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三知识总结
更新时间:2024-05-21 05: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
①层次性:区域是有等级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有客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②整体性: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区域内部各组成部分间有内在联系。 ③差异性: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
④可变性: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异同 地理环境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大致位于43°N~48°N,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温带季风气候区,虽雨热同期但降水较少,生长期也较短 肥沃的黑土,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大,集中连片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不地理位置 位于30°N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同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点 气候条件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土地条件 长期耕作改造形成水稻土,较为分散的水田,人均耕地面积大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贫乏 相同点 区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区域 长江三角洲 2.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 耕作业 土地类型 良好的水热条件,水田为主的河湖水面广 耕地 水热条件有限制,旱地为主的西部平原分布广 耕地 优越的地理环境 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 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从国内外运进矿产资源 松嫩平原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农作物 熟制 水产业较为发达 西部发展畜牧业 水稻、油菜、一年两熟至棉花 三熟 玉米、春小麦、大豆 一年一熟 其他部门 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3.地理环境对其他生产活动的影响 生产活动 商业贸易发达 轻工业发达 发展重工业 发展重化工业 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一般特点: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2.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1)该地区地理环境
1
①由长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组成 ②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 ③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2)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①开发早期
技术水平: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
限制: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 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②发展时期
技术水平: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克服限制条件:船的使用使水网成为通道;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克服了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 农业生产发展较快 ③农业社会
水稻具有单产高的优势
地理条件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
人口南迁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成为我国的粮食、桑蚕、棉花生产基地 ④工商业发展时期
人均耕地面积小,农业生产的规模较小。 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也较低。 “粮食”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棉花生产比不上南疆和华北平原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 1.概念: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2.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地理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应用也已成为趋势,如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 二、遥感(RS)
1.概念:就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置,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遥感的主要环节
(1)传感器是遥感的关键装置,是遥感的中心环节。
传感器在航空或航天器上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 (2)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和功能
目标物(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传感器(收集传输)→遥感地面系统(信息处理,信息分析)→成果(专业软件统计数字) 3.遥感的特点和应用
2
(1)特点:精度高,质量高,效率高,且节省人力,财力。 (2)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简称GPS。 2.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
(1)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 (2)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3)用户设备部分——GPS信息接收机 3.全球定位系统的用途和工作特点
(1)用途: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2)工作特点:全能型、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4.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经度和纬度)高程(海拔)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 2.程序: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3.应用:可提供反应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可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可应用于城市管理。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地理信息技术
①遥感获取地理信息数据;②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地理信息空间定位③地理信息系统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2.数字地球
(1)概念: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3)作用: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整合为主体、动态的显示,为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一、荒漠化的概念和表现
1.概念:荒漠化就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办湿润地区的工地退化现象,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工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二、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自然特征
(1)位置: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亚欧大陆腹地 (2)地形:
东部:辽阔坦荡的高原 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气温: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大陆内部,山岭重重阻隔) (4)植被:由东向西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气候干旱(荒漠化发生的潜在因素)
3
(2)气候异常是影响荒漠化进程的主要自然因素。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形成荒漠化的根本原因
(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主要表现(直接原因)
(1)过度樵采(2)过度放牧(3)过度开垦(4)水资源利用不当(5)工况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 (1)主要内容
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原则
①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②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3)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因地制宜对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进行综合整治。 2.荒漠化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①农耕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 ②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
③干旱内陆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①生物措施:封沙育草;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灌草植被;营造防沙林带;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形成多层防护林体系
②工程措施→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②现有林地: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 ③灌草地带:发展林业与牧业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
(5)控制人口增长
3.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
(1)建立了一批融科学实验、治理和开发利用于一体的防治荒漠化实验推广站,创造出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许多成功的治理措施。
(2)我国政府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一、森林的生态效益和分布 1.森林的环境效益
4
①大气: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②水:涵养水源,保护水土
③生物: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④环保: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2.森林减少导致的问题 ①全球性气候失调 ②生态环境恶化 ③自然灾害频发 ④生物多样性锐减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雨林分布 (1)纬度分布: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南北纬15°——25°。 (2)集中分布区: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3)最大分布区:亚马孙河流域 2.全球环境效应
(1)影响着全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 (2)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能够吸纳滞蓄大量降水形成云雨;涵养大量淡水。
(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雨林的生态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具有很高的生产力。 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①原因:雨林群落生产力高;生物循环旺盛
②表现:土壤贫瘠;雨林生长所需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植物体内。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雨林被毁的原因
(1)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发达国家的无度需求及跨国投资手段
