然是不符合西方文化习俗的译法,后来被更正为“Golden Rooster”。

中国某厂家生产的“白象”牌电池因其质量优良而出口,但却遭受西方国家的冷遇,究其原因,“白象”在汉文化中喻指珍奇而稀有的东西,英文“white elephant”在西方文化中则指无用而价格昂贵的东西,难怪此商品在国外销路不畅。

广州的别名叫“羊城”,传说古代有五位仙女骑着五头羊为广州人送来了五谷,因此“, 五羊”在汉文化中象征着吉利,广州生产的一种自行车因而取名“五羊”。这种自行车远销到国外时,“五羊”被译为“Five Rams”。“ram”一词在西方文化中的联想意义与汉文化中的联想意义绝然不同。英语中ram除了“公羊”之意外,还有“反复灌输”、“强使通过”、“迫使接受(观点、想法) ”等涵义。结果在中国吉利的“五羊”在西方变成了令人不愉快的东西,以此命名的产品当然不会受到西方人的青睐。

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很能折射出中西文化间的差异,意识到差异的存在,译者在掌握翻译基本技巧的同时,要更进一步了解中西文化丰富的内涵,作为中国人,一般对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要熟悉一些,所以尤要补好对西方文化生疏的课,才能在英汉互译时做到准确而传神。

【参考文献】

1. Collins COBUILD English Language Dictionary Collins 1987

2. Webster’s Third New Inte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Unabridged)Merriam Company Publishers. 1961.

3. Eugene A Nid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4. 沈安平,论社会文化与语言的联想意义,顾嘉祖,语言与文化,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0 :129 —146 5. 胡文仲主编,英美文化辞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6. 吴友富主编,英语动物词汇用法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二、英汉动物词汇的象征意义比较

【作者简介】 李燕(1981 - ) , 女,运城学院外语系助教,山东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文章编号:1008 - 8008 (2009) 02 - 0090 - 04

1. 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着语言所在的不同社会、文化及时代的特征。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也不仅仅限于表达表面的所指意义,而是蕴涵着不同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等文化内涵。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人与动物相互依存,关系密切,因此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动物词汇。在浩瀚的词汇海洋里,这些动物词汇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它们不仅有直接的、表面的、字面的意义,还有内涵的、情感的、迁移的意义。正如廖光蓉指出:“动物词产生文化意义的基础有三点:一是动物的外貌、生理、心理、性格、行为、习惯、作用等特征;二是民族的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三是联想,联想是指把动物和另一事物联系起来,而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文化心理对于联想的产生和腾飞方向起着潜在然而也是重要的激发和引导作用。”[ 1 ]17 尽管不同语言动物词的概念意义( concep tualmeaning)相同或相近,但由于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同一种动物赋予不同的情感,因此其具有各自民族特征的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有时相同或相似,有时则大相径庭。

2. 英汉动物词汇象征意义的异同 2. 1 同一词汇象征意义相同

语言反映文化,语言上的共同点正是由于文化的共性所决定的。地球上所有的民族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都面临着风、雨、雷、电等大自然的挑战,都经历着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因此对自然界的万物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感受。由于人类的生活环境大致相似,英汉动物词汇在两种语言中发生语义重叠现象, 即词汇对应关系。动物具有显著特性,英汉民族对这些特性看法大体相同,且都用这些特性来描述或比喻人或物的某些特质,因此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只要是从动物的基本属性这一角度出发去认识动物,自然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赋予动物词语相同的褒贬感情意义。

例如,“狐狸”一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象征着“精明、狡猾、多疑”。汉语中与“狐狸”有关的词如“狐狸精、狐狸尾巴、狐媚、狐假虎威、狐朋狗党”等多带有贬义,英语中“fox”也是“诡计多端”之义。

在《伊索寓言》中有一则《狐狸和山羊》的故事,讲到狐狸失足落井后无法跳出来,此时正好有一只羊经过,于是狐狸告诉羊说,此地将要大旱,而它则是跳到井里取水。把羊骗到井里后,狐狸借羊背跳出井外而逃生。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狐狸的狡猾,以及为达目的不惜牺牲他人利益的特性。英语中与狐狸有关的表达有, An old fox is not easily snared (老狐狸难得陷罗网) , The guy is crazy like a fox (那家伙非常狡猾) 。由此可见“狐狸”与“fox”在英汉两种文化里都是象征狡猾和欺骗的动物。

又如,“狼”在英汉文化中都有“凶残、贪婪”之意。在汉语中有“豺狼成性、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吞虎咽、狼子野心”等词。而在英语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如,“as cruel as a wolf (像狼一样凶残) ”、“as greedy as a wolf (像狼一样贪婪) ”、“wolf down (狼吞虎咽) ”、“set the wolf to keep the sheep (引狼入室)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披着羊皮的狼) ”等。此外,“wolf (狼) ”在英语中还指追逐、玩弄女性的无耻之徒,这与汉语中的“色狼”不谋而合。

鹦鹉象征“人云亦云”, 在汉语中有“鹦鹉学舌”、“鹦鹉前头不敢言”等词句,在英语中也有“Healways parrots what others say (他总是人云亦云) ”。

汉语和英语都用“母鸡( hen) ”比喻妻子,汉语说“母鸡司晨家不兴”,英语中的“hen - pecked (被母鸡啄的) ”即指“妻管严”[ 2 ]708。蛇象征着“邪恶,恶毒”,在汉语中有“心如蛇蝎、佛口蛇心、强龙压不住地头蛇、人心不足蛇吞象”等。而在西方文化中,撒旦在《圣经》中是引诱人类偷吃禁果,诱使人类祖先堕落的恶魔之首,被称为“毒蛇( serpent) ”。在英语中还有“a snake in the grass (潜在草中的蛇,意指潜在的危险) ”、“a snake in somebody’s bosom (人怀中的蛇,指恩将仇报的人) ”等短语。

另外,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相同或相似的象征意义的动物词汇还有,羔羊象征性情温顺( as gentle as a lamb ) ; 天鹅象征姿态优雅( as graceful as a swan) ;蜜蜂象征勤奋忙碌( as busy as a bee) ;驴象征着愚蠢( stup id ass, 蠢驴)等。

2. 2 同一词汇象征意义不同

但是, 由于英汉两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下,有着各自悠久的历史文化。英国是一个岛国,人们的生活以航海打鱼为主;而汉民族生活在亚洲大陆东部,地处北温带,气候比较温和,人们的生活与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农耕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自然环境和地理上的差异,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同一词汇的理解、联想也有所不同。

首先,正因在英国渔业十分发达,在英语中“鱼(fish) ”被人们赋予了丰富的文化意义,“fish”一词在字典上的其中一个意义即为“a person of the stated kind (家伙,人) ”。在英语中与“fish”有关的短语有,“a big fish (大人物) ”、“a cold fish (冷漠的人) ”、“an odd /queer fish (怪人) ”、“a poor fish (倒霉的人) ”、“to drink like a fish (牛饮) ”、“neither fish nor fowl (不伦不类) ”、“as mute as a fish (默不作声) ”。而在汉语中,“鱼”则没有此联想意义。但因在汉语中“鱼”与“余”谐音,“鱼”象征着“结余、有余”,如“年年有鱼(余) ”。

与此同理,汉民族的生活以农耕为主,而耕田离不开“牛”,因此,在汉语中“牛”常用来比喻人,在汉文化中牛象征着吃苦耐劳、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精神,因此在汉语中有“九牛二虎、牛气冲天、气壮如牛、初生牛犊不怕虎、汗牛充栋”等词,鲁迅先生更是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而在英语中“bull”有粗鲁、愚笨、行为莽撞之意。如“a bull in a china shop (闯进瓷器店的公牛,意为动辄闯祸的人) ”。其次,在这方面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与人类生活关系十分密切的动物“狗”。在汉文化中,狗被看成是一种贱物,与“狗”有关的词语几乎都带有贬义,如“狐朋狗党、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尾续貂”等。而英美民族却把狗看成忠诚的朋友,常用狗来比喻人。如,“a lucky dog (幸运儿) ”、“big dog (要人) ”、“top dog (优胜者) ”、“clever dog (聪明的小孩) ”、“under dog (失败者) ”、“dirty dog(道德败坏的人) ”、“gay dog (快活的人) ”、“sea dog (老练的水手) ”、“lazy dog (懒汉) ”、“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 ”、“not have a dog’s chance (毫无机会) ”、“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 ”等。