(2)直接原因是人类开发:过度的焚耕开垦;商业性伐木;开辟大型农牧场;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2.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亚马孙雨林的影响 历史时期 20世纪50年代以前 影响雨林的因素 ①亚马孙地区周围的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②丛林的阻隔和湿热的环境一直未被开发 ③印第安人生产方式落后,人口很少,对自然索取不多 随和人口增长①实施大规模公路建造计划 ②实施人口均衡的发展政策 ③首都迁往内陆高原 正式公布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 产生的不利影响 对雨林系统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20世纪50——60年代 1970年 加快对西部广大疆土的开发,使热带雨林地区受到空前的破坏 加快雨林的破坏 3.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导致雨林的破坏
①大规模的农场和牧牛场随之出现伐木公司的运输更为方便 ②沿线修建城镇居民点
5
区 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花“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经济,推进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木材、人参、林蛙、食用菌、虫草药材,水旱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山区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一、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概述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 ↑ 推动 推动 ↑ ↑ 工业化 →→带来→→城市化 ←←促进←←
↑ ↑ 全国←局部率先工业化→全国
城市化 ↑ 优惠政策 ↑
发展中国家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 国际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契机 ①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②劳动密集型工业比重下降技术和知识密集型工业比重上升 ③发达国家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出路 将珠三角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 位于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利于发挥劳动力丰富,低价低廉优势,接受产业扩散与国际分工 与港澳同胞,华人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利于招商引资。 国内背景 地理条件 对外开放政策 良好区位 侨乡之一 先机 内因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的推进
11
阶段 时间 主导产业 第一阶段 1979——1990年 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原因 1.劳动力资源丰富; 2.发挥政策侨乡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等; 3.建立了生活消费品加工厂。 第二阶段 1990年以后 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 1.开放范围广,政策优势减弱; 2.工资水平提高,劳动力廉价优势丧失; 3.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 较快 发展速度 快慢 较慢 原因 1.外商投资规模小,外资额增长较慢。 2.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附加值低,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2.城市化 城市化标志 城市数量增多 城市规模扩大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表现 许多乡村地区变成城镇,城镇数量增多,乡村、城市交错分布。 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多。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 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四、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 1.产生原因
(1)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推动下发展的,而受产业基础薄弱和市场腹地小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后劲不足。 (2)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2.问题 问题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原因或表现 ①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开放范围扩大,长三角地区崛起。 ②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不及长三角地区。 ③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转向扩大市场规模,迁往其他地区。 ④南陵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 ①城市人口、 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 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严重滞后,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分工合作,竞争力下降。 ③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等问题,城中村现象比较普遍。 ①大气污染日益加剧,已成为全国酸雨中心之一。 ②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③噪声扰民。 ④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⑤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二)对策
12
对策 产业结构调整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加强规划与管理 内容 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各城市都在积极努力,加强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①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 ②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查处私招滥雇,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 实施原因 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成为该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一步推进的制约因素。 ①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各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 ②城市与港澳的功能和结构逐步趋同,使得工业化、城市化的动力减弱。 ①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②对外来人口的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城中村现象较普遍。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一、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东、西部地区的影响 对社资源开发与经济会经建设 济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 对社基础设施建设 会经济的影响 对生有利影响 态环境的影响 不利影响 西部地区 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加快天然气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 促进西部能源结构气化的实现,在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村对薪柴的需求,缓解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东部地区 缓解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存进东部经济发展 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 东部地区进行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将极大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 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易造成破坏。 2.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13
西气东输则将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对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第二节 产业转移
一、产业转移的概念和类型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被称为产业转移。 2.类型:
①国内的产业转移叫区域产业转移。 ②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 3.国际产业转移的规律
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一般方向是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3.市场因素
4.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国家政策,原生产地用水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1)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而原主导产业顺利实现向国外转,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 (2)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1)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2)形成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
产业转移促使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生产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形成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
(3)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产业转移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3.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1)转出区域: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口增加。 (2)转入区域:就业机会增多,缓解就业压力。
14
正在阅读:
地理必修三知识总结05-21
刍议激励理论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12-28
建办质(2018)31号文件06-12
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流程第一阶段10-26
Revit结构建模之钢筋03-14
累是一种难求的快乐美文11-21
儿科学重点与习题 - 图文09-20
2022-双线索作文范文-word范文模板 (12页)04-05
用友U8V10.1安装方法05-25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必修
- 地理
- 总结
- 知识
- 新理念下初中语文的个性化教学
- 集团财务中心职能与职责
- 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
- MIKE - FM - HD - Step - By - Step - CN - 图文
- 《微表处指南》报批稿 - 图文
- 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自主择业的政策法规、求职就业相关知识
- 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 计量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到第九章齐 郭存芝 杜延军 李春吉
- 主要农作物种子含食用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工作
- 浆纱疵点的形成和预防措施(之二)
- 复习题
- (中级会计实务) 记住这5步,拿下合并报表90%的题目!
- 小区消防报警自动广播方案-328概要
- 施工组织设计
- 儿童房装修:细枝末节看安全 环保健康是第一 图腾墙衣 墙纸编
- 九宫格游戏C语言实现
- 浙江高中信息技术选考复习顺序对分查找算法习题
- 涂料行业“十二五”规划
- 畜牧养殖产品深加工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p93,甲级) - 图文
- 商业区总承包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