众所周知,汉语中的“龙”与英语中的“dragon”在文化内涵上有很大不同。“龙”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是一种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是封建时代帝王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永远的图腾[ 3 ]46。明代冯复京撰写的《六家诗名物疏》卷二十五云:“龙有三停九似之说。谓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皆相停也。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在整个社会的历史长河中,“龙”逐渐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人称自己是“龙的传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东方巨龙”。“龙”在汉语中是吉祥、威武的象征。例如,“龙凤呈祥、龙腾虎跃、卧虎藏龙、人中之龙、龙行虎步”等。而“dragon”在英语中指一种“有翅膀和爪子,能喷火”的猛兽,凶猛、残暴的怪物,是魔鬼。在Webster’s Encyclopedic Unabridged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中,“dragon (龙) ”的解释是“a fabulous monster variously rep resented, generally as a huge, winged rep tile with crested head and terrible claws and teeth, and spouting fire”。在英国人的民族史诗《贝奥武夫》中, 就有英雄贝奥武夫与火龙( dragon)搏斗的情节。希腊神话中,祭献给众神之主宙斯的“Golden Fleece (金羊毛) ”就是由一条永远不眠的毒龙看守着。它与帝王毫无关系,而且还常用作贬义。例如,“the old Dragon (魔王) ”、“That old woman’s a real dragon (那老妇人确实是个凶恶的家伙) ”等词句。

此外,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熊行动迟缓、模样笨拙,有愚笨、无能之意,因此汉语中有“你真熊”、“熊样”等说法。在英语中熊被认为是凶猛、残忍的动物,用来指人则意为“rough or ill - mannered person (粗鲁的或横蛮的人) ”。如,“like a bear with a sore head”意为易怒的,脾气坏的。

还有,西方人对bat (蝙蝠)没有好感,它使人联想到丑陋、凶恶的吸血动物形象,因此英语中与蝙蝠有关的短语多含贬义,如“as blind as a bat (瞎的跟蝙蝠一样,眼力不行,有眼无珠) ”、“as crazy as a bat (疯得像蝙蝠) ”、“have bats in the belfry(发痴,异想天开) ”、“a bit batty (他有点反常) ”等。而在汉文化中,蝙蝠是吉祥、幸福的象征。而把蝙蝠和鹿画在一起,则象征“福禄双全”(“蝠鹿”和“福禄”同音。而红蝙蝠更是大吉大利之兆,因为“红蝠”与“洪福”谐音) 。

2. 3 不同词汇象征意义相同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由于人们的传统习惯、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不同等原因,有时会选用不同的动物喻体来表达相同的意思,使得不同的动物在不同的文化里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象征意义。

最典型的例子为汉语中的“虎”与英语中的“狮子( lion) ”。在中国,“虎”是百兽之王,象征勇猛威武,这可能与老虎额头的“王”字有关。与“虎”有关的词汇有“虎视眈眈、狐假虎威、卧虎藏龙、虎踞龙盘、虎狼之势、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虎”还是权力的象征,如“虎节、虎符”。此外,“虎”被用来形容危险的地方,如“虎口、虎穴”等。在中国文化中,虽然狮子被认为是与龙一样具有神奇力量的动物,并被广泛用于古代建筑之中,但在语言中对狮子却没有太多联想。与之相反,在英语中“狮子( lion) ”才是百兽之王,象征力量和勇敢。如“as bold as a lion(如狮子般勇猛) ”、“as majestic as a lion (如狮子般威风凛凛) ”。在英国历史上勇武好战的国王理查一世被称为“狮心王(Richard the L ion Heart) ”。与汉语中的“虎”一样,英语中“lion”也可引申为“险地”,如“Put one’s head in the lion’s mouth (置身虎穴) ”。再如,汉语中的“虎头蛇尾”,在英语中则是“come in like a lion, go out like a lamb (来若雄狮,去

若羔羊) ”,还有“太岁头上动土( to 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 ”、“狐假虎威( an ass in the lion’s skin) ”、“拦路虎( a lion in the path) ”等。

在汉语中, 鼠是胆小的象征, 所以汉语要说“胆小如鼠”。而在英语中,在汉文化中象征敏捷迅速的兔子被认为是胆小的,如“as timid as a hare (胆小如兔) ”。老鼠在英语中则是安静的象征,“as quiet as a mouse (安静如鼠) ”。与中国人耕田用牛相反,马在英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在英语中“马( horse) ”有着与汉语中的牛相似的“强壮、吃苦耐劳”等象征意义。如“as strong as a horse (健壮如牛) ”、“work like a horse (像牛一样地辛苦干活) ”、“talk horse (吹牛) ”、“a horse of another color(风马牛不相及) ”、“willing horse (孺子牛) ”等等。

在汉语中,“牛脾气”用来形容一个人脾气大,而英语中的“hold one’s horse”则是克制自己的脾气,忍耐的意思。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同动物有着相同象征意义的还有,“落汤鸡”与“wet as a drowned rat(像老鼠一样湿淋淋的) ”,“热锅上的蚂蚁”与“like a cat on hot bricks(如热砖上的猫) ”,“噤若寒蝉”与“as mute as a fish (沉默如鱼) ”,“爱屋及乌”与“love me, love my dog”, “鸡皮疙瘩”与“goose flesh”,“杀鸡取卵”与“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又如,“牛饮”与“drink like a fish (如鱼饮水) ”,“一箭双雕”与“one stone, two birds”,“瓮中之鳖”与“a rat in a hole”,“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与“ In the land of the blind, the one - eyed man is the king”,以及“滑得像泥鳅”与“as slippery as an eel (滑得像鳝鱼) ”等等。

2. 4 没有对应象征意义的动物词汇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英汉两个民族在相对独立的自然历史环境下,各自发展着自己的语言文化。因此,在两种语言中必然有一些动物词汇是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意义。 例如,汉语中的“蝴蝶”和“鸳鸯”象征着“忠贞

的爱情”,梁山伯与祝英台死后化蝶的故事众所周知,由此引起人们产生许多美好的遐想。在中国文学中不乏与这两种动物有关的诗句。如,“粉蝶团飞花转影,彩鸳双泳水生纹。(温庭筠《博山》) ”,“戏蝶双舞看人久, 残莺一声春日长。(白居易《牡丹芳》) ”,“得成比目何辞死,顾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等。而在英语中这两种动物没有任何象征意义。甚至,有人将鸳鸯称为中国的国鸟,在英语中也被译作“mandarin (中国的) duck”。

又如,蚕起源于中国,以蚕丝命名的中国古代通商要道“丝绸之路( Silk Road) ”很久之前就为世人所知, 唐代诗人李商隐用蚕来歌颂爱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后来又由此诗句引申出无私奉献之意。而在英语中,“silkworm”只不过是一种昆虫而已。还有,鹤在中国文化中有长寿之意,在中国画中鹤还与松树画在一起,象征“松鹤延年”。这在英语中也没有对应的象征意义。

还有,“cat (猫) ”在英语文化中有丰富的喻义,在英语中有许多与“cat”有关的习语,如“bell the cat (为大家的利益承担危险) ”。这个成语源于《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中的《老鼠会议》( The Mice in Council) 。这篇寓言讲的是:一群老鼠在鼠洞里举行会议,讨论如何对付凶狠的猫。白胡须老鼠提出:“我有个方法,在猫的脖子上挂一个铃。这样,猫一走动铃就响,我们就可以闻铃声而逃避了”,群鼠一致同意这个建议,欢呼:“That’s a cap ital idea. We will bell the cat! No more fear of the cat! ”但是,谁去给猫挂铃铛呢? 没有一只老鼠敢去,一个个都溜掉了。老鼠会议毫无结果,它们不安全的境况当然也无法改善。寓言所寄托的意思很明白:遇到困难问题的时候,既需要有出谋献策的人,更需要有挺身而出的实干家。其它与“cat (猫) ”有关的习语还有,“rain cats and dogs (大雨倾盆)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泄露机密) ”、“a cat in the pan (叛徒) ”等。而在汉语中,猫几乎没有什么文化意义,与猫有关的词汇也很少。又如,“kangaroo (袋鼠) ”是澳大利亚的特产,其他各洲的人没有见过这种动物,所以,别的语言里没有“袋鼠”这个词。十八世纪英国人来到这里,看到这种肚子里有个袋可以装自己幼崽的动物就称之为“kangaroo (源于澳大利亚东北部土著语言古古易米德语) ”,于是“kangaroo”作为借词进入英语,再由英语作为借词进入其他语种;如法语作“kangourou”,德语作“Kanguruh”,西班牙语作“canguro”等。因为是澳大利亚的特产,“kangaroo”词义逐渐引申为袋鼠皮革、澳大利亚人、私设的公堂( kangaroo court)等[ 4 ]108。只有在英语中有象征意义的动物词汇还有“white elephant (白象) ”象征无用而累赘的东西,“albatross (信天翁) ”指无法摆脱的烦恼等[ 5 ]251 - 59。

3. 结语

据统计,英汉动物词汇共649个,其中英语有象征意义的动物词为258个,所占比例为39. 57% ,汉语中为105个,所占比例为16. 16%[ 6 ]39 - 43。总之,由于生活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原因,作为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词汇呈现出相同、相似抑或是相反的象征意义。赵贤洲说:“跨文化交际之所以成为可能,正是人类享有某些共通的文化信息;而跨文化交际之所以产生某些偏差,是因为双方不能共享另一些有差异的文化信息。”[ 7 ]31 - 39了解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汇象征意义的异同,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减少由此而引起的文化冲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1 ] 廖光蓉. 英汉文化动物词对比[ J ]. 外国语, 2000 (5).

[ 2 ] 李悦. 英汉动物词的文化内涵比较及其翻译[ J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5). [ 3 ] 陈宏薇,李亚丹.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 4 ] 王芬. 英语动物词汇的词义引申及其演变原因[ J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7). [ 5 ] 吴友富. 英汉动物词汇用法词典[ K]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 6 ] 高方. 常规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J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 (6). [ 7 ] 赵贤洲. 关于文化导入的再思考[ J ].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 (3).

三、英汉动物词联想意义的对比(节选)

作者:刘晓莉(安徽 滁州学院)

又如猴,英汉语言对于它也有着同样的联想意义,即顽皮、敏捷,如:\you done?\过来,你这个调皮鬼.你干什么来着?)

海燕(petrel; stormy petrel),在中国人看来是喜好在风暴中飞翔,是不畏艰险\\勇于搏斗精神的体现,然而在英语文化中却被赋予了极其负面的内涵。《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将其释义为:\person whose presence excites discontentment, quarrelling, etc. In a social group. \在社交圈里专事挑拨和兴风作浪的人)

鲨鱼(shark),中国人只知其理性意义,汉语语言中却很难找出它的喻义$这可能是反映了创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族非近海民族,对水中之物尚未熟知其特性。英国人则不同,英伦三岛四面环海,因而鲨鱼的特性应为他们所熟悉。 因此, a shark指a dishonest business man (狡猾的商人),或a swindler;这种联想意义无疑反映出了英国人有着长期的海上经商活动。另一词河狸(beaver)也属于这种现象。它主要产于北美洲,在中国很少见。河狸经常积极活动,有噬树筑巢的习性,且技艺很高,具有独创性。

eager beaver指\工作勤奋的人\。

因此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ai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